登陆注册
19364700000007

第7章

如律广解具列其相。可寻注戒(旧约僧尼别制释。或引母论犯报四句释于义似疏)。四摄趣优劣者律明。趣有三种。人及非畜。非人一种通含四趣天修鬼狱。又非畜中各有男女黄形。并如戒本所列。人趣为优畜则为劣。非人通优劣且约四重以示其相。初人趣四戒俱重。二非人淫重余兰。畜生淫重盗吉。杀有智兰无智提(余篇自寻)。五起情虚实者此有多释。一如谤妄等戒。情虚故重情实皆开(诸戒不犯文中并标实尔无心等是也)。又诸戒境想初句情虚故重。疑想情实俱轻(除淫酒戒)。又诸戒中或标知故字者。即显情虚(如故断畜命知水有虫等)。非故不知即是情实。即如本律。犯必问心无心不犯。制教重轻寻之可见。六开制互立者。一切诸戒若止若作有制未始不开。有开未尝不制。二教相待义无独立。且如淫戒。乃至畜生毛头即犯。仍开怨逼此即制中开也。虽许境合三时无乐开中制也。又如本制三衣次开百一。复制加持后开畜长。仍制说净时缘不暇。复开十日不说则犯。又如本制安居缘开受日。复制限内须还。又开难缘不返等。但制即是重开并为轻。如是类求方体教意。七中喧即聚落中下两根。静即兰若头陀上行。四依教重四开教轻(此明如来制教重轻。又云在文自显。须就本律详而求之。故今所释颇与昔异)。结示中上句属佛。下句属钞主。据本制怀临事处断则轻重合教。万无一失料简七种。初受随简一是背于受体。余六制于随行。二就行中上作简。二三四五是止。第七是作。六通止作。三就止中。能所简。第二是所犯罪。三四即所对境。五即能犯心如是知之

第三标中言对事者。一约判罪。二据行法。三谓亡物(二衣篇云。随本受体何律受戒。即以此律而定轻重)。应须问曰。教门轻重圣意可知。然现翻四律互有乖违。重轻不定。今之学者依何为准。此门所立其意在兹。叙古中初科佛灭千年。至后汉明帝时腾兰初至。人虽剃染未有归戒。跨及曹魏将二百年。昙摩柯罗(或作迦罗。此云法时)依四分羯磨立十人受戒为始。出僧祇戒本令众诵习(第一差也)。至姚秦时。十诵广律初翻。人即依用(此二差也)。其次四分僧祇五分三部广文并传此地。人谓僧祇与先戒本文理相合。乃舍十诵多演僧祇(此三义也)。唯四分五分曾未弘通。至于元魏法聪律师。方悟前非于即罢讲僧祇。首传四分然以人情执旧多未伏从。及乎隋朝智首律师作五部区分钞。往往未能尽理尚有纷纭。故今钞中特须提示。历年既久执诤仍繁。不能备陈故但通斥云诸师等。东流者标其所至。或云西来言其所从。几字平呼近也。自汉至唐撰钞之时。凡五百五十九年故云近耳(若取曹魏得戒已来近四百年)。穿凿者学无师禀。肆意攻求不从正理。故以比焉(孟子云。所恶于智者其为凿也。注云悉人用智而妄穿凿)。推所由中上句明迷教。下句示迷行。宗旨谓假实不同。本趣即色非色别。劝学中初句劝久学。学师谓禀学于师。次句劝凭正教。何下明离过。二句语别义同。但上约破斥下取轻诮。沦犹堕也。嗤即是笑。正判中初文上二句即晓其本趣。体下谓识其宗旨。业疏云。如戒一受愿行须同。焉有受依假宗随行实教。神州一统约受并诵四分之文。及论随行皆依有部行学。非唯体相乖各。亦乃缓急随情等(有将体既等语。为总师语非也)。更示中据上所明于理已显。所以重示者一恐疑云。俱是圣教。纵令互判亦有何过。二又恐云四分。可尔余宗不然。故复释之。初文上二句标。谓下释。如已学四分。即依四分判彼十诵受戒之者。余互亦尔。同则不言乖则有过。故云脱罹等。脱忽也。罹遭也。愆即是罪。上句明判断之失。下句示违犯之罪。愚痴即无知也。次科上二句正示诸宗判处。并同此列故云通立等。格式也。较音觉正也。后二句结告。条领即今所立才览此门疑滞即遣。如冰之泮故云释然。大观谓所见通远也

第四门上明考体专用一宗。然或被事不周须通他部故此明之。欲晓此门文相大意。须以三问前以激之。问受体既从四分。秖合专依本宗。何以今钞备引诸部。约体明随其义安在。问三藏所诠事理两异。既宗律藏。何以下引阿含等经及余小论。岂非化制不分耶。问律是小乘。教限须别。安得辄用华严涅槃地持智论。岂非大小滥耶。若不明示学者俱疑。故此决之寻文可见。问今钞通用三藏。何以但标诸部。答诸律体相既殊。须明引用分齐。是故此门正明诸律。至后六师方通经论(有云诸部通收经论非也)。叙分宗中。初文言统明者总括诸部也。如来灭后迦叶结集为八十诵律。五师相继一百来年并无支派。后因诤计遂分五宗流。既出于一源枝必归于一本。故云实一文也。但下示分所以。上句明如来赴机设教不等(有以机悟属五师者非也)。下句明诸师各执不同岳立喻其所执如山之固。注戒序云。云飞二部五部之殊。山张十八五百之异(有谓五岳对五部非也。况诸计之言不唯五部。请以注戒质之)。次料上二句叙分宗。义钞云。鞠多受法既少不能均融故分五部。然既大圣悬记。盖是时机所宜。执诤虽殊无非证道。即大集云。五部虽异不妨诸佛法界涅槃是也。下二句明各集。竞谓争驰。言大众者此滥窟外部。高僧传论云。上座大众创分结集之场。彼言大众乃是窟外。此云大众定是窟内。即今摩诃僧祇。此翻大众。以五百人亦大众故(智论则云千人)。是则大众名通二部。上座唯局窟内。学者须细辨之。一家者且据五部。各自为言。三中初轻重异者一约罪释。本宗初篇重犯。余部但吉。本宗犯罪方便随灭。余律仍存。四分女触比丘兰。十诵结残。十诵身根互坏触者兰。四分捉发亦残(且略遣文余寻释相)。二约亡物释。下云。然此亡物诸部未融等。锡杖澡罐针锥等物四分归重。余律并轻(如二衣中)。三约事释。如四分受戒缘具方成故重。余宗缘阙并开(如无和尚无衣钵等)。本宗转欲则轻。余宗不开故重。本宗悔残微乖法式。悔罪不出故重。十诵不行别住六夜。直得出罪故轻。二持犯分途者即如上引境想不同。又四分淫戒并据毛头。十诵论犯过皮过齿。四分随处盗五成犯。十诵取本古钱方结。僧祇通夜护衣。四分限在明相。三有无递出者递亦互也。即如上引众学有无及盗非畜物。四分无文并准十诵。四分二宝蚕绵并无悔法。十诵出之。又四分衣界通有势分。余部皆无等。四废兴互显者。四分歌声说戒用废。五分直说取兴。四分开结净地用废。十诵制断取兴。又如僧祇牒事说欲用废。四分不牒取兴之类。次明取用。初科标示中。立四分为本者顺本受体。离前互判过也。须用诸部老行事有据。离后执隅过也。引论中欲明取舍有所准。故此论五百罗汉造释四分律。初牒释淫戒缘起。已将入戒本。即变为宗论。其中一罗汉曰。于戒句中(即下随本)。于戒本中(即下本也)。于问难中(即法师语)。若欲知者有四毗尼。诸大德等如钞所引。然诸罗汉并具神通不无胜劣。故选召能者耳。抄出者传于贝叶也。上是告众之词。一本下出四法之相。初本中云一切律藏。即指当部诸戒。非谓通诸律也。二随本下略其释文。论云。四大处名为随本(论文难解诸释不同。且依古记约通别二缘注之)。佛告诸比丘我说不净(性恶遮恶俱是不善。故不清净)而不制(痴狂心乱并通开故)。然此随入不净(一念心忆是比丘便入犯位)。

于净不入是名不净(不顺开教故净不入。即是犯罪故名不净)。第二佛告诸比丘。我说不净(如上)而不制(如上)。然此随入净是名净(心不忆知顺开入净。由不成犯故得名净)。第三佛告诸比丘。我说听净(如淫怨逼俭开八事)。然此随入不净(三时有乐时礼不止。二并归犯)。于净不入于汝辈不净(乘于开教故净不入。并结正犯故言不净)。第四佛告诸比丘。我说听净(如上)。然此随入净。于汝辈净(顺于开教并无犯故)。一切诸戒并具通别二缘。通如持犯别在随相。今此四句前二通缘后二别缘。又前后二句中。并初句是犯后句不犯。一一戒下皆有二缘故名随本。是一切戒大要之处名四大处。三法师语先说本者即上二本。广分别者即论中解释之文。一一并云法师曰是也。即论主一句祖师助显非本论文。四意用论作自意。彼云何谓自意答置本置随本。置法师语(如评一戒则涉三法。且置此三待加意度。及对三藏方可取舍)。以意度(筹量可否)。用方便度(详其理趣)。及三藏者上是意详。下以教勘。彼云。以修多罗广说。以阿毗昙广说。以毗尼广说。以法师语。文略下句故云等也(此谓三藏中法师语也)。先观下正示意用次第之法。根本即本句义即随本。文句等不等者。谓以上三对考三藏。等即同也注中指广今略引之。彼云。律师者有三法然后成就。一于本讽诵通利。句义辨习文字不忘。二于律中坚持不杂。三从师次第受持不令忘失(在文难晓故详引之。广更如彼)。正下一句结示。取意中初文。行藏者约行事之废立。取舍者谓考古之是非。实难非易文之互耳。大诠亦即总意(前云远诠本全并同)程示也。下列科条取舍有据。故云无惑。举例中初明本圆不取示有所宗。如重轻篇聚众法羯磨受忏治摈结说安恣等。用人用法多出本宗。又下标云部别不同不取外部。皆此意也。余下二列示四例。初不了有二。一不明了。如十五种略说戒及东方有山称山之类。二不了足。如四人法不除忏舍等。下文一一别标。用此二意寻之可见。二废前者如歌声说戒。钞云。此是五分废教(如试外道鱼肉正食。虽同废教至下六师。方可言之。此中且据诸律。古记一混学者须知)。三有义无文者如颠狂人前舍戒不成。是有不足之义。故引十诵等证之(如定由旬。准律十四说戒十三先往。准强百里遂用智论下品为定。又十三难不问坏比丘。准尼受反问引善生明文。此皆属后六师中)。四无文有事如云三衣应受持。及非时残宿不受皆明三药加法。而无受文。或云。结界集僧无自然六相文等。如下结示。取用法相关中初文为二。

同类推荐
  • 罪与罚

    罪与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道德真经论

    道德真经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伤寒论注

    伤寒论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剪灯余话

    剪灯余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狂夫之言

    狂夫之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36计成功

    36计成功

    本书就是一本一步到位的成功指南,它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成功人士的研究,总结出取得成功的至关重要的谋略、规律和理论,并具体地从36个方面告诉读者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成功技巧来获得成功。本书收集了大量的成功实践指南和技巧,以及未成功者需要了解的成功规律和理论,读了本书相信我们这些未成功者也会成功,因为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
  • 种田宠妃:腹黑王爷的逆天杀手妃

    种田宠妃:腹黑王爷的逆天杀手妃

    云玥,二十一世纪的暗夜组组里的金牌杀手,不幸一次任务带上了一个猪一样的队友。很幸运得加入了穿越这个伟大的队伍里面,只是为什么别人穿越是享福的,而自己穿越是种田,种田就种田了,还不能吃饱饭。家穷得叮当响啊了,家里的两个哥哥一个狩猎一个做木匠,可是吃饱饭都是个问题啊。云玥决定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吧,下地种菜,智斗心机村姑,闹公堂,甩王爷大嘴巴,欢乐无限,乐趣多多。
  • 桃花不见

    桃花不见

    "她是玉荒仙狐,他是人界的王爷。他前世救了一只狐狸,他们今世注定相遇。她爱上了人界的王爷,却不知他爱她,却只是看中了她的琉璃心……他是魔界之主,却甘愿站在守护者的位置上,看她笑靥如花。……“呵呵呵,我得到了什么?想我白初颜一生骄傲,第一次爱上了一个人,他却不爱我,想的只是如何让我自愿献上我的心。第二次爱上一个人,却让我要护着的天下人,呵呵,魂飞魄散……”"
  • 心灵即时通:尼采的人生哲思录

    心灵即时通:尼采的人生哲思录

    本书从尼采一生所有的著作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365个精彩片段,段段鞭辟入里、妙趣横生,囊括了尼采思想的精髓。翻开本书,会立刻激发你展开思考,而后又会让你产生一种彻底醒悟的兴奋感。一年365天,每天阅读一个片段,每天与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真诚的对话,让你的内心在伟大哲思的涤荡中长出坚毅的翅膀,收获成功人生的终极秘密!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特立独行的哲学家,他总是以优美、简单的方式道破心灵的秘密,使读者读后恍然大悟,让困惑变得简单清晰,犹豫不决变成果断坚定,最终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 解疯子皇帝高洋

    解疯子皇帝高洋

    书者以被后世评为疯子皇帝、测字皇帝、第一暴君淫帝的高洋。把高洋变为“我”来书写本书。以另类又更符合逻辑的角度来解读高洋的心理。书者又呕心沥血的将个人多年来所积累的思悟,包括对命运、预感、算命、人性、人类心理还有另类的精神修炼等玄学思悟都融入于本书中。
  • 过目不忘的记忆法

    过目不忘的记忆法

    《过目不忘的记忆法》通过讲解和生动的举例,对记忆的原理进行了详细解读,使读者可以快速了解记忆的种类,判断出自己的记忆类型、记忆等级,本书中,作者抛开繁杂深奥的理论,利用生活小故事层层激活你的大脑,带你突破记忆力极限,检测记忆训练效果,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 青凌女侠列传

    青凌女侠列传

    夏无双,天资聪颖,自幼投身峨眉,勤勉习剑,惟愿享尽这门派的温暖;江吟歌,大气婉约,十岁惨遭灭门,寄身峨眉,但求有朝一日能报家仇。峨眉内斗,清风师太离奇死亡,二人被提前驱逐下山,目睹“江南第一圣宫”青凌宫宫主莫嫣然惨死,阴错阳差得到宫主传位证物皓月令牌,闻讯赶来的青凌宫弟子苏樱令全体弟子跪拜,称青凌新主……青凌宫表面上织造绸缎,实则内部权争利斗。首辅孟欢夺位不成,杀人后,神秘离去;首医局堂主李珍儿对从天而降的青凌新主百般质疑;将夏无双扶上宫主之位的苏樱其意难猜。夏无双内心良善,融洽了争权夺位的凌厉,在寻找弑主叛徒孟欢的过程中,逐步树立了宫中威望,掌握了最高权力,江吟歌则背负着满门抄斩的未泯之仇……
  • 豪门第一宠:醉爱替身妻

    豪门第一宠:醉爱替身妻

    为了追寻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所以,她逃婚了!可她怎么就这么倒霉,先是被人认错了抓去囚禁起来也就算了,那个谁谁,她可不是他老婆好不好,干嘛那样那样她!一场逮错人的乌龙里,她却发现自已对那个谁谁谁动心了。他宠她,疼她让她很是满足,可一个跟她一模一样的女人出现,打破了她美满的生活……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1)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引发学生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引发学生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你是不是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别人想到的好点子,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其实这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差异。创新能力是人们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矛盾、提出假设、论证假设、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等。本丛书精选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意蕴深妙,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的智慧可以帮助中学生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贴近生活,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