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66600000012

第12章

第三引众经论证诚明圆教位者。大涅槃经明月爱三昧。从初一日至十五日。光明渐渐增长。又从十六日至三十日。光明渐渐灭尽。月光渐渐增长。譬智德十五摩诃般若光明。渐渐灭尽。譬十五断德。无累解脱无明渐渐灭尽也。十五种智断者。三十心为三智断。十地为十智断。等觉为一智断。合为十五智断。故从初一日至十五日。故以月为譬也。月体即譬法身。法身是一光明渐增譬般若智德不生而生。光明渐减譬解脱断德不灭而灭。故涅槃经明。从初实安置诸子秘密之藏三德涅槃。然后我亦当于此秘藏藏而般涅槃。此最后究竟涅槃。名为不生不生。般若毕竟不生不灭。更无惑可灭也。问曰若是圆位顿悟一证即便应究竟。何得引月爱三昧十五日月喻。答曰一向无浅深已如前破。但证位是诸佛境界。凡夫未识岂可定执。今借十五日月喻者。此约不可喻中而论喻耳。故涅槃经云。又解脱者。名无譬喻。无譬喻者即真解脱。譬如面譬如满月。实非无有五根相同彼月也。问曰何得知月喻譬地位。答曰胜天王般若具出此义。问曰若约佛性中道明无明所覆。何得定有四十二品。答曰此义前已略明。无明虽无所有。不有而有。不无浅深阶品。一往大分为四十二品。然论品数。实自无量无边不可说示。故大智论云。无明品类其数甚多。是故处处说破无明三昧。又云。法爱难尽。处处重说般若也。法华经云。诸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道故。此之四义。南岳师解云。开佛知见即是十住。示佛知见即是十行。悟佛知见即是十回向。入佛知见即是十地。及等觉地。皆言佛知见者。悉得一切种智也。皆言佛知见者。悉得佛眼也。又法句云。是为诸佛一大事因缘者。同入一乘诸佛实相也。又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又火宅品。诸子门外索车。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是时诸子。乘此宝车游于四方嬉戏。快乐自在无碍直至道场。言四方者。即譬开示悟入之四位也。直至道场。即究竟尽诸法实相妙觉极位。如此皆是明圆位之异名也。大品经。明阿字等四十二字门。南岳师解云。此是诸佛之密语。表四十二心之位。若学问人多疑此语。谓大智论无此释。然龙树释大品经。论有千卷什师并略。何必无此释也。今谓此解深应冥会。所以然者。经说初阿后荼。中有四十二字。初阿字门亦具四十二字。后荼字门亦具四十二字。华严经云。从初一地具足一切诸地功德。详此义意。极似相关。又大品经云。若闻初阿字门。则解一切义。所谓一切法初不生故。此岂非圆教菩萨。初得无生法忍之位也。过荼无字可说。此岂非是妙觉极地无上无上无过。不可过此字有法而可说也。又大品经广乘品。说一切法门竟。即说四十二字。岂非是圆教菩萨。从初发心得诸法实相。具一切佛法。故名阿字。至妙觉地穷一切诸法源底。故名荼字。作此解释圆教之位极似分明。又四十二字门。后即说十地。此即是显别教方便之次位也。又次十地说三乘共十地。即是显通教方便之位也。经文三处宛然。比决圆别通三教。显在大品经文也。故大品经云。是乘从三界。出到萨婆若中住。又三慧品云。菩萨从初发心修习三慧。至坐道场。仁王般若经云。三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源。前所引思益楞伽等经。明寂灭真如有何次位。即是无次位之次位也。又璎珞经云。三贤菩萨心心寂灭。自然流入萨婆若海。华严经明四十一位。既是圆顿之教。明圆位之意甚自分明。但有时开别教方便之说。事相隔别似如浅近。故十地论师。作教道证道二道明义。或作地相地实二种明义。正是为修行别教方便事相之文也。又云。一切无碍人一切道出生死也。智度论云。菩萨从初发心。观涅槃行道。乃至坐道场。又云。菩萨从初发心。观诸法实相慧。名为般若波罗蜜。至佛心中变名一切种智。譬如入海有始入者。有后入者有至半者。有到彼岸者。皆名入海。菩萨亦尔。从初发心观诸法实相。实相虽一。而观智不无浅深之殊也。第四料简。问曰何不依大乘经论对诸法门明位。答曰。今引此等经论。释成圆教次位者。此约不思议平等法界。辨不思议非次位之次位也。若别对法门。寻者若不得意。多别解别执。则失圆通中道之正意。不思议诸佛菩萨之次位也。是事非凡夫所知。正可仰信而已。故华严经云。诸地不可说。何况以示人。所以然者。且置大乘。忏悔发初随喜。一信心获一施陀罗尼门。已不可向一切人说。虽复种种分别。亦不可解。何况圆教四十二心法门。二乘尚不闻其名。岂有凡夫而能说也。且置是事。如声闻法中学四念处。发暖法时。亦不可向一切外凡未证者说。设种种因缘而解说者。终不可能解。岂况圆教诸佛菩萨位行。而可知可说也。且置是事。如世凡人坐禅。发禅五支功德。尚不可为未证者说。设方便巧说。未证之者亦不能解。岂况诸佛菩萨地位法门而可分别也。末代法师。多取经论方便所明断伏。对诸法门。释大乘贤圣地位(云云)。今意不尔。所以者何。如水性冷饮者方知。心无实行何用问为。是以今辨四教四位者。出诸经论。此乃诸佛权实法门。于四不可说中。用四悉檀而说。此是诸佛大菩萨境界。非诸小菩萨声闻缘觉所知。岂况末代凡夫所能解也。深属一家学道说法之者。自非得证分明。慎勿偏执诸经论诸佛菩萨方便赴缘之言。空诤不思议不可测量之行位也。普愿法界众生。归僧息诤论。入大和合海也。第五约圆教位释净无垢称义者。维摩大士。若是位在法身补处。即是等觉金刚无垢之位。智慧将圆。如十四日月。无明将尽。如二十九日月。故智度论云。普贤文殊。亦有十力四无所畏。如十四日月。佛亦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如十五日月也。法性理显。故名为净。无明惑垢将尽。故称无垢。等觉智慧称理圆明。称机而照。故言净无垢称也。是则位邻妙觉。若论圆应。乃至十方佛土现十法界身八相成道。此土应宜现补处之形。故居无动佛所。为补处菩萨。来游忍界。呵诸菩萨。皆称不任问疾者。正以圆破偏也。又说入不二法门而独默然者。表圆教内证法门。不可说示也。第五约五味譬。明四教位者。大涅槃经明五味譬不同。以成四教辨位不同之相也。经云。凡夫如乳。须陀洹如酪。斯陀含如生苏。阿那含如熟苏。阿罗汉辟支佛如醍醐。此譬意。恐是显三藏教明位也。经又云。凡夫如乳声闻如酪。辟支佛如生苏。菩萨如熟苏。佛如醍醐。此譬意恐是显通教明位也。经又云。凡夫如杂血乳。罗汉如清净乳。辟支佛如酪。菩萨如生熟苏。佛如醍醐。此譬意恐显别教明位也。经又云。雪山有草名曰忍辱。牛若食者即得醍醐。忍辱草者喻八圣道。乳喻十二部经。随有能修八圣道者。即见佛性住大涅槃。此即譬于圆教菩萨。从初发心即开佛知见。见佛性住大涅槃也。涅槃经明此之四譬。譬四教明位其义宛然。若不信四教明位不同者。云何消释此五味四种譬也。今明前四教明位合此四譬。一往似如目睹。只自圣人密意难知。何可定执。又涅槃经云。譬如有人置毒于乳。乃至醍醐。亦能杀人。此譬应得两用。若对经教五味明义。处处皆得见佛性。入涅槃也。此即是不定教门事在下释。若是约位明杀人义。四位五味根缘不定。随其大乘机发。即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故同杀人之义也。第六辨众经明四教位多少不同者。华严顿教。但明别圆二教位。渐教之初。声闻经但明三藏教三乘之位。若方等大乘具用四教明位。摩诃般若但明通别圆三教之位。若法华经但明圆教一佛乘。开示悟入之位。俱通大乘。明二乘如前。但通教菩萨位。用别接通。明佛性四德涅槃。三藏二乘如前。废三藏大乘之位。三阿僧祇劫伏结之因。三十四心断结之果入二涅槃也。又通教三藏教明二乘位至大涅槃。俱引入别圆二位也。问曰若废三藏佛位。何得言罗汉辟支佛。佛如醍醐。答曰三位但界内结尽。此结成往昔之义。非今涅槃之所用也。大门第五明权实者。就此即为三意。一略明权实。二明格位。三明兴废。一明权实者。权是暂用之名。实以永施为义。方便波罗蜜随情近益。故名为权。智慧波罗蜜称理究竟。故名为实也。是则三教暂赴物情。故名为权。圆教究竟利物。故名为实。分别权实应须四义。一明一切非权非实。二明一切皆权。三明一切皆实。四明一切佛法非权非实而权而实。一明一切非权非实者。若论四不可说。无说则无四教可分无三教。即非权。无圆教则非实。是则一切佛法皆非权非实。二明一切皆权者。若论四不可说有因缘而说。是则四教皆是权巧化物也。故佛言。我坐道场时。不得一法实。空拳诳小儿。以度于一切也。三明一切皆实者。无说而说之。必应机赴缘之益。其义皆实。故四教皆名实也。故智度论云。有世界对治为人故实。有第一义故实。此即皆实不虚之义也。四明一切佛法非权非实而权实者。若四不可说则无权实之可分。故言非权非实。不说而说三教即是权也。而说圆教即是实也。但一家明权实义有三种。一化他权实。二自行化他权实。三自行权实。若是化他权实。前三教非但是权。就此权中。亦各说权实也。若明自行化他权实。即是前三教并是权用。圆教所明一向是实。若论自行权实。即就圆教之位辨。照中道为实。双照二谛为权也。第二明格位者即为三意。一约三藏教位格后三教。二约通教位格后二教。三约别教格后圆教。一约三藏教位格后三教者。即为三意。一明三藏教位格通教。二格别教。三格圆教。一格通教者。若论声闻缘觉。与通教明二乘不殊。若约大乘明位。此则大为殊别。所以者何。三藏教明三阿僧祇劫修行乃至补处即是无垢位。正得齐于通教柔顺忍信地忍法中忍也。若三藏之佛则得齐于通教佛地正习俱尽八相齐也。傍论。三藏佛是折法智力拙。通教佛是体法。故为巧。问曰。智度论云。阿罗汉地于声闻经中名之为佛。但得二种涅槃。答曰。今谓皆除正使。已辨地齐。若取二谛满正习尽。二佛齐也。二明用三藏教位格别教位者。三藏教明一生补处净无垢称位。格别教。与铁轮位十信第十愿心齐。佛地但与别教第十回向齐。或可与初地齐也。此乃正意。傍论类通教可知。三明三藏教格圆教位者。三藏补处净无垢称位。但与圆教五品弟子第五品齐。佛地但与铁轮位十信后愿心齐。正义如此。傍论亦有优劣。三藏佛正习俱尽。以此为胜。不明六根清净不思议之妙用。此为劣也。故华严经叹初发心住菩萨云。初发心以过于牟尼也。二明用通教位格后二教位即为二。一格别教。二格圆教。一明格别教位者。通教明补处净无垢称位。别教第十法界无量回向齐。通教佛果但与十地初欢喜地齐。正义如此。傍论有劣者。无相似中道智伏无明也。二明格圆教者。若通教明补处净无垢称位。但与圆教铁轮位十信第十愿心齐。通教明佛果。但与初发心住齐。此是一往格之。正论则劣。初发心住。以初发心住即能显中道法身。断无明一品为胜也。三明别教格圆教位者。若别教明法身法云一生补处净无垢称位。但与圆教十位第十灌顶住齐。佛地断十一品无明。但与十行初欢喜行齐。若依仁王经。开十地为三十生。是则无垢与法界无量回向位齐。佛地与十地初欢喜地齐。是则别教明一生补处望圆教。若依前释。以义往推。犹有三十一品无明。若依引仁王经。即有十一品无明。是则别圆法身补处。虽通约位。无垢称义悬殊。岂得一概而释维摩诘之名也。问曰。寻至道即是一。若格前方便三教。所明补处佛果遂传尔悬殊。此意难解。答曰。二义往释。一有教有人。二有教无人。若是三教方便之说。因中禀教之者。即并有教有人。佛果补处及上位菩萨能说三教。此并有教无人。所以者何。所禀三教行人因教各获利。故有教有人也。能说之教主示现为三教之佛菩萨。令物慕果行因。因行既成则无复化主。如斯乃缘感便应。缘谢便息。空拳诳小儿。引将还家。手中实无物也。三教化主亦皆如是。若是圆教有教有人者。因中禀教。乃至法云有教有人。断四十一品无明。法身补处此实非虚。妙觉法身无说之说。即是果上有教有人也。有教无人因之为权。有教有人。名之为实。问曰。若尔四教明果可分权实。四教因地皆有教有人。何得分其权实。答曰。今明。三教之人名为权人。禀圆教之人。则人教俱实。故约四教明因分权实也。问曰。三教之因。既立权人。三教之果何意不得辨权人也。答曰。三教行人可成圆人。无有三教之佛修因作圆佛。故非类也。第三明兴废者即为二意。一权教有兴有废。二实教兴而不废。一明权教有兴有废者。即为三意。一三藏教机起即兴。机谢则废。所言机兴者。可发之义名之为机。前缘有小乐欲可起。小善可生。小恶可治。偏真之解可发。故须用四悉檀。于声闻经中。说因缘生灭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之教。开三乘之道。闻则称机。乐欲心起。生善断恶。若是二乘发真无漏。证有余涅槃。若是菩萨六度调心。得伏忍柔顺忍也。法华经云。小智乐小法。不自信作佛。是故以方便分别说诸果。为此机缘。虽无三藏伏结。补处菩萨。净无垢称义。三十四心佛果。住有余涅槃之佛。为欲以四悉檀教赴此故。示现此教形声。赴机度物。故法华经明。长者即脱璎珞。着弊垢衣。执持粪器。状有所畏。语诸作人。即是三藏教兴之义。废者。此小欲将歇。小善已成。事恶已除。真解已发。是则四缘俱息。则三藏所说之教能说之人俱废也。二明通教兴废者。兴则机兴。废则机废。机兴而教兴者。无生四谛乐欲将起。体假入空之善可生。迷理见思可断。即真之解可发。故须用四悉檀说无生四谛通教。三乘闻则乐欲心起。生善断恶。三乘同发即真无漏之慧。见第一义。二乘住有余涅槃菩萨则不滞空。慈悲入假化物。誓求佛果。为赴此之机缘。虽无通教断结侵习。上地补处菩萨净无垢称位。一念相应慧断习。佛果住有余涅槃。为赴通教赴此三乘根缘。示现此教形声。悉檀赴缘逗物。故名为兴。废者。四机既息缘谢。所说通教能说之人俱废也。三明别教兴废者。兴则机兴教兴。无量四谛乐欲将起。从空入假善根可生。无量恒沙烦恼别惑见思可治。中道第一义谛真解可发。故须用四悉檀说无量四谛起别教。菩萨闻则乐欲心起。生界外之善。断界外之恶。发中道相似无漏及真无漏。求常住佛果大般涅槃。为赴此之机缘。虽无别教断十品无明。法身补处菩萨断十一品无明。究竟佛果。而示现此教形声。用四悉檀赴物机缘。说无量四圣谛。故名别教兴也。废者。四十二品补处菩萨。此教佛果俱废也。二明圆教俱兴而不废者。若于华严方等法华涅槃。所说圆教赴圆机乐欲生善断惑见中第一义谛。是则从初发心至无垢地。赴四根缘。常说此教。至等觉佛。故名为兴。故三十二菩萨文殊师利等。皆说入不二法门。即是教兴之意也。若证妙觉。无师自悟。无法可叹。无善可生。无恶可断。更无深理可见。言词相寂灭。本自无兴。故无废也。无废亦得论废者。四悉檀机尽则教息。故名废也。故大品经云。过荼无字可说。涅槃经云。不生不生不可说也。故净名默然杜口。不须复以言言于无言之理。文殊称叹表绝言也。是则在因有人有教。至果则教废人存。三德涅槃湛然清净。岂同前三教补处菩萨菩提佛果皆有教无人。教废人亦随废。权实之意显在于此。第六约观心明四教者。从三观起四教。已如前辨。今但论即心行用。识一切教门皆从初心观行而起。四教既摄一切经教。若一念观心分明。能分别一念无明因缘所生之心。四辨历然。则一切经教大意皆约观心通达。就此即为四意。一约观心明三藏教相。二约观心明通教相。三约观心明别教相。四约观心明圆教相。第一约观心明三藏教相者。即是观一念因缘所生之心生灭相。折假入空。约此观门。起一切三藏教也。若观生灭四谛入道。即是修多罗藏。故增一阿含云。佛告诸比丘。谓一切法者只是一法。何等为一法。心是一法出一切法也。智度论云。从初转法轮至大涅槃。结修多罗藏。此只是约心生灭说四圣谛。即是法归法本之义也。观心出一切毗尼藏者。佛制戒时。问诸比丘。汝法何心作。若有心作。即是犯戒。有犯故有持也。若无心作。则不名犯。犯义不说持也。故重心发戒。无心则不发戒也。所言从心出阿毗昙藏者。四卷略说名毗昙心。达磨波罗处中而说名为杂心。如此皆是约心辨毗昙。无比法者。分别诸心心数法。一切法不可比也。二约观心明通教者。观心因缘所生一切法。心空则一切法空。是为体假入空。一切通教所明行位因果皆从此起。三约观心明别教者。观心因缘所生。即假名。具足一切恒沙佛法。依无明阿梨耶识。分别无量四谛。一切别教所明行位因果皆从此起。四约观心明圆教者。观心因缘所生。具足一切十法界。无所积聚。不纵不横。不思议中道二谛之理。一切圆教所明行位因果皆从此起。如轮王顶上明珠。是则四教皆从一念无明心起。即是破微尘出三千大千世界经卷之义也。第七通诸经论为二。一明对诸经论。二通释此经文义。就初四教对经论者。佛用四教成一切顿渐诸经。论释经岂越四教也。即为二意。一对经二对论。一对经者。若华严经但具二教所成。一别教。二圆教。所以者何。别教则诸菩萨宣说历劫修行四十二心断结行位阶差。圆教明一心具足一切诸行。从初一地具足一切诸地功德。次明渐教之初声闻经。但具足三藏教。方等大乘及以此经具足四教。摩诃般若具足三教。除三藏教。法华经开权显实。正直舍方便。但一圆教。涅槃经具足四教。成五味义也。问曰。方等大乘亦具四教。何故不成五味义。答曰。不明声闻作佛。五味之义不成。约不定中。得论四教也。释迦出世所有经教更不过此四教。摄此诸经。罄无不尽。二对论者。论有二种。一者通申经论。二者别申经论。一通申经论者。即为二意。一通申小乘经。二通申大乘经。一通申小乘经者。如毗昙成实昆勒等论。并是通申小乘经论故成实论主云。我今正欲论三藏中实义。二通申大乘经论者。如地持论.摄大乘论.唯识论.中论.十二门论等。并是通申诸大乘经所明别圆两经也。二别申经论者。即为二意。一别申小乘经。二别申大乘经。一别申小乘经者。如俱舍论别申修多罗。明了论别申毗尼。毗婆娑论.阿毗昙论别申佛在世说毗昙也。二明别申大乘经论者。如十地论别申华严经别圆两教。大智度论别申摩诃般若经通别圆三教。应有别申大集方等及此经论。不来此土。金刚般若论别申金刚般若经。法华论别申法华经一圆教。涅槃论别申涅槃经四教五味。论度此土不尽。如是等论申经。即是申观心。此等诸经今分明也。是则精修观心。洞解一切经论。若经论不从心出者。观行之人。既不听不读。何得内心通达耶。此乃有所言说。冥与经论相应。意在此也。第二正明用四教通释此经云文义者。即为二意。一释经五义。二通经文。一释此经五义者。即如前约四教位释净无垢称之名。名一而义异。次辨体者。三教所诠即是思议解脱之体。圆教所明即是不思议解脱也。次明宗者。是即四教明四种四谛因果感佛国不同也。次显用者。即是四教从浅至深。次第以深呵浅也。次判教相者。此经具明四教。与诸经有同有异。如前分别。二用四教释此经文者。即为三意。一通室外四品。二通室内六品。三通出室四品。一通室外四品者。用四教明因果不同。故释迦现佛国有异。如身子梵王所见不同。诸天共宝器。食随其果报。饭色有异故。以禀四教不同故。见佛国有异也。释方便品。正用三藏教通教。所以者何。说折法入空因缘生灭无常。复说如梦幻体假入空之意。是则因中用拙巧二度。破其界内爱见着心。勤修二教之法身也。弟子品用通教别教圆教。弹呵十大弟子及五百罗汉。用通教弹者。如呵迦旃延说三藏教拙度五义。用别教折呵者。此如呵富楼那秽食置宝器也。用圆教者。如弹身子善吉云。不起灭定。现诸威仪。不断废爱。起于明脱。亦不缚不解。并是用圆教意弹也。四教释菩萨品。正是用圆教。呵四大菩萨用三藏通教别教自行化他偏僻法华不思议圆顿之道。二明室内用四教释六品经文者。大士无三教之疾。以方便现同三疾。约此辨问疾也。不思议品正明住圆教不思议示现四教之事也。观众生品即是辨不思议别圆两教从假入空也。佛道品即是辨不思议圆教从空入假行于非道通达佛道也。不二法门品正明圆教不思议中道正观入不二法门也。香积品即是不思议圆教所明双照二谛法界圆融也。三明四教通出室四品经文者。通菩萨行品。令菩萨遍行四教之行。四土化众生也。四教通见阿閦品者。明若依四教修四行。发菩提心。始得生阿閦佛国也。亦用此成无动如来佛国之行。得成佛时。所有佛国如妙喜世界也。用四教通法供养属累二品者。付属天帝弥勒。令于佛去世后流通此经。四教利益未来弟子令不绝也

同类推荐
  • The Marble Faun

    The Marble Fau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护法录

    护法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言毒篇

    言毒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Devil'  s Ford

    Devil' s For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La Mere Bauche

    La Mere Bauch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不死战神

    不死战神

    叶家弟子叶尘偶有奇遇,获得十二枚上古图腾。每一枚图腾激活之后,都可以开启一项神秘能力,并且习得一本上古武学。从此以后,叶尘将不再是一名碌碌无为的外门弟子,而是一跃崛起,名扬天下,成为妖孽一般的存在。斩上古妖兽、夺无上重宝。入惊险秘境,战绝世强者。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Ⅱ):文武体娱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Ⅱ):文武体娱探由来

    当物质生活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古代人的娱乐和怡情在今天仍然存在,比如诗歌,比如戏剧。但它们是怎么来的呢?本书就是带着这个疑问,进入古代现场,为你解开影响中国人玩乐的器具和秘诀。本书阅读起来颇为轻松,同时史料准确,故事有趣,可以让你在沉醉于历史的海洋的同时,享受丰盛的知识盛宴。
  • 药妃入怀王在榻

    药妃入怀王在榻

    她堂堂鬼医圣手的徒弟,一朝成为不受宠的小姐,赐给她一个病秧子男人,先救他的命,再治他的病,顺便把他打包回家做夫君!这人是七皇子凤夙澜,天资聪颖,谣传先天体弱。可现在他谁毫无下限的哭着喊着,你看了我的身,夺了我的心,你就得负责!从此苏倾泠的身后多了一个表面清高,实则傲娇的病弱美人儿。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恶女当家

    恶女当家

    苏怀云重生后没有急着报仇,而是徐徐图之。一刀下去太便宜了仇人,不如一刀刀凌迟,让他们生不如死,再从云端坠入沼泽,身败名裂,才是应得的下场。但是尊贵俊美的状元郎该是娶了继妹才是,怎么突然对她青睐有加?
  • 办公室风云:霸道女老总

    办公室风云:霸道女老总

    屌丝小职员杨祖然,突然被命运撞了一把,从此和高贵的绝色美女股东、性感的财务总监、冷艳的客户主任、妩媚的前台领班、俏皮的小助理,还有各式各样的美女都产生了狂热的火花……
  • 《不落熙城》

    《不落熙城》

    她的一场梦境,似乎宣告了故事的开始,他出手相救,是心怀善意还是另有玄机,一场场重复而又迷人的梦境,要如何来诠释她美丽的生命,记忆被封存,但心终会冲破阻力的吧,等待她和他的,是美好的还是悲悯恐怖的,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指向一个人……浮生面具三千个她们又是否真的戴上了面具呢...此去经年,愿得好景人皆醉……
  • 霸气校草宠溺甜甜萌女

    霸气校草宠溺甜甜萌女

    啦啦啦啦啦啦啦易烊千玺跟女主会发生什么呢~拭目以待吧!第一章第二章纯属凑字,女主可不是这个名字的呀!
  • 三界哀歌

    三界哀歌

    天地间存在六界,其为人界,神界,佛界,魔界,妖界,鬼界。而人界,却是六界中最弱的,也是最强的。人界少年萧景,手持幻月剑,血溅魔界,大闹妖界,人皇不得以示弱,神王不得已拉拢……只是为了……
  • 宠物小精灵血泪赞歌

    宠物小精灵血泪赞歌

    不要看这本书啊啊!千万不要看!我才不会告诉你们这里面有吐槽少年、傲娇萝莉和三无女王呢!我才不会告诉你们这里面神兽对轰、主角抱头鼠窜呢!我才不会告诉你们这里面神兽各种不科学呢!我才不会告诉你们这是纯情CP文呢!啥?我全都说出来了?(捂脸)总而言之别进来看!喂喂,别私闯小说啊!门票价一张推荐票,别说我没提醒哦!
  • 逆命掌生死

    逆命掌生死

    一念是非,无休杀戮,自此生死我定;一笔阴阳,天穹之颠,独写唯吾大道;宁永生屠戮,亦不愿受欺于人——宁戮一名,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