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57300000005

第5章 福建省

鳌峰书院

在福州。系清福州四大书院之一。康熙四十六年,巡抚张伯行改建九仙山(今于山)麓鳌峰坊一所尼庵而成。有书舍间,后院有荷池一口,广约数亩,清可照人,上有亭日鉴亭,横榜“澜清学海”四字,为康熙御笔。有藏书楼一座,藏御赐各种法帖,如《淳化阁帖》、《渊鉴斋法帖》等,以及御撰《古文渊鉴》、御批《资治通鉴》、钦定《佩文韵府》、《十三经注疏》等,还有数量可观的经、史、子、集。又辟正谊堂、广搜先儒遗著,指导院中师生按立德、立功、立言、气节、名儒粹语、名儒文集六部,刊印成《正谊堂全书》,凡种。人称“宋儒理学之著作,此为渊海已。”书院有官帑和洲田数千亩,每年收取租谷或现银,分供鳌峰、凤池、越山三书院,鳌峰所得独多。雍正十一年,建为省城书院,选本省九府一州学行优秀士子入学,供以食宿。每月初或月半讲学,“由山长主持,高坐堂皇,命题宣讲,或讨论经文,或演绎济世之学,诸生环列侍听,肩背相望”。乾隆以降,讲学而兼课士,以八股文和试帖诗为主。先后山长有林枝春、朱仕琇、孟超然、陈寿祺诸人,皆为名师。士子中有梁章钜、廖鸿荃、蔡世远、蓝鼎元、林则徐等。光绪末年,改为校士馆。后又改为福建法政学堂。现为福州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校舍。

陈寿棋:鳌峰崇正讲堂规约八则

清道光五年春二月

一、正心术

圣人教人,只重躬行,罕言性命天道。然读书期于明理,求仁贵其存心。学者修身善道,首在明义利之分,审是非之界,立志不欺,行己有耻,一切秽浊之涂,钻营之术,利己害人之谋,枉道徇人之行,皆足败名辱身,毫发不可生于心,而见于事。充类至义之尽,则哺啜亦不可苟,跬步亦不可轻,矧大于此者乎?君子立身制行,树为坊表。彼同流合污、奄然媚世者,乃乡愿所为,圣人犹恶而斥之,况佥邪非类、胥役细人,岂容与相亲比、有所左右于其间乎?学也者,所以学为圣贤,一生建名立节事功,皆基于为秀才时。倘此时依阿随俗,不以含垢纳污为羞,不以气节名义为重,则他日得志,安望有刚方正直、担荷世宙之概?诸生砥属廉隅,有志自修,尚其谨小防微,慎旃毋忽!

一、慎交游

曩会稽鲁秋塍先生设教鳌峰,原定规条云:“正人君子固藉切劘,溺友燕朋(指酒肉朋友)深所当远。诸生除一二读书同类外,不许别项闲人往来。即读书同类之人,接见毋得亵狎,往来毋得频数,留饭毋得酣饮,迎送毋得太远。”前辈教人,防闲甚正如此。本山长谓: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则非僻之心易入,便佞之友易投。君子尊贤而容众,远佞而亲仁,乐群取友,自有准绳。苟能以力学敦善为功,则邪僻自消,德业自进。近日住院肄业诸生,咸属磊落英多、敦笃谨悫之士,一洗旧习,但儆戒不可不严,防闲不可不密,嗣后倘有酣饮、恶谑、赌博、媒狎以及干预外事、招引匪人者,查出轻则记过,重则黜除。

一、广学问

至圣诱人,首先博文;儒者穷经,将以致用。宋胡安定设教苏湖,立经义治事二斋,故湖学人才最盛。近世学者,研经考史,已难其人,进而正谊之功、济时之学益弃,若士苴莫能讲明。不知国家立法取士,小试兼经解、诗赋,乡、会试兼经义、论策,诚欲收罗硕学鸿才,不徒专恃讲章、时艺、经解、策问,尤使学者平日探索典训,辨覆是非,讨论古今,通知时务,处可立言以传世,出可敷政而佐时也。本山长自忝尘此席,每月加课经解、史论、策问、诗赋等,亦仰体国家取士之方,施之程课,固非苛求备责,强人以所不能。大比之年,四书艺外,经解、策问尤皆诸生所当究心。每月发题加课,有志向上者,各宜讲求条答,毋得视为具文,畏为难事。

一、稽习业

宋郑耕老尝综《论语》、《孟子》、《孝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周礼》、《左传》全文,数之共得四十八万字。准以中人之资,日诵三百字,不过四年半可毕。吾乡张惕庵先生云:今除《论语》、《孟子》人人童而习之外,再益以《仪礼》、《尔雅》、《公羊》、《谷梁》二传,亦不过五十余万字。以时文每篇七百字计之,七百余篇已有七十余万字,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孰优孰劣?愚者皆知之。然而卒鲜以彼易此者,何也?病在欲速化而不暇为耳!不知五十年前,墨卷盛行,举子胸累千篇时文而卒困于场屋者,不可胜数;其能研究经史文章,卓然自立而竟为时命所厄者,千百中亦未有一二,则多学之与浅学,胜负较然明矣。况不学面墙,圣人所戒,徒守讲章八比,以弋科名,纵掇巍科登仕版,亦不免于伏猎金银之消,又焉能安身以崇德,精义以入神耶?元程畏斋《读书分年日程》,以看读百遍,倍读百遍为率,以为即收放心之一法。昌黎韩子自云:“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又云:“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其专且勤如此,安得不垂辉千载?故为学在勤,不分敏钝。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其验也。为学在专,不分少壮。公孙弘四十始受《春秋》,遂为举首;朱云五十始受《易》,卒成大名,其验也。本山长忝在鳌峰,汲汲以推毂贤能、如恐不及为心,每见诸生虚怀询问,实力切劘者,无不为之好乐。其中饬躬敦行、宿学高才及青年清俊之士,或为大府嘉赏,或为学使拔萃,咸足使人兴劝。次亦多日新月异,率可有所成就。但为学最忌进锐退速、一暴十寒。前设分程簿册,分给诸生,自记所业,而行之尚有作辍,其在老成绩学之士,自可无烦鞭策,若英妙少年,急宜早惜分阴,勿自旷废。今当仍旧遵行,以收实效。按日所读经史古文等,照式填写课程簿,每逢十日汇呈讲堂,酌召面加考验,庶勤惰有别,不至徒托空言,亦不至长成玩愒。

一、择经籍

四部浩如烟海,学者不独不能遍观,亦且不能多购。然材质稍胜者,皆可日积月累,以底充富。当先择取精要,用力研寻,既省泛滥之病,亦收精熟之功。如读经必观传注,朱子《论孟集注》、《学庸章句》外,《御纂四经传说》、《钦定三礼义疏》,固学者所当服习,《十三经注疏》颁在学宫,本以待高才嗜古者从事于斯,其中《毛诗》、《礼记》二经正义当先玩阅,次及《周礼》、《仪礼》、《左氏传注疏》,其余酌择观之可也。《孟子》伪疏,浅陋勿观。此外,则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宋严华谷《诗缉》、卫正叔《礼记集说》、王与之《周礼订义》、元敖君善《义礼集说》、国朝盛龙里《仪礼集编》、惠半农《礼说》、惠定宇《九经古义》、陈见桃《毛诗稽古篇》、胡月出明《禹贡锥指》、顾复初《春秋大事表》、阎百诗《古文尚书疏注》、段懋堂《古文尚书撰异》、孙渊如《古文尚书注》、阎百诗《四书释地》、江慎修《乡党图考》、邵二云《尔雅正义》,此皆经说之渊薮也。许叔重《说文解字》、陆元朗《经典释文广韵》、《集韵》、《群经音辨》、《韵会小补》、《顾氏音学》五书,段氏《说文注》、曲阜孔氏《诗声类》、高邮王氏《广雅疏证》,此皆小学之阶梯也。史则《史记》、《两汉书》、《三国志》,必当熟看,庶得唐人三史立科之意。其余历代各史,视材质功力有余及之可也。此外《国语》、《国策》、《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御批通鉴辑览》、《通鉴纲目三编》、邵二云《续资治通鉴》、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均学者必读之书。《史通》可明体例,《路史》、《绎史》可资博闻,是亦其次。此皆史学之川渠也。子则周、秦、汉、魏、晋诸家,宋五子书及元明儒家著述,均各有所得,在学者明辨而审取之。考订之书则陈氏《礼书》、江氏《礼书纲目》、秦氏《五礼通考》、《通志略》、《山堂考索》、《玉海》、《荆川稗篇图书编》、《太平御览》,所以网罗放失,体大物宏。经济之书,则《通典》、《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大学衍义补》、《思辨录》、《读史方舆纪要》、《郡国利病书》、《农政全书》、《行水金鉴》、《武经纂要》、《虎钤经》、《荆川武编》、《筹海图编》、《纪效新书》、《历代名臣奏议》、《明臣奏议》、《大清会典》、《皇朝三通》、《御纂律吕正义后编》、《御制数理精蕴》、《御定仪象考成》,所以通知古今,可施实用,此皆问政之津梁也。集,则《昭明文选》、《汉魏百三名家乐府诗集》、《文苑英华》、《古诗纪》、《全唐文》、《全唐诗》、《唐宋十家古文》、《历代赋汇》,唐李、杜、韩、白、高、岑、王、孟、韦、柳,宋苏、陆,金元遗山,元虞道园,明刘诚意、高青邱、何李王李高苏门陈卧子各家。专集选家,则《全唐诗录》、《古诗选》、《宋诗钞》、《元诗选》、《明诗综》、《十二代诗选》,此皆文林之苑囿也。以上各种,学焉而各因其性之所近,聪颖者事半而功倍,迟钝者亦积小以成高。博学而孱守之,则一狐之腋,胜于千羊之皮。简练以为揣摩,则精骑三千,可敌游兵十万。至如质疑问难,触类引伸,神明领悟,存乎其人。然开卷有益,不至与扪烛扣盘(扪烛扣盘:比喻认识片面。典出苏轼《日喻》。其称瞎子问日,人以形如铜盘相告,他日闻扣盘之声,以为日也。又告以日之光如烛,他日扪形同腊烛之乐器龠,以为日也。)者同讥矣。若一切腐烂讲章(如《四书大全体注》、《阐注》等),下劣选本(如《古文析义》、《古唐诗合解》等),纤诡诗文(如陈眉公、钟伯敬等),鄙陋兔园册(兔园册:亦作兔园册府。指蒙学课本。比喻知识浅陋的读物。)(如《潜确》、《类书》等),并当屏绝,勿污耳目。

一、严课规

鲁秋塍先生原定规条云:“书院提衡,全在会课;课期不肃,多有代倩、怀挟、传递、换卷等弊。今无论官课、馆课,务必扃门锁试,各人上堂领卷,不许潜入私室,限昏黑时交卷,不得给烛,毋得笑语喧哗,妄行走动。”本山长谓今月课,统归考棚扃试,规矩略已整肃,但恐日久玩生,如前所称代倩、怀挟、传递、换卷等弊,不免或萌;又人之才性迟敏不同,枚马(枚马:枚,枚乘。马,司马相如。两人都是西汉的辞赋家,风格比较接近,史有“枚马同其风”之说。)固各用其长,韦弦(韦弦:《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韦柔而韧,弦紧而直。佩带韦弦,以随时警己所不足。后因用以指有益的规劝。)亦能变其质;倘角艺淹迟过久,竟至彻宵,亦殊有乖事体。嗣后每课收卷,用一戳记,以别迟蚤。如有给烛,只以二鼓为度,过此刻交卷者,另用戳记别之,文字虽佳,抑置下等。

一、肃威仪

近日诸生遵循礼法,规矩肃齐,当事及有司颇加嘉奖。但进退拜跪,尚闲有参差不齐、简略不庄者,今宜再为晓示:如初次谒见山长,不可半跪平揖;开馆、散馆,大宪亲临,不可不齐出大门外排班迎送;是日在鉴亭拜谒列宪与山长,不可不大众齐集,举止安详。此皆礼法所存,观瞻所系,毋以为繁文小节而忽视,甘于慢肆偷薄①,陷为不隆礼、不由礼、无方之民,而不自知也。凛之!

一、严出入

书院为讲业重地,岂可行止自由,及任听闲杂人等出入?前奉大宪示谕:每日院门扃钥,早晚启闭两次,非时不得出入。今住院人数众多,往来络绎,尤当严定防闲。限每日辰申二刻开门,进薪水蔬菜,余仍扃闭,诸生告假者,亲写一条交进讲堂,以凭稽查。如有私出游荡、连日不返者,或踪迹无常、非能潜心居业、徒为课日歇宿及为亲友挂名倩代者,查出立即摈斥。亲友探问,除书院生外,一概谢绝。其衣服冠履不全,并非读书之人,毋许混入,以肃体制。

陈寿祺:示鳌峰书院诸生

清道光年间

士学古立身,必先重廉耻而敦礼让。廉耻重而后有气节,礼让敦而后有法度,文艺科名抑其末也。利欲夺则廉耻丧,傲慢长则礼让亡。不知重廉耻,乃所以自贵,敦礼让乃所以自尊。自贵自尊皆为己之学,非为人也。羞恶之心根于天性,扩而充之,即宅仁由义之行。孟子曰:人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除其不蠲,保其良贵,则光大高明,凡人世之秽浊,举不得染乎其身,非自贵而何?动作威仪之则,受生于天地而具焉。孔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正衣冠,尊瞻视,则惰慢之气远于身体,揖逊之道摄于友朋,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也,非自尊而何?然礼法虽人所易忽,谨厚者尚能循而勿失廉耻,则非有坚志强力以持之,鲜不渝矣。愚性薄质钝,德凉学荒,闻道恨晚,年与时驰,欲然愧无以裨益于多士,然区区之忱,犹愿与诸生相切劘,厉廉隅,习名教,以求无弃于君子儒而已,因述《义利辨》、《科举论》、《知耻说》三篇,为诸生警心之助,幸共勉旃。

义利辨

昔者孔子恶乡愿,孟子辟杨墨,韩子辟佛,程张朱子辟禅学,皆所以正人心,拯流弊而挽其狂澜者也。虽然杨墨以下,其人率能严取与,谨出处,与夫陋儒薄夫相去千里,所惜者学术之差耳。今则皆无患此,非其学术之胜于昔也,举世攘攘熙熙,为利往来,耽耽跾跾而无所止,尚何暇伪忠信,貌廉洁,标为我兼爱,与讲明心见性之学哉?然则,今世之药石,在乎明义利之辨而已矣。

古之时义与利未尝分也,故易之为。《书》多言利,曰元亨利贞,曰利见大人,曰利建侯,曰利用刑人,曰利御寇,曰利涉大川,曰利用行师,曰利用宾于王,曰利用狱,曰利有攸往。言利莫若《易》详也。《尚书·盘庚》曰视民利用迁,《周官》曰主以利得民,《春秋》传曰礼序民人,利后嗣。又曰上思利民。六经莫不善言利。盖古者利与义合,故《易》文言曰:利者,义之和也。利物足以和义,惟以利,物为利无利非义矣。春秋之时,利始与义分;《论语》曰君子喻于义,小入喻于利。故孔子罕言利。战国之时,知有利而不知有义,故孟子力屏绝之曰: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然又曰: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则仁义曷尝不利哉?后世知有利而不知有害,然利己必至于害人,害人者未有不害己。孔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程子曰:利者众之所同欲也,专欲益己,其害大矣。贪之甚,则昏蔽而忘理义;求之极,则争夺而致怨仇。然则,后世所谓利者,皆祸之阱耳,与六经之言岂不相背而驰哉!今天下之汲汲于求利者众矣,其得与失非一端,有立谈而弋取,亦有穷老尽气而不一获,非得失之有命也耶?然将语人曰,利不可得,则人必漠然不应;为正告之曰,尔所为皆祸之阱也,则人变乎色而怵于心矣。变乎色而怵于心,然后可以去利而返之义矣。夫义之与利,争之也微,则平旦分舜跖;执之也勇,则懦夫为夷齐。古之人修其天爵(天爵:自然的爵位,与下文表示官爵的人爵相对应。“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而人爵从之,岂有所动于其中哉!仁义忠信积于身,故位禄闻誉轻于世;道德问学崇其实,故膏粱文绣绌其华;廉耻名节爱其荣,故腥臊垢浊畏其浼。虽有以利饴之者,奚由而夺志焉?是故学者之于义利辨之不可不蚤辨也。辨之如何?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者无适而非义,为人者无适而非利,精察于一义一利之间,无欲,其所不欲无为,其所不为于动静之幾,惧薰莸之反,揜于毫厘之介,惧黑白之相淆,义之所存,虽害不恤;义所不存,虽利不谋,则内外均有以用其力,而日救过之不暇矣。及其存养既深,诚洞乎义乐而利之危,则能安贫贱,守进退,异于智穷力索而自己者也。此其人知有义而已焉,知所谓利哉。然而,穷不能滥,富不能淫,威不能屈,祸不能加,则有利而无害焉。孝弟称于乡党,敬信行于蛮貊,言而为天下道,动而为天下则,则无义而不利焉。正谊明道之学,孰加乎是。不然,为士者患得而骛利,患得愈甚,骛利愈炽,吾恐舍义而求利者涉羊肠以凿险巇(险巇:险阻崎岖,形容山险。),履荆榛以伤腓胫(腓胫:腿脚之肉。),所欲不可遂也。纵令遂其所欲,然而非义之利,如饮酖毒,始虽甘之,终必溃肠裂胃,如聚盗赃,骤虽饱之,瞬则被刑陨躯,其害有不可胜道者矣,何利之足云。

科举论

余既为义利辨,冀有以正人心而挽风俗也。然愚以为后世天下之溺于利者,莫烈于庠序科举之士,而农工商贾不与焉。何也?农以收获为利,然非力穑则无以食人,工以既廪为利,然非饬材则无以善事;商贾以奇赢为利,然非阜通则无以均输。彼其人之贤否,非有系于国家之重轻也。终日皇,皇固曰惟利是求,顾其所利者,犹皆以利天下之日用而不自私,是亦未尝不挟义以偕行者也。士则不然,其所业皆日从事圣贤之书,而所趣无异乎市井之行;其人皆国家所待之兴贤兴能以收股肱耳目之用者也,而自束发受经以迄筮仕,谬曰求名,而终日皇皇鲜不为利而忘义,安望成德达材,与夫气节功名有裨于世哉?且挟其聪明材力,竭谋利之术,什倍于农工商贾,而其患中于家国天下,则家国天下大不利。苏秦以祸齐,李斯以祸秦,孔仅、东郭咸阳以祸汉,元载、包信以祸唐,王安石、吕惠卿以祸宋,温体仁、周延儒、杨嗣昌、陈新甲以祸明,踪迹不同,壹皆利之所蛊也。虽然,汉之选举,清议犹存,陈汤匄贷无节,不为乡里推择,其验也。其选举之目,必以敬长上,顺乡里,肃政教,出入不悖,所闻为称首。魏晋九品中正之法,犹稍近古。自隋唐而后,设科专以文辞取士,乃驱天下尽纳于利禄之涂矣。计敏夫言:贞元以来,文学科第为世所荣,及其弊也,士子豪气骂吻,游诸侯门,诸侯望而畏之,如刘鲁风、姚岩杰、柳棠平、曾之徒,其文皆不足取。李益一时文宗,犹曰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其后如李山甫辈,以一名一第之失,至挟方镇,劫宰辅,则又有甚焉者也。科举盛于唐,而弊极于不可救若此。朱子《贡举私议》言:大学但为声利之场,掌教事者,徒取其善为科举之文,士之奔趋辐凑而来者,徒为解额之滥,舍选之私而已。师生相视漠如,未尝开之以德行道艺之实,而月书季考,又只以促其嗜利苟得冒味无耻之心。又言:举子讲习,专务裁翦经文,巧为斗饾,不惟不成经学,亦复不成文字,好,不震于有司者,俾熟复焉。及其长也,细书为工,累牍为富,持试于乡贡者以是,较艺于科举者以是,取青紫而得车马也以是,父兄之所教诏,师友之所讲明,利而已矣。归震川言科举之弊,士方没首濡迹于其间,无复知有人世当为之事,荣辱得丧缠绵萦系,不可解脱,以至老死而不悟。昔人论科举之弊,与文字之陋,深切著明,千载以来,未之有变。甚者,行险侥幸,作奸犯科,诈愚凌弱,乘衅而动,流失败坏,不可究诘,廉耻道丧,莫此为尤。盖进身之始,已汨于浮浇鄙薄之流,而莫能自拔矣。然其源则由义利不明故也。或问曰:如子言,科举之业将不可为乎?曰:否,不然也。科举者,人生显晦假途于此,安可废也。虽然,为之有道焉。程子云:一月之中,十日为举业,余日即可为学。朱子云:高见远识之士,读圣贤之书,据吾所见而为文以应之,得失利害置之度外,虽曰应举,不累。北溪陈氏云:躬行心得者有素则形之,商订时事,敷陈治体,自有以当人情中物理。潜室陈氏云:应举求合法度,乃道理当然。若不合程度而萌徼幸之心,不守尺寸而起冒为之念,则妄矣。由此观之,科举之道可知也。少学于塾,导之以德行道艺之实,勿徇时好以希速化,如文山所讥是矣。长升于学,考之以躬行心得时事治体之端,勿巧斗饾以费日力,如朱子所讥是矣。壮举于有司,置其得失利害之私,勿乖尺寸而图冒为,勿争名第以恣狂悖,如敏夫潜室所讥是矣。如是则义,不如是则利,义植其基而利绝其萌,义正其轨而利塞其涂。其人能敦善不怠,笃志好学,殚精乎经术之交,而研究乎当世之务,它日委质立朝,执义而绌言利者必是人也,行义而利社稷者亦必是人也,士何负于庠序,而科举何病于义哉?舍此不务,而使以弦诵之躬为世诟病,谓儒以诗礼发冢也,可哀也夫。

知耻说

人之所以为人,恃有耻心而已矣。孟子曰: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然四端非是无以立。仁之端非是,则入于内交要誉,礼之端非是,则入于巧令足恭,智之端非是则入于同流合污,故羞恶者,人心之义,以为之质,而仁礼智之所由成也。教人者法令明密,不若激发其耻心之善为转也。孔子论士曰:行已有耻。耻者,人之所固有,而士之所严也。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又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士始于有耻,而后终于无其耻。丧耻者,有二端,弱之为篨蘧,为囗囗,强之为饕餮,为梼杌,起秽自臭,靦然安之,所谓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夫至以耻为无所用,则名节不足维,刑罚不足儆,其事尚可问哉?虽然,彼丧耻者,岂陷于不知者哉!今夫阛阓之间,盗窃过焉则众唾而远之,里衖弄之中,倡伎溷焉则群指而驱之,何也?知耻。人也嘑尔蹴尔之食,行道者与乞人虽身死而不受,何也?知自耻也。今昼夜之所求,无异于盗窃、倡伎之所取腥,垢之所嘬,或逾于行道乞人之所遭,而蝇营狗苟,不知所反,岂视其身不若盗窃、倡伎、乞人哉!弗思甚耳。古之圣人有善知耻者,伊尹是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天下之匹夫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已推而内之沟中,其知耻若是大也,故后世莫不诵伊尹之勇。古之圣人又有善知耻者,伯夷是也。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其知耻若是峻也,故后世莫不诵伯夷之清。古之圣人又有善知耻者,柳下惠是也。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不枉,道而事人,不以三公易其介,其知耻若是谅也,故后世莫不诵柳下惠之直。三圣人之道不同,其趋一也。率乎此之所趋而作圣,反乎此之所趋而作狂,取舍之介,荣辱之主,利善之间,舜跖之分,可不慎乎?孔子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以狷者,有所不为也。知耻者也。士不先务知耻,而可与适道者,未之有也。然则,学者如之何,而法圣人也,曰尚志。尚志则知耻。子耻不孝,弟耻不悌,臣耻不忠,友耻不信,族耻不睦,戚耻不姻,乡耻不任不恤,居耻不仁,行耻不义,动耻无礼,择术耻不智耻垄断无罔,利耻穿窬无囗,言耻钻穴无急,仕耻乡愿无媚,世耻妾妇无从,君耻小人无行,囗徼幸耻鄙夫无患得患失,耻禽兽无旦昼牿亡,耻病于夏畦无协肩诏,笑耻如沟浍立涸,无声闻过,情耻齐人为妻妾羞,无求富贵利达。勿自暴也,勿自弃也,操存其本心,慎思之,明辨之,择善而固执之,是之谓君子。

大中丞觉罗满公保学约

书院之设,始于宋时。所以招徕有志之士,使之群萃于其中,相与讲明义理,以为身心性命之助。顾性命精微之理,即寄于圣贤经传中,必先析疑,辨难,而后至当不易者始出,于是取而淑其身心,以求无戾于古昔圣贤之所授受,甚盛举也。至文艺之事,虽所不废,而其所归重卒不在乎此。学者苟外乎身心性命之切务,而徒为他日博取富贵利达之具,则其所趋向固已苟贱而不足道矣。昔象山陆先生至白鹿洞书院,学徒起请升堂说书,遂为之讲君子喻义一章,其言至深切明痛,有闻之而泣下者,岂非切中学者隐病,而人心固有之良不可泯灭乎?夫义利之辨,古今学者之所以为己而为人,君子小人之所以上达,而下达与一切心术、人品、事功,若阴阳水火之不可复合,而其初只争此二字耳。嗟夫,义利之说,今与古一也,巨与细同也。应举之学原不悖于义,但其一念营营,希图功效,以至捷径窘步,是则喻利之心,不可为也。故义利二字,于学者身心最为关切,今特拈出,用当晨钟。其余规则数条,尚祈学者共守之。

一曰立志

入学之初,即当立定志向,以远大为必可致,以圣贤为必可法,不将第一等人第一等事让他人做,而甘居其次。夫升堂入室,其道虽遐,深造不已,无不至者,志定故也。若初终易辙,可以为他说转移摇惑者,岂得云立。一曰立品人品不同,其正大光明操履纯洁者,君子也;阴邪曲媚举止诡僻者,小人也。为君子为小人,只在立脚根时辨取。知之苟明,守之又固,自然处则为纯儒,出则为名臣,乡党韪之,闾里荣之。若就今日论,必先以断绝苞苴竿牍为急,此武城宰所以甚重乎,非公不至之贤也。

一曰尊经

四子六经,伊古圣贤之微言奥义皆在焉。虽畅其支流者,诸子也,而踳驳(踳驳:杂乱之意。)居多,纪其事迹者,史册也,而臧否各半,岂若四子六经精微易简,囊括无穷乎?即儒先传注,洵足羽翼圣经,但立乎后世,以追溯千圣心传,岂能尽相符合?故学者只宜尊经以考传,不可信传而疑经也。至六经皆吾注脚,此则贤者过高之语,弗愿以此藉口也。

一曰守约

朱子云:圣贤千言万语,无非要人将已放之,心约之反复入身来,自能寻向上去。斯言也,千古之学脉,为己之要道也。学者诵习之书虽多,其切于己之身心,对症己之受病者,守一二语,即可终身体之不穷。《尚书》云:善无常主,协于克一。此即守约之意。

一曰虚心

《易·咸象》云:君子以虚受人。虚心则善言易入,实则便无所容,若自满,更末如之何矣。今院中所聚诸友,其学问高出流辈者,固当谘商请益,即在比肩者,人各有所长,何妨彼此相济,以开集思广益之路。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斯言不诚然哉。

一曰乐群

标榜之习最不可为,始则以誉望相高,继则以声名相轧,势必隙末绝交,贻羞大雅。今院中同学,皆嘤鸣之侣也,必期善相赏,过相规,雌黄不作,毁誉尽忘,长者无失其为长也,幼者毋失其为幼也。平日讲论经义之外,优游步履尽可怡情,切勿戏谑及虐,使讲学之所为聚讼之堂,是所深戒也。

一曰敬业

昔人分年读书之法最善,自四书五经以至《朱子纲目》、《资治通鉴》、《性理大全》而外,即不滥及,一年而遍积,数年而成熟,以之绍千圣之薪传,印古人之成矩,一生多少得力,悉基于此。故学者自辨色而兴,至人定钟而止,须孳孳矻矻,循次用工,至冬之夜,则以膏火继之,一日中又必得静坐一两时,使义理之味浸灌融洽于胸,则会悟自殊,并驰鹜庸俗之念不攻而自远矣。所谓掩书余味在胸中,好是时习而悦境界,学者当心领之。

一曰课文

制举文字,非徒猎取功名而已,晓畅经义,发明心得,胥于是见之。试观先正名文,至今不朽者,惟其理明而辞确也,故行文切忌雷同剿袭,其或舍正大之途,而钻穴幽险小巧以求工者,亦所不取。一月中,三、八日各携笔砚至中堂拈题会课,至日昃必完两艺,序年次,秉笔第其甲乙,列堂壁。其尚与童子试者,当随先生后,有受教而无秉笔,例也。或以听政余间,亲临书院,相与讲义课文,且以稽其勤惰。其延访入院者,宁严毋滥,薙萧稂正以卫嘉谷,想共喻此意尔。以上八条,虽是老生常谈,然立身为学之大要略具,区区之志愿,学者勉而行之。至于学徒之出入,书籍之收发,日用之度支供给,另有条约责成,不赘及焉。

同类推荐
  • beyond the city

    beyond the ci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清天宝斋初夜仪

    上清天宝斋初夜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孤忠后录

    孤忠后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女科秘要

    女科秘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观音玄义记

    观音玄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火影之唯我真仙

    火影之唯我真仙

    已换新坑《火影之帝君无双》!不要问为什么,只能说我奏是这么任性!
  • 那是属于我们的年华

    那是属于我们的年华

    这部《那是属于我们的年华》是我突然想到,我快要和相处了三年的那群人,因一场考试而分道扬镳,心有不甘,才写此小说来铭记那段关于我们这群人的故事。小说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发生过的,写下曾经的点点滴滴,只是为了纪念这群人,只是不想这群人就这么散了,就算各奔东西,也要留下一些可以见证曾经的我们东西。希望每个毕业生都能够看看此文,想想你们和同窗的故事,提笔or敲敲手下的键盘,记下关于你们的美好年华。
  • 哈佛人生哲理全书

    哈佛人生哲理全书

    本书用220个小故事向读者讲述了为人处世的理念,培养良好品格的重要性,事业成功的信念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才能战胜自我成为强者。通过小短文传递给广大读者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是青少年励志的良师益友型励志书籍。
  • 魂命天绝

    魂命天绝

    因一个魂字玉佩穿越到命天大路的路天绝,获美女芳心,异兽信任,上古传承……战下每一个欺负他的人《天要绝我,我便战天。人要绝我,我便灭人。我不听天.不听人.我听自己__________路天绝》
  • tfboys之愿你安好

    tfboys之愿你安好

    曾经的我们,一起闹,一起疯,他们像保护瓷娃娃一样保护着她,也同样爱着她,而她该如何选择“对不起,我不值得你们爱!”最后,她留下这样一句话离开了,她以为他们会忘了她,可是她不知道,他们因为她而堕落……五年后,她再次出现,让他们措手不及………
  • 我站在世界的边缘等你

    我站在世界的边缘等你

    本书讲述的是徐雨曦、李柯、张旖、魏源、赵瀚等人物的青春故事,塑造了一些叛逆、无所畏惧,,但是却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角色。
  • 时空窃取

    时空窃取

    两岸文学PK大赛金钱树下花并蒂,红梅枝头双鹊啼。墙外红杏摄人魂,摇钱树下埋贪鬼。
  • 千山暮雪续

    千山暮雪续

    她——恨不起来去不敢去爱。他——爱到无法自拔去不知道该如何去爱。关于他:原著:我的这一生,再也不会幸福了1本续:我是个没有资格再幸福的人文末:我再也不能给你幸福了吗?关于她:原著:因为恨,慢慢生出爱,离开:离开也许是最好的爱你,回来:想爱却又不敢去爱,等你说爱我……
  • 晋书

    晋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界大召唤系统

    异界大召唤系统

    阴差阳错的穿越到异界,不幸的却成为了一座斗兽场最底层的斗士,与野兽搏斗,换取生存的一点点口粮,金手指虽有,无奈,光是启动能源便耗费了一年的时间才完成还好,金手指很给力,厚积薄发,不但能够学习到各种技能,更能让他穿越到前世不同的影视小说位面,虽不能一步登天,却能一点点的积累成为强者的底蕴,为他勾勒出一段精彩纷呈的异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