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61200000027

第27章

後九是佛悲願自在。其云或見者有多義。一或多機異處各感見一。二或同處各見。三或異時別見。四或同時異見。五或同時異處見。六或同處異時見。七或時異處異見。八或同時同處見。九或一人於同異處互處見多人所見。十或一人於同異俱見。時處見。一切人所見。以是普眼機故。然佛不分身無思普現也。九中一頌生時如闇夜月現。二行七步時現具德丈夫。三顧盻時觀方現笑。四師子吼時說我獨尊等。五出家時示行三事。一脫俗繫縛。二脩古佛行。三捨喧觀寂。六坐道場時障盡德圓。七轉法輪時因悲度生。八現神通時調伏難化。九入涅槃時示滅常在。第四節。照千世界頌中十偈。初一歎佛悲智德。上半智深。下半悲濟。二歎佛身從無義義。所觀智百生故。如來身非有而有。有即不有。三歎佛解脫等德。准梵本中。亦通勝解。此中有五。一解脫者。此復二種。一離縛解脫德。謂離三界貪故。心得解脫。離於無明故。慧得解脫親。光意云由離貪心及無明故。證得無為解脫涅槃。涅槃二十五云。貪嗔痴心永斷滅故。心善解脫。於一切法。知無障[得-彳]故。慧善解脫。二無[得-彳]解脫德。謂於一塵中。現不可說不可說諸佛興世等十種解脫如佛不思議法品。說二明行者禪慧德。瑜伽三十八云。明謂三明。行謂止觀二品。涅槃十七云。明者名得無量善果。行名脚足。善果者。名阿耨菩提。足者名戒慧。乘戒慧足。得阿耨菩提。又明者名呪。呪謂解脫者名行吉。吉謂阿耨菩提。足名果。果謂大涅槃。又明者名光。謂不放逸。行者名業。業謂六波羅蜜。足者名果。果謂阿耨菩提。又明者名三明。一菩薩明。二佛明。三無明明。菩薩明者。即是般若波羅蜜。佛明者即是佛眼。無明明者即畢竟空。行者。無量劫為眾生脩行。足者明見佛性。三無數者。相得無為德。謂佛所有六根三業及一切德不墮諸數。非待對法。事即理故。四無等倫者。超下位德。謂唯佛與佛。互望說等。餘無齊匹。五世間等者。離過失德。謂因明比量。但依世俗分別名言。定有定無取相得失。故曰世間。今此顯佛一切功德。超世名言。離有無相。故非彼法。能出其過。如說佛聲。非定有無。非常無常。三科皆爾。假名三科。實離名相。法性生故。諸因量者。謂自他共等三種比量。比量雖有三支五分。因是量主。故曰因量。因明之稱亦從此立也。四歎佛六根三業。一切境界。非是有為三科所攝。五歎佛離心境妄念德。以心境本寂本寂即是解脫。六歎佛寂而常用。七歎佛寂用無[得-彳]。八歎佛無染了染。九歎佛平等度生。十歎佛非有遍有。

第五節光照十方十千世界。頌中十偈。教諸菩薩。盡十種行。一大悲行中四。一盡大心。二正救物。三令出離。四結勤令修。二信佛行。謂信堅親近。三者樂佛德行。謂於佛功德。希望不息。由此明非相應之慧。四學念佛行。謂於四威儀。晝夜常念。此無間修也。五觀三世佛行。謂三世諸佛得修行海。常觀脩學。心無厭倦。此無厭足脩也。六學如實相觀行。謂觀我無我。二俱不著。所以者何。觀彼二性。平等寂滅故。七學觀眾生平等行。謂於一切種種眾生。等心觀察。皆歸一性。所謂無性。八學佛神通行。謂擎持一切剎。飲盡一切海。九學知諸佛國土行。謂觀諸佛土所有色形體性覆際等相。即得法性故。云思惟。色與非色。一切悉知。或佛土中十八圓滿內有色非色者故。或佛國土有根化法性等殊故。云色非色相也。十學知數多行。文易。第六節光照百千世界。頌中十偈。分三。初六頌歎佛即應而寂。次三頌半歎佛即寂而應。後半頌結知此法者益就。初六頌中。前五明身後一明身心。前中一歎佛難取。若以相等取佛。則乖真見倒也。於中三。一離威德取。二離色相取。三離雜種勝取。二歎應無限。謂色相雖應物。莫測其量。如前所引。普曜經說。應持量身。目連尋聲。色相類知。三釋疑。前之二頌乍似相違。謂前頌不許取相。後頌歎相無邊故。此上半會前不違後。以即應而寂故。不可威德色強取也。下半會後不違前。以即寂而應故。乃身相具足隨皆見。四明佛所有法超相故云微妙。是則心不能量。口莫能說。下半重釋即應而寂故。非和合。即寂而應故。非不合。體性寂滅。重釋應寂。五明六根三業得無為性。不可蘊界攝。戲論有二種。一四句中戲論謗。謂非非有非非無句。二言念戲論。謂於離言念法。而以言念稱量。皆墮戲論。今此是後餘可准知。後一明身心即應而寂中。皆可互標釋。謂得身平等故外解脫。得心平等故內解脫。得身心平等故永住正念。或由正念。得平等也。內解脫故無著。外解脫故無繫。或通無失。

二次三頌半即寂而應中。初一顯心寂而應。謂他心智無照而照。說法利物。次二明身寂而應。於中。前頌隨應現形一多互為。後頌無依之身。隨染業行。見色種種。後半明心用而寂。第二句。梵本云。亦未曾分別。謂無分別智。本無分別而分別故。

後半頌總結。知上聖者。即為見佛。准梵本。應云。如是見佛身。此知如來法。正應云知如來自性。

第七節光照十方百萬世界者。梵本中云照十百千。此是萬後億。前中間之數。謂百千為萬。百萬為億。此死但是十百千。未至百百千。當知。猶在俱胝數。前即明此依百百變位。得無惑矣。偈中十頌分二。初五明離分別。後五勸眾順法觀佛。前中初二明佛體甚深德具用廣。後三明佛三業離妄。前中初內初句總標。後三句如次體深德具用廣。後內初三句體深。末句用廣。後三業中。初頌明意業。智是意所故。此有五。一光治所知。二淨治煩惱。三洗蕩餘習。四分別不盡。方能斷證。五此斷證之智。離斷常見。亦離能所斷。證二見。下句結智樂人。二明佛身業離妄中顯身與前智俱非分別所得。餘句明見益。三明佛語中。轉稱性之法輪。此中有四。一轉法輪處。二稱性體。三稱性用。四巧應機宜故。云方便說。

後五勸眾順法觀佛中。初三觀正法。後二觀身土。前中初一深信諸法。離戲論分別。如此方是念佛菩提。二了差別相即無差別。謂一多差別。唯在心言。法本離言故。不可以一多而說。此會相歸性也。三辨無差別之所由。即是釋前頌意。云無一無多者。約體與名。體者謂多望於一。多不自多。由一故多。一望於多。一不自一。由多故一。一不自一。故無一可能有多。多不自多故無多可能有一。是故一多不能相有。體性既爾。名字亦然。故一與多。此二俱捨。二俱捨者。會相歸性。由此普入佛功德也。問上下皆云。一中有多。多中有一。此乃非耶。答彼約事事無[得-彳]。此依理事鎔融。各據一義。不相違也。後二頌觀眾生國土。初頌顯依正歸空。以國土寂滅。故曰無依。以眾生寂滅故。無妄分別。後頌明此二俱空一異不可得也。

第八節。光照十方各一億世界者。前第七節。梵本既云過百千照十百千。明知百千是中等萬數。十百千是中等萬後億前之數百百千是中等億故。此中梵本云。過十百千照一俱胝。胝中等俱胝翻為億。後與下文百千百千及一百洛叉。名一俱胝同也。即彼洛叉。是中等萬也。後第九第十節等所有億名者。皆應准釋。頌中十偈。皆讚佛權實雙行善巧方便。初中歎無相示相方便。謂佛功德海平等一相。不[得-彳]應機有多勝劣。此中有六。一能知智無等。二所知法無邊。三超有。四到岸。五壽無比。六光無比。下句結善巧。二中雖常明三世境界。而不分別。三中雖勸生趣。住無生定。而亦不為定心所繫。四雖善通達一切諸法。而常脩習涅業平等。解脫即涅槃異名。五中雖勸眾生向大菩提趣一切智。而化生證真無智無得。如稱順也。諦實性也。六中隨說證語嘿無[得-彳]。隨語所及。即隨證會。以證智至所言及處故。云一切行處悉已臻。此說法證雙行也。若准梵本。言行雙盡無[得-彳]故。梵云一切處行決定發定發趣。七中雖住涅槃。而化周遍。此寂用雙行也。八中以佛真實智。了知假時數時。數雖不實。不[得-彳]於佛真智現。此真假雙行也。九中同前真假。亦有名無名雙行也。十中雖分明照了三世言說差別之相。而知彼相平等一味。此言無言雙行也。

第九節。光照十方各十億世界。頌中十偈。歎佛因果度生行。於中二。初一明果成度生行。後九明發因誓願度生行。前中初二句因行圓。上句梵云極難苦行。次一句果滿度到也。末句通結利佗能行。

後九中一誓斷物或行。初三句舉古佛。此行末句立誓。同古結行。梵本云。至仁勇猛直入中我亦當然。是其行悉斷除言。與直入中。語異意同。謂佛直入生死海中。除斷眾生無明愛欲。二誓度放逸眾生行。初二句行境。次句行所。末句立誓盡行及結。三誓為眾坐說法行。初二句行境。次緣。末句起行及結。四誓度惡趣行。初三句行境。末句行心及結。五誓燃法燈照迷行。初二句行境。後二句盡行及結。六誓造法船救溺行。初二句行境。後二句盡行及結。七誓建法橋度迷行。初二句行境不見本者。本取我本。所謂無我。後二句盡行及結。問此中既云佛哀愍彼。何故前判後九是佛發因行耶。

答今言佛者。說佛因故。故云佛也。八誓度險道眾生行。初二句行境。次句行緣。末句盡行及結。九信解法性度生行。初二句行緣。後二句盡行及結。第十節光照十方總結無盡世界。於中二。先明世界數量有十七節漸廣至法界虗空。後彼一一下明諸世界所有物現。同前中知頌中。十偈分三。初四欲佛因果等流。次四勸物順法見佛。後二歎佛體用廣多。初中前二明等流果。後二明同類因。因果相配後二因中。前因感前果。後因感後果。謂由前因意業。順觀諸法性相。神力利物。獲十力智。見劫平等。而不[得-彳]三世之事歷然故。云獲相似果也。後因意業柔忍禪觀法性。證業教物故。獲常歡喜普遍宣揚等流果也。次四勸物順法見佛中。前二求法宣說。後二聞法見佛悟真離著。前中先求後。說求。中謂求法為具眾福除二見。更無別意故。云情無異句。標無異求。次二句顯正所求。末句明順求見佛。後說中。初二句說法益物。次句顯正宣說時心不離實際。末句順事理故得見佛也。義利者。令眾生得離惡攝善故。此世佗世益故。福德智慧益故。上四對中。皆先義後利應知。後二中先聞菩提分而悟真。後見十力空而悟真。前中初二句聞菩提分。次句悟真。末句悟故見佛。後中會上求說聞等三見佛義。若見佛如幻。此即離著真見。若取相分別見。如盲見非見。初三句取相不亡故不見。末句離執故見。後重讚佛身普遍無盡中。前頌明用應無盡。上半喻顯舉眾生隨業受身無盡。下半法合明佛身隨器應現無窮。後頌明體真普遍。上三句喻顯。末句法合。佛體湛然遍而無易。上來三品明答初十果問竟。

無餘涅槃。何以故此少善根究竟故。

第六正教甚深中。先問後答。問中二。初直難。後然其下遮難。前中二。初總告勤首。後佛教下正顯相違。前中以勤修速脫故問此菩薩也。後相違中二。先按定。後云何下相違。前中二義。一佛教唯一斷惑之法。二感者。同見此理共許故成按定。准涅槃經。見有眼見聞見。今此聞見後相違中亦二義。一違教力。邪機見斷惑之教而惑不斷。二違同見。謂見教同而斷惑不同故。云不即悉斷。後遮難者。是文殊假說之言。而謂勤首設汝救云雖多同見一斷惑教。然由見教者勤情有殊故。斷惑不等者。理亦不然。救在文外故。此遮云然其色等。於中文二。初明見教者不別。謂皆稟五蘊界繫惑傳故。云無有差別。故不可偏以勤惰救難。後是則下明教法唯二。故反顯云若言唯由勤惰有遲速者。是則不由教一與不一何殊。應不藉此一味教。般下答意由教力勤力因所成斷無斷斷無斷無方斷故。頌云當於佛法中勇猛常精進。

答中十頌分二。初一許說開章。謂上半除偽稱實而說。下半開二章門。後九依章別釋。於中初一頌釋前速解脫章。文顯可知。後八頌釋前難出難章。於中一樵濕火滅喻。喻惑障厚淳者蹔得聞教。即望惑滅。由障厚故。不能復進。所聞速失。二鑽火頻息喻。喻聞教數間斷生意良難。三闕緣求火喻。喻於教不能正聞受持。四閇目求見喻。喻對明師我慢懈怠不能諮啟。五無手足欲遍射地喻。喻無信手以持定弓。無戒足以遍步惑地。以劣聞慧箭。射破厚煩惱地。不可得法望滅一切。八端坐望遍騰空喻。喻離聞望自悟。

同类推荐
  • 菩萨戒义疏

    菩萨戒义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D123

    D123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Swiss Twins

    The Swiss Twi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物

    人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傲轩吟稿

    傲轩吟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伏狮义公禅师语录

    伏狮义公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轻重乙

    轻重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续书谱

    续书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杂纂之广杂纂

    杂纂之广杂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生必读的文学精品(精品文学书系)

    一生必读的文学精品(精品文学书系)

    对中学生来说,选择好读书种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古今中外的图书浩如烟海,如何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如何选择那些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读物,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增加自己思想的深度,是每个处于这一阶段的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李超主编的《一生必读的文学精品》正是帮助您解决这一难题,为您指明了一条简捷的途径
  • 妖道圣法

    妖道圣法

    偶然在山洞的洞内发现未知的神级功法的人族少年,展开了他的成神路。“谁若阻我成就大道,斩立决!!!”
  • Young Adventure

    Young Adventu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揭开谜底防治近视

    揭开谜底防治近视

    本书以光学知识为基础明确提出学生近视眼是几何光学的生物效应所致,从理论上揭开了学生近视眼之谜。是众多处于近视苦恼的学生和家长的好朋友。
  • 瞬间读懂男人、女人身体语言密码

    瞬间读懂男人、女人身体语言密码

    本书通过破译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姿势以及服饰、装扮等,让你更清楚地理解对方的真实意思,使沟通能够更顺利地进行。本书分男人篇和女人篇,针对性、实用性和指导性很强。
  • 女总裁的最强保镖

    女总裁的最强保镖

    特种兵归来,无敌存在,千万读者追更的绝世好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