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25200000003

第3章

西天祖師

一祖摩訶迦葉尊者

摩竭陀國人。姓婆羅門。父號飲澤。母號香至。過去世為金師。值毗婆尸佛般涅槃。四眾起塔。有貧女得金珠。懇金師為補塔中佛像金面缺處。相與發願。世世為無姻夫妻。繇是因緣。九十一劫身皆金色。及此世。與紫金光尼。復為夫婦。梵語迦葉波。此云飲光。葢以身光名。然夫婦皆清淨自居。無世間想。旋復出家。修杜多行。會空中有神告曰。佛已出世。請往師之。尊者即趨禮釋尊於竹林精舍。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除。佛於眾中。稱歎第一。後因拈花因緣付法。

佛涅槃時。尊者在畢鉢羅窟。以淨天眼見。世尊在熈連河側。入般涅槃。即至雙樹。悲戀號泣。佛於金棺。出示雙足。尊者告諸比丘。佛已茶毗。金剛舍利。非吾等事。宜當結集法眼。無令斷絕。乃說偈告曰。如來弟子。且莫涅槃。得神通者。宜赴結集。於是得神通者。悉赴耆闍崛山畢鉢羅窟。時阿難為漏未盡。不得入會。後證阿羅漢果。乃入。尊者告眾言。此阿難比丘。有大智慧。所聞佛法。如水傳器。無有遺餘。可請彼集修多羅藏。大眾默然。

結集既畢。尊者自念衰老。宜入定於鷄足山。以待彌勒。乃召阿難言。我今不久世間。今將正法。付囑於汝。汝善守護。聽吾偈曰。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二祖阿難尊者

王舍城人。姓剎利帝。父斛飯王。實如來從弟也。多聞博達。智慧無礙。世尊以為總持第一。梵云阿難。此云慶喜。以如來成道日生。故名也。者一日問迦葉曰。師兄。世尊傳金縷袈裟外。別傳箇甚麼。迦葉召阿難。阿難應諾。迦葉曰。倒却門前剎竿著。

尊者將入涅樂。於恒河中流。跏趺而坐。阿闍世王。毗舍離王。皆在河側。說偈勸請。莫般涅槃。者答偈曰。二王善嚴住。勿為苦悲戀。涅槃當我靜。而無諸有故。復念。我若向一國。則諸國或爭。應以平等。度諸有情。遂於恒河中流。將入寂滅。是時山河大地。六種震動。雪山有五百仙人。覩茲瑞應。飛空而至。禮尊者足而白言。我當於長老而證佛法。願埀大慈。度脫我等。尊者默然受請。即變殑伽河。悉為金地。為其仙眾。說諸大法。復念。先所度脫弟子。應當來集。須臾五百羅漢。從空而下。為諸仙人。出家受具。其仙眾中。有二羅漢。一名商那和修。二名末田底迦。尊者知是法器。而告之曰。如來以正法眼付迦葉。迦葉入定而付於我。我今將滅。復付於汝。汝受吾教。當聽偈言。本來付有法。付了言無法。各各須自悟。悟了無無法。說偈已。復以正法眼。囑累商那和修。而命末田底迦。於罽賓國。敷演大法云。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姓毗舍多。父林勝。母憍奢耶。摩突羅國人也。在胎六年而生。梵云商諾迦。此云自然服。乃西域九枝秀草名。出則聖人降生。尊者生而此草出。昔如來行化。至摩突羅國。見一青林。枝葉茂盛。語阿難曰。此林地名優留茶。吾滅後一百年。有比丘名商那和修。於此轉妙法輪。後百歲。果誕和修。出家證道。受慶喜尊者法眼。至此林。遂降二火龍。龍受三歸。施其地以建梵宮。

尊者化緣既久。思付法者。尋於吒利國。得優波毱多。以為給示。因問毱多曰。汝年幾耶。答曰。我年十七。者曰。汝身十七。性十七耶。答曰。師髮已白。為髮白耶。心白耶。者曰。我但髮白。非心白。毱多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尊者知是法器。後三年。遂為落髮受具。而以法眼付囑之。付法偈曰。非法亦非心。無心亦無法。說是心法時。是法非心法。

四祖優波毱多尊者

吒利國人也。姓首陀。父善意。十七出家。二十證果。

尊者在世化導。證果最多。每度一人。以一籌置於石室。其室縱十八肘。廣十二肘。充滿其間。最後有一長者子。名曰香眾。來禮尊者。求出家。尊者問曰。汝身出家。心出家。答曰。我來出家。非為身心。尊者曰。不為身心。復誰出家。答曰。夫出家者。無我我故。無我我故即心不生滅。心不生滅。即是甞道。諸佛亦甞。心無形相。其體亦然。尊者曰。汝當大悟。心自通達。宜依佛法僧。紹隆聖種。即為剃度。授具足戒。仍告之曰。汝父夢金日而生。汝可名提多迦。如來以大法眼藏。次第傳授。以至於我。今復付汝。聽吾偈曰。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五祖提多迦尊者

摩伽陀國人也。初名香眾。生時父夢金日自屋而出。照耀天地。前有大山。諸寶嚴飾。山頂泉湧。滂沱四流。後遇毱多尊者。為解之曰。寶山者。吾身也。泉湧者。法無盡也。日從屋出者。汝今入道之相也。照耀天地者。汝智慧超越也。因為更今名。梵云提多迦。此云通真量。尊者聞已。踴躍述偈曰。巍巍七寶山。常出智慧泉。回為真法味。能度諸有緣。毱多尊者亦說偈曰。我法傳於汝。當現大智慧。金日從屋出。照耀於天地。尊者聞偈。設禮奉持。

後至中印度。彼國有八千大仙。彌遮迦為首。聞尊者至。率眾瞻禮。謂尊者曰。昔與師同生梵天。我遇阿私陀仙。授我仙法。師逢十方弟子。修習禪那。自此報分殊途。已經六劫。者曰。支離累劫。誠哉不虗。今可捨邪歸正。以入佛乘。彌遮迦曰。昔阿私陀仙人。授我記云。汝却後六劫。當遇同學。獲無漏果。今也相遇。非夙緣耶。願師慈悲。令我解脫。者即度出家。命諸聖授戒。其餘仙眾。始生我慢。尊者示大神通。於是俱發菩提心。一時出家。者乃告彌遮迦曰。昔如來以大法眼藏。密付迦葉。展轉相授。而至於我。我今付汝。當護念之。乃說偈曰。通達本法心。無法無非法。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

六祖彌遮迦尊者

中印度人。既傳法已。遊化至北天竺國。見雉堞上有金色祥雲。歎曰。斯道人氣也。必有大士為吾嗣。乃入城。於闤闠間。有一人手持酒器。逆而問曰。師何方來。欲往何所。祖曰。從自心來。欲往無處。曰識我手中物否。祖曰。此是觸器而負淨者。曰師識我否。祖曰。我即不識。識即非我。復謂之曰。汝試自稱名氏。吾當後示本因。彼說偈答曰。我從無量劫。至於生此國。本姓頗羅墮。名字婆須蜜。祖曰。我師提多迦說。世尊昔遊北印度。語阿難言。此國中。吾滅度後三百年。有一聖人。姓頗羅墮。名婆須蜜。而於禪祖。當獲第七。世尊記汝。汝應出家。彼乃置器。禮師側立而言曰。我思往劫。甞作檀那。獻一如來寶座。彼佛記我曰。汝於賢劫釋迦法中。宣傳至教。今符師說。願加度脫。祖即與披剃。復圓戒相。乃告之曰。正法眼藏。今付於汝。勿令斷絕。乃說偈曰。無心無可得。說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七祖婆須蜜尊者

北天竺國人。甞服淨衣執酒器。遊行里閈。或吟或嘯。人謂之狂。及遇彌遮迦尊者。宣如來往誌。自省前緣。投器出家。受法。行化至迦摩羅國。廣興佛事。於法座前。忽有智者。自稱我名佛陀難提。今與師論義。祖曰。仁者論即不義。義即不論。若擬論義。終非義論。難提知師義勝。心即欽服曰。我願求道。霑甘露味。祖遂與剃度。而授具戒。復告之曰。如來正法眼藏。我今付汝。汝當護持。乃說偈曰。心同虗空界。示等虗空法。證得虗空時。無是無非法。

八祖佛陀難提尊者

迦摩羅國人。姓瞿曇氏。頂有肉髻。辨捷無礙。受婆須蜜尊者法。行化至提伽國毗舍羅家。見舍上有白光上騰。謂其徒曰。此家有聖人。口無言說。真大乘器。不行四衢。知觸穢耳。長者出致禮。問何所須。祖曰。我求侍者。長者曰。我有一子。名伏馱蜜多。年已五十。口未曾言。足未曾履。祖曰。如汝所說。真吾弟子。伏馱聞之。遽起禮拜。而說偈曰。父母非我親。誰是最親者。諸佛非我道。誰為最道者。祖以偈答曰。汝言與心親。父母非可比。汝行與道合。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與汝不相似。欲識汝本心。非合亦非離。伏馱聞偈已。便行七步。祖曰。此子昔曾值佛。悲願廣大。慮父母愛情難捨。故不言不履耳。長者遂捨令出家。祖尋授具戒。付法說偈曰。虗空無內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虗空故。是達真如理。

九祖伏馱蜜多尊者

提伽國人。姓毗舍羅。行化至中印度。有長者香葢。携一子而來。瞻禮曰。此子處胎六十歲。(正宗作十六)甞有一仙謂。此兒骨相非甞。今遇尊者。可捨令出家。祖即與落髮。羯磨之際。祥光燭座。感舍利三七粒現前。自此精進忘疲。未幾祖遂付法。說偈曰。真理本無名。應名顯真理。受得真實法。非真亦非偽。

十祖脇尊者

中印度人。姓氏未詳。處胎六十年。將誕之夕。母夢。白象載一寶座。座置一明珠。入門乃生。生而神光燭室。體有奇香。及長雖榖食。絕無穢滓。本名難生。後侍九祖。執侍左右。未甞睡眠。謂其脇不至席。遂號脇尊者。初至華氏國。憩一樹下。右手指地。而告眾曰。此地變金色。當有聖人入會。言訖。即變金色。時有長者子富那夜奢。合掌前立。祖問曰。汝從何來。曰我心非往。祖曰。汝何處住。曰我心非止。祖曰。汝不定耶。曰諸佛亦然。祖曰。汝非諸佛。曰諸佛亦非。祖即度出家。復具戒品。而付法說偈曰。真體自然真。因真說有理。領得真真法。無行亦無止。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華氏國人。姓瞿曇氏。遇脇尊者。遂授法。祖教被無量。得果者且五百矣。後至波羅奈國。有一長者。來趣其會。祖謂眾曰。汝等識此來者耶。佛記聖者馬鳴。紹吾法者也。於是馬鳴致禮。問曰。我欲識佛。何者即是。祖曰。汝欲識佛。不識者是。彼曰。佛既不識。焉知是乎。祖曰。既不識佛。焉知不是。曰此是鋸義。祖曰。被是木義。祖問。鋸義者何。曰與師平出。馬鳴却問。木義者何。祖曰。汝被我解。馬鳴豁然省悟。遂求剃度。祖謂眾曰。此大士者。昔為毗舍利國王。以其國有一類裸人。如馬裸露。王遂運神通。分身為蠶。以衣之。後生中印度。馬人感戀悲鳴。故號馬鳴。如來懸記。滅度後六百年。馬鳴當于波羅奈國。摧伏異道。度人無量。今正是時。遂付法偈曰。迷悟如隱顯。明暗不相離。今付隱顯法。非一亦非二。

十二祖馬鳴大士者

波羅奈國人也。亦名功勝。以有作無作諸功德。最為殊勝。故名焉。既受法於夜奢尊者。後於華氏國。轉妙法輪。忽有老人。座前仆地。祖謂眾曰。此非庸流。當有異相。言訖不見。俄從地湧出一金色人。復化為女子。右手指祖。而說偈曰。稽手長老尊。當受如來記。今於此地上。宣通第一義。說偈已瞥然不見。祖曰。將有魔來。與吾較力。有頃風雨暴至。天地晦冥。祖曰。魔之來信矣。吾當除之。即指空中。現一大金龍。奮發威神。震動山嶽。祖儼然於座。魔事隨滅。經七日有一小蟲。大若蟭螟。潛形座下。祖以手取之。示眾曰。斯乃魔之所變。盜聽吾法耳。放之令去。魔不能動。祖告之曰。汝但歸依三寶。即得神通。遂復本形。作禮懺悔。祖問曰。汝名誰耶。眷屬多少。曰我名迦毗摩羅。有三千眷屬。祖曰。盡汝神力變化若何。曰我化巨海。極為小事。祖曰。汝化性海得否。曰何為性海。我未甞知。祖即為說性海曰。山河大地。皆依建立。三昧六通。繇茲發現。迦毗摩羅聞言。遂發信心。與徒眾三千。俱求剃度。祖乃召五百羅漢。與授具戒。復告之曰。如來大法眼藏。今當付汝。汝聽偈言。隱顯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離。

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

華氏國人也。初為外道。有徒三千。通諸異論。後於馬鳴尊者得法。領徒至西印度。彼有太子。名雲自在。仰尊者名。請於宮中供養。祖曰。如來有教。沙門不得親近國王大臣有勢之家。太子曰。今我國城之北。有大山焉。山有一石窟。可禪寂於此否。祖曰諾。即入彼山。行數里。逢一大蟒。祖直前不顧。盤繞祖身。祖因與授三皈依。蟒聽訖而去。祖將至石窟。復有一老人。素服而出。合掌問訊。祖曰。汝何所止。答曰。我昔甞為比丘。多樂寂靜。有初學比丘。數來請益。而我煩於應答。起嗔恨想。命終墮為蟒身。住是窟中。今已千載。適遇尊者。獲聞戒法。故來謝爾。祖問曰。此山更有何人居止。曰此去十里。有大樹。蔭覆五百大龍。其樹王名龍樹。甞為龍眾說法。我亦聽受耳。祖遂與徒眾詣彼。龍樹出迎曰。深山孤寂。龍蟒所居。大德至尊。何枉神足。祖曰。吾非至尊。來訪賢者。龍樹默念曰。此師得決定性明道眼否。是大聖繼真乘否。祖曰。汝雖心語。我已意知。但辦出家。何慮吾之不聖。龍樹聞已悔謝。祖即與度脫。及五百龍眾。俱受具戒。復告之曰。今以如來大法眼藏。付囑於汝。諦聽偈言。非隱非顯法。說是真實際。悟此隱顯法。非愚亦非智。

十四祖龍樹尊者

亦名龍勝。少則能誦四韋陀。長而善知眾藝。才辯神明。出家入石窟。棲止龍樹。為龍眾所歸。遇摩羅尊者。付法後。至南印度。彼國之人。多信福業。祖為說法。遞相謂曰。人有福業。世間第一。徒言佛性。誰能覩之。祖曰。汝欲見佛性。先須除我慢。彼囗曰。佛性大小。祖曰。非大非小。非廣非狹。無福無報。不死不生。彼聞理勝。悉回初心。祖復於座上。現自在身。如滿月輪。一切眾惟聞法音。不覩祖相。彼眾中有長者子。名迦那提婆。謂眾曰。識此相否。眾曰。目所未覩。安能辨識。提婆曰。此是尊者。現佛性體相。以示我等。何以知之。葢以無相三昧。形如滿月。佛性之義。廓然虗明。言訖。輪相即隱。復居本座。而說偈言。身現圓月相。以表諸佛體。說法無其形。用辨非聲色。彼眾聞偈。頓悟無生。咸願出家。以求解脫。祖即為剃髮。命諸聖授具。造大智度論中論十二門論。埀之於世。後付法於迦那提婆。付法偈云。為明隱顯法。方說解脫理。於法心不證。無嗔亦無喜。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南天竺國人也。姓毗舍羅。初求福業。兼要辯論。後謁龍樹大士。將及門。龍樹知是智人。先遣侍者。以滿鉢水。寘於座前。尊者覩之。即以一針投之而進。欣然契會。既得法後。至迦毗羅國。彼有長者。曰梵摩淨德。捨次子羅睺羅多。隨師出家。祖曰。昔如來記此子。當第二五百年。為大教主。今之相遇。葢符宿因。即與剃髮。

至巴連弗城。聞諸外道欲障佛法。計之既久。祖乃執長旛。入彼眾中。彼問祖曰。汝何不前。祖曰。汝何不後。彼曰。汝似賤人。祖曰。汝似良人。彼曰。汝解何法。祖曰。汝百不解。彼曰。我欲得佛。祖曰。我灼然得佛。彼曰。汝不合得。祖曰。元道我得。汝實不得。彼曰。汝既不得。云何言得。祖曰。汝有我故。所以不得。我無我我。故自當得。彼辭既屈。乃問祖曰。汝名何等。祖曰。我名迦那提婆。彼既夙聞祖名。乃悔過致謝。時眾中。猶互興問難。祖折以無礙之辯。繇是歸伏。告上足羅睺羅多。而付法眼。偈曰。本對傳法人。為說解脫理。於法實無證。無終亦無始。

十六祖羅睺羅多尊者

迦毗羅國人也。行化至室羅筏城。有河名曰金水。其味殊美。中流復現五佛影。祖告眾曰。此河之源。凡五百里。有聖者僧伽難提。居於彼處。佛志一千年後。當紹聖位。語已。領諸學眾。溯流而上。至彼見僧伽難提安座入定。祖與眾伺之。經三七日。方從定起。祖問曰。汝心定耶。身定耶。提曰。身心俱定。祖曰。身心俱定。何有出入。提曰。雖有出入。不失定相。如金在井。金體常寂。祖曰。若金在井。若金出井。金無動靜。何物出入。提曰。言金動靜。何物出入。言金出入。金非動靜。祖曰。若金在井。出者何金。若金出井。在者何物。提曰。金若出井。在者非金。金若在井。出者非物。祖曰。此義不然。提曰。彼義非著。祖曰。此義當墮。提曰。彼義不成。祖曰。彼義不成。我義成矣。提曰。我義雖成。法非我故。祖曰。我義已成。我無我故。提曰。我無我故。復成何義。祖曰。我無我故。故成汝義。提曰。仁者師誰。得是無我。祖曰。我師迦那提婆。證是無我。難提以偈贊曰。稽首提婆師。而出於仁者。仁者無我故。我欲師仁者。祖以偈答曰。我已無我故。汝須見我我。汝若師我故。知我非我我。難提心意豁然。即求度脫。祖曰。汝心自在。非我所繫。而付法眼偈曰。於法實無證。不取亦不離。法非有無相。內外云何起。

十七祖僧伽難提尊者

室羅筏城。寶莊嚴王之子也。生而能言。常讚佛事。七歲即厭世樂。以偈告其父母曰。稽首大慈父。和南骨血母。我今欲出家。幸願哀愍故。父母固止之。遂終日不食。乃許其在家出家。號僧伽難提。復命沙門禪利多。為之師。積十九載。未甞退倦。每自念言。身居王宮。胡為出家。一夕天光下屬。見一路坦平。不覺徐行。約十里許。至大巖前。有石窟焉。乃燕寂於中。父既失子。即擯禪利多出國。訪尋其子。不知所在。經十年。祖得法受記已。行化至摩提國。忽有凉風襲眾。身心悅適非甞。而不知其然。祖曰。此道德之風也。當有聖者出世。嗣續祖燈。言訖。以神力攝諸大眾。遊歷山谷。食頃至一峰下。謂眾曰。此峰頂有紫雲如葢。聖人居此矣。即與大眾。徘徊久之。見山舍一童子持圓鑑。直造祖前。祖問。汝幾歲耶。曰百歲。祖曰。汝年尚幼。何言百歲。童曰。我不會理。正百歲耳。祖曰。汝善機耶。童曰。佛言。若人生百歲。不會諸佛機。不如生一日。而得決了之。祖曰。汝手中者。當何所表。童曰。諸佛大圓鑑。內外無瑕翳。兩人同得見。心眼皆相似。彼父母聞子語。即捨令出家。祖携至本處。受具戒訖。名伽耶舍多。他時聞風吹殿鈴聲。祖問曰。鈴鳴耶。風鳴耶。曰非風鈴鳴。我心鳴耳。祖曰。心復誰乎。曰俱寂靜故。祖曰。善哉善哉。繼吾道者。非子而誰。即付法眼偈曰。心地本無生。因地從緣起。緣種不相妨。華果亦復爾。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摩提國人也。姓鬱頭藍。父天葢。母方聖。甞夢大神持鑑。因而有娠。凡七日而誕。肌體瑩如琉璃。未甞洗沐。自然香潔。幼好閒靜。語非甞童。持鑑出遊。遇難提尊者得度。後領徒至大月氏國。見一婆羅門舍有異氣。祖將入彼舍。舍主鳩摩羅多問曰。是何徒眾。祖曰。是佛弟子。彼聞佛號。心神竦然。即時閉戶。祖良久。扣其門。羅多云。此舍無人。祖曰。答無者誰。羅多聞語。知是異人。遽開門延接。祖曰。昔世尊記曰。吾滅後一千年。有大士出現於月氏國。紹隆玄化。今汝值吾。應斯嘉運。於是鳩摩羅多。發宿命智。投誠出家。受具訖。付法偈曰。有種有心地。因緣能發萌。於緣不相礙。當生生不生。

十九祖鳩摩羅多尊者

大月氏國。婆羅門之子也。後至中天竺國。有大士名闍夜多。問曰。我家父母。素信三寶。而甞縈疾瘵。凡所營作。皆不如意。而我鄰家久為旃陀羅行。而身甞勇徤。所作和合。彼何幸而我何辜。祖曰。何足疑乎。且善惡之報。有三時焉。凡人但見仁夭暴壽。逆吉義凶。便謂亡因果。虗罪福。殊不知影響相隨。毫釐靡忒。縱經百千萬劫。亦不磨滅。時闍夜多聞是語已。頓釋所疑。祖曰。汝雖已信三業。而未明業從惑生。惑依識有。識依不覺。不覺依心。心本清淨。無生滅。無造作。無報應。無勝負。寂寂然。靈靈然。汝若入此法門。可與諸佛同矣。一切善惡。有為無為。皆如夢幻。闍夜多承言領旨。即發宿慧。懇求出家。既授具。祖告曰。吾今寂滅時至。汝當紹行化跡。付法眼偈曰。性上本無生。為對求人說。於法既無得。何懷決不決。

二十祖闍夜多尊者

北天竺國人也。智慧淵冲。化道無量。後至羅閱城。敷揚頓教。彼有學眾。惟尚辯論。為之首者。名婆修盤頭。(此云徧行)常一食不臥。六時禮佛。清淨無欲。為眾所歸。祖將欲度之。先問彼眾曰。此徧行頭陀。能修梵行。可得佛道乎。眾曰。我師精進。何故不可。祖曰。汝師與道遠矣。設苦行歷於塵劫。皆虗妄之本也。眾曰。尊者蘊何德行。而譏我師。祖曰。我不求道。亦不顛倒。我不禮佛。亦不輕慢。我不甞坐。亦不懈怠。我不一食。亦不雜食。我不知足。亦不貪慾。心無所希。名之曰道。時徧行聞已。發無漏智。歡喜讚歎。祖又語彼眾曰。會吾語否。吾所以然者。為其求道心切。夫絃急即斷。故吾不贊。令其住安樂地。入諸佛智。復告徧行曰。吾適對眾挫抑。仁者得無惱於衷乎。徧行曰。我聞諸惡言。如風如響。況今獲聞無上甘露。而反生熱惱耶。惟願大慈。以妙道埀誨。祖曰。汝久植眾德。當繼吾宗。聽吾偈曰。言下合無生。同於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達事理竟。

二十一祖婆修盤頭尊者

羅閱城人也。年十五。禮光度羅漢出家。感毗婆訶菩薩與之授戒。行化至那提國。彼王名常自在。有二子。長名摩訶羅。次名摩拏羅。王問祖曰。羅閱城土風。與此何異。祖曰。彼曾三佛出世。今王國有二師化導。王曰。二師者誰。祖曰。佛記。第二五百年。有二神力大士。出家繼聖。一即王之次子摩拏羅。吾雖德薄。亦當其一。初那提國。有惡象為害。拏羅生而象息。至是三十年矣。人尚不知其所以息。王方同祖語。忽使者報。有象巨萬餘。逼城。王憂之。祖曰。拏羅出。患解矣。王試命拏羅出。拏羅遂出城南。向象撫腹大喝。城為震動。羣象顛仆。頃皆馳散。至是人始知。三十年之安。以拏羅也。王大敬信。命拏羅。依祖出家。祖即與授具。付法偈曰。泡幻同無礙。如何不了悟。達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

二十二祖摩拏羅尊者

姓剎帝利。父甞自在王。受盤頭尊者命。祖遂出家。傳法後。至月支國。鶴勒那與寶印。迎祖至王宮供養。異日鶴勒那問祖曰。我有何緣。而感鶴眾。祖曰。汝第四劫中。甞為比丘。當赴會龍宮。汝諸弟子。咸欲隨從。汝觀五百眾中。無有一人堪任妙供。時諸弟子曰。師甞說法。於食等者。於法亦等。今既不然。何聖之有。汝即令赴會。坐是濫食。報為羽族。師弟夙緣。故今相隨。鶴勒那曰。以何方便。令彼解脫。祖曰。吾有無上法寶。是如來藏。世尊昔付大迦葉。展轉至我。我今付汝。汝能傳之不絕。彼鶴之眾。亦資以解脫。汝受吾教。聽說偈曰。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鶴眾聞偈。飛鳴而去。

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

月支國人。姓婆羅門。父千勝。母金光。以求子禱於七佛金幢。夢須彌頂有神童。持金環云我來。及誕而天雨花。年二十二出家。棲一林間九白。誦大般若。感鶴眾相隨。三十得法。行化至中印度。有師子者歸依焉。問曰。我欲求道。當何用心祖曰。汝欲求道。無所用心。曰既無用心。誰作佛事。祖曰。汝若有用。即非功德。汝若無作。即是佛事。經云。我所作功德。而無我所故。師子聞是語已。即入佛慧。時祖忽指東北。問曰。是何氣象。師子曰。我見氣如白虹。貫乎天地。復有黑氣五道。橫亘其中。祖曰。其兆云何。曰莫可知矣。祖曰。吾滅後五十年。北天竺國。當有難起。嬰在汝身。吾將滅已。今以法眼。付囑於汝。善自護持。乃說偈曰。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了了無可得。得時不說知。

二十四祖師子比丘尊者

中印度人。姓婆羅門。得法遊方。至罽賓國。有沙門波利迦。本習小乘禪觀。其徒有五。曰禪定。曰知見。曰執相。曰捨相。曰不語。尊者以無礙辯拆之。令其歸正。既攝五眾。名聞遐邇。方求法嗣。遇一長者引其子。問祖曰。此子名斯多。當生便拳左手。年二十矣。終未能舒。願尊者示其宿因。祖覩之。即以手接曰。可還我珠。童子遽開手奉珠。眾皆驚異。祖曰。吾前報為僧。有童子名婆舍。吾甞赴西海齋。受嚫珠付之。今還吾珠。理固然矣。長者遂令出家。祖會眾聖。與授具。以前緣故。名婆舍斯多。祖即謂之曰。吾師密有懸記。罹難非久。如來正法眼藏。今當付汝。汝應保護。普潤來際。偈曰。正說知見時。知見俱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於今。祖說偈已。以僧伽黎。密付斯多。俾之他國。隨機演化。斯多受教。直抵南天。祖謂。難不可以苟免。獨留罽賓。時本國有外道二人。一名摩目多。二名都落遮。學諸幻法。欲共謀亂。詭為釋子。潛入王宮。其王彌羅崛。遂滅毀釋教。秉劍至尊者所。問曰。師得蘊空否。祖曰。已得蘊空。王曰。離生死否。祖曰。已離生死。王曰。既離生死。可施我頭。祖曰。身非我有。何怯於頭。王即揮刃斷尊者首。白乳湧高數尺。王之右臂。旋亦墮地。七日而終。太子光首歎曰。吾父何故。自取其禍。延眾懺悔。時象白山有仙人。深明因果。言師子與羅崛。往世皆為白衣。以嫉法勝故。陰戕於崛。乃今償焉。眾遂以祖報體建塔。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

罽賓國人。姓婆羅門。父寂行。母甞安樂。初母夢得神劍。因而有孕。既誕。拳左手。遇師子尊者。付法後。至中印度。國王迦勝設禮供養。有外道無我尊。先亦為王禮重。乃於王前。論義冀勝。祖自重。謂祖曰。我解默論。不假言說。祖曰。孰知勝負。彼曰。不爭勝負。但取其義。祖曰。汝以何為義。彼曰。無心為義。祖曰。汝既無心。豈得義乎。彼曰。我說無心。當名非義。祖曰。汝說無心。當名非義。我說非心。當義非名。彼曰。當義非名。誰能辨義。祖曰。汝名非義。此名何名。彼曰。為辨非義。是名無名。祖曰。名既非名。義亦非義。辨者是名。當辨何物。如是往返五十九番。外道杜口信伏。

于時祖忽面北合掌。長吁曰。我師師子尊者。今日遇難。斯可傷焉。即辭王南邁。至南天。潛隱山谷。王天德迎請供養。王次子不如密多。遂求出家。祖問曰。汝欲出家。當為何事。密多曰。我若出家。不為其事。祖曰。不為何事。密多曰。不為俗事。祖曰。當為何事。密多曰。當為佛事。祖曰。王子智慧天至。必諸聖降跡。即度出家。侍祖六年。後於王宮受具。羯磨之際。大地震動。乃付法偈曰。聖人說知見。當境無是非。我今悟真性。無道亦無理。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

姓剎帝利。南印度王子。得法後至東印度。其王堅固。奉外道師長爪梵志。祖至。王問曰。師來何為。曰將度眾生。曰以何法度。曰各以其類度之。梵志即化一大山於祖頂上。勢且下壓。祖指之。山遽移彼眾頂上。復以手按地。地動。五百外道。皆不能立。梵志怖懼禮懺。祖復按地。地靜。指山山滅。王異日大治齋。集諸外道。懇祖預會。祖初不欲行。而知所會地將陷。乃往。王曰。師肯來耶。祖曰。吾非應供。來救死耳。此地已為龍窟。須臾當下陷。王恐。與其眾。如高原。反顧其地。已淵然成湫矣。王益敬信。祖為演法。且曰。國有聖人。當繼我法。先是東印有婆羅門子。年二十。幼失父母。不知名氏。或自言瓔珞。人遂名曰瓔珞童子。丐行閭里。有問。汝行何急。即曰。汝行何緩。問何姓。即曰。與汝同姓。人莫測之。一日王與祖。同車而出。瓔珞稽首于前。祖曰。汝憶往事否。珞曰。我念往劫中。與師同居。師演摩訶般若。我演甚深修多羅。今日之事。葢契昔因。祖顧王曰。此大勢至菩薩也。繼後出二人。一化南印度。一人緣在震旦。九年却返此方。即以昔因故。名般若多羅。付法偈曰。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

東印度人。得法後。至南印度。彼王名香至。尊重供養。度越倫等。又施無價寶珠。時王有三子。曰月淨多羅。曰功德多羅。曰菩提多羅。其季開士也。祖欲試其所得。乃以所施珠。問三王子曰。此珠圓明。有能及否。月淨功德皆曰。此珠七寶中尊。固無踰也。菩提曰。此是世寶。未足為上。於諸寶中。法寶為上。此是世光。未足為上。於諸光中。智光為上。此是世明。未足為上。於諸明中。心明為上。此珠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光辨於此。既辨此已。即知是珠。既知是珠。即明其寶。若明其寶。寶不自寶。若辨其珠。珠不自珠。珠不自珠者。要假智珠。而辨世珠。寶不自寶者。要假智寶。以明法寶。然則師有其道。其寶即現。眾生有道。心寶亦然。祖歎其辨慧。乃復問曰。於諸物中。何物無相。曰於諸物中。不起無相。又問。於諸物中。何物最高。曰於諸物中。人我最高。又問。於諸物中。何物最大。曰於諸物中。法性最大。祖知是法器。以時尚未至。且默而混之。

及香至王厭世。眾皆號絕。菩提多羅。獨於柩前入定。經七日而出。遂依祖求出家。既授具。祖告曰。如來以正法眼。付大迦葉。如是展轉。乃至於我。我今囑汝。聽吾偈曰。心地生諸種。因事復生理。果滿菩提圓。花開世界起。

救曰。西天諸祖。生而神悟。皆法身大士。應世繼統。當時被其化者。動至千萬。而於授受之際。卒皆一人。據潭吉讚歎諸祖。為法身大士。雖是好事。實啟一切人。生下劣想。不信平等真法界。無佛無眾生之勅。故世尊自悟云。奇哉。普觀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何曾像潭吉。謂正法眼藏不易透。佛祖寶印不易合。以一人簡一切人來。即如世尊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豈非直指本來。人人獨尊之我乎。迨至多子塔前。命摩訶迦葉。分座令坐。以僧伽黎圍之。而說偈曰。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非即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之本法乎。救中道。六祖入黃梅之室。亦以袈裟遮圍。故漢月謂。袈裟縷縷。明示法數。非苟然者。且問汝等。阿難為甚麼問迦葉。世尊傳金襴外。別傳何物。而迦葉呼阿難。難應諾。葉云。倒却門前剎竿著。是何意旨。然則以袈裟為傳法者。其逐塊明矣。迦葉偈曰。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豈非處處真。塵塵盡是本來人。故唯據本人為本法乎。阿難偈則曰。本來付有法。付了言無法。各各須自悟。悟了無無法。又非老僧一棒不作一棒用。直指人人自悟。除自悟外。更無一法與人乎。三祖商那和修付法偈曰。非法亦非心。無心亦無法。說是心法時。是法非心法。既謂是法非心法。何曾像漢月別說箇心法廣大乎。四祖優波毱多。為五祖提多迦解曰。寶山者。吾身也。泉湧者。法無盡也。此非明說身外無法者乎。五祖聞已述偈云。巍巍七寶山。常出智慧泉。又豈於身外別生智慧乎。據即身為屋。則日從屋出。炤耀天地。非即世尊之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者乎。然則付法偈之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其意旨豈有異乎。又如五祖付彌遮迦曰。通達本法心。無法無非法。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據悟了同未悟。非指本來人而何。故曰無心亦無法。又豈於本來人外。別有心法廣大乎。六祖付婆須蜜偈曰。無心無可得。說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據若了心非心。非本來人而何。故曰始解心心法。又非塵塵盡是本來人。為本心法乎。七祖付法偈曰。心同虗空界。示等虗空法。證得虗空時。無是無非法。豈非身含十方。無盡虗空。不容是法非法於其間乎。八祖佛陀難提曰。虗空無內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虗空故。是達真如理。又非所謂佛真法身。猶如虗空者乎。九祖伏馱蜜多。付脇尊者曰。真理本無名。應名顯真理。受得真實法。非真亦非偽。豈非維摩居士。所謂觀身實相。觀佛亦然者乎。十祖付法偈曰。真體自然真。因真說有理。領得真真法。無行亦無止。又非所謂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者乎。十一祖富那夜奢偈曰。迷悟如隱顯。明暗不相離。今付隱顯法。非一亦非二。豈非迷悟惟一人者乎。十二祖馬鳴。付迦毗摩羅偈曰。隱顯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舍。又非悟了還同未悟時者乎。十三祖。付龍樹曰。非隱非顯法。說是真實際。悟此隱顯法。非愚亦非智。既指迷時為隱。悟時為顯。隱顯祇一人。何智愚之有乎。十四祖偈曰。為明隱顯法。方說解脫理。於法心不證。無嗔亦無喜。既迷悟無非本法。當處解脫。何假於證。而妄分瞋喜乎。今漢月引他現自在身。如滿月輪。以證一囗。為千佛萬佛之祖。因甚他自說付法偈。只如上所云。而不及滿月輪相乎。救中道。聰明睿知。不礙為聖賢。未聞有田舍翁。致君堯舜者。老僧即據舜耕歷山。獨非田舍翁乎。且諸佛世尊。唯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正如龍樹謂。為明隱顯法。方說解脫理。一切眾生。自迷自隱。自不解脫。因諸佛開示。始自悟自顯。而諸佛初未甞有別法。加於眾生分上。即迦毗摩羅所謂非愚亦非智者此也。何得以聰明二字。賊誣世尊。而稱為一切智人乎。又云。西天諸祖。說法如雲涌河決。至於馬鳴迦毗摩羅龍樹等。各著論百餘卷。詎可以聰明故。亦呼為旁出。此正潭吉有聰明之資。無證悟之實。自欵自供者矣。且漢月所說法。以一囗為千佛萬佛之祖。而潭吉推為不可測。等諸馬鳴龍樹。與乞兒自稱帝王。何以異乎。祇如馬鳴龍樹等。各著論百餘卷。何甞以一囗為千佛萬佛之祖。暨四法交加。雙頭獨結。種種奇名異相乎。今以聰明二字。贓誣馬鳴龍樹。早已失却一隻眼。然則汝輩之聰明。非永嘉所云。外道聰明無智慧者乎。又謂老僧以頂目為類己。亦是贓誣老僧。何以故。老僧見盡大地人。曷甞有一人不類己乎。頂目為慈雲舉揚正法一篇。老僧道。太生穿鑿云云。葢誡之勉之。俾無蹈漢月覆轍。正汝謂幸在先師鑪錘之下。以至於今日。故老僧前是後非。非頂目者。非漢月也。法眼若不定。則隨漢月顛倒矣。安能是其是而非其非乎。又如十五祖迦那提婆付法偈曰。本對傳法人。為說解脫理。於法實無證。無終亦無始。豈非據本人為本法。初無終始。何有于證。是即名為傳法人乎。十六祖羅睺羅多偈曰。於法實無證。不取亦不離。法非有無相。內外云何起。非即龐公所謂頭頭非取捨。處處沒張乖。而唯吾自偶諧者乎。救中道。在井出井之金。鋸義木義之辨。諸祖勘驗。率多如此。後世不辨其語。每以本來面目主人公等。相似見解。塗污祖師。老僧問潭吉。祖師暨汝等。本來面目。與甚麼物相似。更有甚麼物。可以塗污得乎。即如馬鳴問十一祖曰。木義者何。祖曰。汝被我解。唯直指馬鳴。故馬鳴豁然省悟。老僧尋甞道。有以言句疏通直指者。正此類也。而潭吉反謂。所悟者何事。可以主人公見解求之。至引古德云。知是般事。撥向一邊。更問潭吉。本來面目主人公。擬撥向那一邊。又指甚麼為自己。而著些觔骨。汝等有多少本來面目。多少主人公。多少自己乎。曰撥。曰著。既有取舍。存於胸次。豈可為未來面目乎。舍了本來面目。又指甚麼為身口意清淨乎。老僧唯據本來面目為主人公。則盡大地無第二人。豈待登山到頂。入海到底。知宇宙之寬廣。滄海之淺深。而後一踏踏翻四大海。一摑摑倒須彌山乎。老僧一棒不作一棒用。自作活計。為汝等徹困。更有甚手可撒。家可到。人不可識之閒言語乎。又十七祖僧伽難提偈。心地本無生。因地從緣起。緣種不相妨。花果亦復爾。既曰心地本無生。非即據本為無生乎。而潭吉謂童子持鑑出遊。以表諸佛圓智。從來象示。為不可誣。即如童子道。諸佛大圓鑑。內外無瑕翳。兩人同得見。心眼皆相似。則人人皆得相見。何待持圓鑑。然後相見乎。古人恐後之逐塊者。向持鑑處著倒。故謂打破鏡來與汝相見耳。老僧昔年。曾舉古人朗月當空話。問漢月云。祇如月落後。如何相見。漢月便出法堂。老僧即下座。所以付他源流拂子。正喜其獨脫無依。復因舉乾峰舉一不得舉二話。伊拿拄杖而去。不能到底獨脫。故謂祇可作箇旁出。汝等不信。試看十七祖付法偈。那一句一字。合圓鑑圓智來。正如龍樹付法。未甞以滿月輪。為無相三昧。而漢月妄立一囗。為千佛萬佛之祖。誰信其不悖乎。且明明道。兩人同得見。心眼皆相似。安得謂玄黃未兆之際。不可以見見乎。永嘉曰。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汝何不看楞嚴云。身含十方。無盡虗空。又豈于身外別有大千沙界乎。且既稱一切聖賢。豈非與聖凡罔立。自語相違者乎。更引般若曰。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老僧請問潭吉。佛在前。經在前。若經在前。則許汝說一切諸佛。及諸佛法。皆從此經出。且經中復云。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既即非佛法。豈非二十七祖。謂貧道出息不涉眾緣。入息不居陰界。甞轉如是經。百千萬億卷者乎。十八祖伽耶舍多曰。有種有心地。因緣能發萌。於緣不相礙。當生生不生。此非據無生法忍。為付法者乎。十九祖鳩摩羅多。付闍夜多偈。性上本無生。為對求人說。於法既無得。何懷決不決。又非據無生為性。故曰性上本無生乎。老僧以一棒不作一棒用。直指人人為無生法忍。請問潭吉等。指甚麼為無生忍乎。二十祖偈曰。言下合無生。同於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達事理竟。此非老僧情與無情。煥然等現。同於法界性者乎。二十一祖婆修盤頭付法偈。泡幻同無礙。正同上之言下合無生。只因人不自悟。故曰如何不了悟耳。達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豈非十世古今。不離當下者乎。潭吉稱尊者。返邪歸正。真沒量大人。今有自謂沒量大人。不能受一善言者。此正汝等。不打自招。何則。漢月以一囗。為無文密印之過量外道。曾不聽老僧。直心直行。本色本分。激勵之言。反誣老僧為一橛頭硬禪。潭吉效之。亦謂主人公相似見解。然則汝等何甞似婆修羅多。返邪歸正乎。二十二祖摩拏羅。付鶴勒那偈曰。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又非言下合無生。同於法界性乎。二十三祖付法偈曰。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了了無可得。得時不說知。正如慧思禪師。謂尋甞見說不思議。一句標名言下當。豈非言下合無生乎。二十四祖師子偈曰。正說知見時。知見俱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於今。請問潭吉。即今是甚麼。而救中道。尊者與此土二祖。皆示定業。不可苟免。先覔法嗣。囑以從上相承之慧命。然後怡然順受。今世承其派者。不思厥祖。為法求人之艱難。冐污觸邪。出佛身血。老僧且問潭吉。祇如漢月謗老僧一棒不作一棒用。直指一切人身即佛身。為一橛頭硬禪。汝謗老僧據本來面目主人公。為相似見解。塗污祖師。非漢月與汝。皆出佛身血乎。老僧不幸當吾世而身見之。悲不可忍。故一闢再闢。闢之不已者。非為從上相承之慧命乎。二十五祖婆舍斯多。付法偈曰。聖人說知見。當境無是非。我今悟真性。無道亦無理。此非唯吾自偶諧。故頭頭非取捨。處處沒張乖。而當境無是非乎。二十六祖不如蜜多。付般若多羅偈曰。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葢言迷之為眾生。悟之為智身。非古云般若大智。如大火聚。擬之則燎却面門者乎。二十七祖。付達磨大師偈。心地生諸種。因事復生理。果滿菩提圓。花開世界起。非老僧情與無情。煥然等現。所謂十方世界現全身者乎。從上諸祖付法。皆據身心一如。生佛不異的。為無生法忍。曾見那一箇。以一囗為千佛萬佛之祖來。曾見那一箇。鑽出四法交加。雙頭獨結。種種奇名異相來。潭吉惟不據偈旨為證。一味杜撰。故救中道。二十八代祖師。其間與外道辨論者。十有一人。皆欲拯彼邪謬。歸乎至當之地。非有勝心。今天童三峰。所見不同。卒至於辨。願好心護法者。開頂門眼。徹見二老。一唱一和之意。神而明之。老僧閱至此。嘆曰。誠哉是言也。只是不思老僧。唯據頂門正眼。徹見盡大地人。凡具頂門者。皆以一棒不作一棒用。開他正眼。而漢月反謗為一橛頭。自立一囗為千佛萬佛之祖。如此外道妄計。欲與老僧唱和。正古所謂岸上行人。舟中漁父。唱和不齊耳。頂門具眼者。自應辨魔揀異。安得探而和之。顧猥云神而明之乎。且老僧一棒不作一棒用。即答磬山書。亦云各與一頓。無非佛法相見。何甞有人見我見來。今日事不獲已。一闢再闢。直窮漢月到底。總之為佛法故。顧可以勝心客氣。人我之見目之乎。潭吉附會攻駁。惡果正其自招。老僧亟為拯救而無從也。有悲不可忍者矣。

同类推荐
  • 持名四十八法

    持名四十八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顺鼓篇

    顺鼓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广志

    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伦汇编皇极典帝统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帝统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华丹神真上经

    华丹神真上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惊鸿流年

    惊鸿流年

    一个身不由己的忧伤故事。。。。真的要20个字吗?
  • 恶魔先驱

    恶魔先驱

    一股强大的未知力量,让恶魔从异界入侵,原本平静的人类世界陷入了空前劫难。但凭借着人类不懈的努力,终于将恶魔们逼退,可那股未知力量却始终是一个谜。为了不同目的,人们趋之若鹜,争相早日揭开那股力量的神秘面纱......
  • 这是我的舞台

    这是我的舞台

    在踏上人生巅峰的那一刻,孟砚穿越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有着全新的音乐,全新的对手,以及全新的制度。在原本世界已然无敌寂寞的自己,能否成功再次君临此方异世,拭目以待。
  • 云中道

    云中道

    封神后的回归,绝境中的求生,是走向泯灭?还是倔强的问道求生?挫折不可怕,死亡不可怕,只要我记得我就是我,又有什么好怕?!
  • 六次东渡:鉴真

    六次东渡:鉴真

    《六次东渡——鉴真》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扬州清曲曲词卷

    扬州清曲曲词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源:如果有如果

    王源:如果有如果

    想要关注内容,请关注章节!一:因为是新人,难免不会写的很好,所以请大家包容。二:这本小说我不会弃文,请大家放心。三:写不好,你们可以跟我讲,我会尽量改,但请不要骂我。四:我不会一直更,我只能周五周六周日,尽量给你们更点,那是因为我家人上学不肯我玩手机…好叻,就这些,大家期待吧,蟹蟹大家。
  • 我的兄弟叫高俅

    我的兄弟叫高俅

    楚风被一百零八枚玉片,带到了玄幻世界。好在楚风的体内,藏着一座轮回小镇。小镇内可以种田,可以寻宝,可以为自己培养手下。结识兄弟高俅,潇洒异界,寻宝变强,顺便征服下世界,笑傲江湖。
  • 地心之火:火山灾害的防范自救

    地心之火:火山灾害的防范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