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78600000019

第19章 《财经》创刊人胡舒立:成功需要等待,也需要朋友

胡舒立曾经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50位“亚洲之星”,并被戏称为“中国最危险的女人”。世界HR实验室对胡舒立评价是“中国最具价值的财经记者”、“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女性”。胡舒立总是那样活力四射,常叼着烟卷,语速极快,是地道的女强人。“我一生的追求,就是在一家好媒体里当记者。因为没有好编辑,所以我才做编辑部主任;因为没有好主编,所以我才自己做主编;因为没有一个满意的平台,所以我才出来办《财经》。”这是她的一句名言。

爱上自己的职业

胡舒立记者之路走得并不平坦,一开始,阻碍来自于她本身。1978年高考恢复以后,报考北大中文系的胡舒立被阴差阳错地招入刚复校的人大新闻系。那是个信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重理轻文的时代。大学4年,胡舒立把学习的重心放到了英语上。那个时候她对新闻记者行业简直是莫名的厌恶,然而所有的人都说胡舒立是天生当记者的料。她对这样的话耿耿于怀。“他们怎能了解我的想法,我所追求的深刻是肤浅的新闻无法给予的。”

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工作的选择权并没有掌握在个人的手中。胡舒立毕业被分配到《工人日报》国内部当记者,这份工作显然与她的理想是不一样的,只是她别无选择。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著名作家改变了她对记者行业的认识。“当时的我们都以当记者为耻,拼命想往文学家那边靠。可是这个已成名的大作家却根本不在意个人的名利,他非常坦然地在报纸上写报道文章,署名就是记者×××。他说有什么阵地能比与人交流更好呢?只要能对公众对中国社会的改革进程发生有益的影响,何必在意形式呢?这件事对我触动非常大。”胡舒立从他的身上看到了超越个人的更高追求,看到了更伟大的人格——知识分子的良心——并不关乎是记者还是作家的个人声名,胡舒立突然明白了“无冕之王”的职业意义,她不再轻视自己的行业了。胡舒立对新闻的热情就这样被激发了出来。当她全力以赴地投入时,她真正明白了自己确实天生是个干新闻的人。文章一出来,每天的读者来信和电话不断。报纸的影响力之大让胡舒立兴奋不已,干得一发不可收拾。

1985年,美国一家民间机构——世界新闻研究所的邀请,是胡舒立人生中的重大机遇。在美国为期5个月的访问,胡舒立对自己从业的思考又一次发生了转变。1987年的8月,胡舒立拒绝了在洛杉矶一家报纸的工作机会,她明确地知道自己的事业在中国。每到一处,参观当地新闻机构,采访或座谈或调查,胡舒立都会收集各种与报业有关的资料。许多次,走在大街上,抱着沉甸甸一箱子资料,没有人给予她一点帮助,她自己辛苦地抱到邮局寄往中国。高额的邮费和不断支出的资料费都没让胡舒立退却,她一直想着回国后完成一本有关美国报业的书。

短暂的5个月,让胡舒立意识到自己曾秉持的职业理念仍有欠缺。于是,她开始对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进行思索。而那时候,国内没有一本写西方报业经营、管理、从业理念的书,对胡舒立来说,自己的思索都是崭新的。为了写这本书,她投注了极大的精力。面对每一本她所收集到的资料,每一盘与西方同行座谈时的录音,她都细致耐心地加以阅读和整理,当成书时,她对新闻已经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1991年,胡舒立的书《美国报业见闻》出版了。自此,胡舒立种下了一个梦,一个办报人的梦。

成年人总是被职业限定着身份,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爱自己的职业,又怎能奢望别人的肯定和尊重呢。爱上自己的职业,才能激励自己为它付出更多的心力,职业道路也才能走的更加畅顺。

坚持,危机也是机遇

今天的胡舒立身上有很多光环,被称为是“中国财经记者第一人”的她不但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50位“亚洲之星”,同时也被该杂志冠以证券界“中国最危险的女人”称号。伴随着胡舒立自身的光环,《财经》这本年轻的杂志迅速崛起。西方新闻模式锋芒毕露、坚硬的胡舒立性格也成了《财经》的性格。

当然,成就来之不易。“做成一件事并不容易。”胡舒立说,“在中国,是一个需要漫长努力的坚持过程。”这句话看似简单,实际上却道破了胡舒立所经历的无数磨难。

“新闻记者喜欢说,做历史的记录员。在这次SARS危机中,我们就是这样的记录员。我认为我们是尽职的。”2003年4月下旬,正是中国人谈SARS色变的时候。胡舒立和几名同事去了山西,这个省份在3月底已被列为疫区。但是,胡舒立等人面对着SARS的威胁没有退缩,而是迎向危险坚持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时期,拿到了第一手的材料。后来谈及这次报道,胡舒立说:“这种大型的灾难性报道整个中国新闻界都没什么经验,我自己也一样,因此我想要到现场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山西之行写成了《财经》2003年5月5日封面报道的主打文章之一,率先陈述了接近解体的内地基层卫生防疫体系面对SARS侵袭时的危急现实,详细对比了中美两国在疾病控制与公共危机处理方面的差距,明确发出了重建中国公共卫生医疗系统的呼吁。正是这样一些重大事件奠定了《财经》在中国新闻界的地位。可是荣誉和光环的背后谁又能想到《财经》和她的创办者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呢?

在《财经》创刊之前,她也同样经历了重重波折。事实上,在《财经》杂志之前,胡舒立办过两位数的财经刊物。换而言之,至少在办刊方面她经历过至少两位数的失败。在那些刊物中,有些依然存在,比如《资本市场》;有很多次是投资方中途撤资,比如《财经》里的一篇文章曾经提到过的海南的一家公司,报的就是当年的“一箭之仇”;也有的是不被投资方承认,有一本《投资与合作》杂志当年就曾拒绝了找上门来的胡舒立。后来《财经》一举成名,胡舒立身价倍增后,那家老板又说过要找胡舒立回来办刊的话。而名气渐长的《财经》本身也遭遇过一次改版整顿的处罚。总之,胡舒立与她的杂志遇到了太多的挫折。能到今天,她靠的是不屈不挠和坚忍不拔。

胡舒立这样漫长的努力和坚持的过程,不由让人想起书法家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为了练字,把家里的一池湖水都染黑了。所以,当我们看到那些飘逸刚劲的毛笔字时,我们就不会只是简单的羡慕,因为那一笔一画的背后,都是汗水和努力。成功从来都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取得的,靠的是拼搏和坚持。

建立自己的人脉银行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话指出了朋友的重要性。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经发表一份调查报告,结论指出: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在好莱坞,流行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是在于你认识谁。”

人脉资源可以说是《财经》成功的一个制胜法宝,也是目前其他财经媒体无法望其项背的主要原因。胡舒立一个重要的人脉来源是20世纪80、90年代设计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体改委(办)或其相关人士,直到今天,《财经》杂志的一条报道主线就是国企改革。无论是电信拆分、上市,还是中石油、石化的改革,包括农村新土地革命等,都明显地沿袭了她一贯的关注重点。当然,其消息来源自然是她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

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学经济的人都知道吴敬琏,作为影响中国近20年经济改革的重要经济学家之一,他的门生有许多在经济改革的重要岗位担任要职,比如周小川。有一次,胡舒立想向吴敬琏求教。为了接近吴敬琏,胡舒立和朋友一起开着借来的破吉普车起早贪黑来往机场接送,最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来,胡舒立不但得到了吴教授的指点,连她出国留学的推荐信也是他给写的。

从胡舒立丰富的人脉资源上,我们发现成功多半离不开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如果你想获得成功,请从现在就开始积累自己的人脉。

胡舒立带给我们的启示:

1.你必须首先爱你的职业,才能作出让别人尊敬的成绩。

2.当遭遇失败时,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一蹶不振,而应该坚强,告诉自己这只是通往成功之门的必经之路。

3.随时扩充自己的人脉资源。

胡舒立个人档案:

1953年,生于北京。

1978年,考入人民大学新闻系。

1982~1992年在《工人日报》国内部当记者。

1992年加盟《中华工商时报》,成为“中国财经记者第一人”。

1987年5月,获美国世界新闻学院的“美国研究计划”奖学金。

1991年,出版《美国报业见闻录》。

1994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新闻系的奈特奖学金。

1998年初至今,创办《财经》杂志,现任《财经》杂志主编。

同类推荐
  • 年轻人要懂得的106条人生经验

    年轻人要懂得的106条人生经验

    本书总结了106条成功的人生经验,书中所选用的事例都是人们熟知的或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以及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人物事迹和典故,不仅可以让你在了解历史的同时,还能学到做人的经验与道理,同时具有非常现实的借鉴性和可操作性。书中列举的大量事实说明了,做为一个年轻人,应该如何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前进途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如何调整自我等。与其他讲述人生经验的书相比,本书有一个明显的特色,那就是敢于发挥怀疑精神和反向思维的作用,挑战在多数人心目中习以为常的观念,指出其不合理性,揭示了为人处事的种种法则。
  • “钱途”:有钱人是这样炼成的

    “钱途”:有钱人是这样炼成的

    本书阐述了有钱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经营方式以及理财方式等内容。
  • 执行到位就是竞争力(MBook随身读)

    执行到位就是竞争力(MBook随身读)

    执行,体现在职场上,就是把领导的决策、上级吩咐的任 务付诸实践的过程。到位,就是恰到好处,目标得以实现,并且刚好是上级的意思。执行必须到位,已经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公认的理念。作为员工,要想脱颖而出、获得老板的青睐,就必须执行到位;作为企业,要想基业常青、永续经营,也必须执行到位。在当今时代,执行到位已然成为个人和企业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优秀的员工和成功的企业都坚信:好的策略只有在成功执行后才能显现其价值!《执行到位就是竞争力》是政府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员工必读书籍之一。
  • 柴静的气场法则

    柴静的气场法则

    "内心独立,倔强生长。她是柴静,火柴的柴,安静的静。著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记者,畅销书《看见》的作者。她并不是一个禀赋突出的女生,却靠着许三多式努力成为后天型女神……可以说,她是知女里站得最稳的一个,她立足央视这个最强平台,拥趸遍布音乐、出版、小说、导演、媒体等强势行业,而她的人文风格、悲悯路线,在当下文艺青年审美中具有最大公约数的特质。"本书通过解析著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记者柴静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睿智、优雅、知性、勇敢和宽容等气场正能量,为读者追求事业、为人处世、内涵修养等方面提供一个榜样和参考,从而不断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个人魅力,做最好的自己。
  • 做完美女人,品完美生活

    做完美女人,品完美生活

    做完美女人,是女人一辈子的修行;过完美生活,女人一辈子的梦想。作者在本书中讲述了做成功女人的12条修炼法则,教女人如何读懂自己、读懂生活,并让你在学习如何自我修炼的过程中变成日渐完美,日趋成功。优美的文字,富含哲理的故事,会让你在感受完美修炼真谛的同时享受到阅读的愉悦。
热门推荐
  • 血浴苍穹

    血浴苍穹

    一口井,可穿越无尽苍穹;一滴血,可逆行万古。众生觉醒,万族争锋,群圣制霸,乱动寰宇。白痴纪凌,一朝觉醒,从此踩天骄,踏万兽,登临绝巅,浴血苍穹!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证因亭

    证因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地书

    三地书

    由于过去有较长时期生活在农村,生活的贫困和想象的自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致使我喜欢写瓷实而又有质感的诗,不喜欢故弄玄虚的东西。这里的瓷实,即有生活,有感悟,有真情实感;质感,即有形象,有诗感,有艺术境界。
  • 初恋无下限

    初恋无下限

    陆小舟与干爹的婚期临近,却意外与初恋男友双双重生。明明已经水火不相容的两个人,却回到了当年青梅竹马的时光。她隐藏重生的事情,伪装成原本的自己靠近苏盛欢,傻呆萌的调戏他,在他刚刚对小时的她有些动心的时候,她才开口说:“苏盛欢,你知不知道你很渣?”两个人再次闹翻。当年害羞温柔的苏盛欢已经变得很暴躁、爱吐槽、爱咆哮。当年活泼可爱的陆小舟已经变得缺人品、无下限、无节操。奈何家里的大人还是当他们是小孩,不但要他们一起玩,还一起洗澡、睡觉。苍天,要不要这么玩人,难道这一次我们还得一起老?!
  • 仙山

    仙山

    神奇世界,玄幻之地,古洞仙山,飘渺之旅。一个凡人少年成仙历程,一个仙山下问出自己一生的故事,一个只求什么是仙?什么是道的人生,一颗只求正道之心,一个礼法道德无存的世界,一个人心险恶,尔虞我诈的世道,他该如何生存?他所修是仙道,所立是正道,天命,复仇,期许,渴望,使命,责任,誓言,他该如何选择?站在那仙山之上,他俯视这个世界,他对自己说:“就算这天下间再没有人相信所谓正义,我也要坚守我所立之道,就算那万古之后,天地间只有我一个人,我也要把这条路走下去,只到……”这是一个起始于仙山之下的故事......
  • 参谋本部里的次元矩阵

    参谋本部里的次元矩阵

    我们不能以一种狭隘的眼光,去拘束无限的可能性。
  • 鸿武天下

    鸿武天下

    本小说正在调整中……《鸿武天下》鸿武世界旅沉浮,笑书神侠倚天下。武者为命而斗;武师则授人利己;武王则与天地争雄;王者之上则主宰风云!
  • 2014年厦门文化改革发展蓝皮书

    2014年厦门文化改革发展蓝皮书

    本书反映了2013年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的概貌,收入了厦门市宣传文化系统组织的调研成果和其它相关的工作成果,为读者从各个方面了解厦门2013年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情况提供较为详细、全面的信息,为专家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平台,为厦门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提供服务。本书涵盖了2013年度厦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反映了厦门市2013年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提出推动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的规划、策略,对于推动厦门乃至福建文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爱情象牙塔

    爱情象牙塔

    季沐阳问:把我们的友谊上升到爱情怎么样?米蕉答:我肯定看不上你。沈随潮问:如果我们之间还彼此有爱的话,那你能忘了我的曾经吗?米蕉答:那你能接受我对你的爱只是曾经吗。世上本无童话,相爱的人多了,信童话的人也就多了。在爱情的象牙塔里,总有他或她会因为某个念头心甘情愿的钻进象牙塔,然后绝望的看着自己辛苦建立起的象牙塔一点点破裂。这是一本从大学修炼到职场的书,让我们跟着故事里的主人公米蕉一起成长,爱或不爱,弃或守,也不过是理性和感性的抉择。
  • 青春简史:一代人的爱与梦

    青春简史:一代人的爱与梦

    胡梦是与苏帘儿的爱情故事,是否将随着毕业走向终点?欧阳紫荆与何凤兮的不伦之恋,到底是一场交易还是一次爱情冒险?面对女朋友和男朋友,黄淑英又该做出怎样的抉择?在爱情之外,更有种种成长的阵痛、蜕变的挣扎、梦醒的空虚,校园里游荡着迷惘、感伤的男男女女,失重一代的青春在成为历史的瞬间,如无根之浮萍四处招摇,找不到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