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贝利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仔细回味着父亲那深沉而又恳切的话语,不由得掩面而泣,过了一会,他止住了哭,拿起钞票,来到父亲的面前:“爸爸,我再也不抽烟了,我一定要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
从此,贝利训练更加刻苦。后来,他终于成为一代球王。至今,贝利仍旧不抽烟。
一个人最关心的往往是与自己有关的利益,因为人们毕竟生活在一个很现实的社会里,虽不能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人要生存,就离不开各种与己有关的利益。所以,当你想要劝说某人时,应当告诉他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则会带来什么样的不利后果,相信他不会不为所动。
多用建议的口吻
任何人都是有自尊、有面子。所以,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多用与他商量的口气给他建议,少下命令,这样不但能避免伤害别人的自尊,而且他们会觉得你这个人平易近人,进而乐于接受你的建议,与你友好地合作。
张先生在工商界是赫赫有名的,他很懂得这个道理。据说他从不用命令式的口吻去说服别人,他要别人遵照他的意思去工作时,总是用商量的口气去说。譬如有人会说:“我叫你这么做,你就这么做。”他从不这么说,而是用商量的口气说:“你看这样做好不好呢?”假如他要秘书写一封信,他把大意和要点讲了之后,再问一下秘书:“你看这样写是不是妥当?”等秘书写好请他过目,他看后觉得还有要修改的地方,又会说:“如果这样写,你看是不是更好一些?”他虽然处于发号施令的地位,可是却懂得别人是不爱听命令的,所以不用命令的口气。
张先生的这种做法,使得每个人都愿意和他相处,并乐于按他的意愿做事。所以,当我们要说服某个人时,最好也多用建议的口吻。
肖恩是一所职业学校的老师,他有一个学生因故迟到了,肖恩以非常凶悍的口吻问道:“你怎么能浪费大家的时间?不知道大家都在等你吗?”
当学生回答时,他又吼道:“你回去吧,既然不想听我的课,以后也不用来了。”
这位学生是错了,不应该不先打个招呼,耽搁了其他同学的上课。但从那天起,不只这位学生对肖恩的举止感到不满,全班的学生都与他过不去。
他原本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处理这件事。假如他友善地问:“你有什么事情要处理吗?问题解决了吗?”并说:“如果你这样有事情不事先通知,大家的课程也就耽误了。”这位学生一定很乐意接受,而且其他的同学也不会那么生气了。
通过这种方法,使人们很容易改正他们的错误,而且维持了对方的自尊,使他们认为自己很重要,并配合你的工作,而不是反抗你。
所以,要说服他人最好别用命令的口吻,不然,不但达不到你想要的说服效果,还可能使事情越弄越糟。
站在他的角度说话
如果你想改变人们的看法去说服别人,而不伤害感情或引起憎恨,请遵循这一规则:试着诚实地从他人的观点来看事情。
试着去了解别人,从别人的观点来看待事情就能创造生活奇迹,在说服别人的同时还会使你得到友谊,减少摩擦和困难。别人之所以那么想,一定存在着某种原因。查出那个隐藏的原因,就等于拥有了解答他的行为,也许是个性的钥匙。如果你对自己说:“如果我处在他的情况下,我会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反应?”那你就会节省不少时间,并大大增加做人处世的技巧。
卡耐基有一次租用某家饭店的大礼堂来讲课。有一天,他突然接到通知,租金要增加三倍。卡耐基去与经理交涉,他说:“我接到通知,有点儿震惊,不过这不怪你。如果我是你,我也会那样做。因为你是饭店的经理,你的职责是尽可能使饭店获利。”
紧接着,卡耐基为他算了一笔账:“将礼堂用于办舞会、晚会,当然会获大利。但你撵走了我,也等于撵走了成千上万有文化的中层管理人员,而他们光顾贵饭店,是你花五千元也买不到的活广告。那么哪样更有利呢?”经理被他说服了。
卡耐基之所以成功,在于当他说“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这样做”时,他已经完全站到了经理的角度。接着,他站在经理的角度上算了一笔账,抓住了经理的诉求:赢利。使经理心甘情愿地把天平法码加到卡耐基这边。
在个人问题变得极为严重的时候,从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也可以缓减紧张。
澳大利亚南威尔士的伊丽莎白·诺瓦克过了六个星期还没有付出买汽车的分期付款。在一个星期五,负责她买车子分期付款账户的一名男子打来电话,不客气地告诉她说:“如果在星期一早晨您还没有缴出122美元的话,我们公司会采取进一步行动。”周末伊丽莎白没有办法筹到钱,因此在星期一一大早接到那名男子的电话时,她听到的就没有什么好话了。但是,伊丽莎白并没有发脾气,而是以他的观点来看这件事情。伊丽莎白真诚地抱歉给他带来了很多的麻烦,而且说:“由于这并不是我第一次过期未付款,我一定是令您最头痛的顾客。”
但他却举出好几个例子,说明好多顾客有时候极为不讲理,有的时候满口谎言,更常有的是躲避他,根本不跟他见面。伊丽莎白一句话不说,让他吐出心里的不快,然后根本不需要她请求,他说就算她不能立刻付出所欠的款额也没有关系,如果她在月底先付给他20美元,然后在方便的时候再把剩下的欠款付给他,一切就没有问题了。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说过一句话:“假如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就是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因为这样不但能得到你与对方的沟通和谅解,而且能更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思想轨迹及其中的“要害点”,瞄准目标,击中“要害”,就能使你的说服力大大提高。
绕个弯子说服人
与人说话时,慷慨激昂,锋芒外露,固然是一种本事,但细语声声,婉言相劝,也是不可缺的一种本事。要学会“绕”,正所谓“曲径通幽”,轮船正是善于“绕”,才能避开险滩暗礁,一帆风顺。
美国一位经销《百科全书》公司的推销员,在上门推销一部儿童《百科辞典》时,碰上了一位非常固执的太太。她说什么也不愿掏钱为孩子买一部《百科辞典》。下面摘录的是推销员与这位太太的一小部分对话。
“先生,我的孩子对书根本不感兴趣,为他花那么多钱买一部《百科辞典》,这不是浪费吗?”——太太说道。
推销员看这位太太如此固执,决定攻一攻这个难题,他环顾了一下太太家中的陈设,说道:“太太,我敢担保,您的这幢房子至少已有50年以上的历史了,可它至今仍这样坚固,当初地基一定打得好。要想孩子长大有出息,就得从小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行,而我们的《百科辞典》,正是为孩子们打基础用的。”
“我的孩子讨厌读书,请您不要逼我花冤枉钱吧!”
“我怎么会逼您呢?”推销员柔声说道,“夫人,热爱孩子难道不是母亲的天性吗?如果您的孩子得了感冒,或四肢发育不良,您会对他不闻不问吗?您一定早就带他去医院诊治了,就是花再多的钱,您也是愿意的,您说对吗?”
“这又有什么相干?”
推销员这时脸色严肃起来:“怎么不相干呢?感冒和四肢有病,这是身体的病。一个人头脑也会得病,会得种种看不见的病。孩子的厌读症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的《百科辞典》正是医治孩子厌读症的良药。您看,这儿的插图多漂亮,故事多有趣!为了医治您孩子的厌读症,您难道就不愿意花这一点钱?您就愿意让他变成一个头脑简单、没有出息的人?哪怕权当智力投资,您也该为孩子买一部儿童《百科辞典》呀。”
“我真服了你了,你真会绕!”这位太太露出了笑脸,问道:“每月的分期付款是多少?”
推销员成功了。他在对方表示不愿购买后没有泄气,也没有直接说服。而是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把话题引开,最后又自然引到让对方买书上,水到渠成。
1998年,在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的前一天,中央电视台的有关领导告诉节目主持人敬一丹:明天,总理来视察的时候,你要想办法得到朱总理的题词。敬一丹听了既感到欣喜,又感到多少有些为难:我怎么向总理提出这个请求呢?
第二天,朱总理在中宣部部长丁关根的陪同下,来到中央电视台。他走进《焦点访谈》节目组演播室,在场的所有人都起立鼓掌,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朱总理跟大家相互问好之后,坐到主持人常坐的位置上,大家簇拥在他的周围,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与总理交谈。
一位编导说:“在有魅力的人身上,总有一个场,以前我听别人这样说过。我看您身上就有这样一个场。”朱总理不置可否地笑了。演播室里的气氛更加活跃、和谐,敬一丹感觉这是一个好时机,一个很短暂的、稍纵即逝的时机。于是,她走到朱总理面前说:“总理,今天演播室里聚集在您身边的这二十几个人只是《焦点访谈》节目组的十分之一。”总理听了这话,说:“你们这么多人啊?”敬一丹接着说:“是的,他们大多数都在外地为采访而奔波,非常辛苦。他们也非常想到这里来,想跟您有一个直接的交流。但他们以工作为重,今天没能到这里来,您能不能给他们留句话?”敬一丹说得非常诚恳,而且非常婉转,然后把纸和笔恭恭敬敬地递到朱总理面前。总理看一下敬一丹,笑了,接过纸和笔,欣然命笔,写下“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16个字。总理写完,全场响起一片掌声,热烈的气氛进入了高潮。
敬一丹的绕圈子的确运用恰当,可圈可点。请求题词,先把在外“四处奔波”、“非常辛苦”的记者抬出来,在感情、道义上绕了一圈,让人不宜也不忍拒绝,另外语气曲折委婉,表述又贴切诚恳,终于如愿以偿。
为了避免直言,运用各种暗示,以含蓄、隐讳的方法来向对方发出某种寓有自己真实想法、态度的信息,以此来影响对方的心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心意,这也不失为一个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