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594 年,鲁宣公宣布对井田(公田)以外的私田征税,即无论公田还是私田均要按一定的标准交纳赋税,即“初税亩”。以后各朝代的税收虽有改进之处,但精神均源于“初税亩”。
在现代宏观经济中,税收的作用不容小觑,具体表现为促进平等竞争;调节经济总量,保持经济稳定;合理调节分配等。税收具有以下的基本职能:
组织财政收入。税收是政府凭借国家强制力参与社会分配,集中一部分剩余产品的一种分配形式。由于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因而能保证收入的稳定;同时,税收的征收十分广泛,能从多方筹集财政收入。
调节社会经济。政府凭借国家强制力参与社会分配,必然会改变社会各集团及其成员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有的份额,减少了他们可支配的收入。但是这种减少不是均等的,有些人向国家交税较多,有些人较少,这种利益得失将影响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能力和行为,进而对社会经济结构产生影响。
监督管理社会经济活动。国家在征收税收的过程中,必然要建立在日常深入细致的税务管理基础上,具体掌握税源,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监督纳税人依法纳税,并同违反税收法的行为进行斗争,从而监督社会经济活动方向,维护社会生活秩序。
税收从来都是与国家、社会紧密联系的一个分配范畴,反映了国家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古今中外,税收历来都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是全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集中体现,税收对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税怎么收、怎么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充分发挥好税收的作用,这就要求所有税收人员积极履行自己的收税职责,要求所有的纳税人积极承担自己的纳税义务。
【知识链接】
偷税
是指纳税人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各种不公开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
偷税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伪造(设立虚假的账簿、记账凭证)、变造(对账簿、记账凭证进行挖补、涂改等)、隐匿和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二是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以冲抵或减少实际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三是不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仍然拒不申报;四是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即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制造虚假情况,比如不如实填写或者提供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的纳税资料等。
漏税
纳税人无意识地漏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漏税是由于纳税人不熟悉税法规定和财务制度,或者由于工作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如错用税率,漏报应税项目,少计应税数量,错算销售金额和经营利润等。
漏税与偷税有着性质上的区别,判定漏税的关键是并非故意,因而在处理上也不同。税法规定,对漏税者,税务机关应当令其限期照章补缴所漏税款,逾期未缴的,从漏税之日起,按日加收一定的滞纳金。
抽烟的人为什么不减反增——税率
【轶闻趣事】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时颁布算缗令。所谓算缗,就是征收商人和手工业者的财产税,以及车、船税。由于他们隐匿或虚报,公元前114年汉武帝又发布“告缗令”,奖励告发逃避算缗的富人,主要是商贾,给予告发者应征缗钱之半。
在杨可主持下,告缗之风遍及全国。告缗运动使缗钱税的性质发生变化,一是课税范围由原先以现钱和车船为主扩大到包括田宅、畜产、奴婢在内的一切财产,将全部财产均按一定价格折合成现钱以充作纳税基数。二是课税对象由初时“只为商贾居货者设”,扩大到“凡民有蓄积者,皆为有司所隐度矣,不但商贾末作也。”
《汉书·食货志下》记载,告缗运动使“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虽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打击了大商人,但也阻碍了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告缗制度沿续近十年,直到国家财政有明显好转,才停止执行。
【经济学聊天室】
税率是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关系,是指课税的尺度。但是税收一般都会按照一定的税率收取,如美国的吃饭税:公款请客吃饭,要按饭金的50%交税,并在饭后两小时内向税务局缴纳税款。50%就是税率。如果将税率定的过高,无疑会损害百姓的收入,从而降低百姓的生活水平。像汉武帝时期过广的税基、过高的税率,最终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税率一般分为定额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是指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为纳税的绝对额的税率形式,适用于从量征收的税种。比例税率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税比例的税率。流转税一般都实行比例税率。比例税率又分为统一比例税率和差别比例税率,前者指一种税只设置一种比例税率,所有纳税人都按同一税率纳税;后者指一种税设两种或以上的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又称累进税制,指随同征税对象数量的增大,征税比例随之提高的税率,被称为经济的“自动稳定器”,一般适用于收益、财产征税。它可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此外,由于计税依据、减税免税、加成征税、加倍征税、偷税漏税等原因造成纳税人的实际税率与税法所规定的税率即名义税率不相等。
税率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政府通过税率的变化调节人们的消费行为及消费习惯。我们以烟产品的税率为例。
从2009年5月1日起,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对烟产品消费税政策作了重大调整。调整后,甲类香烟的消费税从价税率由原来的45%调整至56%,乙类香烟由30%调整至36%,雪茄烟由25%调整至36%。与此同时,原来的甲乙类香烟划分标准也进行了调整,原来50元的分界线上浮至70元。
为什么要提高烟产品的税率?因为这不但能增加政府收入,还能挽救上百万人的生命。在世界各国控烟的方式中,提高税率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烟草价格是影响烟草产品短期消费的最主要因素,税率提高后烟价被抬高,年轻人、未成年人及低收入者戒烟或少吸烟的几率提高。中国每年因吸烟致病造成的直接损失在1400亿元至1600亿元之间,间接损失达800亿元至1200亿元。此外,我国卷烟税负水平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明显偏低,有提升的空间。这些都为提升烟产品的税率提供了现实依据。
但是我们也能发现,烟产品的税率不可谓不高,但我们身边的“烟民”减少了吗?事实上,我国的烟民数量并未降低多少。事实上,“烟民”一旦接触了香烟,就往往会形成烟瘾,不易降低对烟草的需求。可以说,卷烟需求是一种明显缺乏弹性的需求,这导致人们对价格的上涨并不十分敏感。因此,要抑制吸烟,不能单纯依靠税收这个经济杠杆。
其实,税率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显强大。比如说美国经济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遭受滞胀的打击而一蹶不振,发展乏力。里根上台之际,美国正面临着一场“经济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经济负增长,通货膨胀高达两位数,利率高达20%。最高税率达70%,失业率一度攀高到11.3%。里根上台之后为了振兴美国经济推出了减税政策,通过减轻企业的税率来刺激投资和经济发展。这一招果然灵验,美国的经济不仅恢复了增长,同时还增强了美国人的信心。
里根从上世纪80年代初当选总统,到他1989年离开白宫,总共8年。在他1989年发表告别演说的时候,美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里根离开白宫前,最高税率已经降到了28%,失业率也降到了6%之内。
合理运用税收和税率的经济杠杆,才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才会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对税率制定者来说应该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知识链接】
税收优惠
是指国家在税收方面给予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的各种优待的总称。是政府通过税收制度,按照预定目的,减除或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的一种形式。
税基
即课税基础。具体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某种税的经济基础,例如,流转税的课税基础是流转额,所得税的课税基础为所得额,房产税的课税基础为房产等;二是指计算交纳税额的依据或标准,即计税依据或计税标准,如营业税中的营业额等。
里根为什么只拍四部电影——拉弗曲线
【轶闻趣事】
1980年1月,里根刚竞选上总统,其竞选班子特别安排了一些经济学家来为里根上课,让他学习一些治理国家必备的经济学知识。第一位给他上课的就是拉弗。拉弗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地向里根推销了一通他的关于税收的“拉弗曲线”理论。当拉弗说到“税率高于某一值时,人们就不愿意工作”时,里根兴奋地站起来说:“对,就是这样。二次大战期间,我正在‘大钱币’公司当电影演员,当时的战时收入附加税高达90%。我们只要拍四部电影就达到了这一税率范围。如果我们再拍第五部,那么第五部电影赚来的钱将有90%给国家交税了,我们几乎赚不到钱。于是,拍完了四部电影后我们就不工作了,到国外旅游去。”
【经济学聊天室】
正因为里根本人的经历与“供给学派”提供给他的理论如此契合,所以他主政后,就大力推行减税政策,从而也使得一开始并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的“拉弗曲线”理论登上了经济学主流的大雅之堂。
拉弗曲线的主要含义是:当税率为零时,税收自然也为零;而当税率上升时,税收额也随之上升;当税率增至某一点时,税收达到最高额,这个点就是最佳税率。当税率超过这个最佳税率点之后,税收额不但不增,反而开始下降。因为当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
拉弗画的这条用来描绘税收与税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就被叫做“拉弗曲线”。而拉弗画这条线的意思是提醒政府:适时降低税率能够刺激生产,税收总额反倒会因为税率的降低而增加。如上图所示,这条曲线是两头向下的倒U形。当税率超过图中抛物顶点时, 挫伤积极性的影响将大于收入影响,所以尽管税率被提高了, 但税收收入却开始下降。
要理解这一理论,先从一般人的认识说起。一般人认为,税率越高,对于相同数量的税基来说,能征收到的税收越多。比如对100元的收入征税,100元是税基,如果税率是5%,那么国家可以从中收取5元税收;而如果将税率提高到10%,国家可以从中收取10元的税收,与原来相比,国库中多了5元钱。
但是,在一定范围内对征税对象多赚到的收入提高税率,国家的确可以多征到税;但税率提高一旦突破某个限度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加之主动纳税的热情不高,相反,偷税漏税的动机增强,由此导致税基下降,国家能征到的税反而减少;如果国家将税率提高到更高的程度时,企业将因为利润下降而出现投资积极性下降,甚至可能因为不堪重负而倒闭,税基进一步下降,从而国家可能征到的税也进一步减少。
其实在我国古代,有关“拉弗曲线”的原理就已经有所记载。《论语》中鲁哀公与有若的一段有趣的对话,翻译成白话文大意如下:
哀公问有若:“荒年收成不好,国库里钱不够,应该怎么办?”
有若回答说:“能不能将老百姓的税从百分之二十减到百分之十呢?”
哀公说:“收百分之二十的税,国库里的钱都不够,如果减到百分之十,那不更少了吗?”
有若再回答道:“如果百姓手中没有钱,国库里又怎么能有钱呢?如果老百姓手中有了足够的钱,你又何必为国库里没有钱发愁呢?”
这个故事与西方的“拉弗曲线”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所表达的意思就是,税率越高,不一定意味着税收会越多;相反,还将使可能征取的税收数量下降。
经济学家拉弗教授就因为发明这条著名的“拉弗曲线”而著称于世,并当上了里根总统的经济顾问,为里根政府推行减税政策出谋划策。但“拉弗曲线”却因在实际应用中饱受争议。原因在于,在实际应用当中它只对高税率的纳税人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低收入者并不负担高税率, 因而不会受高累进税率的伤害。真正负担高税率的只是高收入者额外高的那部分收入,所以高税率只对这部分收入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因此,“拉弗曲线”只有运用阶层分析方法,才能是实际应用中得到成功。
【知识链接】
供给学派
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该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是为了谋取报酬,对报酬的刺激能够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
供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拉弗把供给经济学解释为:“提供一套基于个人和企业刺激的分析结构。人们随着刺激而改变行为,为积极性刺激所吸引,见消极性刺激就回避。政府在这一结构中的任务在于使用其职能去改变刺激以影响社会行为”。
我们为什么要交增值税——增值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