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54000000007

第7章

若论其时,盛夏之月,温剂宜轻,时值隆冬,温剂宜重。然亦有时当盛暑,而得虚寒极重之证,曾用参、附煎膏而治愈者,此舍时从证法也。譬如霜降以后,禁用白虎,然亦有阳明证,蒸热自汗,谵语烦躁,口渴饮冷者,虽当雨雪飘摇之际,亦曾用白虎治之而痊安,但不宜太过耳。此温之贵量其时,而清剂可类推已。

迩时医者,群尚温补,痛戒寒凉,且曰: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又曰:阳明君子,苟有过,人必知之,诚以知之而即为补救,犹可言也。不思药以疗病,及转而疗药,则病必增剧而成危险之候,又况桂枝下咽,阳盛则殆;承气入胃,阴盛以败。安危之机,祸如反掌,每多救援弗及之处,仁者鉴此,顾不痛欤!吾愿医者,精思审处,晰理不差于毫厘,用药悉归于中正,俾偏阴偏阳之药,无往不底于中和,斯为善治。噫!可不勉哉!

论补法

补者,补其虚也。经曰:不能治其虚,安问其余。又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又曰:精气夺则虚。又曰:虚者补也。补之为义,大矣哉!然有当补不补,误人者;有不当补而补误人者;亦有当补而不分气血,不辨寒热,不识开合,不知缓急,不分五脏,不明根本,不深求调摄之方以误人者。是不可不讲也。

何谓当补不补?夫虚者,损之渐,损者,虚之积也。初时不觉,久则病成。假如阳虚不补,则气日消。阴虚不补,则血日耗。消且耗焉,则天真荣卫之气渐绝,而亏损成矣,虽欲补之,将何及矣。又有大虚之证,内实不足,外似有余,脉浮大而涩,面赤火炎,身浮头眩烦躁不宁,此为出汗晕脱之机,更有精神浮散,彻夜不寐者,其祸尤速,法当养荣、归脾辈,加敛药以收摄元神。俾浮散之气,退藏于密,庶几可救。复有阴虚火亢,气逆上冲,不得眠者,法当滋水以制之,切忌苦寒泻火之药,反伤真气。若误清之,去生远矣。古人有言至虚有盛候,反泻衔冤者此也,此当补不补之误也。

然亦有不当补而补者何也?病有脉实证实,不能任补者,固无论矣,即其人本体素虚,而客邪初至,病势方张,若骤补之,未免闭门留寇。更有大实之症,积热在中,脉反细涩,神昏体倦,甚至憎寒振栗,欲着复衣,酷肖虚寒之象,而其人必有唇焦口燥,便闭溺赤诸症与真虚者相隔天渊,倘不明辨精切,误投补剂,陋矣。古人有言,大实有羸状,误补益疾者此也。此不当补而补之之误也。

然亦有当补而补之不分气、血,不辨寒、热者何也?经曰: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用四君子汤,凡一切补气药,皆从此出也。血用四物汤,凡一切补血药,皆从此出也。然而少火者,生气之原。丹田者,出气之海。补气而不补火者非也。不思少火生气,而壮火即食气譬如伤暑之人,四肢无力;湿热成痿,不能举动者,火伤气也。人知补火可以益气,而不知清火亦所以益气,补则同而寒、热不同也。又如血热之症,宜补血、行血以清之,血寒之症,宜温经养血以和之。立斋治法,血热而吐者,谓之阳乘阴,热迫血而妄行也,治用四生丸、六味汤;血寒而吐者,谓之阴乘阳,如天寒地冻,水凝成冰也,治用理中汤加当归。医家常须识此,勿令误也。更有去血过多,成升斗者,无分寒热,皆当补益,所谓血脱者益其气,乃阳生阴长之至理。盖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以无形生有形,先天造化,本如是耳。此气血、寒热之分也。

然又有补之而不识开合、不知缓急者何也?天地之理,有合必有开,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如补中汤用参 ,必用陈皮以开之;六味汤用熟地,即用泽泻以导之,古人用药,补正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自得力。又况虚中挟邪,正当开其一面,戢我民众,攻彼贼寇,或纵或擒,有收有放,庶几贼退民安,而国本坚固,更须酌其邪正之强弱,而用药多寡得宜,方为合法。是以古方中,有补、散并行者,参苏饮、益气汤是也。有消、补并行者,枳术丸、理中丸是也。有攻、补并行者,泻心汤、硝石丸是也。有温、补并行者,治中汤、参附汤是也。有清、补并行者,参连饮、人参白虎汤是也。更有当峻补者,有当缓补者,有当平补者如极虚之人,垂危之病,非大剂汤液,不能挽回。予尝用参、附煎膏,日服数两,而救阳微将脱之证。又尝用参、麦煎膏,服至数两,而救津液将枯之证。亦有无力服参,而以 、术代之者。随时处治,往往有功。至于病邪未尽,元气虽虚,不任重补,则从容和缓以补之相其机宜,循序渐进,脉症相安,渐为减药,谷肉果菜,食养尽之,以底于平康。其有体质素虚,别无大寒、大热之证,欲服丸散以葆真元者,则用平和之药,调理气血,不敢妄使偏僻之方,久而争胜,反有伤也。此开合、缓急之意也。

然又有补之而不分五脏者何也?夫五脏有正补之法,有相生而补之之法。《难经》曰: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和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正补也。又如肺虚者补脾,土生金也;脾虚者补命门,火生土也;心虚者补肝,木生火也;肝虚者补肾,水生木也;肾虚者补肺,金生水也:此相生而补之也。而予更有根本之说焉,胚胎始兆,形骸未成,先生两肾,肾者、先天之根本也。地一声,一事未知,先求乳食,是脾者、后天之根本也。然而先天之中,有水有火,水曰真阴,火曰真阳。名之曰真,则非气、非血、而为气血之母。生身生命全赖乎此。周子曰: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凝然不动,感而遂通,随吾神以为往来者此也。古人深知此理,用六味滋水,八味补火,十补、斑龙,水火兼济,法非不善矣。然而以假补真,必其真者,未曾尽丧,庶几有效。若先天祖气荡然无存,虽有灵芝,亦难续命,而况庶草乎!至于后天根本,尤当培养,不可忽视。经曰:安谷则昌,绝谷则危。又云:粥浆入胃,则虚者活古人诊脉,必曰胃气。制方则曰补中,又曰归脾、健脾者,良有以也。夫饮食入胃,分布五脏,灌溉周身,如兵家之粮饷,民间之烟火,一有不继,兵民离散矣。然而因饿致病者固多,而因伤致病者,亦复不少。过嗜肥甘则痰生,过嗜醇酿则饮积,瓜果乳酥,湿从内受,发为肿满泻利。五味偏啖,久而增气,皆令夭殃。可不慎哉!是知脾肾两脏,皆为根本,不可偏废。古人或谓补脾不如补肾者,以命门之火,可生脾土也;或谓补肾不如补脾者,以饮食之精,自能下注于肾也。须知脾弱而肾不虚者,则补脾为亟,肾弱而脾不虚者,则补肾为先,若脾肾两虚,则并补之。药既补矣,更加摄养有方,斯为善道。谚有之曰:药补不如食补。我则曰: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节饮食,惜精神,用药得宜,病有不痊焉者寡。

伤寒纲领

凡看伤寒,以传经直中四字为纲领。传经者,由太阳传阳明,由阳明传少阳,由少阳传太阴,由太阴传少阴,由少阴传厥阴。此名循经传也。亦有越经传者,如寒邪初客太阳,有不传阳明而径传少阳者,有不传阳明经而径入阳明腑者。亦有由阳明不传少阳而径入本腑者亦有少阳不传三阴而径入胃腑者,亦有传一、二经而止者,亦有始终只在一经者。虽所传各各不同,其为传经则一也。若夫直中者,谓不由阳经传入而径中三阴者也。中太阴,则病浅。中少阴,则病深。中厥阴,则愈深矣。此其所当急温也。夫传经之邪,在表为寒,入里即为热证,不比直中之邪,则但寒而无热也。先明传经直中,庶寒、热之剂,不至混投矣。

仲景三阴条下,混同立言,而昧者不察,无怪其意乱心迷也乎?

伤寒主治四字论

伤寒主治四字者,表、里、寒、热也。太阳、阳明为表,太阴、少阴、厥阴为里,少阳居表里之间,谓之半表半里。凡伤寒自阳经传入者,为热邪。不由阳经传入,而直入阴经者谓之中寒,则为寒邪。此皆前人要旨也,而予更即表、里、寒、热四字,举八言以晰之,任伤寒千变万化,总不出此。夫伤寒症,有表寒,有里寒,有表热,有里热,有表里皆热,有表里皆寒,有表寒里热,有表热里寒。何谓表寒?伤寒初客太阳,头痛发热而恶寒者,名曰外感,经所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者是也。阳明解肌,少阳和解,其理一也。何谓里寒凡伤寒不由阳经传入,而直入阴经,手足厥冷,脉微细,下利清谷者,名曰中寒,仲景所谓急温之,宜四逆汤者是也。何谓表热?凡人冬不藏精,微寒袭于肌肉之间,酝酿成热,至春感温气而发者曰温病,至夏感热气而发者曰热病。其症头痛发热,与正伤寒同,但不恶寒而口渴,与正伤寒异耳。《伤寒赋》云:温热发于春夏,务须柴葛以解肌。言病邪在表,故用柴葛,肌肉韫热,故用黄芩、知母以佐之,此活法也。何谓里热?凡伤寒渐次传里,与夫春温夏热之症,热邪入里,皆为里热。其在太阴,则津液少,少阴则咽干口燥,厥阴则消渴仲景所谓急下之,而用大柴胡、三承气者是也。何谓表里皆热?如伤寒阳明证,传于本腑外而肌肉,内而胃腑,热气熏蒸,口渴谵语,此散漫之热,邪未结聚,治用白虎汤,外透肌肤,内清腑脏,俾表里两解,不比邪热结实,专在肠胃可下而愈也。正伤寒有此,而温热之病,更多有此,不可不察。何谓表里皆寒?凡伤寒表受寒邪,更兼直中于里,此为两感寒证。仲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也。何谓表寒里热?如两感热证,一日太阳与少阴同病,二日阳明与太阴同病,三日少阳与厥阴同病。三阳为寒,三阴已成热证,岂非表寒而里热乎?亦有火郁在内,而加以外感,亦为表寒里热之候。更有火亢已极,反兼水化,内热闭结而外有恶寒之状者,其表似寒而里实热,误投热剂,下咽即败矣。何谓表热里寒?如人本体虚寒,而外感温热之邪,此为标热本寒,清剂不宜太过。更有阴寒在下,逼其无根失守之火,发扬于上,肌肤大热,欲坐卧泥水之中,其表似热,其里实寒,误投寒剂,入胃即危矣。伤寒变证,万有不齐,而总不外乎表、里、寒、热四字。其表里寒热,变化莫测,而总不出此八言以为纲领。予寝食于兹者,三十年矣。得之于心,应之于手,今特指出而发明之,学人其可不尽心乎!

经腑论

夫经者,径也,行于皮之内,肉之中者也。腑者,器也,所以盛水谷者也。伤寒诸书,以经为腑,以腑为经,混同立言,惑人滋甚,吾特设经腑论而详辨之。夫邪之在三阳也,有太阳之经,有阳明之经,有少阳之经,凡三阳在经之邪,未入腑者,可汗而已。邪之在阴也有太阴之经,有少阴之经,有厥阴之经。凡三阴之邪,已入腑者,可下而已。所谓入腑之腑,指阳明胃腑而言也。三阳、三阴之邪,一入胃腑,则无复传矣。胃者、土也。万物归土之义也。《伤寒论》云: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此阳明即胃腑,非阳明之经也。假令邪在太阳,不传阳明经而径入胃腑者,名曰太阳阳明。邪在阳明经,不传少阳而自入本腑者,名曰正阳阳明。邪在少阳经,不传三阴而径入胃腑者,名曰少阳阳明。凡三阳之邪,已入胃腑,俱下之勿疑矣。

虽然,三阳入腑,人所共知,三阴入腑,鲜或能识。夫三阳之经,去腑尚远,三阴之经与腑为近,然既曰经,则犹在径路之间,而未尝归并于一处也。《伤寒论》云: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俱言邪在于经,故有还表向汗之时,若既入腑则无外出之路,惟有通其大便令邪从内出也。此大、小承气,调胃承气所由设也。然则以白虎汤治腑病,何谓也?夫以白虎治腑病者,乃三阳之邪,初入胃腑,表里皆热,邪未结聚,热势散漫,而无胃实不大便之证,故用白虎汤内清胃腑,外透肌肤,令表里两解。若邪已结聚,如太阴之大实痛,少阴之咽干口燥、下利青黄水、心下硬,厥阴之烦满囊缩,白虎不中与也,亦惟下之而已矣。此无他,经腑既明,则施治不致差舛。

然则太阳之邪,自入本腑,何谓也?太阳之腑,膀胱是也。膀胱主盛溺,太阳病盛,则遗邪于腑,而为口渴、溺赤之症。外显太阳病,而兼有此症者,名曰太阳传本。当用五苓散以桂枝解外邪,以猪苓、泽泻等药,通其小便而愈也。

同类推荐
  • 释门章服仪

    释门章服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炀帝开河记

    炀帝开河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还丹肘后诀

    还丹肘后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Monk

    The Mon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乘四法经论广释开决记

    大乘四法经论广释开决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烈日

    烈日

    你问那天有多高,我说不知。你问那地有多深,我说不知。你问我知道什么,我说如果哪一天你不见了,死了,那么这再高的天,再深的地也就没了。
  • 绝世仙道

    绝世仙道

    一介状元郎,本以为是绚丽人生的开始,一个神秘的女修带走了他所有的荣誉,崩溃了他的凡人人生。
  • 天地残

    天地残

    九大世界的碰撞,同一个自我或是九种性情,同一个故事或是九篇传奇,同一颗心或是九段情。
  • 重生之傲视风云

    重生之傲视风云

    人们常说,世间没有后悔药.一次意外,张扬带着祖传的神秘铜镜回到了过去,开始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 食材更养肤

    食材更养肤

    每个女性都想拥有细腻、光亮、有弹性的皮肤,因为它不仅带给人愉悦,还能让人产生亲近感。古往今来,“美人”的标准可能各不相同,但说起肌肤雪白、细腻,相信没有人会反对。《食材更养肤》(作者春纪)对传统中医食材养肤的理念及方法进行了详尽地介绍。
  • 英雄联盟之猴王

    英雄联盟之猴王

    一个可怜的人在世间游荡,他只是想找到回家的路
  • 九宫恨

    九宫恨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有妖,有神,有着最凄美的爱情故事,亦有着最坚贞的等待。
  • 异界大陆之旅

    异界大陆之旅

    现代生活好手,一朝换位,附带技能精彩纷呈,还是默默无闻!
  • 暴君无限宠:将门毒医大小姐

    暴君无限宠:将门毒医大小姐

    【正文已完结】上一世,他为她散尽荣华、倾尽天下、受尽凌辱,最后陪伴她惨死于宫殿门口,暴尸于午门之下。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她说:你输,我陪你东山再起!你赢,我陪你君临天下!你死,我陪你碧落黄泉!他说:为她,本王不惧一切,哪怕将这天下变为炼狱,只要她高兴就好!当王牌特工与她的腹黑病弱夫君再度携手踏进权力与权力的对决,特工与特工的较量,乱世风云,强强碰撞,山高海阔,长风激流,他们又将谱写出怎样荡气回肠的爱情诗篇?
  • 穿越之魅惑皇后

    穿越之魅惑皇后

    这是一篇不一样的小说,这部小说要懂的看小说的人才会看的懂,这部小说不会有那些气人的场景,这更是一部好看的小说。所以请大家尽情的看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