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29400000002

第2章 生命篇(1)

生命是所有财富中最珍贵的。因而,人们必须珍惜瞬间,着眼于现在,从顺应自然中去获得适意的人生。并且好好地、积极适意地生活于当下,便可超越死亡,实现生命的延续。

生死由他

宝觉禅师是一位得道高僧,在将要辞世示寂之时,他把所有弟子全都叫到身边,向他们宣布自己世缘的时限将至。

众弟子在听完禅师的话后,纷纷劝慰他,言辞各异:有的说师父的法体仍很健康;有的弟子以还需师父指导为由对他予以挽留;甚至有人要求禅师能常住世间为众生说法。

此时,其中一位弟子朗声说道:“时限若已到,生死由他去好了。”

禅师听后,哈哈大笑一声说道:“你所讲的便是老衲的肺腑之言。”随即双腿一盘就圆寂了。

禅道是不离生死而又超越生死的。一般的俗人大多是好生悲死的,而在禅者看来却是不生不灭的。一旦能真正参悟生死,那么在他们直面生死之时,定会多了份常人难以想象的洒脱与坦然。

飞越生死

慧原禅师座下的学僧南利心想,其他一些同参的人均对禅有一定心得了,但是自己始终不能入门,于是产生了自身没有资格学禅的念头,并决定去做一个苦行僧。

在与禅师道别之时,禅师颇感惊讶,问他为何还没达到觉悟便要走。南利说同参道友都已回归根源,可自己无论怎样努力,就是不能有所悟知,看来是因缘不合的缘故。

禅师在听完他的诉说后,心知他有点急于求成的意思,便点化他一心修自己的禅道就好,而不要去与别人攀比。

其实,南利心里早已将自己和其他同参之人比拟为小麻雀与大鹏鸟了。那大鹏鸟一展翅几百里便飞越了过去;而小麻雀似乎只能囿于几丈的草地而已。

禅师真没想到他的学僧会这样想,就意味深长地说道:“大鹏鸟虽然一飞能过百里,但它仍没能飞越生死啊!”

南利听后似乎从中有所领悟。

作为禅者,悟知的最高境界能超越生死,而南利那些道友所谓的回归根源,无非是有了一些普通的悟知罢了,禅学博大精深,但只要精于道业上的修持,定能从中大有收益。

生与死

每个人都十分关注生死之事,从佛学上讲,只有真正领悟了生死之事,达到了佛的崇高境界,方可称之为“佛”。

于是,有人向禅师请教关于生死的事情。

禅师轻言道:“你死过么?”

那人听后十分惊诧,一时木呆,无言以答。

禅师看出了他的困惑和不解,说道:“要想明生死之事,只有亲自去体会才能知晓。”

这下,那人就无语了。

其实,生死之事得顺其自然,它作为一种自然规律,必定会在该来的时候来临。只有看透了生死,将死视为一种必然,并珍惜当下,珍惜现在,才能在死亡来临时坦然去面对。

生死烛光

人们似乎对“佛死后的去处”这个问题特感兴趣,于是一次次地寻问佛陀。

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一日,佛陀拿了一支小蜡烛,便对大家进行讲解。随即点燃了那支蜡烛,而他的弟子生怕蜡烛被风吹灭,用手予以遮掩。

此时,佛陀发话了,“该灭的自然会灭,遮掩又有何用。就像死,它本身就是自然规律的表现。”

一会儿,蜡烛就被风给吹灭了。然后,佛陀又说道:“蜡烛熄灭,它的光去向了何处,佛死后也将到那里去。同样的是一种消灭,但光逝烛在,因为烛身为一个整体,佛也一样。”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人的生死乃一种自然规律,只有淡然地去看待生死,并于有生之年有所成就才是最重要的,如此即使死后,声名可传颂后代。

活着的目的

从前,有个人在童年时见证了母亲自杀身亡的一幕,因而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蒙上了一层难以抹去的阴影。

真是祸不单行,在他15岁时,又遭受了失弟的苦痛打击。亲人接二连三的死亡导致他形成了一种错觉:“死亡才是人的最终去处。”

接着,他自己也以各种方法尝试死亡,但每次均以获救而告终。想寻死都不可能,这越发增加了他心中的痛苦。

一日,一位禅师化缘经过他家,见他神情萎靡,便劝慰他说:“你得自救啊,可以每日坐禅,虽然坐禅本身没用。”

那人听后,颇为困惑:禅师是不是糊涂了,叫我去坐那没用的禅。随即便请示禅师。

禅师回答得十分玄妙:“因为无用,所以才要坐禅。”但那人听后顿时醒悟:“人活着也不是为了用处,而是为了生存。”

死亡容易,生存却难。人们不必为死亡担惊受怕,死亡要来,挡也挡不住。只有很好的生存才是最重要的。自己对自己负责,珍惜当下,把握现在,如此才能铸就完美的人生。

没有时间老

大智禅师是佛光禅师的弟子,他四处参学了20年,以游历来达到对禅的开悟。

终于,他在禅学上小有所成,便回去看望师父。

一见到师父,急忙问候师父的法体是否安康。

佛光禅师点了点头,说道:“每日讲学说法,著述抄经,忙得不亦乐乎。”

大智听后,十分诧异,既然师父每天这么忙,但怎么就不见师父显老,甚至与20年前没有太大变化。

师父很快就看破了大智的心思,哈哈大笑一声,说道:“我没有时间老啊!”

衰老本身指的是青春不再的落寞和朝气尽消的沉伦,逐渐褪去生机、逼近死亡。

身会衰老,但心可不老,永葆一颗年轻的心,定会青春永驻。另外,对钟爱事业的全神贯注,让自己在生活中备感充实,就更难以让自己变得衰老了。如此可真是没有时间老啊!

来去都是错觉

从前,在一个人快临终的时候,禅师来到了他的床前,问他是否需要引导。

临终的人听了,反问禅师道:“我一个人来,也是一个人去,你能给予我什么引导呢?”

禅师沉默了一会,轻声说道:“来了又去不过是一种错觉而已!我还是给你指一条既无所谓来也无所谓去的路吧!”

临终的人似乎在冥冥之中看清了这条路,于是面带微笑上路了。

常人总对生死具有一种困惑,临终人的这种困惑更为强烈。而那位临终人在禅师的点化后,对于生死获得了解脱,因而安详而逝。

虽说生源于自然,死回归自然,但要想真正看破生死又谈何容易。人们应当经常拥抱自然,不断从大自然中体味出生命的真谛,并且珍惜有生的时光,便可不知不觉地淡化生死的烦恼,生活也会充满无穷的生机。即使在死亡来临之时,也能够十分坦然地去面对。

生命的意义

尚书对于何为本性十分不解,于是特意去拜见曹山禅师。

这个问题却把禅师给难住了,接下来便是一阵沉默。但禅师突然想到了曾经见过的一件事:一个孕妇背着一竹箩,她衣着破旧,脚上落满土垢,竹箩好像很重,压得她直不起腰来,她左手牵着一个小女孩,右臂揽着一个更小的孩子,急忙地赶路。但她一脸洋溢着似明月一般温婉的笑容。

当时禅师非常迷惑,如此沉重的生活没有让她垮掉,反而感觉十分快乐。原来是她懂得自己的人生追求。

禅师恍然大悟,便对着眼前的尚书叫唤:“尚书!”

“是!”尚书双手作揖回答道。

禅师摇摇头说道:“回答我的不过是一个躯壳罢了,而不是一个清明的生命。只有自身觉悟才是最重要的。”

尚书听罢,有所领悟。

在生活中,人们必须明白自己的目标,知道自身生命的意义,才能朝着目标奋勇向前,最终达到目标,并实现自身的价值。否则,弄错了生活方式,对于人生的意义一知半解,只会在生活中误入歧途,甚至会使自己成为生命的奴隶。实在是可悲!

见与不见

荷泽神会禅师初次参见六祖慧能禅师时,慧能禅师问道:“你从远处来,路途遥远,太辛苦了。自性禅心带来了吗?可看见本性的法性是什么吗?”

慧能禅师当即拾起禅杖,打了下来。神会并没有退后,反而问道:“老师坐禅时,是见或不见?”

慧能并没有马上回答,又杖打了三下,才说:“我打你,你是痛或不痛?”

神会回答道:“感觉痛,又不痛。”

慧能禅师顺着他的口气说道:“我坐禅是见,也不见。”

于是,神会便追问他何为见与不见。

慧能禅师开示道:“我见,是因为常见自己的过错;我不见,是因为我不见他人的是非善恶,所以是见,又是不见。见与不见都是两种执著,而痛与不痛都是生灭的现象。你连自性都摸不清楚,居然还说什么无来无去。”

神会听后,十分惭愧,但从中也有所觉悟。

生命的本源只有自己能够看到,因而生命需要自己好好地去把握。生命是要超越一切世俗观念,舍弃一切空想与贪欲的,也只有超越了善恶的观念,才能达到毁誉不动、哀乐不生的崇高境界。

枯与荣

药山禅师正在庭院里打坐,身旁坐着云岩、道吾两位弟子。药山禅师忽然指着院子里一枯一荣两棵树,先对道吾问道:“那两棵树是枯的好呢?还是荣的好?”

道吾说:“荣的好。”

药山禅师再问云岩:“枯的好呢?荣的好?”

云岩答道:“枯的好。”

这时,正好侍者经过,药山禅师又以同样的问题问他。他却回答道:“枯者由它枯,荣者由它荣。”

其实,荣有荣的道理,枯也有枯的理由。我们应该学会从有差别的事物上去体会道的无差别性。无分别而证知的世界,才是实相的世界。而我们所以说的千差万别的表相,往往是虚假不实,变幻无常的。

禅的世界要求我们以一种超然物外的眼光去看待世间万物;禅的世界要求我们置生死于度外,找寻另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懂得珍惜

钦山和尚和雪峰禅师结伴四处参访、弘法。有一天,二人经过一条河流,正计划着要到何处去化缘乞食,只见河里漂来一片很新鲜的菜叶。

钦山说:“看!河流中有菜叶漂流,可见上游肯定有人家,我们就往上游走吧。”

雪峰说:“这么完好的一片菜叶,竟白白让它流走,实在可惜!如此不惜福的村民,不值得教化,我们还是到别的地方去乞化吧!”

当他们正在谈论时,忽然看到一个人匆匆地顺着河水飞跑下来,问道:“师父,请问你们有没有看到一片菜叶从上游漂下来?那是我刚才洗菜时不小心被水冲走的,要是找不回来就太可惜了。”

二人互相望了一眼,哈哈大笑,不约而同地向上游走去……

爱惜东西叫做惜福,唯有惜福的人才会拥有世间最大的幸福。懂得爱惜才能领悟生命的奥秘,不知道珍惜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必将难以认清生命的本来面目。

一休与五休

有信徒问一休禅师:“禅师,为什么您要叫‘一休’呢?”

禅师说:“一休万事休,有什么不好?”信徒听了认为不错。

禅师话锋一转,又说:“其实一休不好,二休才好。”

信徒颇感奇怪,于是问道:“二休怎么好呢?”

“生要休,死也要休,生死一休才能了脱生死。因此,烦恼也要休,涅也要休,二者一齐休。”

信徒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便说:“不错,二休才好。”

禅师却又说:“二休以后,要三休才好!”

信徒不解了,便问:“三休怎么好呢?”

“你看,你老婆每日和你吵架,像只母老虎,最好是休妻;做官要奉迎,也很劳累,最好是休官;为人处事有争执,因而也要休争。如此做到休妻、休官、休争,才是最快乐的!”禅师解释道。

信徒连忙点头:“三休真好!”

禅师:“四休才是最好的。”

信徒心中的困惑陡增,便请教禅师。

“酒、色、财、气四种一齐休才好呢!”

信徒一听认为四休也是很好。

想不到禅师又发话了:“四休不够,五休才好。何为五休,人生最苦的,便是我们拥有五脏庙,这个肚子要吃饭,因此才会有种种辛苦。如果将这个五脏庙‘一休’,统统就没有事了。”

信徒哑口无言。

千休与万休,还不如一休,一休万事休。如此将不再执著于生命自身带来的种种烦恼了,达到那种以有生求无生的境界,即真正的禅悟。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第二卷)

    中华家训(第二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简单逻辑学

    简单逻辑学

    通俗易懂的逻辑学入门读本。轻松搞定逻辑学中的概念、思维定式和规则。容易操作掌握的逻辑使用法则,不论演讲、谈判、说话、办事,都能让你做到条理、清 楚、不让人误会和不解!这是一本涵盖正式及非正式逻辑谬误的难得好书,快速提升你的推理能力,学会用清醒的头脑辨别真假,让思考变得简单,让行动变得快捷。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易经》以阴阳变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它通过占筮来启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为的是把握人生立身处世之本,以趋吉避凶。所以,《易经》的哲理为后世崇仰深究,后人再以义理阐释,使《易经》成为占筮、义理兼而有之的典籍。
  • 子未语:半部《论语》在民间

    子未语:半部《论语》在民间

    三基五学,三强五行。三基五学即前八篇,三强五行即后八篇。其中:三基:爱亲,阐述孝道是立身之本。五学:每个人都要“明德、守中(道)、行正(直)、知礼(仪)、通变(化)”,讲个人的基本素质。三强:强学习、强交往、强行止。五行:人要做到“为公”,“循法”要加强法制,“垂范”要有颜回一样有良好的人格,“能行”是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学好知识,服务社会才叫“有为”。
  •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就是涩泽荣一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系涩泽荣一讲演与言论集,汇集了其一生学习《论语》的体会与经营企业的经验,集中表达了儒家的经营理念与儒商的处世之道。书中作者倡导的“《论语》加算盘”,伦理道德与工商经济的统一的经营模式,颠覆了鄙视金钱利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对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热门推荐
  • 傲世王妃

    傲世王妃

    穿越过来就让设计,还好她有智能商店,这个傲娇的东西。是与他命里犯冲?每次都是自己伤痕累累,萧子陌,你最好快点弄死姐姐,不然姐就弄死你!
  • 轻诋

    轻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黄帝明堂灸经

    黄帝明堂灸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黑帝首席的纯情老婆

    黑帝首席的纯情老婆

    他是暗夜帝国的黑帝,亦是呼风唤雨的总裁。她是落魄的富家千金。当他遇到她,他们的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因为她的双眼,和她在一起,本以为是替代品,可谁能告诉他,为何看到她悲伤离去,自己却悲伤逆流成河。她遇到他,本以为是今生最大的幸福,没想到,她居然是替身,当正主回来才发现,他的心里从来不曾有她。多次伤害,多次欺骗,多次背叛,终于由爱生恨。既然不能相爱,那便独自离去。几年后,当她再次回到这里,等待她的又会是什么呢?
  •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段渝主编的《巴蜀文化研究集刊7》内容介绍:伊尹是商王朝开国的辅弼良臣,一名伊挚、尹挚,单称伊,又名阿衡,辅佐成汤伐灭夏桀,建立了商王朝。汤之后,太甲不遵汤法乱德,伊尹放太甲,摄朝政,保证了早期商王朝王室政权的平稳过渡。伊尹的治国大略流芳后世,到春秋战国时期乃有伊尹学派形成。
  • 让我沐浴在阳光下

    让我沐浴在阳光下

    她是个聪慧精致的女人,但她服从于国际犯罪团伙的爪牙他是国际刑警,初入职场的他受上级要求,打入黑社会组织内部,利用她并意外地爱上了她,他的任务完成的很好,几乎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她也在同一天流产了,面对他的追捕无奈逃至他国,音讯全无,四年后,她回来了……带着满腔的怨愤,华丽回归。
  • 邪王爆宠:纨绔祸水妃

    邪王爆宠:纨绔祸水妃

    一世为人,二世为将,三世为妖。她魂穿异世,乃金厥国第一女将。奈何城破国亡,她立下血誓若有下世定要颠覆江山。再次重生她是妖界公主,兄疼妖宠,万人敬仰。意外重返人间,魂附将军府嫡小姐之身。她惊才绝艳,蛊惑皇子,整治恶女,潜入皇朝,步步为谋,只为当年血誓。冷艳将军,温柔四殿下,腹黑三殿下,痴情狼妖,忠心狐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她眼里只有他?且看她如何定江山,平定混沌三界?【女强男强+美男多多】
  • 全职武神

    全职武神

    一弹指星辰具碎,袖袍一挥万古俱灭。仙人族和人仙族的纠葛,人族与巨人族的仇恨。大千世界,种族千万,一个具有消失已久的上古神祗血脉的少年。觉醒了全属性之力,看他如何武动九霄。
  • 困惑你一生的谬误

    困惑你一生的谬误

    黑格尔曾经指出:“谬误通常意味着以任意方式、凭借虚假的根据,或者将一个真的道理否定了,弄得动摇了;或者将一个虚假的道理弄得非常动听好像真的一样。 生活中所产生的种种谬误都只不过是你自身的心理缺点造成的,这些谬误会影响到你的生活质量。因此你应该正视自己的这些谬误,以极枳的心态赢得生活、拥抱生活、创造生活,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更加幸福美满,走向成功之路。 本书从日常生活中许多“谬论”出发,以理性的生活化的手法指出了容易误导我们生活的“黑手”,这个“黑手”,也许是一种观念,也许是一种思维方法,也许就是我们生活中时时遇到的“小九九”。戳穿和战胜这种“谬误”,是写作此书的宗旨。
  • 仙山

    仙山

    神奇世界,玄幻之地,古洞仙山,飘渺之旅。一个凡人少年成仙历程,一个仙山下问出自己一生的故事,一个只求什么是仙?什么是道的人生,一颗只求正道之心,一个礼法道德无存的世界,一个人心险恶,尔虞我诈的世道,他该如何生存?他所修是仙道,所立是正道,天命,复仇,期许,渴望,使命,责任,誓言,他该如何选择?站在那仙山之上,他俯视这个世界,他对自己说:“就算这天下间再没有人相信所谓正义,我也要坚守我所立之道,就算那万古之后,天地间只有我一个人,我也要把这条路走下去,只到……”这是一个起始于仙山之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