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安手中的这纸文章,正是那夜卫玠手书之文。
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卫玠写这篇文章便是直言当前的时弊。
大周以武立国,因地方士族强盛,便广封宗族,以宗族之力压制天下世家。凡是有利有弊,此法虽保住了柴周国祚,可也酿成了十六年前的那场纷乱。最后天下虽仍归一,可柴氏宗亲却大多凋敝,世家崛起便成定局。
而新皇柴珝也是靠着世家之力,才可如此顺继大统的。
如此一来,世家便从地方走向了中枢,如中书令裴骏,便是因这从龙之功与那联姻之事,位极人臣十数年。经了这十数年的岁月,科举制度渐渐形同虚设,大周天下上至朝廷,下至地方重要官员无一不是大姓,而寒门子弟只能依附世家,苟延残喘。世家更是借着这掌权之便,大肆行兼并土地之事,使得天下田地尽归于一家之手,小民小户人家几无可耕之地,这也是灾荒年年的最大的根源。
而卫玠这文章,便是直言这天下最大的不公。
如此的文章在张择端这样的世家子弟眼里,便是天下第一等惊世骇俗之物,可在太子柴钰眼里,却是柄利剑,只是这利剑尚未到出鞘之时。
袁安的本家是汝南袁家,也是大姓大户,汝南三分之一的田地都归袁家所有,而袁氏也出过不少高官显贵。袁安自然知道这文章说的事实情,可这实情却是天下最可怕的话。
他看过后,只叹了口气,久久不言。
张择端知道他如何想,可还是问道:“太平,觉着如何?”
“天下奇文啊。”袁安感概一声后,问道,“正道,这文章出自何人之手?”
张择端听了,戏言道:“我若是此时就答,太过无趣,太平不妨猜一猜。”
见如此,袁安知道他是因方才之事有些恼了自己,便苦笑道:“正道,难为我了。江东多名士,在下实在不知这文章是出自哪位大家之手;而这笔字也是法度谨严,规中见逸,看来写这文章之人也是一代大儒啊。”
“正道,这就意会错了。”张择端闻言笑道,“此人非是大儒,反倒是一介稚子。”
“竟是如此。”袁安失笑道,“究竟是哪家的儿郎能写出这般文章,还请正道兄赐教。”说完,他对着张择端拱手一礼。
他这礼既是有心求教,更是替方才的失言致歉。
张择端见了忙了还了一礼,之后,他却问答,而是笑着反问太子柴钰道:“殿下,可想知道此人的姓名?”
他是太子的心腹之人,柴钰的心事满的了他人,却瞒不了张择端。
今日,他将文章送与太子一观时,柴钰脸上的神情就被他瞧在了眼里。那是一种如获至宝的神情,张择端当场就知柴钰是如何想的,可太子柴钰却一直未问,他也不好自言其事。
果然,柴钰听罢便颔首道:“孤也想知道,先生若是知晓,那就请直言告之吧。”
“那在下就不讳言了。”张择端随后说道,“此子姓卫,名阶,乃是苏州司马之子。”
“苏州司马?”袁安想了一下,问道:“可是卫成谋?”
张择端点头道:“正是此人。”
“是他?”袁安说着,皱起了眉头,面露疑惑。
柴钰听了,奇怪道:“他是何人?”
“对于此人,殿下不熟悉不奇怪,但臣要说起他的父亲,殿下一定知道。”张择端说道。
“哦?”闻言,柴钰便问道,“他父亲是何人?”
张择端随后,回道:“殿下,可听过成侯卫瓘?”
柴钰点头道:“自然听过,据说此人在元延年间权倾一时,难道卫成谋是他的子嗣?”
元延是先皇帝,周成帝的年号。
“正是如此。”张择端说道,“这卫成谋,便是成侯卫瓘的三子。卫家因是皇亲,在成帝时,备受宠信,满门贵胄。可成也此,败也此。七王后,卫家便家道中落,最后迁往了江东,可叹啊!”一朝天子,一朝臣,卫家因周成帝,最后也因周成帝而落。他这话道尽了卫家这十数年起伏的缘由,而这也道出了萧、崔两家与卫家联姻的原因。
“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袁安也感概道,“可正因这境遇,卫家才能出这般英才。成帝时,卫家因一女而起,日后未必就不会因此子再起。”
张择端听后,笑道:“卫家能出这般天纵之才,也是上天怜悯,可日后是何境遇,如今言之尚早。”
袁安点了点头,未再多言。
而太子柴钰,却开口道:“张先生,可否将此子请来,孤想见他一见。”他虽然没有明言,可袁、张二人都知道,太子是起了惜才之心,是想要将卫玠收入麾下。
“殿下,这恐怕有些难。”张择端回道,“一是,此子岁齿不过十七,尚未出仕,殿下没有招他入京的由头;二是,萧、卫两家立有婚约,臣与萧子玉相熟,知这婚期将至,殿下此时招他入京,恐怕不是时候。”
这是萧璟在私信中刻意写的,目的也是免得太子此时传召卫玠。
“哦,是这样,那是孤意错了。”柴钰说道。
随后,张择端又道:“其实,殿下的心思,臣已领会。只是卫家郎君实在年幼,此时催他出仕,有拔苗助长之嫌。不如将其留在地方,苏州有萧子玉在,他必不会亏待自家女婿的。”
闻言,柴钰便轻声说道:“张先生如此安排甚是妥当,那此事便如此吧。”
他声音轻浮,面容也带着些疲累。
张、袁二人知他身体虚弱,互望一眼后,袁安开口道:“殿下,事情既已说完,臣等就告退了,您且好生安歇。”
“袁先生,且等等。”柴钰说完,又招呼了一声道,“外头的进来。”
随后,李国泰便又匆匆进来了:“殿下,您有何事吩咐?”
“将我备下那单礼物交予先生。”柴钰对着他吩咐一句,又转向袁安道,“袁先生,裴公致仕在即,孤身有不适,不便前往。请你将孤备的这份礼物带去给裴公,替孤谢他多年辅佐之情,也顺带提一提今日之事。|”
皇帝虽然收下了裴骏的致仕奏文,可接任官不至,在任官便不得离职,如今的裴骏仍是大周的中书令。
“殿下的意思,臣明白。”袁安回道,“臣定会说服裴公的。”
“嗯,去吧。”柴钰点头,说道。
袁、张二人离开后,太子宫恢复了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