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赞美了他人,给他人一顶高帽子,他人会为了不辜负你的期望而努力。你通过赞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人。所以,你要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而不引起他的反感,就要这记住这句话:给他人一顶高帽子,让他自愿去为了配得上那顶帽子而努力。
03 纳京高的黑白赞美法:让赞美和威胁同时作用
有这么一种工作伙伴:平日里与你打成一片,但在工作事务上却公事公办,不留一点缝隙。
领导在工作事务上似乎对待任务的关注要大于对人的,重压之下员工们完成了工作任务,领导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风格,该奖赏的奖赏,该吃吃喝喝的吃吃喝喝,似乎先前的苛责都没有发生。员工们在抱怨的同时内心又带着一种愉悦,因为完成了工作任务,也获得了应有的报酬。这种方法是“黑白赞美法”,即赞美与威胁同时存在。
在美国的一个小酒吧里,一位年轻小伙子正在用心地弹奏钢琴。说实话,他弹得相当不错,每天晚上都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认真倾听他的弹奏。一天晚上,一位中年顾客听了几首曲子后对那个小伙子说:“我每天来听你弹奏这些曲子,你弹奏的那些曲子我熟悉得简直不能忍受了,你不如唱首歌给我们听吧。”这位顾客的提议获得了不少人的赞同,大家纷纷要求小伙子唱歌。
然而,那个小伙子面对大家的请求却变得腼腆起来,他抱歉地对大家说:“非常对不起,我从小就开始学习弹奏乐器,从来没有学习过唱歌。我长年累月地坐在这里弹琴,恐怕会唱得很难听。”那位中年顾客却鼓励他说:“小伙子,正因为你从来没有唱过歌,或许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是个歌唱天才呢!”此时酒吧的经理也出来鼓励他,免得他扫了大家的兴。
小伙子认为大家想看他出丑,于是坚持说只会弹琴,不会唱歌。酒吧老板说:“你要么选择唱歌,要么另谋出路。”小伙子被逼无奈,只好红着脸唱了一曲《蒙娜丽莎》。哪知道他不唱则已,一唱惊人,大家都被他那流畅自然、男人味十足的唱腔迷住了。在大家的鼓励下,那个小伙子放弃了弹奏乐器的艺人生涯,开始向流行歌坛进军。这个小伙子后来居然成为了美国著名的爵士歌王,他就是著名的歌手纳京高。
要不是那次偶然的开口一唱,纳京高可能永远坐在酒吧里做一个三流的演奏者。这一切不仅要感谢那些要纳京高开口唱歌的人,还有一个人,那就是那家酒吧的老板——如果酒吧的老板不是说“你要么选择唱歌,要么另谋出路”,纳京高可能一辈子都不会主动想要去在众人面前开口唱歌。
有时候在公司里,下属向上级立军令状。实际上上级对下属的严厉,不仅是为了公司的利益,也是为了下属的成长。人总是要往高处走的,没有谁想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越走越低的,偶尔受到“威胁”式的挑战,实际上对工作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经典案例】
小明刚上幼儿园,对陌生的环境十分不适应,幼儿园的赵老师对小明非常好,总是格外照顾,小明就像跟在妈妈后面一样每天在幼儿园跟在赵老师的后面。
有一天,赵老师给了小明一把钥匙,让他拿着这把钥匙坐在教室里尽量不要乱动,而赵老师自己则要出去开会。小明依言乖乖坐在教室里,其间小朋友们自由玩耍,小明看在眼里,但并不动弹。
小明想上厕所,但是上厕所怎么能带着钥匙呢?小明把钥匙放在板凳上就离开了,从厕所回来,小明发现钥匙不见了。小明呜呜咽咽地哭起来。赵老师开完会赶回来之后得知了这一情况。
“小明,你怎么把老师交给你的这么重要的东西弄丢了呢?现在该怎么办?”赵老师态度变得严厉起来。
小明哭得更加伤心了。
“不要哭了,快去找一找。”赵老师说完就走了。
教室里只留下小明和一屋子看热闹的小朋友,这时候班长小红走了出来:“小明,别哭了,你到底弄丢了什么?”
“钥匙。”小明抽抽搭搭地说。
“我好像看见在板凳上。”小刚接话。
“我是放在板凳上的,可是去完厕所回来后不见了。”
“别哭了,我们大家帮你找吧。”小兰发话。
小朋友们一起帮助小明找钥匙,终于在黑板底下找到了钥匙。小明破涕为笑。
小明在小朋友们的簇拥下去把钥匙还给赵老师。
赵老师笑眯眯地接过钥匙,“怎么样?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开心吗?”
小明点点头。
“好了,那以后就不用总是跟着老师了。”
小明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那回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吧。”
小明跟着其他小朋友一起回了教室,以后再也没有像小尾巴一样跟着赵老师了。
【问题案例】
丘爽是一个很好的老板,从来都不批评员工,哪怕是员工犯了无法弥补的错误,他也从来不批评。他总是鼓励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够自觉地好好工作,避免错误,提高效率;而一旦大家做得好,他更是不遗余力地进行表扬与赞美。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丘爽却发现这样一味的赞美与鼓励反而起到了不好的作用:大家工作懈怠、积极性不高,犯过一次的错误会出现第二次,还有些错误一次又一次地出现。这种状况真是令他头疼啊!
【案例分析】
小朋友初入幼儿园不适应、不习惯,感到害怕,总是跟着老师才有安全感,这一点可以理解。但是在幼儿园,终究是要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学习和玩耍的,赵老师明白小明应当和小朋友们在一起才对,于是赵老师半带“威胁”地要小明务必找到钥匙。小明在找钥匙的过程当中成功地和其他小朋友建立起了联系,找到了钥匙,也找到了安全感,不再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感到陌生和害怕了。
小孩子是这样,大人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要明白赏罚分明的道理,该表扬、赞美的时候,一定要表扬、赞美,否则就没有肯定并认可努力的人的价值和成绩;该批评、惩罚的时候,就一定要批评、惩罚,否则就不会使错误和过失彻底地杜绝。
而一味的赞美与一味的惩罚都是不好的,一定要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高手点拨】
1.先引起他人的危机感,然后再安抚
当直接赞美他人不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时,不妨使用威胁的方法来激发他人的潜力。赞美威胁法的根本是唤起他人的危机感,在对方使用所用力量后,再对其进行安抚,一下子折服他人。这种赞美和威胁并重的方法适合性格柔顺的对象,如果对方性格很强烈,威胁反而会起反效果。先揣测对方有可能作出的反应,再作出行动。
2.把握赞美与威胁并用的尺度
赞美与威胁并用,奖赏与惩戒同在,但要把握一个尺度,有收有放,切忌将严格的要求变成“两面三刀”的情况,那样会令他人产生严重的不满,甚至破坏自身的职业形象,让他人对自身品格产生质疑。
3.使用竞赛式的奖惩收获效果
通过竞赛,不留情面地进行奖惩,但是又不吝啬对成功和努力的赞美,双管齐下,也可收到不错的效果。“威胁”但也要记着尊重,激将法是一个不错的调动方案,赞美可以留在事成以后。但激将法切忌太过火,不然会收到反效果。
04 托尔斯泰的权威赞美法:借助权威的激励力量
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内被一些专业人士或者权威人士赞赏,这是莫大的鼓励。受到这样的鼓励会让我们感到自己所做的努力没有白费。能被一个专业领域里的翘楚所赞赏,是所做成绩获得肯定的表现,并且使自己相信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更加坚定坚持下去的信心。这并不是只有小人物才有的心态,每一个大人物也都是这样过来的。
因此,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那一定不要吝啬对你的下属的赞美,因为你作为一个权威的象征,你发出的鼓励话语相较于普通的夸赞是加倍的,那也会让你的工作更便于开展。
而即使你不是一个领导,只是一个普通的员工,但身为一个团队的一份子,你也有义务和责任去给你的工作伙伴加油打气,让你的伙伴们更有干劲,工作更加事半功倍。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
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抚养长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屠格涅夫不愧是一个文豪,对待一个不起眼的小辈却丝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并且是亲自找到对方的亲人去当面赞美。姑姑作为托尔斯泰的抚养人,她很清楚屠格涅夫的赞美所能带来的效应,积极将鼓励的信息传送给托尔斯泰,让他受到不同一般的鼓舞,继而将写作坚持下去。
在工作当中也是如此。来自上级的权威赞赏,总是能让员工们干劲十足。来自外部的嘉奖肯定,也能让一个团队更加有动力,更上一层楼。
【经典案例】
艾米是一家跨国公司亚洲部的主管,她有一名下属刚从大学毕业,有才华,也很热情,但是因为年轻没遇到过什么事情,因此很容易气馁。
“我觉得我是不是不适合做这个?”下属委屈地对艾米说。
艾米十分理解下属的心情,在工作之余耐心开导,“没有人生来就被打上适合什么的标签,不要想这个问题,而是用行动去适应。”
“可是我觉得我是出于热情才做这行的。”下属继续自我怀疑。
“热情多重要啊!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有热情就参加工作了,你有热情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可是年轻的下属依然心情郁闷。
艾米想到个主意:“想知道总裁朱迪遇到这种事情会怎么样吗?”
“就是美国总部的那个朱迪?”下属不敢相信地问。
“是的。我觉得我们可以写电邮去问一问他。”
“真的可以吗?”
“当然可以,这件事就交给我吧。”
过了大概一个礼拜,在下属忐忑地等待中,公司总裁的越洋邮件反馈回来。邮件中,朱迪对下属写了一些鼓励的话,让下属倍受鼓舞。
下属觉得又有力量投入到工作中去了,为公司设计出了十分有创意的作品。这个时候,朱迪的电邮又发来了。
“获知你的成功,真为你感到高兴,我想你会从工作的这种乐趣当中重新找回你的热情。”
在艾米的要求下,下属守着和公司总裁私下通信的秘密,每一天都斗志昂扬。
有一天,艾米去休年假,总裁朱迪突然驾临公司。下属激动地上前表示感谢:“没有您,我都不知道会不会坚持到今天。”可能朱迪意外的表情让下属有些奇怪,他补充道:“我就是那个给您写信求教的人。”
“是吗?你是……?”
下属于是将写信的前因后果对总裁复述了一遍。
“哦。我想我没有给谁发过这样的邮件,你是不是搞错了?”
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可想而知下属的失望——原来一切都不是真的,是艾米伪造的。
艾米度假归来。
“sorry……”
“不,别说对不起,是我该说感谢,谢谢您!”下属对艾米深深地鞠了一躬,“您才是我真正的导师。”
【案例分析】
艾米对下属百般劝慰,却收不到任何效果。灵机一动,艾米利用总公司高层的名义来鼓励下属,下属果然重新振奋,因为其得到了来自权威的力量,这种激励大于艾米的力量,因此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手点拨】
1.恰如其分的权威赞美
借助权威给予下属或是同事以鼓励和赞赏,是一件十分利于开展工作的事情。但这个力道和时机要恰到好处,才可以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权威最好是能够来自同一领域内的,这样会格外有鼓舞作用。
2.拒绝狐假虎威的权威
过多且不恰当地借助权威的力量,很容易形成狐假虎威的态势,带来用权威压制他人做事的效果,很容易适得其反。权威借助的是一种无形的激励影响,而非什么特权或者强制行为。
3.是赞美也是考验
人们之所以乐于接受来自权威的赞美,是因为感到受到了关注。这份关注不仅是一种鼓励,还像是一种考验。人们乐于接受这种考验。人们乐于在自己所信服的权威面前展示自己,为之付出努力。
当然,无论是对借助权威鼓励的人还是接受权威鼓励的人来说,动力有多大,阻力可能也就有多大,这之间造成的心理负担也需要被正视,这样才能真正使权威效应发生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