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爱卿啊,你这个孙儿果然是个才子啊,是个栋梁之才。”
“多谢皇上赞赏,这是他的福气。”
“好了,闲话先说到这里吧,柳爱卿,殿试可以开始了。”
“是,老臣领旨。”
皇上对着太傅大人柳老先生说道,柳太傅连忙走出一步回答道,然后才转过身对着这三十个考生说道。当然了,在柳老先生说话的同时,已经有小太监们搬了三十张小桌子进了这金殿,放在了每个考生的面前,小桌子上的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诸位考生注意了,今天的殿试由老夫来给你们出题,最后的结果自有陛下圣心独裁,现在老夫就要出题了。”
“是,请太傅大人出题。”
“好,今天的题目就是,你们每个人写一篇君和民的策论,长短不限,时间依旧是一炷香的时间,现在开始吧。”
在大殿的一边早已有侍人,搬来了一个小香炉点上了一只香,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了,各个考生都在苦思冥想,有的已经在奋笔疾书了,有的却还在思考之中,还有些考生许是因为在这金銮殿上太过紧张,却什么也想不出来,时间都已经过去一半了,却还是连一个字都没有写出来,真是让看得人都替他感到着急啊。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在众人的等待之中,香很快就燃尽了,时间已经到了,就算有些考生还没有写完,也不敢在这金銮殿上放肆,只好眼睁睁的看着内监把自己的纸都收了上去。
这三十份的答卷并不是直接呈给皇上的,而是先交由今天的主考官柳太傅和副考官翰林院的翰林学士们点评,由他们先选出前十名的答卷,再呈给皇上看,由皇上亲自选出前三甲来。
柳太傅和那几位翰林学士们先把那些因为紧张写的字迹不清的,写的条理不清,思维混乱的,还有那些没有写完的都拿掉了,几经阅看才从剩下的之中选出了十份答卷呈上去了。
“皇上,这是老臣和几位翰林院的学士们一同挑选出来的前十名,请皇上过目。”
皇上身边的应公公伸手接过那十份答卷交给了皇上,皇上拿过来一一看了个大概,然后才开口说道。
“恩,都写的不错,果然个个都是我大武国的青年才俊啊。”
接下来皇上就把其中的七份答卷给了应公公,只留下了三份答卷在手里,应公公收到了皇上的示意,就按照答卷的上下顺序大声的报出了这七个人的名字,应公公一说完,皇上就继续说道。
“这七位考生的答卷都写的很不错,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你们上前面来。”
那七个被叫到名字的考生连忙上前一步,跪在了地上。
“你们七人今才华出众,皆为二甲,朕现在特赐你们进士出身,今后一定要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
“是,学生们遵旨,多谢皇上隆恩。”
那七个人领了旨,谢了恩就退回了原来的位置上去,皇上又接着对那些答卷没有被呈上去的二十个人说道。
“还有你们二十人,能考上皇榜之上的一榜前三十名也是很不容易的,想必一定是有才能的人,现今朕特赐你们同进士出身,皆为三甲。”
“谢皇上隆恩。”
那二十个考生连忙走上前一步,跪下领旨谢恩了。然而直到现在,这大殿之上的众人也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这些人的身上,他们更加关注的是那三份还在皇上手上的答卷,事情发展到现在,就只有这三份答卷的主人没有获封赏了,这三人分别是皇榜之上的第一名到第三名,夏子清,上官杰,赵谨言。
直到那二十个考生退下之后,大家的注意力才开始集中了,其实按照以往的惯例来说,这殿试其实就是走个过场而已,一般都是按照皇榜之上的排名顺序来分出一甲的前三名的,也就是说皇榜之上的第一名就是状元,第二名就是榜眼,第三名就是探花了。只是今年似乎是有些不同之处了,这自然是因为皇上之前所说的那一番意味深长的话了,皇上似乎是不想点第一名的夏子清为状元,这就不得不让众大臣多想了。
就在大家都殷殷期待的时候,皇上终于再次开口说话了。
“夏子清,上官杰,赵谨言,你们三人上前面来。”
“是,皇上。”
夏子清,上官杰,赵谨言三人自然是听从吩咐,走到了皇上面前站定。
“你们三个人的观点都有很大的不同,不过每个人都写的很好,非常出彩,朕一时之间也难以决断,不如你们就各自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自己的主张吧,上官杰,就从你开始吧。”
“是,陛下。”
上官杰顿了一会儿才开始朗声说道。
“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
“所以陛下,学生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喜好名利的,所以应该重视法度的力量,以法治国,只有严苛的法度才能压制住那些追名逐利,害人害己的不良之风。”
“说的不错,确实有些道理。夏子清,你来。”
“是,陛下。正所谓: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陛下,所以学生认为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想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就必须先得民心,只有得到百姓们的拥戴,才能治理好这个国家,而只有做到了使国家安定,没有战争,百姓安居乐业才能真正做到这些。”
夏子清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皇上和金銮殿上的那些大臣们都听得愣住了,这时候夏子清说完了,皇上似乎还是没有回过神来一样,只是一边点头一边说道。
“赵谨言,你继续说。”
“陛下,学生认为虽然武力和粮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但是商业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一个国家的百姓们有足够的银钱,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这个国家才会没有那些为了钱财而杀人害命的事情发生,才会更加的安定,而要做到这些,只有大力发展商业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很好,你们三个人说的都很好,各自有各自的见解,朕可谓是见解独到,看法新颖,不错不错。众位爱卿,你们怎么看?”
皇帝陛下看起来真是心情很好,笑着问众大臣的观点,这话音一落,立刻就有大臣出来说话了。
“皇上,微臣以为上官杰的观点非常独到,以法治国,的确是个很好的政见,是个难得的有用之才,真是后生可畏啊。”
其实这个时候不管夏子清,上官杰,赵谨言三个人到底说了些什么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一派的人能够最终让自己属意的人当上这个状元之位了,所以这已经不仅仅是他们三个人之间的竞争了,而是牵涉到权力争夺的大事了。
比如这个刚刚站出来说话的一看就是大皇子慕容平一派的人,这么积极的支持上官杰,要知道当朝的太师大人上官赢可是大皇子的铁杆支持者,这全都是因为上官赢不仅仅是当朝太师,而且还是当朝皇后的父亲,上官赢可是名副其实的国丈啊,他能不支持大皇子吗?
不过这位大人的话一说完,立马就有人站出来发表不同的观点了,此人正是户部尚书,他可不是大皇子的人,而是只忠于皇上,但是皇上早就对他示意过了,所以他自然是不会让大皇子一派的人这么轻易的成事的。
“回陛下,微臣以为赵谨言身为皇榜之上的第三名,此番言论更是精彩出众,实在是当之无愧的状元之才啊。”
“陛下,臣附议。”
为什么这位大人会出言支持赵谨言呢?其实是因为赵谨言的伯父赵大人乃是当朝的户部侍郎,正好是这位户部尚书的属下。既然户部尚书听从当今圣上的吩咐,要阻止上官杰成为这个状元,那他自然是要支持赵谨言的了,此时这位尚书大人一说,立马就有好几位大臣站出来附议了,这其中自然是有平时以户部尚书马首是瞻的大人,也有朝中一直以来都反对以上官家为首的勋贵势力的清流一派。
原本他们看中的人乃是京城四大公子之一的百里成英,因为百里成英的父亲正是清流一派的一个官员,只是可惜百里成英并没有像他们期望的那样进入前三甲,既然如此,那他们自然也不能让上官杰来当这个状元了,此时自然是更加积极地支持赵谨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