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77800000092

第92章 史学与史籍(2)

史不必皆史官所记;史官所记亦不必皆优于寻常人所传。然寻常人非职守所在,所记或断续无条理,又多杂以不经之谈;史官则不容如此,故古史流传,仍以史官所记为可贵。史设专职,古代盖各国皆然。(参看《史通·古今正史篇》)《史记·六国表》曰:“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此“诗书”二字,当包凡书籍言。(《秦始皇本纪》诗书与百家语对举,此处不言百家语,亦包诗书之中)“周室”二字,亦兼诸侯言之,乃古人言语,以偏概全之例,非谓是时惟周室有史,更非谓诸侯之史,皆藏周室也。(孔子如周,得百二十国之书,乃纬书妄语,古代简策繁重,周室安能藏百二十国之书邪?)当时之史,实类后世之档案,惟官家有之,故一焚而即灭。《尚书》《春秋》虽借儒家之诵习而仅存;而如孟子所称晋之《乘》、楚之《梼杌》等,则皆为煨烬矣,岂不惜哉!然史籍亡于周、秦之际,而史学亦肇于是时,是则可异也。岂天其哀念下民,不忍其文献之沦亡,而有以默相之邪?非也。古籍亡灭,后人悉蔽罪于始皇;其实非是。炎汉而后,更无祖龙,然各史《艺文·经籍志》所载之书,果何往哉?则历代书籍,以社会之不克负荷而亡灭者,为不少矣。(焚书之令,当时奉行如何,今不可考;然无论如何严密,谓有此一令,腹地边远皆莫不奉行惟谨,即人民亦莫敢隐藏,亦必无之事也)即史籍但藏于官中,亦非尽亡于始皇之一炬。《春秋》之世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岂能皆有向挚抱图法以适兴朝?古代系世掌于小史,《周官》。而秦、汉以后,公卿大夫,至于失其本系(唐柳芳语,见《唐书·柳冲传》),可见列国互相兼并之日,即其史记沦于兵燹之时;始皇所焚,亦其仅存者耳。夫物,完具则人莫以为意,散佚则思搜辑之者起焉。周、秦之际,实学术昌盛之时,而亦史籍沦亡之世,故悯其残阙而思搜辑之者多也,非天也,人也。

史学之家,自汉以后,盖日益众盛。然记事为史官专职,计书亦辐凑京师(《汉仪注》: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见《汉书·司马迁传》注引如淳说,盖太史为天子掌文书,故以正封上之也),故其能斐然有作、以诒后人者,必其能金匮、石室之书,居东观、兰台之署者也。然材料虽取自公家,述作实为私家之业。史谈执手,勤勤以继志为言;而史迁著书,亦欲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班固欲撰《汉书》,乃以私改《史记》获罪,概可知矣。自是以后,作《后汉书》者有范晔,作《三国志》者有陈寿,作《宋书》者有沈约,作《齐书》者有萧子显,作《梁书》《陈书》者有姚思廉,作《魏书》者有魏收,作《北齐书》者有李百药,作《周书》者有令孤德棻,作《南史》《北史》者有李延寿,虽其撰述多奉诏敕,然其人必史学专家,或父子相继。此特就今日立于学官者言之耳;此外作而不著、著而不传者何限,亦皆私家之业也。至唐开史馆,集众纂修,而其局乃一变。集众纂修,论者多以为诟病;然史籍降而愈繁,网罗既非国家不能,整齐亦非私家所及,其不得不出于此,亦势使然矣。此其所以虽为世所诟病,而后世修史,卒莫能易此局也。此盖史学益昌,故其撰述遂为私家所不克胜,亦不可谓非史学之进步矣。

史部大略(上)

中国以史籍之富闻天下,乙部之书亦可谓汗牛充栋矣。抑犹不止此,前人之去取,不必尽符乎后人:盖有昔人以为当属史部,而今则摒诸史部之外;昔人以为无与史部,而今则引诸史部之中者矣。然则居今日而言史学,虽谓一切书籍皆史料可也,史之为业,不亦艰巨矣乎?然合诸书而陶冶之,非旦夕间事也。史部分类,历代不同,今亦未暇遍征,但举清代《四库书目》史部分类之法如下,取其最后出也。

史部之中,昔人所最重者,厥惟正史。正史之名,始见《隋志》;宋时定著十有七,明刊监版,合《宋》《辽》《金》《元》史为二十一;清定《明史》,增《旧唐书》《五代史》为二十四;民国又加柯劭忞之《新元史》为二十五,此功令所定也。功令所定,必仍原于学者之意;读《史通》最可见之。《史通》所谓六家,盖刘氏所认为正史;其二体,则刘氏以为可行之后世者。故今正史篇所举,以此为限。其杂说所举十家,则刘氏所谓非正史者也。同一史也,何以有正与非正之分?此则当观于马端临氏之论矣。

马氏《文献通考》叙曰:“《诗》《书》《春秋》之后,惟太史公号称良史,作为纪传书表,纪传以述理乱兴衰,八书以述典章经制。”斯言也,实昔时学者之公言也。夫史事不可胜穷也,人类生而有求是之性,与夫怀旧而不忍忘之情,前既言之。故文化愈高,则思就身所经历,记识之以遗后人者愈众,而史部之书遂日繁。书既繁,则不得不分别孰为最要,孰为次要。理乱兴衰,典章经制,盖昔时学者,所共认为最要之事者也。记理乱兴衰,而以时为纲,是曰编年;以人为纲,是为纪传;(表亦有时可用。)以事分类,是曰纪事本末。记典章经制,而限于一代者,为断代史之表志;通贯历代者,则为通史之表志及《通典》《通考》一类之政书。此四者,以昔时学者之见衡之,实皆可谓之正史。特功令所定,不如是之广耳。功令所以专取一体者,则以学者诵习,为日力所限故也。

今俗所谓正史,专指《史》《汉》一类之书,此特就功令所定立名。若就体裁言之,则当称为表志纪传体。(世家,自《汉书》以下不用;《五代史》称十国为世家,实亦与《史记》之世家不同物也。此体昔人亦但称为纪传体,以昔时读史,知重表志者较少)史公之书,本为通体;《汉书》而下,乃皆变为断代者。(读《史通》之《六家篇》,可以见之)盖自汉以来,每易代必修前代之史,几若习为故事。而搜集编纂,皆范围狭则易精。刘知几时,史籍尚少,故此体之复重、矛盾,皆非所忌。至于清世,则史书益多,而史文烦冗,又非前代之比,故章实斋又力排断代,而称通史之便。此自时代为之,彼此不必相非也。(梁武帝敕撰《通史》六百二十二卷,又魏济阴王晖撰《科录》二百七十卷,亦通史体,皆见《史通·六家篇》,其书皆不行。郑樵生千载之后,排班固而祖马迁,《通志》之主张,实能自圆其说;然《二十略》外,亦无人过问。盖通史之作,意在除去复重。然同异即在复重之中,考据之家,一字为宝;又欲考史事,宜据原书,新书竞陈,势必舍新而取旧。具兹二义,通史之作,即诚突过前贤,犹或见弃来哲。况乎卷帙过巨,精力虽周,众纂则取诮荒芜,独修则贻讥疏漏。安得不如子玄所云:“今学者宁习本书,怠窥新录”邪?)此体之长,在于有纪传以详理乱兴衰,有表志以详典章经制。昔人所重两端,盖惟此体为能该备;若取编年,则于二者有所偏阙矣。故编年、纪传,自古并称正史;(观《史通·古今正史篇》可知。唐时三史,尚以《汉纪》与《史》《汉》并列)而后世修史,卒皆用纪传体;功令所定正史,亦专取纪传也。此体之弊,在于以人为纲,使事实寸寸割裂,又不能通贯历代(此不可以咎史公。史公书本通史体,其纪传或非一时之人,即为并时人,其材料各有所本,彼此关系,亦觉甚疏,初无复重割裂之弊也。《史通·列传篇》曰:“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犹《春秋》之经;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犹《春秋》之传。《春秋》则传以解经,《史》《汉》则传以释纪。”信如所言,《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岂不有纲而无目?凡诸列传,亦岂不多有目无纲邪?),不便观览,故编年、纪事本末及《二通》《通典》《通考》一类之政书,不得不与之并行。

编年体源起最早。孔子所修之《春秋》,固明义之书,其体裁则当沿鲁史之旧,观《公羊》引不修《春秋》(庄七年),《礼记·坊记》引《鲁春秋》,其体皆与今《春秋》同,可知也。此种史盖专记国家大事,其文体极为简严。专记国家大事,则非尽人所能知;文体过于简严,则不免干燥而无味,故其流行,远不如记言体之广(参看《史通·疑古篇》)。然时固史事天然之条理,自《左氏》有作,取记言体之详尽,而按纪事体之年月编排之,遂使读者展卷之余,于各方面之情形,皆可深悉,则于一时代之大势,自易明了,以供研习,实远较纪传为优。且依时排比,可使事无复出;而记载之讹舛,亦有不待校而自明者,故作长编者,亦必有取于兹焉。此体又有二:一为温公之《通鉴》,一为朱子之《纲目》(《通鉴》专法《左氏》;《纲目》则兼法《春秋》与《左氏》者也。论纂辑,自以《通鉴》为精;论体裁,实以《纲目》为便,此亦史体之一进步,不可不知。《通鉴》无纲目之分,检阅殊为不便,温公因之乃有《目录》之作,又有《举要》之作。然《目录》与本书分离,检阅仍苦不便;《举要》之作,朱子与潘正叔书,议其“论不能备首尾,略不可供检阅”,亦系实情。《纲目》“大书以提要,分注以备言”,则此弊免矣。《左氏》为《春秋》之传与否,予实疑之,然无意中却为史书创一佳体。运会将至,有开必先,即作伪者亦不自知其所以然也)。

纪事本末,其出最晚,盖至袁枢撰《通鉴纪事本末》,而后此体出焉。所以晚出,盖亦有由,以史事愈后愈繁猥;愈繁猥,则求其头绪愈难,故删繁就简,分别部居之作,应时而出也。此体之作,最重分别部居,故必合众事为一书,乃足当之。梁任公论史学,乃立单复之名,以专记一事者为单体,则何书不可称纪事本末乎?误矣。袁氏之书,本为羽翼《通鉴》,然于无意中,乃为作史者创一佳体,以其能删繁就简,则芜秽去而精粹存;分别部居,则首尾具而因果显也。然此体以作观览之书则可,以修一代之史则不可,以零星之事,无可隶属,刊落必多;而史事关系之有无,实为天下之至赜,吾见为无关系而删之,在后人或将求之而不得也。往者议修《清史》之初,论者乃或主用是体,可谓暗于务矣。

有编年体以通观一代大势,有纪事本末体以详载一事之始末,更有纪传体之纪传以总核一人之生平,理乱兴衰之事,可以谓之无憾矣;然犹未也。典章经制,最宜通贯历代,马端临氏之说,固当认为不诬。(见《通考序》)此《通典》《通考》,所以相继而作也。此类书搜采贵博,分类贵详,故《通考》之体例,实较《通典》为优;章实斋盛称《通志》而言《通考》为策括之伦(见《文史通义·答客问》),未为知言也。又此等书恒成于正史之后,其所搜采,多出于正史之外,足以补正史之阙而订其讹;故读正史者,亦宜资为考证,不仅供贯穿之用而已。

史部大略(下)

别史者,未列学官之正史也。细别之又有三:(一)为正史底稿,如《东观汉纪》《东都事略》是;(二)修成而未列学官者,如谢承、华峤之《后汉书》是;(三)后人以前人之史为不然而重作者,如宋萧常之《续后汉书》(此书乃改《三国志》,以蜀汉为正统,吴、魏为载记)、清周保绪之《晋略》是;使两书并列学官,即如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新、旧《元史》之例矣。又有虽非正史体,而所记之事,与正史相出入者,《四库》亦入此类,如《周书》是。此书俗称《逸周书》,或又称《汲冢周书》,皆非是。此类书与正史互相出入,故读正史时,可供参考之处最多。

杂史者,所记之事,亦与正史相出入,而其体例限于一时、一地者也,如《国语》是。

记一事之外形者,必推官文中为最确。诏令、奏议,皆官文书也,故以考史事,为用甚大。奏议之佳者,必能综合各方情势,娓娓言之,尤于读史者有裨。

传记一类,有当时人所撰者,亦有后人所撰者。当时人所撰者,闻见较真,自属可贵;然或不免毁誉之私,甚有因此变乱事实者,用之不可不慎。又时人所撰,苟或粗疏,事迹亦未必不误,如道宣、慧立皆玄奘弟子,而为其师作传,皆误其出游之年,即其一例(见梁任公《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五章)。后人所撰,虽出捃摭;然其精密,有时转非并时人所逮,如近世考证之家,所撰昔人年谱是也。特此等书功力仅在网罗考证,其事迹终不能出于前人所留诒之外耳。

史抄一体,看似钞撮成书,然在今日,则其为用甚大。何者?苟欲钩玄提要,取精弃粗,其于昔人之书,势必不能无所去取;然去取前人之书,一入自己口气,为之改作,原书之面目,即不可得见,两书之同异信否,又生校勘考据之劳矣。惟用史抄体者,可免此弊。今日史学趋向与昔不同,别编新史之事,势必日出无已,若能推广此体而善用之,实可为读史者省却无限精力也。又史抄本有一种专为节省后人考据之力起见者,如《新旧唐书合抄》是也。

偏隅之国,正史不能甚详;载记一门,足补其阙。非徒为割据者详其行事,于考究各地方之进化,亦深有裨焉;以偏方之地,往往为割据者所资也。

同类推荐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读故事学国学

    读故事学国学

    本书涉及国学知识:“哲学星空”、“史书巨著”、“医学经典”、“书画长廊”、“戏曲文化”、“文学殿堂”六个方面,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经典读本。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吉祥对联2000副

    吉祥对联2000副

    本书收集吉祥对联2000副,包括福字联、吉字联、祥字联、红字联、喜字联;还包括一字联、二字联、三字联、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八字联、九字联、十字联,一直到二十字联,还有横批,内容丰富,好记好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 民俗天津

    民俗天津

    本书分衣、食、住、行、婚、丧、商等8个专题,介绍了天津民俗的由来及现状。文字轻松,图文互动,彩色印刷。是一本比较好看的书。
热门推荐
  • 莞尔雪妃

    莞尔雪妃

    淡淡的雪花飘落指尖。融化。深深地后宫玩转权术。陷害。即使有再多的权利,再会陷害。岁月变更。时光荏苒。也敌不过容颜的衰老。淡然的看开,或许更好……在皇宫中看来,每个妃子都是皇帝手中的玩物可她们并不觉得奇怪然而,有一位妃子——婉妃因为美貌而选进宫中她不想和那些莺莺燕燕斗却应为后宫的渲染成立一个腹黑辛辣的女子期初她对皇上是真心在一次悄然中她认识了三王爷并对他三笑留情从此便上演了一条默默陷害皇上的道路她能成功吗?敬请关注《莞尔雪妃》每天14:00~18:00更新嗯
  • 韩娱之只是为了相爱

    韩娱之只是为了相爱

    在韩国打拼,只是想证明自己是否可以得到真爱有开心,有离别,有欢笑,有辛酸我想,爱你,并不简单,但是,爱你,不会变支持Tara的就进来吧,永远支持Tara永远…
  • 颠覆地狱

    颠覆地狱

    洪荒神族后裔太昊为寻一生挚爱,三入地狱,在地狱卷起一场腥风血雨,试看这个得到神族七大高手真传的神族后裔如何横行地狱……被柳静选中的“凡夫俗子”轩辕为报柳静知遇之恩,带领龙族战士毅然向神魔宣战,试看这个在众神眼中的凡夫俗子如何踏平三界……双雄出击,会给这个洪荒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呢?精彩慢慢演绎,多谢大家的支持。嗯,不过好像还没人支持,哈哈……===========================================================电脑突然崩溃,重装系统,存稿丢失,真对不起大家
  • 佛堂春色

    佛堂春色

    匪夷所思的穿越成为官宦千金,还没来得及假装失忆,就被神尼诊断为失魂症。没人问她的意见,就把送她往尼庵。只是,佛堂并非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形形色色的男子相继登场,本以是一面之缘,泛泛之交,人走茶凉,却不想与他们的纠葛会剪不断理还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阅人无数不如阅人有“术”

    阅人无数不如阅人有“术”

    有道是“百智之首在于识人”。看透人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生存学问;是一门没有符号载体的做人艺术。会看人者能点石成金,能在危难之际力挽狂澜;不会看人者,即使有天时、地利,也往往是功败垂成。学会看人是保障一个人立足社会,服务社会,进而取得一定社会地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 阴错阳差之缘起重生

    阴错阳差之缘起重生

    你是不是会遇到这样一种人,不论发生了什么。你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他总会在你的对立面。穆潇婷她死了,死与气爆而亡。但是,她却没有跟着黑白无常转世投胎。而是,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原来她的死,并不单纯原来真正爱的,念她,珍惜她的人。居然是他?原来她所建的山庄,并不和她想象的那样和平
  • 透过的信仰

    透过的信仰

    鲜红的天空在迎接他的到来,到底隐藏了多少希望,顿时成了天边的云,烧红了,慢慢湮灭在光的世界,他走向了另一边,在这里包含着自己,和一片小小的土地,它会飞翔,可是人们恐惧这一切,因为他夺走了这一片天空。
  • 六十种曲蕉帕记

    六十种曲蕉帕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资本皇帝

    重生之资本皇帝

    刘祝雄,社会无业游民,一天因女朋友嫌他没工作没靠山没背景和别的男人跑了,他心烦意乱之下喝了几瓶白酒,大指苍天不公,大怒的老天爷一道惊雷劈死了他,却让他回到了1979年。。。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