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09900000031

第31章 信仰是学佛的根本

你们说作为一个出家人,最根本要具备的是什么?希望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答案。我现在心中就有答案:作为一个出家人或者在家信徒,乃至作为一个人,一定要深信因果。尤其是出家人,如果不信因果,一切免谈。即使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修行,也只能像《楞严经》上讲的:“上品魔王,中品魔子,下品魔民。”

你会说:“我有‘道’,不就有了因果吗?”比如练气功的人特别刻苦,比我们修行人还用功。但不信因果,把气功当成“道”来修。结果功夫高的着魔、附体了;次的,感到气脉的流动,以为气脉通了,实际上并未真通;再次者,有气感,能治一点小病。这也是“道”,叫旁门左道。因果比道还重要。

佛教中有三贤,首先第一步是“十信”,具备十信,就是不退菩萨,根本不需要“十住”“十行”“十回向”,就能往生西方净土。不会念佛,不烧香,不拜佛,没关系,只要深信,临终往生西方没有问题。自古以来成就的人,一靠信力,二靠愿力,三靠功夫。三个是一个根,深信是基础。

你们身边所接触的道友,是否有的平常不烧香,不诵经,甚至“吊儿郎当”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从辽宁来的三个比丘尼,其中两个人投入修行的时间特别多。另一个只是干干活,但她深信三世因果,每一个起心动念,都要问自己符不符合一个出家人的要求。所以她身心的反应非常明显,而且有好多好的反应。其他两个人不理解,问我为什么。我说你们只顾修福了,六祖讲:“愚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民间有句流行的俗语:“吃斋不吃斋,只要心不歪。”这句话道出了很多修行人的心态,尤其是出家人。有些没有信仰的人,心态、人品比我们还要好。一个人的心态如何,可以欺骗别人,绝对欺骗不了自己。实际世界上不存在什么“被骗”,都是自己骗自己。一个人心态不超越,功夫上投入再多,也只能说是“功夫”,绝对出不了智慧,智慧的根源在于心态的转变和超越。一个人只有心态转变了,禅定功夫才上得去。心态不转变,功夫可以出来,但上不去。就像一棵种在花盆里的树苗,如果不把它移出花盆,栽到土地上,它永远也无法长成一棵大树。

为什么说菩萨永远是菩萨,罗汉永远是罗汉?罗汉必须回小向大,才能成为菩萨。你说在罗汉的基础上继续修,不就是菩萨了吗?绝对不行。犹如建大楼,十层楼的地基,想加盖到一百层高是不行的,必须将十层的地基挖出来,重新打一百层的地基才行。想修成菩萨,必须把罗汉的心态推翻掉,从头再培养菩萨的心态。菩萨与罗汉的区别,关键就在于发心。

每天盘腿静坐,修成了,充其量只是个阿罗汉。菩萨虽然每天不盘腿,可心态已是菩萨。只是禅定功夫不够,一旦修禅定,是很快的。就像花盆里和土地上的树苗相比,后者不受花盆的局限。菩萨不受时空的局限。开山的和尚都是菩萨再来,一个凡夫绝对开不了山。即便是一个凡夫,只要他发了开山的愿,就已经是一个菩萨了(愿力和果位不同。比如在座的发了菩萨的愿,就是菩萨了,但还未证得菩萨的果位。)

佛教讲:“未修道,先发愿。”那么“发愿”和“欲望”有什么区别呢?比如我想讲经说法,或者我想创建一座寺庙当大和尚,这是欲望还是愿力?(有人答:是欲望!)怎么知道是欲望呢?从语言上根本分不清,只有起心动念的人自己知道。

比如大家来到我们寺庙,有的人一看到庙里忙得不得了,就想帮忙;有的人想要权力,也来做事。如果你不具备慧眼,根本分不清每个人干活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只有他本人心里清楚。甚至久而久之,连他自己也认为是来帮庙里排忧解难的。

无论出于哪种心态,为三宝做事都有福报。只不过不是真发心,福报外面会带着一个“紧箍咒”。如果是无私地为寺庙做事,就会如同一束亮光,照亮虚空。因为他的心态是光明的,十方鬼神都知道,都敬重。

什么叫“境界”?什么叫“功夫”?很少有人去参究,往往会理解为是某种东西。“境界”是指心灵上的,也就是世俗所讲的思想上的、无形的。而“功夫”呢,是身体上的一种反应。

道教的张紫阳曾经说过,“背后有光犹为幻,脚踏莲花未为真”。背后有光,这些有形有相的东西是有生有灭的,既然能生出来,就能灭掉。“境界”也是累生累劫修来的。

就像有的人生来就大方,这不是学来的。而有的人生来就小气,如果周围的人都大方,他也会学着大方,但来得不自然,关键时刻还是牺牲他人,成就自己。而生来大方的人,关键时刻会牺牲自己,成就他人。比如出家人来到寺庙,一部分不大方,一部分大方,关键时刻,不大方的非牺牲庙里的利益不可,而大方的一定会牺牲自己,维护寺庙的利益。

后者即便功夫不高,这样的行为和心态,以后也会让自己受用(指后半生或来世)。而前者不修行,不改变,容量就会越来越小。比如现在是一个直径50公分的花盆,来世就变成了一个直径30公分的花盆。

一个真修道的人,绝不会因环境优劣而改变自己。一个乘愿再来的人,绝不会因环境优劣而改变愿力(志向)。一个有愿力的人,无论环境好与差,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心态。无论环境如何,他的内心都会不断地变化,向好的方面转变。

一个人来到一个道场,如果因为这个道场的道风不好,就失去道心。那么到了一个道风好的道场,他也会改变自己的心态,同样会失去道心。北方人就是北方人,南方人就是南方人,不会因为你到了南方或北方而改变。中国人走到哪里都是中国人,永远不会失去自己的本色。

中国有句俗语:“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尤其是农村出来的年轻人,多数都逃脱不了这三句话。现在出国的年轻人,多数也逃脱不了这三句话。一个没当过官的人,一旦当了官,就会变得忘乎所以。一个没见过钱的人,一旦见了钱,头脑就会发昏。这就是思想境界。

“功夫”是慢慢修来的,“境界”刹那间就可以改变。一个人如果愿意努力修功夫,身体又比较健康,一至三年一定会有大成就。可是到了一定层次,就会原地踏步。虽然他没有停止努力,但已经无法再前进了。越往上升,越困难。上面不是靠时间的积累,而是靠思想、心态的转变。

一个人如果把人生看透了,无非是“财、色、名、利”四个字。没钱的人到最后是两手空空,有钱的人到最后也是两手空空;没名气的最后会死,有名气的最后也会死。世界上唯独“死亡”最公平,无论身份高低、贵贱,不会因为你是达官显贵,死亡就不找你,也不会因为你贫穷低贱,死亡就看不上你,人人都会经历死亡。

实际上对人而言,一切事物都是“经历”,而不是“占有”。世间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你能真正占有,它会来,也会去。只有当事情发生时,用心去经历它,尝试它,过后才不会留恋。就像没吃过苹果,一旦有了,又没有用心去吃,过后一定会留恋。如果用心品尝了,就会超越而放下。对一件事,只要用心去经历和尝试,就会超越。如果还留恋,说明还没有用心去尝试。

时间不等人,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每一件事,既不能回避,也不能推掉,更不能往自己身上拉。有形的,用眼观;无形的,用心灵去感受。什么是无形的?骂你或者称赞你,这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但有声音。还有更微妙的,看不见,摸不着,也听不到,只有达到甚深禅定时,用心灵才能感受到。但又无法诉说,因为它已经超越了语言所能描绘的范畴。

好多修行人都觉得自己笨,实际上在修行的道路上每个人都笨,没有天生的修行人。只不过有的人修学得早一些,有的修学得晚一些;有的肯用功,有的不肯用功;有的会用功,有的不会用功。无论哪一类人,修学五年、十年、二十年,都会有从量到质的变化。

就像你身边有个人喜欢聊天、吹牛,而你每天都在默默地用功,十年后,你和他之间就是天壤之别。时间一拉长,你们之间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又如有人说:“某某没读过书。”或者“某某只读过两年书。”那只是他没有上过学,或者上学的时间很短,实际上他可能手不释卷,从未离开过书。而有的人虽然在学校里读了很多年,但离开学校后就没再摸过书。差别就在这里。

如果目前你们有一点点禅定功夫,之后放弃了修行,时间久了,连这一点点功夫也会无影无踪。为什么佛祖开悟以后,每天都和弟子们一起打坐、讲经论道呢?经中记载他们都是:托钵、吃饭、洗足、打坐。为什么要打坐呢?打坐这么重要吗?前面刚刚讲过心态很重要,为什么佛又这么执著打坐呢?

《楞严经》上讲:“山河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意思是山河大地都是我们内心的显现。也就是告诉我们心与物是一体的、同源的,修心就是在修身,修身就是在修心。作为初学者,改变不了身体,可以转变心态。只有达到很高境界的人,才能达到身心同体、心物同源。

好多人不知道怎么修,我也曾尝试过好多次,想给大家一个“无为”的方法。什么是“无为”呢?就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但必须看清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善恶看得清清楚楚。如果能这样用功,只要半年,功夫就会上路。

如果做不到,只好去打坐(有为法):脊柱拉直,重力落在膝盖上,视线落在前方一米左右处。接着调匀呼吸:深吸一口气,停5秒左右,再呼气。用鼻或口呼气均可。若心烦气躁,则用鼻吸口呼。因为用鼻吸,吸入的气少而缓;用口呼,呼出的气多且猛。也可以在一上座时就用鼻猛吸,用口猛呼几口,之后再改为自然呼吸。

接着开始调思想。因为不给我们的头脑一点事情做,它就会胡思乱想。就像一个人没事干就会去串门聊天一样。找什么事做呢?平时念佛,就念佛;平时持咒,就持咒;平时观想,就观想……默念时,心和耳都必须听得清清楚楚;观想时,莲花也要观得清清楚楚;同时,妄想也要看得清清楚楚。

怎么观莲花呢?头是莲花苞,脖子是莲花杆,身体不存在了,观想莲花瞬间就绽开了,莲台上坐着或者站着某尊佛,或者某位菩萨,或者你崇敬的师父。如果有根器、有魄力,可以直接观想成自己。莲台上坐着的人与你一模一样,同一个方向。妄想起了,重新观想一次。如果观想不出来,就干脆念“六字真言”。

无论哪种方法,能修的是人,所修的是方法。因为你无法使用“能”,只能借用“所”,让身心达到协调。无论修哪种方法,身心都会有反应。懂得对治,就对治;不懂,就不管它,挺一段时间,它自然会消失。

问:坐禅还需不需要看经?

师:“久坐必生禅”这句话害人匪浅。修禅宗最需要通达理论。只有理论通达了,功夫才上得去。如果你修习坐禅,《圆觉经》《楞伽经》一定要读。经上会告诉你如何对治昏沉、散乱、掉举。

同类推荐
  •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 罗浮道教史略

    罗浮道教史略

    本书介绍了罗浮道教的历史发展,收录了罗浮道教诗词楹联,对罗浮道教两千年来的历史作了史料性的梳理,为中国道教史增添了一道风景。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 独眼看禅机

    独眼看禅机

    现代佛教并不是人们意识里“封闭和消极的”,佛教自古至今积极利用慈悲普度的情怀饶益众生,特别在文化事业上。华岩寺的弘法利生活动之一即是提倡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又不舍弃现代的、优秀的、先进的文化艺术形式。佛教界也要利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李哲良先生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社会对佛法对佛教的关注,欢迎更多的人们来重视佛教文化,佛教界也愿意与人民大众一起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一错成婚:总裁太难撩

    一错成婚:总裁太难撩

    婚礼上的男人,是一个陌生的男人,是这个城市中大名鼎鼎,年少多金的萧慕辰。这本应该是欧阳佳佳和男友定好结婚的日子,新郎换成了别人……脑海中出现了两张充满嘲笑和不屑的笑脸,她的闺蜜和男友,他们两个原本是她最信任的人,却没想到一直被他们耍弄!一个星期前的一场车祸,让她遇上了现在的结婚对象,豪门子弟萧慕辰……欧阳佳佳是从婚介所里跑出去的,没有跑之前,她还在陪着闺蜜演戏,闺蜜帮她挑选十几个男人的照片,没有一个是她满意的。最后,她终于忍无可忍,演不下去,她毕竟没有闺蜜戏演得好,更没有闺蜜的城府……一个星期之后,欧阳佳佳的婚礼如期举行,这场婚礼也不过是对一个人的承诺。
  • 凯和四叶草之恋

    凯和四叶草之恋

    一个普通的四叶草,在转学的时候遇到了男神王俊凯,并成为了同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游乐园的一次爱之初体验,让他们生出了爱的幼苗,他们经过许多生死让他们懂得了怎么珍惜。。。。
  • 戴望舒作品集:流浪人的夜歌

    戴望舒作品集:流浪人的夜歌

    本书收录了戴望舒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歌与代表散文。戴望舒早期诗歌伤感哀婉,意象朦胧、含蓄,抒发寂寥、惆怅、迷惘的情绪;后期诗歌表现了浓烈的爱国热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诗风变为刚健醇厚,语言洗练质朴。其散文清新隽永、意味深长,同样有着浓郁的诗的味道。
  • 重刻西方合论

    重刻西方合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霸道老公逃不掉的爱

    霸道老公逃不掉的爱

    她自小被他父母收养,精明古怪很讨人爱。他从小冷漠无情,难以亲近。可是她的到来改变了他,他不顾一切得爱上了她,发誓非她不娶。可小丫头偏偏不领情,一度投进别人的怀抱,真让他不知所措,要怎麽抓住这丫头的心?
  • 梦魔巅峰

    梦魔巅峰

    他饱受家辱,而努力修炼。最终,因为各种机遇,而使得他称霸天下。
  • 深宫策·青栀传

    深宫策·青栀传

    她的眼看穿诡术阴谋,却不能彻底看清人心的变化;他的手掌握天下苍生,却只想可以握住寥寥的真心。从一个为帝王所防备的权臣之女,到名留青史的一代贤后,究竟有多远的距离?一入深宫前缘尽,半世浮沉掩栀青。梧桐摇叶金凤翥,史册煌煌载容音。
  • 魔袭之异界重重

    魔袭之异界重重

    魔法纪元九百五十三年,在魔法大斗技场举办的盛大比赛进行过程中,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异空间因为某人的安排被释放了出来,神奇的冒险即将展开……
  • 星空魔法学院

    星空魔法学院

    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魔法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更林立着许多优秀的魔法学院。而在这个世界的东方,一对伟大的魔法师夫妇却在一夕之间消失,引起了众人的猜疑。为了调查父母失踪的原因,唯一的线索指向了那所神秘的魔法学院——星空魔法学院,木玖踏入了这所学院,开启了与众不同的魔法之旅。
  • 戏未央

    戏未央

    ”我去,顾莫时,你啃我!“”你可是第一个被我又亲又啃的人“”那你的意思说,我被你又亲又啃该感到荣幸咯?“”正是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