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09900000044

第44章 十二生肖的原理

(有人请师父开示十二生肖的原理)

十二生肖的知识属于中国阴阳五行学说的范畴。当修行进入三禅时,自然会通达这些。实际上古人对这套理论的通达,都是在定中获得的。包括易经、八卦也是在禅定中见到、领悟到,出境后记录下来的内容。可是我们现在的人很难通达这些学问,因为无法深入禅定。有些人甚至研究了一辈子也没有研究透。如果能在研究的同时配合修禅,就会容易得多。

唐朝时佛教界出了个一行禅师,他是当时的一位天文学家,对于星象、地理,包括阴阳五行、风水(即勘舆)的研究,都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著述颇丰,但只留下了一部《达摩一掌经》。很多人看不懂《达摩一掌经》。现在市面上流传的《达摩一掌经》早已被佛门所改。因为这本书讲得很透彻。

而人往往是讲他好的一面,他就欢喜、接受;讲他不好的一面,他就说是假的,说得不对,甚至生起诽谤之心,造了业还不自知。如果是一个不修行的人,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析他的生辰、八字,会非常准确。如果是一个信教的人,则会有出入。信得越深,修得越好,这套学问对你就越没有用。

古时候,做官的人通常都要掌握这套学问。出家师父收徒弟时,也会用《一掌经》来给要求出家的人推算,看他有没有出家的命。如果命里“桃花”很旺,就不让他出家,告诉他在家学佛就行了。有的人命中受不了孤独、寂寞,习惯不了青灯古佛的生活,所以不能出家。通常出家人的八字都犯“孤”,喜欢独来独往,视孤独为享受,在他的人生中没有“孤独”一词,所以出家生活对他而言不存在“孤独”之感。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研究过这些学问,所以都不相信。

十二生肖之间是相生相克的。因为每个属相的能量场都不同。比如你身边有一个克你的人,所谓“克”就是克你的能量场,用“光”来比喻,就是他的光干扰你的光,破坏你的光,削弱你的光,把你的光罩在里面出不来。你的头脑就容易发木,智慧就不容易开。

相反,如果你身边有一个与你相生的人,你们彼此之间的能量场就会起到互补的作用。为什么有些人一见面,就觉得很有缘呢?因为他们内在的能量场非常投合。只有跳出五行之外的人,才能与任何来到他身边的人融为一体。

市面上这方面的书很多,但自己看又不易看懂。往往很简单的道理,用文字描述出来,就变得很复杂。十二生肖与佛门所讲的“十二因缘”非常吻合。为什么佛教源于印度,十二生肖之说源于中国,二者之间竟如此吻合,内在的本质又如此相似呢?十二生肖的第一位是“子”时(午夜11点~1点),这是一天之中最黑暗的时刻。而佛教的十二因缘把“无明”放在首位。何为“无明”?内心黑暗,不明事理,智慧未开,即为无明。

每个生肖都有它的本性、秉性、个性和习性,这些“性”都不同。古时候,诸子百家对人性都作过精辟的开示。最具代表性的四家是孔子、孟子、荀子、告子。比如孔子说:“人性是善。”孟子说:“人性非善非恶。”荀子说:“人性是恶。”告子说:“人性亦善亦恶。”彼此之间有过激烈的争论,他们的追随者几千年来也都是各执一端。

因为过去的门户之见很深,彼此之间都互不往来。如果谁去了解对方,会被认为是背叛师门。所以都是夜郎自大,认为自己的见地最正确。后来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开放,对诸家理论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发现四大家讲的都对,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研究和阐述。

比如孔子讲人性是善,他讲的是人的本性。就如同佛教讲人人都有佛性,站在凡夫位上看,从佛性起用时所现的相的角度而言,佛性是善的一样。而其他三“子”是从秉性、习性与个性三方面分别进行论述。就人的“习性”而言,可以说都是“恶”的,每个人都容易染上不好的习气。而我们的秉性是“非善非恶”,也是“亦善亦恶”,跟着好人学好,跟着坏人学坏。人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只有极少数人除外。

对于凡夫而言,启蒙老师非常重要。如果最初的见地偏差了,一辈子都难以改变,甚至会带到来世“受用”。所以佛门里修行,第一步是破无明,把破无明摆在首位。祖师们讲过一句话:宁可千日不悟,不可一日着魔。佛是非常开明的,他让弟子们四处云游,参访,并未让他们仅跟随一位老师。因为每个老师都有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对我们的学识和见地都有增益。

所以我不怕你学多了导致混乱,而怕你学少了走极端。佛门里所说的“文字障”是因为学得太少了。如果学多了,学通了,就不存在混乱和障碍了。好多师父只让弟子读一家之言,拜一位师父,弟子很容易因受局限而走极端。佛告诉我们“法门无量誓愿学”,并没有让大家只学一个。因为不同的阶段,身心的反应不同,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对治。一个方法学通了,任何方法都会用。假如你是从学禅入手学通了,学净、学密也一样会得心应手。因为与心沟通了,用起功来处处都可以上路。

修行,“智慧”很重要,“毅力”也很重要。有智慧,能见道不易成道;有毅力,能修道不易见道。因此修行既要有智慧,又要有毅力。

本来经书是用来指导我们修行的,可是现在好多人常年读一部经,不把力量放在研究佛理上。六祖讲:“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诵经不明意思,诵一万遍也没有用。因为诵经的速度很快,还没来得及思考就过去了。

实际上每部经都阐述了某个道理,都是在论述某种境界。只是不同的经是从不同的角度论述。后来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和悟道,佛在不同时期阐述了不同的思想。因而他的思想被作了判教和划分。佛当时并没有想过这些,只是随众生的需要,应众生的需求而讲。后人把佛在一生中不同阶段所讲的法作了划分。虽然从表面上看,这让大家读诵、研究方便了许多,但往往破坏了佛的本意。因为任何一样东西只要套上框框,就容易让人的思想局限其中,不易跳出来。

比如中国传统的儿童教育,通常是要求孩子从小朗读、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于是中国的儿童教育就被这种固定的模式框了起来,几千年来都是用这种循规蹈矩的教育方式,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小孩子会背几首唐诗,父母就高兴得不得了。岂不知正是这几首唐诗,把他们灵性的智慧覆盖了。而西方国家的教育方式是让孩子自由地发展,让他们自性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展露和发掘。

你们是否注意过,历史上很多大成就者并不因循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而是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思维方式?而目前的佛教,特别是中国佛教,大庙小庙都是每天做早晚课,念楞严咒。可是有的人念了一辈子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有的人干脆讲:“不用明白意思,只要念就行了!”这样念一辈子有什么意义呢?虽说能消灾免难,但如果你知道了其中的涵义,念起来岂不是作用更大?付出那么大的力量,得到的却这么微小!很少有人能通过诵经咒开智慧。不是不能开,如果不深入经藏、禅定,怎么可能智慧如海?用一颗散乱的心去诵,只是走形式而已。

现在社会上到处都开办算命、看相、预测方面的学习班,都是通过文字入手,到了一定层次就上不去了。因为都是从表相入手,不是像古人那样深入禅定,直接触到事物的本质。

如果大家想对中国的阴阳五行有所研究,首先要通达基本理论,然后再通过禅定功夫,用内外夹击的方式去探索,才容易掌握。比如十二生肖的第一个是老鼠。老鼠是理财好手,善于精打细算,对吃、穿、用都是物尽其用,几乎不浪费。别人看来没有用的一点小东西,他都会收藏起来,以备后用。

一个人的思想起变化,往往是受环境的影响。但是,即便思想受到环境的影响,在关键时刻主宰一个人行为的,还是他的本质。一个人只有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才会受习性的支配。我们常看到有些人平时表现得很好或者很坏,但在关键时刻,他的表现却与平时大相径庭,这就是他的本性在起作用。

佛门里讲“法无定法”,即使是最好的算命先生,也不可能完全推算准确。因为人的前念与后念都不一样,前因后果也会有出入。尤其是出家人到红尘中,很容易被当作算命先生来请教命运、婚姻、家庭、事业等问题。如果你机械地给人算,比如属鼠,正月生,你就说:“你的命很贵,容易做官。”属鼠的人的确有这种倾向。但是每个人的思想都变化莫测,一念之间做了善事或者恶事,都会改变先天八字规律的演变。如果结果没有做官,岂不是说你算得不准?

就如“沙弥救蚂蚁”的故事,小沙弥是在无心的状态下,也就是无住无相的状态下救了一群蚂蚁。他是带着一颗“空”的心在做事,自然和宇宙的力量融为一体。而宇宙的力量是无限的,因此他获得了不可思量的功德,仅一件小事就改变了他的因果和整个命运。如果他是刻意、执著地做这件事,功德就会减少很多。因为是住相做事,相是有限的,获得的力量自然也有限。

祖师们悟到了这个道理,告诫我们后人一句话:下等人通过“相”来看人的命运,中等人通过“神”来推断人的命运,上等人通过“心”来指导人的命运。我们以后也要采用最上乘的方法,告诉人们:你只要不做坏事,就是做好事;只要不杀生、不吃肉,就是最好的放生。

我曾经给大家讲过一个故事:我有一个做活佛和一个做法王的朋友,他们上午10点钟和我一起去放生,中午鸡鸭鱼肉饱餐一顿。我对他们说:“我没有放生,却天天在放生;你们天天放生,却天天在杀生。”他们问:“你不放生,怎么天天在放生?我们又怎么是天天在杀生?”我说:“我天天吃素,就是天天放生。你天天吃肉,就等于天天杀生。”他们以诡辩的方式说:“我们吃了它们是超度了它们。”我说:“你为什么要用‘吃’的方式来超度它们呢?为什么不采用放生的方式,为它们念经,把它们放了呢?”不就是贪口味吗?还要为自己找借口。

现在很多自称修行高的人,说吃动物是在超度它们。超度的方式很多,为什么非要用进肚子的方式超度呢?这种现象很普遍。甚至有的人看到某个师父不敢吃肉,不敢结婚,就认为这个师父修行不高,没有超越。反过来,如果一个师父又敢吃肉,又敢结婚,他就说这个师父修行很高,已经超越了。所以现在一切都颠倒了!既然超越了,为什么还要有夫妻生活?为什么还要吃肉呢?既然还需要这些,说明你还没有超越嘛。就如同一日三餐是我们的需要一样,如果不饿,你吃得下吗?如果你超越了饮食,不吃不会饿,还需要吃吗?

没有超越并不是一件坏事,坏就坏在说自己“超越了”,而所作所为又证明没有超越。人本身就是来自欲界天,最难超越的就是欲望。比如一果、二果罗汉还要再回欲界。三果罗汉所谓的“不来”,也还是要来无色界。

我们内心超越了多少,自己很清楚,根本不需要搬来书本,看自己的禅定属于哪个层次,超越了哪层天。只要稍微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凡夫。人往往都是被自己蒙骗了,很少被别人蒙骗。

人家叫我们出家人“师父”“法师”,我们应该心生惭愧。我们具备了哪种心态、哪种境界,堪称“法师”?仔细看看,自己哪种都不具备!

实际上在智慧中产生的喜悦,远胜过在禅定中产生的喜悦。可是现在的人都走偏了,都追求禅定中的喜悦,而忽略了智慧中的喜悦。要想喜悦持久,唯一的办法就是开智慧。智慧开了,就是在散乱中也会有喜悦,而且这种喜悦会永远存在。而定中产生的喜悦不会持久,非常微细,出了禅定就没有了。历世炼心就是为了开智慧,产生喜悦。打坐,一天又能坐多长时间?坐上两个小时,就痛得龇牙咧嘴了。如果是智慧中产生的喜悦,身体岂会疼痛?

虽然佛教讲究定慧双修,但是相对“定”来说,“慧”比较容易出现,而“定”不容易进入。通常,想获得世间的智慧不需要入大定。但要想读懂佛经,必须开大智慧。而要开大智慧,又必须入大禅定。有很多“大活佛”,“活佛”是假,福报是真。因为有福报,承受得起“活佛”的称号。

福报是怎么来的呢?累劫布施修来的。别小瞧了福报,没有福报,做不成事;有了福报,自然会有人护你的法,要什么就会有什么。但往往生死难了。因为执著、留恋眼前安逸的生活,菩提心很难生起来。只有穷人才容易了生死。所以佛门里讲:富贵修道难。

同类推荐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人我国。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本书为社会议题探讨,此类别收录了大师八篇言论,包括有大师对环保、经济以及自杀的防治与女性问题等提出的应对之道。大师的开示,均针对人们的现实困境与心灵需求提出建设性的见解,并给与疗愈,继而启发人之善言、善心、善行。
  •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是台湾学者郭永进先生经过真修实证以后的解经之作,通过很多幻灯片的生动演示,图文并茂地来诠释《心经》这部深奥经典的真正内涵。让很多人都能轻松读懂这部“无字天书”, 透过这些超越经典、超越文字的“心路”,直接指引大家去看到那活生生的生活,进而通过实证而渐入心灵自由的解脱之境。
热门推荐
  • 如果没有你之王俊凯

    如果没有你之王俊凯

    作者我不会写,同志们慢慢看吧。这是小恋恋第一场写,多多支持哈
  • 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

    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原阳子法语

    原阳子法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莫问苍生问鬼神

    莫问苍生问鬼神

    时也。命也。罗湛只不过想当一次奸商,却从此背上了万物鬼神的脊梁。
  • 神奇宝贝之小智新传奇

    神奇宝贝之小智新传奇

    一名现实世界的高中生因为一次意外事故而穿越到了神奇宝贝世界,却拥有了小智的记忆,于是他开始以小智的身份开始了他在神奇宝贝世界的旅行。。。没有神兽,没有无敌,没有11,只有一个平凡的小子,凭借着他艰苦的奋斗,一步一步地前进……另——本书不会TJ!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锦绣王妃

    锦绣王妃

    她重生了,穿越了她以为古代生活真的像小说那样遇皇上,调戏王爷,逍遥江湖……可是到她了,却是这么乱世的一个世界,当与天下为敌的时候,她该如何应对,是负了这个天下?还是成全这个天下?异世界里,她又该如何面对失忆的他?不管他是伤是死,亦是记不住她了,他也永远只有那么一句话,那就是:不管天塌下了,地崩了,不怕,有我在。
  • 粉宫游

    粉宫游

    新人韩娱作品第一本欢迎指点本文轻松腹黑主写APINK单女主组合中一人主角的亲妹妹是夏荣(萝莉养什么的可不是,是养亲妹)书友群554728794
  • 机神世纪

    机神世纪

    机神,已经灭亡的远古文明最高结晶,人类不能解析之物。传说每一个机神里面都封印着一个真神的灵魂为能源核心,是人类从机神遗迹之中寻找到的最强兵器。只要得到机神,就等于一只脚踏入成神之路!那一晚,米诺克救出了一个美丽的少女,并与其定下了神契,成为了机神艾鲁希昂的御神者!正式开始了他的传奇。
  • 诸神寂灭

    诸神寂灭

    世有大道三千,林墨虽然绝世天才,却拒绝修仙,修魔,修鬼,修妖,修佛,修盅,成就天地灭心。诸神惧色,斥林墨于天地之外,齐力毁灭其肉身,魂灵。然灭心不受诸神之力所破,只能将其分六道封印于仙境,魔域,鬼都,妖领,佛界,蛊结。万年之后,感天地仁慈之心,灭心之灵幻化前世主人灵魂堕入轮回,九世为人。重拾六道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