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10100000044

第44章 身心灵的修炼(2)

学佛不会千变万化,又如何起用?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不能随着外界的改变而改变,就不可能起用。在随着外界万物改变的同时,还要保持自己的本性不丢失,不被外境转。我们总说学佛是为了度众生,却不知道自己也是众生之一,自己都度不了,又如何度别人呢?只要一做事,你的内在就暴露无遗,你的禅定功夫、素质,别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我们都说佛是全能的,是一个超人。我们学佛也应该是全能的,也是超人,什么都要会做,做什么都要比世间人做得好。

宗教属于意识形态,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它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学的,它本身就不是为普通老百姓服务,而是为上层建筑服务的。过分地强调普度众生,规格就一降再降,但佛法不能降。现在人人学佛,人人修道。可是人人所学所修的都不是正见,都不是正道,都是凭着自己的我执和想象在学在修。

问:您还讲过,不管哪一宗,想圆满成就,都必须回来落在禅宗上。为什么这样说呢?

师:“禅”是所有宗教的核心。“禅”并不是指“禅宗”。佛教八大宗的核心都是“禅”。禅是禅,禅宗是禅宗。什么是禅?古人下了一个定义:专一、静虑、思维修、与万物同一体。也就是说只要你达到以上所说,都符合禅。禅是超越生理以外,用心灵去感受,去捕捉,去修证的一个东西,我们佛教把它称为“自性”、“本来面目”,而基督教把它称为“上帝”,伊斯兰教把它称为“真主”。

问:您曾经讲过,教下讲“信、解、行、证”,这是修行的四个境界。这个“行”是否就是“行愿”?如果是,这个修行的次第和禅宗是不是有所不同?禅宗似乎是先证了以后再行愿。这样理解是否正确?如果真的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师:禅宗的行愿分两步,在没有证果以前有一个行愿,在证果以后还有一个行愿,有两次行愿。前面的行愿是为了寻找道,后面的行愿是为了圆满道。实际上每个修行人,不管他懂还是不懂,有意还是无意,想修行成就,这条路都必须这样走——先行愿后证道,证道以后再行愿——这是修行的程序。问题是现在很多人都没有行愿,一直在修证。有多少人一闻到佛法,工作都不要了,家庭都不要了,本职工作不做了,做丈夫的不尽职责,做妻子的职责也不尽。出家人衣服不洗了,地板不拖了。真是掉进福堆里去了!掉进去就是一种堕落!

问:您讲过,明心见性才是修行的开始,又说灵体出窍才是修行的开始,是否灵体出窍就是明心见性?

师:对,见性就是灵体出窍,见到了自性和本来面目。

问:很多人“言下大悟”,这个“悟”是否就是见性?

师:应该说有两种,有时候“言下大悟”,只是悟到了理,悟到了修行的方法,悟到了怎么用功。如果他前面的功夫已经用到纯熟了,这时候的“言下大悟”应该是见性。祖师传记里面经常讲到“言下大悟,欢喜奉行,作礼而去”,去干什么就不提了。实际上就是去修道,去用功了。明白了,就应该退下去好好用功了。

问:您还讲过,明心见性才是修行的开始,此时要修习气,超越四大。能否请您解释一下,什么是“修习气,超四大”?如何修习气,超四大?

师:明心还属于见地的范畴,见性已经是功夫的范畴了。为什么佛教特别强调“见地”?没有见地,想入道,想见性,想见到这个果子,是绝无可能的。身体上的修行功夫和方法还比较好掌握,还好修。心灵上的修行方法和功夫既不好传,也不好修,只能随着你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你修行的不断进步,自己去心领神会。无论你用什么语言去描绘,千比喻万比喻,都无法一步到位,和它总是差半步。这个半步就是古人讲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它是超越身心之外独立存在的。一个修行人如果连有为法都不会修,都没修完,根本无法进入无为法的修行——心灵层次的修炼。

问:您还说过,一个人不接触事,所修的定力只能算小定,不堪众生一击,所以罗汉不敢出来度众生。难道小乘极果——四果阿罗汉的定境,只能算是小定吗?

师:四果阿罗汉的定境是一种大定。就罗汉的禅定来讲,只要他想定,就可以无限期永久地定下去。他处在禅定中可以了生死,一旦出定还是超越不了根本生死。而佛教讲的是起用,一旦起用就要出定;一出定,由于罗汉的定还不够圆满,仍然会流俗。如果他想要究竟圆满,就必须回小向大。

为什么佛菩萨的定和四果罗汉的定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差别的原因就在于最初的发心,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最初的立志。有一种人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了生死,不再轮回。他种的是这个因,这个因就决定了他这一生,乃至他以后生生世世的境界和果位。如果以后他羡慕大菩萨的境界,突然转变了观念,他仍然修不上去,因为他的愿力、他的因在无量劫以前已经形成了。他要想进入菩萨的境界,必须回小向大。就像盆栽植物一样,必须从花盆里移出来,种到广阔的田地里去,让它长成苍天大树。这个花盆就是我们最初的一念,它如同我执一样,紧紧地把我们局限在其中,使我们和大道脱离。要想圆满,就必须打破“花盆”,回归自然。

为什么一个罗汉能加持方圆数百里呢?因为他心灵的磁场、他禅定的力量可以覆盖这么大的范围,可以和这么大面积的万物融为一体,所以他可以净化方圆数百里。

如果一个修行人的生理还没有修完,本来面目没有修出去,他是无法感受到道的。在此之前,他所谓的感受,全是身体的反应。身体的功夫无论修得多高,都无法让你感受到道。我们之所以感受到道,是道感受道,不是身体感受道。这个“道”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我们的灵性,就是我们的自性。昨天晚上讲到,当我们的身体还没有形成的时候,从整体里面会下来一种力量,进入我们的身体。身体得到这股力量就活了,就有了灵气,各种功能就具备了,就如同佛像开光一样。什么叫“开光”?就是把宇宙的灵请到木头佛上,木头有了灵就“灵”了。我们的四大、六根起作用,就是因为里面有了灵。这个灵是先天形成的,不需要阴阳和合,它是不生不灭的。

我们现在修行,就是要把这个灵修出去,让她重返整体。当这个灵没有出离身体之前,你所有的感受、所有的境界,都是身体的反应。当她出去以后,就叫“见性”了。这时候才开始真正的修行,所修的就是她。但她本身是不需要修的,我们只是拿她和身体不停地对接,让身体转化、圆满,这时候对身体来说是第二次的修证、净化和改变。在此之前身体的改变、净化和修证,是为了把她修出去。她出去以后,可以把造化的力量输入我们身体,使我们与造化同一体,让身体产生质的变化,所以才会肉身不坏,修成金刚不坏之身。

我们身体的本身就是灵的影子、灵的附属品、灵的形象的显现。这个灵就如同祖师所讲,是清净不染的,现成的,可以拿来就用。什么时候我们六根的种种概念都放下,都破除了,这个灵的力量才能超脱出去,独立存在。

讲多了,讲细了,就感到语言的匮乏,总感觉偏离了她;不讲,或者不讲这么细,反把她看得更清楚,更能感觉到她的存在。语言越描述,似乎离她越远,很容易把整体混淆为个体,把抽象的混淆为具象的。

修行,必须知道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每一个言行举止。这个能知的“知”必须时时刻刻存在,无论身体在做什么,必须看得清清楚楚。必须把她和我们的身体剥离开来。如果没有把她找到,没有把她和身体剥离开来,你永远都是一个迷失方向,丢掉自我的人;如果把她找到了,和身体剥离开,让她独立存在了,无论你做什么,只要她存在,你就不会迷失方向,不会堕落,不会轮回。众生之所以造业,被因果转,就是因为她没有独立存在,没有从身体里剥离出去,跳出去看你的所做所为。相反,一个成就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能不落因果,超越因果,不受因果的制约,就是已经把她剥离开,让她独立存在,她在看着四大和六根的所作所为。

身体之内,六根之外,有一种力量和她直接交往,和她最接近,那就是我们的呼吸。抓住了呼吸,时时刻刻感受到呼吸,和呼吸融为一体,就看到了她,就抓住了她,就能驾御她。呼吸和她是连成一体的,而四大六根又和呼吸连在一起。呼吸和她连在一起分成三个阶段,三个层次。当一个人的呼吸不乱而且畅通的时候,他的头脑是空灵的,虚无的,他感受不到一个实实在在的头脑的存在。有一种瑜伽的修炼方法是洗鼻腔,洗脑,修炼的人每天早晨用鼻孔把水吸进大脑,再用鼻孔把它喷出去。为什么要这样洗鼻腔、洗头脑呢?就是为了保持头脑和鼻腔通道的畅通,畅通之后,一吸,气就直接进入大脑。

当一个人呼吸畅通,不感冒的时候,会感觉头脑很轻松,一吸气,头脑会特别清醒,就像喝泉水一样,有沁人心脾的感觉。我们身体的气越往下沉,沉淀得越好,一旦往上反弹的时候,力量就越猛,反弹得越究竟。当完成了“沉”和“升”这个阶段以后,身体的脉络才会畅通,顶轮和梵穴轮才能打开,我们的这个色身才能像莲花一样开放,才能见到莲台,否则这朵莲花永远是包着的,里面的莲台根本看不到。莲花非常独特,花苞一旦长成,即便没有开放,里面的莲台也已经长好了。莲花和莲台是同生同长,同时出现。一般的花都是先开花后结果,而莲花是开花的同时就结了果。

同样,心灵的想象力也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我们的身体之所以不能超越,是因为我们心理的力量不足。如果你心理的力量很足,完全可以用心理的力量影响和改变生理的力量。如果你的心力够,把心灵的境界立得高高的,不要停留在身体上,你很快就会超越生理的反应和身体的转化。如果你心灵的力量停留在身体的反应上,你的身体一辈子都无法转化和超越。我们越把心放在身体上,生理的反应就越多。你把心放在事业上,不放在身体上,你的身体反而转化得更快。因为你把身体放下了,忘掉了,空掉了。实际上身体照样有反应,只是你没有停住在反应上。

我经常说一句话:身体生病了,绝不能让心理也跟着生病,一旦心理生病,身体就彻底完了。相反,如果你的身体生病了,你的心理没有跟着生病,很快你的心理就把你生理的病转化了。但是只有一个心力很强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一个心力很强的人为人祈祷祝福,会收到不可思义的效果。

打坐久了,背部会酸痛,有一股力量在那里涌动,上不去也下不来。如果你的心力够强,就把你的心放在背上,想象这股力量已经上来了,中脉已经疏通了。这样想上一段时间,你完全可以用心理的力量影响和转化生理的力量,把中脉打通。当生理的反应都过关了,结束了,身体通透了,生理的力量在身体里面就没有立足之地了。之所以我们生理的力量出不去,是疏通身体的这个流程还没有走完,这个载体还不通透。当把疏通身体的这段路走完,生理的力量出去了,下面还有更长的路要走,那时候就开始走向自然,回归自然了。

平时大家要把心,把意念放在头顶上,无论睁眼闭眼都要习惯性地用慧眼看,也就是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额头中间往外看,久而久之,你所有的力量都会停留在这个部位,这时候你身体上俗人的习气就会很快超越,身体会变得轻松,头脑也会变得灵敏。

在东华寺常住的居士,如果有好的观点、好的学佛思想,晚上共修的时候也可以讲,不一定就由这几个执事、出家师讲。如果有好的观点不讲出来,不分享给大家,这本身就是一种罪恶。既然你渴望真理,尊重真理,悟到了真理,就应该布施出来。古人讲,一个人生前一定要把自己所了解所悟到的真理讲出来,分享给别人;如果不讲,把真理带进棺材,将会下无间地狱。

2010年9月13日

同类推荐
  •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力求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注重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广大百姓愿意读,喜欢读。本书是已出版的《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的延续和拓展。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感恩:生活之道

    感恩:生活之道

    感恩的人,就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感恩的人,就是一个内心富有的人。感恩的人生才懂得付出;感恩的人生才明白富贵。感恩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感恩的观念,是智慧的财富;感恩的心灵,是丰富的宝藏;感恩的习惯,是做人处世的榜样。人,应该培养感恩的美德,时时心存感恩,人生何其美好!
  •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是继《降伏其心》之后,于2008年至2010年2月间,万行法师在建寺之余,每晚共修时与四众弟子及信众之间的交流问答,皆是针对弟子们在佛法修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而谈。万行法师坚持“以人为本”,将佛法与深奥的禅理融入生活,让弟子们在“农禅并重”的道风里,在“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的家风下,借人炼心,借事检心,于堂上坐禅,堂下禅做,在工作中修行,修行中工作,在降伏身心的同时,融入生活,融入自然,融入道,在消除自我的同时圆满自我。
热门推荐
  • 总裁的小萌物

    总裁的小萌物

    “唔......好困哦......”早起的小甜蜜,小丫头懒懒的,像极了一只萌萌的小猫咪。“困那就再多睡一会儿,恩?”“他宠溺的亲了亲她的额头,清晨的阳光照在她光洁如玉的肌肤上。”“那你陪我一起好不好?”她睡眼惺忪,在…
  • 狂妃穿越:腹黑王爷请接招

    狂妃穿越:腹黑王爷请接招

    伊清影,世界顶级杀手;一朝意外而死,也玩了把穿越,加入了浩浩荡荡的穿越大军。异世生活,也算是如鱼得水吧!可谁能告诉她,她是什么时候招惹某个花心王爷的?!
  • 凌天帝传

    凌天帝传

    恒古匆匆千百世,沧海桑田,几度花开花落?皇朝更迭,宗门林立,万族盛衰同争辉,几人不朽不灭?生老病死世间常态,如何跳脱?且看一个少年精彩纷呈的修炼之途。
  • 余生,需尽欢

    余生,需尽欢

    为了当年的真相陈静宁听了父亲的话坐着穿梭机来找姑姑了。那坐着轮椅的人就是和我订了亲的,我没看错?请问可以退货吗?不是七天无理由退货吗?现在不用七天了看了一分钟真人版后拒绝下单了。那个女人就是当年父亲为他说的,貌似看着不错哦,什么她既然嫌弃我,哼哼,一闲去查查还有我潇洒英俊的统统灭了,看她还找谁对眼!哎哟,钱老这是什么呀,这照片真好看,一家四口的,儿子媳妇孙子老伴的笑的真幸福啊,哟呵,看着怎么少个人的呀!钱相爷看着照片的人,一双眼怒火中烧,太过分,“你你你~~”“相爷,可别中风了,我这初来乍的,羽哥哥说了要您老多照顾我呢!”这就受不了了,好戏还在后头呢。
  • 挽唐

    挽唐

    玩天下最美的女人,喝天下最烈的美酒,做天下最逍遥的公子哥。唱最豪爽的诗。弹最动人的曲。看尽浮华三千,不如逍遥一世,巍巍大唐,陌刀霍霍,让《挽唐》为各位怀揣着穿越梦的公子哥们开创一段独特的铁血风流史,我帷幕下的睿智诡计,不为权倾天下,只为安身保命,风流快活。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 龙虎非洲

    龙虎非洲

    重生美洲豹,被抓到非洲,在非洲与狮子,猎豹,争霸
  • 极品妖眼

    极品妖眼

    他,一个普通农家娃,一次意外因祸得福获得诡异妖眼,从此走上未卜先知之路;他,一个普通大学生,一次手术体内嵌入罕见生血基因,从此踏上生血献血之途。能够未卜先知却未必看透人心,愿意献血救人却未必透识人性。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以七尺男儿之身携超级妖眼走出妖娆人生。
  • 太古争锋

    太古争锋

    一部飞仙卷,引发一场圣地危机;远古天人之争再度降临,芸芸众生将何去何从?通天道上英骨现,又诉说着怎么样的往事?三界神魔人妖鬼仙,又如何演绎一番乱古之争!
  • 魅黑

    魅黑

    感受世界的摇晃,感知世界的精彩。清新迥异的人物个性,丰厚的时代的背景,难以诉说的向往。
  • 绯红龙瞳之王者血脉

    绯红龙瞳之王者血脉

    这本书和上一本一样,是我喜欢江南的龙族写的,但抄袭太严重,于是废书,很抱歉,但千浮和辉烨两本书不会再让大家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