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10100000066

第66章 忆六祖话东华(2)

问:上师,您在“三次闭关纪实”中提到的爱,是什么概念?

师:我们佛教虽然不讲爱,但是讲慈悲。基督教不讲慈悲,但是讲博爱。实际上它们是相通的。世间之爱也分小爱和大爱,大爱应该是人生最终的追求。人是否一定要先经历小爱,才能将它升华为大爱?我想未必。有些信徒问我们出家人:“你们都没有得到过爱,怎么会爱众生呢?”我问他们:“你所说的爱,难道是指男女之爱?难道出家人只有体验过男女之爱才能爱众生?”其实,我们的父母早就把世间最深厚、最无私的爱给予了我们。而小爱是自私、狭隘、排他的,佛教有戒律,放下小爱是出家人的第一关。唯有心怀真正的爱——大爱,并按真爱的道理去做,我们才可能解脱,我们的灵性才会升华。

问:怎样才是修行,才算精进,才能与道相应呢?

师:所谓修行,并不在于信什么教,也并非吃斋念佛才是修行。做任何事能专心致志,高度专注,善始善终就是修行。佛教讲八万四千法门都可以修行,也就是从事各行各业都是在修行,因为从事各行各业都需要专注。专注就是法门,就是修行,就能开智慧,了生死。专注是什么样的状态呢?真正的专注是知道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每一个言行举止。专注不是忘了自己的言行举止,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做什么,想什么,这是邪见,非正见。很多人理解的入定是什么都不知道,殊不知,真正的入定是与万物融为一体。既然与万物融为一体,万物的起心动念和所有的信息都应该感受得到。入定后什么都不知道,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暂时现象,并不是究竟圆满的定。真正究竟圆满的定是宗教讲的大定,也就是与万物融为一体,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在获得大定之前,必须经历一个阶段——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全部关闭,与外界事物中断联系,成为一个孤体。但这个阶段很短暂,必须尽快走出来。

问:可否请您解释一下“融、和、合”?

师:这三个字是一个意思,都是个体消失,融入整体,如同一滴水融入大海。修行到最后就是让我们这一滴水回归大海,从而获得不生不灭的境界。而孤立的一滴水势必迅速干涸、消亡。佛教的最高境界就是“融、合、和”。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最高境界是“人天合一”,包括各个行业、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最后追求的都是“人天合一”。现在却完全相反,追求个性化,提倡标新立异,棱角越多越有个性越受欢迎,否则就被轻视、贬低为缺乏个性,真是颠倒黑白!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随时能与万物融为一体,又不失自己作为个体的独立性。不成熟的突出标志就是具有独特的个性,浑身是刺,满身棱角,与一切格格不入。西方文化讲人天感应。中国传统文化讲和光同尘、万物同一体,这个境界更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建立在交流、理解、包容、和合的基础上。这就是我对融、和、合的理解。

问:“四念住”最后的“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如何修?

师:这是心灵上的感受,已经超越了生理。在达到“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两种感受之前,还有四加行。修完四加行,继续向上才能感受到这两句话的内涵。汉地佛教也有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

问:念阿弥陀佛圣号时,应该怎样用心与佛交流?

师:不要想着与佛交流,只要保持专注。我们无法与身边的人交流,就是因为心不专注,不能将身心融入对方。学佛就是要把散乱的心收回来,达到身心和谐、统一,然后再融入他人,与他人交融,交流。当你能与人没有障碍地交流,就能与佛交流了。

问:如何理解“人人都是佛”?

师:“人人是佛”,是指人人皆具佛性,皆有成佛的可能性。由于我们的习性根深蒂固,完全以俗人的理念为人处事,所以我们的佛性,也即本来面目,逐渐被忽略,遗忘,束之高阁,我们身上所散发、流露出来的都是人的味道。发菩提心就是转人心为佛心,以佛心学佛并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我们身上才会有佛的影子。佛教讲:“存佛心,说佛话,做佛事,当下即是佛。”同样,如果存凡夫心,做凡夫事,说凡夫话,就永远是凡夫。实际上人与人、人与神的差别就在于思想境界高低的差别。为什么有的人庸俗,有的人脱俗?原因并不在于身份的高下,而在于思想境界的高低。境界高,自然脱俗。日常生活中有一种人并不起眼,既没钱也没地位,但跟他一交流就会发现他的境界很高,内在非常阳光,洒脱,自在。还有一种人有钱有身份,可是一打交道,他内心的阴暗和扭曲就马上显露出来,他总是抱怨,发现不了事物积极、阳光的一面。

问:请问如何发菩提心?

师:要众生发菩提心,难啊!

问:不发心,是否成就不了?

师:成就一番事业尚需立志,何况成佛?要成佛唯有发菩提心!志向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别人劝出来的。往往有大志向的人都没有被人劝说过,所见所闻都能激发他高远的志向。有的孩子生于农村偏僻之地,孤陋寡闻,照样有志向。如果你是被动地发了菩提心或者立了志向,这种菩提心和志向随时都会退失,难以持久。古人讲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佛门里发菩提也是如此。没有菩提心的人天天发菩提心。有菩提心的人一生只发一次,他的菩提心从萌发的那一刻开始,始终伴随着他,成为他终生的奋斗目标与追求,遇到任何逆境都矢志不渝,不改其志。超尘脱俗的思想境界所焕发出来的美好与光明,会鼓舞着他一路向上,百折不挠!

生活中,有的人近朱则赤,近墨则黑;有的人出淤泥而不染。后者是有善根的人。希望在座的都是有大善根的人,遇到任何逆境和艰难险阻,都不要让菩提心动摇,退失,永远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看到社会不好的一面,诸如贪污、腐败等,要从自己做起,慢慢影响周围的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常常问自己:我给家庭、单位、社会带来过什么好处?千万不要抱怨。一个学佛的人,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凡事要学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才能成长、进步。

问:方丈任期满后,您去哪里?

师:方丈退位是不再从事行政工作,只管业务——修行、讲经说法,只做教授,不做校长。万行现在是既做教授又当校长。我计划在东华寺再任七年方丈,就退下来做教授,领众修行。校长兼教授容易荒废专业。我的志向是当法师,讲经说法。对我个人而言,出家人如果不讲经说法,普度众生,做任何其他事都是不务正业。比如我十年一心扑在建寺上,起码有八年时间无暇研究经典,也没有好好用心打坐修炼。在建寺的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为了寺庙的建设和发展,不得不频繁地接触社会,天天与人打交道,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与突破。但是继续做就没有意义了,作为出家人,这样的经历八年足矣!只有不断地经历和从事新的事务,人生才能获得更多的体验、经验、感受和感悟。

问:寺院靠什么凝聚僧侣和信徒?

师:寺院是领众修行,净化众生心灵的场所。传教士、神职人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心理和心灵医生。与西方国家的传教士相比,中国传教士的工作不如他们得力。西方国家的传教士、牧师、和尚、阿訇的神职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博得了社会的广泛敬重和爱戴。就神职工作者而言,与西方国家宗教相比,我们的工作做得很欠缺。在服务大众方面,佛教的确不如基督教做得到位,因为基本理念不同。寺庙的理念是敞开大门,笑迎八方,有求必应。而基督教的理念是送福音上门。这也是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之处。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在大街上,即便素不相识,老外也会主动跟人打招呼。而中国人没有这个习惯,在这种文化差异的背景下产生的宗教理念和传播风格也迥然不同。西方宗教是紧密配合政治并竭力服务于政治,甚至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所利用。而中国的道教和佛教只有在国家需要时才挺身而出,不需要时就关门念经,打坐修行,我们是有求才应。

问:什么是出家人的快乐和幸福?出家人也有家,如果发生特殊情况,你们出家人会不会帮助家人呢?

师:出家人最大的幸福就是国泰民安,人人幸福!对父母,我们会关心,也会负责任。父母老了要养,生病了要回去照看。佛教有规定,父母老了无人赡养,要接到寺庙来赡养,这是祖师爷制定并沿袭下来的。我们每年都回家看望父母。对父母不能尽孝,又怎么可能对众生尽孝,善待和普度众生呢?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问:老人和媳妇如何相处?如何把握在红尘中信佛与尽孝?

师: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我把它改为:清官不断家务事。两人相处,彼此都要学会互相包容、谦让和理解,否则一切方法都无济于事。前面讲到,成熟的人最突出的标志就是没有个性,能与身边的万事万物融合在一起。而不成熟的人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与身边的人、事、物格格不入。成熟就是无我,无我了还有什么不能接纳,不能包容?一个人要成熟,必须学会谦让、包容。一个真信佛且有智慧的人,必定能和他人友好、愉快地相处。

问:请您讲一下“缘起性空”?

师:佛教的“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是指万事万物皆是因缘和合。既是因缘和合,就做不了主,要依赖外缘。外缘不具备就没办法成就一件事。所谓众因缘和合,就是内在外在的条件具足。要做成一件事,必须内外条件皆具足,成与败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众生是你我他合在一起称的称呼。任何的人与事要想立足,生存,发展,必须依赖和借助你我他。

问:您的“莲花生动功”怎么练?打坐手脚麻木怎么办?

师:光盘、我们寺院的网上都有介绍。练动功最重要的是把握呼吸,否则跟做广播体操没两样。坐禅,气血不通导致手脚麻木,属正常现象,是好事,说明你的气血在苏醒,发动,血管堵塞才会有麻木感,继续做下去就会消失。

问:我觉得一个人生活很和谐自在,为什么结了婚就不和谐自在,而且还生烦恼呢?

师:你的个性太强。你要学会让我执死亡,消失一段时间,比如十天。如果你能放下我执十天,对你来说就是质的改变和飞跃。如何死亡,消失十天?这十天就是你老婆说了算,她说怎么样,你就怎么样;她说干什么,你就干什么。能这样保持十天,你就知道什么叫自在、和谐、快乐了。烦恼的根源是你处处想说了算,处处以你为主。这样,你不是在成长,而是在倒退。在成长过程中,首先要学会把握自己,消除个性。修行和生活协调好了,不仅没有矛盾,反而会快乐,解脱,自在。你这么有智慧,佛都敢学,和佛都能沟通,怎么不能和身边的人沟通,和睦相处呢?除非是不想做,不用心做,否则没有做不到的!

问:观香时,是戴眼镜还是不戴眼镜好?

师:最好不戴眼镜,让身体放松,只要长期反复地训练,自然能够进入状态。

问:佛的本质和精神体现在哪里?

师:体现在每个人身上,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问:可是我们平常所见闻的佛,是看破,超脱了红尘,慈悲不杀,也无男女之爱,与我们人并不同啊?

师:既然是佛,已经超越了此层次,达到彼层次,怎么还会杀生,有男女之爱呢?佛的爱由量变达到质变,成为平等、慈悲的博爱。佛教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男女之爱是狭隘、自私的。两种爱的性质决然不同,一个是给予,一个是占有。

问:信佛、学佛的标志是什么?

师:就是奉献自己的一生,无私地把自己奉献给众生,奉献给社会。学佛若无奉献精神,奉劝你不要学,信佛就行了。信佛不需要做到什么。而学佛必须以佛的标准要求自己,为人处事、行为举止都应该如佛一般,但不执著,保持一颗平常心。

问:有个出家师身体不好,总有莫名其妙的感应,这是否与他的发心和护法有关系?

师:身体不好原因很多。真能发大心,就不会被身体所左右。很多人还没做事,就先说身体不行,其实不是身体不行,是心力不够。我常说,我的身体可以生病,但绝不能再让我的心生病!真能如此,你的心从此就不会再被身体拖累,一旦心灵能够超越身体时,病也会随之减轻。心灵有病是导致身体生病的根本原因。

问:东华寺是否有年度计划?

师:登陆东华寺的网站(www.donghuasi.org)就能看到全年的活动,包括开示记录都在上面。

问:佛教对现代经营管理有哪些指导作用?

师:如果你真能按佛教的理念和模式经营管理公司,你的公司一定会平稳、持久、兴旺。如果能完全按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去管理,同样会持久、兴旺、发达。只怕你既不完全按佛教的理念,也不按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而是用自己的头脑去经营管理。社会上最高的经营管理模式与宗教的管理模式是相通的。佛教有个基本理念:佛法不破坏世间法,不违背世间法,佛法遵循,尊重世间法。同时提倡“在道言道,在商言商”。在座的很多是企业家、商人,既然进入了宗教场所,就不要再抱着企业家、商人的心态。今天你来拜佛,你就是信徒,不是企业家。明天你回到公司,你就不是信徒,而是企业家,是老板。如果你以佛教徒、居士的身份来管理公司,可能会一塌糊涂。同样,你来寺庙拜佛,以老板自居,也不会与佛相应。到道场要言道,回商场就言商,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则,不能违背,这是事业兴旺发达的保障。企业与寺庙在管理模式上的确有值得相互借鉴的地方,但不能完全照搬。企业多以赢利为目的,肩负着为社会分忧解难的责任。寺庙以普度众生、促进和谐为宗旨。

祝诸位新年快乐,法喜充满!

2011年1月1日

同类推荐
  •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以升真元化洞天享誉于世。武夷山道教文化不仅渊源久远,积淀深厚;当代又有发展,不断传扬。2012年,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世界遗产监测中心合作,广泛搜集相关史志文献记载,开展田野调研,首次对武夷山道教文化之历史、现状、神仙、人物、宫观、科仪、音乐,及其旅游价值等,做了比较完整的阐论,并附录了许多相关的研究资料。此文集可资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借鉴,也为学术界进一步发掘武夷山道教文化遗产提供有益线索。
  • 禅定养心

    禅定养心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其中,佛教对人体医学、生活保健的认识博大精深,对身心调和与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比比皆是,它们,涉及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和呼吸,涉及到我们的道德修养,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调节,也涉及到我们精神生活的达观和纯净……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关于禅趣,很多人都会想到林林总总的机锋公案,然而那些讲解机锋公案的读物往往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本书则着力于贯通禅宗的核心义理,高屋建瓴地使所有机锋公案都可以迎刃而解。
热门推荐
  • 我爱你时,你在不在

    我爱你时,你在不在

    破了冷面邪少陆子轩的三十天恋爱法则,无所谓!只要我想,你尹夕颜被我抛弃多少次还是我的女人!“我不会放开她,不惜一切代价!”“休想!”萧时宇抱起瘫软在地已经奄奄一息的尹夕颜眼神愤恨:“如今就是就是我来履行承诺之时,也如你所愿,今生化为鸿沟永世不得跨越!”辗转三年已为人妻的尹夕颜再次失挚而归,看着眼前已经不在爱他的女人。陆子轩扬言:管你现在是谁的妻,照样被我吃定!带个萌宝天使又怎样?我还多了个女儿!寡妇?就是毒妇我也要定了你!二次追爱来袭,命运牵绊……泪洒华丽一地,“我倒要看看,是你尹夕颜决定说的注定?还是我陆子轩要定你的命运。”
  • 美人美男表追我:亲亲相公会吃醋

    美人美男表追我:亲亲相公会吃醋

    传闻文巷国第一世家的大小姐是一个痴傻呆愣,其貌不扬的女子,9岁还未觉醒元素,天生经脉堵塞无法修炼。当21世纪全能女王附身大小姐,痴傻呆愣?那是伪装!其貌不扬?那是屁话!元素未觉醒?笑话!无法修炼?逗谁呢。神兽抢做小弟,神级丹药随随便便一把大,神器?你说的是剔牙的那玩意吧。美男萦绕?美女都数不过来了!原本以为小日子就这样幸福的过下去了,谁能告诉她这个腹黑的男人是谁?“娘子,昨天刚睡过就不认识为夫啦?”某男一脸坏笑的望着身前的女子。好吧,反正打不过,咱就怂了吧!
  • MARIE

    MARI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长恨书

    长恨书

    人活一世,总有些执着的事情。我遇到过一个人,他一直苦苦寻找他儿时的玩伴。我曾笑他傻,直到有一天。我手中执剑,不远千里跋涉,只为杀一个已死之人。
  • 盘古弟子逍遥录

    盘古弟子逍遥录

    孤独星飞升寰界后,意外与胥冰瑶他们失散,来到寰界最神秘的地方---遗忘之地,孤独星的传说也将从这里继续。(本故事纯属虚构)
  • 呆萌少年奇遇记

    呆萌少年奇遇记

    当你三番两次看见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鬼魂”在面前出现,你会不会怀疑自己得了精神分裂?当你亲身踏足另一个参天大树即是巨型建筑的平行世界,是不是会惊叹不已?当你拥有一个女鬼可以供你差遣,你又会让她为你做些什么?当你误入一个只有少部分人可以使用武法的世界,你会不会想要成为其中的一员?……
  • 天山俏郡主乱帝心

    天山俏郡主乱帝心

    她,一个弃婴,抛弃在冰天雪地的天山,手臂上秀着雪莲的图案。长大之后,俏丽、妩媚的她瞒着师傅偷偷下天山,查寻自己的身世,却无意邂逅了毁灭自己王国的当朝皇族男人,他靠近耳旁说:“姑娘可是欠我一个人情,打算怎么还?以身相许?”
  • 高手很低调

    高手很低调

    先天缺少阴魂阳魄,诅咒之身降世的向阳,修炼残诀,已是逆天之举,注定要九死一生!机缘拜得千年妖人门下,让他破而后立,从塑金身,逆天夺命!心系古灵精怪的小师妹,而后又邂逅冰山圣女,被陷害追杀,却完美反杀,是命数?还是实力?寻神兵,夺残诀,神挡杀神,魔挡屠魔!
  • 绯闻球王

    绯闻球王

    足球无关生死,却高于生死。山村少年苏林凭借强悍的身体素质纵横球场,比他技术好的没他身体壮,比他身体壮的不存在。场上巨星,场下情种,看山村小子步步高升,如梦似幻般的人生羡煞众人。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