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父母之间,其实很近,近到天天相见。但又似乎很远,远到即使同在一桌吃饭,却如同陌生人那般默默无言。父母很期待与我们促膝长谈,但我们总是缺乏耐心,我们很渴望与父母达成共识,但我们还无法彼此理解。
我们认为自己跟父母是如此不同,因为成长的背景、经历、环境、接受的教育和个性的解放,都有天壤之别。看起来,我们注定会成为跟父母不同甚至相反的自己。
小的时候,父母对我的教育很严格。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考试必须达到多少分,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问题是,在我遇到麻烦时,他们很少提供帮助,不论是实质性的支持还是精神上的鼓励,而是放任我自己成长。
年少的我对此是有埋怨的。的确,这种方式给我提供了充分独立的空间,让我足够自由,但是我会觉得不受重视,怅然若失。
我想,我一定不要做这样的人。我要充分关注他人的需求。
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自己做到了。我愿意付出,也愿意考虑别人的感受,对他人也有足够的耐心,直到某一天生日会,一个朋友对我说,“你跟你父母好像啊!”
我整个人都瞢了,甚至呆了几秒钟,“哪里像了?”
“哪里都像啊!长相上,只要看过你妈妈的人,绝对一下子就能认出你是她女儿。还有,你吃饭时候的样子和说话的方式也跟你爸爸妈妈一样,尤其是笑声,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而且我总算知道,你洒脱随性的做事风格是出自哪里了,完全就遗传自叔叔嘛。果然是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儿女啊!”
“你觉得我随性吗?我觉得我做事很负责,很关注细节啊!”
“谁告诉你的?这是错觉!你的确负责,但可不是一个细腻的人。你还记得咱们几个人一起参加比赛那次吗?你是组长,但从来就只给个大方向,然后就让各自做各自的工作了。一般都是我们需要什么,你给予什么,你可是从来不拘小节啊!”
我认真想了想,好像还真是。习惯了自己做决定,这让我很独立,不会主动打扰别人,也就对他人不够敏锐。
到了最后,我们还是长成了父母的样子。而它何时发生,又是怎么发生的,却悄无声息,让人无迹可寻。
子女的性格,除了遗传之外,更多是受到了父母性格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任性来自父母的溺爱,孩子的懦弱来自父母的严苛;孩子的自律来自父母的坚韧,孩子的自信来自父母的鼓励……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来自我们的父母。
尤其是长大之后,当我们开始独自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我们的很多处理方式和态度会不自觉地以父母为模板,做出同样的决定。至于那些当初信誓旦旦说绝不跟父母一样的特质,还是诡异又隐晦地传承了下来,发挥着自己的威力。兜兜转转,原来根本甩不掉。
现代人面临着很多种人生的选择,可那些改不掉、丢不去的,就是父母埋在我们心里的东西。
爸爸总是对我说,“一定要全力以赴,勇于负责,不要退缩。”“没有什么事情比在早上醒来又不需要思考你究竟是谁,更能让人安心的了。你必须清楚自己要什么。如果你犯错了,就站出来,承担起该负的责任,说声抱歉,然后继续努力。”他后来告诉我,他们自己也知道让我那么早拿主意会让我不安,但又觉得我应该接受点挫折教育。其实这未尝不是因为相信我。
长大之后,在面对现实时,我才真正明白他和母亲的良苦用心。他们实际上是将社会复制到我的生活里,替代社会在影响我,通过这种方式告诉我,将来有一天,当我走进真正的社会里,他们就管不了,因为他们已经老了,无法保护我。我会孤立无援,到那时,至少我会知道该怎么去应对这个世界。对我来说,这种发自内心地对自己的信任是很重要的。因为我知道我可以独立处理好很多事,知道没有什么能够真正打倒我,所以我无所畏惧,始终保有乐观和信心,并且将焦点放在解决问题上。
我记得有一次,一个人在家,不幸跌倒受伤了,那红红的血和止不住的痛让我放声大哭。过了一会儿,我家养的狗贝贝突然开始吠叫,我意识到:爸爸妈妈快到门口了。你猜我做了什么?我一下子忘了疼痛,飞快地爬起来,擦干眼泪,又手忙脚乱地翻出药酒抹在伤口上,等到父母进屋,我一副乖巧坚强的样子,“爸、妈,我今天摔倒了,但是我都没有哭哦,还自己处理好了。”他们果然如我所想的那样,夸了一句,“真棒!”当时五六岁的我,天真地以为自己真的瞒天过海了。之后他们才告诉我,看那红红的眼眶和乱七八糟的东西,就知道我肯定哭过、无措过。虽然不说实话不对,但自会教导回来。关键是,他们觉得,哪怕知道我是在演戏,也一定要让我感受到他们相信我,这样我才会有信心,懂得如何爱自己,才会有爱人和被爱的能力。
其实,如果我们认真观察每一个家庭,父母的价值取向以及同孩子的相处模式,我们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秘密。一个人身上优点与缺点的复杂脉络,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情感模式,一个人的道德底线和看待世界的角度……所有这些,其实都是有根源、有征兆的。
有句谚语说,“你无法选择你的家人,无论你喜欢与否、爱与否、理解与否,你都得接受命运的安排。”也有人认为,“你出生的家庭仅仅是个起点,他们养育你照顾你,直到你准备好走进这个世界,找到你的同伴。”不论怎样,我们都必须接受这样一个现实:父母不仅是生养我们的人,还是我们传承的基础,以及得以如此发展的模板。当我们有了这样的自觉,才会彼此理解,并有所分辨,尽可能避免不良的影响,而发挥关系中有益的部分。
更为重要的是,每个孩子也都将成为父母。在还是孩子时,我们也许无数次暗下决心:绝不成为父母那样的父母。但最后发现,自己还是成了与父母一样的父母。我们越早接纳这一点,即父母家庭定义了一个人也影响了一个人;越早懂得这一点,即童年的影响最大,孩子的可塑性也最大,就像坐标原点,朝哪个方向发展都是可能的,之后转变方向就要付出更多代价,我们才能越早明白父母的影响力,才会更加审慎的思考,采取更为明智的举动。
当角色转换,我们要怎么做呢?如何才能给自己的孩子更多好的东西去传承?就像社区里随处可见的父母,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一套,有的严格管教,有的溺爱有加,有的苦口婆心……不过有一点是相通的:他们都爱自己的孩子,却又隐隐害怕自己做错了。
作为父母,一定不能给自己的子女带去无尽的痛苦,得让痛苦远离子女才对。父母应该抱紧孩子,并且告诉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打雷只是天使们在打保龄球,怕黑也没有关系;觉得自己的橱柜里藏着魔鬼也没什么要紧,还有爸爸妈妈守护;爬上父母的床跟我们一起睡也是允许的,因为孤零零一个人待在房间里有多可怕,爸爸妈妈也懂得……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伤害别人,并不能减轻一个人的痛苦;世界上的确有魔鬼存在,如果害怕,这没关系,但不能让它战胜自己,不能让它化身为自己的恐惧之源,更不能让自己化身为魔鬼。更重要的是,不管怎样,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自己很爱很爱他(她)。
或许,父母应该做的,不过是传递给孩子爱和责任。
至少,一定要给你的孩子一个kiss goodnight,即使他们已经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