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让孩子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的年龄还小,处理不好自己的事情,所以就亲自代劳,只要孩子遇到了困难,父母就会在第一时间出面解决。这样一来,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差,即使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也会感觉好像到了世界末日一样。所以,父母不要总是代替孩子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应该试着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
承受压力的能力与遭遇压力的次数和程度是成正比的,多次遭遇压力并自己解决后,孩子的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能够大大增强,这样也为孩子应对以后的社会压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不可忽视的音乐疗法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感受到了音乐的强大魅力,当孩子的心理压力比较大的时候,不妨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让孩子听一听。音乐有着超强的感染力,它能把人们带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舒缓的音乐可以让孩子的心境平和、舒适,有利于减轻压力。
总而言之,父母们,请放弃对孩子的过多要求,过多期许,让孩子轻松前行,让孩子幸福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
【疼爱与管教的小课堂】
不管什么时候,家都应该是一个最温馨的地方。不管人们在外边受到了多大的委屈,遭受了多大的不幸,当他们转身回到家里的时候,其心灵都会得到安抚,孩子内心对家的依赖尤为显著。所以,父母们,给孩子一个轻松、温暖、愉悦的家吧,让孩子无助或者迷茫的时候能够毫无压力地身处其中。
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
也许你希望孩子成为太阳,可他却只是一颗星星;也许你希望孩子成为大树,可他却只是一株小草;也许你希望孩子成为大海,可他却只是一条小河……于是,失落感油然而生。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做星星也照样能发光发热,做小草也一样装点希望,做小河也一样滋润沃土……对于孩子而言,自信是最好的成长礼物,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
一个小男孩头戴球帽,手拿球棒与棒球,全副武装地走到自家后院。
“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击球手。”他自信地说完后,便把球扔到空中,然后用力挥棒,却打空了。不过他毫不气馁,把球从地上拾起,又往空中一扔,然后大喊:“我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击球手。”他再次挥棒,结果仍是落空。小男孩愣住了,大概在十分钟的时间内,他又仔细地对球棒与棒球进行了一番检查,再一次把球扔到空中,并且这次他仍告诉自己:“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击球手。”可是他第三次的尝试依然以失败告终。
这种情况下,谁也不忍心看到一个自信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失败伤害的面容。各位,不必这样,你根本看不到你想象的那一幕。因为这个男孩子在第三次失败后,沉思了片刻,又突然从地上高高跳起,“原来我是一流的投手!”他兴奋地说。
小男孩勇于尝试,不断给自己打气、加油,使自己信心十足。尽管他一次都没有成功,但是,他却毫无失落之意,也没有一蹶不振,他不抱怨、不伤心,反而从另一种角度来自我激励——“原来我是一流的投手”。
自我激励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人父母者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材,那就不妨多激励孩子,同时也让孩子多多进行自我激励。因为一个懂得自我激励的孩子会拥有乐观的心态,会将生活和学习中遭遇的挫折看轻,也往往能够及时地发现并挖掘出自身的潜力。他们的自信心以及自己给自己加油打气的行动会让他们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
当然,孩子的自我激励不是与生俱来的,有很多孩子在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困难时缺乏应有的勇气和意志,他们往往表现出恐惧或行为异常等现象。如果长期下去,一定会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树立起自我激励的意识。要想培养孩子的自我激励意识,父母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让孩子爱上被激励的感觉
在小灵家的橱柜里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粉色小碗。不过这个餐碗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使用,因为碗上写着“出类拔萃”四个字。全家人经过协商后一致认为,只有做了一件让全家人都十分满意的事的人才有资格使用那个碗。
小灵认为能够使用那个粉色的小碗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所以她做梦都想使用那个小碗。一天,她的好朋友慧慧带着一个漂亮的芭比娃娃来找她玩,小灵发现这是自己很久以前就看好的那款娃娃,她一直想用积攒的零花钱买下它。
慧慧得意地说,因为在这次考试中所有的科目都及格了,所以妈妈就给她买下了这个芭比娃娃。不过,小灵在这次测验中考得也不错,还有一门功课得了100分呢,可是她还不得不自己攒钱买。小灵的妈妈担心孩子的心理会不平衡,于是她拉着女儿的手说:“宝贝,妈妈知道你平时学习很努力,爸爸妈妈都为你感到骄傲,今天晚上你就可以使用那个粉色的小碗吃饭了。”
小灵沉思了片刻,然后她轻轻地趴在妈妈的耳边说:“妈妈,和芭比娃娃相比,我更喜欢在晚餐的时候使用那个粉色的小碗,因为那是我经过努力得到的。”
当外界的事物有可能刺激孩子的心理的时候,妈妈及时地用粉色小碗提醒了孩子,对她来说还有更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孩子知道使用那个“粉色小碗”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这种激励显然要比拥有那个芭比娃娃更有诱惑力,所以孩子才会选择“粉色小碗”。
可见,一旦孩子爱上了被激励的感觉,他(她)就会尝试着进行自我激励。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自我激励的习惯,而一旦这种习惯真正形成,它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那时候,即使得不到他人的赞赏和鼓励,孩子也会自己肯定自己,从而能够从从容容地走好自己的人生。
2.让孩子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
孩子的自我激励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父母要帮助孩子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为了实现长期目标还要让孩子制订一个个近期目标。当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有了这些目标之后,他们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有的孩子自我激励能力不强,关键就在于他们从来没有一个目标,或者目标太脱离现实,让他们无所适从。
3.让孩子不要惧怕失败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失败和挫折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先学会承受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在失败面前一蹶不振。当孩子不惧怕失败的时候,就能够很好地做到自我激励。
4.经常表扬孩子
不要吝惜自己的掌声,要经常用一些简短的话语鼓励孩子,比如“了不起”、“你很棒”、“你真勇敢”、“你很厉害”、“你是妈妈的骄傲”、“我们为你自豪”等。如果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些话习惯性地出现在孩子的脑海里,那就意味着孩子的自我激励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凭借父母给的鼓励,他(她)也会更加有勇气面对各种困难。
总之,父母们应该培养孩子自我激励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孩子的潜力,才能让孩子战胜困境,才能让孩子快乐地成长。
【疼爱与管教的小课堂】
培养孩子自我激励意识的最好方法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暗示,让他(她)真正觉得自己很棒。让孩子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都对着镜子说一遍:“我很棒!”。
帮孩子剔除“妒忌”这根毒刺
妒忌是一种“负面情绪”,这种情绪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孩子的妒忌,最初多数与父母有关。如果父母抱别人家的孩子、把糖果给别人家的小孩吃或夸别人家的孩子,孩子就会妒忌、不高兴,甚至去攻击对方。随着孩子的成长,相互比较的对象和机会增加了许多,妒忌情绪和外在表现也多种多样。
妒忌是一种破坏性因素,它对孩子各方面的健康成长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孩子长期处于妒忌这种消极的心理情绪之中,情绪上便会产生压抑感,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器官功能减弱,机体协调出现障碍。而这种障碍又会加剧不良的心理感受,使孩子产生诸如忧愁、怀疑、自卑等不良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妒忌还会影响孩子对事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认识,容易使孩子产生偏见,产生怨天尤人的思想,影响孩子与他人的正常交往,最终导致孩子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周末时,李娟带着自己两岁的女儿淘淘来王梅家玩。王梅忙把淘淘抱过去逗。刚开始时,王梅5岁儿子小毅也凑过去亲了亲小妹妹,但是没过多久,他就有些不高兴了,因为看妈妈一直抱着小妹妹没放下,他可能觉得受到了冷落。
于是,小毅开始大声唱歌,没人注意他的时候,他又拿起最爱看的故事书大声地讲故事,可是所有人还是没有注意他。他终于忍不住了,突然间摔了自己的杯子,然后坐在地板上放声大哭,把王梅和李娟弄得非常尴尬。
小毅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一些反常举动呢?这主要根源于小毅产生了妒忌心理,妒忌小妹妹总是被自己的妈妈抱着,而自己却没有被大人们关注。可见,孩子是很容易产生妒忌心理的。因此,父母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不要因关注他人、他事而冷落了自己的孩子。
妒忌心理虽然是与生俱来的,但大多与父母的错误教育理念有关。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说一些触发孩子虚荣心的话,并把孩子的进退荣辱与其他的孩子比较。父母或许是想激励孩子,但是这些话却往往让孩子错误地认为,正是因为他人比自己强了,才受到父母的斥责,他人进步给自己带来的往往是惩罚,孩子逐渐产生了妒忌心理。
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父母们需要在孩子产生妒忌心理的时候,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孩子妒忌的起因
受认识水平的局限,孩子对他人拥有而自己不具备或无法拥有的东西,往往会产生一种由羡慕转化为妒忌的心理,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情况。父母平时应多和孩子接触,及时掌握孩子妒忌的直接起因,如涛涛会唱一首他(她)不会唱的歌,小剑有一辆新玩具车等等。只有了解孩子妒忌的起因,才能从具体事情着手解决孩子的妒忌心理。这是化解孩子妒忌心理的前提。
2.倾听孩子的心理感受,做情绪疏导
孩子的妒忌是直观的、真实的甚至是自然的,它完全不似成年人妒忌心理那样掺杂着诸多的社会因素,它只是孩子对自己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因此,父母切勿盲目对孩子的妒忌行为进行批评,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理感受,理解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产生的痛苦情绪,以便使孩子因妒忌产生的不良情感能够得到宣泄。
3.帮助孩子正确分析与他人产生差距的原因
孩子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一般不具备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的能力。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妒忌简单地归责于自己或所妒忌的对象,而不去考虑其他因素。因此,父母应帮助孩子全面分析造成孩子和他(她)所妒忌对象之间的差距产生的原因,这些差距能否缩短以及缩短差距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使孩子能正确地与他人进行比较,以积极的方式缩短实际存在的差距,最终化解内心的不平衡。
4.尽量不要拿孩子与他人对比
一些父母可能注意不到,在谈论其他孩子时一句无心的“静静越来越可爱了”,或者只是一个微笑、一个耸肩的动作,甚至抬一抬眉毛都可能被孩子解读为“比较”。尤其是当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好时,就更容易对那些有能力做好的孩子产生妒忌。下面的小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有一次,萱萱的妈妈跟一位阿姨说,邻家女孩的卷发很可爱,可惜自己女儿的头发却是直的。没想到,第二天,萱萱就要求妈妈带自己去美发店要把头发烫成卷发!萱萱妈妈一下子就意识到是自己的评价引发了孩子的妒忌心理。从此之后,她再也没有评价过萱萱的头发,同时非常注意不拿孩子和别的孩子作无意义的比较。
故事中的萱萱因为妈妈称赞邻居的女孩卷发可爱,而产生了妒忌心理,于是,就要求妈妈带她去美发店把自己的直发做成卷发。可见,孩子很容易因为父母对其他的孩子称赞或比较,而产生妒忌心理。因此,父母请尽量不要拿孩子与他人进行对比。
5.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
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总喜欢强调自己的弱点,而且那种低人一等的感觉更容易刺激他们的妒忌心理。因此,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让孩子知道自己也有优点,也有为自己而骄傲的资本。假如孩子在画画方面有天赋,父母就应该多多鼓励。每当孩子自己解决了一个问题或者取得了一点进步,哪怕只是解出了一道算术题,也应该让他(她)知道父母注意到了,并且为他(她)感到骄傲。这时的孩子,容易接受他人在某方面得到比自己更多的关注。这种自信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克服自己的妒忌心理,更有利于他们塑造自我,这才是真正值得他人羡慕的本领。
总之,妒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但它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战胜它。父母们,请用理智和耐心,把孩子心中的那份“酸”,化作生活中的“甜”吧!
【疼爱与管教的小课堂】
生活中,孩子妒忌的范围很广,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
(1)不能容忍身边亲近的大人疼爱其他的孩子;
(2)对获得自己父母或老师表扬的其他的孩子怀有敌对情绪;
(3)对拥有比自己玩具、用品、零食多而又不和自己共享的伙伴进行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