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
父母在惩罚孩子时都不愿意听孩子解释,认为那是孩子的一种狡辩和搪塞,并且不问青红皂白就责备孩子。可是,有时孩子可能是出于好心,结果办了错事。父母若不听孩子解释,冲上来就气势汹汹地惩罚孩子,不但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觉得委屈,还损坏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并且长期如此不问缘由地惩罚孩子,很容易使孩子变得胆小怯懦,不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
4.惩罚要及时,延迟的惩罚可能是无效的
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惩罚。有的父母当时有事,或者忘记了,几天以后想起来了,也不管当时是在做什么,就把孩子痛斥一顿,好好的孩子给弄得莫名其妙,甚是伤心。心中暗想父母真是小气,这么久了的事还念念不忘。对父母的不满压过了悔过的心情,自然惩罚也就无效了。
5.实施的惩罚要有效
惩罚中有一种是剥夺孩子做他喜欢的事的权利。比如孩子爱吃冰淇淋,现在他(她)做错事了,罚他(她)三天不许吃冰淇淋,这是一种有效的惩罚。若在受惩罚的同时,他(她)可以吃到冰淇淋,或者用零花钱买到冰淇淋,则此惩罚无效。再如,罚孩子不许玩游戏。如果这个游戏孩子早就玩过,则此惩罚也无效。父母必须确定,作为惩罚而禁止孩子做的事是他(她)确实想做的事,而且这种禁止是绝对的,不是名存实亡的,这样的惩罚才有可能奏效。
6.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合适的行为
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惩罚的目的不仅是阻止孩子进一步犯错,而且还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行为。一味地惩罚只达到一半的目的。也就是说,仅仅让孩子知道什么不能做是不够的,还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该做的。父母应结合惩罚和孩子谈心,给孩子一些启示,告诉孩子一些道理,让孩子觉悟到怎样做才能不重犯错误,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惩罚的最佳效果。
7.惩罚在欢乐的气氛下进行更有效
对孩子进行惩罚,要想取得高效,最好在一种充满欢乐的气氛下对孩子进行惩罚,这样更有利于孩子改正错误,并取得进步。
当然,以上所说的只是简单的几个技巧而已,真正实施起来,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能够有所进步,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基准,找对合适的“度”。
【疼爱与管教的小课堂】
惩罚孩子需要把握以下两个原则:
(1)开始与结束要明确。惩罚的开始与结束要明确,不要让家中一整天都充满了怨愤气息。惩罚完毕,一切便算过去。
(2)要言出必行。假如父母警告过孩子当他(她)犯某一种过错时会被惩罚,那么在孩子犯错后,父母就一定要兑现惩罚的诺言。假如父母不处罚,以后便难以下达命令,父母的惩罚也就失去了效果。
自然后果惩罚法,让孩子去体验和承担后果
18世纪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在他的教育论著《爱弥儿》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教育法则,即“自然后果的惩罚”。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法则:在行为上发生过失或者犯了错误时,父母不要给孩子过多的批评,而是让孩子自己承担行为过失或者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受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从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
看到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妈妈想给女儿加一件衣服,可是,每次提到这件事情,女儿都会快速地躲开,逃之夭夭。
这天早上,气温骤降,看到女儿又穿着单薄的衣服出门,妈妈着急了,她站在门口,挡住了女儿的去路:“回去穿衣服!”
女儿没吱声。
“妈妈知道你喜欢漂亮,不愿意加衣服,可是,这么冷的天,冻坏了怎么办?”妈妈劝说着。
“说不穿就是不穿!我不冷!”女儿试图推开妈妈走掉。可是,妈妈左挡右挡,就是没有给女儿留出机会。女儿都要急哭了。
为了不影响女儿上课,妈妈决定不再坚持,于是,便放她走了。
晚上放学回来,吃饭的时候,女儿一个劲地打喷嚏。看到女儿感冒了,妈妈一阵地心疼,但同时她也觉得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女儿尝到了挨冻的后果。
妈妈本来让女儿加衣服,可是她就是不加,结果冻得感冒了。这就是“自然后果的惩罚”。父母不用过多的批评或惩罚,孩子就已经因为自己的行为让自己遭了罪,相信故事中的女儿一定会主动加衣服的!
现在,很多父母都被孩子诸多的行为问题困扰着,比如慢性子、胆小、不合群、脾气暴躁、上课捣乱……当孩子在这些行为上发生过失或者犯了错误时,父母最好不要对孩子进行过多的批评或惩罚,而要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过失,让他们自己面对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孩子只有在承受后果的时候,感受到了痛苦的心理惩罚,才会后悔不已。当孩子自我悔恨的时候,就会自觉弥补过失,纠正自己的错误。对待以下几类孩子就可以使用自然后果惩罚法。
1.对待“小磨蹭”,首先要学会接纳
作为孩子的父母,很多人都认为,在孩子身上,有很多地方是和自己有相同之处的,比如性格、爱好、意志品质等,他们认为在这些方面孩子都是自己的延续。
实际上,当孩子出生以后,父母就要开始和孩子打交道了。有些孩子做起事来,不紧不慢,磨磨蹭蹭,很容易犯错误,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学会接纳,要让他们主动体会错误行为的后果。
王莉的儿子,内向、胆小,做事也比较磨蹭。现在,虽然他已经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了,但是,写作业的时候,还必须要让人看着,否则,他一个小时只能做一道数学题。
对于儿子的问题,王莉和丈夫没有像其他父母一样,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而是决定想办法,帮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后来,王莉从同学那里学了一招——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后果。
从那以后,每天早上起来,王莉都不会像往常一样盯着儿子穿衣服了,也不照顾儿子吃饭了。所以,儿子每天早上全靠自己起床,好几次,都由于起晚了,误了吃早饭。这还是小问题,更主要的是,儿子连续的几天迟到,受到了班主任老师的批评。
渐渐地,儿子起床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了。刚开始的时候,是一起床就上学;接着是,起床洗漱完之后,去上学;最后,儿子会在吃完早饭之后去上学。
其实,孩子之所以会是慢性子,有时和父母本身的确有一定关系。父母要努力发现“小磨蹭”的闪光点,比如:做事更仔细、考虑更周到等。先赞赏孩子的优点,再提出自己的期望,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2.对待“胆小鬼”,不断强化自信心
如今的许多孩子身体空间和心灵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并因此造就了很多的“胆小鬼”。对待这样的孩子,也可以采用体验错误的后果的方法,帮孩子去除这个问题。
作为父母要给孩子多创造一些体验的机会,让孩子多与其他人接触,比如: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聚会,周末的时候多带孩子去公园,多接触同龄人……时间长了,孩子的胆子也就大了。千万不要经常严厉地责备孩子,更不能说出“你怎么这么胆小呀”之类的讽刺孩子的话。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真的很胆小,以后就更不敢做事情了。
3.对待“小暴君”,体会自己的情绪发泄
由于年龄的局限,孩子的智力、判断能力、社会经验等还不完善,他们很难为自己的负面情绪找到出路。所以,很多孩子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遇到急事容易发脾气,于是,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小暴君”。如何应对这样的孩子呢?让“小暴君”主动体验错误行为的后果!
11岁的小亮有时候爱发脾气。有一次,爸爸妈妈带他去商场购物,他相中了一件变形金刚玩具,爸爸便给他买了。
可是,离开商场之后,小亮突然说:“不喜欢变形金刚,想要一个足球!”看到儿子反复无常,爸爸妈妈当然不乐意了。可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他居然当街撒起了泼。他不但将街边摆放的自行车给推翻了,还狠狠地从路边的玉米摊上,抓了一个玉米,扔了出去。
对于儿子的这种情形,爸爸妈妈再熟悉不过了。平时,只要儿子一撒泼,爸爸妈妈就会就范。可是,这次,爸爸决定要好好治治他,他们站在一边静静地看着。
自行车的看护人看到有人将自己看护的自行车都推倒了,很是生气。当她看到肇事者是一个孩子,而且还气哄哄的时候,便决定让他将所有的自行车都扶起来摆好。
小亮拗不过,只好一个个地将自行车扶起来。可是,由于自己不小心,每次不是扶起这个,就是碰倒那个。连续折腾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将所有的自行车摆放整齐。
当小亮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爸爸妈妈已经到了家门口了。其实,他们两个人一直都在远处观察着小亮。有了这次的经验教训,小亮再也不敢随意地在街上撒泼了,脾气也变得慢慢温顺了。
可见,对待孩子的错误行为或过失,做父母的不要一味迁就或原谅,可以通过自然后果惩罚法,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使孩子自觉地从中受到启发,取得进步。
【疼爱与管教的小课堂】
在使用自然后果惩罚法的时候,有些地方是需要注意的:
(1)要确保孩子错误行为的后果是他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可以承受的,不能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围。有一些行为,如果不加以制止的话,却是孩子身体上、心理上承受不了的,比如孩子生了大病的时候,必须接受治疗,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
(2)在使用自然后果惩罚法惩罚孩子的过程中,还要投入一定的情感,不要让孩子觉得是父母冷冰冰地把他们推到了一边。只用后果教育孩子是不够的,还要用爱来关心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