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22900000030

第30章 佛教(1)

第一章 佛教的输入时期

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西汉时代,其正确年代已不可考了。我们所知道的有几点:

1.到东汉明帝永平八年(纪元65),楚王英已奉佛教,佛教的名词已有三个(浮屠、伊蒲塞,桑门)见于皇帝的诏书中了。

2.恰恰一百年后(165),桓帝在宫中祠浮屠、老子,佛教已进了皇宫了。

3.次年(166)即有襄楷上疏论宫中祠浮屠、老子之事。襄楷是个儒教方士而信奉琅邪人宫崇的太平道教的,他的疏中两次引用《四十二章经》,可见《四十二章经》在那时已流行了。

4.约当献帝初年(190),丹阳人笮融在广陵、彭城一带割据,大起浮屠寺,以铜为像,有重楼阁道,可容三千余人,“悉课读佛经,令界内及帝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复其他役,以招致之。由此远近前后至者五千余人。”这可证长江流域已有佛教。

5.同时交州有牟子博作《理惑论》,为佛教辩护,屡称引佛经,可证其时极南方与印度交通便利,佛教已大流行。

参看梁启超《佛教之初输入》(《梁任公近著》第一辑中卷),梁先生此文辩《四十二章经》及《牟子理惑论》为伪书,证据殊不足。看周叔迦《牟子丛残》。

看《后汉书》《楚王英传》;又《襄楷传》;又《陶谦传》。笮融的事,《三国志》(吴书四)《刘繇传》最详,梁先生未考。

一二世纪中,佛书译出的都是小品,文字也不高明(《四十二章经》是例外)。到三世纪时,吴有支谦等,晋有竺法护等,译经很多,文字也因中国助手的润色,大致都可读。

这时代正是中国士大夫爱谈《老子》《庄子》的时代,佛教的思想说空破有,以寂灭为归宿,正合当时士大夫的风尚。所以在三四两世纪之中,佛教思想渐渐成为上流社会最时髦的思想。

看梁启超《佛典之翻译》。

看《高僧传》卷一及卷四。

四五世纪之间,佛教出了三个很伟大的人物,遂在中国建立下了很深厚的基础。这三人是道安(死385年)、鸠摩罗什(死409年)、慧远(死416年)。道安有三大贡献:

第一,他注释旧译诸经,使文理会通,经义明显。第二,他撰佛经的目录,使后世可考据。第三,他制定僧尼轨范,垂为中国佛教的定则。他的高才博学,受当时的学者崇敬,也抬高了佛教的地位。

看僧祐《出三藏记》中所收道安的经序。

看《高僧传》(五)《道安传》。

鸠摩罗什是印度人,生于龟兹,少年博学,名满西域。吕光破龟兹(383年),同他到凉州,住了十八年,姚兴征服吕氏,请他到长安(401~402年)。他在中国先已住了近二十年,已通汉语,到长安后遂大兴译经事业,指挥门下名僧数百人,在八九年中(402~409)译出经论三百余卷。

他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的译笔明白晓畅,打破当时的骈俪文体,创出一种朴素流利的语体,不加藻饰,自有真美。

他译的《法华经》《维摩诘经》《思益所问经》《般若经》《金刚经》《遗教经》《禅法要解》《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至今一千五百多年,还是最可读的名著。他的弟子如僧睿、僧肇等,都成为大师。

看《高僧传》(二)《鸠摩罗什传》,又(六至七)道融、僧睿、僧肇等传。看胡适的《白话文学史》。

慧远本是儒生,通儒书及老庄,二十一岁才出家,师事道安。后来他南游,开辟庐山,成为南方佛教一大中心。他招致外国大师,翻译经论;又与居士多人创立莲社,崇事阿弥陀佛,遂开净土宗派。

当时桓玄当国,颇压迫佛教徒,要使沙门敬礼王者。慧远著《沙门不敬王者论》,极力主张沙门遁世变俗,应“高尚其迹”。他的人格与声望为佛教抬高不少的地位。

看《高僧传》(六)《慧远传》。

中国佛教到罗什、慧远的时代,根基已立,地位已高,人才已多,经典也已略完备,“输入时期”至此可算完成了。

第二章 佛教在中国的演变

道安、鸠摩罗什与慧远都注重禅法。道安序《道地经》,称为“应真之玄堂、升仙之奥室”。他序《安般经注》,称为“趣道之要经”;又说“安般(出息入息)寄息以成守,四禅寓骸以成定。寄息故有六阶之差,寓骸故有四级之别。阶差者,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级别者,忘之又忘之,以至于无欲也。……

修行经以斯二者而成寂。得斯寂者,举足而大千震,挥手而日月扪,疾吹而铁围飞,微嘘而须弥舞。”读这种说话,可知当时佛教徒中的知识分子所以热心提倡禅法,正是因为印度的瑜伽禅法从静坐调息以至于四禅定六神通,最合那个魏晋时代清谈虚无而梦想神仙的心理。

禅的理论最近于无为无欲,而禅的理想境界又最近于神仙。道安倡之,罗什、慧远继续提倡,五世纪初期以后,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遂倾向于禅学的方面。

看胡适《禅学古史考》及《佛教的禅法》(《文存》三集页三九五~四八八)。又僧祐《出三藏记集》六至十诸卷中的道安、慧远、慧观诸人的经序。

戒,定,慧,为佛法三门。戒是守律,定是禅定,慧是智慧。倘使在那个旷达颓废的风气之中,忽然产出了严守戒律的佛教,岂不成了世间奇迹?如慧远岂不是守律最严的和尚?(看《高僧传》中慧远及僧彻传)但他议论佛法,终只是侧重禅(定)、智(慧)二途。

智慧即是六波罗密中的“般若波罗密”。那个时代(四世纪五世纪之间),印度佛教正盛行龙树一派的空宗,又称“中道”。他们说一切法都是空的,都是假名。这一派的思想含有绝大的破坏性,有解放的功能。

从二世纪之末以来,他们的经论(《般若》一系的经,《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等)陆续输入中国。这种极端的假名论(nominalism),和中国魏晋时代反对名教,崇尚虚无的风气也最相投。所以这一派的思想不久便风靡了全中国的思想界。当时所谓“禅智”,所谓“定慧双修”,其所谓“慧”与“智”,大致只是这一派的思想。

看《般若纲要》,及《中论》等。

五世纪前半,出了一个革命和尚,名叫道生(死于434年),是慧远的弟子,又曾从罗什受业。他是绝顶聪明的世家之弟,又肯作深刻的思想,所以能把当时输入的佛教思想综合起来,细细考校。

他说:“夫象以尽意,得意则象忘。言以诠理,入理则言息。自经典东流,译人重阻,多守滞文,鲜见圆义。若忘筌取鱼,始可与言道矣。”这是很重要的宣言。这就是说:“时候到了,我们中国人可以跳过这些拘滞的文字,可以自己创造了。经论文字不过是一些达意的符号(象),意义已得着了,那些符号可以丢掉了。”

道生于是创造“顿悟成佛论”,说“善不受报”,说“佛无净土”,说“一阐提人(是不信佛法的人)皆得成佛”。这都是革命的教义。一切布施,修功德,念佛求生净土,坐禅入定求得六神通,都禁不起这“顿悟”两个字的大革命。

当时的旧学大攻击道生的邪说,把他赶出建业,他遂退居虎丘。后来大本《涅槃经》到南京,果然说一阐提人皆有佛性。于是生公的一个主张有了印证,他的“顿悟成佛”论也就有人信仰了。生公的顿悟论是中国思想对印度宗教的第一声抗议,后来遂开南方“顿宗”的革命宗派。

看《高僧传》(七)《道生传》《慧观传》,又(八)《昙斌传》《道猷传》、《法瑗传》。又胡适《神会和尚遗集》。

但这个时代究竟还是迷信印度的时代,道生的顿悟论的革命成功还得等候三百年。这三百年中,禅学渐渐发达。梁慧皎作《高僧传》,所收“习禅”者只有二十一人;唐道宣在贞观时作《续高僧传》,中间只隔一百多年,“习禅”一门已有一百三十三人。

但此中习禅的人仍是修习印度传来的渐修法门。这时代的大师如建立三论宗的吉藏(死于623年),如作《大乘义章》的慧远(死于592年),虽然能综括佛教新义,作成比较有系统的叙述,但都没有什么创见新人。

又如建立三阶教的信行(540~594年),指出人的根机不同,当对根设教,应病下药,其说在当时虽然哄动一时,三阶教流传二百多年,但细考近年出现的三阶教典籍,他们的教义仍只是印度佛教的皮毛,繁琐细碎,没有什么精采的见解。

看《续高僧传》习禅一门。

看吉藏的《三论玄义》;慧远的《大乘义章》。

三阶教久已无闻,近年敦煌出土的三阶典籍散在伦敦、巴黎,日本也发现唐写本多种。矢吹庆辉博士的《三阶教之研究》最详尽。

那名誉最大的天台宗,也只是当时许多习禅者的一派。天台宗称龙树为远祖,其实不过是当时中国人整理佛教材料的一种运动,开山祖师是智凯,又称智者(538~597)。

天台宗的教义有两大端,一是判教,一是止观。“判教”是把那许多佛经依佛的一生分作若干时代,初时说小乘经,中年说《方等》(即是“方广”,即是扩大了的大乘),晚年说《般若》。

还有那无处可归的《华严》,只好说是佛在母胎时上天去说的!这是因为中国人有历史的习惯,所以感觉那一大堆经典内容的矛盾,又不敢说是后人伪造的,只好说是佛在不同时代说的。

这是晋宋以下许多人的主张,不过天台宗说的更烦琐,遂成为一种烦琐神学。其次,“止,观”本是印度禅法的上阶段,天台宗用这两字来包括禅法的全部,“止”是禅定,“观”是理解;用理解来帮助禅定,用禅定来帮助理解,故名止观。天台宗解说“止观”二字便得用几十万字,这也成了中国的烦琐神学。

看智凯的《童蒙止观》(又名《小止观》),这是天台典籍中最可读的小册子。

当宋齐之际(约470年),有个印度和尚菩提达摩到广州,转到北方,在中国约有四五十年。他是南印度人,受空宗的影响最大,所以他在中国教人抛弃一切经典,只读一部南印度的《楞伽经》。

他的禅法最简单,说一切有情都有佛性,只为客尘所障,故须面壁坐禅,认得“凡圣第一”,便是得道。这条路名为“理入”。又有“行入”四事:一要忍苦,二要苦乐随缘,三要无所求,四要依本性净之理。

“行入”的四事都是苦修的“头陀”行。——因为菩提达摩在北方甚久,故传授弟子,成为一个宗派,名为楞伽宗,又名南天竺一乘宗。此宗初期多有刻苦独行的人,但末流也变为讲诵注疏之学,故道宣说他们“诵语难穷,厉精盖少”。

看胡适的《菩提达摩考》(《文存》三集),《楞伽宗考》(《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

看《续高僧传》《感通门》《法冲传》。

看《楞伽会译》。

第三章 印度佛教变为中国禅学

七世纪中,中国佛教中起了两个大运动,一个可说是古典主义的,一个可说是浪漫主义的。古典主义的代表是玄奘(死于664年)。他“既遍谒众师,备飧其说,详考其义,各擅宗途,验诸圣典,亦隐显有异,莫知适从。乃誓游西方,以问所惑。”

他的宗旨是回到印度去寻求最后的权威,来做中国佛教的标准,所以我们可以叫他做古典主义的代表。他冒了大险,出游十七年,中间在摩竭陀国斩的那烂陀寺留学五年。回国之后,在十九年中(645~663)译出经论凡一千三百三十卷。唐太宗高宗都为他作序。不幸那时代的印度佛教已堕落到末期的烦琐哲学与咒术宗教。玄奘带回来的印度最新思想,乃是唯识的心理学与因明的论理学。这种心理学把心的官能和心的对象等分析作六百六十法,可算是烦琐的极致了。

中国人的思想习惯吃不下这一帖药,中国的语言文字也不够表现这种牛毛尖上的分析。虽有玄奘一派的提倡,虽有帝王的庇护,这个古典运动终归失败了。在中国思想上,这运动可算是不曾发生什么重大影响。

看慧立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看《瑜伽师地论》、看《百法明门论》,看窥基的《因明大疏》。

印度的古代咒术宗教本来早已充分吸收到大乘佛教里面了。大乘佛教盛时,咒术只成为佛教的一小部分(看《法华经》的第二十六品)。大乘佛教的末路,秘密的咒术成为正宗,在中国叫做密宗,在日本叫做真言宗。真言即是咒语,即是陀罗尼。

他们相信文字声音都有不可思议的神力,一个字或一个字母各有宗教的意义。他们的宗教完全成了咒诵、祈祷、轨议的宗教。八世纪中,三个印度和尚——善无畏、金铡智、不空,——来中国提倡密宗,都得帝王的尊崇。但这个最低下的宗教,在当时虽然也曾盛行几十年,究竟不能得着中国思想界的看重。九世纪以后,密教遂衰歇了。

看蒋维乔译《中国佛教史》卷二。

这两个运动(唯识与密教)其实只是一个运动,密教即是唯识玄学的产儿,唯识只是密教的门面幌子。古典主义的运动要直接回到印度,而印度给了我们这两件最新又最低下的法宝。幸而这个中华民族血管里还有一点抵抗力,这两件法宝都没有发生多大效力。

这时候,中国已另起了一个浪漫的大运动,使中国佛教起一个内部大革命,这个革命可叫做禅宗运动。革命的首领是广东一个不识字的慧能和尚。

慧能(死于713年)的来历和师承世系,我们都不很明白。我们至多可说,当七八世纪之间,他在韶州、广州一带提倡一种很动人的新教义。他说:不用求净土,净土只在你心中。不用坐禅,见你本性即是禅。不用修功德,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同类推荐
  • 菜根谭全鉴

    菜根谭全鉴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该书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人生处世哲学,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催人奋发向上的读物。本书在原典的基础上,增加了精准的译文、生动的解读,联系当下诠释经典,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塑造与人为善、内心安适、刚毅坚忍、处世恬淡的健康人格,探寻现实生活的智慧。
  • 诗美之辨: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

    诗美之辨: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

    本书对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研究进行反思和重构,追溯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理论资源,系统阐释柏拉图、康德、尼采、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建构的影响;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等进行系统反思,并论及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未来走向问题;对诗学研究的反思主要是从诗学生产的角度出发,论及新时期以来影响深远的10本文学理论教材,对文学理论生产的知识空间、问题意识和现实语境进行反思,从而达成重建本文诗学的目标;最后以新时期浙江文学发展落脚点,阐释新时期浙江文学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行反思。
  • 柏拉图的智慧

    柏拉图的智慧

    柏拉图的哲学世界博大精深,穷其毕生之力所钻研的理念论是他一切哲学的核心。这是他从巴门尼德的逻辑、毕达哥拉斯的数形玄学理论、赫拉克利物的热情及苏格拉底的人生哲学出发,创造出的一种具有极大诱惑力又能满足宗教情操的哲学。柏拉图有力地发展了世界可知论,这对自在自为的认知行为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从而使之达到了一个明确的高度,他认为知识是可以得到的。这是他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最大贡献。
  • 韩非子(传世名著百部第23卷)

    韩非子(传世名著百部第23卷)

    《韩非子》是我国法家思想的著名代表韩非的著作。它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既包括韩非倡导的维护东方专制制度的法、术、势的理论,又包括一些非常经世致用的主张,如农战结合、法治、选贤用人等等。这些丰富的思想和内容使《韩非子》一书在我国历史上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于18世纪中叶流传到日本,在文化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否定的现代性:理解阿多诺

    否定的现代性:理解阿多诺

    本书所研究的是德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奥多· 阿多诺的社会批判理论。内容包括:同一性哲学的消解、中介与否定的形而上学、自然对历史的参与、语言学转向的自负、否定的现代性等共八章内容。
热门推荐
  • 被捡来的孩子

    被捡来的孩子

    这是一个没有时代背景,假设发生在当今世界的故事。鱼天是一个东北小镇上的孤儿,今年9岁。这里交通便利,某年的一月三日,鱼天就是在小镇的火车站的候车室里面被人遗弃在一个纸箱里,看的出来他出生不久,也许仅仅因为他的左腿是先天畸形。当时的他刚刚出生,卷在一个小被子里面因为饥饿而响亮的哭着,也许,这就是命运,因饥饿伴随着的命运,10年里面饥饿的感觉一直没有离开,到现在也没有。因为找不到他父母的线索,交通便利的小镇人来人往,拣破烂卖废品的刁老太太收养了他这个没有人要的孩子,这个世界,往往是穷人更加具有同情心。
  • 白鹿于闻

    白鹿于闻

    再借你一次橡皮与笔;再问你一次作业与课表;你是否还会回答?白卷上谁批改的红墨水?弄洒了又是谁的水杯?那是一首青春的歌,白鹿是不问的不闻
  • 北国的他

    北国的他

    一朝穿越最强的她遇上了腹黑的他一次意外相逢他的心里住进了他从此便相缠到底
  • 禽兽组织的故事

    禽兽组织的故事

    六个人写一本小说的后果是什么?是这样的!
  • 三生道尊

    三生道尊

    一念成仙,一念成魔。既然这天容不下我,我便索性崩碎这天,轮回千载,从此天地无念。
  • 南山记

    南山记

    南山,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却是一个百兽争艳的血腥地带,在这里,大自然的物竞法则,得到了充分的诠释。那一夜,群星因何而集体临世。那一天,无数域外文明又因何如相约般纷纷来到南山。小狼所说的百年之后的大劫又会是什么呢?
  • 核爆黎明

    核爆黎明

    事情发生在未来,那时候世界,已经毁灭在了核武器下,而幸存的30万人,居住在地下城市,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地下城市的人,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搬迁到地面之上,一方面是因为,地面的残留的辐射,一方面是以畸形人为首的敌人
  • 宗教信仰与中国古代小说叙事

    宗教信仰与中国古代小说叙事

    本书为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本书对古代小说叙事与宗教信仰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和展开,将古代小说和宗教的关系既密切又复杂的关系以丰富的例证考论其源流。宗教对小说家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和小说的题材、体裁、语言、结构等,都有着巨大影响,而文学又以审美的形态为宗教的弘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道教、佛教、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等诸种不同宗教类型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书试图对宗教信仰与小说的叙事关系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系统研究,无论是对宗教还是文学的研究,都将开辟学界研究的新局面。
  • 邪少霸宠俏丫头:我的世界我做主

    邪少霸宠俏丫头:我的世界我做主

    匆匆那年里,有的人走了,有的人留下了,许多事情我们都说不清楚,就像那甜甜涩涩的爱恋一般,它是人类最接近魔法的东西。无良俏丫头林若会在她的青春里谱写下怎样的乐章?面对自己逆袭的身世又该何去何从?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面她可以一直保持着那份不变的单纯吗?面对花美男的诱惑她又将与谁走到最后?爱的乐章开始了,一场关于青春的年少轻狂展开了。476951735这是群,欢迎大家加入
  • 超合金护卫之纵横四海

    超合金护卫之纵横四海

    雇佣兵夏侯宏,一次非洲执行任务中,偶得神秘金属核心,不但断指重生,还拥有不可思议的能力。神秘金属核心引来惊天危机,隐姓埋名寻找幕后黑手,看夏侯宏如何纵横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