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确需要训练才能鉴赏古典音乐的妙处,然而又不需要学习太多东西。
很多人觉得古典音乐是一门远离普罗大众的艺术,是一种需要学习才能听得懂的音乐。我们的确需要训练才能鉴赏古典音乐的妙处,然而又不需要学习太多东西。我觉得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多听,同时阅读一些入门指导书。
《古典音乐的不古典讲堂》是一本很有趣的书,作者盖瑞斯·马隆在英国是个红人。他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合唱指挥,也帮BBC制作一些电视节目。他经常在节目里训练一帮不懂音乐的人,使他们成为能演唱艺术歌曲的合唱团成员,在他的指挥棒下演出很漂亮的曲目。
盖瑞斯·马隆非常幽默,知识也相当渊博,是个音乐行家,于是写了这本书来教普罗大众如何欣赏古典音乐。但凡这种入门指导书,必会提供一些有趣的冷知识(trivia)。例如,为什么交响乐团首席由小提琴手来担任?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实用:小提琴手的脸能左右移动,而且琴弓高举在半空,能用动作跟其他乐手沟通。为什么交响乐团上台演出通常都穿黑色礼服?盖瑞斯·马隆半开玩笑地说,因为便宜,流汗也看不出来,黑色还有时髦的意味。
古典音乐其实有很多让人耳熟能详的旋律,但是一首几十分钟的交响曲往往会把人弄晕,一点也找不到熟悉的感觉。如果旋律一进入你的耳朵,就像虫子钻进大脑一样,“耳虫”进去就出不来了,那你就是记住了。有时候古典音乐的精彩之处恰恰是旋律,变化多端,一点也不沉闷。如果你觉得沉闷,那是因为你抓不住旋律线。如果给你一连串指示,却不告诉你目的地,那你肯定记不住那些指示。也就是说,心理预期有助于你判断旋律的走向。聆听几个音符,你就能分辨出国歌和小夜曲,那是因为你将以前听过的音与现在听到的音相联结,已经记住这两种曲调的音符模式。
这本书附有YouTube视频网站很多音乐链接,用一些示范音乐来说明较为复杂的东西,比如挂留音(Suspension)。挂留音是一种和声方式,比如你唱一段旋律,另一个人向你靠近,在唱到同一个音阶的临近音符时,两个音符中间会产生不和谐,即挂留音。为什么要制造不和谐音呢?因为这样音乐才会有张力。想象一下12车道的高速公路,你的音在快速道,我的音离你两车道之遥,如果我变换车道,把车开到你旁边,近到可以彼此瞪着对方,我们当中有一个人肯定会开远一点。
这本书提到很多音乐趣闻,比如早期指挥家不是拿指挥棒,而是用棍子在地上打拍子。法国宫廷有一位指挥家不慎被棍子插穿脚板,得坏血病死了,后来就改用指挥棒以解除这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