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649700000005

第5章 传说故事

居庸关作为长城北京段最重要的防御关口,一直以来承担着军事防御和商旅贸易的重任,关于居庸关的传说故事可不少。

从元太祖倒打居庸关至张钦夜阻正德帝于居庸关城下;从仙猪拱路开河畏惧狼窝到五贵头有功却遭冤杀;从鲁班夜修关道到孟姜女哭倒长城,居庸关为我们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传说故事,为这个著名的游览胜地增加了许多趣味。

(一)狼窝传说

出长城的关门向西约1500米里处,有个叫狼窝的地方。提起狼窝这名字,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据说在很久以前,北京城西一带严重缺水,树难生草难长,秃山荒地,十年九不收,老百姓祖祖辈辈过著极其贫困的生活。

玉皇大帝得知这情况后,便派了一头仙猪下凡,去开河引水,解救百姓的苦难。

这头仙猪个儿大得出奇,像座山,身长三十三丈三,脑袋三丈三尺三,就连猪牙也足有三尺三寸三长。

仙猪奉命下凡后就开始干活,只见它左一拱,山崩了,右一拱,地裂了,脚下立刻出现了又宽又深的河,翻滚的大水顺沟往前涌。

仙猪不停地向前拱着拱着,眼看快到居庸关了,万里长城像条巨龙横卧于前面的高山上,仙猪停下左右一看都是山,到底该向哪里拱呢?

正在犯难时,从远处走来一位老汉,仙猪急忙向老汉打听:“老大爷,前边是什么地方?”

老汉见到仙猪身后的河水,心里立刻明白了。这猪正在拱土开道,如果让它再往前拱,那万里长城不就叫它拱毁了?

再说过了居庸关,顺着关沟往东下去,就是一马平川,直逼北京城了,大水要是下了山,不仅要冲垮平原上万顷良田,而且连北京城也保不住,被大水所淹。

我得想个计策,阻止这头猪向前拱,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老汉便对仙猪说:“前面是狼窝,有大狼三百三十三个,专门吃猪头和猪肉,还有小狼三百三十三个,专吃猪下水和心、肝、肺。这几天,这群狼正嗷嗷乱叫,三五里地远都听得见,你要是往前走,可千万要小心点才行。”

仙猪听完老汉的话,吓得心惊胆颤,心想,真是万幸,碰到了这位老汉,不然我真要拱到狼窝,恐怕连命都保不住了。我干脆改道而行吧,便一头朝南面拱去了。

仙猪拱出的那条河,就是北京西的永定河。老汉见仙猪走远,这才松了一口气,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

由于老汉的几句话才保住了长城,没有被毁,北京城也没被水淹。后来人们就把老汉和仙猪碰面的地方起名叫狼窝了。

(二)鲁班传说

传说鲁班有个妹妹,爱跟他开玩笑。有一回,兄妹俩路过延庆,登上了南面的一个山头。

鲁班往北一指,对妹妹说:“你瞧,北头那边又窄又长的平地,多像一条大道,连着平地的山谷,多像一条条小道。咱们脚下的山该叫八达岭。为啥?出了山就四通八达了。”

妹妹点点头,鲁班说:“我笑这居庸关虽好,可缺两样东西。”

妹妹问:“缺啥东西?”

鲁班说:“第一样是缺把锁子,要是我们这儿再修道关口,不光锁住居庸关开不了,连往南的大道也锁得牢牢实实的。”

后来,人们真把鲁班兄妹登上的山叫八达岭,八达岭修了关城以后,外头城门上真的写上了四个大字:“北方锁钥”。这是后话。

当时,妹妹又点点头,问:“第二样呢?”

鲁班说:“居庸关云台上缺高塔。四周的山那么高,关城就显得太低了。”

妹妹说:“你给建一座呀!”

鲁班说:“我想连关带塔一块修,你要乐意,在这儿住一宿,先造塔也行。”

妹妹故意激将哥哥说:“哥哥,你也太能干啦,一夜咋能修座塔呢?”

鲁班说:“我可不是牛皮匠。明儿个鸡叫要修不好,我就没脸再到这地方来了。”

鲁班想让妹妹高兴,夜里,他琢磨妹妹睡着了才动手,开头还没在居庸关上干,在哪儿干?

鲁班先到延庆西北的佛峪口沟修了塔尖,又到河北易县修了塔腰儿,最后,来到居庸关,在云台上修好塔座儿。

妹妹哩,没睡觉,偷偷跑到山尖上,看着哥哥干活。她见鲁班手底下麻利快当,活儿干得好,心里挺佩服。

可不,待一会儿只要把塔腰儿,塔尖儿搬来,往塔座儿上一放,齐了。那塔比周围顶高的山还高半寸哩!

可鸡叫还早哩,妹妹决定和鲁班开个玩笑,吓唬吓唬他。

于是,妹妹站在山顶上学了一声公鸡打鸣。这下可坏了,一声鸡叫,叫醒了无数只公鸡,一眨眼,居庸关附近的公鸡全叫开了。

鲁班呢,这会儿站在云台上愣住了。妹妹连忙跑来和哥哥说:“快呀,快点儿把塔尖儿,塔腰儿搬来呀!刚才是我学的公鸡叫,跟你闹着玩的。”

鲁班摇摇头说:“不赖你,哥哥的手艺没学好。咱们走吧!”

鲁班和妹妹走了,留下了佛峪口,易县和居庸关三座塔。听说后来还有人量过,要是把三座塔放在一起,真是严丝合缝的。

鲁班走了没再来,八达岭关城隔了好几辈才修上。

(三)张钦传说

张钦,这是一个在居庸关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的人物,因为他曾经和正德皇帝对着干,而皇帝却拿他无可奈何。

在明代,科举制度逐渐成为政治生活的主流方式,很多平民百姓由此改换了身份进入了上流社会。

张钦是个进士,也就是说,他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但是进士这个学历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取得的。

想要考取进士,必须通过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这四道严格的层层淘汰的关口,并依次取得秀才、举人、贡生这样的名位。

然后其中的极少数优秀者,才能有资格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面试,最终取得“进士”这个名号。

这个过程从地方到全国,比试范围逐渐扩大,而胜出人数逐渐减少,所以说,进士都是千里挑一的读书人里的佼佼者,非一般人所能获得的。

这种科举方式为政府遴选了大量的人才,他们日后都是国家的栋梁,他们的举动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生活。

张钦考取进士之后,先是当了官居行人司行人,后改授为御史。

御史是个什么概念?这就涉及到了明朝的官员监察制度。监察制度自秦汉时期就开始确立,由于官员的廉政建设涉及到王朝统治的根本,历朝历代都不敢忽视了官员们的管理工作。

明朝早期,开国皇帝朱元璋设立了都察院,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为长官,以下有左、右副都御史等,还按当时的行政区划另设了13道监察御史,“主察纠内外百司”。

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明朝时期这些众多的“御史”几乎都来自科举选拔出来的进士。

也就是说,御史的监察工作关系国家政权建设的根本,而这一重要职能的执行者,都来自公平而严格的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

这些御史们多来自民间,他们饱读诗书,正直忠诚,明大义而晓事理,能够尽心竭力兢兢业业地无私工作,这就使得明朝时期的监察制度成为了历朝历代封建王朝中做得最好的。

如果充分了解了明朝中后期的整个社会局面,就会发现,即使朱元璋之后的各个皇帝足够地荒唐无能,即使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而明王朝仍然能政治稳定并绵延长达276年的统治,完善的科举制度与监察御史制度是其最根本的两大基础。

张钦当御史的时候,皇帝是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最大的特点是好色兼贪玩。

玩到什么程度?朱厚照在皇宫之外,大规模修建豹房,大量储藏豹子老虎等凶猛动物,亲自上阵跟老虎豹子赤膊搏斗,用来逗乐子。

同时豹房里也塞满女人,朱厚照日夜不停地在里面荒淫嬉戏。太监们乐得逢迎他,知道大同游击江彬善骑射、会玩乐,就推荐来陪侍豹房,与武宗同卧同起。

豹房里是好玩,可毕竟在北京,时间长了朱厚照觉得腻歪了,江彬就鼓动着皇帝出游,说外边美女无数,何必郁郁居宫内,为廷臣所制!

于是正德十二年八月的一个夜晚,武宗与钱宁、江彬等偷偷溜出了京城,经昌平到了居庸关,打算出关到塞外去。

居庸关有重兵把守,守关大将叫孙玺,但是此刻的巡关御史正是张钦。按照明朝法律,关门不得随意开启,“土木之变”后,更是时刻不敢松懈。

正德皇帝朱厚照打发一个太监来到守关大营,传令开关,放他们出去。孙玺接到旨意,一时手足无措,开也不是,不开也不是,左右两难,只好去找张钦。

张钦听到这个消息,也大吃了一惊。他沉思片刻,对孙玺说:“你把使臣打发到我这里来。同时集结弟兄们,一定要严防死守关门,绝不能放一人出关!”

孙玺松了一口气,回去对等待消息的使臣说:“深夜出关,事关重大,巡关御史正在关城上,下官我做不了主啊!您还是找他去吧!”

使臣翻翻眼,怪孙玺罗嗦,可是没奈何,只好又去找张钦。黑暗之中,但看关楼正中松明通红,军士们全副武装,当中执剑危坐的,正是巡关御史张钦。

使臣扯着尖嗓子大喊:“当今皇上在此!皇上命令你打开关门!”

刚喊完,发现他的身边已经站满了执刀边将,居庸关已经成了一个鸟儿都飞不出去的铁关。

张钦大声回答:“朝廷重关,什么人竟敢在此吵闹!我奉皇命守关,一切遵照朝廷法度!当朝天子乃圣明之君,此刻正在大内皇宫,怎么会鬼祟到此,竟然要半夜偷着出关!你们这一群骗子,竟然敢冒充皇帝命令!按照法律,立斩无赦!”

张钦话音刚落,使臣已经发现情况不妙,边将的钢刀已经在逼近他的脖子,顿时哆嗦着瘫到了地上。

这个时候只听张钦又说:“念在你不知道法度,且是宫中旧人,饶你不死!回去告诉你们的人,再敢言开关者,斩!”

使臣顿感死里逃生,连滚带爬地离开了关门。

正德皇帝朱厚照听了使臣的汇报,哭笑不得,可是也没其它的办法,不得已,只得带了大军返回了昌平。

张钦就这样巧妙而坚定地坚持了原则,皇帝也拿他没奈何。

(四)五桂头传说

在居庸关北,有一原名叫“乱柴沟”的地方,此处有一个山洞,在洞口的岩壁上,现在还依稀可见“五桂头”三字。

据传,燕王扫北,曾带几十万大兵,一路攻城破寨,所向披靡,拿下了几十座雄关大镇,唯有“乱柴沟”这道关口怎么也攻不破。

燕王很焦急,也很恼火,但就是没有破城的办法。一晃数月过去了,几十万大军轮番进攻,坚城仍岿然不动。

正在燕王苦思冥想、无计可施的时候,有一谋士建议说:“居庸关附近的火家庄有火氏五兄弟,善射火炮,可派人请来助战。”

燕王闻听大喜,派人带礼物前去聘请。可谁知只过了半天,派去的人便带着礼物独自而回。

燕王问道:“怎么回事儿?”

来人说:“火氏五兄弟不愿参战,除非燕王亲自去答应他们的要求。”

燕王没有别的办法,只得亲自带上重金再请。

火氏兄弟说:“我们都是种田的农民,本不愿卷入这场战争,除非燕王答应坐了江山以后不滥杀无辜,我们才能助战。”

燕王说:“我还以为什么大事呢,原来就为这个。我得江山后决不杀掳降臣和百姓!”

火氏五兄弟听了,这才放下心来,带上火炮、炸药等工具到“乱柴沟”助战。

火氏兄弟果然名不虚传,架上火炮,点上炸药,只半天工夫就把“乱柴沟”变成了一片废墟。使久困居庸关的几十万大军,迅速攻下“乱柴沟”,拿下八达岭,把元军赶出关外。

后来燕王真的做了皇帝,他想起乱柴沟一战,觉得火氏五兄弟留不得。将来他们要造反,用火炮攻打我大明怎么办?

于是,没过多久,燕王就以“蒙古细作”的罪名杀了五兄弟,并将五颗人头悬于弹琴峡附近的路旁示众,人们就称此地为“五鬼头”。

火氏兄弟无辜被诛,使许多投奔燕王又立过战功的人感到自危,人心浮动。

人们说:“燕王忘恩负义,过河拆桥,跟他干的人,最后绝没有好下场。”

燕王听了,为了安稳人心,赶紧拟了一道圣旨,封火氏五兄弟为火神,并在关沟令工匠建了一座“五鬼头财神庙”,以享世代香火。这才平息了民愤。

后来,人们觉得“鬼”字不好听,便改成了“贵”字,五鬼头就变成了五贵头。

修京张铁路时又将贵字改成了桂字,因此,这地方三易其名而终为“五桂头”。

(五)元太祖倒攻居庸关

金人夺取居庸关后,大力投资铸铁门,要知道,那时熔化钢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铸造大型的铁件那就更难了,必须用多个小型的熔炉化铁。

金兵还布鹿角式的将铁蒺藜埋藏打到百余里之外。这就需要很多的铁匠长期打造。至于百里之外的品字形陷马坑,那就更多了。

1215年5月,元太祖为取燕京,首先攻占居庸关。元军行至百里之外,传令全军停止待命,并立即派札八儿去侦察居庸关的各种情况。

札八儿对元太祖攻取居庸关,占领燕京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此我们不得不先谈一谈他的故事。

札八儿的全名叫札八儿火者,其中“火者”是官名。他身材高大,有一双方形的大眼珠,显得很有神气。脑门很宽,胡须显得也很美。

札八儿饶勇善战,每战身披重甲,挥舞长矛,冲锋驰突如飞,常骑骆驼前进,众不能抵挡。

札八儿原为西域人。元太祖和汪罕有仇,忽一日汪罕出其不意,突然袭击元太祖,因无准备,元军大败,太祖只带19人突围,其中有札八儿。

这19人逃至班珠泥河,食物早已吃光,四野茫茫,荒芜人烟,实有饿死的危险。正当此时,有一野马向北跑来,札八儿一箭将其射死,击石取火,用河水煮肉,大家吃了而活命。

元太祖举手仰天宣誓说:“使我成大业之后,当与各位兄弟共甘苦,否则天诛地灭。”大家听了都很感动。

札八儿原来曾到燕京投奔金朝,金人看不起他,以至对他很不礼貌,后来才投奔到元太祖部下。经上阵考验,元太祖很器重他,以致留在身边干大事,所以这次攻打居庸关,太祖特派他去侦察敌情。

侦察回来,札八儿向太祖说:“居庸关无论如何不能从正面攻关,因为沟长、山险,是攻不过去的。”

“那怎么办?”

“自此以北黑树林间,有一条小道,宽度只能通过一马。我已试验过,如令士兵每人口中衔一小木棍,使其不说话,一夜可到。”

太祖照办,令札八儿轻骑带路,天黑起程,次日一早,诸军齐到平地。马不停蹄,将士们急驰到居庸关的南口。

金鼓齐鸣,如天兵而降,金兵从睡梦中被惊醒,哪里来得及抗敌,早就被元军杀的杀,绑的绑,就这样居庸关很快被元军占领了。

应当说明,当年元军所走的这条黑树林小道,现在已修成国道了。

当时燕京是金朝的首都,宣宗皇帝此前已迁至河南开封,留下耶律福兴,又命承晖为都元帅,抹然尽忠为副元帅守城。

居庸关失守,京城大惊,承晖服毒自杀,抹然尽忠暗中逃走,兵士们群龙无主,也四散而逃,所以说元军取燕京,没费吹灰之力。

有一天,元太祖观览燕京山川地形,对左右近臣说:“朕之所以至此,札八儿功最多。”

接着又对札八儿说:“给你一块地方,长度北起居庸关,南至黄河边,宽度你引弓射箭以箭落处为界,另外,在所得金朝各王府中,你再选四处,为你的住所。”

后来元太祖北归,留下札八儿和诸将镇守燕京。

《金史札八儿本传》上又言:“札八儿活了118岁,赠推忠佐命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国柱,追封凉国公,谥武定。”

(六)孟姜女哭长城传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征集了数十万民夫,于公元前214年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传说就发生在那个时候。

古时候,孟老汉和姜老汉互为邻居,仅一墙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汉在自己院中种了一颗葫芦籽。

经过浇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芦秧长得肥壮、高大,从墙头爬过去,到姜老汉的院里结了个很大的葫芦,有几十斤重。

等葫芦熟后,姜老汉拿刀把它切开,突然见里边躺著个又白又胖、非常可爱的女娃娃,姜老汉喜台望外,奔走相告。

村里人听说后,纷纷前来观看这新鲜事,可是孟、姜两老汉却因此产生了矛盾,吵得不可开交。

孟老汉非常坚定地说:“这葫芦是我亲自种下的,胖女孩该归我。”

姜老汉却固执地说:“这葫芦结在我的院子里,这女娃该是我的。”

吵了三天三夜,难解难分,毫无结果,后经村里人调解为:女娃娃属于两家共同的,轮流居住,共同扶养,并取了个“孟姜女”的名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孟、姜两家老人为现已长大成人的孟姜女选了个女婿叫范杞梁,选定良辰吉日,准备成亲。

天有不测风云,成亲之日,新郎、新娘正要拜堂,突然从门外闯进几个衙役,一拥而上把新郎范杞梁当民夫抓走了。

原来,当时由于秦始皇在全国各地抽调大批民夫修筑长城,日日夜夜拚命干,民夫们被累死、饿死的不计其数。为了加快工程速度,他们又到处抓民夫补充,范杞梁也被发配去充当修长城的民夫了。

转眼一年过去了,范杞梁杳无音信,急得孟姜女饭吃不下,觉睡不著,不知如何是好。

跟两家老人商量后,决定去找丈夫,发誓找不到丈夫绝不回家。

孟姜女带上乾粮和给丈夫特制的御寒衣服上路了。一路上,风吹雨淋、日晒风寒、饥寒交迫、步履艰难,经过千难万险的万里跋涉,终于找到了修长城的地方。

一打听,孟姜女才知道,为修长城死了许多人,丈夫范杞梁早就累死了,并被埋在长城下,尸骨都找不到了。

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孟姜女顿时就伤心地恸哭起来,泪如泉,声如雷,哭得惊天动地,天昏地暗,眼看著长城一段段的倒塌,哭到哪里塌到哪里,足有八百里长。

这下可急坏了工程总管,急忙去报告正来此巡查工程进展的秦始皇。

秦始皇赶忙去见孟姜女寻问根由。一见之后,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为“正宫娘娘”。

孟姜女虽然怒火满腔,但还是压住心头仇恨,灵机一动,将计就计地非要秦始皇答应她三个条件,才能当“正宫娘娘”。

一要找到丈夫范杞梁的尸体;二要为其丈夫举行国葬;三要秦始皇为范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

秦始皇听罢孟姜女提的三个条件,思索片刻,为了得到美貌的孟姜女,便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孟姜女戴着孝拜了为筑城而死的范杞梁坟墓后,宿愿已偿,面对滚滚的渤海,纵身一跃,投海自尽了。

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故事家喻户晓,流传至今。

同类推荐
  • 巴人寻根:巴人·巴国·巴文化

    巴人寻根:巴人·巴国·巴文化

    有关巴人的历史和故事,是那么的遥远,遥远得虚无缥缈,人们翻阅故纸堆里的文字就像阅读神话传说,将信又将疑。然而,从20世纪中期以来,有关巴人和巴文化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使那些原本朦胧的史实逐渐清晰起来,那些远古的场景又开始浮现在现今人们的眼前。原来,二三千年前的巴人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他们就在我们的脚下,就在这片富饶的巴渝大地,与我们仅相隔咫尺红土!透过肥沃的土壤,我们尚能感受到历史的余温。
  • 壮文论集

    壮文论集

    这些学术论文绝大部分都是公开发表过的,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其中个别地方做了一些修改、订正和补充,但不作重大改动。限于时间和个人的条件,还有若干领域自己来不及研究,例如,壮族和国内及国外民族发展民族文字的情况对比,壮文和其他民族文字的对比,都只好暂付阙如。壮文本身的完善问题、借词问题、壮汉翻译规范问题,也未能予以展开。本论文集只着重围绕推行问题进行探讨,以便给政府部门、推行单位、研究专家和广大群众提供参考。
  • 晋中精神

    晋中精神

    本书以2012年在晋中地区开展的“晋中精神”大讨论为背景,全面详细的记录了社会各界对“晋中精神的”的概括精华:明礼诚信、开放包容、艰苦奋斗、唯实唯先。全书体现了晋中人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明天的美好期待。
  • 阅读西藏

    阅读西藏

    《阅读西藏:注释神奇的土地》沿新修的青藏铁路进藏,从藏北到达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然后,从拉萨到达西藏的各个地区,去实地感受西藏的神奇和美丽。请注意,《阅读西藏:注释神奇的土地》分区是按旅行线路划分的,只是为了叙述方便,并不完全符合现在的行政区划。
  • 闽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闽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本书深刻阐明了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的先进文化力量及其建设的战略意义,揭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呼唤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合、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
热门推荐
  • 穿来穿去的人生

    穿来穿去的人生

    一颗手榴弹让沅羽被迫结束了自己宅女的生活,从此与系统6392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时空旅行。在不断地穿越中到底是谁先丢掉了心?
  • 九姑娘复仇记:二年三度负东君

    九姑娘复仇记:二年三度负东君

    一个女人一生中会遇见三个男人。第一个男人会让你刻苦铭心;第二个男人会让你永生难忘;第三个男人则会陪你执手天涯;简介:这是一个非常狗血的桥段,男主杀了女主全家,结果发现这只是一场误会。于是一场相爱相杀的复仇虐恋就此拉开序幕。高冷绝情女VS冷血面瘫男
  • 佛说无能胜幡王如来庄严陀罗尼经

    佛说无能胜幡王如来庄严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鼎界

    九鼎界

    传说大禹治水击败兴风作浪的妖魔无数,之后禹铸九鼎刻山川河岳于其外,聚九州精魂于其中,以封印妖魔。九鼎相互影响竟然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世界,谓之九鼎界。后夏桀暴虐,商纣无道,五霸明争,七雄暗斗,之后更有秦皇暴政。与九鼎界的联系,渐渐中断。然盘古,女娲,三皇五帝他们身居何所?西门吹雪,独孤求败他们破碎而去,又去往何处?项羽,吕布,霍去病,李元霸他们或力举千钧,或万夫不当。他们的力量又来自何处?张角,武侯,魏征,刘伯温他们呼风唤雨的能力又从何而来?答案都在《九鼎界》中!!
  • 宠妃养成记

    宠妃养成记

    冷冷的酷酷的晋王养了一个矮矮的软软的妹妹……“哥哥,你低一点,我要爬上去!”“……”敢让晋王折腰,臭丫头欠调教!于是,画风一转开始和谐…………“哥哥,我看不到,你抱我!”“你怎么不爬上来?”“……”你以为我不敢嘛?可是想到上次爬完的后果,沉淀的酸疼感觉又浮上来,羡落蔫了。“来,哥哥抱!”羡落圆满了。……“哥哥亲亲!”晋王猝不及防被某个小人儿踩在脚背上踮脚仰头亲了口。……“哥哥,下次我不要被站着……”羡落郁闷。“为什么?”晋王笑。“因为一直踮脚很累啊啊啊!!!”羡落郁闷死。“……”晋王笑死。……绝对养成,绝对甜宠,绝对简单粗暴文艺范儿,本文主打腻死人,也可以虐死人,不要犹豫,快来宠爱吧!
  • 天使背叛恶魔复仇

    天使背叛恶魔复仇

    她代替自己的姐姐入狱五年,出狱后,她却对她威严相逼,本是共同血统,共同身世,她堕落后冉冉升起,她堕落后坠入地狱,姐妹间的战争一触即发,究竟谁会站上王者之巅。————天使也会背叛。。。。————恶魔也会哭泣。。。。谁又伤了谁的心。。。。。。谁又知了谁的因。。。。。。
  • 儿童的高级教育:一位普通父亲16年的教子方案

    儿童的高级教育:一位普通父亲16年的教子方案

    您正在翻开的是一本即将颠覆传统育儿观点的图书。如果您墨守陈规,或者循规蹈矩,如果您完全地依赖学校教育,请不要继续阅读下去;但是如果您是《卡尔.威特的教育》的忠实读者,如果您知道木村久一,那么请仔细地阅读这本书,它是作者16年坚持用自己的方法精心培育自己的孩子的经验集合,以及作者与其他家长交流得出的育儿感悟。本书仅限于12岁以下孩子家长阅读。
  • 法神至高

    法神至高

    三万多年前,永恒之井枯竭,无数法师陨落,结束了他们传奇的一生,也结束了这个以魔法为尊的时代。三万多年后,他带着领先这个时代的魔法知识重生了,时过境迁,原本枯竭的永恒之井开始复苏……和那个末法时代不同这是个充满激情与碰撞的魔法大陆,人类、巨魔、亡灵、修罗、精灵……各方势力风云际会。战火为何点燃,世人何以征战不休,只因强者为尊。浩瀚的魔法世界,神秘无尽。强大的魔古生物,嗜血好杀。各帝国分崩离析,权利欲望无休止境……震天的战鼓声再次响起……火球术、寒冰箭、尘封的咒语重现大陆,因主角的到来,这个世界注定改变。
  • 重生再战

    重生再战

    一代战神,在只剩神魂的情况下,本为众生着想,奈何众多战尊贪婪,被逼无奈,只能入轮回。一个凡人国度的皇子,在忍受无数嘲讽之后,终于突破枷锁,成为万中无一的天才。战神能否重回巅峰,皇子能否乘风破浪。重生再战,能否,能否……
  • 李嘉诚如是说

    李嘉诚如是说

    在逆境的时候,你要自己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自己身处逆境的时候,我认为我够!因为我勤奋、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及建立一个信誉。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事实证明,李嘉诚抓住了机会,他成功了,而我们大多数人却没有获得他这样的成就,甚至根本就没有成功。与智者的对话总是有百益而无一害,当然,倾听李嘉诚的经验谈智慧之语也不会例外。那么,应该如何把握成功的机会,就让李嘉诚来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