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674800000002

第2章

这一年(公元前 113年)的秋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早,急急忙忙在十月的初始,把早霜漫天撒向黄土高原,秋风驱赶着绿色,把汾河两岸树叶变成了金黄。秋凉在田野里催动着农人忙碌着,满地里的大豆、绿豆收完了,高粱砍到了……。只有汾河岸边零零星星的马尾草,一行行的红柳和白腊条虽然已经绿褪叶尽,还威风凛凛的挺立在那里,象征着自身的彪悍和威武。碧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和南飞的雁阵,把天地自然地组成了一幅萧萧飒飒、秋色浓重的图画。

蜿蜒千里的汾河,是黄土高原上最大的一条河水,这条发源于吕梁山北麓的河流,随着吕梁山脉从东北方向一路奔腾地走来,又丰满的向西南方流去,经太原、汾阳、霍州,到河津水面越来越宽,犹如一条黄龙张开大口,把满腹的浑黄汇入波涛汹涌的黄河。

此时,东北方的河面上,一条船队在波涛中一字型迤逦而来。行走在前面的几条木船,战旗招展,兵士列队,枪刺如林,引导着几条大船乘风破浪沿河南下。跟在后面护卫的几条木船上,同样站满士兵,严阵以待……一些小快艇在中流两边的河面上来往穿梭,快如飞燕,与两岸平行驰骋的骑兵遥相呼应。如此的浩荡阵势,使秋天广阔的田野,近处无行人,远处无畜鸣,万物缄默,一片寂静。

行走在河水中间的巨船,船宽体高,高翘的船首雕刻着龙头,黄旗、牙旗遍插船舷,几根高低不一的桅杆上,挂着土黄色的帆蓬,借着北风的力量,破浪前进。船上高高的仓楼,画廊百色,门窗齐备,悬挂着黄色的纱幔,透过纱幔看到里面人影绰约,服装艳丽,柔姿曼舞,千姿百态,从里面传出的管弦笙乐阵阵地飘出仓楼之外,伴着船队军士前后联系的鼓角声,随着荡漾的秋风,飘向远方。这和谐的乐章,不但代表着队伍的庞大和威严,一个时代的强盛和繁荣。而且还象征着一个帝国的伟大,一个王朝的蒸蒸日上。

这个船队是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以后,正在返回长安。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浪汾河,中流饮宴,触景生情,面对强盛的帝国和大好河山,一腔感慨之情。

此时,汉武帝刘彻立在船头,扶着船舷,身后围着文武百官,心情极好。他极目远望,只见汾河上阵阵秋风携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楼船在汾河中流驶过处,无声的流水顿时扬起一片白色的浪花。

忽然,有快递军士呈来捷报:大军南征夷越告捷,攻下七郡十三城……。正在和群臣饮酒的汉武帝,时值酒酣耳热之际,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心中甚是欣喜……。随即指着岸边的村庄问道:“此村叫什么名字?”

“刘家庄!”一名太监急忙应道。

“此庄赐名‘闻喜’”汉武帝刘彻笑着说道。

“是!皇上有旨,刘家庄钦赐‘闻喜’!”太监高声喊道。

“皇上有旨,刘家庄钦赐‘闻喜’了——”随即,这个喜讯一声接一声被传送至岸边。因此,汾河边“闻喜”这个地名,沿用后世几千年。

大喜过望的汉武帝刘彻随即离座,端杯走出船楼,看到一河碧水南流,前后船上旌旗蔽空,秋风习习,白云飘逸,心潮翻滚,感慨万千,触景生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诗歌以后,端着酒杯的右手向着天空高高地举起,在空中停了一会儿,随即仰脸一饮而尽,把一只金樽抛入河中。他那一气呵成的诗词和潇洒的动作与狂浪的举止,先是惊得站在身后文官武将,太监宫女瞬时的沉默,接着一阵欢呼声在水面上飞扬。

此时,兴奋的汉武帝微微有些醉意,在龙头船上摇晃了一下,几名太监和宫女快步上前刚要搀扶,他急忙推开众人站立稳当,随后大声说道:

“朕闻南方平定的捷报,今日高兴,我大汉的江山四面稳定的局面有望矣!”

“皇上辞赋过人,在万人之上,必将流芳后世,经久传杨。”一位文官急忙献媚道。

“皇上英明,威播四海,江山必八方一统,千年稳固,万代不衰。”又一位大臣顺言附和道。

“八方一统,千年稳固万代不衰。”众百官争先恐后拥呼道。

“今天地阔天高,风清气爽,天下地上阳气升华,五湖四海尽带笑意,庆祝南线战役的胜利。拿酒来,我等此时不饮不贺,更待何时?”汉武帝高兴得大声说道。

“皇上,你……”一名太监害怕皇上喝醉损伤了身体急忙上前劝道。

“我怎么了?”皇上反问道。

“我想你是有一点醉了。”太监急忙解释道。

“我醉了?”皇上向太监质问道。

“望皇上保重龙体!”太监关切的解释道。

“你再敢言醉,立斩不赦!”皇上一摆右手指着太监怒斥道。

“奴才该死,皇上恕罪。”慌得太监急忙跪地叩首。

“今日畅饮,连饮三樽,违令者……”在山呼海啸的颂歌声中一代王朝走向坚强与巩固。

汉武帝的这首《秋风辞》,虽是即兴之作,但是抒写得曲折缠绵,一波三折。清丽隽永,笔调流畅,此诗为人们经久所称道。

在南方,刘彻亲自派出的中郎将唐蒙、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灭掉了夜郎国和南越国。使得夜郎、南越政权归附汉朝,在西南先后设立了七个郡,其中在今海南岛置儋耳郡、珠崖郡,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与南海诸岛的地区。疆土最南端超过今天越南胡志明市。尤其是使得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

汉朝,自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取得政权以后,为了稳固刘姓的统治,分封同性诸王,造成了国内大国林立,刘氏诸王各自为政,更是渐渐的与朝廷分庭抗礼,尤其是刘邦的侄子刘濞更是嚣张跋扈,国内之富足可抗争朝廷。

文帝刘恒在位时期,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式,怎样制定一个先重后轻的方略。大臣贾谊曾经推出《治安策》,内容主要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就是把一个大的王国分割成若干个小的王国。名义上诸侯王增加了,但同时他们地盘和权力却大大缩减了。

景帝刘启时期,强大的藩王势力几乎让景帝日不安食,夜不能寐。此时,大臣晁错伟岸地站了出来,他给景帝开的药方是:“攘夷必先安内,安内首先削藩”,明确的提出了《削藩策》。

景帝看到晁错的《削藩策》的内容,确实是十分动心。但是,他所要面临的“削藩”的隐忧同样让他寝食难安。因为所有削弱权力的藩王都是刘姓的子弟,铲除自己的家族面临着空前的困难。但是,《削藩策》一文中提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文中所阐述的意思很明确,是晚削藩不如早削藩,早削藩还可以保全国家,晚削藩国家就有可能灭亡。晁错的这几句话说动了景帝,景帝经过几个晚上深思熟虑之后,终于下定决心,不怕艰险,几乎是带着放手一搏的姿态,正式推行了《削藩策》中内容条款。

晁错是何许人物?汉文帝刘恒时期,晁错就因为文才出众任朝中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子家令(太子老师)。在教导太子学习的时候授理深刻,辩才非凡,逐渐被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景帝)尊为“智囊”人物。曾经被外派学习《尚书》,回来后专对文帝讲学。后来,做了太子的老师以后,职位更是在景帝继位之后位列三公,成为太尉,恩宠之重真可谓无以复加。

骄傲自大的晁错对汉朝的确一片忠心,但是他由于妄自为大失去了警惕性,对待汉朝宏观政治决策非常张扬外露。《削藩策》的内容虽然高瞻远瞩的更加宏观的分析了国家对内、对外的形势,更是制定了汉朝对内和对外的近乎完美的决策,让许多人叹服。就连后来的削藩对象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削藩策》是旷世巨作,无人比拟。

但是,《削藩策》有一些美中不足,首先晁错不会巧立名目,同样是削藩,文帝时期的贾谊叫做《治安策》,后来的汉武帝叫做《推恩令》。像晁错这么明目张胆的提出“削藩”的前朝后世都没有。所以,一经提出,许多藩王心理上都接受不了。一旦在全国推行,叛乱很容易发生;次之,晁错不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以至于他的《削藩策》刚公布,诸侯王一下子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他。诸位藩王没有胆量敢把皇帝怎么样, 但是,晁错是一个大臣,诸蕃王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无论《削藩策》是成是败,注定他的下场都不会好到什么地方去。

当时,晁错的《削藩策》刚刚提出,有一天,他的老父亲立刻出来警告他说:“你利用自己的权利削弱诸侯的势力,分裂皇上的骨肉至亲,必然被人议论纷纷。”

晁错理直气壮地说:“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晁错的父亲听到此话后痛哭流涕道:“刘氏安了,晁氏要亡了”,于是,饮毒酒而死。由此可见,晁错以及他的父亲不是不知道力主削藩的下场,只是晁错是真正的忠臣,骨子里有着“舍身取义”的伟大情怀。汉朝的强大,就是像晁错这些无所畏惧人生命的奠基

公元前154年(景帝三年)正月,朝廷的削藩计划实施了。首先下令削夺吴会稽、豫章两郡,汉景帝《削藩策》刚开始推行,很快引起了诸侯王的反叛。他们首先打出了“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相继叛乱,联为一体对抗朝廷。

吴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首先起兵,又派人通知闽越、东越出兵相助。但由于齐王悔约背盟、济北王为其部下劫持不得发兵,故实际参加叛乱的仅为七国。一场史称为七国之乱的反对统一的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吴王刘濞起兵反汉后,先杀尽朝廷在自己封国内所委任的官吏,然后聚集亲信,商议进兵之策。

首先大将军田禄伯请求率兵5万,循江淮而上,占领淮南和长沙,入武关直捣长安,吴王唯恐大权旁落,拒绝了这一建议。

青年将领桓将军对吴王说:“吴多步兵,步兵利险;汉多车骑,车骑利平地。”因此建议挥军急速西进,沿途不要攻城掠地,迅速抢占洛阳的军械库和敖仓的粮库。并凭借洛、荥山河之险,会合诸侯。这样,即使不能西取长安,也占据了夺取天下的有利地位。否则,如行动迟缓,一旦让汉军抢先进占梁、楚一带,势必招致失败。这一避短用长、速据关东战略要地的主张,也遭拒绝。

吴王亲率20万军队从扬州(广陵)出发,北渡淮河,会合楚兵,并力向梁进攻,又派出小部队潜赴河南的函谷关(崤〉、渑池(渑)之间,侦察关中汉军情况。在渡淮时,一面派兵袭占江苏省的邳县(邳),向北攻城掠地;一面遍告诸侯,提出这样一个行动计划:由南越兵先攻占长沙以北地区,再西趋巴蜀汉中;越、楚、淮南、衡山、济北诸王会同吴军西取洛阳;齐、菑川、胶东、胶西、济南诸王与赵王先攻占河北献县(河间)、河南武陟(河内),再入今陕西大荔(晋关),或与吴军会师洛阳;燕王北取今河北蔚县(代郡)、内蒙托克托(云中)后,再联合匈奴南下,入宁夏固原(萧关),直取长安。这一战略构想的意图是:以诸王国的军队分东、南、北三个方向合击关中,吴楚主力先占荥阳,与齐赵军会师,攻占长安。

“吴楚七国之乱”的藩王们把多半个汉朝占领了,所有的矛头直指削藩罪魁祸首——晁错。

刚开始,吴王刘濞打着“清君侧”名义,蒙蔽了许多藩王和民众。由于得到了诸多诸侯王的支持,“反削藩,抗朝廷”的作法更加显得顺理成章,把一场叛乱美化成了为国尽忠。

刘濞是藩王中势力最大的,同时也是“吴楚七国之乱”的首脑人物。论实力他掌控了全国的一大半铜钱制造,守着几座铜山。吴国平时都不对下面征税,直接对全国供应货币,加上造盐和开矿几项经济优势,真正数得上富可敌国。刘濞有着如此巨大的财政大权,一旦被削藩,他的既得利益自然会严重损失。所以他反叛朝廷劲头最足,声势最大。

当时社会上还传说,这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因为和吴王刘濞的儿子刘贤下祺,因为棋局引起了纷争,拿着棋盘把刘濞的儿子刘贤给打死了。后世的人因为汉景帝的仁孝,总是想方设法把这段公案中的汉景帝进行了美化。但是,当时事情是否确切,已经无法确考。据常人推理,至少,一个太子打死一个藩王的儿子,当时的皇上虽然发了一顿脾气,但也无可奈何的作罢了。时隔多年,这吴王刘濞未必没有报仇雪恨的想法,而汉景帝刘启未必没有斩草除根以绝后患的思想。所以这一次削藩与保藩之争给事件蒙上了迷离的色彩。

所以,吴王刘濞这一次更是借着诸侯大乱的时机,带头呼吁,一下子纠结了几十万大军,气势汹汹的向长安杀来。无论刘濞提出的其“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如何,但是,“犯上作乱,觊觎神器”的罪名已经被汉景帝刘启扣在了他的头上了。

就在这时侯,朝堂中还有一位大臣叫袁盎,以前做过吴王刘濞的丞相,也是个大智大慧的人物。在晁错刚做太尉的时候,袁盎因犯罪被晁错查办,把他贬为庶民闲置在家。

“吴楚七国之乱”初始,大臣窦婴马上找到汉景帝刘启,要求他即刻启用袁盎。晁错知道了此事后,立刻给景帝进言说:袁盎曾在吴王刘濞手下做丞相,尤其是曾经向朝廷担保过吴王刘濞不会谋反,如今刘濞反了,要追究袁盎的责任杀了他。

可是,足智多谋的袁盎自己跑到汉景帝面前,详细汇报吴王刘濞的反叛事宜,并对当时的紧张局势和双方的形式进行了非常中肯的分析和评价,更是向景帝提出了当下安抚藩王和诸侯的一个方案——“诛晁错”。晁错罪虽不该杀,但是,从形势上看,此时也只有杀了晁错才能稍微安抚一下反叛的诸王。

汉景帝没有采纳袁盎的意见,他想到晁错毕竟无罪,还是自己的老师,杀掉晁错必定引起天下的人耻笑。袁盎又一次进言声称杀晁错虽不能罢兵,至少也让反叛诸王失去一个叛乱的理由。

景帝在获悉七王叛乱后,先是采取姑息政策,当时不愿意杀掉晁错,后来,随着京城形势危机,汉景帝不得不接受袁盎的谏言。于是,晁错被腰斩弃市,并夷其三族。恢复诸王封地,企图以此平息战乱。

对于这个决定,景帝发出了“无不因爱一人而谢天下”的感慨。

晁错腰斩后,诸藩王没有离去,而是继续挥师京都,刘濞则自立为“东帝”,抗拒朝廷,反叛之心已经十分明朗。汉景帝意识到杀晁错并没有起到预料中的效果,心中十分后悔。但事已至此,不得不寄希望于武将,准备兵戎相见。当时,汉景帝的第五个儿子,年仅十五岁的汝南王刘非上书向景帝请战,要求领兵攻打刘濞的封地——杭州,景帝下旨应允。于是,景帝封刘非为大将军,赐给将军印,派出了周亚夫、窦婴等大将,带兵迎击叛军。

任命周亚夫为太尉后,统率三十六位将军的兵力东攻吴楚,另派郦寄攻赵,栾布攻齐,并以窦婴屯于荥阳,监视齐赵叛军动向。这一作战部署的着眼点是:分兵箝制齐赵,集中主力打击反汉的重要力量吴楚两军。

周亚夫受命后,即提出:“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也就是暂时放弃梁国的部分地区,引诱并牵制吴楚军队,达到守梁以疲敌的目的,这一建议被景帝采纳。周亚夫率军由长安出发,准备会师洛阳,后接受部下意见,改变进军路线,迅速由蓝田出武关,经南阳抵达洛阳,抢占荥阳要地,控制了洛阳的军械库和荥阳的敖仓,并派兵清除了崤渑间的吴楚伏兵,保障了潼关、洛阳间的交通补给线和后方的安全,顺利实现了第一步作战计划。然后,周亚夫率军30余万东出荥阳,进抵淮阳,针对吴楚锐气正盛,难与正面交锋,遂引兵东北,屯于山东金乡(昌邑),让梁王坚守梁地,阻止吴兵西进,同时派兵奇袭江苏淮阴县西泗水入淮之口(淮泗口),截断吴军粮道。

公元前154年(景帝三年)正月,吴楚联军向梁进攻,河南永城(棘壁)一战,歼灭梁军数万人,乘胜西进,梁军退保河南商丘(睢阳),被吴楚联军围攻。梁王数次派人求援,周亚夫按兵不动,直到吴楚攻梁受到相当消耗后,才将主力推进至安徽砀山(下邑)。在吴楚四面围攻形势下,梁一面竭力固守,一面组织力量不断出击,袭扰吴军。吴楚联军久攻商丘不下,屡屡受挫,西取荥阳、洛阳的企图难以实现,退路又受威胁,乃调转兵力进攻夏邑,寻求汉军主力决战。周亚夫深沟高垒,坚壁不战。吴楚求战不得,派部分兵力佯攻汉军壁垒的东南角,转移汉军注意力,以主力强攻西北角,这一声东击西的企图被周亚夫及时识破。当吴军进攻东南角时,他加强了西北角的防御,粉碎了吴楚军的进攻。

吴楚联军号称数十万,既遭顿挫于睢阳,又不得逞于夏邑,进退维谷,加上饷道被断,粮食不继,在粮尽兵疲、士卒叛逃、士气低落的情况下,不得不撤兵西走。周亚夫乘机追击,大破吴楚联军。楚王兵败自杀,吴王仅率数千人乘夜向江南逃窜,企图依托东越垂死挣扎,但东越王慑于汉军压力,诱杀吴王。喧嚣一时的吴楚叛乱,历时仅三个月便完全失败。

此时,汉景帝借着平定叛乱的大胜,趁势继续将晁错的“削藩政策”大力推行,晁错虽死,他的政治主张却得到了推行。“削藩政策”对诸侯王的势力实施了沉重的打击,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也为今后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晁错之死”成为汉初三大冤案中的一案,千古奇冤。

后来,到了汉武帝时期,刘彻为晁错平了反,在政治上利用了晁错,并继续推行了他的主张。但是,晁错人已横死,只能是聊慰亡魂了。只有汉武帝平反晁错的举动受到了汉朝上下拥护和赞扬。

晁错的治国方略主张对外敌隐忍不发,必须通过和亲、物品等手段向匈奴示好。对内则提出了《削藩策》,于是,“和亲”和“削藩”成为了“文景之治”时期及汉武帝刘彻始终贯彻的两项重要国策。

汉武帝刘彻这首千古绝调《秋风辞》,内容宣传了“和亲”和“削藩”的思想,也充分展示了一代治国统治者由于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消除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对立,强化中央集权,保证政治统一的胜利。经济上把诸王在封地内征收赋税、任免官吏、围海制盐、铸造钱币等项目收为国有。文化、军事等方面通过多年勇于开拓,也均有很大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他本人奋发进取的雄才大略,一个波澜壮阔王朝的背影使人感觉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敬仰与尊崇,伴随强大帝国而生的伟大帝王是时代的精英和骄傲,刘彻就是这个时代的“天之骄子”。

尤其是他对国家治理的思想和精神,让日渐倾颓的伟大民族在迷失纷乱中依然保留着一丝高贵与雄健,给这个民族耸立了一个可以触摸到一个伟大的帝国的身躯,他让我们懦弱民族的血管里流淌着血性与勇武,在周边纷扰的国家中塑造了大国形象。

沿这汾河乘船归来的汉武帝刘彻,回到长安的甘泉宫中,因为饮酒有些过量,一夜睡眠倒也平静。第二天早晨,沐浴进膳完毕,先到未央宫、桂宫走了一遭,顺着通道前呼后拥的向建章宫一路走去。

建章宫是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亲自审定建造的宫苑。此宫苑周围二十余里,千门万户,金碧辉煌。他为了进出往来方便,与未央宫两宫之间修筑了飞阁辇道,可从未央宫直接乘撵直至建章宫。

今天刘彻不乘龙辇,倒是兴致勃勃的带领群臣走路来到建章宫。

汉武帝建章宫从正门进入,沿着圆阙、玉堂、前殿、天梁宫一路走来,走进宫城北部的太液池。

太液池实际上是一处相当宽大的人工湖,是建章宫北面的御用山水花园,园内亭、榭、楼、阁俱全,草、花、树、石应有尽有。尤其是湖水浩淼的太液池内耸立着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滩、涂、汀、岛模拟东海建设,水岸接壤处种植了茭白、芦苇、蒲草及各种观赏植物。水中野鸭、雏雁游弋,沙滩上紫龟、绿蟹漫步,水面上鹈鹕、鹧鸪群起群落,使太液池显现出海的特点,湖的大气。尤其是建筑在太液池岸边模拟秦朝时期徐福为秦始皇东海求仙的巨船,船体高达,桅杆高耸,舱体多间房屋被布置的大气豪华,像浮******的悠悠烟水之上,水光山色,互为补缺,相映成趣。

进园后兴致勃勃的刘彻看到如此的美景,想着昨天南线的战斗捷报,心中不免有一丝惆怅和忧虑。他想在汉朝建纲的初期,北部边疆经常受到匈奴的侵扰,由于处在建国之初,民生凋敝,政局不稳,为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他的先人汉高祖刘邦采纳刘敬的建议,“遣宗室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和亲”,以和亲送物的方式,求得边境的安宁。

然而,边境的农牧民并没有得到安居乐业的生活。多年来,匈奴一方面通过和亲,得到了大批财物,口头上尊崇汉朝,甘为属国。另一方面又不断侵扰边境,对大汉朝周边进行军事挑衅,对边境牧民牛羊和财产大肆掠夺。使汉朝仍然处于四处有战火,八方冒狼烟的境地。

汉武帝登基掌握大权以后,决心彻底摆脱受制于匈奴的被动局面,曾经几次对匈奴用兵,数度开塞击胡。但是,由于对匈奴战争胜少败多,不但导致汉家王朝统治受着外敌的威胁,而且其军事、经济实力也受到极大削弱。目前,南线捷报传来,出现的“漠南无王庭”的大好局面,给自己消灭西方匈奴,实施“远交近攻”的军事策略提高了信心和奠定了基础。

刘彻被众人拥簇着沿着院内的九曲长廊庭径行进着,院内的精致,虽然已经进入秋天,由于管理到位,水肥充足,庭径两边的青草还保持着绿色。假山上的爬藤除少量的叶片显示出古铜的颜色,大片的青绿把假山白色的水石拥抱着,只有顶部才露出本来的面目。湖滩边棵棵巨大的垂柳,还没有遇秋先零的迹象,垂吊着长长的须枝,依然随风摆动着。红花紫槐、大叶梧桐、圆冠秋榆、红心火炬树,依然枝繁叶茂。玫瑰花、菊花、牵牛花竞相开放,好像忘却了此时是夏天还是秋天?还精心地装扮着皇家花园的风景。

刘彻大概心情愉快,一路信步前行,浏览着湖水岸边的布满的水生植物,湖中岛屿的山石上,泛着墨绿,成片的蒲草、芦苇把本来圆润湖岸形成了不一样的曲线。远处漂在水面上的大片浮萍,在水面上开着白花、红花。西北角种植的莲藕,圆叶被高高的举出水面,叶隙中高挑的阿婵,雍容华贵地坐在青伞之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从湖中耸起,给人一种亦凡亦仙的幻境。

不知不觉刘彻走到巨船面前,本想登上巨船。可是,被身边的太监弓腰伸臂挡住了。

“皇上,请止步!”

“为何?”刘彻停下脚步问道。

“此船不能上?”一名太监向后退了一步躬身答道。

“此船为何不能上?”刘彻转脸又问道。

“此乃摹古秦朝时期求仙之船,是徐福带领太监、宫女及童男贞女们坐的,是为皇上求仙丹用的,所以皇上不能登船,有失尊贵。”太监进一步解释道。

“朕知道了,不上此船也好!”刘彻说完转身向一处长榭走去。

此处长榭,一半在水中,一半在岸上,根根圆柱伫立沙滩水中,柱上金龙盘旋,欲升天空。离水面一尺多的地方,横檩撘板,四周栏杆精雕细琢,黄红相间,四周座椅相围。榭的顶部高脊大瓦,琉璃闪光。房檐大出,檐角高挑,斜插天空。榭下宽敞大气,桌椅俱全,而且全部铺衬着黄色的桌布椅罩。在榭的一头有几间房子,室内已经布置休息的木榻炕桌,高几低凳,茶具糕点,专供皇上享用。

“皇上,您坐在这里!”一名太监扶着刘彻的胳臂说道。

“嗯!”

刘彻坐在靠背与扶手上雕刻着龙形的高椅上以后,一句话也不说,两眼望着面前蓝天白云,苇莆青绿,湖光山色,心中沉思着。周围人看到皇上静静地出神,谁也不敢贸然说话,心里都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生怕惹出什么麻烦,一起随着皇上的眼神向远处眺望,只是各自的内心中都在不停地揣摹着,此时的皇上为什么不说话,在想什么呢?

雄才大略、深谋远虑的汉武帝刘彻此时的心情,还停留在昨天获悉南线战争胜利捷报的无比欣喜和高兴之中。他考虑到南方平定以后,使自己可以专心领导汉朝帝国的人民和官吏对付北方的匈奴,实施他自己制定的“远交近攻,武力与怀柔双管齐下,联合西域各国夹击匈奴”的伟大军事战略。

但是,汉朝在北方逐步丧失了对阴山、燕山一代的控制。在西方对于河西走廊广大地区的控制,时断时续。由于路途遥远,匈奴还有相当的实力与大汉朝以兵力抗衡,匈奴还控制着西域诸国。所控制的这些国家,仍然是匈奴的重要经济支撑——士兵、军马及其他物资的来源,汉朝只有平定了西域诸国和争取到西域诸国的臣服,才能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

“你们看今天的天气多好啊!苍穹碧透,蓝天高远,仙云飘逸,真是难得的好时光啊!”刘彻突然说话,打断了太监与一些文武大臣揣摩的思路。

“万里环宇,天朗风清,举国上下,国泰民安,皆是皇上威加四海,福临天地啊!”一名文官急忙献媚道。

“但是还有兵戎潜伏,周边不宁,国家存在着外患,使朕寝食不安。”刘彻仍然望着远方说道。

“现在扫清外患,荡涤狼烟是当务之急。”众大臣连忙附和道。

“朕今日就在这里设宴,庆祝南方大捷!”刘彻突然说道。

“启禀皇上,应该大摆筵席,满朝文武百官共同庆贺南线的胜利!以显示我汉朝的大气与威风”一名大臣上前一步躬身奏禀道。

“此次胜利乃是小胜,等南线将士班师回朝之日,再进行庆贺!”刘彻不动声色地说道。

“皇上英明!”大臣附和道。

“今日设宴,是朕高兴小酌。”刘彻高兴地说道。

“皇上之言极是!”一名太监献媚道。

“摆宴!”

“皇上有旨,就在此处设宴庆祝南线大捷!”随着一声接一声传递,宴会准备工作开始了。

“召太中大夫张骞!”刘彻又说道。

“召太中大夫张骞觐见!”太监们又是一声接一声地把皇帝的旨意传了出去。

皇上的宴席间,人员坐着的少,站着的多,陪皇帝饮酒的只有两三位重臣,多数忙前忙后,来往穿梭地服务。

过了一阵子,刘彻起身离席,把众人甩在了身后。在太监的引导下进入亭榭一头的房内休息。进门后说道:“召张骞!”

“宣太中大夫张骞觐见!”一名太监高声喊道。

张骞何许人也?

张骞,是陕西汉中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年间为郎官。张骞为人坚强而有毅力,宽宏大量,待人真诚,很多人都喜欢他。

公元前139年(武帝建元二年),汉武帝闻奏:生活在祁连山一带的匈奴人与月支人连年战争,后来匈奴打败月支王以后,用月支王的头骨颅腔作为饮酒的用具,月支部落的人向西部逃走了,心中非常仇恨匈奴,但是,他们没有军事实力,也没有人援助他们共同打击匈奴,报仇雪恨。

当时,汉朝正打算消灭匈奴,听到这些话,想派人出使月支,联合月支共同进攻匈奴,但是,途中使者必然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区,满朝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人敢于充当汉朝的使者。于是,汉武帝就在全国张榜招募敢于出使月支的人。当时张骞是以郎官的身份应招而募,成为汉朝出使月支的使者。

汉朝皇帝赐给他象征汉朝使节的符节,令他率领一百多人出使月支。这时,一个归顺的“胡人”,也就是堂邑氏的家奴堂邑父,也报名自愿充当张骞的向导和翻译,成为他在民族地区活动的得力助手,尽管在草原历经很多磨难,使张骞在匈奴如鱼潜底,游弋生存。

张骞带领一百多人西行快要进入河西走廊。根据探报这一地区自月支人西迁后,已经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张骞为了缩小行军的目标,不被匈奴发现,把人员分为三拨,每拨人相距五里,昼伏夜行,尽量避开民族居住点人多的地方,风餐露宿,有时就住在戈壁沙丘之旁。

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翻过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时,还是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骑兵队伍,全部被抓获。匈奴的右部诸王将立即把张骞等人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押送到匈奴王廷——内蒙古呼和浩特。见到了当时的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得知张骞是汉朝出使月支的人,而且使命还是联合月支共同对付自己,很是气愤。当庭质问道:

“你们是汉人?”

“是汉人!”张骞答道。

“你们出使月支,意欲何为?”匈奴单于厉声问道。

“我们不是出使月支,我们是商贾,到月支国做生意买马匹。”张骞编谎叙说道。

“你们既然是商贾,为什么不带商品?”单于早就看出了张骞的内心,故意问道。

“我们带的有瓷器、丝绸、金银、财宝,这些都是买马的本钱。只不过是路过贵国而已,请单于放行。”张骞随后说道。

“既然你们带的是商品,这些商品我都喜欢,你开一个价格,我们全部收下。”单于又怒声说道:“来人,把汉朝的商品全部留下!”

“我们不想卖给你们东西,你不能霸权买卖,有辱草原的公平。”张骞还在力争。

“在我管辖的草原上,买卖是公平的。但是你例外,因为你不是商人,你欺骗了我。这是对你的惩罚!”单于接着又说道:

“我早就看出了你的用心,月支在我们的西北面,是我们的敌人,你是联系月支人共同消灭我们。我搞不懂,汉朝为什么要向我们的敌人派使者?”单于看着张骞说道。

“我们只是作为商人路过贵地,不是使者。”张骞还在辩解。

“商人还持有符节,符节象征着什么?是汉朝派出使者的证明。这一点你比我更清楚。”单于又厉声问道。

张骞无言以对。

“汉朝派使者通过我的领地,这本来就不合理。假如我派使者到南越,经过汉朝的领地,汉朝肯答应我的使者通过汉朝的境地吗?”单于接着又说道。

随即就扣留了张骞和其他人。

张骞等人默默的接受了眼前的现实。

张骞在匈奴生活的十余年间,匈奴单于为软化、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月支的念头,派人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他都无动于对汉朝的忠心。单于无奈,给张骞娶了匈奴的女子为妻,生了孩子,达到长期留住张骞的目的。但均未如愿。他在匈奴生活期间,努力了解匈奴人思想、生活习俗,学习匈奴及其他民族文字和语言,把自己的装束、行为和饮食习惯融入少数民族之中。始终牢记自己是汉朝使节,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神圣使命,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月支的意志和决心。始终保留着汉朝出使用的符节,以警示自己的身份和任务。

公元前129年(汉元光六年)张骞住处又一次被迁移到匈奴所属草原的西部。一年多来,他乘马对周围的路线,水流、山脉等地形进行了长时间侦查后,感到了脱离匈奴控制的时机已经成熟。一天夜里,他乘机带领部下及妻子儿女向月支方向逃去。

这是第几次逃跑,他记不清了,但是他知道这一次逃离匈奴,像每次逃离一样是一次极为艰苦的跋涉。草原之上,他不敢走近人多的毡房;大漠戈壁,飞沙走石,热浪滚滚,倒是行军安全路线;高山冰雪皑皑,寒风刺骨。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加之匆匆出逃,物资准备又不足。张骞一行,风餐露宿,备尝艰辛。干粮吃尽了,只能忍饥挨饿。有些随从因饥渴倒毙途中,有些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生命。

他们一行人向西逃了数十日,到达大宛。

大宛人早就听说汉朝强大的名声,地广富庶,早想和汉朝往来,但始终未能如愿。大宛国王见到张骞到来,非常高兴,就很大方的接待了张骞。

“你有什么打算?要到哪儿去?”大宛王问道。

“我 是汉朝的时节,是出使月支的” 张骞答道。

“出使月支,不应该经过此地?”大宛王说道。

“数年前的路上被匈奴所阻拦,如今逃出来,希望大王您能派人做向导送我到月支。”张骞回答说。

“哦!”大宛王沉思着。

“如果您能护送我到达大月支的话,将来我回到汉朝,汉朝会送给您许多礼物。”张骞又说道。

大宛王正想结交汉朝,无论张骞说得有理无理,留下张骞也没有什么好处,顺水做个人情打发了张骞,并为他派了翻译和向导,送到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康居城)。后来康居人又将他们送到大月支。

张骞千辛万苦到达大月支以后,大月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月支

王在与匈奴战争中被杀以后,逃走的大月支人在路上拥立了月支王的夫人为王。

张骞在匈奴羁留的多年间,大月支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征服并占领了大夏疆域,成为这里的君主。此时,大月支人,由于新的草原丰茂,土地十分肥沃,物产丰富,并且距匈奴和乌孙国很远,外敌寇扰的危险已大大减少,过着安居乐业的平静生活。当张骞向他们提出联合消灭匈奴的建议时,他们根本已无意向匈奴复仇了。加之,汉朝离月支的路程太远,对汉朝不甚了解,如果贸然攻击匈奴,一旦遇到危险,汉朝恐难以相助。所以对张骞代表汉朝提出的建议漠然置之,既没有明确的态度,也没有详细答复张骞提出的问题,只把张骞作为汉朝的使者,远方的朋友酒肉招待,敬而不语。

张骞等人在月支逗留了一年多,始终未能说服月支人与汉朝联盟夹击匈奴。在此期间,张骞曾越过塔里木河(沩水)南下,抵达大夏的国都阿富汗的汗瓦齐拉巴德(蓝氏城)。

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张骞无奈只得动身返回汉朝。

归途中,张骞为了避开匈奴控制区,改变了行军路线。计划通过青海羌人地区,以免匈奴人的阻留。于是重越葱岭后,他们不走来时沿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北道”,而改行沿塔里木盆地南部,循昆仑山北麓的“南道”。从莎车,经和田(于阗)、若羌(鄯善),进入羌人地区。

但出乎意料,羌人多年后也已沦为匈奴的附庸,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由于匈奴害怕汉朝的强大,不敢贸然杀害张骞等人,只是圈定了张骞等人的活动区域,派兵严加看管。

公元前126年(元朔三年)初,张骞又在匈奴生活了一年多的时间,军臣单于暴病死亡,本来太子于单继承王位,可是其弟左谷蠡王自立为单于,派兵进攻军臣单于的太子于单。于单不敌叔叔的兵力,失败后向东方逃往汉朝。张骞便趁匈奴内乱之机,带着自己的匈奴族妻子和堂邑父,逃回长安。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从公元前139年(武帝建元二年)出发,至公元前126年(元朔三年)回到长安,共历十三年。出发时一百多人,车仗马匹,金银财宝无数,回来时仅剩下张骞和堂邑父子二人。所付出的代价是何等高昂!

汉武帝为了表彰他对汉朝的忠心和历经的磨难,授予他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在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之后,汉朝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在公元前121年和公元前119年先后两次取得对匈奴战役的胜利,将匈奴赶出了汉朝边境。匈奴骑兵被大大削弱,再也无力大规模侵犯汉朝了。这个时候,汉朝对匈奴的自卫反击战,才算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匈奴的势力也退出了河西走廊和祁连山地区,去西域的道路畅通无阻了。在这种形势下,武帝又想起了西域和和熟悉西域情况的张骞。

“张骞见驾——”一名太监高呼着,意思提醒皇上张骞来了。

张骞随着太监走到了长榭的休息室门口,太监进去禀报后,听到了召唤声,张骞才躬身迈进门槛。看到刘彻半卧在软椅上养神。张骞急忙上前叩头觐见。

“太中大夫张骞觐见,皇上万岁,万万岁!”张骞上前叩头高声说道。

“平身,起来说话。”刘彻说话时已经站起身来,向一把罩着黄布的椅子走去,坐下后又说道:“赐座!”

“谢皇上!”张骞连忙躬身叩谢。然后侧坐在刘彻的身边。一名太监端来茶水放下后站在了一旁。

“张骞!朕有一事相问,你多年游走于西域诸国,尤其是对匈奴经济、军事等情况比较了解,从实说来!”刘彻坐在舒适的椅子上看着张骞说道。

“臣定如实禀报!”张骞站起身来低头拱手答道。

“不必拘礼,坐下答话!”刘彻说话时摆摆手,意思让张骞坐下。

“臣遵命!”张骞躬身谢礼后坐在离皇上不远的椅子上。

“目前南线战争已经结束,南方边境基本平静。北方匈奴经两次打击之后,时聚时散,还在不断骚扰边境。根据奏报,一些匈奴又盘踞在西方祁连山敦煌一带,成为我汉朝的心腹之患。”刘彻忧虑地说道。

“皇上的意思是……。”张骞猛然听到皇上问到此等国家大事,不敢随便表态。他想到这种事情应该是朝中重臣商议的话题,今日皇上直言问自己,有一点受宠若惊。

“面对这个话题,朕今日屏退文武重臣,之所以问你,因为你最了解西域诸国的社情文化,气候地理,你今日可以直言不讳谈出你的见解。免得朝堂之上一些人赞成用兵力靖边固防,一些人赞成怀柔布德,化干戈为玉帛而争论不已。免得商议多日难定,耽搁机会,丧失机遇。”刘彻进一步说道。

“皇上高看微臣,臣万分惶恐,只是臣的一些想法和语言不一定适合皇上和一些大臣们的意见,还望皇上恕罪。”张骞知道汉武帝刘彻虽是一代英主,但是他的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性格还是要提防着。一旦说错了话,顷刻小命难保。

“你尽管讲来,朕赦你无罪。”刘彻大手潇洒的一摆,笑了一下说道。随即端起面前的茶盅抿了一口香茶。

“臣遵旨。”张骞恭顺地答道。

此时,张骞思考……不说汉朝皇室内部的尔虞我诈,各地王爷擅自铸铁造钱,各自为政,时有推翻刘彻龙位的想法。面对汉朝的周边的形势,从民生的角度上张骞早有考虑,只是自己官小职微,难以申述自己的意见,今日皇上特别召见,他想利用这一次机会,畅谈自己的想法。随即说道:

“皇上言语极是,目前我朝虽然红日朗朗,天宇浩荡,国泰民安。现今岭南战事已经平息,是圣上皇恩所及,万民称颂的喜事。”

“嗯……嗯……”刘彻不停地点着头。

“怎奈西、北边庭还有狼烟冒起,匈奴对汉民骚扰不断,依臣之见目前扫平狼烟是当务之急。”张骞观察着汉武帝脸色进一步说道。

“嗯、嗯!”刘彻肯定着、沉思着。

“我朝边境的北面和西面都遭到匈奴骚扰,依臣之见,北据沙漠,虽有匈奴出没,但不可以建国成为强大的实力威胁,只是西方的匈奴才是真正的心腹之患。”张骞诚恳地提醒汉武帝。

“嗯……何以见得?”刘彻从沉思中突然问道。

“我国西部土地辽阔,草场丰茂,根据发展是匈奴建国盘踞最理想的地方。所以皇上考虑平定西方边境乃是上策。西方平定,匈奴势力减弱以后,北方就不足为虑了。”张骞接着说道。

“为什么?”刘彻转过脸来问道。

“匈奴先建都北方,却还要攻占我国西方诸国,由此可见西方比北方富饶,占领西域、盘踞西域才是匈奴的真正目的。”张骞说道。

“那朕把主要的精力针对西方,用兵西方”刘彻问道。

“在汉朝与匈两地的边境有30多个大小不等的王国,目前多为匈奴所控制,已经渐成势力,诸国无形中成了匈奴马匹、粮草、兵源的供应地。匈奴骚扰我国边境旨在进行军事演习,有朝一日兵强马壮的时候,必将进攻汉朝。所以,趁匈奴羽毛未丰,从战略上早日考虑,是皇上的英明。”张骞称颂皇上的目的,意在让他同意自己的观点。

“嗯……”刘彻细细地听着。

“所以‘用兵匈奴,震慑诸国’是上上策。西域诸国匈奴最强盛,匈奴灭,诸国自然臣服汉朝。”张骞进一步说道。

“那现在当务之急,首先要用兵匈奴了”刘彻提问道。

“不是。要联系西域诸国,给与利益,共同联手消灭匈奴。”张骞答道。

“用什么方法联络这些国家呢?”刘彻问道。

“派出使者,到这些国家,给予一定数量的金银、丝绸、陶器、茶叶等。再派众多的商贾进入这些国家经商,使他们感觉到与汉朝交往能得到利益。另外,大量购买他们的上等马匹,一方面充实汉朝军队的军马,另一方面切断进贡匈奴军马的途径,使他们远离匈奴。一旦战争打响,首先争取他们协助汉朝军队夹击匈奴。另退一步讲,能够使一些国家按兵不动,保持中立,我们的目的也达到了。”

“哦!”刘彻听完沉默了一会,仰脸长出了一口气又问道:

“你认为此事何时进行?”

“皇上,且慢!在西域诸国中,如今地处匈奴西边,也就是生活在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最为强大,因为某种原因,乌孙不但与匈奴关系渐渐疏远,而且还有意与汉朝来往,只是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彼此之间缺少了解,缺乏联系。臣以为先以重金联络乌孙国,是消灭匈奴事情的重中之重。”张骞回答皇上的问话后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乌孙国?”刘彻问话的同时,特意看了张骞一眼。

“对,乌孙国。乌孙国现在的居住地主要分布在伊犁河流域至巴尔喀什湖一带,建都在伊塞克湖东南赤谷城,乌孙王名叫昆莫(王号)猎骄靡。有人口60多万,拥兵近20万,地域辽阔,兵强马壮,是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王国。”此时张骞无比的高兴,因为他感觉到汉武帝刘彻已经对他说的话提高了信任度。

“他们的皇帝叫‘昆莫’?”汉武帝饶有兴趣的问道。

“皇帝,只有汉朝皇上您一个人。乌孙人不敢称为皇帝,他们称乌孙王。在他们的语言中,“昆”就是太阳的意思;昆莫,像天一样广大的意思。”张骞赶紧解释,生怕刘彻动怒引起不快。

“原来如此。这个国家建国有多少年了?”刘彻进一步问道。

“现在乌孙王猎骄靡的父亲难兜靡,若干年前,难兜靡带领乌孙人本来住在祁连山至敦煌一带,基本上都是个小国家。突然有一天,一同住在这片草原的大月支人突然攻打乌孙国,用战争的手段杀害了乌孙王难兜靡,强占他们生存的草场、族人和牲畜。乌孙人在逃亡流离失所,四处逃散,多数人投奔了匈奴,乌孙国自此灭亡。”张骞慢慢地说道。

“原来是这样!那么,乌孙国现在哪来的强大?”刘彻反问道。

“这场战争的时候,难兜靡的儿子,也就是现在的乌孙王猎骄靡刚出生不久,在草原风云突变中,乌孙国的一位忠实大臣傅父布就翎侯,抱着一岁多猎骄靡也乘马逃亡。逃亡的途中,傅父布就翎侯生怕别人发现,将他放在草丛里,去远处为又饥又饿猎骄靡寻找食物。当他回来时,看见一只母狼正在给他喂奶,天空又有许多乌鸦衔着肉在低空盘旋……。

傅父布就翎侯以为猎骄靡是神,就加倍的保护他,在走投无路到时候,最后抱着猎骄靡也归附了匈奴。”张骞一面叙说着,一面观察着皇上脸部的表情。

“世上真有这等奇事,看来是天意啊!”刘彻感叹道。

“匈奴国大单于知道这个故事以后,很是喜欢猎骄靡,收为王子将他抚养成人,王子长大以后,练成了一身好功夫,跟着老上单于东征西战,立下了不少战功。老上单于就把一个匈奴贵族的姑娘给他做了妻子,把寄居在匈奴的乌孙老军人都交给他统领。随后单于按照乌孙习俗称为他昆莫(国王),又把他父亲的民众与牲畜交还给他,他的力量渐渐的强大起来。

那时,大月支已被匈奴打败,向西进攻塞王。塞王南逃迁往远方,月支人便居住在塞王的地盘上。昆莫的力量壮大后,亲自请求单于允许他替父报仇,于是向西攻败大月支。大月支人再次西逃,迁往大夏人居住的地方。昆莫猎骄靡掠夺其民众,就留居在大月支人原来的土地上,第二次建立了乌孙国。”张骞说完,抬头看了皇上一眼,观察着脸部的变化。

“嗯、嗯……”刘彻发出一连串的声音。

“乌孙国草原面积广阔,兵力也逐渐强大起来,但是,由于受到匈奴支持和帮助,多年一直臣服于匈奴。数年以后,有恩于猎骄靡的匈奴大单于去世,于是,猎骄靡不肯再入朝事奉匈奴。匈奴派军队攻打他,无法战胜乌孙国,匈奴更认为昆莫是神而远离他。现在乌孙国成为天山以西至巴尔喀什湖伊犁河流域最大的国家。”张骞揣摩着皇上的心思进一步说道。

“由此看来,我们还是有机会争取到乌孙国成我们同盟。”刘彻高兴地说道。

“因为乌孙国建都于伊塞克湖东南的赤谷城。占据天山以西伊犁河流域和中亚吉尔吉斯坦国的伊塞克盆地等广大地域,连年的征战使乌孙国的居民中有塞人、大月支人、匈奴人等。所以,这些居民既保留了本民族的习俗的特殊性,有贯穿着多民族融合性。他们之所以起名‘乌孙国’,因为‘乌孙’一词,在他们的语言中是‘团结’和‘联合’ 的含意。”张骞继续介绍道。

“看来异族人从宏观上也注意团结联合众多的民族。”刘彻赞叹的同时,仔细的望了张骞一眼。

“乌孙国土地草原平坦,多雨,气候寒冷。山上多松树,牧民随牲畜逐水草而居,和匈奴的风俗基本相同。国内多产马,富有的人有马多达四五百匹。民性刚强,敛财,讲信义,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这个国家目前有户约十二万,人口约六七十万人,军队约十几万人。”张骞继续介绍着乌孙国的情况。

“乌孙国有军队十几万人,看来不可小觑。”刘彻发出了惊叹,转脸看着张骞。他深深的感到面前的张骞就是一张西域活地图,对于诸国的民众、土地、经济、军队等情况了如指掌,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比起朝堂上那些叽叽喳喳的大臣们胜过千倍。

“乌孙国有昆莫,相,大禄,左右大将二人,侯三人,大将、都尉各一人,大监二人,大吏一人,舍中大吏二人,骑君一人。这些官员努力的治理着这个国家。”张骞滔滔的介绍着乌孙国地情况。

“好个张骞,你对西域的情况了如指掌,真乃是朕的肱股之臣。”刘彻离座站起来高兴地说道。

“谢皇上!”张骞也连忙起坐跪谢。此时,太监听到皇上赞扬张骞,急忙换杯重新上茶,以示敬意。

“张骞,我问你,我们距乌孙国有多远?”汉武帝问道。

“禀告皇上,从长安到乌孙国八千九百多里。从西域都护治所乌垒城到乌孙国就更近了。”张骞连忙答道。

“张骞,此时用兵匈奴,彻底消灭匈奴你有何良策?”刘彻转脸问道。

“如果此时用兵匈奴,必将举全国之力,人力物力都有很大的消耗,根据目前我朝的情况,不易大举用兵。”张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依你之见,应当如何?”刘彻进一步问道。

“如今匈奴单于刚被汉朝打败,处于窘困的境地,而乌孙人原来居住的敦煌地域周围的地方,现在无人居住。少数民族有依恋故土的习惯,如果在此时多多地送些财物给乌孙国的大禄、大将、都尉、大吏等人,招引他们到敦煌来居住在原来的土地上,他们说不定会答应。”张骞叙说着。

“如果乌孙人无动于衷怎么办?”刘彻继续问道。

“据我了解,西域各民族比较喜欢汉朝的丝绸、瓷器、金银珠宝。在他们那里,除了大量拥有马、牛、羊等牲畜算富有以外,拥有东方的金银珠宝多少,是族人贵贱的标准。乌孙人得珠宝焉能不听我调遣?”张骞说此话时显然有些激动,若不是刘彻爱才,就他说话的口气,杀头也绰绰有余了。

“如果送去了金银珠宝,还是不同意与汉朝联合怎么办?”刘彻再一次问道。

“再给他们送去汉族美女,必要时可以仿效先朝的做法,送公主嫁给乌孙王作夫人,双方结为兄弟关系。任何人都抵挡不住金银珠宝与美女的诱惑,何况乌孙人?”张骞毫无顾忌地继续说着自己的看法。

“哦——”刘彻惊讶张骞的想法和自己如此相似。

“如果此方法成功,我们西部边境就有了稳固的防线,而且‘斩断了匈奴的右臂’。到那时再用兵匈奴,彻底消灭匈奴指日可待了。”张骞高兴地说着。

“哦——”刘彻又惊讶地看了张骞一眼。

“还有,联合了乌孙人,自乌孙国以西的大夏等国,都可招来而成为您的外臣。汉朝将是一统天下,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了。皇上的千秋大业可以延续万万年了。”张骞激动地说道。

此时,汉武帝刘彻看着张骞,从表情上看他已经同意了张骞的意见,同时他也感觉到,张骞就是一张西域活地图,各民族的社会经济,民族风俗,军事部署,兴衰情况都在他的头脑中,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他站起身来,仰脸长长出了一口气,轻松地说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同类推荐
  • 葳蕤自生光

    葳蕤自生光

    刚入职的女刑警一枚,不会炫酷的武功,也没有精湛的医术,穿越后如何自保?琴棋书画一窍不通,如何降服极品男主?还好上帝关了这么多门,还是留了几个窗的……
  • 重生之柳家双姝

    重生之柳家双姝

    柳似娴穿越了,穿越到她最喜欢看的那本书里,是个戏份不多的龙套;柳似瑾重生了,或者说,又活了。柳似娴喜欢做傻白甜,毕竟她就一张脸和自家长姐值钱。柳似瑾呢,莫名成大家长了。柳似娴觉得虐杀小动物是件很残忍的行为;柳似瑾呢,全族亲人因她而被问斩,死在她面前都不带眨眼。她带着几世的记忆苟延残喘的活着,活在她那无尽的深渊。而这一世,柳家老二来了,她来救这个深渊中的女人,她说:长姐啊,你看见我在闪闪发光了么?我是你的救世主啊。这是一场不太英雄的救赎,希望不甘心的、孤独的灵魂能拥有对这人世的一丝眷恋,离去。
  • 穿越之只爱霸道王妃

    穿越之只爱霸道王妃

    看什么看?再看就虐你哦!(⊙o⊙)…’你一个未出阁的女子说这些话都不知道脸红的吗?不过我倒是挺喜欢的,要不现在就试试,嗯哼‘
  • 厨娘当自强

    厨娘当自强

    一次意外,安记私房菜的传人安然,穿越到架空古代,一个倒霉被甩的小丫头身上,凭借一身厨艺开始了厨娘自强的征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玩转古今之姣姣女

    玩转古今之姣姣女

    我们的每一场相遇,都是缘分,即使最后没有在一起的我们,也没有什么资格可以怪这是谁的错。如果看清了自己在别人的心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分量,那么你会活得更快乐一点的。择一城终老,与一人白首。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热门推荐
  • 中华对联(第三卷)

    中华对联(第三卷)

    中华对联,也称“楹联”、“楹贴”、“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见《蜀梼杌》),谓之“题桃符”,至宋时推广用在楹柱——厅堂门前的柱子上,后又普遍作为装饰及交际庆吊之用。
  • 鹿晗爱上你是我的错

    鹿晗爱上你是我的错

    千金大小姐被扫地出门,后来逆袭成为女神,追到男神。
  • 系统解剖学实习指导

    系统解剖学实习指导

    本书按人体的九大系统进行编排,各系统独立成章,各章节内含目的要求、教具准备、实习内容、复习思考题和重点掌握等内容。
  • 胸有底蕴气自足

    胸有底蕴气自足

    胸有底蕴气自足恰好可分为记忆或审视的角度叙写的两大部分内容,一部分写家族历史、人生经历、生活际遇以及社会交往中的在场感受;另一部分是写自己采访的对象,近于人物专访。不论记忆还是审视,作家都用自己的心去贴近、去揣摩、去怀想。
  • 傲世轻狂:逆天符师大小姐

    傲世轻狂:逆天符师大小姐

    被迫女扮男装的她,不会遭遇退婚。魔武双修的她,铁定不是废材。她可以是符师,可以是丹师,也可以是器师!不要怀疑,她真的什么都会,谁让她不是天才,却是个狂傲的变态!一缕残魂,他是她命定的人,她可以为他越过六界,遍寻良方,他也能许她永世繁华,宠溺无边!
  • 倾城幽雪

    倾城幽雪

    暮雪山庄庄主林子穆的外孙女林幽雪,她倾城之色,武艺冠绝天下。她出身豪门,身世却颇为传奇。她离家出走,只为探寻属于自己的那份亲情……
  • 王爷太妖孽:恋上倾世绝妃

    王爷太妖孽:恋上倾世绝妃

    他,真的太爱她了。如果说上一世,他是为了她而亡的话,那么这一世,她一定会为他守护一辈子!永不分离!因为爱和宽容,竟也出落得错落有致,在素色年华里,虽然会有孤独,但,也不乏美丽。谨以此书,来温暖那些曾经被爱伤过和为爱伤过的那些心灵。因为,未来将与你一起相濡以沫的那个人,正在你追寻爱情的路上等着你......
  • 脚踏苍茫

    脚踏苍茫

    神魔已经成为遥远的传说,强大的帝国将皇权凌驾于神权之上,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世。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的追杀之中出现的宝马香车,却拉开了天地巨变的大幕,神魔降临,却阻挡不了一个谜一般的人凌驾天地之路......
  • 从执手到白首:达抵幸福婚姻的身心灵修炼

    从执手到白首:达抵幸福婚姻的身心灵修炼

    本书作者在从事婚姻情感教练技术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这样一本诚实的书,探讨、检视了形形色色的婚姻类型,分享着婚姻生活中的点滴感受,以睿智的思维、生动的语言剖析男女相处之道,为红尘中执手共舞的人们端上一盅盅心灵鸡汤。
  • 魅力女人课堂

    魅力女人课堂

    本书是一本女性生活通俗读物。向您介绍了零星时间打造精致生活、时尚“小资”情结、情调假日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