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四军成立77周年和建国65周年之际,我想起先父讲述过的一段往事。
我的老家在镇江大港——长江边上的一个港口城镇。祖父早年与族兄赵声(字伯先)将军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大革命失败后,祖父碾转苏北滨海县东坎镇,与他人合伙开了一爿南货店,宝号“同德丰”,为革命党人筹措经费,并以此为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活动。父亲十多岁起就跟随祖父在店里学生意,在祖父的悉心指导和影响下,南货店不但经销南北货,还建起生产作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在地方上已小有名气。父亲曾担任商会行长,并以商会作掩护,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为党做了大量的革命工作。
一天下午,店堂里来了一位知识分子模样的外地人,花了四枚铜板买了四包茶食和其它物件。父亲见此人面生且神态举止不同于当地人,便远远地尾随其后。见他拐进小巷,进了一户门庭破落的人家。一个斯文的外地人到一个贫苦百姓的家里做什么?父亲甚感诧异。
1940年,滨海解放,成立抗日民主政府,父亲作为青年民主人士参与新政,才知道先前所见之人就是滨海县第一任县长唐克。在参政议政的过程中,父亲与唐县长时有交往,知道他是个满腹经纶的大学生,对他更加敬仰。一次谈及往事,才知那天唐县长到店里买茶食,是去看望一位生病的老人,她是早前被日本鬼子杀害的地下党员解训成的母亲。一位党的领导干部,对一个普通党员的遗孤,亲自登门看望,如此关爱和礼遇,是旧政府的高官们无法做到的。父亲深为感动,乘便将那四枚铜板交还给唐县长。唐县长婉拒,父亲说那是为了革命工作的,哪能收钱,唐县长才勉强收下。
1941年1月,新四军于皖南事变后在革命老区盐城泰山庙重建军部。根据中共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和“增援新四军”的指示,八路军先后有4支部队越过陇海铁路南下华中,编入新四军。是年2月,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参谋长彭雄,政治部主任吴文玉(即吴法宪)。第三师活动的苏北抗日根据地,于陇海铁路以南,淮安、大冈、斗龙港一线以北,东濒黄海,西至运河,担负着坚持苏北抗日游击战争和作为新四军主力部队机动作战的任务,还起着华中连结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枢纽作用。
1942年12月,苏北抗日根据地建立统一的党政军机构。苏北军区领导机关由第三师领导机关兼,领导人同前。下属的淮海军区和盐阜军区同时改为军分区。盐阜军分区领导机关由第八旅领导机关兼。部队实行地方化,分编为射阳、阜宁、涟东的地方武装。其时滨海隶属阜宁县,唐县长因革命工作需要调离滨海。临行前把父亲叫到身边,又把那四枚铜板还给父亲,并说了四句话:“三大纪律,不能忘记。四枚铜板,权作纪念。”父亲感动得热泪盈眶。从此,一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去。唐克随三师主力南征北战,父亲再也没有见过。新四军在苏北浴血奋战5年,主力部队发展到2.8万余人,并组建了地方武装2.2万余人。
1957年,父亲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打成右派,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思想情绪极为低落。加上当年父亲仍思念故土,不想在滨海购置房产,公私合营时店中所有资产悉数投入合营企业。家中已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工资收入又少,家中8个子女需要抚养,生活极为窘迫。及至三年困难时期,最低生活已无法维持。不得已,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时任中央部长的唐克写了一封信,倾诉了自己心中无端受到打击的痛苦和眼前悲凉的生活境况。出乎意外竟收到了回音。那是一张100元汇款单,附言仍是四句话:“政治问题,说不清楚。汇去百元,聊表寸心。”这四句话和100元人民币,真可谓雪中送炭,抚慰了父亲冷透的心,助我们全家度过了最最艰难的岁月。
那四枚铜板,一直留在父亲身边,被磨得铮光闪亮。可惜,“文化大革命”中藏在大肚弥勒佛瓷像中,被红卫兵当作“四旧”抄走了。如今,父辈们已经作古,但四枚铜板的真实故事却一直留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