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藏族雕塑量度标准
造像量度定型化、标准化是藏族造型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和成就“莫不依于量度定轨”。造像量度的标准,藏文大藏经工巧明部中《佛像如尼拘落陀树广相称十桀量度》(即《造像量度经》)、《佛说造像量度经疏》(即前书的简注释)、《绘画量度》(又名《阿思陀仙像传》)、《造像量度》作了详细规定,提供了佛像创作的人体比例。布达拉宫的扩建者桑杰嘉措说“佛像、佛座、佛屏设计,我画了草图”,“造型不是按个人意愿随便确定,而是来自经典著作的要求和标准。”根据《五世达赖灵塔目录》和《佛像量度论》《画像量度论》中关于造像的基本量度是:
量度单位分脸(卡)、指、行、青稞四种。脸,也可以称大分,1大分可分12等分,每1分则是1指或1小分。1小分或1指的1/4叫行,1行的1/2为1青稞,故8个青稞为1指。
关于佛像量度,佛祖在甘珠尔里面有清楚记载,脸是12缩(1指宽)约20厘米,身体是脸的10倍,身高是约2米,根据这个比例来制作。实际中因为制作者的手艺有一些区别。
主要种类有释迦摩尼、过去迦叶佛、三世佛、三十二佛、千佛、无量光佛等,大昭寺12岁等身释迦摩尼像是印度顶尖铜匠必休噶玛所做,最早的佛像之一,从造型来看可以判断是黄种人,诞生在喜马拉雅尼泊尔境内,青藏高原土著名族的后代。
1.佛的化身
报身像以12.5指为1脸,10脸为1身,即高125指。在画像平面量度的基础上,各个部分加上周长,即为佛像之量度。各部尺寸为:
顶发尖端周长6指;顶发圆径4指,周长12指;发际处头额周长45指,圆形。
面部正面两耳间18指,背面14指,耳宽2指,脸部周长36指;颈部宽8指,颈围24指。
腰部肚脐处周长48指;脐下量8指即胯部,正面宽19指,周长57指;胯部下4指,即私处。
腿部大腿根圆径12指,周长三倍径长为36指;中部宽10指,周长30指;靠膝关节处宽7指,周长21指;膝关节宽8指,周长24指;膝关节下小腿上部宽6指,周长18指;小腿中部宽7指,周长21指;小腿下部宽5指,周长15指;脚长14指,其中母指头2指。
2.菩提(菩萨)像
减去半指,脸是12指,约20厘米,10脸为身高,即120指,根据这个比例,身高约1.8米;女菩萨略微低一点,以12指为1脸,身高9脸,即108指,约1.7米多。
先打轴线。垂直方向从上往下量度为:顶发尖端2指(不计入身长),顶发4指;下4指为额上发际;发际往下1脸(12指)为面部,分三段:上段4指至眉间,中段4指至鼻尖,下4指是下颌边线;颈部4指;颈下1脸(12指)为胸膛;胸膛至脐部1脸(12指);脐下1脸(12指)为私处。身高5脸(60指)。脐部至私处12指分三段:脐下4指为腰;金刚盘腿的脚后根宽4指,高3指;金刚盘腿高8指。
横向量度。以竖向轴线为中心,向两边各按12指,16指,18指,26指作四条垂线,次第分别为:两臂内线、两臂外线、两肩外线和膝盖边线。
坐垫量度。月亮垫高4指,莲花垫高1脸即12指。塑像圆雕量度同于立像。
3.本尊
大威德、金刚手、一部分怒神,脸是12指(1指宽)约20厘米,身高8脸,即96指;金刚手身高7脸,即84指;本尊一般身体魁梧健壮,显现的身高就不明显。非怒神的本尊如度母是女菩萨标准,万寿佛是佛标准,观音是菩萨标准。
度母、天女立像,竖向量度。上身:面部、颈下至胸膛,胸膛至脐,脐下至私处各为12指;发际至头顶3指;颈部3指。合计54指。下身:大腿、小腿各2脸,计48指;膝、脚背高均为3指,共计54指。全身高9脸即108指。横向量度,两臂平伸长度按身高9脸即108指计算,各部分参照菩提量度设计。
4.护法神
一般显现法相愤怒,恐怖,肌肉发达,四肢短粗,一般身高7脸,即84指;六臂护主,身高是6脸,即72指,实际上身高只有1.2米。
发际以上耸立头发高1脸(12指),但此高不计入身长。发际至下颌1脸(12指);颈部4指;颈下至胸膛,膛至脐,脐至私处均为1脸(12指)。大腿18指;膝盖4指;小腿18指;脚背高4指,总高计8脸即96指。
为表示怒神傲慢之相,作画时像的双腿弯曲,面部至底线垂直高度实际只有7脸,即84指。横向量度:中线至左右两肩各1脸(12指);大臂20指;小臂1脸(12指);手掌1脸(12指),横向8脸16指,计112指,大于竖向(96指),这就是怒神像的特点。
5.历史人物
量度上无特别的规定,如松赞干布,9个脸,法相跟威武,也有8个脸,根据历史的介绍,一般在1.6~1.8米之间。
一般立面上高度,需要立体造型,用立面宽度来计算周长,周长是直径的3倍。详细的身体细部必列,佛像量度的换算。
6.琉璃座
象征六度,大象、人、狮子、龙女、大鹏,魔蝎鱼。
7.宝座
凤凰、骏马、大象、兵家(藏语:想想)、狮子,这些造型可在布达拉宫看见。宝座的尺寸和佛塔尺寸一样,在后续有介绍。
佛像量度论中,除了规定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之外,还就佛、菩提、天女、度母、怒神的姿势动态、面部表情提出了要求。如佛像面部“鼻稍高,两眼象睡莲,神态端庄”,佛母、天女“腰细,胯部稍宽,乳房发达”,“芝麻脸,目清而明亮”,怒神“方形脸,下颌宽大,双目圆形,皱纹满面”,“臂和腿短而粗,肌肉发达”等。当工匠们根据这些原则进行艺术创作,形象就能各具特征。
造像量度,虽然来自佛书经典,但仍反映出藏族绘画雕塑工匠对人体解剖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积累了创作多种形象的造型艺术例。按上述量度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比较优美,如度母比例1:9,身段修长,体态婀娜。现代艺术家认为正常人体比例1:7.5,相当矮胖,在艺术创作中,不能令人满意,已经过时。多数现代雕塑、绘画艺术家加长了人体身长,1:8.5被认为标准身材,在塑造英雄人物时,甚至1:9亦被采用,这与佛画(像)量度具有某些类似之处。从中可见,佛画(像)的量度,正是加长了的人体长度,其人物造型比较理想化。
造像量度,虽然规定形象的比例关系,但它只是为艺术创作正确表现人体结构提供了基本前提,并不限制人物形象的再创作。工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实践经验,赋予各种形象以不同的性格和感情,如佛的雍容大方,菩萨的宁静庄重,度母、天女的文雅秀丽,金刚护法的凶残威猛。布达拉宫十三世达赖灵塔殿三层享堂门廊内的五尊仕女像和汉地殿的舞佣塑像,夸张地描绘了腰和腿的动作,成功地塑造出一群轻盈活泼、舞姿翩翩的少女形象。这些形象绝不是生搬硬套量度标准所能表现得出来的。
第二节藏族雕塑材料基本分类
材料种类非常多,主要的包括:泥巴、金、银、铜、铁、大理石、石头、木、象牙。泥巴选材时,黏性适当,黏性太大易裂开,含沙比例要适中,沙子太多易松散碎裂,必须通过长期实践积累经验从而掌握泥巴的调制比例。巨大的佛像内部用砖块、土坯来垒砌搭骨架,或者木头搭架子,用白玛树干来捆绑,然后敷泥巴。小型的如身体比例,或者用薄的泥巴累搭外壳,留中空,或者通过藏香粉、纸浆、贴布,制作出轻型的多重材质。如拉萨哲蚌寺、色拉寺的弥勒佛为泥塑6米多高,阿里古格白庙和红庙的佛像也是通过内部砌砖搭架。公元12世纪贤者喜宴的作者历史学家巴乌组拉吃旺塑造的洛扎县赛卡古托寺幸存下来著名护法神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