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曾说,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强大。愤怒是七宗罪之一,假使我们没有管理情绪的能力,不但会给别人带来巨大的伤害,也会让自己心情糟糕,甚至抑郁不振。其实,我们何不看开一点,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我们无法改变的现状,何必争一时之气。只有心宽,天地才能宽,只有放下,人生才能圆满,敏感者谨记,谨记!
做人太敏感,怎么能压住事儿
对于敏感,很多人都持有自己的观点,有些人认为敏感可以让自己少犯错误,有些人认为敏感限制了自己的人际关系,也有人承认敏感使自己生活在猜忌压抑之中。纵观芸芸,我们可以把敏感定义为一种情绪,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良情绪,它通过控制人的思想来限制人的行为选择。俞洪敏曾在演讲中说:“很多人失去快乐,是因为他太敏感了。”
马加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无疑是一个敏感的人,因为敏感,他让自己和数个家庭陷入绝望。当然,并不是所有敏感者都会像马加爵一样极端,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的阶段,不具备攻击性。他们在做出行为选择时,会担心其他人的反应,事情的各种突发状况,事情的最终结果,在心里留下“我觉得太难了”“发生意外我肯定完蛋了”“天啊,太麻烦了”等等暗示。带着这种消极情绪开始一项工作,往往就意味着你已经失败了。
小陈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他在广告公司做策划,每天加班到晚上9点,一个月2600元的薪资。前几天他突然打电话问小王,如果他放弃现在的工作,自己创业,周围的人会怎么看。小王回答说:“很好啊,反正趁年轻,好好折腾一番。”小陈很意外地说:“你为什么不骂我,现在工作那么难找,创业太艰辛了。”小王问他是怎么想的,结果小陈跟小王说,同事好像看自己不顺眼,他一进办公室,大家都不说话了,他觉得在公司没有立足之地,但是放弃工作的话,又担心被别人看不起。自己创业一旦失败,到头来还是一个笑话。
这种思想很多职场中的人都有,担心同事上司对自己有看法,担心不能胜任工作,担心放弃工作后被人说没能耐。精力都用在各种猜想中,只会导致不想发生的事情正好发生。做人太敏感,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怎么能压住事儿呢。
一个人倘若天生敏感,一副林妹妹心肠,并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改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认识并克制敏感带来的副作用。那么敏感的副作用是什么呢?从以上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将它们归纳为三种:愤怒、猜疑以及恐惧。
猜疑这类副作用是最多见的,几乎任何一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去猜疑别人。敏感者的猜疑比一般人强烈,他们的情绪也就比一般人波动更大,而敏感者的恐惧多是自己臆造的。一个敏感的学生想在课堂上回答教授的提问,他对自己很有把握,但是他却担心同学会认为自己爱出风头,害怕同学以后会讨厌他、排挤他。在这种担心与害怕的过程中,自己先打了退堂鼓。其实,很多时候别人都是一种who care you(谁在乎你)的心态,而敏感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造成不必要的恐惧,使自己的行为选择处于想与不敢之间,最终错失机会。
每个人都是通过敏感神经来接收外界信息,再经过大脑形成主观意识的。过多的敏感只会加重我们的思考,产生不良情绪。《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不能影响别人,别人就会影响你。”情绪也是相同的,如果太敏感,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就会畏首畏尾,反反复复,而结果只能一事无成。
心浮气躁只会让你处处栽跟头
生活在这个急速发展的社会,浮躁几乎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通病。做事情三分钟热度,兴趣消退后,急着寻找下一个目标,不断地尝试,最后一无所成。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首先要面对的是一些细小的、琐碎的事情,这些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出结果的,也无法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它考验的是我们的意志和信念。
有这样两个人,分别是小A和小B,他们都是学日语专业的,刚开始的时候,都很努力。小A报的培训班,每天下班后坚持参加晚上的课程。小B认为语言可以自学,下班回来后,自己看书听录音。坚持了一段时间,小B很快就放弃了,她发现日语比她想象中难学,于是改学韩语。小A也意识到日语可能并不实用,但是她想来想去还是坚持学下去。结果大家都能猜到,最后小A考过了日语一级,而小B,最终也放弃了学韩语,改学了法语。
实际上,像小B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心里不确定自己这样做的意义,开始为自己找借口:这个太难了,坚持下去也不会有结果的。与古人说的“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是同一个道理,心浮气躁只会让我们走向平庸。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时间就是金钱”的观点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赶着学习,赶着工作,赶着晋升,赶着买房买车。我们总是很忙,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忙些什么。其实,说到底,是大家太急躁,不够踏实。
学历史的人都知晓汉景帝时期,有一个叫晁错的政治家。他极力主张中央削藩,以达到集权的格局。汉景帝认为,现在中央尚不稳定,削藩可能导致内战。晁错回答:“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既然削也反,不削也反,汉景帝想,那就削吧!结果引起“七国之乱”。汉景帝又问,现在爆发七国之乱了,你有什么对策吗?晁错回答:“臣未料及此。”我没有想到会这样啊。最后为了平定战乱,景帝只能把晁错腰斩于市。苏轼评价他:“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晁错一心想要建功立业,却没有想到万全的计策,以至于害死自己和家人。一个当朝参谋,没有做任何规划和调查,只凭自己的臆想行事,甚至在发生突然状况时,只会说“臣未料及此”,怎么能辅佐君王呢?而晁错急于建立功名,太过浮躁,有勇无谋的个性,也致使自己走向了绝路。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越想成功的人越容易失败,很多人在追求梦想的时候,只关注到大局方向,忽视细节,盲目地坚信“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尤其当下社会流行的“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一步登天”思想,严重冲击了大众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想成为上帝挑中的“幸运儿”,然而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抛开社会学,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为什么我们会心浮气躁呢?本文总结为以下四点:
首先,自我定位不准确。大家经常听到,某某今年晋升处长了;某某在公司表现很好,老总准备送他出国深造;某某在北京开画展了等等。对自尊心强、好面子的人来说,这样的消息无疑是给他们严重的一击。人们总是容易形成一种错误的心态,即以别人的成功来定义自己的失败,这种心态让我们更加否定自己。其实,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应该承认周围优秀的人成千上万,并在这成千上万的人中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
其次,狭隘的心理。在朋友圈中,总有人业绩比你好,总有人婚姻比你美满,总有人比你更会为人处世。你似乎是最差的那个,你不甘心,参加培训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与爱人各种秀亲密、秀恩爱,准时出入朋友同学聚会,你觉得只要自己努力,一定可以超过别人。然而,你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买你的单,你的付出与收获没有成正比,你很失落,这就是一种狭隘心理。我们生活在一个自己很熟悉的圈子里,通过圈子里的认可来获得存在感,好比井底之蛙,世界只有井口那么大。要改变这种心态,就要跳出狭隘心理,站在圈子外看人,明白自己只是沧海一粟。
再次,急功近利。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偏偏有人想要在一天内建一座长城,这么急躁,怎么可能踏实做好工作呢?明朝时有一个地主见邻居修建了三层楼的住宅,于是回家把工人召集起来,说:“我要修三层楼的住宅,你们明天就动工吧。”第二天,地主跑到工地上看,发现工人们在打地基,他很不高兴,说:“我只要你们修建三楼,你们打地基干什么?”地主这种心态也常常出现在我们身边。比如找工作,非500强不去,非管理阶层不去,非年薪百万不去。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最后,修为不够。修为是佛教的说法,指一个人的修养、素质和能力。在苏轼与佛陀的故事中,苏轼看佛陀是一坨牛屎,其实是他心里有一坨牛屎,而佛陀看苏轼是一尊佛,恰恰说明佛陀心里有一尊佛。修身养性是一辈子的事,要达到高深的境界,必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心浮气躁只不过是膨胀了我们的欲望,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哲学上讲究自然规律,天地万物皆在规律之中;道家说,天时地利人和;现在,我们常说,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不来。所谓欲速则不达,一个人能改变浮躁的心态,踏踏实实地生活,就是人生的赢家。
遇事要沉着,勃然大怒只会使事情更糟糕
伤心就流泪,生气就发火,这都是人最正常的情绪反应,可正常归正常,我们若是缺乏必要的情绪自控能力,很容易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频生波折。尤其是愤怒,老话常讲愤怒是魔鬼,这不是完全没有依据的。在美国电影《七宗罪》中,纽约警察局的刑事警官威廉和搭档米尔斯携手办一个案子,两人在办案的过程中发现,凶手连续做了六起案子,这六起案子的受害者死法分别象征着基督教的七重罪孽中的六宗罪:暴食、贪婪、懒惰、骄傲、淫欲、嫉妒。
凶手告诉米尔斯,说他因为“嫉妒”,已经将米尔斯的妻子杀害,并砍下了其头颅。米尔斯在收到装有妻子头颅的包裹后,尽管搭档威廉一再劝他不要冲动,可他依然无法控制内心的悲伤和愤怒,最后开枪打死了凶手。
至此,米尔斯犯了“愤怒”之罪,取代凶手,完成了七条戒律中的最后一条。
由此可见,愤怒果然是魔鬼,它彻底引诱出每个人内心的“恶”,让我们在一时的敏感冲动下,做出难以挽回的事情,从而毁掉我们的一生。
生活犹如一条不断流动的江河,江河尚且有遇到顽石阻拦、回澜拍岸的惊险时候,我们当然也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儿。面对小问题时,很多人还能耐着性子,手脚麻利地将其解决掉,可一旦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大问题,我们就常常听到许多的抱怨声和咆哮声。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我们走路时不小心被一块石头绊倒了,爬起来后,我们指着石头破口大骂,骂完后还不解气,又俯身将石头搬起来,狠狠地把它扔在地上。然而,急怒攻心之下,我们没有看清楚,石头没有落在地上,反而砸在了我们的脚上。结局可想而知,我们再也没有办法顺利走完接下来的路程,并且我们的脚还受伤严重,我们自己也白白受了皮肉之苦。
相信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糟糕的结局。其实,上文中所说的石头就好比我们遇到的闹心事儿,人人都免不了和它打照面,而内心过分敏感脆弱的人,是怎么也绕不开它的,他们只会情绪激动,自乱阵脚,最后因为一时的冲动让事情变得更糟糕。他们不知道,最好的做法应该是保持心态的沉着和冷静,这种感觉就像在考场做题一样,遇到难题,慌张和暴怒只会让脑子如一团糨糊,而沉着冷静却能让人的思绪变得更加清晰透彻,最后成功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众所周知,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多时候,我们只不过是瞬间被愤怒冲昏头脑,紧接着做出许多错事,当愤怒退场后,取而代之的又是无尽的懊恼和后悔。明白了这一点后,我们应该更加深知遇事要沉着的必要性了。要知道,当一个人遇事愈加沉着后,是可以采取很多有效的手段来发泄内心的暴怒情绪的,写控诉信就是其中一个,这个办法源自美国总统林肯。
有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那里,气呼呼地对他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听了后,建议他写一封措辞尖酸的信回敬那家伙。
“你在信里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笑着说道。
斯坦顿觉得这建议不错,二话不说,立马写了一封措辞尖锐的信,写完后,他又赶紧拿给林肯过目,看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做出修改。
“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地教训他一顿,斯坦顿,你这封信真是写绝了!”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准备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了他,连声问道:“你要干什么,你要干什么?”
“寄出去呀。”斯坦顿停住了手中的动作,他神色不解地望着林肯。
“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现在就请你把它烧掉,然后再写第二封信吧!”
将满腔怒火喷向他人,难免会出现伤亡的局面,写控诉信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在信中,我们可以用尽一切恶毒尖酸的词汇,完全无须顾及任何人。信就像一个闷声葫芦,它悄无声息地承载了我们内心狂暴的风起云涌,并三缄其口,谨守秘密,绝对不会走漏半点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