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32000000009

第9章 仁,守礼的自觉——《里仁》讲读(下)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适:可。

莫:不可。

君子不议“恶衣恶食”,那么君子应该议些什么,应该将什么放在心中?

一个核心就是“义之与比”。君子行于天下,没有可与不可,一切依“义”而行,与“义”比肩。义者,宜也,尊贤为大。贤者,无可无不可。不在于形式,在于本心,有一颗仁心,这是仁者的情怀。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这份仁者的情怀使得君子将对美德的追求奉持于心。这份美德上有极限,下有底限,内心有着一定的标准,就是“君子怀德,君子怀刑”。“刑”者,侀也,就是有型。意味着有上有下,有左有右,心存慎终之规,口吐训格之言,择贤以托身,力行以自定。如此有模样、有标准,才能成为榜样。

小人没有这样的标准。若是一定要有一个指导方向,就是“土”“惠”。土意味着财,惠寓示着利。为达成此,小人无所不用其极,且追求到也不知应该有何作为。

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放:依也,多解释为依据、放纵。《说文》:“放,逐也。”追逐。

本章承接上章的话题接着讲。当一个人为了求利而无所不用其极,那么,在追求的过程中就会不择手段,追求到利,也不知应该有何作为。就会出现孔子说的结果“放于利而行,多怨”,害人害己。

《孟子·梁惠王》开篇就讲义与利。

孟子晋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将给我国带来利益吗?”孟子答道:“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好。大王一说:‘怎么做可使我国获利?’大夫就说:‘怎么做可使我家获利?’士和庶人就说:‘怎么做可使我自身获利?’上上下下交相牟利,国家就危险了。拥有万乘兵车的国家,谋害它君主的必定是拥有千乘兵车的家族;拥有千乘兵车的国家,谋害它君主的必定是拥有百乘兵车的家族;万中取千,千中取百,这个概率已经不能算小了。如果重利而不顾义,那么不夺走全部是不会满足的。重仁的人从来不会遗弃他的亲族,重义的人也从来不会不顾他的君主。所以大王只谈论仁义吧,又何必说利呢?”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愿人多做仁义之人,唯利是图只会将人引入一条死胡同。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不将追逐利益作为人生的意义,这需要有一颗辞让之心,需要自觉的价值认同。孟子说:辞让之心,也是礼之源起,礼之端。

关于以礼让为国,《孔子家语》中有这样的故事,大到国家间的争伐,小到田间地头的争执,难行的是礼让之法如一。

虞、芮两国争田而讼,连年不决。听说西伯侯(即后来的周文王)仁德昭著,两国就前去请他主持公道。于是,虞、芮两国之君进入西伯侯的封地。他们看到了奇怪的事情:耕田的人将田界让出来,行人让路,来到朝廷中,士将功劳让于大夫,大夫将功劳让于卿。虞、芮之君曰:“看来,我辈为小人也,怎配登君子朝堂。”随后,就各自共同退让,纠纷自解。孔子认为,以此看来,文王之道无以复加,尽善尽美,不令而从,不教而听,已到了极致。这个极致,就是“让”住心间。

周文王的祖父大王亶甫,敦崇德让,树根置本,预备远矣。一开始的时候,大王亶甫定都豳,狄人前来侵扰。赠之以毛皮、布帛,不能解决问题;赠之以珠宝、金玉,不能解决问题。看来,狄人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拿下江山。可是江山到底是谁的呢?真的属于某个人吗?亶甫看得很是清楚,于是召集年长德高之人而告之:“狄人对毛皮、布帛、珠宝、金玉都不屑,看来是觊觎我们的土地。土地是用来养育人的,如果因此而害了人,君子是不做这样的事情的。大家何患没有君主呢?”于是,亶甫就携着夫人大姜远行,越过梁山,建都于岐山之下。豳地百姓们这样想:“这才是真正的仁人之君,不可失也。”归从的人像赶集那样踊跃。孔子认为能做到这般还不能君临天下,是不可能的。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德要配位。孔子认为不需忧虑没有位置,需要忧虑的是自己有没有立足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系统而全面的,是德行上的认知,是心中的自觉,是行动上的敏而有功。自觉,源于自修,自修方可自立。如此便不需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忧虑有没有足以让人主动了解自己的德行与才能。正如《荀子·非十二子》所云:

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

荀子认为,能够做到品德高尚被人尊重,但不能要求别人一定、必须尊敬自己;能够做到诚信而被人信任,但不能要求所有人一定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有能力而可以被人任用,但不能保证别人一定任用自己。君子不被荣誉、夸赞所诱惑,飘飘然忘乎所以,也不被诽谤所吓退,遵循道义做事,端然正己,不被外界事物迷得神魂颠倒,这才是真正的君子。其中意蕴,亦与本章相合。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本章借曾子的理解来表述孔子思想的精髓。一个“唯”字,意味着曾参快速回答,不假思索。确实如此,老师的“道”的确是一以贯之,这反映出师徒之间的心神相通。等孔子出门后,门人就不明白了,于是发问,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子《中庸章句》注解为:“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

纵观孔子的学问,不就是“修己尽忠”,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推己及人”之道吗?孔子之道即为忠恕之道,儒家的学说即为修己安人之学。

4.16子

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上章言孔子的道即为忠恕之道,儒家的学说即为修己安人之学,这就是义的内容了,是天理之当然。义是义务,是情义,还是正义,一身浩然正气。何为喻?喻意为明白、懂得、感悟、体认,并把它展现出来。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仓库充实了,才能懂得礼节;衣食丰富了,才知道荣耀与耻辱。礼义产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穷。但是,君子富有了,喜欢行仁德之事;小人富有了,就会随心所欲地干他想干的事。所以有德有位的君子更容易明白、懂得、感悟、体认“义”,而与君子相对的市井凡夫,更容易明白、懂得利。

在社会的治理体系中,君子、领导对于百姓的义,就是充分考虑百姓的利。百姓对单位、国家最大的义,就是履行义务,有情有义。

义和利是本末的关系。义是本,利是末,行义,得到利的概率才会比较高。如果本末倒置,在工作中偷懒耍奸、出工不出力、小偷小摸之人怎么会有前途呢?所以不义本身就不会得利,即使一时得到,也是短期利益、小利,既不能长久,也不能成大事。为人做事皆以利去衡量,最终会导致因利而害义。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上章言义与利的关系,此章为其延续。《中庸》云:“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尊贤,意味着要知贤,需要自我的觉知,确认风向标,向其靠近,这就是见贤思齐。

分出了贤,自然就辨出了不贤。面对不贤,需要向内觉知,自知、自省、自悟、自察。自省的内容可以细化,就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人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做事尽到忠心,交往讲求诚信,学业精进,知行合一,就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具体举措了。

4.18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本章回到仁的起点,回到人性自觉的起点,就是“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若一个人连对父母都不孝,恐怕就不是个人了。孝是仁的起点,是根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

夯实孝的根基,是对人性最为基本的检验。孔子提出要“事父母几谏”。孔子赞扬诤子、诤臣、诤友,认为为人君、为人父、为人友的人在思想与行为出现偏差时,要予以规劝、修正。但对于父母,劝谏要有诚心和耐心,还要讲求方法。几谏,就是委婉地劝谏父母。若父母没有听从自己的意见,自己仍然恭敬而不触怒父母,虽然忧心但不怨恨,等待时机,再进行劝谏。这便是子女对父母的一份义务与深情了。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本章承上章,继续讨论如何侍奉父母。为人子者不远游,其原因一是不使父母担忧自己,二是当父母需要侍奉时,儿女能够及时出现在父母身边。如《礼记·曲礼》记载:“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意思是为人子女,出门禀告父母,回来也必须面告父母,出游的地方必须有固定性。可与本章互相参证。

一定要远游,则游必有方,要有确定的去处,为的是让父母放心。当然,这里的“远”是相对的。如今,时代不同了,交通、通信便利,即使空间上远一点,也可随时来去,子女可随时问候、照料、关怀父母,免却了父母的牵挂。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本章继“游必有方”,接着谈论孝的话题。好男儿继承父之道,不违于父之志,这也是孝,这是事业的传承,是继人之志,述人之事。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无论是不远游,还是远在四方,对父母的牵挂之情都是不变的。为人子女,不可不知道父母的年龄和健康状况。对此,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继承父之志,有新的生发,同时父母长寿,自然是喜。惧的是,老之衰亡,父母年岁大了,更要好好孝养,还惧自己是否能担得起事业的重担,能否实现父母的期许。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逮:赶上,及。

传承事业,需要培植根基的功夫,需要温故知新,需要以古观今。孔子崇尚古之道,有他的道理。孔子认为古人不轻易许诺,是因为他们以行动不能兑现许诺为耻。因而,孔子告诫人们,不应以多言为能事,而应注重切实的行动。

子曰:“言寡尤,行寡悔。”“敏于行,讷于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实在是一以贯之。这是对仁者的基本要求,反之,“巧言令色,鲜矣仁”,“轻诺寡信”不可取。

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约:束。内束其心,外束其身,谨言慎行,审密周详,谦卑自牧,皆谓约;也有简约之意。

鲜:少的意思,同“巧言令色,鲜矣仁”之“鲜”。

仁是一种人性的自觉。讲得通俗些,就是自己能够管得了自己。“苟志于仁,无恶矣”,这样的人谨言慎行,举止有度。谨言慎行,过失就少,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

仁者自觉,觉他,随心所欲不逾矩。反之,若是自己管不住自己,心猿意马,行动飘忽,多会伤人害物。

当然,能够管得了自己,收束自身。失之者少,不代表无失。还是贵在觉知,觉知到偏,然后纠正归位。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说话迟钝。《说文》云:“讷,言难也。”《广雅·释诂》云:“讷,迟也。”这里比喻说话严谨。

本篇第二十二章言“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学而》篇第十四章论“敏于事而慎于言”,意实相同。儒家的方法论就是行胜于言,不要听一个人怎样说,而要看一个人如何做。君子说话严谨,看起来迟钝,但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力说力行。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自己有魅力,才有吸引力,吸引到应该吸引之人。

何德不孤?就是里仁为美。心依于仁,行止于仁,此为美。心里美,环境美,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天下大同,即为孔子的理想了,也是天下人的向往。

4.26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数:繁琐。这里有与“约”相对的意义。

子游认为侍奉君主过于烦琐,会招致侮辱;对待朋友过于烦琐,反会被疏远。君子依于仁,止于仁,靠的是内在的自觉,自觉是最为强大和根本的力量。如果一个人不想去改变自己的思维态度,已经养成一种僵化的行为习惯,怀疑许多应该坚信的事物,固执己见,那么,任别人怎么劝说,都不会有什么作用。所以,劝谏是法,但是末。使用方法,驾御末节,都要有度,否则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自取其辱。由此可见,事君、事友与事父母之不同。

本篇到此,首尾呼应,本末兼顾。

同类推荐
  • 俄罗斯文化在中国: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研究

    俄罗斯文化在中国: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研究

    俄罗斯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作为俄罗斯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个重要结果,出现了一个中俄混血的族群,这个族群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中国56个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一员——俄罗斯族。如果说作为整体的欧美文化在中国已成为历史的话,那么俄罗斯文化在中国却是活态的,仍在传承和延续着。
  • 国学与领导智慧

    国学与领导智慧

    “阐旧邦以辅新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书旨在融会古今,古为今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阐发,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悟国学文化,以此提升领导干部执政智慧,锤炼领导干部品格修养,塑造领导干部个人魅力。
  • 古埃及之谜

    古埃及之谜

    从基沙古迹西南角的高地,往三座大金字塔的方向看去,金字塔在尊严华丽中,带着几分怪异。曼卡拉的金字塔最接近我们,而卡夫拉和胡夫的金字塔则在我们的东北方,三者几乎却不全然地,可连成一条正对角线——从卡夫拉金字塔的西南角,通过东北角,往东北方向延伸,直至胡夫大金字塔的西南与东北角。这应该不是什么偶然。不过,从我们坐着的地方看去,这条想象的对角线如往相反的西南方向延伸,再怎么也不会与第三座金字塔相会,因为第三座的曼卡拉王金字塔坐落在这条延长线稍微偏东的位置上。
  • 中国世界部落文化

    中国世界部落文化

    本书首次全面系统的介绍了世界各地部落的历史起源,发展走向,及其生活状况,人文风俗,语言文化,礼仪庆典等。书中信息涵盖全面,内容考证翔实,且文字清新自然,人文气息浓郁,既是从事文化研究的专家和学者研究世界各地部落的重要参考书,也是广大读者了解其文化风情与生活习俗的最佳读物和旅游时的指导手册。
  • 人类神秘现象未解之谜

    人类神秘现象未解之谜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神秘的世界,各种神秘现象层出不穷,尤其是作为人类本身的神秘现象更是不可枚举。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到现在,历经沧桑巨变,从原始文明到现代文明,无论哪个时代都有人类驻足过的痕迹;从自然科学到社会历史,从人类自身到超自然现象,都留下了人类的神秘现象。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类在经历了几十万年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都留下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千古谜团。
热门推荐
  • 断背少爷的哑妻

    断背少爷的哑妻

    “钱小姐,实际上我不喜欢女人。”钱佳佳不禁睁大双眼,不喜欢女人?这什么意思?不喜欢女人,难道喜欢男人?“没错,你猜得很对,我喜欢男人。”身为哑女的钱佳佳,通过相亲认识了温文尔雅的贾瑞。两人因为各取所需,达成了一份婚姻协议,成为了一对有名无实的假夫妻。
  • 莲传

    莲传

    世事,因尘埃不染,才真如湛然!她是天地最美的莲,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她是天地最强的神,高高在上且目空一切;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纵然前世因已了,今世又能否有果......
  • 刺客信条之捍卫

    刺客信条之捍卫

    第一次写书,希望大家喜欢。。。-----------主角名为艾克,父亲因为被圣殿骑士萨尔杀死。为了报仇,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刺客!报仇的路上也结实了一些刺客伙伴,他们一路踏上了“刺客信条”之路
  • 统领异世

    统领异世

    刚刚重生,就被家族当废材抛弃,刚刚被收养,奶奶就被一个大家族而杀,爷爷背起主人公往别处跑,到了安全的去处,爷爷开始教主人公各种元素技能,让主人公当个元素师、炼药师...待主人公有了实力,报了仇之后,才发现和想起来,自己还有个哥哥,那个哥哥知道主人公是自己的妹妹后,真心跟随在主人公左右...也发现自己和哥哥原来不是那个男人亲身的!而是自己的母亲在外面有了喜欢的男人,有了身孕后被抓走了,而那个所谓主人公的父亲就在母亲被抓走后消失的无影无踪....
  • 惊天动地恋爱过

    惊天动地恋爱过

    本本分分的小白领林如偶遇高富帅,更有腹黑男上司虎视眈眈,此后原本平淡可预见的余生完全脱离预定轨道,向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
  • 偶见

    偶见

    对于缘分来说,可能并没有遇见重要,可是一旦遇见了,那就是缘分。但,不是所有的缘分都能维持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秒,所以更要好好去珍惜。青涩的中学时代,严格的中学规则,以及同桌的笑容,都被印在脑海里。最后发现,一模一样的脸,一模一样的性格,只不过是回忆。
  • 桃花宝典

    桃花宝典

    为拯救林枫这个九世废材,月老特赐《桃花宝典》,层出不穷的暧昧任务,《易筋经》更是让其脱胎换骨,自此废材男摇身一变极品情圣,且看林枫如何凭借逆天宝典纵横花都,极尽逍遥……
  • The Trumpet-Major

    The Trumpet-Maj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败联盟

    不败联盟

    “有一种意志,叫做不败。”亚索孤独地站在阙宇,凝望着一片城池,冷声道。……此乃英雄联盟同人文,但是富有玄幻气息。本文将用单个英雄的分卷来展示,如瑞文传、易传。等希望大家希望,拜谢。
  • 谁还不是小仙女

    谁还不是小仙女

    她好好的一个善良(不是)的小公主(小霸王),经历了个末世变成了英勇(凶狠)的女王(恶霸)。既然重生回来了,她会让整个世界感受她的“爱的善意”毕竟她已经忍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