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32700000538

第538章 :廷辩(下)

“中书大人……”听乐天要自己当场背诵,那御史面容立时憋的通红,对乐天怒目而视,便是其他御史眼中也是含着怒意。

在诸多朝臣眼中看中,乐天让那御史背诵《国语》有羞辱其的味道。究其原因,这国语是明经科进士必读之物,一是明经科地位又不如进士科,二来乐天的年纪比那张御史要小上十几岁,虽然官职比对方高,但羞辱之意也不言自明。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是华夏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事时间自西周中期到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的时间,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左丘明所撰。相较于《左传》,《国语》所记事件大都不相连属,可以当做《春秋》与《左传》的补充。

“既然这位御史大人不想背诵,我便也不强人所难!”乐天一笑,接着自顾自的说道:“若乐某没有记错的话,‘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是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中召穆公劝慰周厉王之言。”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华夏历史上流传甚广的一句话,此言在朝堂上的大臣又岂能不知,周朝的第十代君王周厉王为政贪婪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谏言老百姓忍受不了****。

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其去监视批评国君之人,按照卫国的巫师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结果三年后周国百姓无法忍受****反抗,将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

借《召化谏厣王弭谤》,乐天显然是在引经据典、旁征博引。

随即乐天目光扫视群臣,又接着言道:“继召公谏厉王弭谤后,先前始皇帝亦禁百姓言国事,读书人不可议国政,甚至始皇帝为此所杀之人要比周厉王更甚,更有诸位熟知的焚书坑儒之事。

汉高祖皇帝灭秦亡楚后亦曾立过‘妖言令’,凡‘黔首(百姓)’议论朝政者均弃市;汉后魏晋南北诸朝也承袭了两汉的作风,诽谤朝廷者、百姓议国政者立斩不涉,严重者甚至要夷灭三族。”

大家都是读过书的,乐天说的这些事朝堂衮衮诸公皆是明白的紧,事实上感觉乐天是在说废话差不多。

“我大宋开国至今,历代君臣皆君明臣贤,素‘不以言获罪,不因文入狱。’”乐天拱手向天,对大宋历代先皇以示尊重。

随后乐天将目光投向那一众御史,同时扬了扬手中的报纸,神色间立时带着几分怒意,斥道:“然仅仅是一份于坊间流传的报纸,诸位御史大人竟然兴师动众,将其拿到朝堂上遑议,更要将其查封停办,莫非是要开历史的倒车,让我大宋重归旧时之愚昧,更要令当今圣上蒙上昏聩之名,汝辈是为何等居心?”

乐天的话说的很重,令那一众三十多个御史讷讷不能言语。

朝堂上,三省六部三使司诸位官员本身就是来看热闹的,自然不会替一众寻常成天寻自己过错的御史说话,只是在一旁看着事情的继续发展。

报纸是个新生事务,朝堂上这一众官员心中在赞叹乐天其思妙想之余也是忌惮的很,但这份中华日报操控在乐天的手中,便令乐天掌控了舆论权,今日可以在报纸上批评御史台,明日便可指责自己这些人。

见一众御史讷讷不成言语,乐天开始乘胜追击“周厉王为防止议论朝政,留下了成语‘道路以目’,秦始皇帝为防百姓、儒生、方士议国事,留下成语‘焚书坑儒’,难道尔等要让陛下做那昏聩虐之君,更要在史上为陛下留下个‘宣和禁报’的成语么?”

听得乐天之言,丹墀之上的徽宗赵佶立时间哭笑不得,对于办报之事自己尚未开口,乐天便为自己准备了偌大的一顶帽子,若自己真的将这报纸停了,这偌大的帽子真的就坐实了。

看到乐天为天子挖了一个大坑,朝中一众大臣哭笑不得之余,在心中也是惊叹,乐中书就是乐中书,在朝堂上表现出战斗力比之从前更是强悍。

看到乐天仅凭一人之力,将一众御史压在下风,白时中不得不出班指谪乐天,道:“乐中书,你这是在劫持圣意!”

童贯虽然早就看不惯乐天,但在旁边细观知道在斗嘴上,自己绝不是乐天的对手,冒然出言定然会身后其辱,再说自己属于武臣一类的角色,实不便与乐天这等文臣耍嘴皮子。

做为一众御史的后台,而且自己是自己这一党里级别最高的文官,白时中自然要出面了。

“劫持圣意?白大人为下官扣了好大一顶帽子!”乐天闻言挑眉,又言道:“白大人出身于科举,怎么见识却如同荫封赐下的进士一般!”

“你……”被乐天当面说成见识浅薄,令白时中气恼却又说不出话来。

荫赐的进士出身,在学问与见识上自然比不上正经的科举进士,连同身份与是低的很。事实上乐天也是赐下的进士出身,但乐天是在琼林宴上得到徽宗当场考较的,而且乐天才名在外,所以没有人敢拿乐天的出身说事,甚至在所有科举进士的眼中看来,乐天这个出身与正牌进士毫无二致。

“陛下!”没理会白时中,乐天向丹墀之上施了一礼,又转身向朝中文武百官拱手,道:“朝中的诸位大人,乐某虽然才疏学浅,但却知堵塞言路与国家兴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听乐天这般说话,徽宗赵佶与百官皆是凝神屏息听乐天说下去。

乐天言道:“自先秦、两汉、汉末三国乃至魏晋南北朝以来,我华夏于隋代开言禁,终隋朝文皇帝一世,百姓可以畅谈无阻议论国事,百官可以直谏皇帝过失,这是华夏历史上破天荒、也是第一次言论自|由时期,没有一个文臣是在隋文帝在位时期因为议论国事而杀头,没有一个百姓因为品谈政治而受牢狱之灾。

隋朝文皇帝不但光明磊落允许百官直言皇帝过失,还担心百姓遭官员欺压敢怒不敢言,允许百姓直接上|访向皇帝伸冤奏官员不法情事,每次百姓告官,隋文帝都是站在百姓一边,凡察属实情无论被百姓所告官员品级有多高、与皇帝关系有多亲密,一律秉公办理严惩不贷。

而且隋文帝还是中国皇帝首创百姓直接上殿告御状第一人,鼓即位初年,乃诏:‘申敕四方,敦理辞讼。有枉屈县不理者,令以次经郡及州,至省仍不理,乃诣阙申诉。有所未惬,听挝登闻鼓,有司录状奏之’。”

隋代的历史,朝中大臣心中皆是知晓,于朝堂外悬置登闻鼓,允许百姓击鼓鸣冤,直接向皇帝申诉,便是隋文帝的发明,本朝登闻鼓制亦是延袭之。

说到这里,乐天瞟了一眼那些上疏御史,冷笑道:“隋朝文皇帝驾崩后,炀帝何曾效行文皇帝之行,《隋史》数百言皆言其弊,短短的十四年间隋之国祚便断于其手,尔今汝等身为御史谏台,却不思忠言劝谏君上,只为完成每月任务而应付差事,于小节之事纠弹百官,却不敢明谏天子,实乃徒耗国帑米粮,为人臣所不齿也!”

虽然乐天将话说得很是平淡,然而听在一众御史耳中却是心中难受到了极点,肚子里更是有苦说不出的委屈。

朝中下下谁不知道谏台是个难做的活儿,自唐后藩镇之乱后,本朝君王防微杜渐,采取强干弱枝虚外守内之策,使皇权势愈盛,谏台官给事中们不敢再似前朝一般指谪君王过错。转而干着御史的活,使谏台制度几近名存实亡,其间是凡指责过天子过失的谏台官,有不少都被贬谪流放。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眼下是拿大道理来压人,乐天自然要利用谏台官上的这个漏洞,让这些御史们无话可说。

听闻乐天之言,朝中一众官员在心中哭笑不得,乐天拿隋史说事某种程度上是在道理上绑架了帝王,至于谏台御史们更是被乐天骂了个体无完肤。

显然乐天觉的骂的还不过瘾,又接着言道:“御史台有御史百余,然而为何其余御史在人不为报纸之事上言,皆因其余诸位御史大人皆看清堵塞言路与国家兴衰之关联,岂是汝等鼠目寸光之人所能相及的!”

得!这次骂的更重了,而且乐天骂的是不留一分余地。

只骂的那以张御史为首、联名上疏要求查封中华日报社的三十多个御史冷汗直流,却又不能说什么。

骂完了,乐天还觉得不解气,随即向丹墀上拜奏道:“陛下,臣奏请陛下将这些尸位素餐之御史贬谪外放,别选用开明正直之朝员充实御史台,以正我大宋之朝纲!”

以往乐天与朝中大员的争执上,虽然咄咄逼人但却是留有余地的,然今天却是究追猛打,几乎不给对方留一丝情面更不留一分余地。

细想下来,朝中一众大臣也是明白过来,这些联名上疏要查封中华日报的御史皆是童贯、蔡京一党舌簧,既然对乐天是不利的,乐天自然乐得棒打落水狗。但在一众朝臣眼中看来,这是乐天与童贯公然撕破脸皮的表现。

之前还在为乐天的咄咄逼人感到不爽,但一想乐天要对付的是童贯,心中又不禁高兴起来,童贯之威令朝野不敢言,细想下来眼下似乎只有乐天这个奇葩能与之抗衡一二。

看麾下一众御史全军覆没,胡师文不得不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乐中书之人不妥,我朝不以言罪人,御史大人们也不过是行闻风奏事之权,奏各抒己见之意,纵是言语间有所不当,也不应贬谪外放,若如此朝中还有谁人肯出言上谏?”

乐天也是跟着奏道:“胡大人此言差矣,御史奏事各抒己见又有何不可,但若有见识浅薄的鼠目寸光之辈混于御史之中,留于朝中又有何用!”

同类推荐
  • 我要扬洪朝

    我要扬洪朝

    本书讲述一个位横漂因为某场意外穿越到历史上没有的朝代——洪朝当皇帝的一生的故事,看他如何改变历史,造就不一样的封建皇帝制度,本书历史事情相当于清朝后期。
  • 恣行明末

    恣行明末

    白山黑水铁蹄剽悍,川陕湖广流寇肆虐,江南天堂香艳淫逸,宫内宫外君昏臣庸……明末,一个诡异、动荡、酝酿着巨变的乱世。乱世出英豪,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一名现代卧底警察穿越而至,快意恩仇,恣意花丛,笑傲宦海,驰骋沙场……还华夏以朗朗乾坤qq群:123092606
  • 三国之商人谋国

    三国之商人谋国

    所谓大商谋国,叶晨穿越为三国商贾之家,以商发家,因商贾之人地位低下,不得不勾结张让阉人。招兵买马,训练甲士,北上抗击匈奴,南下争霸天下,收猛将谋臣,遇美人江山。
  • 天命所终:晚清皇朝的崩溃

    天命所终:晚清皇朝的崩溃

    辛亥革命一向被认为是民族主义的革命,“驱除鞑虏”更被视为革命的制胜法宝,但这种民族主义到底起到多大作用,民族问题是否真实存在或被扭曲;被视为“特殊利益集团”的清末皇族与旗人在这场革命中到底处于何等地位;革命的冲击下,他们又遭受了何等的命运等等,这些都是之前史家所未深入探讨或做忽略处理的。本书以清末皇族与旗人作为切入口,以独特的角度深入剖析旗人群体在辛亥年中的所经所历,以更全面地展示革命年代中所不为人了解的历史侧面。
  • 三国之王朝盛世

    三国之王朝盛世

    飞燕临池云影透,岁月摧锋断吴钩王擒牧野江败走,阴平曾表护桥头烈火旌旗一应沧波三千里,回头顾曲天下英雄复更名江流石不转,多少遗恨随风去乱世重演,乾坤任我行江山易改,何妨成英雄东汉末年,雄逐鹿,天下大乱江山在手,美人在怀,开创一个盛世王朝(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热门推荐
  • 重生复仇公主们的死亡爱恋

    重生复仇公主们的死亡爱恋

    她从小被自己亲爱的姐姐栽赃陷害,被父母毒打赶出家门······
  • 道士出狱

    道士出狱

    万念俱灰的王浩在狱中偶得道宗传承,又遇高人指点,从此,在监狱中崛起,走向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 七公是个冒险王

    七公是个冒险王

    偶然出现在北回归线上的一束极光,点燃了一个横传千古的秘密。看似平淡的大学生活,逐渐被各种不可思议的东西侵入。推背图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前世今生是否真有情缘?6000℃中隐匿的生命,炽焰中燃烧的仙界。这片神秘的土地的真面目逐渐呈现。“仙界”到底是仙人所居,还是魔鬼地狱?隐藏了130亿年的真相,看似就在眼前。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极度危险也在逐渐逼近。。。。。。
  • 逃婚千金逃婚郎

    逃婚千金逃婚郎

    一心想做江湖大侠的吴笙雨因不满父亲的逼婚而连夜逃走。一心想逍遥人间自由翱翔的韩浩明因不满父亲的逼婚落荒而逃。一个是男儿性子女儿身的内阁大学士千金,一个是自由散漫自恋狂傲的将军之子,本是夫妻的两人,却因各自理由而逃婚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独居千金徘徊的爱

    独居千金徘徊的爱

    爱情有多远,姜挽月不知道,她只知道卓洋离她有多远。为了爱情,她会变成一只候鸟,只为了有一天能够驻扎在他的身边。面对爱情,你是否会放下尊严。在你的生命里,是否有一个人最让你刻骨铭心。不要笑话那些在爱情里痴傻的人们,爱并不卑微。也许有一天,在经历了最深刻的伤痛和磨练后才会懂得保留一份真情那么的难能可贵。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半面妖

    半面妖

    画心是一只千年九尾狐,倾国倾城。她居住在妖界雪山千年。发现所爱之人另有所爱后独自离开雪山,在人妖两域边界被伏妖人重伤,重伤下藏身古庙,路过的人族皇子救了她将她带回皇宫。她的倾城之容引出众多觊觎之心……人与妖,妖与宿命。宿命之劫。
  • 学会生活与学会工作(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学会生活与学会工作(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一套丛书。十年情缘。终身成长。在这个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在北大、清华等一流学府之外研修来自一流学府的成才课程,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并日趋融入主流教育。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北外、北科大这几所京西毗邻大学里的青年教师们,策划并执笔编撰了《北大清华学得到》这套青年素质教育读物。书中融会了他们在青年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心得和工作经验,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这一称谓的崭新内涵,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
  • 我你

    我你

    我是一个人,我是一个笔记本,我有很多故事,我有许多要被永远记住的瞬间。这些故事与瞬间也许没有发生在你的面前,但是我想用我的故事告诉你,我和你一样。
  • 哈佛大学经典法则

    哈佛大学经典法则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哈佛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她在人们心中已经成为一种符号。正如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威谦·詹姆斯说:“真正的哈佛,乃是一无形的、内在的、精神的哈佛。”哈佛不仅是一所大学的名字,更是一种精神与智慧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