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69800000017

第17章 问答录:我们为什么学习中文(1)

不是中文过时了,没用了。是人再像从前那样理解中文,学了中文再抱着从前那样的中文就业观去择业的传统思想,与社会和时代不合拍了。而社会和时代,对于具有“活的”中文水平的人,那还是大大的需要的。在未来的时代,不但中文学科毕业的人要随时准备进行人生的成功的“知本”转移,其他学科毕业的人,也将不同程度地面临“知本”转移的社会和时代的考验。

1 学中文有什么用?

诸位:

在回答你们的问题之前,我也希望能对你们有所了解。

你们中,有哪些同学是中文系的?

有哪些同学当年高考时所报第一志愿是中文系?

所报第一志愿并非中文系,既已是中文系学生,对用四年的时光在大学里学中文,又持何种态度?

原本未报中文系调配到中文系的同学对中文持何种态度?

我们大学的“人文学院”由两个学科组成,即汉语言专业与中文系。汉语言专业是我校在全国较为著名的专业,每年的录取分数线一向颇高,据说前几年学生毕业后的择业情况也不错——那么,汉语言专业的同学,对中文选修课持何种态度?

原本专执一念所报的乃是汉语言专业,高考失利,不得已成了中文系学生,且与汉语言专业相近咫尺,是否会长期陷于“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

外语专业对中文选修课业持何种立场?

大家对“中文”是怎样理解的?它除了培养人从事与中文相关的职业的一般能力,你们是否认为它对人还有其他的意义?大家比较承认它对人还有其他的意义,抑或从理念上根本否认和排斥它对人还有其他的意义?或口头上虽也承认它对人还有其他的意义,而内心里却是鄙薄的?

凡此种种,我以为,在中文系老师和学生之间,具体而言,在我和大家之间,都是有必要进行交流和讨论的。我们教学双方所能达到的共识越多,教学双方则越容易互动,于是教者明白该教些什么,怎样教;学者明白为什么值得学,怎样自觉一点学……

在我回答诸位的问题之前,我反过来首先向诸位提出了如上等等问题,肯定是大家没有思想准备的吧?大家一时无法回答或其实很不愿意回答也没什么。那么,恳请诸位允许我自己先来谈谈我对以上某些问题的纯粹个人的看法,以及我对于大家的中文态度和立场的初步评估。

对于当年高考时所报志愿是中文系的同学,我相信我将省却很多唇舌,不必反复强调性地企图讲明白一个陈旧话题——中文有什么用?这“用”字,当然是首先针对个人而言的。它不是针对国家、民族、社会这样的大概念而言的。它对后者们意味着什么,那是根本无须浪费时间讨论的。其意义摆放在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与之母语的关系中,那都是连儿童也完全能理解的。

我们在谈论中文和中国当代大学生,尤其是与当代中文系大学生的关系时,为什么又说那个“有什么用”的话题是一个“陈旧的话题”呢?因为早在八十多年以前,国立清华学校,亦即今天的清华大学校园里,关于“学中文有什么用”就已展开过多次的讨论和辩论了。

说明什么呢?

说明在那时,普遍的人们,包括学子们,包括已然学着中文了的学子们,对于学中文与自己之人生前途的关系,便很有些“欲说还休”了。

当时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情形自然不能同日而语。但有一点却是相似的——出国留学特别方便,比今天还要方便,而且成为时代的潮流。

当时的热门学科像今天一样,也是商业经济、法律、医学以及某些理工学科。这些学科学有所成之后,就业国外的机遇较多,回国后,往往也容易摇身一变,成为经理、镀了“洋金”的律师、医生,或开办工厂或几乎是顺理成章地成为教授——当时的中国很缺理工科教授……

而学了中文的人,职业的选择几乎只有两个途径——要么留洋回来做教中文的教授;要么去办份同仁的文学报刊,或干脆做笔耕为生的自由职业者。

这最后一种人生,无论当时或现在,无论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往往会导致陷入艰涩的人生,是绝不如做演员的人生那么风光和滋润的。而办报办刊,没了广告的支持,连低微的收入也往往朝不保夕。尤其是某报某刊倘太过文学和文化起来,又往往就接近着慢性自杀了。而文人们,也就是学中文被认为学而有成的人们,又大抵地,偏偏地,几乎是一贯地、本能地,非将一报一刊渐渐办得文学和文化起来不可。结果也就可想而知。当然,幸而有他们那样心甘情愿地办着那样的报那样的刊,许许多多热爱文学的青年,才经由那样的报那样的刊的发现和培养,后来成了著名的诗人和作家;才为我们留下了那个时期的许多优秀作品。但他们自己的人生,确乎是清苦的。清苦到不得不经常以文艺的“界”的名义,向社会发出请求救济的呼吁。至于当教授,最初的收入是很丰厚的,比现在一般大学教授们所能达到的社会经济地位还要高出许多倍。那时大学少,教授少,国运不昌,却也还是养得起。可能凭“中文”资本当上教授者,毕竟凤毛麟角。何况,后来也都很落魄,“越教越瘦”了;相互间借点儿钱买米度日,是常事……

所以当年有“学中文有什么用”的质疑。

已然教着中文学着中文的,自然希望在讨论之中长长自己的志气,指出那“有用”的方面给社会看,给他人看,给自己看。

讨论和辩论出了一个乐观的结果没有呢?

当时没有。

而且,除了教着中文学着中文的人们自己,别人也根本没什么兴趣参加那个话题的讨论。

1949年以后,情况大为不同。

新政权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的事业,自然要依赖“中文”人才。于是,“中文”一下子变得很“吃香”了。

直至“文革”前,“中文”学子毕业后的工作,大抵是“坐在屋里”的那一种。当年因“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日晒不着”,多么令人羡慕自不待言。尤其,各行各业的工资是相同的。在工资相同的前提之下,中文毕业生从事“脑力劳动”的工作性质,其优人一等一比就比出来了。

“文革”十年就不去谈了。

“文革”后,中国人的工资还是基本相同的。“文革”的重灾区即文化的意识形态的领域,开始进入恢复期,需要大批的中文毕业生。那时的中文学子,和现在各大学的最热门学科的学子一样,往往还没毕业,其优秀者,已被最理想的文化乃至意识形态部门预招了。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情况又大为不同了。中文毕业生过剩了,供大于求了。中国其他产业、行业开始日渐兴盛了。于是大学里的其他学科日渐热了起来,强大了起来。而中文受冷落了,萎缩了。中文学子因而一届比一届迷惘了,沮丧了,似连将来的人生都大成问题了。

尤其,中国的工资制度改变了。几乎一切与中文相关的职业,收入都处于社会的中下水平了。如果仅从这一点上比,自然越比越迷惘、越失望。“中文股”在社会职业股市的大盘上,似乎注定地将永远处于“熊市”了,眼见其他“职业股”指数一再上升,中文学子们又怎能不自卑不忧患呢?

但我想指出的是——第一,中国人口太众,仅仅是中文学子供大于求吗?我看不是这样。要不了几年,几乎一切大学各学科的学子们,都将日渐地供大于求。只不过中文学子们较早一点儿体会到供大于求的苦涩罢了。第二,既然几乎一切学科的学子们进出校园,都将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那么,也就都必得有充分的“知识附加”和“知本转移”的自觉和能力。

不必问,我知道诸位中,将来想到外企工作的人很多。为什么一心想到外企?工资高嘛。在未来的几年,尤其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外企将会更多。但外企再多,也多不过想要到外企工作的学子。一方以加法增多,一方以乘法增多。于是一个事实是,除了少数高等人才,普遍的外企的工资,是下降了的。谁嫌工资少了吗?那么让开,后边排着长队呢!

二十年前,仅凭外语好,便是进入外企的通行证了。因为外国老板们不会中国话,对中国缺乏了解。会外语的中国人,在他们眼中是块宝。许多事儿他们都有点儿倚重于你,似乎离开你寸步难行。

十年前,仅凭外语好依然可以。但人家已不必倚重于你。你只不过是一般员工。你稍有不适,炒你的鱿鱼没商量。

现在,仅凭外语好,就不能成为进入外企的过硬的通行证了。因为外语已不再是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的特长,而是许许多多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基本从业条件了。而某些老外,中国话也讲得很“溜”,对中国之风土民俗,人情世理,政治文化经济的方方面面,比刚跨出校门的中国大学生心中有数得多。

所以,一个问题是——你要到外企去工作吗?那么,你的英文水平,就要加上另外的什么了。

对于你,英文+?

你首先要自问,接着要决定,再接着要去那样充实你自己。

这就是“知识附加”的思想自觉。在大学里就要开始。

对于中文学子,问题也是同样的,而且尤为重要——中文+?

自然的,可以加上英语。这不太难。

但一个现象是,对于某些中文学子,在这个问题上所持的反而是一种“取代法”的思维。既因学着中文而迷惘,而沮丧,自然的便企图干脆舍弃了中文,以英文作为硬性从业资本取代之。而这在未来的求职竞争中,是相当不利的,甚至是相当有害的。

为了诸位的未来所谋,我对诸位的建议是——你们万不可以用“取代法”对待自己的中文学业。取而代之,只不过仍是1≈1。你们一定要有用加法打理自己未来人生的能动意识。

中文+英文——这对于诸位不难。于是你们丰厚了自己一些。仅仅这样还不够,还要有另外一种能动意识,即从最广的意义上理解中文的超前意识。说超前,其实已不超前了。因为时代的迅猛发展,早已先于诸位的意识,将从前时代的、传统的中文理念扩展了,甚至可以说颠覆了。

只要我们客观地想一想,就一定会承认——其实中文学科毕业之学子的择业范围,比以往的时代不是更窄了,而是更宽了。对国内国外的公共关系;广告设计;一个企业的宣传策划活动;一个企业的文化环境;一切的文化公司……都仍为中文学子留有发挥能力的空间。即使电台、电视台,表面看人满为患,但据我所知,实缺有真能力的中文人才。

比如,你到了一个公司,人家为了试用你,对你说——请为我们的新产品想出一条绝妙的广告语吧!

你若回答——我学中文不是为了干这个的。

那么你请走人。因为能否想出一条绝妙的广告语,有时确乎直接证明的就是一种中文水平。连给一家公司起个朗朗上口的名字也是这样。

我有两位德国朋友,一男一女。男的中文名字叫“花久志”;女的中文名字叫“古思亭”。其实就是德文名字“华裘士”和“古斯汀”的谐音中文名。尤其“古思亭”这一中文名字,起得何等的好!能说和中文水平无关?

假设——一部外国电影,或一部外国电视剧,你能起出《翠堤春晓》《魂断蓝桥》《蝴蝶梦》这样的名字吗?中国曾是一个诗国,你想不出来,你学的那些唐诗宋词,在最起码的事情上,都没起什么作用啊!

又比如,你到了一个公司,人家要你为公司的什么纪念活动,设想会标——你若说,我不会,这不是我学的专业,是广告设计专业的事儿……

那么你请走人。在人家那儿,这叫“创意”。在人家那儿,这类“创意”,直接的就和中文有关。直接的就证明你的中文水平如何。事实上也是,体现于许多方面的许多一流的经典的“创意”,都与一个人的“活的”中文水平有关。

就说我们中国为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的会标吧,没有一种“活的”中文思维,是设计不成的。

不是中文过时了,没用了。是人再像从前那样理解中文,学了中文再抱着从前那样的中文就业观去择业的传统思想,与社会和时代不合拍了。而社会和时代,对于具有“活的”中文水平的人,那还是大大的需要的。

在未来的时代,不但中文学科毕业的人要随时准备进行人生的成功的“知本”转移,其他学科毕业的人,也将不同程度地面临“知本”转移的社会和时代的考验。

在“知本”转移方面,我以为,中文学科毕业的人,其实反而具有主动优势,能动性、灵活性较之其他学科毕业的人更大些。

“知本”二字,是我从报上学的词,无非就是从业的知识资本,这里姑且用之。

据我所知,一些理工院校毕业的当代学子,反而在电台、电视台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工作得很自信,都是“知本”转移的例子。

据我们所知,法国现在唯一的,也是现在全世界唯一的一位海军女中将,便是法国20世纪70年代的文学硕士。

如果让医学院牙科专业的学子毕业后来一次成功的“知本”转移,倘无其他骄人特长,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同类推荐
  •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众媒介也在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转型。探索中国媒介的发展趋势亦是理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部分。当前,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各级领导没有认识到新闻执政的重要性,更没有把新闻执政提到执政能力建设议程上来。新闻执政的意义在于,提高党的执政形象、执政的合法性和执政能力。
  •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几番增添,越来越有点自传的意思了。其中有自己的检讨,当然说不上是自我解剖,更不敢说是老实人的宣言书。但是,热爱、老实、讨论、比较几节写得都较充分,对毛泽东和鲁迅谈也较多,引用也多,以至有朋友建议删削一番。
  • 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研究

    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研究

    本书选取受众研究的视角,从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受角度出发,将伯明翰学派各个时期的受众理论归结为被动性解读、倾向性解读、多样性解读和抵抗性解读四种模式,探讨了不同时期受众理论的特征。体现了传播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 国家传播战略

    国家传播战略

    《国家传播战略》在梳理国际传播和国家战略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国家传播战略概念,并从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角度展开思路,探讨传播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传播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具体问题。为阐释国家传播战略演变的历史逻辑,《国家传播战略》还对大众媒体发展不同时代的国家传播战略模式作出整理;而作为把握全球传播竞争的横向视野,本书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和意识形态性质国家的宏观特征对国家传播战略进行比较研究,进丽阐明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新格局这一命题。
  • 盗梦工厂

    盗梦工厂

    工业化的学校模式已有将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它还能满足今天的需要吗?学校的职能究竟是什么?赛斯·高汀在这篇三万字的意见书里指出,互联时代需要的不是读死书的考试冠军,不是听指挥的产业工人,而是独辟蹊径的追梦者,是敢于打破成规的领袖、企业家、创业者、艺术家。本书于2012年2月27日发表在作者的博客上,由多篇短文和博客文章集合而成。作者在书中简述了现代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对教育体制(包括高等教育)的改革提出了很多大胆而独到的设想和建议,并开放版权,以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热门推荐
  • 世契

    世契

    在这分崩离析的世界里,请记住我,这鲜明的存在。
  • 阴阳先生传奇

    阴阳先生传奇

    我叫徐天麒,出生在东北一个普通小城,父母在外经商,我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在农村生活。我的爷爷和奶奶都是当地有名的阴阳先生,我从小受爷爷奶奶的熏陶,被传授了一些阴阳法术和驱鬼辟邪的一些能力。但谁也没有想到,爷爷在临终前,却交给我一个特殊的任务——去山里救一个女鬼!百思不得其解的我万般疑惑,阴阳师都是逢鬼必诛,哪有救鬼的?故事却由此展开,我碰到了奇怪的大学生,自称蜀山派后裔的道士,等等一系列的奇人怪事。QQ群:97842170
  • 逆之魂剑

    逆之魂剑

    剑之极,魂之融,魂剑逆苍穹!剑道之极,剑碎虚无。魂道之极,魂化乾坤。魂剑之融,改天地之命运!一个少年,一把魂剑,在魂月大陆......
  • 灰语年华

    灰语年华

    讲述的是一只有情有义的小狼,小时候受了小女孩的救命之恩,为了报恩,力尽千辛万苦,终于如偿所愿;小狼的一生犹如烟火一样璀璨……
  • 璞金三国

    璞金三国

    前世基友穿越至东汉,不巧的是一个穿越至南,一个穿越至北,还相互不知道。在各自的道路上打拼的二人,不知在相识之日又会如何呢?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都有着不一样的精彩。我理解的三国里没有庸才没有蠢材。
  • 魔兽争霸3背水一战

    魔兽争霸3背水一战

    电子竞技,魔兽争霸3,孤傲的没有一点yy作者纯粹取悦自己的作品姓名:李铁,爱好:足球,最喜欢杀的英雄:剑圣。彩虹骑士
  • 王俊凯之我家隔壁是老王

    王俊凯之我家隔壁是老王

    我是学生党,更得慢。“洛洛”“螃蟹”甜蜜的称呼,让爱的种子慢慢发芽
  • 工作不满意你该如何离职

    工作不满意你该如何离职

    如果把职业比作一场游戏,那希望每位劳动者在本书的帮助下,既保障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又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管理能力,从而尽情享受职场游戏的快乐!我国的就业形式日益严峻。每一位劳动者都可能遇到来自职场中的危机和挑战。我们如何才能顺利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且自如应对危机和挑战呢?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便是我们职业发展的保障。国家已颁布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是职场规则的底线,也是劳动者处理职业问题,规避职业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础保障;用人单位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与管理措施是劳动者具体工作中的职业规则,也是劳动者职业发展的环境。
  • 医流高手

    医流高手

    俗话说得好,宁惹阎罗王,不惹唐门郎。可是唐初云作为一个暗器,毒药,轻功,机关阵法全部顶尖的唐门天才,却也和所有苦逼的大学生一样,要按时上课,按时逃课。要担心考试不过。只是他逃课可以用轻功,作弊可以用暗器。还不用担心毕业找不到工作!
  • 邪龙舞

    邪龙舞

    天地初开!邪魔乱世!人界生灵涂炭!一头由亿万邪魔之气形成的苍夜邪龙降临人界!人界由此而面临着毁灭的命运!无奈神界神王以生命为牵引将魔龙封印在了一个五岁孩童的左臂当中!这个少年将会面临什么命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