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人黑格尔曾言道,一切伟大的人和事往往都会出现两次。后来人马克思狗尾续貂道:“第一次是以悲剧的形势出现,第二次是以喜剧的形势出现。”
我们没有必要自惭形秽的认为只要是外国的月亮就是圆的,真理也未必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
相信他们对华夏历史都是不甚了了,如果他们读了华夏二十四史的话,就会为他们的结论之武断而汗颜。
在中国,许多的事情可能会反复发生,而且不仅只有悲剧与喜剧,更多的是闹剧。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寿终正寢于邺城。《三国志》作者陈寿为曹操盖棺定论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肯定了他的历史功绩。
纵观历史长河,身兼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人屈指可数,曹操当之无愧的是其中之一!
曹操的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曹操死后,继承人曹丕代为汉丞相,魏王,改建安年号为延康。
曹丕作为接班人,他开始着手考虑代汉一事。父亲已经在现实、舆论各方为他的代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扶他上战马之后,接下来怎么样走,就看他自己的表演了。
曹丕继位为魏王以后,一切工作都是以代汉自立需要而展开。除了内修政事,大造舆论之外,就是要向天下展示实力,大秀武功。
继位不久,曹丕就遣使宣威四方:五月,“山贼”郑甘、王照及卢水胡“率其属来降”;派兵镇压了酒泉黄华、张掖张进的叛乱。就在曹丕志得意满时候,又有一位重量级人物锦上添花。
汉延康元年(220年)七月,蜀将孟达率众来降的消息震惊大江南北。
孟达降魏直接导致了蜀战略要地房陵、上庸、西城三郡的得而复失。如果追究起事件起因,仍与刘备用人不当有关。
建安二十四年,西北建功的刘备命宜都太守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上庸、西城等地,占据上述战略要地,刘备可以东出汉中,沿沔水而下东击曹魏、威胁东吴。
至此,刘备已经实现了进可攻、退可守,形成先为不可胜的战略格局。
如此重要的战略要津,刘备自然得安排自己最依赖的人驻防。孟达原来在刘璋处不得志,曾任副使与法正率军前往荆州迎接刘备入蜀。眼见的法正大受宠信、飞黄腾达,心中难免酸楚。
这时候奉命攻取房陵、上庸、西城三郡,自然身先士卒,不敢后人。
孟达攻城略地,兵锋锐不可当,就在他对未来充满希望时候,刘备不但没有封赏,反而为他空降了一个太上皇。刘备“阴恐(孟)达难独任”,另外派遣了养子、副军中郎将刘封从汉中顺沔水而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
刘封受命统领孟达所部,与孟达会攻上庸,曹操任命的上庸太守申耽见势不妙,率众举城投降。为了表示诚意,申耽“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为质,刘备加封申耽为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同时任命申耽的弟弟申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刘封因指挥有方,从副军中郎将升为副军将军。
降人与新人皆有封赏,只有孟达一人没有加官晋爵。孟达表面上一如平常,估计内心早将刘大耳朵的祖宗十八代女性尽数问候到了。
对于这个空降干部,孟达表面奉承,实则背后使绊子,根本不买刘封的账。刘封则仗着自己干爹,不把孟达放在眼中。
强龙难压地头蛇,刘封却要处处压制孟达,如此一来,本已心有怨气的孟达更是恼恨异常,仗着手下多是自己从益州带至此间的子弟兵,更加上自己在此间经营多年,与“伪太子”刘封针锋相对。
就在二人之间矛盾日渐升级时候,关羽围攻樊城、襄阳兵力捉襟见肘,情势危急。房陵诸郡,地近襄阳,距离不过一二百公里。关羽“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三国志-刘封传》)
刘封与孟达正明争暗斗正在激烈时分,况且此前也未接到刘备命令,所以直接“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同上)
关羽兵败被杀,刘备不是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做自我检讨,反而是迁怒于刘封、孟达二人。
恰在此时,刘封也如愿以偿地夺得孟达“鼓吹”(汉制,万人将军给鼓吹,属于军乐队,身份地位的象征。),逐步在争斗中占据了上风。
孟达既愤愤不平,又担心疏不间亲,自己与刘封在刘备心中孰轻孰重不问可知,最有可能成为关羽之死替罪羊的就是自己。思来想去之后,孟达表辞刘备,率其亲信部曲四千余户投降了曹丕。
刘封眼睁睁地看着孟达拉走了人马,却无力阻止,可见其人无能的很。
刘备派刘封至房陵,所用非人。既疑心孟达,完全可以借机将孟达明升暗降,调回益州委以虚职。
刘备意识到了房陵地区的战略重要性,想要加强控制无可厚非。却始因私心作祟,继而措施不力,最终导致了孟达叛逃事件的发生。
曹丕张开怀抱迎接了孟达,“善达之姿才容观,以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郡,以达领新城太守”。——(同上)
孟达命运就如过山车,在蜀,孟达是一个受排挤,遭冷遇的外臣;到魏,立即最高当局接见,大见宠信。随后,曹丕派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会同孟达一同袭取房陵。
孟达为了瓦解刘封斗志,作书劝诱道:“势利所加,改亲为仇,况非亲亲乎!”,“……若大军遂进,足下失据而还,窃相为危之。”——(同上)
正告刘封如果继续负隅顽抗,结果只有自取灭亡:“陛下大军,金鼓以震,当转都宛(今河南南阳)、邓(湖北襄阳北),若二敌不平,军无还期”。——(同上)
刘封天真地以为,自己是刘备的义子,即便是有什么不是,刘备也会罩着他的。做了十多年的义子,父子之间的亲情还是有的。
侥幸心理之下,刘封拒绝了孟达的劝降。此前迫于形势归降了蜀的申氏兄弟,见曹魏大军压境,再次叛蜀降魏。
至于留在成都为质的老婆孩子只好自求多福了。
二申调转枪头,成了攻击刘封的急先锋,刘封抵挡不住,“破走还成都”。
刘封败逃回成都,惊魂未定,就成了刘备刀下鬼!
史载,“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三国志-刘封传》)
刘备只是责备刘封,况且当初派刘封前往房陵,刘封的所作所为皆是出自自己授意。所以也不便深责。
然而,事情的发展果不出孟达乌鸦嘴所料:“仆揆汉中王虑定于内,疑生于外矣。虑定则心固,疑生则心惧。乱祸之兴作,未曾不由废立之间也!私怨、人情,不能不见。恐左右必有以间于汉中王矣!”
“章鱼保罗”——孟达的预言精准,史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于是赐封死,使自裁!”——(同上)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刘封临死想起了孟达的话,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叹曰:“恨不用孟子度(子度、孟达字)之言!”
刘封死后,刘备也流下了鳄鱼的眼泪。(史载“先主为之流涕”)
后世有人认为:“(刘)封虽有罪,然为孟达所诱,终无二心。脱身归蜀,不失为忠。(诸葛)亮劝先主除之,过矣!”
刘备杀刘封,真正的原因在于太子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刘封在刘备入蜀时候“年二十余,有武艺,力气过人。与诸葛亮、张飞等泝流西上,所在战克”。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刘封与刘禅二人相比,明显刘封远胜刘禅多矣。
两个儿子,一个名“封”,一个名“禅”。
说刘备没有野心,鬼才相信!
曹操死后,兄弟阋墙之事人所共知,刘备不得不考虑自己身后继嗣安排。恰好又有诸葛亮“善意”的提醒,刘备自然就坡下驴,令刘封自裁了。
政治家的眼泪,有几分出于至诚值得商榷。刘封心底冀望的父子亲情,不过是赐他一个全尸而已!
诸葛亮的深谋远虑多限于政治范畴,而拙于军事。是以陈寿评曰:“……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因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可悲的是,孟达可以预料到刘封的下场,却未曾想到后来自己也堕入诸葛亮罟中而不自知,成就了司马懿克日擒孟达的英名。
当司马懿指挥大军围攻孟达之时,诸葛亮却坐观成败。
史称“备不晓兵”,诸葛亮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