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于形势,何太后也只好做出了回应,遣返众宦官回家。(毕竟是一个父亲的种,容易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兄妹二人联袂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双簧戏,这样做,既是为平息士人心中的怨毒,也是表明一种政治姿态。
眼见的宦官们化整为零,相继离开了朝堂。出任了司隶校尉的袁绍再也坐不住了,宦官们留在京师方便他一网打尽,而离开则意味着从此“烟涛微茫信难求”,大海捞针的去寻找,自然会有漏网之鱼。有漏网的,宦官势力就有可能卷土重来,再返政坛兴风作浪。
还乡团一旦杀回来,士人将会面临疯狂的报复。一想到士人再罹刀兵有全军尽墨的风险,袁绍不寒而栗。他立即假借大将军名义,命令各地方收捕宦官及其家属。希望生米做成熟饭,来个既成事实,逼迫何进动手,将宦官尽数诛除,免生后患。对待宦官,就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的残酷无情。
被袁绍逼到墙角的何进无法闪躲,只好见招拆招了。
袁绍的行为令他骑虎难下,事情似乎并未按照何进的预定轨迹发展。并州丁原已经率军赶到了洛阳。宦官也星流云散了,京师再来那么军不是添乱吗?但请神容易送神难,他只好先任命丁原为执金吾,负责京师防务。同时派出种劭前去阻止进军神速的并州牧董卓。
没有做好待客准备工作的何进面对着如潮涌至的客人,叫苦不迭。他实在无力做这个东道主。(十八罗汉请观音的事多有,何曾见过观音请十八罗汉的客?)
就在何进焦头烂额之际,他的死催妹妹又冒了回傻气,再一次的授人以柄。这个破家娘们,在男人死了后照样活的非常滋润,但身边没有了宦官却寢食难安。何进出尔反尔,她也有样学样,重新召回起用了宦官。大宦官张让的儿媳是何太后的妹妹,外戚与宦官也是姻亲。
为何进有这样的妹妹而感到悲催!
何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他感觉到了危险的存在,只好开始了最后的自我救赎!
袁绍表现出的强势让他提高了警惕,除了因为他提议征召的外兵。在洛阳,袁绍还有一个任虎贲中郎将的弟弟袁术统帅着虎贲卫士。典军校尉曹操也和他过从甚密,何进还侦知,袁绍在洛阳城外私底下招募了千余人。
袁绍这小子是要做什么?
一切迹象表明,如果何进不从,以袁绍为核心的士大夫就会抛弃他,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惊出一身冷汗的何进立即不显山不露水的给袁绍换了个高官,任命他为司隶校尉。这样明升暗降,名正言顺的将他手中军权剥夺。何进一面暗中加强了对袁绍的防范,一面派出种劭前往阻止董卓继续向洛阳进军。
只要董卓不来趟这湾浑水,何进自忖还是可以搞的定袁绍和宦官们的。
董卓,一听到董卓这个名字,不只是何进,朝堂上一些人就会大脑供血不足。
对汉末的一些风云人物,后人还多有争议。董卓,却众口一词认为是恶贯满盈,所有人对此并无异议。看三国不骂几句罪恶滔天、十恶不赦的董卓,似乎就不足以表达出心中的愤慨。
公允的讲,董卓也并非一无是处。
董卓,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
出生在这里的人,因为地近戎狄的原因,都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这里的人民不只是扛着锄头种地,他们得苦练杀敌本领,随时准备着保家卫国。
桓帝末年,董卓因为是六郡良家子(所谓良家子,即非医、非巫、非商贾、非百工),又加上他膂力超人,武功高强(可以左右开弓,是个双枪将)成了羽林郎(秩比三百石,皇帝身边的人肉盾牌)。两汉时期,除去规定的义务兵役之外,民间还有自愿从军的志愿军战士。国家有事,他们踊跃报名从军,这叫良家子从军。有着历史悠久的光荣传统,其中最著名者无过于“飞将军”李广了。
是金子就会发光,“少好侠”的董卓很快就加入了军界,做了中郎将张奂的军司马。因为他作战勇猛、不避矢石,战罢归来得到九千匹缣赏赐。他没有沾沾自喜的把赏赐收入私囊,(他有权利将这些以命换来的劳动所得,心安理得的笑纳)而是把所有的赏赐拿出来分与了与他一同浴血沙场的同袍。(董卓深谙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道理)因为他自幼生长在边境,熟知边事,更加勇武绝伦,很快成长为汉帝国西北边陲一日不可或缺的人物。灵帝末年,董卓的强势已经是众人周知的事情,以至于他被认为是帝国“安危定倾者”。
这时候的董卓,干城之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