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18500000011

第11章 李何林与王仰晨

年前被外地朋友问到去阜城门怎么走,说明时颇费了口舌。事后想起美谚中有:“纽约吗?到耶鲁大学往南就是”——退回去三四十年,或许就可以套用这句话了:“阜成门?到鲁迅博物馆往西就是”。现今呢,鲁迅对中国文化的经典意义虽称无可替代,但鲁迅学已不再是显学,鲁迅博物馆只能保留人文意义上的地标作用了。这引发我记起鲁迅的“显赫年代”里一些相关的人事,于是起意作篇短文。

题目写下来,心里又有些没底有些茫然。那时本文题目中这二人,一个是鲁迅研究的领军人物,一个是鲁迅出版的领军人物,我不属于研究或出版的圈子,只属于其中一人的生活圈子,因此对他们怀念的情愫可能多过了对事实的了解,只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了。李何林曾在写给王仰晨的一信中提到:“日文《野草》两本,对我无用,送令郎看吧。”这封信没有日期,推算是1982年所作。作此信时,李在鲁迅博物馆馆长任上,王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主任任上,句中“令郎”即我,是出版外贸公司的职员。那两本《野草》一时拣不出来,记忆中是淡绿色的封面,是日本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学人刊物。

李何林与王仰晨的过从,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的近二十年间,其中前十年,是社会政治翻云覆雨的年代。“文化大革命”将文化和物质都扫荡得空空荡荡以后,是鲁迅著作出版在出版界率先苏复,是鲁迅研究在学术界率先苏复。那是特定的政治环境下的特殊现象,当整个社会像停摆的机器般沉寂的时候,人文社的鲁编室和鲁博的鲁研室像一架人力车的两个轮子,承载着中国文学的薪火前行。

李何林1975年12月被任命为鲁迅博物馆馆长兼鲁迅研究室主任。他早年由大学生物系肄业,先后参加过北伐军和南昌起义,20年代末期开始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和评论,他的重要著作《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1939年上海生活书店),率先提出“鲁迅和瞿秋白是中国现代的两大文艺思想家”之认识。就任鲁博馆长之前,他曾任南开大学中文系主任(1952-1975),出版过《鲁迅的生平和杂文》、《鲁迅〈野草〉注解》等作品。在鲁迅博物馆馆长兼鲁迅研究室主任任上,负责了编辑鲁迅手稿、编写鲁迅年谱以及创办《鲁迅研究资料》等工作。

王仰晨于1971年6月从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奉调回京,在鲁迅著作编辑室组建后担任主任。他出身工人,只受过不完整的小学教育,20岁前后写过短篇小说和散文,并自行编印成集(名不可考),做过昭平版《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和大连光华书店出版部主任。就任鲁编室主任之前,他先后担任同社小说组、五四组组长和现代文学编辑部副主任,编发过茅盾和巴金的多卷本《文集》,编发过《平原枪声》和《青春之歌》等众多长篇小说。在鲁迅著作编辑室主任任上,负责了一系列鲁迅著作的编辑注释出版工作,主要包括:从24种单行本到27种单行本(征求意见本)和16种单行本、《鲁迅书信集》、《鲁迅日记》,以及1973年20卷本、大字线装10函本、1981年16卷本三种《鲁迅全集》。

我初闻李何林的名字,是在70年代前期。那次偕父亲同去琉璃厂中国书店的内部门市,他选的书中就有《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他说与作者接触未久,那书却是抗战时期就读过,历久未忘,于是我也记下了作者的名字。我初会李何林先生,是在一个冬日,应该是他从天津举家迁来北京之初,他来访父亲。那时我们住四合院,在西侧的后罩房(建筑术语好像是这样,不是很有把握)与西厢房间有一通道,迎面看见李先生从那通道间走来。他身着深色呢大衣,面白儒雅气度雍容,听清他的名字,我赶紧引了他到北房见父亲。

工作关系促成了李何林与王仰晨的交往,这种交往在1971年初李还在南开大学时已经开始,南开方面的雷石榆和李霁野,北京方面的曹靖华和冯雪峰,在此前已是他们共同的老友。另如孙用、林辰、杨霁云、唐弢、钟敬文、戈宝权等一批老专家,于他们也是相知较深甚或私交不错的朋友,在后来多数都成为鲁研室和鲁编室共同的顾问,其实就王这方面说,他对李和这些老专家常是视同师长。老一辈专家以外,在鲁研室与鲁编室工作的其他学者彼此也多有了解,两个部门的人事关系,与李、王的关系是相互增进的。

1981年版《鲁迅全集》出版前的10年,是李何林与王仰晨交往密切的时期。他们在业务方面或偶有分歧(例如李主张在杂文注释之外增加题解),在思想意识方面却颇为契合。《鲁迅全集》峻工时,李何林与王仰晨分别是77岁和60岁。李离休前,曾希望王能接替他的工作。他在一封信中说,“拟调你来我室主任事,我已向国家文物局领导汇报,今天上午局人事处同志用电话告诉我馆人事干部,转告我:局领导同意调你来。/因此,今天下午我函周扬同志请他同意,一面又另函文井、君宜同志,希望他们惠允。如你社同意,我再请国家文物局通过正式手续请调(向国家出版局)。/关键可能在出版社?(1982年1月5日)”可能出乎他的意外,后来“关键”问题不是在出版社,而是王本人固辞不受,他还是更情愿在编辑位置上做事。李给王的信现存约10封,王给李的信是否还有存世,则未能确知。

后来李何林继续主持了《鲁迅年谱》和《鲁迅大辞典》的工作,继续兼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他逝前总结自己的生平说,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研究人才,发扬了鲁迅精神,保卫了鲁迅思想。王仰晨则继续做编辑工作,先后编成瞿秋白、茅盾、巴金等人的文集、全集、译文集共计60余卷。他在1987年写过一段话:“‘夕阳’是无法挽留的。当古稀日益向我逼近的时候,‘做什么’和‘怎样做’对我来说就是念念不忘的一根鞭子。”那时他是66岁。他去世前数月也总结过自己的生平:“一生也没有做什么事,真是白过”(王得后《敬悼王仰晨先生》)。

李何林去世后,王仰晨作有《纪念李何林同志》一文,文中对故人特别称许的几处,一是早期研究现代文学的成绩,二是“四人帮”时期义无反顾地看望落难的冯雪峰,三是事业精神。王生平著文无多,无多的文章中,悼亡之作占去不少,此即其中之一,初收在《李何林先生纪念集》中,后收入他本人的纪念集(《王仰晨编辑人生》),作为后一书的编者,编书期间我脑际几次闪过这两句诗:“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相信刘禹锡的诗句断非苦吟出来,必是亲历的述说。

敬业奉献和克己奉公,在李何林与王仰晨身上表现得非常一致。他们都强调不迟到早退,不占用工作时间做私事,不因私使用公家的一个信封一张邮票。在鲁迅著作编辑出版10年间,王仰晨个人蒙受过政治委屈、遭逢过丧亲之痛,克服了疾病缠身。他作风严谨并精通业务,但很难说他具有深厚的学养,他是凭借以勤补拙、以身作则,激励鲁编室的专家团队,也依靠社会力量,艰难地完成了《鲁迅全集》的工作。在1981年4月成立的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委员会名单中,没有他的名字;同年9月,在首都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上,主席台上没有他的席位;在中国鲁迅研究学会中,他也不是理事。到这里又想到一句题外话,事隔15年以后,王仰晨与巴金二人合作编辑的26卷本《巴金全集》,获得了第二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及第2届新闻出版署直属出版社优秀图书奖编辑一等奖,,他也是事后才知道,没有人通知他参加颁奖大会。

鲁迅学“独尊”的现象,对文化是悲哀,对鲁迅也未必是幸事。这种现象随着思想解放被打破被改变,是自然而然的事。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从事相关工作的那一代学者,是将鲁迅研究与鲁迅出版视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事业来对待的,而他们的工作也确实有这样的意义。李何林与王仰晨这一对战友先后在1988年和2005年辞世,这篇小文不足纪念他们,只能聊寄个人的缅怀之情。

2009年2月

同类推荐
  • 走过就不会忘记:时代专集诗情精选

    走过就不会忘记:时代专集诗情精选

    泉涌自心底的咏叹,缠绵悱恻,千回百转,结成了花蕾,饱含了天上的霜露,今天终于绽放了:时代专集情诗精选《走过就不会忘记》含白话诗与今人创作之古体诗词,合二百余首,由三十名当代国内与旅居海外的诗人执笔。多数诗人正当风华正茂之年。他们的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有感而发,发自至诚。他们的语言优美凝重,联想新颖,意象繁复,情感真实而饱满,迥别于无病呻吟之流、草莽呓语之作、低级顽劣之辈。当此现代诗创作陷入“写诗的比看诗的多”的窘状之时,这一本清新诗册恰如雪中梅花,笑傲枝头!
  • 活出意义来

    活出意义来

    包括:灾难的献礼、独自成长、忽然意识到再也不能这样了、思念是一种痛、被困石中、饿肚子三天又三夜、死熊变活熊、巨兽诞生、异血之恋、海那边、、横渡并穿越长长的夜激流、醒来醒来等……
  • 人畜之间

    人畜之间

    动物为了繁殖后代,只对同类有性要求。让它们对人类的“性趣”,是人类培养出来的。不知这是文明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倒退?许多人一一中国人外国人都有,总觉得人民币的坚挺“挺”得有点悬乎。议论最多的是中国产品的出口受到遏制,数额急剧减少。我亲眼见到的是,因为人民币的坚挺,把大量中国人“挺”出了国门,坚挺着下巴和肚子到东南亚去旅游。
  • 这世界,我只喜欢你

    这世界,我只喜欢你

    爱的世界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有一种爱只能在文字里相守。行走岁月感受世间冷暖,在时光的交错中看芸芸众生的爱恨情仇,聚散离合的悲喜是尘世中无法避开的伤口。那些隐藏在微笑的背后的沧桑不为人知,只能用柔软的笔触去抒发一个人的坚强。爱情、旅途都是一个人的地老天荒,这些孤独的吟唱在你捧起的手心勾起如烟的往事……
  • 写给岁月的小情歌

    写给岁月的小情歌

    《写给岁月的小情歌:赵凝散文集》是一本纯粹的散文集。坐在温柔日光下,阅读里面的文字,可以让你的心里面干净而又温暖。没有过多多余的东西,也不会有什么负担,等你合上书的时候,也仅仅是感慨时光流转,岁月静好。作者赵凝的本意就是想让读者远离那些喧嚣的文字,让《写给岁月的小情歌》这本书素雅洁净地放在每个人的案头。文中所娓娓道来的场景或故事,可能就在你的身边,或者发生在你的身上。
热门推荐
  • 凤凰若:天女为后

    凤凰若:天女为后

    21世纪的大二女生安雅绯因为一只考古出土的金银凤凰镯而穿越异世,竟成了拥有潜藏灵力的天女。因上一世天女的预言之得天女者得天下得天下而受到来自各方势力的争夺与迫害,最终帮助一人争得王位,权倾天下。然,前世今生的纠葛,他对她的爱究竟是真,还是利用?她在寻找能助自己回家的凤凰镯的过程中,开始一点点揭开身陷的骗局,就在她准备答应嫁给他的那一刻,她却发现……
  • 异界超神牧师

    异界超神牧师

    看杨凡在异界,如何轻松玩转,杀人,战斗不是主流,改变一个世界才是实力。
  • 末日浩劫2012

    末日浩劫2012

    在这片浩瀚的星空,又有多少发生着的故事不为世人所知晓。张胜利,中国空降兵第15军蓝天利剑特种大队的兵王,却接到了一个神秘的任务,关乎2012,关乎未来,关乎命运??在未知的深渊之中。从探索的小队开始,到所有国家用新的资源争权夺利战火纷飞。历经无数浴血奋战成为异种之王的张胜利又该如何抉择,何去何从??
  • 仙厨

    仙厨

    “我的理想并不高。”任逍遥装模作样摆出一副气宇轩昂的样子,“我的理想就是天下所有的灵石都是我的,天下所有的美女也同样是我的。”
  • 权臣满朝

    权臣满朝

    谁能像她一样,身穿官服,头戴官帽,手持官印,脚踏官靴。谁又能像她一样,左右逢源,前拥后挤。更有谁能像她一样,住千亩官坻,吃山珍海味,收名贵字画,贪金银珠宝,揽绝色佳人。只有她影无痕,初入古代就被血洗家园,为报家仇,隐姓埋名,甘做贪官,看尽人情冷暖,亨尽荣华富贵。笑问做到如此,有何遗憾......
  • 守灵者奇谈

    守灵者奇谈

    那次的偶遇,注定了今后,乃至于一生一世的在人与鬼的模糊界限上来回……一生一世,再长不过百年。摊开双手手掌,所有消失了的掌纹线意味着我的命不属于天,不属于地,生死册上寻不到我的名字,敬畏,恐惧已是对我全部的评价。焚天在微震,我的使命再一次启始……校园中,痴情的她只注视着他,而他,阳界中无她,等到回过神来,与她,已人鬼两相隔。亦悲,亦凄……“哎呀呀,快看,快看,那不是荀墨然”“听说她……”议论不断,无非是她的美,可谁又知荀家二少的诅咒!古老而又盛行的游戏——笔仙,谁陷其中谁知情?全校的那场笔仙游戏,谁知背后阴谋,切记“请神容易送神难”打开一扇门,无尽的阶梯,以为那是终点,却又来一扇门,走,,跑,走,门,打开一扇又一扇门,还是门……人偶,身着亮丽繁华的锦衣,却弥补不了眼神的空洞……人鱼,海中的故事,谁又知人鱼的故事?……一切的谜团,一切的奇谈,守灵者为你一一讲述
  • 歌德(世界十大文豪)

    歌德(世界十大文豪)

    歌德,1749年8月28日诞生在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市,1765年遵父命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因对法律毫无兴趣,于是转向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学习与研究,1768到1770年,他因病在家。之后转学斯特拉斯堡大学继续深造,1771年8月获得该校博士学位,1774年完成《少年维特之烦恼》,体现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1832年3月22日病逝。
  • 炮灰女配翻身记

    炮灰女配翻身记

    她以为自己是炮灰嫡女,却发现内幕重重,她以为这辈子一定会避开那个冷酷的男人,却发现冥冥之中自有天注定。心不甘情不愿嫁给他,却发现他就是那个个梦中出现千百遍的模糊人影。她终于接受现实专心经营自己的生活,却发现她的夫君竟然有另一层神秘的身份……
  • 蹋碎凌霄

    蹋碎凌霄

    一位变成废体的天才少年,一个落下凡间的师傅,一个如履薄冰的世家,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看主角修炼无上仙诀,打破世间的一切鬼魅魍魉。阴谋?我用力破。力量?我用智取。江山如画,美人多娇,看我如何桀骜,蹋碎凌霄。
  • 傲世苍穹变

    傲世苍穹变

    天苍世界,万族林立,千宗百派,藏龙卧虎。一个少年,自深山中走出,背负着丧家之耻走上了变强之路。风云莫测,风起云涌,数年后,辽阔的天苍世界竟需要一人挺身而出。阴间阳界,谁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