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18500000009

第9章 孙用伯伯漫忆

孙用(1902-1983)字用之,原名卜成中。1919年毕业于杭州中学,在浙江邮区、杭州邮局服务凡二十三年。其间自学英语和世界语,从事东欧和北欧文学的翻译,曾得到鲁迅的赞许和帮助。1944年至1949年,先后任教于浙江衢县简易师范学校及杭州高级中学。1950年调入上海鲁迅著作编刊社。1952年调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调同社编译所。1958年,曾应邀访问匈牙利,接受匈牙利政府劳动勋章和证书;同年波兰驻华使馆也赠给他密茨凯维支纪念章。1987年,孙用钢像在匈亚利落成。他生平翻译了9个国家的20余种著名文学作品,他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四届全国文代会代表。

爸爸辞世后,整理他的遗物中间,总会牵动一些前尘往事,孙用伯伯就是这样浮上了我的记忆。他给爸爸的信中,那么频繁地问到我,这是自己一直不知道的。看着这些差不多是来自三十年前的问候,关于孙伯伯的为人、他的业绩、他和爸爸的往还、他给我的关爱,点点滴滴纷至沓来,于是试把这些整理成文,以志纪念。

在我印象里,孙伯伯身量高大,面色红润,不是通常的江南秀士的模样。他的性情非常和善,又非常内向,这是一眼就可以看出的。他的内向,不只表现为寡言,更表现为少见的腼腆,他和生人讲话一定会红脸,笑起来一定会用手去掩住嘴,就是与我这个当年的毛头小子接触,也是这样的。

1982年孙伯伯寿辰前,萧乾先生带信给孙绳武先生和爸爸说:

昨天我去看望孙用同志,谈话间得悉今年五月是他八旬整寿。归途我一直在想:这位老同志为我国文艺工作辛勤地工作了一生,是较早的鲁迅研究者,又是译诗的老前辈。在他这个寿辰,我们(社也好,个人朋友也好)应不应有所表示?怎样表示?我想主要还是应在文字上,如《新文学论丛》可否于82年内某一期刊登一二篇关于孙用同志在鲁研方面的贡献,《外国文学》可否也在年内某期组织一二篇谈他译诗的文章。自然,倘若不违反规定,我们这些他的老友(以十人为度)也可在五月间某日,把他们夫妇接到一个安静素雅的地方喝盅老酒。……不过要说明一点:孙用同志完全不知我有此意,而凭我对他多年的了解,他如知道,会涨红了脸,坚决反对的。

萧乾先生这“涨红了脸”四字,描摹得十分准确,虽然所说的是莫须有的事,但只要是熟悉孙伯伯的朋友,读到此处必定是有会于心,莞尔一笑。

身为翻译家,孙伯伯的翻译生涯其实颇多蹭蹬。他早期的译诗集《异香集》,出版中先遇延宕,而后竟被遗失了;译作《勇敢的约翰》,虽得鲁迅先生的协助,也“颇碰了几个钉子”,调换了书局,辗转两年才得以出版;他翻译普希金的名著《上尉的女儿》(旧译《甲必丹女儿》),本是很出色的,但到后来陆续出现的新译本竟达18种之多,他的译本就被这种繁荣所淹没,他的名字也难得为新一代读者所了解了;他翻译裴多菲的名诗《自由,爱情》,由于殷夫的名译早已深入人心,他的译作纵然信达也鲜为人知;他翻译的印度史诗《腊玛延那玛哈帕腊达》(《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节译本问世未久,季羡林先生翻译的《罗摩衍那》全译本跟着就出版了。我问过喜欢普希金和裴多菲、喜欢诗歌的朋友,据说是并不知道孙用的名字。我还看到有人写的淘书记,也将孙伯伯的事迹搞得张冠李戴。由此我想起鲁迅先生给孙伯伯的信里也说过,“请先生恕我直言:‘孙用’这一个名字,现在注意的人还不多。”时欤命欤?何以孙伯伯生前和身后的际遇都是如此?译诗多难啊,我自己对此也有过尝试,也零星地发表过,未几就放弃了,浅尝辄止固不足取,知难而退却未必不是幸事,也许一定得有孙伯伯那样魁梧的型体,才能在这条路上走下来吧。

孙伯伯的译作,我所读不多,不过颇能列举一些:除了上述《勇敢的约翰》和《上尉的女儿》,还有《裴多菲诗选》、《密茨凯维支诗选》、《塔杜施先生》、《腊玛延那玛哈帕腊达》和《卡勒瓦拉》等,另有与冰心合译的《马亨德拉诗抄》。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也许是裴多菲的那首《我愿意是急流》:“我愿意是急流,山里是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的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如果推举倾诉爱情而又超越爱情的佳作,它无疑可以入选。

孙伯伯是个重感情的人。看鲁迅给他的十余封书信就可以知道,鲁迅先生曾经不惮其劳地为出版他的译作操持,这当然不只是滴水之恩。而孙伯伯于鲁迅先生,足可当得是涌泉相报。鲁迅先生逝世未久,孙伯伯就着手从事鲁迅作品的校读,这项工作几乎贯穿了他的终身。看看他撰写的《〈鲁迅全集〉校读记》、《〈鲁迅译文集〉校读记》和《〈鲁迅全集〉正误表》三本书,那是需要何等的耐心才能完成的工作啊,收敛起诗人的情怀,埋头于枯燥的校勘工作,这份定力难道不是其来有自么。上世纪50年代出版《鲁迅全集》和《鲁迅译文集》,80年代出版《鲁迅全集》,孙伯伯都躬逢其事,为校勘和注释工作做出了独到的贡献。

是鲁迅著作的编辑、注释工作,使孙伯伯和爸爸接近起来的。孙伯伯比爸爸年长19岁,爸爸敬重他的学识,他赞赏爸爸的敬业和正直,他们在共同工作中互相了解,互相支持,形成了亦师亦友的交情。70年代初爸爸和孙伯伯同时从咸宁五七干校“毕业”回京,同时面临生活的重新安置,孙伯伯送来过几件椅凳之类的家具,物品俱不起眼,显然他毫不见外,只管送出实实在在的关心而不疑给人看轻。孙伯伯是个书生气的人,爸爸是个刻板的人,他们都不能适应那时的政治气氛和人事纷扰,唯其如此,他们都需要在对方的友情中放松自己,获取支持吧。孙伯伯待人接物,总是难脱拘谨,只有在文字中,才会不时地表现出活泼跳脱的一面。1976年闹地震的时候,孙伯伯舔犊情深,领着外孙女小加避走南方,曾作打油诗《避震歌》,有几句是:“北京地震,来势真可怕!慌不择路,马上就南下。”小加是个粉雕玉琢般的小人儿,伶俐可爱,现在也应是为人父母的年龄了吧。同年稍晚,孙伯伯一直期待的退休获准,他给爸爸的信里,竟似有几分豪爽:“兄的关注真正使我感激,现在只请兄代我高兴,等这次返京,同早春兄一起,拿酒来!”。孙伯伯藏书颇丰,不时也捡几册送给爸爸,数量虽无多,品种却遍及古今中西。孙伯伯不只是把藏书的复本送给爸爸,还曾特意买来英文版的《野草》给爸爸,支持爸爸学习英文,那年孙伯伯71岁,爸爸52岁。在那个书荒的年代,书是非常希罕的赠品,尤其是精装本和线装本,各具豪华或古雅的异彩,在第一时间挤到爸爸身边,观赏孙伯伯的赠书,曾让我那么快乐。

因为爸爸的关系,我也有机会受惠于孙伯伯。1972年夏,生长在北方的我初次南游,孙伯伯曾为我介绍在杭州的投宿之地,又恐一处不遇,特意分别写了两封信交给我。后来在杭州我还是选择了住店,当时那两封信的收信人可能是叶遐修(史莽)叔叔和黄源伯伯,已不能确记,却还记得信尾有“叨扰之处,感同身受”意思的话。孙伯伯才学渊博,爸爸曾不只一次讲到他的勤勉好学,意在对我有所鞭策,也告诉我读书中有问题可以趋教。而我那时(现在亦然)读书,全是信马由缰,毫无方向。只是为了让爸爸知道我读书未辍,就备了一个本子,胡乱记下一些不知所云的问题。记得那上面第一个问题是:“‘这里是罗德岛,就在这里跳吧’,是个什么典故?”这个本子由爸爸居中传递,请孙伯伯把回复也写在那上面,有点像是形式特别的函授。后来几经搬家,这本子已不知还能不能捡出来了。当时两家都在东城,住得也近,孙伯伯住在米市大街的无量大人胡同,我们住在南河沿大街的磁器库胡同,爸爸遇有急着传递的信或稿件,就着我骑车送给孙伯伯,不用半小时即可打个来回。稍晚我自修日语小成,也翻译过一些小小不言的各种文体的文学作品,孙伯伯听说后很嘉许,垂问过发表时有无困难,并且说过后生可畏的话。孙伯伯于我,有对子侄辈的关心,或许还有一层,就是我当时供职于邮局,而孙伯伯也是做邮局出身,那身绿衣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吧。而我终不争气,未几就转向去翻译围棋类书籍了,因为那方面做起来简便轻松得多,是获取“稻梁”的捷径。然而在这种捷径上轻飘飘地走过之后,便很难收心回来去做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了,悟出这一点的时候,青春已经蹉跎过去。

孙伯伯在1983年就驾鹤西去了,爸爸也于今年6月辞世。如今在妈妈的家里,仍有一只当年孙伯伯送来的沉甸甸的方凳,完好地摆在厨房的墙角,牵出物是人非的思绪。孙伯伯和爸爸久别了22年,现在已是又晤面了吧。我想,美好如天国,一定不会有工作的负累,不会有谗言的纷扰,他们这一对谦卑自牧的好人,在彼重聚之时,一定可以安静从容地聊天了。

2006年2月

同类推荐
  • 中华谚语(第二卷)

    中华谚语(第二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孤旅

    孤旅

    这部诗集着意内在情思的直白坦露,并蕴含着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高扬的生命意识,长于用平实的生活语言暗喻哲理,又以意象符号创造艺术意境,因之这些诗超越了繁复的意象而实现了更高层面上的语义简约,使之成为淡泊诗人独抒性灵的精神自传。
  • 眺望柔软的玫瑰园

    眺望柔软的玫瑰园

    其实,你是价值连城的钻石,切莫把自己当成鹅卵石一样随意丢弃。慢慢地寻找吧,去发现和你相匹配的宝贝。
  • 神奇的种子

    神奇的种子

    这是一本描绘人生轨迹的书,也是朴实无华、坦荡胸臆、一吐真情的书,更是将个性与党的激情融会于文字之中,直抒理想信念的书,更是将个性与激情融会于文字之中,直抒理想信念的书,翻开稿子,一幕幕尘封的往事重新呈现眼前,一股股熟悉的山风扑面,一声声充满诗情的吟唱有如天籁梵音,呼唤我奔向困顿而又向上的少年时代,呼唤我重新跋涉在井冈山步行长征路上的朱砂冲、黄坳、茨坪,呼唤我回到那三更灯火忐忑而欣喜地沉醉的大学校轩里……久违了,这神奇的种子,久违了,这五彩的碎片,久违了,这难解的情结——天地有缘,我沉浸在这些文字带来的怀旧遨游中,放飞那回首人生的冲动。
  •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本书是《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的延续,在这部作品中马教授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解析了《红楼梦》中宝黛以外的至关重要的人物——王熙凤身上所潜隐的方方面面,充分显示了马教授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和精湛的红学研究造诣。作品通过对王熙凤的全新解读,一方面是从围绕凤姐的故事及人物活动之蛛丝马迹中,探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真实想法;还有另一方面是探询、揣摩文本内外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本书既是一部对王熙凤全面解密、解读、解析的美文,又是一部带有探索、悬疑意味的开放式文本;既是严谨的红学研究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通俗易懂的轻松风趣的学术随笔;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可读性。
热门推荐
  • 娶夫:娘子请温柔

    娶夫:娘子请温柔

    二十一世纪性子孤僻的女杀手,穿越到了一个男多女少,可以白吃,不用负责,并且美男多多的彪悍的世界。美好的社会制度,值得赞扬的分享精神。不用负责的幸福,夜夜笙歌的绝对美妙……哇咔咔,老娘艳福不浅嘛!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无限之十全魔兵

    无限之十全魔兵

    轮回空间,成神之路万千,我只选十全魔兵之道。浩瀚位面,正邪角色,皆是我制造魔兵之材料;逆转《神兵玄奇》世界魔兵制造之法,塑最强魔躯。
  • 仙剑女侠

    仙剑女侠

    十年前,她下山拯救芸芸众生,之后销声匿迹。十年后,一个现代人思维的她,又回到了山门。不同时间段的她,在同一个地点出现,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杀人越货、强取豪夺,不该是修仙者的选择。她觉得,修仙者的存在,是为了让很多人更好的活着!眼见世间苍生过着惨无天日的生活,而修仙者们又自相残杀,她如何以平庸的资质成为一代女仙侠,继而打造一个全新的完美国度!
  • 种田之丑妻

    种田之丑妻

    一朝穿越孤女变丑女,满脸恐怖胎记、克父克母,刚刚重生就被丢弃在深山之中,野狼为伴,猛虎相陪,难道死一次还不够?捡到傻傻相公一枚,遇难成祥、涅槃重生、倾国倾城,管他是王公贵族、绝世美男、超萌正太,想要的只是那个傻傻的男人。相公神秘身世,地狱中的造梦者,传说中的禁忌,还有那皇权高位者,小夫妻想要生活平静可是难喽。休闲度日、家长里短,种田养家,顺带斗皇后、拒太子、斩来使,携手傻傻老公闯闯天下。
  • 那一年再见

    那一年再见

    一个矮胖丑一个天之娇女却是双胞胎一份跨越十年的约定一个张狂的暗恋一段生死与共的兄弟情再见了,这个充满爱与疼痛的世界
  • 我的天网老婆

    我的天网老婆

    在生化末日降临,脚步蹒跚的丧尸,追逐着每一个活着的生灵。郭震北带着拥有天网一部分智能程序的女主,拥有了整个世界!
  • 仙侠记

    仙侠记

    龙虎武师楚梦辰意外身亡,幽魂穿越虚空,附身在了婴儿张逸尘的身上……来到这个神奇的世界,一幅精彩绝伦的仙魔画卷缓缓展开……妖、魔、鬼、怪、佛、道、人、仙。。神!---------------------------更多精彩故事,请阅读仙侠新作仙侠记!新书求点击求推荐!
  • 上古世纪:幽鬼的召唤

    上古世纪:幽鬼的召唤

    我本是个不起眼的宅男,幻想着用泡面和游戏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可惜老天给我开了个玩笑,让我穿越到了游戏世界。起初,我只想要回到从前生活的世界,继续安静的坐在电脑前,喝着可乐吃着薯片看直播玩游戏;可是,当我的手心逐渐刻满老茧,剑刃嘶鸣着畅饮敌人的鲜血后才发现,曾今的自己已经变得陌生,懦夫与英雄,有时候只不过是一把剑的距离而已…
  • 花样坑爹修仙路

    花样坑爹修仙路

    茫茫修仙界中,一个不是人类的‘东西‘出现了。好吧,她只是一堆无辜的游戏数据。她只想人如其名安静做个白莲花,可强制接受任务是什么鬼??别人修仙她升级,好不容易找个靠山师祖却要飞升??不行不行,想走没那么容易,等她满级再说!
  • 极东架空设:为龙

    极东架空设:为龙

    这是一个不曾存在的乱世。他本是琦国六皇子,无忧无虑,丝毫不眷恋那象征着崇高地位的龙椅;他本是汐国皇子,安于现状,被人呵护。然而当战乱在即,本田菊身为质子结识了王耀,陪在他身旁经过荣辱挫败,又将如何?“殿下……”“您生而为龙,即使一朝折断掌牙,撕裂鳞片,瞎目断爪,坠入浅滩。龙依然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