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18500000009

第9章 孙用伯伯漫忆

孙用(1902-1983)字用之,原名卜成中。1919年毕业于杭州中学,在浙江邮区、杭州邮局服务凡二十三年。其间自学英语和世界语,从事东欧和北欧文学的翻译,曾得到鲁迅的赞许和帮助。1944年至1949年,先后任教于浙江衢县简易师范学校及杭州高级中学。1950年调入上海鲁迅著作编刊社。1952年调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调同社编译所。1958年,曾应邀访问匈牙利,接受匈牙利政府劳动勋章和证书;同年波兰驻华使馆也赠给他密茨凯维支纪念章。1987年,孙用钢像在匈亚利落成。他生平翻译了9个国家的20余种著名文学作品,他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四届全国文代会代表。

爸爸辞世后,整理他的遗物中间,总会牵动一些前尘往事,孙用伯伯就是这样浮上了我的记忆。他给爸爸的信中,那么频繁地问到我,这是自己一直不知道的。看着这些差不多是来自三十年前的问候,关于孙伯伯的为人、他的业绩、他和爸爸的往还、他给我的关爱,点点滴滴纷至沓来,于是试把这些整理成文,以志纪念。

在我印象里,孙伯伯身量高大,面色红润,不是通常的江南秀士的模样。他的性情非常和善,又非常内向,这是一眼就可以看出的。他的内向,不只表现为寡言,更表现为少见的腼腆,他和生人讲话一定会红脸,笑起来一定会用手去掩住嘴,就是与我这个当年的毛头小子接触,也是这样的。

1982年孙伯伯寿辰前,萧乾先生带信给孙绳武先生和爸爸说:

昨天我去看望孙用同志,谈话间得悉今年五月是他八旬整寿。归途我一直在想:这位老同志为我国文艺工作辛勤地工作了一生,是较早的鲁迅研究者,又是译诗的老前辈。在他这个寿辰,我们(社也好,个人朋友也好)应不应有所表示?怎样表示?我想主要还是应在文字上,如《新文学论丛》可否于82年内某一期刊登一二篇关于孙用同志在鲁研方面的贡献,《外国文学》可否也在年内某期组织一二篇谈他译诗的文章。自然,倘若不违反规定,我们这些他的老友(以十人为度)也可在五月间某日,把他们夫妇接到一个安静素雅的地方喝盅老酒。……不过要说明一点:孙用同志完全不知我有此意,而凭我对他多年的了解,他如知道,会涨红了脸,坚决反对的。

萧乾先生这“涨红了脸”四字,描摹得十分准确,虽然所说的是莫须有的事,但只要是熟悉孙伯伯的朋友,读到此处必定是有会于心,莞尔一笑。

身为翻译家,孙伯伯的翻译生涯其实颇多蹭蹬。他早期的译诗集《异香集》,出版中先遇延宕,而后竟被遗失了;译作《勇敢的约翰》,虽得鲁迅先生的协助,也“颇碰了几个钉子”,调换了书局,辗转两年才得以出版;他翻译普希金的名著《上尉的女儿》(旧译《甲必丹女儿》),本是很出色的,但到后来陆续出现的新译本竟达18种之多,他的译本就被这种繁荣所淹没,他的名字也难得为新一代读者所了解了;他翻译裴多菲的名诗《自由,爱情》,由于殷夫的名译早已深入人心,他的译作纵然信达也鲜为人知;他翻译的印度史诗《腊玛延那玛哈帕腊达》(《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节译本问世未久,季羡林先生翻译的《罗摩衍那》全译本跟着就出版了。我问过喜欢普希金和裴多菲、喜欢诗歌的朋友,据说是并不知道孙用的名字。我还看到有人写的淘书记,也将孙伯伯的事迹搞得张冠李戴。由此我想起鲁迅先生给孙伯伯的信里也说过,“请先生恕我直言:‘孙用’这一个名字,现在注意的人还不多。”时欤命欤?何以孙伯伯生前和身后的际遇都是如此?译诗多难啊,我自己对此也有过尝试,也零星地发表过,未几就放弃了,浅尝辄止固不足取,知难而退却未必不是幸事,也许一定得有孙伯伯那样魁梧的型体,才能在这条路上走下来吧。

孙伯伯的译作,我所读不多,不过颇能列举一些:除了上述《勇敢的约翰》和《上尉的女儿》,还有《裴多菲诗选》、《密茨凯维支诗选》、《塔杜施先生》、《腊玛延那玛哈帕腊达》和《卡勒瓦拉》等,另有与冰心合译的《马亨德拉诗抄》。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也许是裴多菲的那首《我愿意是急流》:“我愿意是急流,山里是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的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如果推举倾诉爱情而又超越爱情的佳作,它无疑可以入选。

孙伯伯是个重感情的人。看鲁迅给他的十余封书信就可以知道,鲁迅先生曾经不惮其劳地为出版他的译作操持,这当然不只是滴水之恩。而孙伯伯于鲁迅先生,足可当得是涌泉相报。鲁迅先生逝世未久,孙伯伯就着手从事鲁迅作品的校读,这项工作几乎贯穿了他的终身。看看他撰写的《〈鲁迅全集〉校读记》、《〈鲁迅译文集〉校读记》和《〈鲁迅全集〉正误表》三本书,那是需要何等的耐心才能完成的工作啊,收敛起诗人的情怀,埋头于枯燥的校勘工作,这份定力难道不是其来有自么。上世纪50年代出版《鲁迅全集》和《鲁迅译文集》,80年代出版《鲁迅全集》,孙伯伯都躬逢其事,为校勘和注释工作做出了独到的贡献。

是鲁迅著作的编辑、注释工作,使孙伯伯和爸爸接近起来的。孙伯伯比爸爸年长19岁,爸爸敬重他的学识,他赞赏爸爸的敬业和正直,他们在共同工作中互相了解,互相支持,形成了亦师亦友的交情。70年代初爸爸和孙伯伯同时从咸宁五七干校“毕业”回京,同时面临生活的重新安置,孙伯伯送来过几件椅凳之类的家具,物品俱不起眼,显然他毫不见外,只管送出实实在在的关心而不疑给人看轻。孙伯伯是个书生气的人,爸爸是个刻板的人,他们都不能适应那时的政治气氛和人事纷扰,唯其如此,他们都需要在对方的友情中放松自己,获取支持吧。孙伯伯待人接物,总是难脱拘谨,只有在文字中,才会不时地表现出活泼跳脱的一面。1976年闹地震的时候,孙伯伯舔犊情深,领着外孙女小加避走南方,曾作打油诗《避震歌》,有几句是:“北京地震,来势真可怕!慌不择路,马上就南下。”小加是个粉雕玉琢般的小人儿,伶俐可爱,现在也应是为人父母的年龄了吧。同年稍晚,孙伯伯一直期待的退休获准,他给爸爸的信里,竟似有几分豪爽:“兄的关注真正使我感激,现在只请兄代我高兴,等这次返京,同早春兄一起,拿酒来!”。孙伯伯藏书颇丰,不时也捡几册送给爸爸,数量虽无多,品种却遍及古今中西。孙伯伯不只是把藏书的复本送给爸爸,还曾特意买来英文版的《野草》给爸爸,支持爸爸学习英文,那年孙伯伯71岁,爸爸52岁。在那个书荒的年代,书是非常希罕的赠品,尤其是精装本和线装本,各具豪华或古雅的异彩,在第一时间挤到爸爸身边,观赏孙伯伯的赠书,曾让我那么快乐。

因为爸爸的关系,我也有机会受惠于孙伯伯。1972年夏,生长在北方的我初次南游,孙伯伯曾为我介绍在杭州的投宿之地,又恐一处不遇,特意分别写了两封信交给我。后来在杭州我还是选择了住店,当时那两封信的收信人可能是叶遐修(史莽)叔叔和黄源伯伯,已不能确记,却还记得信尾有“叨扰之处,感同身受”意思的话。孙伯伯才学渊博,爸爸曾不只一次讲到他的勤勉好学,意在对我有所鞭策,也告诉我读书中有问题可以趋教。而我那时(现在亦然)读书,全是信马由缰,毫无方向。只是为了让爸爸知道我读书未辍,就备了一个本子,胡乱记下一些不知所云的问题。记得那上面第一个问题是:“‘这里是罗德岛,就在这里跳吧’,是个什么典故?”这个本子由爸爸居中传递,请孙伯伯把回复也写在那上面,有点像是形式特别的函授。后来几经搬家,这本子已不知还能不能捡出来了。当时两家都在东城,住得也近,孙伯伯住在米市大街的无量大人胡同,我们住在南河沿大街的磁器库胡同,爸爸遇有急着传递的信或稿件,就着我骑车送给孙伯伯,不用半小时即可打个来回。稍晚我自修日语小成,也翻译过一些小小不言的各种文体的文学作品,孙伯伯听说后很嘉许,垂问过发表时有无困难,并且说过后生可畏的话。孙伯伯于我,有对子侄辈的关心,或许还有一层,就是我当时供职于邮局,而孙伯伯也是做邮局出身,那身绿衣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吧。而我终不争气,未几就转向去翻译围棋类书籍了,因为那方面做起来简便轻松得多,是获取“稻梁”的捷径。然而在这种捷径上轻飘飘地走过之后,便很难收心回来去做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了,悟出这一点的时候,青春已经蹉跎过去。

孙伯伯在1983年就驾鹤西去了,爸爸也于今年6月辞世。如今在妈妈的家里,仍有一只当年孙伯伯送来的沉甸甸的方凳,完好地摆在厨房的墙角,牵出物是人非的思绪。孙伯伯和爸爸久别了22年,现在已是又晤面了吧。我想,美好如天国,一定不会有工作的负累,不会有谗言的纷扰,他们这一对谦卑自牧的好人,在彼重聚之时,一定可以安静从容地聊天了。

2006年2月

同类推荐
  • 世界的影像:精彩一生的小说

    世界的影像:精彩一生的小说

    在读、品、悟的过程中,激活自己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用人文社科的研究方法去探究文学案例,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观察、体验、构建新的生活世界和艺术世界。
  • 江上数峰青

    江上数峰青

    散文是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为我国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数千年来,流派异彩绘呈,名篇佳作迭出,一直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道亮丽景观。为展示当代散文创作,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中国文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我神隆重推出一套“当人散文大家精品文库”丛收。经过严格遴选,进入本套丛书的作家,都是当代创作颇丰、名满文坛的散文大家。这套丛书,每人一卷,每卷精选20余万字。这套全书,风格迥然,特色鲜明,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读者可以一览当代散文大家的不同风范。
  •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人重视品茶,使用茶具也彳艮考究。茶具的好坏,对茶汤的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有直接影响。中国古代茶具种类丰富,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各个时期的茶具精品折射出古代人类饮茶文化的灿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历代饮茶史的全貌。茶与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同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适合大众阅读。
  • 年轮诗章

    年轮诗章

    著名诗人叶延滨诗集《年轮诗章》最近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叶延滨曾说他的诗是放在三个点组成的平面上的:在时代里找到坐标点,在感情世界里找到和人民的相通点,在艺术长河里找到自己的创新点。叶延滨的诗人文底蕴深厚,内在视野很开阔,他的诗犹如他的人,始终聪慧和机敏,明快、朴素,但又含蓄。他的精神向度始终是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
  • 和心灵一起等待:文摘精品全集(激情卷)

    和心灵一起等待:文摘精品全集(激情卷)

    本书摘取了许多有关于成功励志的精品故事,以此来激励人们走向成功。
热门推荐
  • 啼血布谷

    啼血布谷

    神秘的森林居然都是鲜血染红的,在神灵的庇佑下,黑虎的冤魂,果真变成布谷鸟,每年一次飞回故乡,催促人们播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深海人鱼奋斗记

    深海人鱼奋斗记

    莫小可觉得自己很悲剧,昨天晚上看了一本人鱼小说,今早起来就发现自己成了人鱼。他感受到了这个世界对他的深深恶意!#变成了人鱼肿么生活##人鱼吃的是神马##深海里只有他一条人鱼肿么破QAQ#这是一条穿越到言情文里的炮灰人鱼,努力把男主扳弯的故事,真是喜(丧)闻(心)乐(病)见(狂)。
  • 净土随学

    净土随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空很蓝,岁月静好

    天空很蓝,岁月静好

    力图真实反映以“我”和闫东为代表的家境普通、心怀梦想的80后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书写他们的焦虑不安、痛苦挣扎,虽有挫折迷茫但不放弃改变命运的努力。每个追求梦想的人都是寂寞的,文章虽然稚嫩粗糙,然敢于解剖自我,怀有诚意,若能聊以慰藉寂寞的心灵,给予前行的力量,善莫大焉。
  • 一骑封神

    一骑封神

    封神之后。申公豹:我不服,我有能力,知道吗?派我塞北海!通天教主:我不服,我出场太少,还没打个痛快!杨戬:我不服,我的功劳大,最后给天庭看门!哪吒:我不服,为什么不多安排我出战!还要听从李靖!姜子牙:我才最不服,就我没封神!一次封神的重新演绎,一次史上的最大脑洞,一次异界创世激战全纪录。对命运不屈之人,就在《一骑封神》。再给所有人一次选择的机会!!
  • 北与国

    北与国

    北国,从一场战争开始,描述了三兄弟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小人物与大环境之间的悲和喜。
  • 春花笑,美人如画

    春花笑,美人如画

    美人一笑,桃花开满园;美人二笑,春心方初动;美人三笑,问君归否不?她是身世成迷的官宦千金,他是出身平凡的普通子弟。偶然的相遇,她们是成就锦绣良缘还是生死两地?
  • 嚣张末世之世界系统

    嚣张末世之世界系统

    在2025年8月30日12:30,全世界被一个名为世界系统的东西同化了。一切的一切,早已超脱了科学的范涛。世界内开始不断涌出丧尸,而丧失也会感染更多的人。原本只有100个丧尸,被分布到了全球,转眼间已达到过十亿之数。世界系统似乎掌控着一切,而所有幸存的人类被称为玩家。魔法,科技,修仙……职业才是王道!他们要做的就是:活下去!
  • 蔡礼旭家庭教育演讲录

    蔡礼旭家庭教育演讲录

    父慈子孝是超越时空的自然法则。而子欲养亲不待,则是人生最大的苦痛与遗憾。《蔡礼旭家庭教育演讲录》告诉我们:孝顺与行善,不能等待来日,须速从当下。所谓“人不学,不知道”,故《礼记·学记》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而教学首重德行的教育,本书便是在新时代落实中华传统德行教育,教人成圣成贤的好教材。
  • 金童玉女:龙凤配

    金童玉女:龙凤配

    她本是一届草鸡,没想到偶然遇见了“龙”而攀枝变凤。家族压力,姐妹反目,门不当户不对。她曾试图挽留那一份温柔,可是结果呢?他娶了别人,她给了别人。据闻龙凤本是一对,后来谁飞走了,只留我一人孤独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