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69300000016

第16章 上官婉儿 才华绝代巾帼卿相

一“此女绝非凡骨”

上官婉儿(公元664年-公元710年),因唐中宗时被封昭容,又称上官昭容。唐代女官,女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人,唐高宗时期宰相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被发配入宫廷内为奴,14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称。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当时的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公元710年,临淄王(即唐玄宗)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上官婉儿与韦后同时被杀。所留作品编成文集二十卷(今已佚失),唐睿宗景云年间,复封为昭容,谥号“惠文”。

公元664年,也就是唐高宗李治麟德元年,上官婉儿出身于宰相上官仪的家族之中。据《旧唐书·上官昭容传》记载,母亲怀上官婉儿时,梦见有人向她赠送“大秤”,占卜的人说上官家当生贵子,且应“秤量天下”,即执掌国家权柄。不料生下来的是个女儿,听说的人全都说占卜者真是胡说八道。但据《新唐书·上官昭容传》,婉儿满月时,望女成凤的母亲戏问尚在襁褓中的婉儿:“秤量天下,岂是汝耶?”婉儿居然呀呀回应。人称“生而能言,盖为灵也”。

就在上官婉儿出生这一年,上官家遭遇灭顶之灾。

原来,公元650年唐高宗李治即位,公元655年立武则天为后。此后,武则天通过各种手段剪除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人,培植起自己的势力。公元660年,32岁的李治患上头风之疾,经常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遂命武则天代理朝政。武则天生性霸道,逐渐把持朝政,架空李治。公元664年,李治非常不满武则天专权,与宰相上官仪商议。上官仪说:应该顺应人心,废掉武后。”李治遂令上官仪草拟废掉武则天皇后之位的诏书。武则天的耳目飞奔上报武则天,武则天接到消息来到李治面前追问此事。看到挺着大肚子即将生下皇儿的武则天,李治忽然后悔,又担心武则天怨恨自己,于是说是上官仪教唆他的。武则天大怒,当年12月,借故将上官仪下狱处死,籍没全家。上官婉儿的父亲上官庭芝被杀,上官婉儿因不足一岁,和母亲郑氏被没入宫中为奴。

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出身名门,诗书世家。在经历了由高高在上到零落成泥的巨大的社会和心理落差之后,年轻的郑氏将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聪慧的女儿上官婉儿身上。在上官婉儿很小的时候,郑氏就教她读书识字,学习诗文。上官仪门生、后任宰相的裴炎也对上官婉儿予以“教授护持”。上官婉儿遗传了家族的美貌和聪明,并受到母亲和宫廷良好的教育。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聪敏异常的上官婉儿,不仅能吟诗作文,而且“明达吏事”。

大约在公元676年,在后宫掖庭,13岁的上官婉儿因熟读诗书、“天性韶警”,“始有文名”,引起武则天的注意。

公元677年,久闻上官婉儿聪慧明达的武则天召见上官婉儿,当场命题,令上官婉儿依题做文。14岁的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辞藻华丽,语言优美。武则天看后大悦,说“此女绝非凡骨”,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第二年,武则天令上官婉儿为章怀太子李贤侍读。章怀太子为李治第六子,也是武则天第二子,时年24岁。

公元780年春,因朝野风传章怀太子李贤乃是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姐姐所生,且武则天姐姐不明不白猝死,人们都怀疑为武则天所害。因此之故,李贤与武则天的关系很快尖锐起来。当年8月,武则天借口李贤谋反,令17岁的上官婉儿草拟废太子诏,将李贤贬为庶人,同时立唐高宗与武则天所生的24岁的李显为太子,并改元永隆。

这是上官婉儿第一次为武则天拟写诏书,一方面是因为上官婉儿的才学,另一方面反映了武则天对她的信任。上官婉儿草拟废太子李贤诏书时只有17岁,时任李贤的侍读。坊间传闻情窦初开的上官婉儿在侍读期间爱上了多才多智的章怀太子。现代影视剧干脆把他们的爱情渲染得如痴如醉,哀婉悲戚。有的学者认为,上官婉儿的《彩书怨》一诗就是为怀念章怀太子李贤而作的: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但是,罪臣之女的身份,武则天的杀伐,迫使上官婉儿臣服于武则天的政治铁腕。

或许是因为上官婉儿经受住了武则天的政治考量,公元682年,19岁的上官婉儿不但继续掌管宫中诏命,而且被武则天授命参决政事。如果说,在这之前,上官婉儿只是武则天的政治秘书的话,从这之后,上官婉儿开始协助武则天执掌朝政了。

如花似玉的妙龄少女,本该是恋爱结婚生子的时候,却无奈跻身于权利角逐的漩涡之中。

二 兴亡荣辱祸乱间

大约就在武则天令上官婉儿“参决政事”的第二年,即公元683年,史载20岁的上官婉儿“内掌诏命,参决政事”,“奏册出其手”。上官婉儿受到武则天的极大信任,遇有政事,武则天大多与上官婉儿商量,并令上官婉儿形成“奏册”。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崩于洛阳宫贞观殿,终年56岁。临终前,唐高宗留下遗诏让李显在自己的灵柩前继承帝位,同时由60岁的皇后武则天掌握朝政大权,临朝听政。28岁的太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同日尊60岁的武则天为皇太后。李显即位,上官婉儿继续和武则天一起“内掌诏命,参决政事”。

唐中宗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子,皇后韦氏,为豫州刺史韦玄贞之女。李显继位后,看到母后武则天无意还政,不甘心受制于人,企图培植自己的势力与武则天对抗。为此,他即位不久就提出升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相当于宰相),还想给自己乳母的儿子一个五品的官职。但是,这个提议遭到了辅政大臣裴炎的反对。李显气愤地说道:“我就是把天下都给了他又有什么不可!别说一个侍中了。”裴炎见李显如此刚愎自用,立即向武则天汇报。武则天马上将众大臣召集到乾元殿,并令羽林将军程务挺等人带兵入宫。当着众大臣的面,武则天宣布了废黜李显的命令。李显不服气地问母亲:“我犯了什么罪?”武则天怒斥道:“你想把天下交给韦玄贞,这难道是小罪吗?”

就这样,唐中宗即位不满两个月就被废黜。公元684年,李显被贬做庐陵王,带着韦后,搬到了均州(今湖北十堰市),后移到了房州(今湖北房县)。

同年,武则天的大红人上官婉儿也遭到了武则天的重惩。《旧唐书》记载此事道:“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黥面就是墨刑,是指在上官婉儿脸颊上刺出“忤旨”二字。这对于年轻貌美又恃才自傲的上官婉儿而言,其残酷性是无可比拟的。

那么,上官婉儿到底是因为什么惨遭武则天如此酷刑的呢?对此,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真正的原因,但野史中多有猜测。

一种猜测是,段成式之子(或其侄)段公路在《北户录》里叙述得比较详细:“天后(武则天)每对宰臣,令昭容(上官婉儿)卧于案裙下,记所奏事。一日宰相对事,昭容窃窥,上(唐高宗)觉。退朝,怒甚,取甲刀札于面上,不许拔。昭容遽为乞拔刀子诗。后为花子,以掩痕也。”

一种猜测是,上官婉儿天生丽质,秀美轻盈,书法秀媚,格仿簪花,且通达政事,文采过人,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自上官婉儿的手笔。武则天将上官婉儿倚为心腹,甚至与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在床榻间交欢时也不避忌她。老朽的60岁的武则天当然不能和青春逼人的20岁的上官婉儿相比,很快,张昌宗和上官婉儿之间产生了私情。武则天发现后,不舍得处置张昌宗,于是上官婉儿就成为发泄的目标。上官婉儿虽然逃过一死,仍然被处以黥刑。

另一种猜测是,武则天的第一任男宠薛怀义失宠后前去求见武则天,上官婉儿知其失宠而不向武则天通报。怒火中烧的薛怀义放火焚烧明堂。明堂,也叫“天宫”、“万象神宫”,位于隋唐洛阳城宫城核心区内,是朝廷举行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盛典的地方。武则天追究薛怀义放火根由,便给了上官婉儿黥面之罚。

不管出于什么缘由,上官婉儿惨遭黥面之刑是确实的。传说,上官婉儿受此刑罚之后,为了遮掩额头上的黥刑,以金银箔制成梅花贴上额头,这就是唐朝流行的“梅花妆”。为了遮挡疤痕,上官婉儿还在额头上梳了一种卷曲的发髻,其卷曲部分正好遮住疤痕,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上官髻”。

“梅花妆”和“上官髻”可以遮掩外观,但不能减轻上官婉儿内心的凄凉。这种刑罚,不但是肉体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摧残!

这种刑罚施之于身,对才貌双全的上官婉儿来说,她的尊严被彻底摧毁了,这或许成为她日后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的根本原因。

“伴君如伴虎”,蒸蒸日上的上官婉儿突然遭此大厄,兴亡荣辱一瞬间,真正让上官婉儿领会到了宫廷斗争的残酷和瞬息万变。这次受刑使上官婉儿真正领教了武则天的手段,也明白了对权势只能顺从不能忤逆这个道理。

三 跻身于皇权角逐漩涡中

公元684年2月,武则天废掉唐中宗李显后,当月立自己的小儿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同年,改年号为“文明”。

唐睿宗即位后,武则天命他居住于深宫,不得参与朝政,所有军国大事均由自己处理。李旦毫无实权,甚至连干预国家大政的权力都没有,沦为名副其实的傀儡。眼见三位亲哥哥被母亲武则天废黜,22岁的李旦乖巧地对母后俯首帖耳。从此,武则天正式临朝称制,掌握了绝对的君权,史称“则天朝”。

李旦如此,上官婉儿当然更是如此。据《旧唐书》记载,上官婉儿受黥面之刑后,“然群臣奏议及天下事皆与之”,也就是说,武则天虽然重惩了上官婉儿,但依然予以信任,并给予了更大的权力。武则天为什么如此信任上官婉儿?是真的看重上官婉儿的才学,还是上官婉儿遭此极刑后对武则天更加忠心?对于诛杀自己家族的武则天,上官婉儿为什么甘心受其驱使?难道真的如某些学者所言,上官婉儿感激武则天不杀之恩,从此死心塌地臣服于武则天。所有这些,史无记载,不得而知。

公元685年到公元689年,是武则天树立自己威权,重用武氏家族,大施铁血手段,“去唐家子孙,诛大臣不附者”,为实现女皇之梦而铺设鲜血之路的时期。这一时期,武则天镇压了徐敬业的起兵,处死了阻止自己另立武家宗庙的宰相裴炎;通过起用酷吏,武则天屠戮宗室贵戚数百人,慑服了朝臣;通过大肆崇信佛教,武则天宣称自己神权天授,为独揽朝纲制造理论依据。

《朝野佥载》说上官婉儿“博涉经史,精研文笔,班婕妤、左嫔无以加”。其间,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自上官婉儿的手笔。“他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上官婉儿完全迎合武则天的意志,在为武则天撰写制诰时,上官婉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学,“抑李扬武”,为武则天树立威权推波助澜。

四 武则天的“巾帼宰相”

经过数年的准备,武则天的威权树立起来后,她开始以神瑞的方式制造舆论,向女皇梦靠近。

公元688年,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让人在一块白石上凿了“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字,并以“紫石杂药”装饰起来,然后令雍州人唐同泰献给武则天。武则天高兴地称之为“天授圣图”。所以,从公元690年起改年号为天授。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夏,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4卷献上,言“太后乃弥勒佛下生”。随后,武则天贴身女官上奏“凤凰现身明堂”。武则天急忙率众登明堂观看,只见“凤凰”向东南飞去,身后的朱雀却云集朝堂,翩然起舞。一个大臣立即跪倒在地,向武则天解释道:“凤凰象征的就是您,它飞到肃政台,见到您后才离开,这是暗示您登基大宝;这些朱雀代表的正是臣下我们,请您顺应天意,荣登大宝。”

“万般无奈”之下,武则天上应天意,下顺民情,于公元690年举行登基大典,改唐为周,号“圣神皇帝”。武则天称帝后,立即立武氏七庙于神都(洛阳),追尊其先世祖先为皇帝,追封其兄弟、子侄等为王。武承嗣被封为魏王,食封千户,监修国史。这样一来,凡是武家的人,不论活着的,还是死了的,不是帝,就是王,“李氏天下”变成了“武氏天下”。

武则天称帝后,27岁的上官婉儿被任命为“内舍人”,几乎全部的诏旨都由她拟订。“内舍人”是宫廷中的文官,正五品,主要的职责是起草诏旨。据有的学者考证,上官婉儿的这个官职是中国历史上女子所获得的最高品级。

武则天称帝时已经67岁,逐渐疏懒于朝政,奏疏懒得看,诏旨懒得议。逐渐地,百官奏牍都由上官婉儿先行过目,并加拟签,武则天在听取上官婉儿简单汇报后在上面批复就颁行天下。于是,参决奏章和撰拟诏书的大权合二为一,逐渐交由上官婉儿掌握,“军国谋猷,杀生大柄,多其决”。上官婉儿开始成为武则天的代言人,权力比拟于宰相。正因为如此,学者们通称这一时期的上官婉儿为“巾帼宰相”。

武则天称帝,“李家天下”变成“武家天下”,最兴奋的是武则天的两个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他们认为,既然武家拥有天下,那将来即位为帝的就应该是武周家族的子弟,武则天年事已高,最有资格成为太子的只有他们二人。于是,他们二人经常派人给武则天吹风,册立他们二人中的一人为武周太子。但是,因为武则天是个女性,儿子为李姓后代,这就给她出了个难题:册立两个侄子为太子的话,自己的亲生儿子失去了帝位;册立自己的亲生儿子为太子的话,武周天下又回到了李家。

就在武承嗣和武三思千方百计“谋求天子”之时,上官婉儿和武氏兄弟一起“黜唐颂周”,形成稳固的同盟关系。

公元698年,武则天决定立子不立侄,召回其被废20余年的儿子李显,立为太子,并改年号为圣历。如此,唐祚得以维系。

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后,因为年老体迈,无力处理政事,所以,从圣历元年开始,令上官婉儿处理“百司奏表”,“内掌诏命”,“群臣奏议及天下事皆与之”。上官婉儿实际上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比宰相的地位更高,权势更大。

此后,武则天逐渐变得昏庸荒淫,在把政事交与上官婉儿之后,对两位男宠张易之与张昌宗言听计从。张氏兄弟倚仗武则天的宠信,专权跋扈,朝廷百官畏之如虎,甚至连武则天的子侄们都争相给张易之执鞭辔。

公元704年8月,81岁的武则天一病不起,张易之、张宗昌侍奉左右,外人不得入内。李显、李旦、太平公主等和朝中大臣张柬之秘密谋划,准备发动除掉张氏兄弟的政变。

公元705年,张柬之联合右羽林卫大将军和左威卫将军发动兵变,并与太子一起斩关而入,来到了武则天的寝宫,杀死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让位,拥立李显称帝。武则天被军队包围,被迫下诏禅让帝位给李显。隔了一天,李显复位,恢复唐朝国号,改元神龙,是为唐中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神龙革命”。

同年底,82岁的武则天病逝于洛阳上阳宫,临终悲叹“大周终我一朝”,并留遗诏去武周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公元706年,唐中宗李显还都长安,将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作为武则天最信任的上官婉儿,既掌握朝政,又掌握着诏旨,权势熏天,为什么没有阻止这场事变的发生?个中缘由,史无记载。但是,从唐中宗李显复位后比武则天还要重用上官婉儿来看,许多学者认为在武则天衰老无力之后,上官婉儿已经悄悄地脱离了武则天,转投李显。

五 唐中宗的昭容,香销玉殒皇权路

唐中宗复位以后,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任,又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昭容”是地位仅次于皇后的妃嫔。这样,上官婉儿不但参与朝政,位同宰相,还成为唐中宗的妃嫔,爵同诸王,秉国权衡,权势远远高于武则天时期。上官婉儿如此高位,其祖父上官仪一案也被平反。祖父上官仪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父亲上官庭芝追赠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母亲郑氏则被封为沛国夫人。

武三思虽然是武氏家族重要成员,唐中宗复位以后不但不受打击,反而地位上升,被封为宰相。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娶了唐中宗的小女儿安乐公主。

李显长期被废房州,韦后和他共患难,李显在房州时曾对她说:“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所以,李显复位为帝后,韦后效仿武则天,当中宗视朝时,也在御座左侧隔幔而坐。又因李显体弱多病,韦后便开始独断专行,气焰一天盛似一天。而上官婉儿与武三思早就是政治上的同盟者,也加入到韦氏势力中来。

所以,由于上述复杂的历史因素和姻亲关系,韦后、武三思、上官婉儿、安乐公主沆瀣一气,形成朝中强大的政治势力。

武三思掌权以后,积极网罗亲信,迫害异己,把打击矛头首先对准他最痛恨的帮助李显复位的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崔玄暐等5位大臣。

唐中宗李显复位的当年,即神龙元年五月,在武三思的鼓动下,李显给张柬之、敬晖等5人晋爵为王,但却罢了他们的宰相职务。表面看来是尊宠功臣,其实是削夺他们的实权。

接着,武三思令韦皇后、安乐公主进谗于内,让心腹侍御史郑怡诬陷张柬之等,很快就一步一步地把张柬之等5人贬官、流放,直至残酷地杀害。武三思在排除异己的同时,对阿附于他的兵部尚书宗楚客、御史中丞周利用等,大力提拔重用,作为自己的羽翼和耳目,时人把周利用、冉祖雍等斥之为武三思的“五狗”。

在武三思权势熏天、不可一世的时期,上官婉儿与武三思、韦后、安乐公主沆瀣一气,并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为武三思、韦氏专权推波助澜。

唐中宗的皇太子李重俊,非韦氏所生,经常遭受韦后的排斥、安乐公主的欺侮和武三思的戏弄。武崇训唆使安乐公主请李显废掉李重俊太子位,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像武则天那样做女皇。武崇训夫妻也经常侮辱太子,以不是韦后所生而呼李重俊为奴。李重俊无权无势,只得忍气吞声,但暗地里却积蓄势力,准备一举剿灭武三思、上官婉儿等人。

公元707年,李重俊率左羽林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军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讳之等,矫诏出动羽林军300余人,冲进武三思府邸,杀死武三思、武崇训及其同党十余人,又命令左右金吾大将军李千里分兵守卫宫城诸门,自己则率兵搜捕追杀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韦后处,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陛下和皇后。”中宗和韦后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驰赴玄武门楼,命令左羽林军刘仁景率飞骑百余人于楼下列队守卫玄武门。

李多祚等领兵追至玄武门,高呼索要上官婉儿。按照上官婉儿的计策,唐中宗依槛呼叫兵士:“汝并是我爪牙,何故作逆?若能归顺,斩多祚等,与汝富贵。”于是,士兵倒戈,斩李多祚及李承况、独孤讳之等于玄武门前。李重俊兵败,率部属百余人从肃章门逃奔终南山,准备投奔突厥,被部下所杀,首级献于朝廷。唐中宗将李重俊的首级献于太庙,并祭武三思、武崇训的灵柩。

很快,唐中宗李显就为纵容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公元710年,一个地方小官燕钦融上书指责韦后淫乱、干预朝政:“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图危宗社。”武延秀为武则天侄孙,与安乐公主勾搭成奸。宗楚客是武则天侄子,李重俊叛乱时督军据守玄武门,为保护唐中宗、韦后、上官婉儿立下大功,后升为宰相。唐中宗亲自召燕钦融来京诘问,韦后竟指使宗楚客派人抓捕燕钦融,摔死在宫殿中。唐中宗对摔死燕钦融的武士大怒道:“你等只知有宗楚客,不知有朕么?”

宗楚客听说后十分恐惧,怕皇上杀了自己,赶紧入宫告诉韦氏说皇上已有变。韦后担心自己私通马秦客、杨均等人之事泄露而招致大祸,安乐公主则希望母后临朝称制,自己当皇太女,以后效法武则天,做女皇帝。于是,母女二人便密谋害死中宗。韦皇后知道中宗喜欢吃饼,于是命令情夫马秦客配制了毒药,她亲自将毒药拌入饼中,蒸熟,命令宫女送入神龙殿。中宗正在翻阅奏章,见饼送来,随手取来就吃。不一会儿,忽然腹中绞痛,扑倒在榻上乱滚,没多久便死于卧榻上,终年55岁。

韦后秘不发丧,企图像当年的武则天一样独掌朝政。公元710年,韦后调集诸府兵5万人进驻长安城内,命其亲戚韦捷、韦灌、韦踏、韦琦、韦播、高嵩等人分头统领。一切准备就绪,韦后将众宰相召入宫中,宣布由韦后临朝摄政。韦后召集文武百官为中宗发丧,并宣布由她主持朝政,改元唐隆。16岁的温王李重茂即位,是为唐殇帝。宗楚客伙同太常卿武延秀、司农卿赵履温、国子祭酒叶静能及韦氏集团的其他成员,屡劝韦后效仿武则天登基称帝。韦后早有此意,只是担心李旦和太平公主反对,假惺惺地没有轻举妄动。

眼看韦后就要成为武则天第二,上官婉儿预感到李家宗室不会坐视李家江山变成韦氏江山。为此,她找到太平公主,与太平公主连夜草拟一份唐中宗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这个遗诏否认韦后临朝称制,让相王李旦参谋政事,提高了李家的权势。上官婉儿这样做,一是试图在韦后与皇族之间谋取平衡,二是表示自己的立场已经和李家宗室站在一起。

韦后临朝称制,李唐皇室感受到巨大危机,太平公主与临淄王李隆基决定先下手为强。李隆基领“万骑”,着便服,潜禁苑,斩杀掌管皇家军队的所有韦氏党羽,发动政变。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简与刘幽求一起参与了李隆基诛杀韦后的行动。薛崇简是太平公主与驸马薛绍的次子,幼年即与表哥李隆基关系匪浅。刘幽求是追随太平公主的朝中官吏,李隆基政变之夜所下制敕百余道,皆出其手。

李隆基领兵杀入内宫后,宣布:“韦氏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身高有马鞭长者皆杀之。立相王为帝以安天下,反对者罪及三族。”大部羽林军临阵倒戈,韦氏一党来不及反应,尽数被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隆政变”。

上官婉儿自认为早已联络了太平公主,自己早已是李家一党。在韦氏家族纷纷人头落地,血溅宫墙,到处都是杀戮时,上官婉儿手持蜡烛,带着自己的侍女,前来迎接李隆基。上官婉儿拿出她与太平公主合拟的遗诏给刘幽求,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并请李隆基开恩,放过上官婉儿。但英武果敢的李隆基对于上官婉儿以往推崇武氏排抑皇家的言行深恶痛绝,并深知上官婉儿左右摇摆,此时如果放过,将来自己一定追悔莫及,遂下令将上官婉儿斩于旗下。

一代才女,就此香销玉殒,这一年,上官婉儿47岁。

六“秤量天下士”

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都爱好诗文,倡导臣僚间互相唱和,对优秀作品予以厚赐,形成浓郁的诗词创作氛围。武则天和唐中宗时期,一代才女上官婉儿对推动这种文化氛围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尤其唐中宗即位后,上官婉儿的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大为提高。身为“昭容”,上官婉儿有了更多接触皇帝和韦后的机会。因此,上官婉儿经常劝说中宗,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赐宴游乐,赋诗唱和。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与上官婉儿同时代的文人张说在《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中说:上官婉儿“搜英猎俊,野无遗才”。《太平广记》也赞扬上官婉儿说:“国有好文之士,朝希不学之臣,二十年间,野无遗逸,此其力也。”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女子大多困于家室,处于从属地位,少有参政的机会,而上官婉儿却成为唐初宫廷中出谋划策的要人,确实是凤毛麟角,难能可贵。

上官婉儿在推动文学繁荣的同时,她自己也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宫廷诗人。在那个以宫廷为中心写诗赛诗的时代,她的敏捷才思、过人灵性得到充分展现。作为一个御用文人,上官婉儿主要是奉命作诗。史载每当宫廷饮宴,君臣唱和,她常常同时代替皇帝、韦后、长宁和安乐二公主同时作诗,一作数首。虽然是即兴之作,亦“采丽日新”,“辞甚绮丽”,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反映了她技艺的娴熟。

上官婉儿不仅善于作诗,还善于判诗。武则天、唐中宗每次宴饮群臣,命名儒赋诗,大多令上官婉儿评判优劣。上官婉儿通常能够在诗作高下难决时,显示出惊人的明智和果决的判断力,令臣僚儒士倾服。据《唐诗纪事》载:某年正月,唐中宗率群臣游览昆明池,并令群臣赋诗。群臣应制百余篇,中宗命上官婉儿选一首为新翻御制曲,即选一首好诗谱成宫廷乐曲。众诗判毕,唯沈佺期、宋之问二诗高下难决。

沈佺期所赋五言诗为:

法驾垂青转,神湖象汉回。

双星移旧石,孤月隐残灰。

战鹚逢时去,恩鱼望幸来。

山花缇骑绕,堤柳幔城开。

思逸横洌唱,欢留宴镐怀。

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

宋之问所赋五言诗为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此时,唐中宗让上官婉儿对这两位文学大家的诗予以品评,分出高下。上官婉儿稍作思考,判曰:“二诗功力悉敌。沈诗落句云‘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盖词气已竭;宋诗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陡健举。”意思是“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这两句收尾,句子完了,意思也完了。“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诗歌虽然收尾了,它的意思没有完,反而词气陡然拔高,余味不尽,让你自己去联想回味,所以略高一筹。实事求是地说,“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才”两句,谦恭是谦恭,但不免让人觉得垂头丧气,提不起精神,没有一点大唐昂扬向上的时代气息。“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意为不用担心明月会隐没,即使它隐没了,自然会有夜明珠带来光明。其中蕴含的深意是,不用因为一时的不顺利而沮丧,就算有不顺利的时候,也将很快过去,自然会有更令人期待、更有意义的人和事出现在你的人生当中。其中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从诗歌的格律来说,委婉欲尽而陡然拔高,确是名句。从这个角度来说,上官婉儿的确眼光锐利,明辨高低,评判公正。难得的是“二诗功力悉敌”一句,首先全面肯定两个大诗人的诗作,给足两个人的面子,然后再明确指出优劣,判定高下,表现出一个“称量”者的成熟与谨慎。由此看来,上官婉儿品鉴诗词歌赋的水平相当高。

上官婉儿评判完毕,众人称妙。“沈乃伏,不敢复争。”

在武则天、唐中宗对诗歌创作的奖励、提倡下,写诗赛诗一时蔚然成风,“右职以精学为先,大臣以无文为耻”,涌现出了像沈佺期、宋之问那样一大批的优秀作家。而位高权重的上官婉儿对他们的栽培提携之功是不可忽视的。

开元初年,唐玄宗令汇集上官婉儿诗文,编成《唐昭容上官氏文集》二十卷,命中书令燕国公张说为其作“序”,并撰碑铭。张说在“序”中大赞上官婉儿非凡的政治才干与文学才华:“明淑挺生,才华绝代,敏识聪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咸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宫阁,昭容两朝专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响。虽汉称班媛,晋誉左殡,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独使温柔之教,渐于生人,风雅之声,流于来叶。”

上官婉儿以一介女流,影响一代文风,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很少见的。她不仅以其诗歌创作实绩,而且通过选用人才、品评诗文等文学活动倡导并转移了一代文风,成为唐中宗时期文坛的标志者和引领者。对于当时文坛的繁荣和诗歌艺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新唐书·后妃传》曰:“当时属辞者,大抵虽浮靡,然所得皆有可观,婉儿力也。”现代文学史大家郑振铎亦曰:“女作家上官婉儿是这时主持风雅的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律诗时代的成立,她是很有力于其间的”,又说“当时文坛因她的努力而大为热闹”。

当年,母亲郑氏对抱在襁褓中的婉儿戏语道:“汝能称量天下士么?”襁褓中的婉儿呀呀地回应。到唐中宗年间,婉儿专秉内政,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果然“称量天下士”。

上官婉儿是中国古代著名才女,她能文擅诗,才华横溢,八面玲珑,足智多谋。

武则天和唐中宗两朝,正是唐朝从开国走向盛唐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虽然政治上起起伏伏,但不管是武则天还是唐中宗,都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搞好与周边属国的关系,注重大力发展文化,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作为武则天的“巾帼宰相”,作为唐中宗的“昭容”,上官婉儿对武则天和唐中宗的朝政都有着重要影响,尤其在大力提倡文化发展方面,上官婉儿的功绩更是引人瞩目。所以,从唐代社会发展这个角度来说,上官婉儿和武则天、唐中宗一样,为唐朝开元盛世的到来,作出了很大贡献的。

同类推荐
  •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国学大师胡适曾说自己为半个台湾人,而与他有类似经历的远不止他一人。本书选取了胡适、傅斯年、方东美、南怀瑾等一批国学大师,主要讲述他们1949年离开大陆去往台湾之后的人生经历。有家不能回,有亲不相见,他们只能在故纸堆了寻求慰藉,读者在了解他们在学术上的巨大成就之时,也可深深感受到他们对人生的无奈。
  • 列女传

    列女传

    中国古代妇女史,也是一部指导女性言行的书。《来自星星的你》都教授推荐、《拥抱太阳的月亮》推荐。
  • 情说历代非常女性(才女卷)

    情说历代非常女性(才女卷)

    本书收录了卓文君、班婕妤、蔡文姬、崔莺莺、上官婉儿、李清照等23位历代才女,向读者述说她们悲剧的一生。她们的才华丝毫不逊色于男人,甚至超过男人。但她们薄命居多,大都以悲剧收场。这是为什么?难道真是老天的刻意安排么?掩卷深思,她们的不幸各有各的原因,而归结到一起,则是因为她们都是男权社会的附属品,她们逃不出世俗的魔掌,经不起男人的摧残与折磨,最后只能香消玉殒。
  • 谋略始祖:姜尚

    谋略始祖:姜尚

    姜子牙,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 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本书按历史顺序精选了中国古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讲述了他们从小立志立德、文武兼修的成才过程和征战沙场、报效国家的事迹。虽然他们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和时代背景不同,但他们的智勇韬略、精忠报国、出奇制胜的品质与精神,给读者以新的启示与鼓舞。
热门推荐
  • 身边的那些美

    身边的那些美

    个人的散文随笔不想书名空着,传这么一点东西。
  • 新宇:幻想空间

    新宇:幻想空间

    一个神奇的星球,一个冲满幻想的星球,一个从星球最底层被选中的乞丐,步步艰辛在群魔乱舞间寻求生机,百折不挠,创造奇迹。
  • 上界

    上界

    陨星科技的出现,让人类有了的第二世界,《上界》诞生。少年怀着仇恨踏上《上界》之旅,“我,要在这第二世界闯出一片天地!我要让你们付出代价!”
  • 重生之年光荏苒

    重生之年光荏苒

    我们走散的时光,你会不会和我一样心慌。爱你,记忆如初。
  • TFBOYS之三小只的初恋

    TFBOYS之三小只的初恋

    弃文了,别看了。我写的文笔不好。莫看了。
  • 爱我就好

    爱我就好

    因为我不知道,下辈子是否还能够遇见你。所以,我今生才会那么努力,把最好的给你。友情也好,爱情也罢。有人说,别离就是为了重遇。我不知道那个背叛了爱情的你,是否还会与我重逢……
  • 甜美回忆:老师休想逃

    甜美回忆:老师休想逃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喜欢你。而是……我一直站在这里等你,你却死活都不出现!作为一名刚成为高中生的念颖雪来说,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就是此生奢望啊!可是有木有这么搞!她好不容易一见钟情,对方……对方竟然是老师?!
  • 校园N角恋

    校园N角恋

    没什么,就想些字而已。书的名字随意取的。
  • 老婆别走:前夫倒插门

    老婆别走:前夫倒插门

    “相爱”两年,结婚五年,最初的她本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可是,二十岁那一年,新婚之夜,当她把最完整的自己献给他的时候,本是最幸福的时刻,却听到他低喃着不属于她的名字。后来,她才知道,原来,自己只是一个替身。她本以为从此以后两人再也没有交集,可是,为什么,离婚后,他对自己,仍旧不放手呢?
  • 巧言能善辩游刃皆有余

    巧言能善辩游刃皆有余

    一位诗人约翰·唐说过:“没有别人,你即是一座孤岛。”或许每一个人在广袤的地球上都能建立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小天地一定是相互联系、彼此依靠的。其中联系和依靠的纽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交际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虽然有的人好像天生就具有交际能力,他们总能在事业上找到成功,在经济上找到财富,不过,大多数人并不是天生就有这种受人欢迎的个人魅力,他们需要付出许多努力来培养这种受人欢迎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