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92800000034

第34章 农耕文化比较引发的思考(3)

中、印两国铁制农器具的大量需求,客观上支持且助长了战争频繁的封建农业国家自古形成的优质铁铸兵器、劣质铁铸农具的传统观念。中国山西交城的“云子铁”质量上乘,明政府规定交城每年上交10万斤“缮治兵器”。成书于17世纪的《物理小识》引方中通之说将南方的铁大体分为三类:“以闽铁为上,广铁次之,楚铁止可作。”质劣的楚铁只能是制作锄类农具的材料。在印度,戈尔康达的钢是全印度著名的,“最好的钢铁被用于制作剑戟”。“迈索尔的铁和钢不是优质的,主要制作供地方消费的犁铧、马蹄铁、铁钉等等”。中世纪晚期中、印两国所面临的严酷现实是,有限的冶铁业难以承负来自粮食农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压力。明中叶以前,铁年产量最高纪录为18475026斤,同一时期人口的平均数约为52000000人,年人均占有铁约合0.18公斤。当时的印度缺乏这方面的计量材料,根据采矿能力、冶铁规模、技术条件多方面分析,可能尚未达到同期中国的人均占铁指数。有人以印度近代工业已有较大发展的1800年为坐标,对印度人口和冶铁产量之比作过大致的推算,认为每年铁的人均占有量也不超过4/5磅。换句话说,400年以后的印度人均占铁量也不超过0.36公斤。为了更能说明问题,我们尽量避免与当时欧洲采矿和冶铁业发达的少数国家比较,从整个欧洲的情况来看,15世纪时年产铁量已达30000吨以上,即使按8000万人口计,人均占铁量也不少于0.375公斤,约为同期中国人均占铁量的2倍,高于400年以后的印度。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既取决于劳动者的技术状态,同时也取决于劳动者工具的完善程度。大量需求的农具和人均占铁量过少的矛盾,因农具制作中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加深。通过冶铁业以改革农具来提高生产力的途径,客观上是不存在的。

明代中国,“生产工具基本上沿用宋元以来的一整套农具”。明代以后,农具几无改进。清代的农具仍是:“耕田为犁;平田为耙,为荡,为碡碌;起土为锹;挖土为锄,为铁耙,耘禾为耘禾耙;……打稻为禾斛;刈禾为镰。”王业键先生把明末徐光启编的《农政全书》和本世纪初日本东亚同文会编的《支那经济全书》中的农具作过比较,认为数百年“看不出有何改进”。印度农具的蹈常袭故致使生产力低下的问题更为突出,直至近代也无改观。为此,I.哈比布教授指出,“1595年每个人的生产能力比1870年或1900年左右更高是可能的。由于保持着相同的耕作农具,农民人平均占有的土地,1595年比1900年似乎更接近最佳适度”。还有学者认为,莫卧儿帝国前期不仅农具与现在几乎完全相同,“耕作方式也和现在大致一样”。

第四节 中、印粮食农业进步的障碍

粮食农业在这样的生产条件下不会出现明显的进步,更不会有经济的飞跃。单位面积产量的增长幅度甚微。吴慧先生对中国历代粮食亩产有过精到的研究,认为粮食亩产唐和明清都是上升的台阶,吴先生折换成市亩和市斤比较:唐代亩产334斤,明代亩产346斤,清中叶亩产367斤。乍看起来,清中叶比明代亩产增长21斤,幅度约为6%,实际上主要是粮食作物结构和南北方垦地比重变化引起的增长,如高产作物甘薯、玉米等种植面积的扩大,双季稻栽种面积的增加。仅这方面因素致使清代亩产比明代增加16.8斤,由于南方垦地比重增加(南方垦地由明代的50.21%增至52.02%),亩产增加4.2斤。撇开这些因素,即不同时期相同地域内相同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几乎看不出清中叶比明代有所增长。明代比唐代亩产高12斤,如果除去甘薯、玉米、双季稻使亩产上升的影响,吴先生统计只有9斤的差距。从初唐到晚明足足1000年,可见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增长之微弱。

印度方面,缺乏各个时期可供利用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可靠数字,据印度学者P.萨拉夫估计,封建社会期间,种子和收获物的比例保持1:4到1:5的水平。看不出比例结构上有任何变动。至于中世纪晚期向近代发展过程中,I.哈比布教授对16世纪中期印度某些粮食作物的平均产量和19世纪后期亚格拉、德里相同粮食作物的平均产量作过详细的比较:

(每比加土地)平均产量(折算为“伊拉赫”计)

表中所列19世纪后期亚格拉和德里粮食作物的平均产量基本上停留在16世纪的水平上,高粱的产量还有回落的趋势。为此,I.哈比布教授作出结论:“这些数字给了我们这样的重要结果,即1540-1545年和1870年之间就粮食作物而言,单位面积产量事实上没有变化。”范巴思对英、法的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曾作过比较,1250-1499年每粒小麦、裸麦、大麦、燕麦种子与收获物平均产量比例英国为1:4.7,法国为1:4.3,1500-1699年英国为1:7.0,法国为1:6.3。同样在400多年时间里,英国上升了48.9%,法国上升了46.5%,与中、印两国在粮食农业发展的速度方面拉开了距离。

生产工具的守成,决定了生产力的大小以劳动力的多少为前提,中世纪晚期,中、印两国生产力的进步更多地表现为劳动力的增加,劳动者技能素质被数量的优势淡化了。

近些年来,不少学者对中国和印度封建社会的人口指数分别作过重新研究,得出的结论与传统认识颇有出入。因传统的中、印两国人口持续稳定的理论缺乏对历史中许多基本社会问题作令人信服的阐释,已被众多的学者所否定。中世纪晚期的中、印两国,人口呈持续增长之势,中国人口的增长幅度高于印度,而印度人口增长的稳定系数又高于中国。在单位面积产量几无变化的情况下,扩大耕地面积以减缓入口增殖造成的社会压力自然成为当时两国的历史选择。马小鹤、赵元信先生列表对中国明代各省土地面积作过精当的考核,廓清了史书中某些分省明初土地面积统计的舛误,认为明初全国耕地面积约为400万顷上下,万历、天启、崇祯年间增至600万顷至730万顷。明代270余年耕地面积的增长约为50%-82%之间,人口的增长约70%-95%之间,耕地面积没有达到与人口同步增长的速度,土地承受的人口负荷过重。于是,开始引进和推广高产粮食作物聊以弥补人均占地额的缩减,在急景凋年起救荒裕食的作用。明中叶后,玉米、甘薯传入中国,玉米传播于两广、江、浙、福建、河南、山东、直隶、陕西、甘肃、云南等11个省,甘薯也在广东、福建、云南以及江浙部分地区栽种,高产作物的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甘薯约占2%。清中叶时玉米种植面积已是明代的8倍,甘薯已是明代的10倍。中世纪晚期以后,高产粮食作物的种植,实际上成为中国人口问题的又一处减压阀。

印度历代耕地面积缺乏统计资料,莫卧儿帝国时期只有各省已测量和未测量土地的村庄总数对照表,I.哈比布教授也感到现存的材料“不能直接帮助我们对莫卧儿时期可耕面积的估算”。因此,我们只能援用证明耕地面积扩大的有关材料论述问题,不能计量定性分析。从上引的人口增长指数来看,德里·苏丹统治以后明显增高,随之而来的砍伐森林、铲除荆棘榛莽、开辟荒原野岭的现象亦日趋严重。13世纪期间,恒河平原的大片地区仍是森林覆盖,巴当(Badaun)和德里之间的旅人还受虎狼骚扰,下一个世纪,我们获悉中部多布(Doab)丛林(亚穆拉与甘加之间的地带)偌大的区域已成为大量农民厄境时的避难地。16世纪末,这个地区的土地几乎全部耕作无遗。阿克巴统治时期的历史学家曾众口一词地宣称:“帝国的全部土地都得到合理的耕作。”这里虽包含着当时的学者歌颂阿克巴功业和莫卧儿帝国盛世的虚言浮语,后来的确也有学者对可耕地作过认真的考察,认为还有不少区域未曾垦殖,但是毫无疑问,可耕地的利用率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高。到了沙杰罕的晚年,昌德拉布罕(chandrabhan)言,“印度差不多的可耕面积事实上都置之耕耘”。印度形同中国,历代耕地因兵祸荒疫时有起落,增减不一,可人口的不断增殖和单位面积产量上的守成,势必造成开拓疆土渐盛,耕垦区域累增的总趋势。

耕地的无限扩大,其直接后果是植被覆盖率缩小,水土流失,土质瘦瘠、沙化严重,旱潦灾害的间隔周期缩短。勤劳的中、印两国人民在生产中充分发挥的丰富生产经验和逐渐进步的生产技术的作用,被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所抵消。垦殖造成的生态破坏,不同于战争那种突发、短期的影响,而是缓慢、长期地作用于社会,遗患于后来的世纪。这或许有助于解释既然中世纪晚期的中、印两国存在多方面的社会问题,何以又出现粮食加工业的繁荣。

根据上面的陈述,我们可以这样作结。中世纪晚期,中、印两国的粮食农业经济致使相关的手工业生产极不稳定的发展,丰年高度繁荣,荒年极度萧条,行业置罢无常,工匠增而复减的状态决定了设备简陋、技术简单的生产条件,同时,造就出一大批临时帮工、短杂工和临时作坊主、店主,势必从组织上限制了平民和市民阶层的正常成长。粮食加工行业的手工工匠须以农业或某一稳定的行业为本,以防不测。因此,中、印两国平民阶层成分复杂,组织涣散,行会迟迟不能自立,从未经历城市发展过程中“行会革命”的阶段;市民也始终没有成其为一个阶级,不可能像西欧那样成为社会的第三等级,纵横捭阖于教、俗封建君主、诸侯之间,形成一股往往举足轻重的社会政治力量。又因粮食加工业受粮食属性的制约具有较为固定的生产程式和周期,从而留下农耕经济滞缓发展的烙印,进入流通的粮食制品也因易腐不易运的性质使相关商业保留着地方性、封闭性色彩,商品经济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粮食农业,不利于国内统一经济市场的形成。商品经济的不充分发展,无形之中又给自然经济注入了疲而不衰的生命力,使之成为封建势力赖以顽固生存的经济依托。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粮食农业的经济结构使农具的大量需求和人均占铁量过少的矛盾尤其突出,农具袭旧而不图新,且质量得不到保证。农业的进步,只是随着人口的增殖呈现出可耕面积的扩大,农业生产总值的增加,并非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人均产值的增长,因为增加的那一部分生产总值早已被新增的人口所消耗。由于人口众多,剩余劳动力充足,工匠的增雇远比生产工具的改革更有利可图,所以,中、印两国冶铁业的发展通常只是简单再生产的扩大,完全不同于仅几百人口劳动力奇缺的英国,当纺织业简单再生产的扩大以提高工资的方式亦增雇不到足够工人的时候,通过改革生产工具的措施达到节省劳动人手、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则势在必行。冶铁业——近代担负生产工具改革的重要行业,在中、印两国粮食农业的导向下,处境被动,步履蹒跚,同时也羁束了经济农业相关行业的发展。严格地说,中世纪晚期的中、印两国蕴含着一种人口、地力、生态的潜在危机,成为向近代过渡时影响两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障碍。

同类推荐
  • 在边城与无地之间

    在边城与无地之间

    本书由“文学评论”、“学术评论”和“访谈及其他”三部分组成,理论、学术和记事色彩兼而有之。
  • 生肖:猪的民俗与科学文化艺术

    生肖:猪的民俗与科学文化艺术

    本书以生肖猪为中心,从猪的进化过程,不同种类的特性等自然属性。到猪文化在民俗文化中的作用地位等,以及猪文化与天象星宿的关系。与猪有关的成语,俗语,传说,谜语等,还包括与猪有关的逸闻趣事。最后介绍了历史上属猪的名人,和猪年大事记。内容全面详实。
  •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外文化交流史

    本书系统探讨了自先秦至1999年的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说是首次对21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全面巡礼和总结。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这是一部很有品位的学术佳作。
  • 中华起名全典

    中华起名全典

    本书通俗系统地介绍了姓名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阐述了起名的标准、构思、原则、方法、禁忌等,重点则落在起一个好名字的具体方法上,并专门编写了起名参考,通过欣赏古今佳名、分析男女好名实例,参阅男女起名常用字,在酝酿名字、选音择字寓意时,提供较为实用的参考。本书广搜博纳,融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可谓美名之列锦,文化之汇流,知识之集萃,数典论事,包罗宏富,雅俗并兴,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适合城乡广大起名者和姓名学爱好者阅读和使用。
  • 国学常识一本通

    国学常识一本通

    国学是一国所固有之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其内涵丰富,包括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也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本书所呈现的是国学常识,包括官场政事、法典制度、饮食文化、礼仪习俗、文化生活、哲学宗教、择占秘术、行当人物、文艺娱乐、文学语言、轶闻趣话等方面,以追本溯源为目的,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探究传统文化的精髓。石赟编著的这本《国学常识一本通》内容丰富而精练,囊括了人们日常关注的、重要的、喜闻乐见而又不知其然的常识。
热门推荐
  • 靳少999次疼爱:天价情人

    靳少999次疼爱:天价情人

    他是A大出了名的首榜校草,更是黑帝集团的太子爷。某天,她偷偷潜进他的房间,绑了他的人,劫了他的裤腰带,顺带拿走他裤兜里的一张百元大钞,并以要挟:“快说!你家保险柜密码是多少!”某男唇角一勾,乖乖报了一串数字。“真的假的?”“真的。”“好!姑且信你这次!”她转身准备闪人,不料手臂突然被人钳住。“不留下来喝杯茶么?”
  • 晗情骁骁

    晗情骁骁

    相遇是缘,再相见是注定。你好,再见。一个声音让她记了很久,一个背影让他一见钟情。
  • 帝王书,妃卿莫属

    帝王书,妃卿莫属

    自她踏入西沧后宫的那一刻起,她就是一个最为传奇的存在,茶余饭后,事经多年,总还有人侃侃而谈。那年,她毒害皇帝宠妃,重臣之女,众臣上奏诛之,皇帝一人力排众议,保她性命,当真用情至深。那年,皇帝为天下祈福,百官面前,下跪叩头,虔诚至极,世人皆赞皇帝仁君天下,爱民如子。殊不知,他只是为了换取一个,救她的机会。她一直以为,她不过是他手中的一颗棋子,却不知道,她这颗棋子不是被放在手心,而是早被那人藏在了心尖。这场骗局中,他是她唯一的暖色,纵然如飞蛾扑火般危险,她依旧想要靠近,哪怕遍体鳞伤。……他一向果敢狠绝,从不犹豫,却次次对她心软。用她做饵,当她棋子,却又忍不住暗地护她周全,给她温暖。他默许,她总是毫不客气唤他的名字;他默许,自己唯一的子嗣唤她娘亲,即便,那并不是她的孩子。这场较量中,她是他唯一的软肋,只想妥帖收藏,悉心呵护。……“你有没有想过,我也是会死的。”“朕不会让你死的。”……“想救她,你拿什么来换?”“三十年阳寿。”----------------------------(简介无能,请看正文……水墨出场,更新稳定,绝不弃坑!!!)亲们若是喜欢,就动动你们的小手指,加入书架收藏一下吧,可以及时的看到更新,也可以养肥了再看哦……
  • 士容论

    士容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十世不休昏了头

    十世不休昏了头

    她本是一朵无情花,无心又无情。奈何一纸婚书,将她赐给了一个小差役!地狱鬼差牛头!她觉得马面都比牛头帅呀!虽说无心无情,可是她是颜控呀!也会生气的!一不小心,她撞上了这头大丑牛!在地狱黄泉干起架来!数万恶灵为祸人间!而她和那头大丑牛则被天地责罚,受十世轮回之苦!艹尼玛!十世轮回!她这朵小花还能活着见到那大丑牛吗?
  • 这货是邪神

    这货是邪神

    我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高中生,突然出现在这座无名的都市,就这么神乎其神的被绑架,就在紧要关头,一位自称是邪神-奈亚拉托提普的………美少女救了我…从此她就莫名其妙的缠上了我,和我同居,更多自称是邪神的家伙纷沓而至,我自己的真实身份究竟是……
  • 机动时间

    机动时间

    孟翔是一个学习成绩低下,平时也沉默寡言的家伙。每天过着在外人看来毫无亮点的生活。但即使是这样的他,也隐藏在心里隐藏着不为外人所知的野望。无能的自己只能在游戏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于是,最少在这个地方,我不能败下阵来!(本文是以机甲为主的轻小说,新人新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千世结

    千世结

    千世劫,劫着结亦!一世一劫,一劫一世。历千世轮回,受千世劫难,欲成无上。殊不知,一劫一世,一劫可算一世,一世却不能算上一劫。一劫可千世,千世却非一劫,一世经一劫,一劫历一世。历千劫,千世,方为千世劫。结,劫者。历劫者,历结也!
  • 一不小心爱上你

    一不小心爱上你

    有一个人,就这样闯进她的生活里,陪着她哭,看着她笑,难道这真的只是亲情吗?可是有一天,他的突然离开,也把连心的快乐彻底带走。也正是因为他的离开,连心遇到了一生挚爱萧然。他们的故事也在悄然的开始着,结束一段感情最好的办法,就是爱上另一个人。可是萧然的追爱路上,却不是一帆风顺,看看他是怎么追到连心的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仙魔之云淡风轻

    仙魔之云淡风轻

    她对他爱的执着,而他却一心只为天下。她为爱成魔,誓与他生生世世为敌,他为天下成仙,两度抛弃她。终于这一次,东方云朔,是我抛下了你。爱本是一念之间,一念成恨,一念执着,只是这爱,却生生世世相随,叫我如何真正的放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