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29300000024

第24章 章、贡合流,何处江南?

一 章、贡合为“赣”

登上赣州城内八境台,才明白赣江为何叫“赣”。

八境台,耸立于赣州古城墙东北角之上。登上楼阁,俯瞰台下,两条河,一左一右,在不远处汇合。左为“章水”,源自南岭;右为“贡水”,源自武夷山。放眼望去,八境台前的两条水,渐渐靠近,其间的陆地也越来越窄,最后,如同一个楔子插进一片宽阔的水面。章、贡由此汇成一条大河。“章”、“贡”二字,合并为“赣”,于是,这条大河有了新的名称——赣江。以这种合流姿态,章、贡二水告别八境台,再以赣江之势,滔滔流淌北去,奔向南昌……

说是“滔滔流淌”,只是无法改变的习惯性夸张表述。在中国,无论城市大小,要找一条本来意义上流淌不息的江河,并不容易。凡有河水经过的城市,十之八九,大都在市区下方筑一橡皮坝截住水流,这才有可能形成波光粼粼的水面,为城市增加水的灵气。故乡襄阳,几年前,古城墙下汉水尚是滔滔流淌,如今,因上游丹江口水库承担南水北调任务,下送水量日益减少,襄阳遂在下方新修大坝。于是,昔日水流滔滔的壮观景象不再呈现,改由水流缓缓的一片浩淼与古城墙相伴。原以为这是中国独有的河流改观,去年到西班牙南部的塞维利亚市,发现这座极其缺水的城市,也只能靠在河流下方筑起橡皮坝,形成宽阔水面。有了水,城市顿时显得活跃灵动,大桥与教堂高耸的屋顶,水面倒影,美丽无比。赣州也如此。章水、贡水与赣江,均失去滔滔流淌之势,两水汇合处,远远望去,如一片偌大的湖泊,老河堤上一排又一排树木,点缀其间,倒是有了另外一种山水烟云的朦胧。

漫步赣州古城墙上,不见滔滔江水,毕竟让人遗憾。

苏东坡笔下的赣州水——“涛头寂寞打城还,章贡台前暮霭寒”;“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赣石三百里,寒江尺五流”……

辛弃疾笔下的赣州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如今,读这些诗句,只能引发思古幽情,却难有情景交融的古今共鸣了。

尽管如此,赣州永远值得读了又读。

二 “第二故乡”

在蒋经国先生晚年日记里,我读到了与赣州相关的这段文字:

在灵堂前与技工邱旭明谈话,知其为退伍士兵,去年结婚,赣州城内人,闻之甚感亲切,盖赣州乃余之第二故乡,余对其一草一木、一房一桥,无不熟稔,了如指掌。尤其对该地淳朴之亲爱民众,未曾稍忘于怀也。

日记时间:一九七五年五月三日;记录地点:台北。

写日记之时,蒋经国正为父亲蒋介石守灵。一位赣州籍技工的出现,让正处丧父之痛中的他,多了另一重思乡之情。在海峡的另一岸,他的思绪飞越千里,飘落在赣州。抗战期间,他在这里生活、工作大约五年。一生行程中,这段时间并不算长。但是,时隔三十年后,蒋经国选择了“第二故乡”这一特别表述,足见在其情感与心目之中,赣州分量之重,位置之重。

蒋经国在赣州的旧居,就在八境台与郁孤台之间。

走下八境台,溯章水上行约千米,即可见城墙内一处民国建筑。“蒋经国故居”铭牌的介绍,简明扼要:

旧居原为赣州州府衙门所在地,平面为凸字形,系一砖木结构的欧式平房,它西临章江,南向郁孤台,一九四〇年至一九四五年蒋经国偕夫人蒋方良,子女蒋孝文、蒋孝章一直居住于此。

故居铭牌介绍,似有商榷之处。

抗战爆发后,滞留苏联多年的蒋经国,获斯大林允许,携白俄罗斯夫人芬娜(中文名:蒋方良)归国。一九三九年,蒋经国来到赣州,出任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兼赣县县长,管辖赣南十一个县。旧居这一建筑,当年并非老建筑,而是由蒋经国本人于一九四〇年设计修建。因此,铭牌介绍首句容易产生歧义,恐写为“旧居由蒋经国一九四〇年亲自设计,在原赣州州府衙门旧址上修建”,既更为准确,也有历史亲切感。

蒋经国在赣州的生活时间,旧居说明乃至其他相关书籍上,其截止时间均写为一九四五年。当我读到蒋经国文章《东望章贡合流》时,一句话却让人顿生疑窦。蒋经国写道:“我离开赣州以来,事实上正有二年之久。”这篇文章写于一九四五年冬天的贵阳,以此推算,他离开赣州的时间,应该至少在一九四四年的年初。

读旅美华人学者陶涵的《蒋经国传》,找到了相关线索。

据陶涵所写,一九四三年,蒋介石决定成立中央青年干部学校,十二月间,任命蒋经国为中央青年干部学校教育长,负责筹办工作,并从零开始规划课程。此时,蒋经国仍保留赣南行政专员职位,但经常往来重庆、赣州两地处理不同事务。直接导致蒋经国离开赣州,则是侵华日军发动的新一轮攻势。《蒋经国传》写道:

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七日,日本发动“一号作战”,数天之内,日军已推进到赣州城郊,经国赶回赣州处理此一危机。

二月三日,蒋经国搭乘DC-3飞机从他替美国人盖的机场起飞。二月五日,日军进入赣州城,已是十室九空。

如果陶涵所写无误的话,那么,蒋经国最后离开赣州的准确时间,应是一九四四年二月三日,而非一九四五年。看来,人们习惯于以抗战胜利的时间为界,我以往写到蒋经国主政“新赣南”的时间,也是如此划分,实有修订必要。

回到贵阳撰文的蒋经国。人虽离开,赣州却常在思念中。在这篇以章、贡两水入题的散文中,蒋经国反复倾诉对赣州的情怀。文章开篇即说:

这次我在贵阳的时候,是住在城西的黔灵山麓:此地有高山小溪,古树鲜花,行坐其间,处处觉得清静幽雅,使得自己的心境,格外得到无上的安定和愉快。黔灵山的风景,很像虔州的通天岩,触景生情,未免又联想到崆峒山、仰德堂、龙泉山、丫王庙和龙岭虎冈等处的景致。因为这都是我所最热爱的赣南山水,而今黔灵山的风景,固然幽美,但我总觉得比不上赣南的山水。至于赣南的山水,到底好在何处,我亦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后面,蒋经国再次强调他对赣州的爱,并道出了“所以然”:

……走过许多地方,山水固然各有其特异之点,动人之处,但我内心始终在热爱赣南,夸张赣南。因为赣南山水的价值,在我的心目之中,已不止是其山容水色,而亦是在情感和精神了。

蒋经国为何对赣州如此难忘?他所说的情感与精神,又该如何来读?

三 “思用之于来日”

于公于私,于情于理,蒋经国都有充分理由留恋赣州。

蒋经国旧居的墙上,悬挂着一位赣州姑娘的照片,她是章亚若——蒋经国来到赣州之后一次婚外恋的主角。一九四二年一月,被送往桂林的章亚若,为蒋经国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七个月后突然去世。或说死于急病,或说死于暗杀,至今仍为历史之谜。六十年后,双胞胎之兄蒋孝严访问赣州,曾挥毫题词:“千丝万缕情,海枯石烂坚。二〇〇三年十月十一日,赣州忆母。”这一情景,这一幅题词,不妨说是儿子替父亲蒋经国写下的赣州渊源的最后一页。

晚年蒋经国将赣南称作“第二故乡”,这份深沉情感中,当然包含着他与章亚若的爱情,他在这块土地上两人有过的快乐。不过,就一个政治家的从政道路而言,他的这种“第二故乡”的情感,恐怕在更大程度上需要另一角度的解读。

严格计算的话,蒋经国在赣州主政不到五年,但这却是他迈出的从政第一步。前往苏联留学时,他只有十五岁,离国十二载,一直生活在一个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国度。抗战爆发后,二十七岁的蒋经国一回到中国,就被蒋介石送回到故乡奉化,让他读《孟子》,读曾国藩家书,读孙中山全集,读《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父亲要重新塑造儿子,用传统的书、新的理念,给儿子“洗脑”,让他完全摆脱曾经接受的教育。两年后,蒋经国被派到了赣州。于是,赣州真的如同一个摇篮,让一个年轻人有了在政治舞台一试身手,脱颖而出的机会。

一九八四年,曾发生过一件轰动海峡两岸乃至整个华人世界的大事——旅美华人作家江南(刘宜良),刚刚出版《蒋经国传》一书,即在美国被暗杀,后查明,系台湾军事情报部门指使台湾黑帮所为,起因或为江南书中对蒋经国和蒋家颇为不敬。即便如此,江南谈及蒋经国归国后的最初从政经历时,仍多有褒扬。江南说,蒋经国在赴赣州之前担任江西“新兵督练处”处长时间虽短,“却留下令人刮目相看的名声——没有架子,平易近人,和士兵们生活在一起,同住宿、同起床,共同吃大锅饭,官兵一体,亲如家人。”显然,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与其他国民党官员大大不同的新形象。

从苏联留学归来的蒋经国,远非恶补几本书就可以完全被“洗脑”,走进赣州,无形之中,他在苏联长期耳熏目染接受的政治工作方式、行事风格,成为他塑造个人政治形象的一种优势。江南写道:

经国比他父亲高明之处,是从苏联,他学到了群众运动的妙处,他学到了辩证法,活学活用,搬到中国,人们的观感焕然为之一新。

经国的作风,国民党人看起来,很不习惯,认为师承共产党。譬如,上任之后,以身作则,不准乘坐公家雇佣的三轮车。看不惯旧官僚养尊处优的习惯,短装草履,在黑巷、在农村巡行。遇到民众,哪怕在农田里、商店内,话匣子打开,天南地北,任意交谈,目的在了解人民的困难,和解决他们的困难。……

一九四三年,前来赣州采访的美国记者福尔曼(Harrison Forman),目睹了蒋经国参加群众集会的场景,看到他如何用类似于列宁、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喜欢采用的演讲方式,来鼓动民众。福尔曼在当年美国《柯里尔》(Collier's)杂志七月号发表的报道中,有如下描述:

蒋经国也有能力让大批群众情绪激昂。有一天夜里,赣南童子军营火大会在赣州大操场举行,他站在讲台上率领数千名群众高呼口号:“中国万岁!打倒日本鬼子!”

……

接下来,小蒋问:“我们应该怎么对付叛徒汪精卫?”

群众高声喊叫:“烧死他!烧死他!”

“我们就这么办!”

汪精卫的胸像被推到操场上,点上火。小蒋敲起大锣,群众高呼:“杀!杀!杀!”同时,数千名年轻人赤膊上阵,在三座营火火光闪烁中,舞出一条长蛇阵。小蒋由讲台跳下,跟着长蛇尾巴舞动起来,他沙哑的呼喊已被群众的喝彩声所淹没。

相似的方式与场面,几年后,当蒋经国在上海负责“打虎”、惩治经济犯罪时,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美国《时代》周刊报道说:

上个星期,他让上海的大腹便便的商人们害怕了。他对青年军们发表演讲时说:“猪肉和香水从市场上消失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民众不饿死,哪怕高级商店和大饭店都关门也不要紧。……我们的新经济政策是一次社会革命运动。”

这里提到的青年军,正是蒋经国主政赣南期间所组建的一支队伍,他们是他的从政本钱。青年军在抗战胜利后解散并复员,此时,蒋经国奉命“上海打虎”,便重新召集旧日部下来到上海,使之成为自己得心应手的队伍。他再次以自己在赣州运用过的类似于苏维埃革命的方式,点燃这批青年军人的“打虎”热情。值得注意的是,另一本《蒋经国传》的作者陶涵,谈到蒋经国此时的行为时,也持江南同样的看法——苏联经历对他有着重要影响:

这一时期,蒋经国还在读马克思主义书籍,某个星期天上午,有位部属到他住所晋见,看到他在读俄文本的《列宁全集》。蒋经国也替遍贴全市的海报亲撰口号,其中有一句是“打倒豪门资本!”一般解读,这是影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于是他把它改成“打倒官僚资本”,这又是一个左派词语。

如此看来,蒋经国后来的从政理念、风格、经验等,无不源自赣州最初的尝试。

离开赣州,徜徉于贵阳幽美山水之间,蒋经国遥望滔滔流淌的章水、贡水,合流而成赣江。他将这种留恋,旋而转化为另一层面之上的思索。显然,赣州经历让他有了从政的自信,也有了更倾心的从政情结。在《东望章贡合流》中,他写下这些反思:

再以亲自接见民众来说,这种办法不能说对于政治之修明,没有相当的贡献,但是一切事情倘使都由自己直接处理,则一定会破坏制度,造成人人可以不负责的现象。我们要知道,凡是一时见效的药方,并不一定最好,同时倘使只有求好的心愿,而没有稳重的步骤和正确的办法,那么无论你的存心怎样慈悲,而事业的结果,一定是落空的,而你自己最多不过是一个口念阿弥陀佛的老婆婆而已!

……

回忆赣南的建设过程之中,人民出了不少的钱,做了不少的工程,但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我们做事,初意虽然是在于为民谋利,而有时结果反而使民遭殃,这就是不能做到“知行合一”,而走出了政治的正轨。我在赣南期间,是抱一面工作,一面学习的态度,而从事于行政工作的。今天并不否认,自己在赣南,得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经验,但是有许多经验,就是一种人民受苦的代价。因此,一面自感有过,而觉时时不安;同时亦因此而更将尊重此种经验,并思用之于来日,庶几在将来服务期间,方可减少错误,并使得人民能够得到真正的利益。

可以说,有意无意中,蒋经国已将赣州五年主政经历的反思,变成了自己走向未来的另一种资本,“思用之于来日”。故乡,从来与嗷嗷待哺、抚育成长联系在一起,那么,对于政治家的蒋经国,赣州无疑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摇篮,他称之为“第二故乡”,其意义大概正在于此。

四 “白头相见江南”

蒋经国的一些赣州故事,最早还是从黄永玉先生那里听到的。

赣州也是黄永玉念念在兹的地方。抗战爆发后,赣南与闽西、浙西等地一起,形成抗战时期南方地区的一个“小后方”。大量文化人从上海等沦陷区流浪而来,使这一“小后方”地区的文化艺术得以滋生、交融与发展。一九四三年,十九岁的黄永玉从福建漂泊来此,在这里度过了具有人生转折意义的三年时光。走进赣州时,他尚是一位学习木刻的青年,离开时,他则已开始为诗人们配插图,陆续发表诗歌、小说,成为一位有独立创作意识与能力的年轻艺术家,为他一九四六年在上海文化界脱颖而出做了美妙的铺垫。最为重要的是,在赣州他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浪漫的初恋与结婚成家。十二岁离开故乡湘西,一直独自漂泊的这位“独行者”,从此不再孤独,告别赣州时,他们夫妇结伴前行。

刚到赣州,凭着福建朋友的一封推荐信,黄永玉成了“教育部戏剧教育二队”的见习队员。蒋方良喜爱戏剧,是演剧队的常客,她曾邀请这些年轻队员到家里去,与蒋经国一起包饺子,有了一次愉快而难忘的家宴。

黄永玉印象中的蒋经国,朴实,平易近人。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日,身着便装的蒋经国走在江堤上,忽听有人落水高声呼救,他一边跑,一边脱掉外套,跳入江水,将人救起,不等获救者言谢,他穿上外套匆匆离去。

我到赣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寻访黄永玉的生活踪迹而来。想当年,漂泊中的黄永玉,走进这里,融进了一个文化群体。读他的《蜜泪》,读他的《比我老的老头》,那些关于赣州生活的叙述,如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在这些画面里,我们看到了熟悉或不熟悉的画家、诗人的身影——张乐平、陆志庠、荒烟、谷斯范、雷石榆、洪隼、野曼、林紫群、蔡资奋、余白墅……他们一起办报,一起办展览,用各自的作品,丰富着赣州的抗战文化。

黄永玉的赣州三年,除在赣州城逗留短暂几个月之外,主要是在信丰、上犹两个县度过。抗战胜利前,在信丰县民众教育馆工作;抗战胜利后,在上犹县编辑《凯报》副刊。

七十年过去,无论信丰还是上犹,县城面貌早已改变,欲说寻访,恐怕只能借助于想象了。譬如,我站在信丰城的河边,伫望桥头仅存的几幢老房子,辨认新桥面下的老桥墩,就只能遥想黄永玉在《蜜泪》中描绘的当年景象:

信丰是个距赣州不太远的小城,逃离了烦嚣的赣州到这里风景极妙的民众教育馆来工作,是个聪明的决定。民众教育馆在桃江边一座大桥的桥头。有临江的小楼和丛林,月夜和阳光下看了都令人舒服。宽阔的阅览室,报纸杂志丰富。楼前一片树林和广场,草地延伸极远。

旧景虽难寻,当年信丰的《干报》和上犹的《凯报》,却为我提供了感受赣州抗战文化的机会。

在当地的档案馆里能找到这些报纸,颇让人兴奋。特别是信丰县档案馆,抗战期间的《干报》几乎完整地收藏一套,一个县级档案馆能够做到这一点,殊为不易。有意思的是,两份报纸的“副刊”名称,居然与我还有了意想不到的关联。《干报》副刊名称——“收获”,我这些年经常为之写作的杂志叫《收获》;《凯报》副刊名称“大地”——我供职二十多年的《人民日报》副刊也叫“大地”。这种巧合,为寻访平添了另一种快乐。

读《干报》,读《凯报》,我感受着“小后方”赣州的文化氛围。两张报纸均为八开,我没想到当年赣州的县级报纸,居然办得如此大气活泼,版式美观,内容丰富,从国际新闻到国内动态,应有尽有。尤其是副刊,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和开阔视野,坦率地说,无论从作者队伍到作品,这两份县级报纸副刊的水准,一点儿也不亚于当今许多报纸。据档案馆介绍,像《干报》的发行量居然达到六七千份,由此也可见当年流亡于此的各界人士之多,报纸影响之广泛。

《干报》的“收获”,刊发的是老舍、丰子恺、沙汀、荒烟、董每戡等文艺界人士的作品。譬如,老舍的《文艺与木匠》,发表于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沙汀的《读茅盾〈霜叶红于二月花〉》,发表于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收获”另开设的“文坛消息”专栏,则为读者提供战时文化动态。如一九四三年十月二十七日,发表两则消息:一,巴金、靳以等正在桂林筹出一大型文艺刊物,已开始征稿。二,“新诗源”将在本报复刊,第一期有王亚平、方殷、臧云远、索开、苏金伞等人作品。

在黄永玉的文章中,读到他和朋友们曾在信丰民众教育馆,举办过一次全国性木刻展。一九四三年十月十日的《干报》副刊,以一整版篇幅刊发了这次展览的部分作品。通栏标题为:“中华全国双十木刻展览会(赣南区)”,另有关于举办展览的说明:“中国木刻研究会应县府邀请主办。”

上犹县《凯报》的“大地”,同样辟有“文化消息”专栏。如一九四四年二月八日,集中发表八则消息,其中有:①剧作家曹禺有赴美考察说;②中央政校英文教授孙大雨以研究莎士比亚闻名,近在《民族文学》第一卷起连续发表长篇新诗□□□……,意致深远,热情细腻,是新诗中少见之佳作。③阳翰笙完成《槿花之歌》,该剧系叙述朝鲜民族的故事。④老舍近完成长篇小说,名《火葬》,约十万字。

同年二月的“大地”,分六次连载李广田短篇小说《小灵魂》。同年下半年,副刊更名为“万绿丛”,由黄永玉的诗人、木刻家朋友雷石榆主编,在八月十五日副刊上,我惊喜地看到了如今健在的徐中玉老先生的文章《新的希望》……

人总爱说故纸堆是枯燥的,其实,在寻访中,翻阅它们能带来新鲜生动的感觉。至少,当我坐在档案馆的桌子前,翻阅泛黄的报纸,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与陈旧的事件、地名在眼前接连不断地蹦出来,历史顿时就活了。在大街小巷看到的破旧老房子,河边变化的大桥,过去听说过的故事,恍若都汇聚在故纸堆里跳动闪回。一切,印证着黄永玉念念在兹的赣州记忆。这一种念念在兹,与蒋经国回忆赣州时所说到的“情感和精神”,有着相通之处。

离开赣州三十几年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黄永玉曾受人之请为蒋经国画一幅画。他画一幅《江南图》,一片水田,远景为一条河,近景为白墙黑瓦的南方老房子。他在画上题写王安石的名句:“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他听说,这幅画后来真的送到了台北蒋经国面前,当年赣州的漂泊者与主政者,这是最后的历史衔接。

很想知道,看到黄永玉的这幅《江南图》,蒋经国想到的是故乡奉化,还是“第二故乡”赣州?远景的那条河,他想象的是溪口故居门口的小溪,还是赣州旧居城墙外的的章水,或者章贡合流的赣江?

无从知道了。

同类推荐
  •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文选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文选

    本书记录了民国一代才女内心隐秘和复杂的情感心路历程。诗歌婉转、轻柔,散文平和中带着大气,是民国灿烂文学史中一道别有韵味的诗歌散文选集。
  • 无限相思无限恨

    无限相思无限恨

    深夜梦回的枕上,我常闻到一种飘浮的清香,不是冷艳的梅香,不是清馨的兰香,不是金炉里的檀香,更不是野外雨后的草香。不知它来自何处,去至何方?它们伴着皎月游云而来,随着冷风凄雨而来,无可比拟,凄迷辗转之中,认它为一缕愁丝,认它为几束恋感,是这般悲壮而缠绵。世界既这般空寂,何必追求物象的因果。
  • 东张西望

    东张西望

    作者以其独特的经历和视角,记录下在美国、日本留学期间以及在凤凰卫视和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工作期间对于异国社会、文化制度方面的思考和分析。本书体裁为文化随笔,可读性较强。本书展现了80后一代以开放、包容、自信的心态对国际事务的驳议、评论,并非浮光掠影式的“点到为止”,而是上升为文化、制度的思考。本书堪称一部写给中国今天和未来的年轻知识精英的读物,能够帮助年轻一代人更为成熟和理性地看待世界!外媒“主观臆测”VS中国“政治企图”、日本政治的死穴、“知日”的价值、日本前自卫舰队司令官现身说法、美日同盟“多元化微调”、日本“料亭政治”的前世今生……
  • 任长霞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任长霞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任长霞,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人。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中国警察界先进人物,曾被作为先进典型,在全国学习。工作期间,被誉为“警界女神警”。她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安危放在心上,解决了十多年积累的控申积案,2004年在侦破"1.30"案件中发生车祸,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0岁。2004年06月,被公安部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 生死大穿越:中国记者西部四大无人区科考探险纪实

    生死大穿越:中国记者西部四大无人区科考探险纪实

    天水日报社张天元同志撰写的《生死大穿越》一书行将付梓,嘱我作序,我有感于他的这种勇敢元畏的探险精神和职业追求,赞赏这次有意义的行动,故欣然应允。作为一名地方报的记者,张天元同志参加了""中国记者2003西部科考探险活动""。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大型异地采访活动,也是一次极富挑战性的探险活动,对参加者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l当时,全国有40多家新闻媒体的100多名记者报名参加,经过激烈的角逐和严格的挑选,只有13名记者当选为探险队队员,张天元同志是其中之一。这次活动要穿越罗布泊、阿尔金山、可可西里和藏北羌塘四大元人区,并进行科学考察和多方面采访报道。
热门推荐
  • 木星传来呼唤

    木星传来呼唤

    他狠下心掏出了自己的心,给了莫颜。莫颜看着魏凌天痛苦的样子,心里难受极了。因为她知道,一个人没了心,活着就像行尸走肉。没有情感,没有七情六欲。她有些后悔来到木星,她甚至有些开始怀疑自己来木星的目的,为了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不惜一切代价的去伤害爱自己的人。他们有什么错?他们只是爱上了不该爱的人罢了!莫颜拿着鲜红的心,眼泪一滴一滴的往下掉。眼泪滴在心的正中间,散发出紫色的光芒。他这才想起,原来他喜欢的颜色是紫色...........
  • 末世星际战舰

    末世星际战舰

    一艘星际战舰,偶然觉醒人类意识,逃回地球,却不幸遭遇末日大劫。丧尸嘶吼席卷大地,人族陷入绝望。星际战舰挺身而出,扎根废墟,建造基地,带领人族,绝地反击!想消灭人类?先问我的夸克粒子炮!诸天仙佛入侵,机械vs修真,文明对决再掀高潮!无穷战火焚遍上古神域!诛仙大阵算个屁,知道啥是二向箔?等等,紫霞仙子穿好衣服请自重,咱智能机械也是会乱性的!
  • 二货茜茜萌宠记

    二货茜茜萌宠记

    二货少女茜茜,穿越古代,误入青楼,好不容易遇见个男神,谁知被人赎身,男神跟别人跑了。代替小姐竞选太子侧妃,谁知道太子就是男神。哦哟!我的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缘劫变

    天缘劫变

    天缘界的顶尖天才之一,超级势力的首席弟子陈辰,看似身份显赫,但在这层光鲜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忍受着血海深仇的折磨。且看少年在这错综复杂的势力纷争中默默成长,在这即将变天的乱世中手刃仇敌,在缘分因果中谱写出可歌可泣的儿女情长,在末世之下终窥得天道真相,登临大陆之巅!我的降生,注定了带来的不是自己的人生,而是终结那些人的人生!只是我也有我的坚持,就是守护她一辈子……我要的其实只是一个骗小孩那样的故事人生……
  • 圣婴浩劫

    圣婴浩劫

    这是一场浩劫,毁天灭地的浩劫……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所谓的谋略都只是一个自欺欺人的笑话……圣婴降世,天地必将有新的秩序……无奈,天母泪尽,浩劫降世……尸山血海,哀鸿遍野,凄凄惨惨……
  • 时光骗了誰

    时光骗了誰

    朔方大陆千年雪山惊险奇特古墓,无人知其年代,但凡进入者无一生还。上元国顶级专家团队进入考古探险,沉寂千年的雪山一时间热闹起来,古墓的神秘面纱也渐渐掀开......
  • 时空讨债鬼

    时空讨债鬼

    你说人吧,有些人穿越了也就穿越了,咱不怪他,却有人背了一屁股债穿越。作为时空讨债鬼的我,既然有人委托,当然要把他们欠的钱拿回来啊,本金加上利息加上我穿越的花费,谁叫我是史上最牛叉的时空讨债鬼呢。等到咱有势力了,也自己开个时空讨债公司玩儿玩,那是灰常地爽啊!各个时空到处乱闯,高兴了收个异时空的牛人做小弟,兴趣来了找个异时空的美女做老婆,靠!
  • 鬼妻倾城,王爷请接嫁

    鬼妻倾城,王爷请接嫁

    一朝穿越,她躺在棺材里被人抬着嫁进王府;一场冥婚,庶女换千金;一颗真心,是值得还是错付?她是相府庶女,娘死爹不爱,后娘虐,姐姐欺,一道圣旨,翻身做王妃!什么?王爷是病秧子?哈哈,真是太好了,我的地盘我做主!只是……洞房花烛夜,墨绯颜推着夜北澈的胸膛弱弱的问一句:“王爷,您真的有病吗?”夜北澈嘴角扬起邪笑,微微靠近墨绯颜,薄唇轻启:“娘子,试试便知。”红床暖帐,春宵一刻值千金。自古帝王多薄情!她为他削肉剔骨,换来的却是他和别的女人在她的尸身旁谈情说爱,甜蜜相拥!原来,自始自终都是一场阴谋……她含恨为妖,斩情绝爱,势要他以命偿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谍影重重之上海

    谍影重重之上海

    本书是即将开播的百集大戏《谍影重重之上海》的同名改编小说。故事发生在1936年的上海,幼年时期的一对好伙伴向亦鹏和阎天,因为不同的人生轨迹,分别成为中共上海地下组织负责人和国民党军统特别行动组组长。他们在各自身份的掩饰下,围绕日本“军刀计划”情报,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一系列斗智斗勇。两人诚挚的友情,与林璇之间的三角恋情,以及抗日志士那种纯净崇高的爱国之情,在这场惊心动魄的间谍战中得到升华。
  • 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能工巧匠的故事

    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能工巧匠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国王皇后的故事》、《王子少年的故事》、《公主千金的故事》、《官员商人的故事》、《庶民百姓的故事》、《能工巧匠的故事》、《女人儿童的故事》、《魔鬼妖怪的故事》、《动物植物的故事》和《生灵怪象的故事》等10册童话故事,其中包括安徒生、格林、豪夫和王尔德的作品,也包括了世界各国许多民间童话故事, 很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相信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能够启迪儿童的心灵、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情趣、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的智力,成为广大父母和少年儿童们的良好读物和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