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66600000014

第14章 施虐倾向

为了让自己生活下去,在绝望的主导下生活的神经症患者会采取多样化的应对方式。假如他的创造力没有完全被神经症所捣毁,他也许会把所有精力都投注到可以给他带来收获的事情上,并以此和生活的残酷作战。有的人也许会一门心思地工作在某项集体性工作中,有的人也许会致力于宗教活动或社交活动。尽管他们无法在工作中热情高涨,可是不会不利于工作,他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还有一些人会选择和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相适应,就如同按部就班一样,不仅不会抱以过高的期待,也不会对这种生活方式予以否定。在约翰·马昆特的小说《时间太少》中,就描述过这种生活方式。埃利希·弗洛姆把它和神经症划分开来,把它描述成“缺失”状态。可是我觉得这种枯燥正是来源于神经症。

除了这几种应对方案以外,还有一些人会主动把自己放在生活的边缘,在那里寻找小乐趣。他们也许会把自己的人生志向和所有必须严肃对待的东西都放弃。他们也许会从放荡不羁、灯红酒绿这一类事情上找寻偶尔的快乐。他们也许会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主张,过一天算一天,最后彻底丧失生活的乐趣。他们不能过安定的生活,只能不停地寻求转瞬即逝的刺激。这种状态症状的一种更严重的表现是酗酒成瘾。在《失去的周末》一书中,查尔斯·杰克逊把这种表现描写得非常细致。肺结核和癌症等这样的慢性疾病,其病因有没有可能就是患者无意识地让自己陷入分裂的状态?

最后,绝望还会让患者具有更强的破坏欲,为了弥补自己的心理,他过上了这种看上去正常的生活。我觉得施虐倾向的心理机制就在于此。

因为弗洛伊德觉得施虐倾向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所以分析师在进行精神分析时,关注点会放在“施虐倒错”上。尽管分析师们发现了患者在平常生活中是如何表现出施虐倾向的,可是并没有对它进行严格区分,导致把所有蛮横行为或攻击性的行为都看作是修正或升华这种施虐倾向的本能。例如争夺权力,弗洛伊德就觉得其是升华了“施虐本能”。虽然争夺权力也许会让人的施虐倾向更清晰地表现出来,可是也有可能,它只是在生存竞争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和神经症一点关系都没有。例如,一个人觉得生活就是在打仗,那么,他会觉得所有人都是他的对手。没有清晰的区分,就代表着我们不清楚对于施虐行为的判断,我们不知道要依据一个什么样的标准,也不清楚施虐倾向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样的。我们只能单凭个人直觉来推断,哪些属于施虐倾向,哪些不是。这对分析观察一点帮助都没有。例如,对他人进行伤害,这种行为本身并不是证明这个人就有施虐倾向。

在大范围的竞争中,抑或在个人仇怨上,一个人对他的对手,甚至伙伴造成伤害,实际上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也许是想要保护自己,因此仇恨他人,也许是他觉得自己被吓到了或者受到了伤害,因此要奋起反击。虽然这种做法也许程度上有些重了,可是从主观上来说,他觉得这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也许也会打着“天经地义”的旗号掩饰施虐倾向。对于这二者,我们很难准确地将它们区别开。可是,不能因此否定敌意也许只是一种应激反应。对抗型患者觉得自己是为了生存在斗争,采取多种方法攻击他人,我觉得这种情况也不属于施虐行为。虽然有人真的受到了伤害,可是这种伤害的目的不是为了伤害,而只是斗争带来的结果。简单点来说,虽然这里所说的攻击行为也是因为敌意,可是并不是为了从伤害他人这种行为中得到刺激,行为本身的目的并不是病态的。

下面,我们就对一些常见的施虐态度进行探讨。这种态度在那些赤裸裸的施虐倾向的人的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他们也许并没有发现自己有施虐倾向。假如在后面的章节中,我说到了“施虐狂”一词,就是指这个人时常有虐待他人这种不正常的需求。

这种人在心理上,想要让他人臣服在自己脚下。一般情况下,他会把他的伴侣当作理想的奴役对象。他会选择一个比较麻木、被动,没有自己理想的人进行奴役,通常这样的对象不会向施虐者要求什么。这种施虐倾向也许表现在施虐者通过自己的意愿来打造受虐者。在《皮格马利翁》一书中,希金斯教授打造伊莉莎就属于施虐行为。这种打造也许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同老师教导学生、父母培养子女等,甚至在性关系中也许也有这种积极意义,尤其是施虐者比受虐者要成熟理智一些时。有时在同性恋关系中,也许也有这种积极意义,例如一方年长,另一方年轻时。可是,因为这种打造的真实面目是施虐,终究是会现形的。当受虐的“奴隶”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想要摆脱关系,或者自主决定交友时,施虐者残暴的一面就会表现出来了。一般施虐者会开始嫉妒,这种嫉妒不仅让他拥有无比强烈的占有欲,而且又让他承受痛苦,之后,他又反过来用同样的方式对自己的“奴隶”进行折磨。虐待者把自己看作主人,相比自己的生活的兴趣,他对掌控“奴隶”更感兴趣。也就是说,他不能容忍自己的伴侣离开,因此他甘愿把其他人际关系所带来的福利和乐趣都放弃掉,也可以把自己的事业舍弃。

施虐者对自己的伴侣进行奴役的方式很类似,特征很显著,这取决于双方的性格结构。施虐者会尽可能把这份关系维持下去,而且想要伴侣看到这份关系的价值,所以他会更好地对待伴侣。为了让伴侣懂得他的好,他会对伴侣的某些要求进行满足,可是他只会对伴侣最低标准的精神需求进行满足。他会告诉伴侣,只有他能带给她如此多的快乐和性满足,只有他才能如此包容她、懂得她。他会跟她说:“相信我,这个世界上只有我才受得了你。”他为了鼓动伴侣把这份关系维持下去,也许还会畅想一个灿烂的未来,例如,他会明里或暗里说将来会和她组建家庭,并承诺一生爱她,让她过上更幸福的生活,生活上更加富足。偶尔,他也会对她示好,说他离不开她。施虐者通过对自己的伴侣进行贬低和占有,使她得不到外援,让他的策略屡屡奏效。假如伴侣足够依赖他,那么,他还可以采用抛弃她作为威胁的方式。施虐者还有很多种方法威胁伴侣,鉴于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会逐一进行探讨。可是,我们只有先把伴侣的性格特点弄清楚,才能意识到这份关系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作为伴侣的受虐者通常都是顺从型的人。他们担心对方离开自己,或者因为施虐倾向被压抑了,进而觉得无比绝望。我们会在后面对这种情况进行探讨。

事实上,在这份关系中,施虐者和受虐者双方都会对对方的依赖无比痛恨。假如施虐者还有一定的疏离倾向,那么,他会认为在伴侣身上投注这么多的精力和感情都是不值得的。他也许还会责备伴侣对他太过于依赖,而完全没有发现,这种后果就是因为他的控制带来的。他在埋怨伴侣,并声称要离开对方时,他不仅是在宣泄自己的不满和害怕,而且也是在采用威胁的方式,进一步对伴侣实施控制。

想要控制他人并不代表所有施虐狂,还有一类施虐狂的乐趣就在于玩弄他人的感情。这种行为给他带来的快感,就如同乐师摆弄乐器一样。在《引诱者日记》中,索伦·克尔凯郭尔就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人。他整日陷在这种游戏中,对于自己的生活,他则是一副无限冷漠的态度。他掌控得非常好,该表现出兴趣的时候表现得兴致盎然,该表现出冷漠的时候表现得冷若冰霜。他在观察和预测女孩们会对他做出什么反应时,往往非常准确。他可以轻而易举地激发和掌控她们的情感。他毫不在意他的行为会如何影响到那些女孩们的生活,只有在玩弄她们的感情,并借以满足自己的施虐需求时,他才会这么敏锐。索伦·克尔凯郭尔的小说所描绘的玩弄人心的伎俩,都是无意识的。这所有伎俩都具备下面的共同点:捧高和贬低,吸引和否认,激励并难过,沉醉而又失望。

施虐狂还有一个特点,他们是只为自己着想的,伴侣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利用对象。有时,这种利用不单单是为了达到施虐的目的,也是为了从对方那里得到某些利益。得到利益也是一种目的,可是这种利益通常只是一种想象,他所付出的代价远比他得到的多得多。可是,即便这种利用是没有什么回报的,也可以让施虐狂处于兴奋的状态中,这种快感相当于占了别人的便宜。施虐者直接或间接对受虐者加以控制,而后连绵不断地向受虐者提出各种高要求,假如受虐者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他就会想办法让对方处于自责和羞愧中。这种利用他人的方式,完整地暴露出了施虐特性。施虐者有无数个理由让自己觉得吃亏了,然后义正词严地向受虐者提出更多的要求。就算受虐者满足了施虐者的所有要求,他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感恩。在易卜生的戏剧《海达·高布乐》中,就把这一点事无巨细地描述了出来。此外,这部戏剧还表现出了施虐狂一方面用这些要求满足自己的不正常欲望,另一方面还对别人造成了伤害。这些要求可以涵盖方方面面,像性、职位、物质、受虐者的敬仰、依赖和容忍等。它们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只是施虐者想方设法、变换花样地对受虐者加以利用,从而对自己空虚的精神世界进行填补。海达·高布乐身上也有这种特性,她的生活像死水一样波澜不惊,于是不断找寻刺激,又永不停歇地埋怨生活的无聊,再像吸血鬼一样从伴侣身上得到活力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空虚。这种精神需求基本上都是无意识的,极有可能是施虐者利用他人和要求他人的深层次原因。

施虐者还有一种想要打败他人的倾向,当我们发现这一点以后,对于利用的本质,我们就更加清楚了。并不是说施虐者对付出是完全排斥的,施虐者并没有小气的特点,有些时候他可以表现得很慷慨。对于施虐者来说,打败他人是一种无意识的冲动,可是这种冲动给他带来的通常是持续失去快乐,失去生活的乐趣,并陷入绝望。他不想看到受虐者得到任何满足和愉悦,这会让他的愤怒加剧,所以他会不择手段地来打压或破坏受虐者的愉悦。如果伴侣希望看到他,他就会表现得异常冷漠;假如伴侣想要性交,他就会表现得一副全然没有兴致的样子,甚至会阳痿;他时时刻刻都散发着忧伤的气息,接近他的人都会觉得愤怒、抑郁。他不愿意做任何乐观向上的事,抑或只是嘴上快活。“他的身体充斥着满满的堕落,就像墨汁一样。他不需要做什么,对他来说仅仅活着就够了。”英国作家奥尔德斯·赫胥黎的话对施虐者做了很好的说明,他还说,“这是一种被文明包裹的粗鲁!这是一种用心粉饰过的权力渴望!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旷世高人啊!他的阴郁竟然传染力这么强,即便最具有活力的生气也会被它打压,变得失望。”

施虐者不仅有上面的那些倾向,还有一种想要侮辱和贬低他人的倾向,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倾向和其他几种倾向没有区别。他的一大乐趣就是敏锐地找到别人的痛处,而他的一大天赋就是找到别人的不足之处。他可以凭借直觉准确地找到别人的弱势,进而进行残酷的打击。可是他又会将他的这种行为合理化,用坦诚、助人来粉饰。他觉得,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担心别人的能力不足。可是如果有人向他提出质疑,他确实是因为担心才这么做的吗?他会马上不知所措。当然,患者的这种倾向真的有可能外化为不相信他人。“如果那个家伙是可靠的,我又为什么要多管闲事呢?”他会这么说。可是这种不相信,事实上是因为他从内心深处瞧不起他人。他梦到那个人变成了老鼠、蟑螂一类讨人嫌的东西,连梦中都是这样,他又怎么会觉得对方值得信赖呢?施虐者只是发现他不相信别人,而没有发现这种不相信是从他瞧不起别人的心态而来。把它定义为一种倾向,还不如说是一种喜欢注视着别人的不足之处的怪癖。我觉得这样说更准确一些。他一直在找别人的问题,同时,他总可以把自己身上的问题转移到别人身上。当他使别人觉得惶恐不安时,他马上就会发现,他会更加瞧不起别人的这种反应。这正是他所渴求的,所以他不可能去反省自己。假如受到他刺激的一方没有表现出惶恐的样子,他又会严肃地批评对方虚伪,或指责对方藏着不能见光的秘密。他将受虐者一方训导成自己手中的木偶,可是他觉得责任不在于自己,而是反过来数落对方太依赖他了。无意识的鄙视,不仅在于用言语打击对方,也在于用行动来表现,像羞辱性的变态性行为。当施虐者的这些行为没有对他的鄙视倾向予以满足时,或者相反受到对方的侮辱时,他会觉得自己成了他人的棋子,被掌控、被羞辱,他会不由自主地生气。他觉得,不管对侵犯者进行怎样的折磨都是理所应当的,脚踢、殴打,即使把对方杀了,都不算什么。他也有可能把自己的疯狂冲动抑制住,可是接下来,他就会因为满心的焦虑而恐慌不已,甚至通过身体上某种机体功能的障碍表现出来。

施虐倾向的患者究竟是有什么强烈的愿望,其行为才会如此残暴呢?也就是说,施虐倾向有什么意义?我觉得“施虐倾向是性驱力的倒错”这一前提不成立。虽然在性行为中确实也可以看到施虐倾向的影子,可是据我了解,绝大多数病态倾向都会投射到性行为中,这和它们在行走姿态、笔迹和工作方式上的投射基本上是一样的。施虐过程确实带有某种亢奋,抑或像我反复提到的那样,带有一种让人目瞪口呆的兴奋。可是单单依据这些还不足以下结论,觉得这些兴奋或者激动实际上都是性欲,这就如同说“所有的兴奋都是性兴奋”一样荒谬,说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根本没有任何论据来支撑。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研究,从本质上来说,性兴奋和虐待狂的兴奋是截然不同的。

有一个说法足以引起很多人的关注,那就是肆虐冲动延续了童年的虐待倾向。这一论点的证据是,幼儿对于更幼小的动物或孩子的态度往往很残暴,而且一副很高兴的样子。有些人在看到这种表象上的一致性以后,就笃定地认为成年人的施虐冲动来源于幼儿时期的残暴,可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是不。成年人的残暴是不同于幼儿残暴的另外一种虐待倾向,它展现出来的一些特点是成年后独有的,这是我们大家都能看到的。儿童的残暴行为,看上去只是普通的应激反应,通常在受到压迫或委屈时会表现出来,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想通过报复更幼小的对象的方式来对自己予以肯定。两相对比,成年人的虐待倾向明显动机更复杂,而且有多种表现形式。上面所说的那种好像颇有道理的论调,就如同所有动不动就用幼年时期的经历来对成人不正常的表现进行解释的理论一样,都不能对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予以解答:早期残暴为什么会一直延续下来?

上面那些断言都只是一隅之见而已,都只看到了虐待狂的一个方面。一种眼里只有性欲,一种眼里只有残暴,甚至都没有对这个现象本身进行科学解释。埃里希·弗洛姆觉得:施虐狂必须依靠他人才能生活,所以他只能利用受虐者来创建一种生活,二者就像共生一样,事实上他根本没想把自己所依赖的伴侣毁灭掉。相比其他人的观点,弗洛姆的这一观点和问题的实质更接近,可是也不是正确答案。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它仍然无法对强迫施虐狂为什么要去打扰他人生活的原因进行科学解释。还有,他采取那种特定的方式来进行干涉的原因是什么。

既然我们觉得施虐倾向就是一种神经症,那么,我们就应该努力去对诱发该症状的人格结构进行研究,而不是先去对该症状进行解释。假如我们站在这个立场上考虑问题,局势就明朗了:只有觉得自己的生活枯燥无味的人,才会有明显的施虐倾向。事实上,通过临床检查,人们早就发现了这种病症背后所隐藏的情况了,甚至早于病症本身的发现。在海达·高布乐和他的诱奸者身上,没有理想、志向以及行为的价值,他们的生活早就如同一潭死水。当一个人这样生活时,他余下来要走的路,不是屈服于命运,继续容忍一切,就是反过来对生活进行报复。他觉得自己是一个被遗弃的人,于是,对于其他人,他都怀有满腔的怒火,可最终他都是失败者。他开始愤恨生活,愤恨生活中所有正面的、阳光的东西,可是在这种愤恨中又带有一种旺盛的嫉妒。这种嫉妒就如同一个人特别想要某物,可是却一直无法得到时所生出的嫉妒。这种人之所以会产生愤恨和嫉妒,就是因为他以为生活离他而去了。尼采把这种状态叫作“Lebensneid”,即“在嫉恨中生活”。这种人无法感觉到别人的厄运,他只觉得当自己又饿又冷时,别人正在享受美味。“他们”有自己的安乐窝,可以尽情享受一切美好……他仇视“他们”所有的幸福。为什么他难以享受的幸福和快乐,“他们”却可以享受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白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得非常准确的话:他无法容忍他们的幸福和快乐,他只想让他们臣服在他的脚下。小说当中那位身患肺结核的教员的行为,就把这种态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他在学生的面包上吐口水,只有在欺负他们时,他才会享受到快感。这种有意识的行为就来源于报复性的嫉妒。从欺负他人中所得到的快乐,和让他人受到打击往往是施虐狂的无意识行为,可是,和上面的那位教员一样,他的立场也是让人不齿的,都是一种“我难过你们也要跟着一起难过”的心态。他看到别人和他一样陷入腐化和失落的境地,他的心情就会好一点。因为这样一来,他就会觉得普天之下有很多受苦的人,他不再是那个最不幸的人。

他的嫉妒和痛苦是那么深刻,导致一定要找到方式来缓解。还有一种缓解方式就是“酸葡萄”方案,而且他很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即便是有着丰富经验的观察者都极易上当。原因是,他会尽可能不承认自己满心嫉妒,并很好地把它掩饰住。他的目光总是聚焦于生活中难过、邪恶的一面,这种专心不仅可以表现出他的嫉恨,而且可以表现出他刻意证明给自己看的自己眼光的独到性,多么善于观察,多么深刻地理解人生。这也是他喜欢处处揭别人伤疤和贬低别人的一个原因。他看到一位美女时,首先看到的肯定是她的不足之处。他来到一个房间以后,首先映入他眼帘的肯定是某件家具的摆放不太协调,抑或某个部分的颜色严重不符,而且一直专注于此。即便是一场掌声雷动的演讲,他也可以从容地找出其中的问题。总的来说,他具备发现其他人生活中的各种纰漏,还有其他人的性格缺憾和也许存在的不善动机的天赋。他专注于那些有不足之处或更加消极的事物上,而忽略其他所有的东西,可是如果他善于强词夺理,就会对自己的倾向进行美化,说成是太善于发现有缺憾的事物了。

这些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的嫉妒和愤恨,可是他总是贬低别人的心态,又让他接连不断地涌现出更多的失望和愤恨。假如他没有孩子,他会觉得人生中最重要的体验是有孩子,可是他无法体会;假如他有孩子,又会觉得人生中最沉重的负担就是自己应该负的责任。假如他有性伴侣,他觉得这是一件让人不齿的事;假如他没有性伴侣,他又会觉得自己似乎有什么东西被掠夺了,同时他还担心禁欲的危险。假如他不能出外游玩,他会觉得自己特别无能,很不体面;假如他有机会出去游玩,他又会因此苦恼不已,因为他担心旅途中会出现任何麻烦。他觉得自己有充分的理由不相信别人,并且让他们清楚这一点,而且这也是他不停地要求别人的自作聪明的原因。其实,即使别人满足了他的所有要求,他也不会知足。他从来没有想过,一直以来,他其实对他自己最不满。

贬低别人、嫉恨并因此带来的不满,都部分说明了施虐倾向。那么,施虐狂一心找到他人的不足之处,不间断地要求他人、打压他人、伤害他人的这些行为,也得到了解释。可是我们想要对施虐狂的施虐倾向所带来的毁灭性和他的固执进行理解,就得意识到这些都来自于他的绝望。

施虐狂一样有完美的形象,而且这个形象也和至高的道德标准相符,虽然他的行为还够不上人性美德的最低标准。这类人因为始终无法企及理想化形象的标准而感到绝望,所以有意或无意地选择了自暴自弃,而且终日在龌龊的行径中徘徊,感受绝望的快感。这种人和我们先前说到的一类人是一模一样的。他这样做只会拉大真实的自我和理想化形象之间的差距。之后,他觉得自己已经走上了不归路,也更加无法原谅自己了。由于他越来越绝望,他会越来越无所顾忌,所以他觉得自己反正什么都没有了,也无所谓再失去什么。假如这种局面无法改变,他就会一直这样消极地对待自己。假如这个僵局没被打破,就尝试着用某种办法来激发他积极向上,是不会取得任何效果的,只会把治疗者完全没有搞清楚患者是个什么情况给暴露出来。

他对自己太不满了,以至于他都无法直视自己。他变得更固执,因为他担心自我讨厌会伤害到他。他需要把外界所有的批评、蔑视和冷淡都摒除在外,因为这些东西会关系到他的自卑。他的方案就是,把这些看作是别人对他不公平的对待,然后对别人发动攻击,借此来让自己逃脱攻击。这个模式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保护自己的坚实壁垒。这一过程可以用我们前面引用过的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位女性患者埋怨自己的丈夫不够干脆,总是犹豫不决,可当她发现她真正觉得愤怒的事实上是她自己老是犹豫不决时,她恨不得撕了自己。

有明显施虐倾向的人为什么非要对他人加以贬损,为什么强烈渴望改变他人——至少想要改变他的伴侣?现在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是不是就好理解多了?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一方案背后所隐藏的强制性。他自己无法做到完美的样子,于是他渴望自己的伴侣可以做到,而且是强制性要求对方做到。假如伴侣也不能做到时,他就会觉得非常生气,并朝伴侣发泄这种怒火。有时,施虐者也许会扪心自问:“我干吗一定要管他呢?他爱干吗就干吗好了。”可是,很明显,这种理智的考虑只停留在想法上,因为他没有把自身的冲突解决掉。他把自己的倾向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将自己强加在伴侣身上的压力合理地解释成“爱”或希望对方“进步”。可实际上,我们都很明白,他并不是真的希望伴侣按照自己的与生俱来的特性,遵从他自身的内在规律发展,同样,这和爱根本不沾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心。他只是把自己无法达到的理想化形象强加在了伴侣身上。做这件事时,他大义凛然,还有一种成就感,这是因为他为了抵御自卑而产生的狂妄心态在作怪。

把施虐狂的内心冲突了解清楚以后,对于他的报复倾向,我们就可以理解得更加完全了。报复倾向是施虐狂症状中另一个非常典型的因素,它就像癌细胞一样在施虐者的每一个细胞中扩散。他的报复带有强制性,因为他要想把内心无以复加的自卑清除掉,就只能这样做。他必须理解,他的生活是被别人破坏了,他们应该承担所有责任,作为弥补,他们也要承受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他看不到绝望是从他的内心来的。而且,因为他的偏激,他觉得他原本应该被幸福包围,所有苦恼都是别人带给他的,他才是受害者。他的报复欲望毁坏了他的同情心和爱心。他会这样认为:我的生活是被他们给毁了,我遭受苦难时,他们却生活在幸福中,为什么我还要同情他们?他的报复欲望可以是有意识的,这一点由他所报复的对象来决定。例如,假若他要报复自己的父母,也许就会意识到这一点。他没有发现的是,报复欲望是一种把他的整个人格都浸透进去了的病态倾向。

我们通过以上文字了解了施虐狂倾向的人以后,就会发现他是这样的人:他觉得自己惨遭遗弃,难以摆脱厄运,于是本末倒置,将愤怒无缘无故地发泄到他人身上。我们还发现,他是为了让自己不那么痛苦,而强制性要求别人承担这种不幸。这些解释所给出的答案并不完整。施虐者的那些丧失理智的追求,仅用破坏性这一个方面是无法解释的,强迫他做出施虐行为的原动力,肯定会让他得到某种很关键的利益。这种观点表面上看来和前面的结论相互冲突,前面说施虐行为来源于希望的破灭,可一个人如果丧失了希望,热切的愿望和追求还会存在吗?我们要从施虐者的个人意愿来看待这个问题。他的确采取贬低别人的方式,来减轻自己破坏力十足的自卑,而且还产生了一种优越感。可以看到,他确实从中得到了正面的东西。此外,他在对他人的生活进行改造时,不仅得到了让自己兴奋的主导权,还得到了一种生活的替代价值。他在肆意践踏他人的感情时,用别人的情感生活来把自己情感生活的空虚填满,因此,自己困乏无力的感觉被极大地削弱了。他打压别人的时候,得到的成就感让他短时间把失败的生活给他带来的顾影自怜给忘记了。可能他最强大的动力,就是借助报复的方式得到胜利的心愿。

同样,他孜孜不倦地寻找激情和亢奋,也可以理解成是他的理想的动力源。人格没有缺陷、心理平衡的人,这种刺激对于他们来说是无用的。越是理智审慎的人,对这些越不会在乎。可是施虐者只有生气和打压他人的快感,其他情绪基本上都被抑制住了,所以他的情感生活空虚无比。他想要对自己的价值予以肯定,第一步就是要找到存在感,而证明自己还活着的唯一方式就是这些刺激。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他和别人的有效互动一般都只从虐待关系中体现出来,而他在进行虐待时,会从中感受到一种强大感和力量感,这让他无意识的全能感更加强烈了。施虐倾向的患者在被分析师分析时,会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施虐倾向。一开始他发现自己有这些倾向时,他肯定会表现得很排斥,哪怕他在口头上认可社会一般性的标准,批判这些倾向,可是从心底里,他并不觉得自己有问题。此后,他也许会在一个短暂的时间段里讨厌自己,而且准备好不再做虐待狂了。这时,他会觉得像要失去某个非常重要的事物。之后,他会首次有意识地感受到虐待别人的亢奋。他也许开始忧虑,分析只会验证自己是一个可怜的弱者。这种主观带来的忧虑时常会出现在我们的分析过程中,它和其他忧虑一样,并不是没有依据的。分析会把患者的一种能力夺走,也就是利用别人来把自己情感空虚填满的能力。当他不再具有这种能力以后,他便会发现自己的绝望,会觉得自己只是一个病入膏肓的可怜虫。到了恰当的时候,他还会发现,自己从虐待行为所感受到的力量感和强大感并不是真实的。可是因为他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力量和强大,他会对这个虚无恋恋不舍。

现在我们知道了施虐狂所追求的“成功”到底长什么样子,那么,我们前面所得出来的结论,显然并不相冲突于绝望者不惜一切地追求某个目标这个观点。因为他所求的东西都不是真实的。他从来不会追求自由和自我实现。让他陷入绝望的因素一点都没变,他也不指望自己可以改变什么。

肆虐倾向代表着生活中充斥着攻击欲望和破坏欲望。通过施虐狂方式所得到的情感,一样都只是替代品,因为他渴望借助他人之手实现自己的愿望。可是对于一个毫无成功经验的失败者来说,这是他仅有的一个可以采用的方法。他不顾一切地追求目标,事实上体现出了绝望。他自以为手上已经空空如也,因此只能从别人身上得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施虐者的追求,就相当于试图要他人弥补自己,这个目标有一定的向上意义,因为他在疯狂地追求目标、打压他人的过程中,可以暂时把自己的失败感忘记。可是因为存在破坏性因素,所以,他的这些追求肯定会给他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首先,他会越来越自卑,这一点我们在前面说过了。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是,这会让他觉得焦躁。一方面,他担心受虐者会对他实施报复。他笃定,只要受虐者得到这样的机会,对方就一定会用不公平的方式对待他。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他一定要时刻保持进攻的态势,来防范受虐者的报复。他以积极备战的姿态来保护自己,始终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在他的潜意识中,他相信自己是无坚不摧的,所以带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安全感。他的身上找不出缺憾,他不可能会生病、受伤、发生意外,甚至不会死去。很明显,这种不真实的安全感轻而易举地就会被破坏掉,当别人无意或有意伤害了他,他也许会马上觉得恐慌。

他的焦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害怕他自己的破坏性和不稳定性。他觉得自己身上像装了一个不定时的炸弹一样,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才能够杜绝危险的降临。一次醉酒也许会将那些带来危险的因素暴露出来,因此当他喝醉酒以后,他会变得破坏性十足。有一些特殊情况更容易让他发现他自己的那些冲动。例如,当他碰上非常吸引他的因素时。在左拉的小说《人面兽心》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施虐狂,一个女孩吸引了他,他竟然想要杀了她,然后他开始觉得害怕。患者的突发性恐惧也可以在看到一场意外或某种残暴的行为时被激发,因为这一类场景极易把他的破坏冲动引发出来。

之所以出现焦灼和自卑,极有可能是因为施虐倾向被抑制。施虐者往往都不能发现自己的破坏性冲动,即便压抑的程度也许有轻有重,这听上去好像有些匪夷所思——施虐者竟然对自己的施虐倾向一无所知。实际上,他偶尔可以发现自己想要虐待弱于他的人,也可能会发现自己一直假想施虐场景,还可能发现当自己在别人身上看到或假想到施虐场景时会格外亢奋。可是他并没有将这些零散的意识结合在一起。平常他加诸在别人身上的行为,基本上都是无意识的,事后也完全没有察觉。因为不管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他的感觉都是麻木的,所以问题才会变得不清晰。只有当他把他的麻木状态改变以后,他才有可能从情感上体验到自己正在做什么。此外,施虐者会找出各种理由来掩饰他的行为,导致被他影响的人和他自己都没有发现他的行为事实上是一种施虐行为。严重神经症发展到最末期就是施虐狂,我们要时刻铭记这一点。引发施虐倾向的特定的神经症结构,会对他用什么理由来掩饰他的施虐倾向起到决定性作用。下面,我们举三个人格类型的施虐倾向为例进行说明。

顺从型的人对伴侣进行奴役,通常不自觉地认为是“爱”。他打着虚弱、害怕、可怜的幌子,觉得伴侣有义务照顾他。他希望伴侣可以帮他实现任何愿望。他不能一个人待着,所以他觉得伴侣就应该时时刻刻陪着他。他也不会直接批评对方,他总是无意识地告诉别人,正是因为别人,他才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对抗型的人也一样,也是无意识地表达自己的施虐倾向,可是他不会找出其他理由来掩饰。他会直接表达自己的鄙视,以及任何需求。他觉得,这是一种真诚、直白,他总可以给自己的行为披上合理化外衣。他对别人的鄙视和利用都会外化,之后告诉别人,受虐待的人是他。

疏离型的人表达自己的施虐倾向时,会以一种柔和谦恭的方式。他会用“笑里藏刀”的方式来打压别人。他时刻摆出一副要离开的样子,威胁他人,让别人觉得他很重要的同时,又暗示别人,他们对他造成了干扰,或者让他觉得受到了束缚。假如别人这时觉得困窘,他就会觉得很得意。

患者的施虐冲动还可以被更深地隐藏,之后发展成为倒错的施虐狂。这时,患者会因为太担心自己的冲动,便对自己严防死守,努力不暴露自己的冲动,不让自己和他人发现。这时,对于任何像自我肯定、否定和敌视的东西,都会远远躲开,于是他会进一步压抑自己。

用一个总结性的陈述可能能对这一进程所带来的后果进行更详尽的解释。严格控制自己,不让自己做出任何施虐行为,到了最糟糕的时候,他连要求都不会提了,更不用说负责或做领导了。他甚至还压抑了自己合理的嫉妒心,而其他方面就更是小心翼翼。一个好的观察者会发现,这类患者但凡遇到烦恼的事情,都会在身体上反映出来,像头疼、胃疼或其他症状。

在利用他人方面一味退让,就会加剧自卑感的发展。他会离自己的愿望远远的,更不敢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不敢认为自己遭受了虐待,对于他人的虐待,更是只有容忍的份;不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宁愿被当成他人的棋子;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帮别人实现愿望或达到别人的要求,而自己的要求太微不足道了。他一方面耻于自己的接连后退,觉得那代表了懦弱,另一方面他又害怕于想要利用他人,于是开始左右为难。最后他会给出的反应就是,抑郁或某些机体功能异常。

同时,他会表现得特别温柔、大度,不仅不会再打压别人,还一直担心别人对他有意见;他会过犹不及地避免任何也许会对他人情感造成伤害的事,还有让他人蒙受羞辱的事;他还会无意识地讨好别人,想通过称赞他人来取得他人的信任;他会不假思索地承担责任,并不停地说抱歉;假如他一定要批评别人,他会用婉转的言辞。即便别人不公平地对待了他,他也会表示“原谅”。可事实上,他做这些事情时,内心的苦痛是无以言表的,因为他会特别敏锐地感觉到委屈。

情感方面的施虐冲动被过度抑制时,患者也许会觉得自己一文不值。他从心底里相信异性不会看上他,但凡有人关注他,他就会觉得那只是在可怜他,即便有证据表明根本不是这样的。他的这种处处比别人差的感觉,显示出患者的自卑已经渗透到了他的意识中。可是我们得说明一点,患者觉得自己没有魅力,也许是他在遇到一些让人亢奋的诱惑,像奴役他人或回绝他人时所生发出的无意识的后退。通过分析,有一个情况会变得更加清晰——患者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情感蓝图描绘了出来,虽然离普通的爱还相隔很远,可是也会让他发生这样一种变化:当初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人开始意识到自己也想要吸引他人,而且他也有这样的能力。可是,当他的主动表白确实感染到对方以后,他又会瞧不起对方,生气地远离。

和这种变化一同展现出来的性格特点都有很大的欺瞒性,甚至想要做出精准的评价都很难。他给人的印象很像顺从型人格,可是我们明白,广义上的施虐狂一般都是对抗型。只有倒错的施虐狂才会老早就表现出顺从。也许在幼年时期,他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必须表现出顺从的样子来自我保护,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包裹起来。面对打压他的人时,他不会选择奋起抗击,而是反过去爱他。随着他的长大,这种矛盾会越来越强,直到有一天,他再也受不了了——这种情况在青春期前后比较常见。他会选择回到孤独中自我安慰。这个远离世俗的避风港不能给他一辈子的保护,因为失败给他带来的挫折感又会让他无法再和孤独同行。于是他再次回到老路上,像一开始那样,寻找依靠。可是,这种“倒退”并不是和当初一模一样,他强烈地想要得到他人的欣赏,甚至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来远离孤独的状态。可同时,他依然想要躲到孤独的壳里,这个需求和他想要和他人亲近的愿望产生冲突,使得他越来越少得到他人的关心。这场内部斗争让他筋疲力尽,甚至开始绝望,进而想要虐待他人。可他又必须把这种冲动压制住,因为他依然渴望他人的关心,他用严格的自控力将自己的施虐冲动掩藏得非常好。

他也许没有发现,他处在这种左右为难的境况下,会很难和他人相处。他羞涩、拘束、做作。他必须时刻表现出一副和自己的施虐冲动背道而驰的形象,而他自己相信这就是他的本来面目,觉得自己真心喜欢靠近他人。在分析过程中,当他知道自己对他人的感情和他自己的想象完全不同时,抑或当他知道他对别人没有感情时,他肯定会吃惊不小。接下来,他会试着不再伪装出一副对别人有感情的假象,而且本能地开始关注自己永远会和真感情绝缘的境地。他的这一方式,事实上是他在无意识地逃避自己身上的施虐倾向,所以宁愿对它视而不见。可是,假如他想拥有自己的真感情,他就一定得关注到他的这些倾向,而且努力去把它们克服掉。

可是,经过严格训练的观察者会发现,这种状态下的某些因素代表着存在施虐倾向。例如,虽然他采取的是极其隐蔽的方式,可是从他的一些惯常性举动中,依然可以看到里面隐藏着利用、恐吓和打压他人的动机。或者,他时常无意地蔑视他人,这种态度极其显著,他将这种蔑视合理化为看不惯卑鄙的人。他时常会做一些相互冲突的事情,这也表明他身上存在施虐倾向。例如,患者有时感觉很敏锐,当别人做出了某种行为时,他会觉得那是对他的利用、鄙视或掌控,而有时,当别人确实在虐待他时,他却能够忍受。最后一个证据是,他老是觉得别人在伤害他,看上去就像乐在其中一样,也就是说,他给人的感觉像个“受虐狂”一样。事实上,我们最好不要用“受虐狂”这个词,因为这一专有名词和它所涵盖的概念极易让人误会。我们更应该把和该证据有关的因素都阐述清楚。患者压抑自我,不对自己予以肯定,不管在什么场合,他都愿意被别人伤害。可是同时,他又会被别人的肆虐行为所吸引,觉得自己是个胆小鬼,并因此觉得痛苦。对于公开施虐者,他既佩服,又憎恨。而他也会吸引施虐者,因为施虐者总是不由自主地觉得自己才是那个受到伤害的人。他就是这样让自己置身于被利用、被打压、被鄙视的位置上。他并不是真心享受被虐待,所以他很难过。他从这种生活模式得到的好处是:别人施虐于他,让他觉得自己的施虐冲动有了满足的机会,而且还不需要发现自己的施虐冲动。通过这种方式,他不再陷在危险的冲突中,认为自己是个可怜的受害者,而且有权力对施虐行为提出批评。可是,在他的内心深处,默默期待终有一天,虐待他的人会被他踩在脚底。

弗洛伊德同样发现了我所描述的这种情况,可是他为了把这些现象都归入到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中,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归纳了它们,之后把它们视为值得信服的证据推广开去。这样一来,他反倒降低了该观点的可信度。他觉得这些现象可以用来证明人天生就拥有破坏欲,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不管他看上去多么杰出。可我觉得,这种情况只是由特定神经症发展而来。

我们现在对本书一开始所探讨过的某些观点进行回顾。那些观点,施虐狂有时被定义为性欲倒错者,有时被定义为卑鄙而残忍的人,虽然用的也是专有名词。和这些观点相比,我们现在所得出来的结论已经进步了不少。性欲倒错这种症状极为少见,就算施虐狂患者身上出现了这种症状,也只是他对别人的一种态度。虽然施虐者有破坏倾向,这一点毫无疑问,可是当我们把它们的意思弄清楚了就会知道,事实上,这些表面上没有人性的行为,只是一个背负着巨大痛苦的人用来隐匿自己的屏障。这种观点的价值就在,它让我们看到,在分析的帮助下,这个人的希望受到了影响。我们已经清楚,他是一个遭受了生活重重打压的人,所以在绝望中挣扎的同时,又在尽力寻找安慰。

同类推荐
  • 应该读点心理学

    应该读点心理学

    本书主要从情绪心理学、自我管理心理学、家庭心理学、社交心理学、求职心理学、办公室心理学、推销心理学、经营与管理心理学方面入手,以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形式,论证了如下方面的问题:怎样了解人的心理,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收获幸福和快乐,以及怎样利用人们的心理来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
  • 我们都爱发神经

    我们都爱发神经

    本书是心理学的最后一块隐秘,幽默另类、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各种“发神经”现象,如间歇性抓狂、玩失踪、间歇性话痨、“报复式”暴饮暴食等,配有大量生动真实的案例,并附作者独到分析,教你如何一眼看穿“发神经”的所有秘密和怪癖。
  • 透视人心的心理游戏

    透视人心的心理游戏

    《透视人心的心理游戏》主要内容简介:你想了解真实的自我吗?你想消除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吗?你想摆脱愤怒、忧郁的负面情绪吗?你想得到朋友的信任、领导的青睐吗……有趣的心理游戏将为你揭开心理学的奧秘,让你在休闲娱乐中走进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帮你挖掘出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引领你探寻非凡的人生轨迹。
  • 劳心者必读的101个心理法则

    劳心者必读的101个心理法则

    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潜能,并将他们的行为引向实现组织目标的道路。管理者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其组织成员的工作潜能,即组织成员在什么状态下愿意充分展现其才能并不断地自主地挖掘内在的潜能呢?这正是《劳心者必读的101个心理法则》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人性、人心的分析,将管理工作和心理学有机结合,真正使每一个管理方法或技巧切合人心、实用有效,使每一位劳心者有“心”可“劳”。
  • 哈佛大学第一堂心理课

    哈佛大学第一堂心理课

    本书献给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包括什么内容,自己以往对心理学的理解是否是正确的,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本书分为16章,从浅入深,由个人到社会,大略介绍了心理学最受关注领域的基础知识,并结合了一些案例,可以让读者朋友们拥有更快速的阅读体验。本书还结合生活,提出了一些立足于实际的建议,希望能为您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热门推荐
  • 幻想神剑传

    幻想神剑传

    一段恋情,跨越种族。一份等待,劝君千年。
  • 盛世喧嚣

    盛世喧嚣

    第一本书.......作者为学生党,更新会很慢。○?3`●?3`○?3`●?3`○?3`●○?3`●?3`○?3`●?3`○?3`●你见过拿着匕首戳人的牧师么?你见过敏捷满值的法系职业么?你见过十大生活技能三个满级的职业玩家么?显然没有!那么......“你到底是谁?”“我么?......你可以猜一猜。”○?3`●?3`○?3`●?3`○?3`●○?3`●?3`○?3`●?3`○?3`●本文一对一,网游,不虐不小白,女主很强大。
  • 武崛斗神

    武崛斗神

    武道的世界从来就不乏精彩上演,血泪情缘,生死较量,形形色色的武者们追求着各自的武道。宁死不屈命运的廉青誓言,为了求证自己的武道之路。终有一日,定要冲破这世间所有武道家族、帝国与宗门势力的法规枷锁。纵横神武,笑傲天地,那号称至高无上的主宰们敢奈我何?
  • 逃家而出:穿去古代做郡主

    逃家而出:穿去古代做郡主

    她又没有做错,老天凭什么这么不公平?竟冤枉她竟冤枉她!忍受几年,她决定离家出走,可家都还没离几步就这么真的穿越了。她是名门之后,德才兼备不亚于男子。自从那件事后,听闻洛府三小姐洛瑶瑶性情大变,虽说知书达礼却荒唐事一堆,她容颜不凡绝非凡人能比,那日不过在红鸳楼疯了一圈,却发现不得了的秘密,窗前的白衣男子,怎会如此熟悉……
  • 魔兽超级侍僧

    魔兽超级侍僧

    没有最强的英雄,只有最强的侍僧!没有永远的水民,只有永恒的楼主!
  • 绝色召唤师:腹黑公子无良妾

    绝色召唤师:腹黑公子无良妾

    前世惨遭渣男小三算计,一朝穿越,她发誓再不做包子!傻子?废物?家族的耻辱?姑娘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绝美反击战!灭渣男,斗小三,整治恶姨娘,惩治毒姐妹,她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做当世的强者,第一召唤师!!“想娶我?那你有什么本事?”白倾倾挑眉反问。北冥琉华潋滟一笑:“撒得一手好娇,卖得一脸好萌,专宠一位好妻!”“……”世道果然变了,连腹黑大灰狼也学会撒娇卖萌了,那绵羊们如何生存!
  • 十世仙缠

    十世仙缠

    吴歌一手由自己的师傅带大,她一直都在辛苦的练习着自己的仙法。她在修炼的过程中,遇到了种种的困难。她也相信在困难过后,自己总会有好的时候的。可是让她想不到的是,她还要面临更多的事情。九漓也是一个修仙的人,她在自己的修炼中遇到了自己的真爱。那他们两个人的命运又会如何呢?打斗的场面是如此的惊心动魄,输的那个人到底会是谁呢?吴歌最后到底又会有什么样子的结果?九漓又能否与自己的真爱在一起。他们又能否真正的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 tfboys之残羽的雪花泪

    tfboys之残羽的雪花泪

    她,司徒瑞雪,黑道上另人闻风丧胆的雪,为了履行爹地的任务—去追重庆八中的王俊凯。她本以为自己可以完美伪装一辈子,但内心深处却被王俊凯深深了解着。她,佐恋依,佐恋幽,英国皇室最高贵的公主,转到重庆八中又会和易烊千玺,王源有着怎样一段美丽的邂逅呢?敬请期待……………
  • HP之一至于斯

    HP之一至于斯

    当正太脸腹黑攻爱上冷面毒舌大叔受;当带着记忆穿越自以为可以改变结局结果却处处碰壁;当本以为山穷水尽却又突然柳暗花明。这是一个不一样的霍格沃茨,一个轻松爆笑,一个没有悲剧的霍格沃茨。cp:林一(Ian.Lin)vs西弗勒斯.斯内普莱姆斯.卢平vs西里斯.布莱克盖勒特.格林德沃vs阿不思.邓布利多
  • 玉皇大帝在二战

    玉皇大帝在二战

    神仙,妖怪……谢谢……玉皇大帝带领天庭群仙举霞飞升,不想传说中的神界就是如来佛一个坑爹的谎言,压根就没有神界……可怜兮兮的玉皇大帝让八戒一筢子打碎虚空,没有飞升,反而搞得时空错乱,群仙跟天庭一起飞到了二战时期的英国……当仙术碰上德国毛瑟狙击枪……当太上老君的避毒丹遇到德国毒气……当嫦娥妹妹碰上日本好色鬼子……当八戒被放到德国士兵烧烤架上……玉皇大帝说了:“兄弟们,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把今天当成世界末日来战斗吧,削他……就是弄他,小样的鬼子,敢欺负我嫦娥妹妹,揍他……那个……八戒,你轻点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