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47100000004

第4章 误区四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不可不察的家教误区

1. 被“爱心”扭曲的心灵

--令人警醒的案例

“他是我的敌人,我要杀死他!”

在精神病诊室里,一个少年指着他父亲的鼻子破口大骂。他叫丁丁,父母从小就视他为“掌上明珠”,一味溺爱、顺从,任其跋扈,使他养成了霸道、蛮横、神经质、行为极易冲动的性格。

无论是在家在外,他都受不得半点委屈,经常在外打架惹祸。此时,虽然他的父母已经悟出自己过去对孩子过分溺爱、迁就,想加强教育,但为时已晚,小丁丁根本就不吃父母那一套,父母只换来一肚子“怄气”.一天,小丁丁气呼呼地跑回家,又哭又闹,原因是同桌的女同学下课时没让他先走,他踹人几脚后,又把那位同学的书包丢到厕所里,因此受到老师的批评。小丁丁要求爸爸去学校与老师评理,要老师给他道歉。父母无奈,告诉他吃完饭再去学校,小丁丁不干,顺手把一桌子饭菜掀到地上。看到骄横无忌的儿子,他父亲再也忍耐不住,“啪啪”就是几个耳光。十几年来对儿子顺从并积下不少烦恼的父母变得越来越急躁,使用了严厉的管教方法。小丁丁从小执拗的心理平衡被打破了,他接受不了眼前的现实,父母粗暴的打骂不断在他眼前定格,挥之不去,他的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偏差。他敌视父母,不许父母进他的房间,怕父母加害于他。吃饭时,他拿起妈妈为他准备的碗到水龙头下长时间冲洗,担心碗里有毒,就连家里烧的开水他都不敢喝,渴了只在水龙头上接水喝。最后,父母带着痛苦、内疚、悔恨的心情,不得不把他送到精神病医院。结果小丁丁被诊断为有儿童精神分裂症。缺乏理智的溺爱,毁掉了小丁丁的一生,他的父母也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不少家长视他们为“掌上明珠”,总是害怕委屈了他们,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其实,这种娇惯很容易养成子女的不健康心理,如依赖性强、经不起挫折,等等。遗憾的是,小丁丁的父母没有认识到这点,看到儿子远离自己设计的目标,失望之中又在错误的路上再走一步,从娇宠有加转而严责打骂,这种从云端到深渊的巨大落差,一下子击垮了儿子,他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找不到适应的办法,本就脆弱的心灵终于崩溃了。学点心理学知识,了解孩子的需求,是现在我们家长亟须补上的一课。

2. 心理不健康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

心理健康是人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众说纷纭:

有的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的、持续的心理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人们能很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有的认为,心理健康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欢乐;还有的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人与环境之间具有高效率而又快乐的适应情况……具有一定权威的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一种安宁平静的稳定状态,不仅有良好的自我概念,还要与社会保持和谐的关系。

目前,我国比较一致的看法为: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体在生活、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之间形成的协调、完善的状态。对于中、小学生来讲,只有具有这种正常的心理发展特点,才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应社会、面对现实,愉快、向上、充满朝气地生活和学习。

下面是心理学专家关于孩子心理健康重要性的阐述:

(1)心理健康影响孩子的生理健康国外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某一研究机构贴出一招聘自愿研究人员的启事,待遇优厚,免费供应吃、住,但条件是每天要献出5毫升的血,一乞丐应聘。第一个月,每天不让他看见,“抽血”5毫升。结果到了月末,这位应聘者体重下降了7. 5公斤。第二个月,告诉他不抽血了,其他待遇依旧,结果到第二个月末,体重增加了8. 5公斤。而实际上,第一个月根本没有抽血。

这个事例说明,心理因素、心理状态与人的身体健康是紧密相关的。虽然不能说心理健康者身体必然都健康,但是如果人们总是处于紧张、焦虑、担忧的状态中,则必然不利于身体健康。每一个身残志不短、体弱心不弱,顽强与病魔拼搏,从而战胜病魔、做出成就的人,无疑都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同理,孩子心理是否健康也必然影响他们的生理发育、生理健康。从许多心理状态不佳、身体也不好的孩子身上不难得出这一结论。

(2)心理健康影响孩子的个性品质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孩子几乎都对自己缺乏一个客观的、全面的认识,对自己的不足之处不能主动地调节,而是听之任之,任其发展下去。常常听见家长们说,自己的孩子任性得很、脾气暴躁,或者自私、骄气等,甚至有的还有逃学、说谎、偷窃等不良品行。

个性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在相似的情境中多次出现,人们总是以相似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重复反应之后积淀下来的比较稳固的体系、模式。一旦模式固定,在他后来的生活中就会有意或无意地用习惯的、固定化了的方式反映现实。心理健康的人,一般对事物的态度是客观、正确、积极的,当他面对现实时,仍旧会以同样的态度应对,表现出较好的个性特点。反之,心理不健康的人,也会以自己习惯化的消极态度、行为反映现实,这种反映可能是歪曲的、畸形的,久而久之,不良的个性品格就会形成。众多失足孩子的教训是值得我们记取的。

(3)心理健康影响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悦纳别人,适应社会的要求,与人友好相处。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应该与同学友好相处,在集体中愉快地生活。

如果孩子与集体不融洽、与他人交往不自在,不能适应外界环境,发展下去,长大后也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环境,从而给自己带来烦恼。

(4)心理健康影响孩子的潜能发挥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和能量。这种潜能后天能否发挥出来,与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很大的关系。现实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学习成绩并非名列前茅的中、小学生,在升入大学或工作之后,硕果累累、成就斐然;而有些在学校时成绩很好的孩子,工作后倒可能成绩平平。当然,后天的成就大小与许多因素有关,不仅仅由心理健康因素决定,但心理若不健康会妨碍潜能的发挥则是肯定的。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都有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既勤奋努力不松懈,又能调整自己,战胜挫折,在进取的过程中,意志得到磨炼,才华得以充分施展。因此,为了孩子的明天,一定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5)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有一位中学生,在初中一、二年级时,在一所普通中学就学,学习成绩不错,学的也很轻松。但是,初三时,该生转入一所重点中学,情况发生了变化。他觉得心理压力很大,说:“这个学校很有名气,我若学习不好,没脸见同学,没脸见父母。尽管没人责备我,可我就是不敢戴校徽回家。初二以前,同学说我是最有希望的一个,可是现在一到考试,我就如临大敌、心神不定,几乎整天处于一种烦躁之中,结果本来会的题目也做不出了,成绩下降很多,我急得都快’疯‘了。”

从这名学生的自述中不难看出,这种局面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求胜心过强造成的。他认为,在重点中学学习成绩必须好,否则没脸见人。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形成越想好,越好不起来,就越急躁的恶性循环。平时,我们也许有这样的体验,有时越想得到的东西,往往越可能得不到,而不大在意的,却“唾手可得”.这并非是后者来得太容易,而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因为压力适中、动机适中,会使自己客观、冷静地分析问题,减少忙乱中出错的机率,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这名学生只要改变自己的认识,以“平常心”对待重点中学的学习生活,注意调整自己急躁、紧张的不良情绪,情况就一定会向好的方面转化。

3. 解决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

一项全国中小学生心理抽样检测结果表明,约有32%的学生存在心理异常现象。有个地区测查,发现小学生心理素质达到优秀水准的仅占8. 6%,不及格和接近不及格的竟占一半。不少地区调查所得的数据都表明,大学生非自然死亡、退学休学的原因,居于首位的是犯了严重心理疾病,且比例很高。这表明近些年来,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出现高发率和低龄化的趋势,应引起各界尤其是教育者的高度警觉,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教育与心理素质培养已刻不容缓。

有一位高三的学生刘某某,在高二时曾患过一次流行性感冒,高烧不退,爸爸、妈妈焦急万分。孩子夜间睡觉,爸爸、妈妈轮流值班守护在儿子的床前,不时地摸摸孩子的额头,以便了解孩子的发烧情况。为了能使孩子多吃些东西,妈妈、奶奶费尽心思做出各种可口的流质食物,刺激孩子的食欲。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精心护理下,在各种中西药的治疗下,不到一周孩子高烧就退了,恢复了健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如释重负,非常高兴。

就是这个学生上高三之后,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语文和英语的考试成绩都是70多分,心里闷闷不乐。他过去两年高中的语文、外语的考试都在80分以上。回家后,对他妈妈说期中语文、英语考试才70多分,很担心这样的成绩明年怎能考上重点大学,心情很低沉。妈妈安慰他说,你这是第一次考这样的分,也不总是考这样的分,不用担心。

从此后这个学生心情一直很忧郁,很失望、很悲观,觉得自己不行,不大想干事,持续了近两个月。他妈妈看到很快就要期末考试了,给他做各种各样喜欢的东西吃,调剂他的胃口,但都没有改变他抑郁的心情。他妈妈并没想到去找心理医生看看,没有像孩子发烧时那样一天去几次医院诊治。后来还是班主任老师建议这个学生去找心理医生咨询,得到了心理指导,逐渐地恢复了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的家长中,极少进行过心理咨询,但也有少数家长多次找医生心理咨询。

有一位家长说他儿子脾气暴躁,经常在家里摔盘子、摔碗,打父母,甚至一次把电视机都摔到地上。父母曾几次带孩子到某精神病专科医院求诊。这个孩子的心理疾病到了这样严重的程度,治疗的效果不令人满意,并且经常发作。

其实,孩子的心理疾病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如果孩子心理上有轻微问题时,就及时找心理医生咨询,得到心理医生的指导,恐怕也不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

孩子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一般都是轻度的,可自行恢复心理健康。当然在心理医生的悉心指导下恢复得将更快一些。

如果孩子经常出现某类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等,或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持续时间过长,就有可能发生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换句话说,产生较严重的心理失调、心理障碍,到那时候治疗起来效果就会差一些,恢复心理健康的时间就会长一些。当然经过正确的心理指导、心理治疗,绝大多数还是可以恢复心理健康的。

奉劝家长们拿出你给孩子买吃的、买穿的等投资的三十分之一、四十分之一的钱去新华书店买几本有关心理健康、心理卫生、防治心理疾病的科普好书,再认真地通读两遍。用你掌握的心理健康、心理卫生、防治心理疾病的科学知识去分析、研究你的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出增强你的孩子心理健康的具体的心理卫生方法,这不仅对你的孩子心身健康发展极其有利,而且还会使孩子受益终身。

21世纪是人类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孩子事业能否成功的一个极为重要但又普遍为家长们忽视的问题。很难设想,一个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的人;脾气暴躁、狂妄自大的人;孤独清高、人际关系敏感的人;挫折承受能力很低、心理压力承受能力很低的人;以我为中心,偏执性格的人;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极差的人,能在21世纪的激烈竞争中取胜。

现代家教的科学方法

1. 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现在的孩子,生活较其父母要优裕得多,但其心理承受力却并不比他人强。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心理承受方面就有优势,因为经历的太多,具有丰富的经验,而孩子没有锻炼和体验,遇逆境就不知如何应付。那么,父母应如何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呢?

(1)要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增强耐挫力挫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难以避免的,相同的情境,一些人能泰然处之,而对另一些人却构成了挫折。形成这种个体差异的原因,主要与心理承受能力有关。心理承受能力是指个人在遭受打击后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亦即个人承受环境打击或经得起挫折的能力。增强这种能力是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而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让孩子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磨炼,教育孩子适应和争取改变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挫折。

这里不妨举美国洛克菲勒集团创始人老约翰为孩子提供挫折情境的例子。

老约翰只有一个儿子小约翰。有一次,他张开双臂,叫儿子跨越椅子跳到怀里来,小约翰听到父亲呼唤,高兴地冲过来。但老约翰迅速把双臂移开,小约翰重重摔在地上。对着发怔的儿子,老约翰意味深长地告诫儿子:在生活道路上,什么都会发生。

老约翰的做法虽有些过分,但他为了让孩子明白和接受挫折,有意在日常生活中创设挫折情境,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让孩子能正确面对挫折,就是让孩子掌握应挫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两种人能经受考验:一种人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另一种人虽没有逆境可言,但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心胸开阔,有坚强的个性。现在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没有遇到过逆境。要想让这些孩子成才,让他们学会正确地应挫,便成了挫折教育的重点。

(2)告诉孩子什么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要让孩子多渠道思考问题,不要把人生的希望放在“必须”和“唯一”的赌注上,一旦失利,就无法承受;要从绝对化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像有的家长教育高考落榜的孩子“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就避开了“必须”、“一定”等绝对信念的左右,取得了好的教育效果。

如果家长把进大学深造,看作是孩子的唯一出路,很自然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家长的思想,一心一意努力奋斗,为上大学而学。那么在竞争激烈、强手如林的考试中,如果孩子一旦失利,没有迈进大学的校门,那你想他会有出路吗?他还会有希望吗?因为他把出路和希望都寄托在“一定”或“必须”上了,因而后果可想而知。

中考、高考失利自杀、出走的事例还少吗?这还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3)让孩子遇事常想别人这是最重要的一条。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只想个人利益,不想个人责任,更少关注他人、为他人着想,就会患得患失,心理失去平衡。而多想别人的利益就会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就会无私无畏,“心底无私天地宽”.比如有的孩子动不动就出走,动不动就自杀,他们不想这样做家长、老师、社会会怎样。有的孩子在家里看电视往前面一站,只顾自己合适,哪管后面的父母能否看得见;有的孩子十分霸道,只要自己想看的,过去就调台,从不尊重别人的选择。

所以,建议家长,在培养孩子时,要教育孩子多念别人的好处,多看别人的长处,多想别人的难处,多给别人益处,强化为他人服务的观点,即四“多”一“强化”的做人原则。

一位教育工作者问一些学生,在学校最大的苦恼是什么。除学习负担重以外,相当一部分孩子说,是和同学处不好关系。所以怎样创造和谐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有矛盾就有烦恼,所以让孩子当聪明人,在自己的环境里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使身体好起来,心情愉快起来,重在创造和谐。要想自己生活自在,首先应该让别人生活自在,原谅别人的过失,理解别人的难处。

好事都是伴随着和谐而来的,创造和谐在自己,不在环境,不在别人。

教子忠告: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真诚是这个世界上最应该值得珍惜的东西。闯荡人生,只要携带上“真诚”这个简单的行李,就可以上路了。

(4)引导孩子平时广交朋友性格孤僻,没有朋友,遇事只能闷闷不乐,冥思苦想,没有交流,无处发泄。而多渠道交流,话是开心的钥匙,性格开朗的人心理承受力就强,通过别人看自己,了解别人更大的不幸是治疗自己不幸的良方。

有的孩子,在家与父母意见相悖,发生分歧,父母无休止的唠叨、训斥、指责,使他感到压抑、无助,在他的眼里,此刻的家已失去了往日的温暖。人,都有偏激、固执、失衡的一面。此时的他不理解父母的训斥、责备中的爱护和期待,而只是一味强调眼前的不解。

这时,如果他把自己的苦恼、不解与朋友交谈发泄,就能分解他的忧愁,平静他的情绪。若有善解人意、开明豁达的朋友,开导他理解父母的爱护和关心,那本来属于不开心的苦恼以及对父母的责怪,也许就会转化为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激。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心理承受力,而且也提高了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2. 教孩子掌握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许晴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可她的父母对她还是不十分满意,妈妈说:“你的总成绩虽然在年级前三名,可是有的单科成绩却落到了年级二十名以后,你要多加努力,争取每科成绩都在年级前三名。这个目标我早就给你定下了,你又不是不知道,还让我怎么说你呢。”许晴的眼眶里早已充满了泪花。

这位母亲把压力不自觉地往孩子头上压,会把孩子压垮的。当人的压力过重时,压力就会变成苦恼,人的身体就会出现腹泻、得皮肤病、做噩梦等现象,行为表现也会出现退缩、沉默寡言、异常挑衅等问题。有的研究还表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紧张压力与他成年以后患上高血压、心脏病以及癌症等疾病有密切联系。

教子忠告:

做父母的一定要经常帮助孩子解除压力,让孩子活得轻轻松松,绝不能让过重的压力压垮了孩子。

许多孩子对压力的反应是独自面对,把它藏起来。如果你的孩子以前话挺多,突然变得深沉起来,那他一定是遇到了问题。

你应该设法帮助他,多与孩子谈话、交流、沟通,让孩子说出感到紧张不安、苦恼、产生压力的原因,这有利于孩子化解压力,也有利于你去帮助孩子化解压力。

专家认为,持续过强的压力对孩子是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容易引起孩子的心理障碍。而有的父母则认为,就应该有些压力,因为“人没有压力轻飘飘,井没压力不出油。”越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就越应该给他压力。考试、排名次都是为了刺激孩子的上进心,学习压力将迫使他们树立远大抱负,向高目标努力。可实际情况怎样呢?根据调查和测试表明,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压力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成负相关,有些时候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会事与愿违。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一个原因是学习成绩与压力形成相互反加强的关系,压力大,成绩反而差,成绩差又会导致压力增加,结果成绩更差,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正因为如此,所以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那些成绩较差的同学会选择逃避,他们会以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来逃避学习。而成绩好的同学要是外来压力过大,如父母向他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同样会妨碍孩子的学习,致使孩子成绩下滑,并可形成恶性循环。一位教育研究者也说过,“80%的学习困难与压力有关。解除那个压力,你就能解决那些困难。”

父母不要给孩子制定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不要给孩子的行为太多的约束。如果不顾孩子自身实际,只知道让孩子这个拿第一,那个要优秀,就会给孩子增加巨大的压力。还有的父母只让孩子学习,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干,这也会让孩子感到压力。

那么,如何缓解孩子的压力呢?

(1)让孩子有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如果孩子不能得到足够的睡眠,休息不好,就会感到身心疲劳,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更会让孩子感到紧张,给孩子带来压力。娱乐是化解孩子压力的较好途径,与孩子一起做游戏,使孩子沉浸在快乐的事情之中,压力就会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2)让孩子有承受压力的思想准备当压力到来时,思想有准备就会得到缓冲的机会。承受压力的思想准备越强,承受压力的能力就越大,相对来说,压力本身就等于减小了。压力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不可能一点压力都没有,一点小小的压力或坎坷,只不过是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生活中的一个小小插曲。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呢?有了这种心态,有了面对压力的气魄,那压力自然就小了。

(3)让孩子接受大自然的熏陶带上你的孩子走进大自然,共度悠闲时光,接受大自然的陶冶,在大自然宽大温暖的怀抱中,一切烦恼、紧张、压力都将置之脑后,随风飘散。

(4)培养孩子承受压力的坚强意志人们对待压力的态度,还取决于人的意志力的强弱。恽代英说过:“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革命,挫折是不可避免的,经得起挫折,不怕失败的人,才是能取得胜利的人。”人如果有了这种坚强的毅力,就会百折不挠,顶住任何压力前进。意志力是一种精神力量,精神压力只有靠这种精神力量才能战胜。徐特立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苦难,失败了再来,前途是自己努力创造出来的。”其实,压力也有两重性,它可以把人置于死地,也可以使人置之死地而后生,关键在于你意志力的强弱。面对精神压力,一切痛苦、失望都是懦弱的表现。不要企求别人帮你减少压力,恩赐的东西是靠不住的,要靠自己的意志力去战胜精神压力。

除上述提到的方法外,做父母的还可以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这也能大大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而父母对孩子的否定态度则往往会增加孩子的学习压力。如做父母的往往会这样说:“你看某某又得了满分,你又只有80分,真笨,没出息!”而持积极鼓励态度的父母则可能说:“虽然你比他考得差些,但只要你像他那样努力,你可能做得比他更好。”这两种态度的最终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要想减轻孩子的压力,应该理解孩子,多与孩子交流;应该尊重孩子,对孩子表示信任;要积极鼓励孩子,尤其是在孩子失败的时候。

3. 帮助孩子走出焦虑的阴霾

焦虑是青少年中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总是和精神打击以及将来的、可能的威胁或危险相联系,在主观上感到恐惧、烦躁、担心、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等难以自制,严重的时候还会伴有一定的生物反应。

焦虑的孩子对紧张压力异常敏感,他们不善于用语言及情感发泄来表达内心的焦虑情绪。有强烈焦虑体验的孩子,对外界事物比一般孩子敏感、多虑。他们常是一些温顺、老实、守纪律的孩子,对自己缺乏自信心。他们在父母心中是乖孩子,受到宠爱。平时他们克制自己的能力较强,对待事物认真、负责。但是过分紧张,特别是对于陌生环境、陌生事物,更容易表现出焦虑反应,惶恐不安。有的孩子对学习过度紧张,害怕考试成绩不好;有的到了新的学校,担心与同学处不好关系;有的还因为自己的缺点,怕受到老师的批评,而不敢去上学等。

要帮助孩子克服焦虑心理,父母首先要找出孩子产生焦虑的各种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治好孩子的心病。

(1)了解孩子产生焦虑的原因心理学家认为,大多数孩子产生焦虑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亲子关系不良如果孩子在童年期由于亲子分离或亲子关系不良,造成爱和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安全感,或者父母对孩子过度干涉,过多讲大道理,过多批评和指责,鼓励和赞赏缺乏,这些都容易引起孩子的烦躁和焦虑情绪。

②思维的局限和特点青少年的思维往往具有一些不合理、幼稚的特点,如非白即黑、容易夸大危险、喜欢任意推断,以及把事情一成不变地绝对化等,如果父母不注意引导,任其发展,甚至雪上加霜的话,就容易引起焦虑。

③学习、生活事件的影响各种可以引起强烈或持久的心理压力的生活事件都可诱发焦虑症,主要有升学、考试、学习环境改变、父母的情感和婚姻问题、亲子关系不良、与老师和同学的矛盾和冲突、躯体不适和生病等。比如:一次考试失利,有的孩子就会怀疑自己的智能下降了;受到老师的一次批评,就会坚信“老师以后一定讨厌我了”;和同学发生一次不快,就担心“以后天天怎么面对”等。

④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过分强调“中庸之道”、“三思而后行”,受此影响较深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往往过分强调和要求孩子听话、不得犯错误和冒险、不要招来别人的非议等。这样的教育容易造成孩子胆小怯懦、优柔寡断、惧怕挑战和失败的性格,“前怕狼,后怕虎”,形成焦虑的易感特质。有的家庭教育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孩子的个性气质不健全、情商(EQ)低下、不善于社交、缺乏社会支持、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差,也容易发生焦虑症。

(2)有效地帮助孩子走出焦虑的阴霾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预防和治疗焦虑症呢?

①父母需要自我反省孩子如果容易紧张、焦虑,父母需要自我反省:和孩子之间是否存在亲子关系不良?和孩子的沟通怎么样?对孩子有没有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在教育理念和方法、技巧上需要做哪些调整和改变?如果父母自身难以调整,应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②帮助孩子检测不合理的思维如果孩子的个性气质容易紧张、焦虑和恐惧,父母应该予以重视,帮助孩子澄清认识。往往不是真实的困难造成了焦虑,而是不合理的消极思维和臆测夸大了困难,贬低了自己的能力。所以帮助或者识别和监测不合理的思维和担忧,代之以合理思维,对于预防焦虑的发生很重要。

对于胆小怯懦、优柔寡断的孩子,需要多给予鼓励和肯定,促使其尝试探索、冒险和犯错,不惧怕承担责任。如果自己无法帮助孩子,应该尽早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③敦促孩子加强体育锻炼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内啡肽的分泌,增加愉悦感,另外,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血氧含量,消除大脑疲劳。游泳、打羽毛球、踢足球、打篮球、跳绳均可。体育锻炼可以消除紧张和疲劳,提高对紧张情境的心理承受能力,增进意志力。

④对孩子采用行为调节法行为调节方法很多,如深呼吸和心理放松疗法等。有效的行为调节方法无疑是焦虑症孩子的福音。

除以上方法之外,专家还对家长提出了如下几条建议:

①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现在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孩子,担负着好几代人的希望。家长难免会对孩子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但是一旦要求失当,就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提出的要求要顺应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一方面不能溺爱孩子,不要老是采用抚育婴儿的那种包办、监护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同时,要尊重孩子,不能苛求孩子,当孩子未达到要求时,千万不要嘲讽挖苦,或者板着脸不搭理,否则会使孩子感到压抑,或是出于逆反心理而对抗,从而加重孩子的焦虑。家长应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利,与孩子谈话时应平等商讨,如果孩子脾气倔强,也要耐心教育,不要用命令、训斥的口气,甚至采用粗暴和强制的方法,须知任何与孩子心理和生理不适应的行为和方式都是错误的,都是有害的。

②改善家庭环境要防止儿童过度的焦虑,作为父母,应尽量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切不可动辄就施高压搞处罚。家长有责任和义务提高自己对孩子的管理、教育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产生的问题。平时,要尽量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与孩子交心,一方面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另一方面增进感情。要把孩子培养成自信、豁达、活泼、开朗的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家庭环境一定要整洁、朴实、有条理;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民主,有意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氛围,这是让孩子远离焦虑、实现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③恰当地指导孩子由于焦虑往往是和紧张的气氛相联系的,所以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这都有益于保持乐观的情绪,消除焦虑的不良影响。任何恰当的指导,对孩子都是有益的。

教子忠告:

当孩子对某事表现出过强的焦虑时,家长要引导孩子讲出自己所担忧的事情,对孩子的痛苦表示同情,并尽量消除孩子的顾虑,帮助孩子控制不安和失败的心情。

4. 驱散孩子心中自卑的阴影

自卑,就是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它是一种人格上的缺陷,一种失去平衡的行为状态。自卑常以一种消极的防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妒忌、猜疑、羞怯、孤僻、迁怒、自欺欺人、焦虑等。自卑使人变得十分敏感,经不起任何刺激。

著名的精神分析家阿德勒曾说过,所有的人都有那么一点自卑,无论他是高官巨贾,还是市井贫民,概莫能外。阿德勒还指出,人正因为自卑感,所以欲求自我超越,才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说,适度的合理的自卑也是有一定的益处的,但过分的自卑则使人什么事都不敢尝试,这种人会离成功越来越远,越来越无缘。那么过度自卑的表象有哪些呢?

表象之一:不喜欢自己,不能悦纳自己。

自卑的孩子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对自己百般挑剔。他们悲观失望,不敢接受挑战。

表象之二:常把自己定格在“我不行”的范围内。

自卑的孩子怀疑自己的目标和能力,自己第一个确信自己最终会成为一个失败者。长期下去,致使自己的才能得不到积极的开发,进而陷入恶性循环中。

表象之三:心态和举止常常表现出消极、灰暗。

自卑的孩子动作迟缓,走路低着头,有时溜着墙根走,不敢与人主动打招呼;不敢当众发言,怕引人注意;不敢正视别人;说话低声细语;愁眉苦脸等。

表象之四:喜欢独处,总是给自己的心灵套上枷锁。

自卑的孩子敏感多疑,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因此往往以一种消极或错误的防御形式来保护自己,不敢与别人正常交往,造成人际关系障碍。

自卑者由于过低的自我评价,对自己持排斥、轻视的态度与消极、否定的情感,常常对自身的不足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于敏感,因而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勇气,畏首畏尾,在行动上处于被动。近年来,青少年的自卑心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作为家长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此,家长要积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卑的消极情感,积极面对生活,不要让机会从眼前溜走。

下面介绍几种帮助孩子克服自卑的方法。

(1)帮助孩子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卑自卑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适当程度的自卑可以使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人奋发向上,拼搏进取。因此,自卑感及对它的克服、超越,可以使人完善自我,是人走向成功的起点和桥梁。如果没有自卑感,也就没了进取心。所以,要正确对待自卑,不要只看到危害,更不能因为自己自卑而自卑。

(2)帮助孩子弄清自卑感产生的原因只有找到了孩子自卑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帮助。

很多孩子自卑是由于自己的身体特点、家庭因素、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原因而产生,因此需要得到理性思考方面的引导。针对个人的原因,家长可以利用面质法、理性情绪法等帮助孩子去除自卑。

(3)引导孩子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自我评价是一种包含社会行为准则的知识和主观经验的复杂的自我认识,是指自己对自身的思想、能力、水平等方面所作的评价。评价是多维度的,孩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分析评价:①学习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想像力和实践能力;②特殊能力,如绘画、音乐、书法、写作、体育运动等;③学习态度,如兴趣、爱好、勤奋、竞争意识和独立性等;④人品和个性特征,如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以及道德品质、理想信念等。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自评和他评,让孩子列举出自己的优缺点,并分别写在一张卡片的正反两面;再请其他的同学在另一张纸上列出孩子的优缺点,两者比较,以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并提醒孩子多注意自己的优点,增加自信心。

(4)建议孩子使用小目标积累法很多孩子产生自卑,往往是由于对自己要求过高,把自己已经取得的小成绩淹没在对大目标无法实现的焦虑中,心理上就常常笼罩在悲观、失望的阴影中。孩子可以自己制定一个个能在短期实现的小目标,引导自己向后看,从已经实现的小目标中得到鼓舞,增强自信。

随着一个个已实现的小目标的积累,不仅会积累成一个实现大目标的动力源,还会使孩子形成足以克服自卑的信心。

(5)教孩子采用自卑补偿法家长应教育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从多角度辩证地看问题,形成“合理化认识”.如,当考试成绩差时,可以强调考试时临场发挥不好或考试环境不利等其他外在原因,以减轻自身的压力。同时要教孩子利用自卑补偿法和转移等心理防御机制以保持心理完整或平衡,认识到某一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完美和丰富进行补偿和纠正。

通常可以使孩子从两个方面进行心理补偿:一是以勤补拙,如果某方面的不足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而潜力没有充分发挥,那么就以最大的决心和毅力去使缺陷变为完美。二是扬长避短,如长相平平,就可以用优异的成绩来补偿;学习一般,可以通过训练诸如书法、雕刻、绘画、音乐等获得他人所不及的特殊能力。“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理智地对待缺陷,寻找合适的补偿目标,从中吸取前进的动力,就能把自卑转化为一种奋发图强的动力。

(6)鼓励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心理学家莫顿曾提出“预言自动实现”的原则,认为人们具有一种自动实现预言的倾向。爱默生也认为,在我们的心灵的眼睛面前长期而稳定地放着一幅自我肖像,我们会与它越来越接近。所以,如果我们把自己想像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当感到信心不足时,孩子应该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把“别紧张,我也行”、“我一定能成功”之类的话写下来,或者大声说出来。

(7)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自卑者大多孤僻、不合群,把自己孤立起来。而积极的人际关系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自身压力的减缓和排解,性格也会变得开朗起来;并且在与人交往中,也会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家长要鼓励自卑的孩子多与别人交往,并教给他们一些社交技能。

(8)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克服自卑,家长的要求要适当,不能苛求孩子。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与孩子实际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孩子取得成绩,家长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于平时学习成绩差、考试总不及格的孩子,家长应以关心和安慰的态度,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给孩子以耐心的指导,一步步地提高孩子的成绩,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渐树立自信心。

(9)帮助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孩子在生活中难免遇到失败和挫折,由于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弱,对自己的评价还不客观全面,在困难面前就容易产生自卑。家长应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给孩子以指导,帮助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克服困难。

(10)丰富孩子的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我们常常会发现当好多孩子在一起交谈时,有的孩子讲得津津有味,绘声绘色;有的孩子却只在一旁听着,一言不发。孩子之间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主要是孩子的知识面不同,有的孩子见多识广,有的孩子见识短浅。相比之下,那些知道得很少的孩子就容易产生自卑。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丰富孩子的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的能力。为此,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多读书,多接触新事物,广交朋友,让孩子觉得自己有知识、有能力,从而消除自卑。

(11)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是孩子健康向上的基石。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树立自尊心非常重要。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如果做错事,自己就很内疚。如果家长再对他冷嘲热讽,甚至拳脚相加,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破罐破摔”,越来越差。这时家长应关心、体谅孩子,对他说人人都会犯错,只要知错就改,下次不犯就行了。这样,孩子会排解消极情绪,越来越自信。

造成孩子自卑的原因中固然有许多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但是,作为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家长,对孩子自卑的发生与消除都有密切关系。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评价、父母孩子间的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方式以及日常的接触,这些对孩子积极自我评价、恢复或增强自信心都具有重要影响。当孩子发生了不幸或受到挫折,最需要有人安慰和肯定时,家长有没有拍拍他们的肩膀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当孩子做错事或没达到要求时,家长有没有告诫自己要远离处罚?当孩子为自身的缺陷而妄自菲薄时,家长有没有开导他们这点缺陷并不是生命的全部?诸如此类的情况很多,在这些情况下,家长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教子忠告:

自卑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克服它也需要一个过程。家长应该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在家长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孩子一定会逐渐克服自卑,更加健康地成长。

5. 鼓励孩子走出抑郁的困扰

抑郁,是指以情绪异常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理障碍。抑郁时的心境与人们所熟知的悲伤相似,但较持久。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整日忧心忡忡,愁眉苦脸,唉声叹气;重则忧郁沮丧,悲观绝望。患者自我评价甚低,常感到度日如年,生不如死。抑郁症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现象,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达两亿多,已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近年来,孩子中的发生率日益上升,许多孩子由于患抑郁症而吸毒、自杀等。

抑郁症对孩子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长期抑郁寡欢的人根本无法享受和体验生活中的美丽与乐趣,他们自我估价偏低,常自怨自抑,认为自己无能无用,愧对父母师友。因此他们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和行为。由于他们愁绪万千,苦思冥想地钻牛角尖,导致精力难以集中,做事无精打采、少气无力,严重地影响了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往往很难取得什么成绩。各方面的无所成就又会加重挫败感,引起更为严重的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抑郁的孩子往往人际关系也不良。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都兴致索然,悲观木讷,对人多虑多疑,对事多往坏处想;而且,他们终日唉声叹气、愁容满面的神态也会使人望而却步,不愿接近。久而久之,周围的人纷纷离之而去,这又会印证他们原有的“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心理感受,最终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疏远。

抑郁会使孩子远离快乐,父母一定要及早发现孩子产生抑郁的苗头,及早帮助孩子摆脱抑郁的阴影。

(1)关爱自己的孩子父母应当经常问问孩子是否发生了什么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父母要让孩子始终感到,不管发生了什么事,父母都会和他一起应付处理的,让他根本不用害怕。当孩子在父母面前表露他的苦恼时,不要表现出惊恐、生气或不相信的样子,听他完全讲述整个事情,尽可能更多地知道他所提供的详情。将孩子拉近身边,亲切地抚慰他,让他在心里感到父母会替代他采取某些措施,然后再去付诸行动。

如果自己的孩子经历过某件可能对他造成伤害的事,那么父母就应该估计出可能的伤害程度,下面列出的一些症状可以帮父母对孩子创伤程度作出估计:

孩子表现出明显的恐惧和焦虑感,这在以前没有明显原因不会出现。

孩子离群索居,对别人表现出明显不信任。

孩子愤怒、霸道,其程度远远超过从前。

孩子行为异常,比如抽搐、结巴或古怪。

孩子内疚和自责。

孩子突然对学校的家庭作业失去兴趣。

孩子自虐、自毁,有事故倾向。

以上所列举的7项症状中只要有一个症状持续一个月以上,就应该让孩子接受专业治疗与辅导。

(2)及时对抑郁症孩子进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方法有:

①认知心理疗法即改变患者对现实、对自己的不正确认识,进而使压抑的情绪好转起来。

②社交适应性训练法针对患者人际交往功能的缺陷及应付能力的不足,制定有关对策和程序,使患者通过模拟适应性训练,增加人际交往的信心,减轻悲伤、抑郁情绪。

总而言之,及时发现、治疗和纠正,是消除孩子抑郁症的最好方法。

6. 让孩子远离虚荣的侵蚀

虚荣心,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一种追求虚假外表的性格缺陷,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如有的孩子走进中学校园,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学习不认真、不刻苦,在考场上,则用弄虚作假来获得成绩以掩饰自己的懒惰与无能;有的孩子稍有成绩便自吹自擂,唯恐他人不知;有的孩子欺上瞒下,沽名钓誉;有的孩子强词夺理,文过饰非等,生活中这些怪影,无不透露出各人的虚荣心理。

虚荣对于孩子是有害无益的。它只能给孩子套上一个色彩鲜艳的沉重的枷锁,使孩子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蹒跚艰难。比如,有的孩子把有限的时间精力花费在衣着打扮上,贪图一时的荣耀而疏忽了学业,致使本末倒置;有的孩子为了硬撑“阔气”的面子,不惜节衣缩食来摆出一时的“豪爽大方”,为此甚至干起梁上君子的勾当,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正如曹操所说,

“慕虚荣而处实祸”.追逐虚荣不会给孩子带来真正的荣誉,只能使孩子成为“自己所夸耀的言语的奴隶”.(培根《论吹牛》)而且,虚荣总是假的,终有一天会露出麒麟皮下的马脚来。巴甫洛夫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里说:“不论这种肥皂泡的色彩多么使你们炫目,但肥皂泡必然是要破裂的,于是你们除了惭愧外,是会毫无所获的。”

那么,作为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虚荣心理呢?

心理学专家认为,父母应做到如下几点:

(1)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因此,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首先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同别人攀比,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家长也不要总是给孩子买东西,习惯性地给孩子买各种礼物,因为如果形成习惯,孩子就会感觉他得到这些礼物是应该的,而且需要家长不断给他买,他的虚荣心就会不断膨胀。

(2)多给孩子讲道理家长要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多给孩子讲道理。有的家长为了孩子不受委屈往往满足孩子的要求,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则采用先吼后打的办法。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多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与别人攀比,拥有名牌并不意味着拥有了较高的地位,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教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买东西,而不要为了同别人攀比,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让孩子学会理性消费;可以把家中的收入支出讲给孩子听。

(3)为孩子创造机会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那么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靠自己的劳动挣来的钱购买所需要的东西。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分担一些家务,然后从中取得回报。一分劳动一分收获,一滴汗水一点回报,让孩子知道仅靠不停地向家长张口要这要那,不仅不光彩,而且行不通。

(4)客观地评价孩子家长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作为家长,不应该过分夸大孩子的优点,也不要掩盖孩子的缺点。对那些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家长应给予表扬,但应适度。因为经常性的表扬会使孩子认为这些并不是他应该做的,一旦这样做了,便能得到奖励。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虚荣的坏习惯,而且越来越严重。对于孩子的缺点要及时指出,帮助分析原因,并鼓励其逐渐克服。

(5)从小培养孩子“悦纳自己”

“悦纳自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包括:正确地认识自己,愉快地接受自己,恰当地评价自己。其中最难办的是“愉快地接受自己”,因为不但要接受自己的长处,而且要接受自己的短处;不但要接受自己的优势,而且要接受自己的不足;不但要接受自己的完美之处,而且要接受自己的缺憾之处;不但要接受自己的过去,而且要接受自己的现状。

因此,家长应培养孩子悦纳自己。自己的爸爸是环卫工人,就是环卫工人;自己脸上有块疤,就是有块疤。这就是现状。

教子忠告:

让孩子愉快地接受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家长做很多工作。不管孩子做什么,家长都应该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过人之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超过他人的地方,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对自己就有了信心。

同类推荐
  • 好妈妈的100声叮咛

    好妈妈的100声叮咛

    她可能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但一定是世界上最懂孩子的妈妈,她关怀、抚慰、帮助、指导、扶持、温暖过的孩子数以万计,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称她“好妈妈”。好妈妈,多动人的称呼,从此成了她唯一的名字。她写下的可能不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但一定是世界上最用心的文字。她用赞许、欣赏、肯定、提示、表扬、奖励的“好妈妈方式”对待自己和别人的孩子,这些孩子日后都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用之材,他们说,是好妈妈给了他们爱、希望和勇气。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和“长不大”的成年人正被她吸引,倾听她100声动情叮咛。再僵化的心灵也会在她的叮咛声中软得快要化掉。
  • 好父母 教品德

    好父母 教品德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究竟怎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成才呢?难道成才就是考高分,拿高学历吗?难道有了很高的学历就是成才了吗?未必呀!对孩子来说,一生最为重要的就是他的品德。儒家经典《大学》中说道:“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也就是说,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德行,财富是次要的。孔门四科(孔子门生必修的四门课程)分别是: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也是把德行放在第一位,而文学,即知识的学习放在最后一位。
  • 激发无限潜能:哈佛教育法

    激发无限潜能:哈佛教育法

    本书以哈佛教育精神为依托,精选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和寓意深刻的寓言作品,据此讲述了怎样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教会孩子珍惜自由,让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进而直面真实的自己,以及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经济能力等影响孩子一生的基本能力。
  • 家教哪有那么难

    家教哪有那么难

    本书希望通过对一些具体事例的研究,从而带给中国家长一种可供参考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那就是以实用的儿童心理学知识为地图,以促进亲子情感为归依,以反思父母教养方式为途径,以领悟教育智慧为法宝,让父母和儿女一起迎接人生成长的挑战。
  • 1年级,陪孩子度过幼小衔接期

    1年级,陪孩子度过幼小衔接期

    本书从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及成长阶段入手,为家长们解析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那些问题,内容包括提前做准备——幼小衔接从幼儿园开始、用爱促成长——让孩子做一名快乐的小学生、养成好习惯——一生受益不尽的源头、我肯定能行——培养孩子的能力更重要、做个好孩子——让品德之花常开不败、成才直通车——找对方法就是走对了路等。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之只手遮天

    英雄联盟之只手遮天

    人生已经跌进谷底的杨延昭,一梦醒来,发现自己回到了三年前的高中课堂。此时的英雄联盟刚刚迈入S3赛季……此时的他还没有踏上职业选手的道路……瞎子的R闪还无人知晓,剑客亚索还没有面世,狮子狗的秒人奥义还没被开发……这时的职业比赛还只停留在四一分推和POKE流的阶段……没有中二流!没有速推流!也没有点控流!没有刺客流……这是英雄联盟开始辉煌的时代,也是属于杨延昭的时代!
  • 末代汉侯

    末代汉侯

    ★★时间似乎倒退了1800年,自己成为一位门阀子弟。活着才是真理,该如何面对离奇的生命旅程?一路走过的陈科,面对挣扎于乱世的生命,面对恐惧和希望的未来,何去何从?奇异的历程,让主角超脱现实,最终成长为大汉王候。
  • 金色暮恋

    金色暮恋

    当一个艳若桃李的女子花枝招展的站在风月场中,人们眼中只有她婉盼流转间的无限风情,若你能看到她嘴角吟着的似嘲似媚的笑意,你就会明白千娇百媚中有一种叫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媚惑,让你情不自禁的愿意随她一起快乐,以成全她的女王之路。这是一个传奇似的女子,她名叫明珠。在她穿过十里洋场踏进百乐门的大舞台后,她选择了做一名实业大亨向寒川的情人。是为了爱还是为了躲开爱?看多情男子向寒川如何在麻木善变的女王明珠心田播下金色的爱情种子,成就他们那迟暮的爱恋。
  • 溺宠小懒妻:霸道相公请走开

    溺宠小懒妻:霸道相公请走开

    一朝穿越,她居然穿越成了乞丐?苍天啊!谁来告诉她为什么她是个乞丐!没事,不就是乞丐吗,照样玩转古代!可是谁来跟她说,为什么会有个美男子会可怜兮兮的跟她说要宠她护她一辈子?帅哥咱不熟好吗!某男妖孽一笑,都看光你身子,亲过你小嘴了还不熟吗?
  • 近代仙侠怪异录

    近代仙侠怪异录

    仙侠隐当代,都市露怪诞。福泽有缘人,除魔还平泰。
  • 英雄联盟背景小说

    英雄联盟背景小说

    喜欢英雄联盟,更喜欢英雄联盟的故事。本书会通过易大师的成长、盖伦和卡特琳娜的爱恨情仇、卡牌大师崔斯特的崎岖命运等一些人物,为大家一步一步揭开瓦洛兰世界的历史。故事里的英雄事迹和官方说明略有出入,但绝对衔接地十分连贯,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丑颜错爱:若水传奇之傲笑

    丑颜错爱:若水传奇之傲笑

    为什么要如此的对她,她都已经放弃转回现代的爱他,而换来的只是他的利用,利用她对付自己的老爹。她伤心了,离开了他,她离开了,带着一颗破碎的心落落在了滚滚情潮中!突然某一天,他出现在她的面前,一改常态,说要娶她,给他一生一世的爱,这份爱,她还可以相信吗?
  • 酷酷先森,哈,爱情三十六计

    酷酷先森,哈,爱情三十六计

    宣景怡追了叶祁十六年后,终于对他心如死灰,但她看到什么了?!!为她心疼到灭掉合作伙伴,为她吃醋到大庭广众打人,为她甚至可以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为她做了好多第一次。这还是那个对她不屑一顾的叶祁吗?片段:“老婆,看在我这么努力的份上,就一个亲亲嘛~”叶祁紧紧的搂着宣景怡的细腰,不停的往宣景怡的胸口蹭。“叶祁,你不是叫我滚吗?”宣景怡冰冷的声音响起。“是让你跟我一起滚床单。”“……”(1v1,男女主身心干净。)【脑抽开新文,就不信自己真的那么差。】
  • 丁字湾龙事

    丁字湾龙事

    山东青岛的丁字湾里,有真龙。而且,不止一条!---------------------------------------蛟龙生角,金鲤化龙,九尾灵猫,千年树妖,人形狼精,远古巨鳖,黄鼠狼拜月。青岛丁字湾,即墨雄崖所,崂山三清观,田横五百士,西山三官庙。---------------------------------------真实人物,真实地点!也许,真实故事?书友QQ群号:212758223
  • 明眸若清溪

    明眸若清溪

    深谙世故却不世故,才是成熟的善良,没有经过考验的纯洁并非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