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8100000008

第8章 慢性浅表性胃炎(2)

方17

[组方]酒炒丹参25克,郁金15克,茜草15克,炒白术15克,炒黄连15克,炒吴茱萸12克,槟榔12克,龙胆草12克,高良姜12克,白豆蔻仁15克,鸡内金25克,干姜炭12克,甘草12克。

[主治],胃脘胀痛多年,受凉后疼痛加重,嗳气频繁,恶心欲呕,纳呆,大便不畅,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沉滑。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每日早、中、晚饭后约15分钟各服药5~10克,用淡盐开水送服。

方18

[组方]党参15~30克,白术10~15克,茯苓15~30克,谷芽15克,麦芽15克,陈皮10克,砂仁5克,沉香(后下)5克,炙甘草10克。

[主治],胃脘部隐隐胀痛,反复发作多年,呃逆,纳差,疲倦,消瘦,面色萎黄,语音低弱,肌肤弹性差,胃脘部轻压痛,舌淡,苔白,脉细弱。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19

[组方]代赭石15~30克,旋覆花(包)10克,姜半夏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15克,党参10~20克,甘草4~10克,白芍15克,煅瓦楞子15克,厚朴10克,大黄10克,蒲公英30克,黄连6克。

[主治]合并胃小弯溃疡,脘腹胀痛,按之更甚,嗳气泛酸,口干口苦,喜饮冷水,纳差,便秘,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饭前服。

[说明]配合丹参注射液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每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继续服中药,停用丹参注射液4~5天,再用1个疗程。

方20

[组方]半夏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当归10克,黄连3克,吴茱萸3克,砂仁3克,木香6克,炙甘草5克,地锦草15克。

[加减]

气滞者,加柴胡、川芎。

寒重者,加桂枝、干姜。

大便秘结者,加制大黄。

口干者,加沙参、乌梅。

[主治]。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21

[组方]柴胡18克,苏梗18克,白芍18克,炒枳壳18克,香附18克,佛手18克,山药18克,炒陈皮8克,炙鸡内金8克,炙甘草8克。

[主治],胃脘胀痛多年,嗳气,纳差,泛酸,常因情志改变而病情加重,舌苔薄白,脉弦。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分袋包装,每包5克,每日1包,分2次以藕粉或米粉调服,药后半小时内勿饮水,1个月为1个疗程。

方22

[组方]黄连8克,大黄6克,乌贼骨15克,元胡10克,甘草6克。

[加减]

兼肝郁气滞,加柴胡10克,枳壳15克,白芍12克。

兼脾虚,去大黄,加党参12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陈皮6克,砂仁6克。

兼阴虚,加沙参15克,麦冬15克,玉竹12克,生地黄12克,白芍12克。

兼脾湿,加藿香15克,茯苓15克,厚朴10克,半夏10克,苍术10克。

兼痰浊中阻,加半夏12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厚朴10克。

兼血瘀,加蒲黄10克,丹参15克,赤芍15克,三七粉(冲服)6克。

兼气逆,加丁香5克,柿蒂20克,竹茹12克,党参12克,半夏10克。

兼食滞,加神曲15克,山楂15克,莱菔子15克,麦芽20克,陈皮6克。

[主治]。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方23

[组方]藿香10克,煨葛根10克,茯苓10克,焦白术10克,桂枝5克,炙甘草10克,法半夏10克,炒党参10克,陈皮10克,木香10克,枳壳10克,黄芩炭10克,生姜3片。

[主治]慢性胃肠炎,经常胃脘胀闷,按之作痛,知饥食少,嗳气,头痛眩晕,腹中雷鸣,大便有时燥结数日不行,有时稀溏带黏液,日下三五次,绵延数月或数年。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24

[组方]高良姜6~10克,制香附6~10克,百合30克,乌药9~12克,丹参30克,檀香(后下)6克,砂仁3克。

[加减]

遇寒痛重,得暖则舒,苔白,脉缓或沉弦,证属胃寒盛者,减丹参为20克,加砂仁为6克,高良姜用10克,再加吴茱萸5克,干姜3克。

兼有胸脘发闷,泛恶吐水,喜干食,不欲饮水,舌苔白腻,脉濡,证属中湿不化者,加陈皮10克,半夏9~12克,茯苓10~15克,木香6~9克,煅瓦楞子10克。

兼右胁或两胁胀痛或隐痛,情绪不佳则胃痛加重,嗳气,证属肝气犯胃者,可轻用高良姜,重用香附,加柴胡9克,厚朴10克,炒川楝子10克,绿萼梅5克,白芍10克,檀香改为9克。

兼有口苦,舌苔微黄,胃中似有热感,脉略有热象,证属标热本寒者,减高良姜为5克,加炒黄连6克,炒黄芩6克,千年健12克,去砂仁。

兼舌红无苔,口干不欲饮水,饭后迟消,大便少而涩或干燥,证属中焦气化不利者,加知母9克,焦三仙各10克,香稻芽15~20克。

大便色黑,加白及9克,生藕节15~20克,茜草炭12克,减高良姜为5克。

舌红无苔,口干,喜稀食,夜间口渴,胃中有灼热感,食欲不振,大便干涩不爽,脉沉细数,症属胃阴不足者,减高良姜为3克,去砂仁,加沙参9克,麦冬6克,知母3克,白梅花3克。

兼胃脘刺痛,痛处固定,唇舌色暗或有瘀斑,或夜间痛重,脉沉而带涩,加蒲黄6~9克,五灵脂9~12克。

[主治]所致胃痛,痛处喜按,胃脘喜暖,但又不耐重按,大便或干或溏,虚实寒热证并见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25

[组方]柴胡8~12克,桂枝6~9克,半夏9~12克,白芍15~60克,甘草3克,生姜3片为引。

[加减]

胃脘隐痛,喜热喜按,呕吐清水,大便稀薄等脾胃虚寒症状明显者,加高良姜、香附、制附子、茯苓、煨姜。

呕吐剧烈,不能进食,加吴茱萸、生姜汁、灶心土,少量频饮。

痛连少腹,喜温喜按,加小茴香、沉香、连须葱白。

全身乏力,胃脘隐痛,精神倦怠,少气懒言,脉缓弱,加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砂仁、大枣。

伴有胃下垂者,重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泽兰叶、枳壳。

肝郁气滞,胃脘胀痛牵及两胁,嗳气则舒,脉弦,加佛手、青皮、槟榔。

胸痛,加全瓜蒌、薤白。

胃脘刺痛,固定不移,或见呕血、便血,舌质紫暗,加香附、五灵脂、黄连、蒲黄炭。

便血重者,合黄土汤(甘草、干地黄、白术、炮附子、阿胶、黄芩、灶心黄土),加三七。

湿热郁滞,脘腹胀满,胃中灼痛,口干不欲饮,舌苔黄腻,加苍术、厚朴、藿香、龙胆草。

苔白如积粉,此为湿浊内蕴,加草果、肉豆蔻、厚朴、佩兰。

胃脘疼痛,口干唇燥,舌红少苔,纳食不香,去桂枝,加沙参、石斛、玉竹、鸡内金、大豆黄卷。

[主治]。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方26

[组方]法半夏1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甘草10克,干姜10克,党参30克,大枣30克。

[加减]

痛甚,加元胡、五灵脂。

呕吐泛酸,减干姜、甘草、大枣,加竹茹、吴茱萸、乌贼骨。

热重湿甚,减干姜、大枣,加佩兰、藿香、茵陈、木通。

嗳气呃逆,加旋覆花、代赭石、柿蒂。

上腹饱胀,减甘草、大枣,加厚朴、木香。

纳差,加山楂、神曲。

便秘,加大黄。

[主治],上腹部疼痛和不适,嗳气,泛酸,恶心,呕吐。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有哪些单验方

莱菔子15克,水煎,送服木香末4.5克。用于慢性胃炎之食积胃痛。

百合30克,丹参20克。水煎,空腹服。用于虚热胃痛。

五灵脂(烧烟尽),研为细末,每次服6~9克,开水送下。用于慢性胃炎之胃痛。

桃仁、五灵脂各15克。微炒为末,米醋调为丸如小豆粒大,每次服15~20粒,开水送下,孕妇忌服。用于慢性胃炎之血瘀胃痛。

香附6克,高良姜3克,水煎服。用于胃脘痛之泛酸明显者。

鸡内金、香橼皮各10克。共研为细末,每次服1~2克。用于慢性胃炎之食积胃脘疼痛。

荜澄茄、白豆蔻各等份。研末,每次服1.5~3克。用于慢性胃炎之胃寒胀痛。

百合30克,乌药、元胡各9克。水煎服。用于虚热胃痛。

姜黄18克,炒香附15克。共研为细末,每次服2~3克,每日2次。用于慢性胃炎之气滞胃痛。

旋覆花(包)、苏梗各10克,清炙杷叶(去毛)12克。水煎温服,每日1剂。用于慢性胃炎之嗳气不止。

诃子、藿香、白豆蔻各6克。共研为细末,每次服3克,姜汤送下。用于慢性胃炎之恶心泛酸。

番石榴30克,焙干研为细末,过筛。每日3次,每次服9克,饭前半小时服。用于慢性胃炎之胃酸过多,嘈杂。

郁金、木香、香附、干姜各6克。共研为细末,每日服1~2次,每次3~6克,米汤送下。用于慢性胃炎之两胁攻撑作痛、胀满、食欲不振、嗳气者。

避免精神紧张,戒烟,适当限制饮酒,尽量不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积极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副鼻窦炎、龋齿及咽喉部感染灶。

饮食宜清淡,定时定量,避免过酸、过辣、生冷及粗糙食物。

对于急性胃炎应及早彻底治疗,以防病情经久不愈而发展为。

忌用或少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利血平、甲苯磺丁脲、激素等。如果必须应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饭后服用,或者同时服用抗酸剂及胃黏膜保护药,以防止对胃黏膜的损害。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加强胃肠运动功能。

积极治疗可导致慢性胃炎发生的全身性疾病,如肝、胆、胰、心、肾疾病及内分泌病变等。

同类推荐
  • 关节炎临床验方荟萃

    关节炎临床验方荟萃

    本书系统总结了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关节炎疾病的有效经验方药,包括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疾病的有效方剂300余首。本书内容选择精当,实用性强,充分反映了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关节炎的最新进展。
  • 本草纲目(家庭健康生活)

    本草纲目(家庭健康生活)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穷毕生之力撰著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珍贵的科学遗产。它以精深的学术和丰富的内涵,赢得了国内外医学界和其他学术界的珍视,有“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之称,对治疗疾病和促进人类的健康起到了重大作用。
  • 儿科医生

    儿科医生

    医院是人生的起点也是终点,医院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狱。医生可以是白衣天使,也可以是白衣魔鬼。在享有盛名的同仁医院,“红包”如瘟疫流行,医疗事故成了家常便饭,天使折断了洁白的翅膀,栽倒在地上的污水沟里。一位终生不肯为官的儿科医生,在决定医院命运的关键时刻,通过省委书记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医院因之而发生带有当代社会本质特征的激烈震荡。“全民公决”结局虽然沉重,但儿科病房彻夜不灭的灯光依然辉映夜空,仿佛昭告正义不死。
  • 糖尿病调养宜忌

    糖尿病调养宜忌

    本书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营养、起居、运动、娱乐、自疗、就医等各个方面的宜忌以及康复宜忌等都做以细致的介绍。
  • 急重症救护新概念与新技术

    急重症救护新概念与新技术

    本书主要介绍了急重症救护领域的新概念和新技术以及实用的抢救知识与操作技术。包括基础和高级心脏生命支持技术、创伤生命支持技术、国际预检分诊系统与分诊技术、危重患者监护技术、常用的急救药物和危重患者常用抢救护理操作规程。该书借鉴了大量的国内外(尤其是国外)急救领域的新概念与新技术资料,从独特的角度诠释了生命支持相关的技术和概念,以ABCD方法说明挽救生命措施的关键步骤,力求急救的流程简单、快捷、清晰而易于实施,内容科学、先进、可行,可使读者较全面地掌握急重症救护的方法与技能。
热门推荐
  • 公子小心:魔女来袭

    公子小心:魔女来袭

    痴情魔女,孝道少年,为了爱,他们忍辱负重,为了爱,她愿和天下为敌!这份被世人唾骂的感情能否开花结果?纷乱的江湖能否因为他们的守护而宁静?隐匿多年的宝刀能否再入英雄之手,重显往日威力?
  • 郁达夫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郁达夫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tfboys之凯可与我

    tfboys之凯可与我

    我们……曾经是懵懵懂懂的孩子,经过背叛、离别、死亡,最后都一拍而散了。曾经只相信你的我,从此只相信自己。一次的离别,俩人再也没有见过面。一天,无意之中点开了一个网站,看到的却是你与她欢笑的容颜。突如其来的惊喜却是为另一个人所准备的。分别吧,就别再见了吧。几年后,经过痛苦、无情、冷血的包装,从此我不在天真,不在轻易的相信别人。我……还爱着你吗?等待着命运的审判,叶子幽,我们来日方长!她在地狱里曾对十万八千里之外的叶子幽所说的。嵩嵩,我回来了,你,一定要乖乖哒等着我哦!他在踏出地狱曾对相隔一道墙的王俊凯所说的。
  • 人间有味

    人间有味

    本书是故里食物系列丛书之一,全书主要部分共分4部分:鲜、清、境、人,这些文章均围绕美食展开,体现了作者对故乡与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文章语言纯朴,文字清新,适合广大休闲文学爱好者阅读。
  • 萌宠做主角

    萌宠做主角

    “什么?狼也是萌宠?”“什么?收服鲨鱼做萌宠有奖励?”“什么?让我满足所有萌宠的愿望?”黑背犬说“我要拍电影!”狼说“我要吃上等牛肉!”野鸡说“我要出唱片!”小猫说“我要做小说主角!”……宫牛无语的看着萌宠愿望系统的要求,扫了一眼被自己收服的这些五花八门的萌宠的五花八门的愿望,一拍脑袋,“看来我不是做主角的命啊!”
  • 独梦悠然

    独梦悠然

    李宜芬是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孩子,大学毕业后,她到了位于台北远郊的振华制药厂,在这期间体会到了慕容对于爱情的执着,在她和杨正元的爱情中,她被深深的伤害了,从此恍惚度日,宜芬以自己的爱心,耐心和勇气帮助她使受爱情折磨导致性格扭曲的慕容渐渐走出了感情的废墟。
  • 月舞流光

    月舞流光

    【简介太烂,请看正文】繁华的大都市暗流涌动,黑桃K,人们眼中的英雄,却是冷酷的超级杀手!当一个平凡的少女,踏入重重危险的世界,她的生活能否平静?世代的恩怨渐渐浮现,爱恨情仇,何时尘埃落定?【渣文勿仿不喜勿喷=_=】
  • 傲娇银毛至尊大大求庇护

    傲娇银毛至尊大大求庇护

    凌小七自认不是个社会三好青年但怎么着也是个没偷没抢没随地撒尿的人吧?长得虽然不是美若天仙但怎么也不影响市容吧?但为甚她就正好屁颠屁颠地跑去坐电梯的时候来了一场电梯惊魂呢?虽然是免费的,但跳楼机的滋味真心不怎么好!
  • 天尽封神

    天尽封神

    古代民间常受妖魔扰乱。“能去修仙,是我从小以来的梦想。”“恭喜你考核通过,加入南卿派。”“我可以斩妖除魔了吗,我要保护我的亲人。”
  • 粽叶飘香:端午节

    粽叶飘香: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众多说法,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然而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却是沿袭下来的不变习俗。本文探究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记录它的习俗演变,有助于炎黄子孙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此刻鼻间仿佛已飘过一丝丝粽叶香气,耳边也响起了龙舟上的鼓声与呐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