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86岁高龄的李济生再一次回到成都,一方面是为参加巴金文学院的落成仪式,另一方面则为探访老朋友。
在他启程前给我的来信里边,特别提到了要见流沙河先生,还王旭东。他说,每当他在上海读到《四川烹饪》这本杂志时,就会勾起他心中的乡味乡情。他还说:我有十年未回故乡了,很想去看看,不过我好像有点儿“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感觉。
11月22日这天,正好是一个冬季天空放晴的日子,我请他中午去东风大桥府河近处的“锦江巴蜀味苑”与几位朋友嚼一台,当然这桌“老川菜”还是由王旭东一手安排的。在与我等相聚共饮之前,李济生特意去到《四川烹饪》杂志社看了看,虽然当天正值周日放假,但他还是跟王旭东谈了许多对办好刊物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中午齐聚“锦江巴蜀味苑”李济生与老朋友坐下来边吃边谈,十分轻松愉快。
当日那一席菜我现在已记不全了,不过有几道菜倒是特别让我和李老印象深刻,像鲜辣味的“蘸水兔”,小鱼香味的“吉利家乡鱼(过水鱼)”,用泡辣椒添味的“银丝鳝鱼”,以葱白增香的“葱爆羊柳”,还有用民间水豆豉为作料的“水豆豉拌鸭肠”、“水豆豉拌黄喉”等凉菜,都属于地道的家常风味。水豆豉这东西,如今在城市里边已经很难见到了,即使现在个别乡土菜馆里有,也多见其用于小碟(蘸水)配菜。这家饭馆用水豆豉调味,以系列菜的形式推出来,的确让在座的客人开了眼界;而对我这样的老人来说,水豆豉吃在嘴里,很容易让你忆起儿时吃得最多的家常菜。
当天那一桌“老川菜”品类不算多,但做得很到位,吃得李济生兴致越来越高,而且话匣子也打开了。最后,王旭东请出了该店老板李仁光与大家见面。李老板当天安排的这一席看似不经意,其实颇费心思,因为李仁光自己就是一个推崇家常味的老饕客。他平常为客人安排菜单时,好像是很随意,可你要知道,他这人从来都是因人而异、灵活多变的。
餐毕,我们发现这家饭馆里仍然在打“拥堂”,不仅厅堂里满座,连室外露天空坝也“安”满了就餐客人。
济生老先生十年一归,归来就找家乡菜吃。他不仅在席间同我和流沙河等人摆饮食龙门阵,而且最后还告诉大家,回到家乡他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