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42400000087

第87章 我曾“触电”

这里说的“触电”,不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电器时,或不小心,或电器出故障,或电线老化而发生的触电事故,而是指当年电影界颇为传神的一句话——指涉足或参与电影的创作和摄制工作,都戏称为“触电”。

遇到一位好老师

我“触电”是从认识一位老同志、老导演曾未之开始的。在上世纪70年代,从吉林长影调到四川峨影的导演曾未之老师,是电影界的老一辈导演。新中国成立不久,在全国放映的《武训传》,由孙瑜导演,他是副导演。没想到这部影片“闯了祸”,经过一阵批判后,曾老师并未灰心,积极投入戏曲改革的影片拍摄,先后导演了很受观众欢迎、影响很大的《节振国》和《朝阳沟》两部影片,前者是一部在共产党领导下,工人闹革命的京剧,后者是一部反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豫剧。其中《朝阳沟》曾到中南海演出,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赏识和赞扬。

曾导调到峨影后,对四川凉山彝族由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一步跨千年”的这一段奇迹般的历史飞跃很感兴趣,想把它搬上银幕。经过了解和选择,他找到我和凉山州文工团的演员袁世金同志合作。在中共凉山州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我暂时放下《凉山报》的编辑工作,第一次投入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开始“触电”了。

剧本的主题,是曾导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的。经过学习民族理论,比较中外反映民族问题的知名影片后,我们达成的共识是:一段上千年的历史巨变,要抓住她的本质和独特风貌,必须立足点高,眼界开阔,只有尽最大努力去摄取其中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才能充分表现凉山彝族人民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指引下,“一步跨千年”的历史飞跃。

凉山彝族是在上世纪的1956—1958年完成民主改革的。从历史的角度看,它的新(社会主义)旧(奴隶社会)“对接点”是伟大的民主改革。因此,民主改革必须有充分的表现;再就是“一步跨千年”,是从奴隶社会的废墟上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个“新”和“旧”两个阶段,同样必须有充分的表现。那么,要表现这样一整段历史,“切入点”在哪里?经反复讨论,认为应该从广大奴隶群众获得解放以后的社会主义阶段中,选一个典型环境和典型事件,通过一个典型人物的出现“切入”,然后用倒叙的手法,用“画外音”,让整个戏从奴隶社会开始,着重反映奴隶经过民主改革,由“会说话的牲口”,翻身当家做主人过上幸福生活。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虽然找到了“切入点”,但究竟怎样“破土”,写出电影的“第一本”还是个问题。最后还是由曾导主动承担,由他写了一个提示性的“开头”。接下来,由我、袁世金同志脱产到越西县住下,在县委宣传部的协助下,我写第一稿,世金接着在一稿的基础上改出第二稿,用流水作业的方式,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拿出了电影文学剧本的初稿《风雷激》。那时,已处于“文化大革命”后期,生产、生活秩序开始发生变化,但阶级斗争的弦仍绷得很紧,全国正掀起“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新高潮。片名《风雷激》,正是在这种政治背景下商定的。

我们从凉山赶到峨影厂,又同曾导一起讨论、修改,历时半月,第一次由峨影厂印出了打印稿。封面上除有“《风雷激(暂名)》征求意见稿”外,还专门印上了“内部研究,请勿外传”。为了紧密配合当时的形势,突出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首页是马恩语录、列宁语录和毛主席语录。同时增加了两三千字的“内容提要”。目的是希望有关领导和行家,能够了解更多的情况和作者的意图,更好地审定剧本。

这一稿的结构是:

(序 幕)不要忘记过去

(第一集)我要做人

(第二集)共产党大救星

(第三集)走上革命路

(第四集)民改风暴

(第五集)咱奴隶要社会主义

(第六集)飞跃千年

(尾 声)革命的新起点

同“蒙太奇”打交道

第一次写电影文学剧本,碰到的第一道难题是走出舞台剧的传统和范式。对于这个问题,当年可以看到的学习资料,介绍经验和体会的文章很少,“文化大革命”前,只是偶尔在《大众电影》看到一些文章,不系统也不够通俗。如比较有影响的夏衍前辈的《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也是在“文化大革命”基本结束的1978年才正式出版的。“十年浩劫”中除了样板戏,能够看到的都是革命大批判文章,其他的几乎是全盘否定、打倒。幸亏,我们运气好,碰上了曾导。他的资料多,藏书丰富,不仅中文书多,还有不少英文书。除了让我们多读书,并多次谈论国外的电影,如反映工人阶级的欧洲电影《城市姑娘》(受到恩格斯的好评),苏联电影《夏伯阳》,还有莎翁的电影,国内的电影《李双双》等。曾导记得清楚、讲得明白,而且条分缕析,连一些精彩的场景和对话也不会落下,处处显出诲人不倦的师长风范。

在曾导的书房里,他还拿出一摞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出版的电影画报,其中一本就是当时的“红都女皇”讳莫如深的南苹作封面的画报。

当然,我们讨论得最多的,还是电影艺术的表现特点和手法。除了必须了解摄、录、美和化、服、道的基本知识,重点是对“蒙太奇”的理解和运用。“蒙太奇”是从国外“拿来”的一个新词,是英文montage的音译。对这个有些生僻和神秘的新词术语,以前虽然知道一点,但从未深究,知之甚少。经过学习讨论,加上即时地实践和摸索,真的有不少体会。所谓“蒙太奇”,就是一个镜头接一个镜头的“镜头组合”,把镜头连接起来,继续下去。它是拍摄影片的基本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要求操作者做到“脉络”清楚,条分缕析;“针线”细密,不露痕迹。打一个不十分贴切的比喻,就像写文章通过组词造句,做成的一个句子,做成的一个小节或一个自然段。有人说,“蒙太奇”是导演的事儿,没有它就无法做出分镜头,对于编剧来说用处不大。对此,我却不敢苟同。“蒙太奇”同样是编剧的基本功,不可不了解、不把握。这就是:懂得一点“蒙太奇”,写本少使冤枉力。

参加峨影厂电影剧本讨论会

在送出《风雷激》第一稿后,我和袁世金同志参加了峨眉电影制片厂于1976年1月举办的电影剧本讨论会。除了峨影编辑室的十多位同志,还有来自全省的二十多位业余作者,其中有厂矿的工人和文宣干部,机关的宣传、文化工作者,中学和大学的老师。除了学习文件,介绍电影剧本的写作知识,交流写作的经验体会,着重讨论了由参会人员送到峨影编辑室的电影文学剧本。时间虽然过去三十多年了,但我认为,那次讨论会仍然是有意义,有影响的。在对电影艺术的认识,对电影剧本的写作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参会人员中,不仅有以后著书立说、出了作品、获得大奖的,还出了好几位作家、教授、学者和领导干部。

在我的记忆中,至今难忘的是,在讨论革命现实主义,革命浪漫主义和英雄人物时,就有所争论。也有人对把抓重大题材当做唯一题材提出了不同意见,要求实行“百花齐放”。还有人建议除了一个劲地“批”,还应该有一个劲地“扶”,这样才全面等等。讨论会没有出现扣帽子、打棍子的现象,气氛是平和的,发言是自由的、讲道理的。

剧本讨论会上,还有一些令人开心的事儿和场面。如编辑室的从连文老师,他是搞翻译片的知名配音演员,如电影《夏伯阳》他配瓦夏、《流浪者》他配拉兹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嗓音好,带磁性。金迪老师是电影界仅二十位在全国张贴大头像之一的著名演员,讲起话来声情并茂。我们学习文件或宣读剧本,就欢迎他俩出场代劳,既增强了效果,也使大家高兴。讨论会开了一个星期,专业作者和业余作者济济一堂,针对不同题材的剧本,理论联系实际,实打实地各抒己见,使大家都受到教益和鼓励。

为了不忘记这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活动,我把在清理资料时发现的参加讨论会的名册抄录如下,以期勾起那次参与者的回忆。

名册很袖珍,只有巴掌大小。封面是:“峨眉电影制片厂/电影文学剧本讨论会”。下面一行小字:“一九七六·一”。是双面打印,未编码。在姓名、笔名、通信地址等栏目下,参加讨论会的同志是:李宗昌(纪燕)、李德恕、张道学、田正芳(女)、王传廷(川丁)、张敬民、马常友(红雪)、杨长贵(杨松)、吕红文、唐炳国、袁世金、文培英、尹在勤、朱先贵(朱玛)、林文询、邹仲平、罗华俊、苏必康、邰锦岳(火笛)、包德川(包川、女)、谭愫、陈泽远(陈今)、贾万超、吉侯拉一(蔡子佳)共二十四位。峨影厂的同志印在最后。峨影编辑室:李铁雁、饶趣、雁翼、沈克、金迪、周子芹、尹华仁、郭绍贵、从连文、陈德赛、冯还求、李杰峰等十二位。

艺术的风范

让人感兴趣并难忘的,是接触摄制组和拍摄《奴隶的女儿》的过程,那真是一个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学习电影艺术的生动课堂。

经过曾导和主创人员亲自踏看,并征得峨影厂的同意,《奴隶的女儿》的拍摄现场选在凉山彝族聚居区的甘洛县。演职人员住在县城的招待所,主要拍摄现场就在与县城一江之隔,海拔两千多米的一个彝族山寨。那里有山,有草坡,有森林,还有羊肠小道和湍急的河流,是个很美、很理想的地方。

从北京、上海、济南、昆明、成都和凉山文工团请来的明星演员,全住在简陋的招待所,除了曾导住的是一个狭小的单间外,其余的同志都是按男女性别住集体寝室。那时的房间,别说没有沙发、席梦思、写字台,除了木板床以外,连桌子板凳也不齐全。招待所的食堂,有几张桌子,凳子不够坐,不少同志只能端着碗蹲在阶沿上吃饭。面对“文化大革命”把我国的经济建设破坏到崩溃边缘的困难局面,大家都不计较这些物质方面的东西,一心扑在摄制工作中。

一天,院子里突然热闹起来,成群结队的彝族群众从老远的山上跑来看田华等电影明星。大家七嘴八舌,都说“白毛女”来了!面对彝族群众,田华同志高兴地说:好得很嘛,看就看吧,我正想同彝族同胞交朋友呢。由田华带头,领着演员们来到群众中间,虽然语言不通,但欢声笑语不断,大家非常高兴。可惜,那时没有“傻瓜”照相机,更没有手机拍照,热烈的场面和一张张快乐而又激动的笑脸,只能留在我们美好的记忆里。

曾导告诉我,《奴隶的女儿》物色演员时,他邀请田华担任曾植华一角并没有把握,但田华看了剧本后却欣然同意。曾植华是位军医、老党员,戏不太多,但戏份儿很重,她是帮助、教育剧中一号人物乌呷觉醒、成长的大姐和老师。闲聊中,田华老师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作为一个演员,无论主角、配角,就像红花与绿叶,都要演好才是我们的责任。

还有一件小事让我久久不忘。凉山彝州的首府在昭觉,当时有个说法:“不到昭觉看一看,等于没到大凉山。”于是剧组就安排专车专人,将没有去过昭觉的同志,从甘洛送到昭觉去体验一下,多了解一些彝族人民的情况。田华一行去昭觉后,我在甘洛接到我爱人张令淑从昭觉打来的电话:“田华老师把你托她带的水果送到家里来了,她很客气……”我不禁一愣,没有带水果回去呀!只是听田华老师说过,到了昭觉有空会到我家里去看看。我明白了,这真是大明星的睿智和热心肠啊。

《奴隶的女儿》中饰演主角乌呷的潘虹同志,在剧组未到甘洛之前就到了昭觉体验生活。当时由州妇联接待,我也参与其中。我们到城郊南坪公社的彝族社员家做客,看彝家的住房、锅庄、牲畜,吃彝家饭,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在谈到以前奴隶群众从不穿鞋,寒冬腊月冰冻三尺也是打赤脚时,潘虹竟脱下鞋练习奴隶赤脚走路,还不停地问大家:像不像?这个细小的举动告诉我们:她是一个多么认真踏实,不怕脏、不怕苦的上海姑娘啊。

在剧组还有一个儿童角色,是一个小奴隶。当时在凉山选了很多小学生,包括我的小孩也和同学们一起去凑热闹。最后选定了一个彝族小姑娘沙玛阿果,她聪明漂亮,会讲彝话和普通话,演得很朴实可爱,现在已经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名优秀主持人。阿果和我的女儿一直是两小无猜的好朋友,她俩同龄,又是同事,真难得。

来自凉山文工团、饰演奴隶主的演员张冠荣同志,有生活基础,也有表演功底。拍摄他的戏时,干部群众看了,都说演得像、演得活,是一个很地道、很真实的“奴隶主”。

有趣的是饰演民主改革工作队长的青年演员刘一迈同志。他对我说:你当过民主改革的工作队长,又写过民主改革的工作队长,我要在你的身上体验一下“工作队长”的生活,找点演工作队长的灵感。一有空他就来找我,观察我的言行举止。我也抽空给他讲了一些民改工作队的生活、工作情况和平息武装叛乱打仗的故事。

“触电”就是“锻炼”

“触电”,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不少事情已经淡忘。但“触电”之后,除了经受锻炼,有所提高以外,总会留下一些感慨和思考。

首先,《奴隶的女儿》于1975年开始酝酿剧本,1976年初打印了第一稿送审,同年8月铅印出第二稿广泛征求意见。这两次稿子都是在“四人帮”垮台以前。可想而知,在“文化大革命”中,在“四人帮”的把持和控制下,无论写剧本或审查剧本,必然是或多或少,或严重或一般,都离不开政治形势和政治视角,逃不出极左和“三突出”的桎梏。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揪出示众,全国人民人心大快,欢呼解放,掀起了批“四人帮”和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热潮。政治形势发生了大变化,政治视角也随之大转变。在这样的巨大变化中,《奴隶的女儿》怎么办?幸好,我们写的是民族题材,是奴隶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变革,从主题、人物到故事情节、语言对话等方面,都是客观的、历史的、实事求是的。我们没有歪曲历史,没有违背真实;我们塑造的主要人物的立场、观点和性格,也是比较鲜明,能够站住脚的。对此,曾导和我、世金同志的看法是一致的,都对剧本充满信心。在这个关键时刻,峨影厂的领导也是旗帜鲜明地支持《奴隶的女儿》,峨影厂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找曾导交换意见,研究修改问题,并专门发了一个文件,希望导演在写分镜头剧本时,把同“三突出”、“走资派”、“天才论”等有关联的情节和话语删除;把分别代表正确的和犯有错误的两位领导干部合并,塑造一个正面的领导干部形象;希望导演在剧组党支部的领导下,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集中集体智慧,团结一致,完成《奴隶的女儿》的摄制任务。

为了更好地拍摄出《奴隶的女儿》,剧本经过了几次修改,几次打印和铅印,几次送审和征求意见,每次都有改动、删节和结构调整。但是,在主题、主线和主体结构上,却没什么根本性的变动。我把最后一次铅印本中的章节(定稿),同第一次打印稿(一稿)的章节作了一个比较,定稿中删除了一稿中的序幕和尾声,并将一稿中六个章节改成了五个章节。集中了,更精练了。

定稿的结构为:

(第一章) 共产党大救星

(第二章) 走上革命路

(第三章) 咱奴隶要社会主义

(第四章) 亲不亲阶级分

(第五章) 飞跃千年

在曾导写的分镜头剧本中,他根据党组织和我们讨论的意见进一步作了修改。其中最明显的改动是,把片名从原来的暂定名《风雷激》《猛芝》改为《奴隶的女儿》,把剧中的1号人物——奴隶的女儿的名字由原来的“猛芝”改为“乌呷”。同时把那些忆苦思甜,批林批孔,反右倾等“标签戏”,统统删除了。

有人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我觉得有道理,没有遗憾,就不会有提高和进步,就不会出现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不过,真正遗憾的应该是导演曾未之同志。他从认定彝族同胞“一步跨千年”这个历史重大题材后,花了两三年工夫,从做文学剧本到写分镜头剧本,并担任导演,直至摄制完成到全国发行公映,可以说是殚精竭虑,付出多多。曾导对电影艺术的执著,同他信仰马克思主义,一辈子跟定共产党的决心,完全是一致的。我知道,在完成《奴隶的女儿》这部电影的过程中,他高兴过,也痛苦过,并遇到“四人帮”狠批“导演中心论”留下的尴尬处境。但他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始终无怨无悔,孜孜以求,忘我工作,直到完成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曾导出国讲学,他把一生从事电影工作的作品和经验,经过梳理以后,给海外的同行、朋友和侨胞介绍,反响很大,效果很好。他自己也受到教育和鼓舞。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在狠批“导演中心论”的年代,作为一个出道早、作品多的资深导演,在艺术构想、精心打造、倾情发挥才智方面的束缚是不少的,发挥的空间也是有限的。而后来,在提倡导演为中心的年代,我们看到了许多有个性、有独特视角的作品,可谓见仁见智,各爱其爱,百花齐放。我想,改革开放,发展变化,与时俱进,这是必需的,是一个客观规律,但对艺术创作而言,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性的讴歌,应该是永恒的,万万不可忽略和丢弃。

时间,如白驹过隙,已经二三十年了。我知道曾导的最后消息是,躺在医院病床上的曾导,终于得到党组织的通知,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奉献终生的曾导,实现了他梦寐以求,苦苦追寻的心愿。今天,我写这篇往事,除了怀旧和自鉴,也是为了纪念引导我“触电”和“锻炼”的良师益友曾未之同志。

同类推荐
  • 信马由缰

    信马由缰

    本书是作者阅读一些中外名家名著后写下的文字。包括国外的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无知》,勒克莱齐奥的《诉讼笔录》、《乌拉尼亚》,还有国内当代作家,如池莉的《熬至滴水成珠》、《来吧孩子》,叶兆言的《后羿》,赵本夫的《无土时代》等。作者以随笔的方式,想到什么写什么,不在乎评论作品本身,而在乎抒发自己的心情。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兴趣有时,随手找张纸片,记下联想或者心境,自娱自乐,信马由缰”。
  • 燕云居诗钞

    燕云居诗钞

    《燕云居诗钞》中的诗词创作,已经达到颇高的境界,所以,实不必对他的作品逐一分析,只宜让读者从总体上把握其机趣。可以说,“燕云居诗”和“燕云居长短句”,无论是古体、绝、律、词、曲,俱臻妙境。其中像“顾梁汾歌”、“改编下场诗”、“有感”、“金缕曲二首”、散套的“归去来书怀”,尤属各种体裁中的精品。这些诗作,在风流蕴藉中贯注着磊落不平之气,真情丽句,感人至深。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散文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散文研究

    中国当代散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容,走过近半个世纪的坎坷历程。文学发展的动态过程必然伴随着历史、时代、社会的源流脉络获得同步发展。因此,从纵向的、发展的角度考察新时期湖北散文的发展态势,厘清来龙去脉,对整个中国散文史的建构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这种历时的统照下,湖北散文的演进过程呈现出以下三个阶段的基本理路。湖北散文始终以沉寂之姿努力地寻求新的发展前景,它的艺术生命力在创作队伍、作品数量、审美拓展上顺应了时代需求,形成了色彩纷呈的局面。
  •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2010年由杨钦欢总策划,何建明、程贤章主编的《〈中国治水史诗〉评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评传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徐坤、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中国治水专家对百名作家参与治水史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治水史诗(套装上下册)》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纪实价值。
  • 十年救赎 生命如花

    十年救赎 生命如花

    14岁时,她不幸患上一种被称作“不死的癌症”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被迫辍学,瘫痪在床。18岁时,为了不连累家人,她选择割腕自杀,但死神没有收留她。经历了死亡之后,面对年轻又黑暗的人生,她暗暗发誓要打破重重枷锁,要用自己残疾的身躯寻找一片自由的天空。他通过网络求职就业,自食其力,帮家里还债,供妹妹上学,筹集医疗费,还帮助病友,和他们亲如一家……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本书讲述了一个重残女孩自我救赎的心灵历程,她用十年的时间使自己的生命达到了另一个高度。
热门推荐
  • 四“海”为家的县委书记

    四“海”为家的县委书记

    地区交流干部应国匡来到昌东县任县委书记,他到任后,雄心勃勃,想大干一番事业。但他经不起女色的诱惑,慢慢地疏于政务,沉浸在女色中,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尽干一些权色交易的勾当。平时,他在四个女人中间穿梭偷情,最后,案情浮出水面,他受到了党纪国法的惩处……
  • 魔王冷后

    魔王冷后

    杀手之王一觉醒来被称作是自己父母的人带回家族,觉醒记忆,低调隐藏5年建立惊人势力,一朝出世必掀起一阵风云,看夜暗如何在异世再次登上巅峰
  • 废柴逆天:没品天尊追萌妻

    废柴逆天:没品天尊追萌妻

    她,是现代世界级的杀手,一朝穿越,变身为苍穹大陆上人人唾弃的废柴又骄傲的七小姐。他,是天云国人人憧憬的一国之主,在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且看她如何翻手为云,斗后妈,打小三。再看他如何覆手为雨,揍情敌,追萌妻。但是,当他负她时。她说:从此以后,不再动心,不用真心;从此以后,花花世界,不再当真,什么天长地久,都是骗人的。
  • 默闻言依恒

    默闻言依恒

    我看着你的背影,走向转弯的路口,一直到消失,才慢慢转身离开——沈依雯最讨厌的东西,一是承诺,二是谈恋爱,三是选择。你总是微微一笑,之后云淡风轻。在这之间貌似有太多的不该,要是每件事情都没那么复杂该多好?只可惜,那是不可能的吧?如果说,让我心甘情愿地做一件事,唯一的就是,看着你,看着你,默默地看着你……
  • 逆命神魔

    逆命神魔

    从一个被人抛弃的高中生,到被人仰慕的绝世强者,他不信命,更不信天命,即便是命中注定他也要改变,一切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不受天的控制,不受命的束缚!
  • 诺彗斯世纪

    诺彗斯世纪

    2019年,随着超能力和机械时代来临,血族势力蔓延,人类文明遭到神魔两界威胁,究竟是谁造成这一切……
  • 和丧尸一起走过的日子

    和丧尸一起走过的日子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三好青年,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你说你好死不死的我就旅游不小心掉进一个山谷里,至于吗?至于吗?出来你就给我整一个生化危机,末世降临,丧尸爆发!靠!这是不是在拍电影啊,天呐谁来救救我,我只是一个天真可爱善良无邪的小吊丝啊!这就是咱们这有些二的主角大人,一个有些二的青年如何成为这场末世的救世主,恩额额,关于成为救世主我这作者都有点不相信这人才真能蜕变【笑哭了】
  • 剑极战神

    剑极战神

    一剑西来,天外飞仙万道寂灭,剑道长存君临六合八荒,傲视九天十地我有一剑,当为战神!
  • 纽扣:错爱的星空

    纽扣:错爱的星空

    小时候,妈妈告诉我,人生就像纽扣,要懂得知足,懂得对号入座,如果一颗扣错了,就要全部重来。面对如此多彩的人生,谁又能果断地做出选择,知道自己正行规无踏错呢?
  • 盛宠小娇妻:傲娇总裁别误会

    盛宠小娇妻:傲娇总裁别误会

    初遇时,她救他于深潭碧水间,他藏她于心底最深处。重逢时,她对他上下其手地调戏,他压倒她恼羞成怒地羞辱。执着地寻寻觅觅,却又阴差阳错地频频误会,他们是否有缘拨开迷雾看清对方的真心?小剧场:他危险地看着她:“你调戏我?”她抛给他一朵妖娆地笑:“调戏?这样的事情不是应该男士来做的吗?”语方毕,她就被扑倒了......她对他说:“我怀孕了,我们结婚吧!”他冷冷地凝着她:“你确定你怀的是我的孩子吗?”离婚前,她说:“我爱你。我真的很爱你,失去我,是你的损失。”离婚后,他对她说:“对不起。”她说:“你不用对我说对不起,因为我们已经没有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