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42600000021

第21章 成都酒吧与成都茶馆的永恒对话(1)

$序言

奔腾不息的岷江雪水,透过都江堰的宝瓶口,径直流到了成都人的茶碗和酒碗里。故而几千年的成都,一直飘着茶香和酒香。

正因为有了锦江之水,才孕育了成都千年不息的茶与酒。“茶”与“酒”堪称为一对孪生兄弟。

成都是一个需要慢慢品味的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懂得慢的智慧的城市。成都拿什么慢下来?坐下来喝酒;成都怎么才能慢下来?坐下来品茶。应该说,“酒”和“茶”是成都千百年来以“慢”著称的最好的理由。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送给成都的这句广告词可谓精妙绝伦:“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据艾芜、沙汀及李劼人等成都老一代文人回忆,20世纪初成都的茶馆,简陋,局促,逼仄,茶馆里的气息慵懒、嘈杂,然而却充满成都特有的温情和感动。

成都的茶馆和酒馆都有一个特点,两者往往挨在一起,很多酒楼里面几乎都有茶馆,也有的是一楼酒店二楼茶馆,这是因为成都人的消费习惯在于,吃饭前往往会在茶馆里喝茶。

由是,成都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成都是个大茶馆,茶馆是个小成都。”同理亦然,“成都是个大酒吧,酒吧是个小成都”。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成都酒吧一直踏着时代的节拍,与时俱进,且被赋予全新的内涵。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酒文化来说,成都这座以水著称的城市,天然地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对于“酒”和“德”,成都这座城市最具发言权,它有如一位千岁老人,用中国最古老的“道”最好地将二者精妙地糅在一起,一直滋养着这座城市而生生不息。

$“酒吧”和“茶馆”熏陶下的“成都速度”

关于成都的酒馆与茶馆,历朝历代以来,已经有数不清的文章和书籍去阐释和诠注,其中不乏精彩之作,有的作品甚至把“酒”和“茶”写得出神入化了。本书原本不想辟专章阐述之,盖因成都的酒馆和茶馆是成都之所以成为休闲之都的灵魂,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在解读成都这座城市也好,在研究成都人也罢,总拿“酒”和“茶”说事,因为如果没有了这两样精灵,天知道成都会变成什么样子!似乎成都的“酒吧”和“茶馆”,注定是解开成都密码最好的钥匙。

正所谓成都学人尹建华先生所言,成都的特点如果非要用一个字来形容,“慢”肯定是一个答案。尹建华说得地道,因为成都是一个需要慢慢品味的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懂得慢的智慧的城市。

慢是开启成都身份的关节点,也是认识成都的秘密栈道。慢是对光阴的挽留和追忆,也是对时间进行有意义的文化编码。唯有在慢中,我们才能领会成都的美妙,细节的意义,洞悉生活的奥秘。只有长久的停留和驻足,才能使我们生命的岩浆迸发出来。

写到这里,我突然就想起一个段子。说是一个老太太看到一些人成天匆匆忙忙,便问他们:“人最后的目的地会是哪里?”被问者答说:“当然是死亡。”老太太又说:“既然是去死,你们干什么要走得这么快?”这句简单的话是多么的深奥。我敢肯定地说,这位老太太一定是个成都人。

可以说,“快”是对事业提供了激情的加速度,而“慢”则对生活提供了诗意的成都速度。一般来说,一个需要慢慢品味的城市,一定是一个丰富的城市,它耐人寻味而且富于魅力。它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让生活在慢的引力下,变得柔韧而又饱含力量。同样,一个懂得慢的智慧的城市,也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城市,因为“慢”,就是时间的过滤器,能够沉淀出一个城市的精华。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成都拿什么慢下来?坐下来喝酒;成都怎么才能慢下来?坐下来品茶。应该说,“酒”和“茶”是成都千百年来以“慢”著称的最好的理由。

也因为本书是以“中国白酒第一坊”作为写作对象,既然主题为千年一坊,当然离不开“酒”和“茶”,因为“酒”和“茶”这对孪生兄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天府之国那上善若“水”。

关于上苍所赐天府之国天然的雪水,我们在第一章和第二章里已经有过专门的描述。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得益于上苍这股甘美的清泉,滋养了成都平原的“茶文化”和“酒文化”。成都遍地的茶馆和酒吧,成为这种文化最为生动的见证。

从很大程度上讲,茶对水的讲究不亚于酒对水的讲究。正因为有了锦江之水,才孕育了成都千年不息的茶与酒。“茶”与“酒”堪称为一对孪生兄弟。

奔腾不息的岷江雪水,透过都江堰的宝瓶口,径直流到了成都人的茶碗和酒碗里。故而几千年的成都,一直飘着茶香和酒香。

有一个比较玄妙的假说及推理,说古人曾把星空分成二十八个区域,它们当中的每一个片区都有一个星宿负责管理,故而叫做“二十八星宿”。天是如此,因为天和地对等,所以在地面上也有相对应的“二十八个片区”。有趣的是,其中一个被称为“井宿”的星宿正好“对应”四川。由是,四川的井及井水遍布,根系十分发达。此说无论牵强也好附会也罢,但成都平原的水井众多,井水优质却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天文地理博大精深,这样的对应之说应该言之成理。井水可谓远古最理想的水源,当井水在蜀族人民体内流动之后,当然就引出他们那些诗一般的想象。

成都的水的源头都那么富有诗意,何况足可以催诗遣词的“酒”与“茶”?

事实上,成都对水的尊重不仅可以从“酒”与“茶”身上体现出来,更为关键的是,上千年来,成都人对水一直有一种特别的崇拜仪式——清明放水节。

史载,自宋代始,清明放水节仪式一般由四川高级官员担任主祭官,主持大典。放水前一日,主祭官从成都起程,途中要先到郫县“望丛祠”祭拜古蜀国。然后浩浩荡荡地拥向蜀人的水之圣地都江堰。古蜀王望帝和丛帝都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最初的直接领导者和参与者,望帝杜宇教民务农,丛帝决玉山以除水患,望丛二帝为四川成为天府之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每逢农历三月三,各地蜀人也云集望丛祠烧香祭祖,蔚为大观,由此成为蜀人的盛大节日,千百年来长盛不衰。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因为有了清明放水节所祭祀的那些列祖列宗,才有了我们这座飘着茶香和酒香的千年古城。

$成都应该有这样一个别称——“中国茶都”

整个一本书都在说酒,此节让我们先说说茶和茶馆吧。成都与茶的缘分不浅,成都有民谚称“满城居民半茶客”。成都人的生活与茶有着极其悠久而密切的关系,成都的茶事与成都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是相互关联的。黄炎培先生抗战时期旅居成都时,写有大量打油诗描绘成都人日常生活的闲逸。其中有关茶馆的有:“一个人无事大街数石板,两个人进茶铺从早坐到晚,三个人猪狗象一例俱全,四个人腰无分文能把麻将编,五个人花样繁多、五零四散,回家吃酸萝卜泡冷饭。”教育家舒新城也写道,1930年代成都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人们生活的缓慢节奏,在茶馆里,“无论哪一家,自日出至日落,都是高朋满座,而且常无隙地。”1934年,薛绍铭在《黔滇川旅行记》中也记载:“住在成都的人家,有许多是终日不举火,他们的饮食问题,是靠饭馆、茶馆来解决。在饭馆吃罢饭,必再到茶馆去喝茶,这是成都每一个人的生活程序。饭吃的还快一点,喝茶是一坐三四个钟点。”

成都的茶馆在宋代已见于记载,明代已有一定的影响。至清朝末年,已是非常兴旺。成都茶馆之多,向为全国之冠。据清末傅樵村所著《成都通览》载,1909年成都有茶馆四百五十四家。1935年1月,成都《新新新闻》报统计,成都的茶馆有五百九十九家。每天茶客约十二万人,当时市民不足六十万,约五分之一的成都人每天进茶馆。黄友良先生撰文称,到1941年原成都市政府编制的统计表列,成都茶馆为六百一十四家,其会员人数居全市工商业第五位。截止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成都市茶社业同业公会记载,茶馆数目为五百九十八家(《成都通览》载1909年成都有街巷五百一十六条;1935年9月《新新新闻》报统计,成都有街巷六百六十七条)。据此,成都全市街巷约计六百余条,每一条街巷,都几乎有一家茶馆,可见它和市民的生活关系相当密切。

有“东方左拉”之称的四川著名本土作家李劼人先生这样描述过成都清末的茶馆:“茶铺都不很干净,不大的黑油面红油脚的高桌子,大都有一层垢腻,桌栓上全是抱膝人踏上去的泥污。坐的是窄而轻的高脚板凳,地上千层泥高高低低,头上梁桁间,免不了既有灰尘,又有蛛网。茶碗呢,一百个之中,或许有十个是完整的,其余都是千疤万补的碎瓷。”

其实,黄友良笔下的成都茶事琐述也不乏精彩和传神——

旧时成都茶馆的名称,一般是茶铺、茶社、茶楼。茶园则是剧院的总称,虽也卖茶,却非茶馆。也有以园、亭、轩、阁、厅、处、庄、居来命名的,并不普遍。

成都的茶馆店名很雅致,在旧时是一大特色。成都闹市区的茶馆店名多是经文人琢磨推敲而来。旧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内有一家临溪茶馆名“枕流”,其典出《世说新语》:高士孙子荆欲归隐,对王武子说“当枕石漱流”,却误为“当枕流漱石”。王反诘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子荆强辩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励其齿。”临溪枕流,风雅贴切。

有风雅情趣的如:文庙街的瓯香馆,粪草湖的临江亭,山西馆的广香阁,皇城的吟啸楼,鼓楼洞的芙蓉亭,商业场的宜春楼、怀园、第一楼以及锦春、访春、春和、春融、带江、迎曦、映月、饮涛、槐园、竹园、欣园、晓园、掬春楼、亦乐春、停月居、映月亭、诗清阁、忙里闲、问津处、寻津处等等。

有在“茶”上做文章的,如:茗园、品香、留芬、清心阁等;有述茶之产地的,如:‘六也’、‘蒙顶’等;有纪念历史上对茶有研究的名人的,如:陆(羽)、卢(同)茶楼,羽经茶社等。

有冠本人姓氏的,如:方记茶社、曾记茶社,吴永聪开的永记、黄光荣开的荣辉、罗漱泉开的漱泉楼、刘师亮开的师亮茶厦、刘湘泉开的香荃居等。

有以街名做招牌的,如:华兴街的华兴茶社、青龙街的青龙茶社、迎恩楼街的迎恩茶社等。华华茶厅规模最大,坐落在春熙路南口的城守东大街,地处闹市繁华地段,约人会友购物均便,附近酒楼饭馆林立,既可茶后吃饭,又便酒后饮茶。茶厅三厅四院,场地宽敞,可同时容纳一千余名茶客。老板廖文长善于经营,每年春茶上市,便将一年的茶买齐,自烘自窨,茶味香醇。每碗分量又足,吃起过瘾,深受茶客欢迎。加以服务周到,供应茶客的擦面毛巾严格消毒,因此门庭若市,生意十分兴隆。

民国二年春,成都聚丰餐馆老板李九如首先在少城公园内开设永聚茶社,使用矮桌和竹马夹子,其他茶馆也渐渐仿效。后因马夹子太占地方,遂改为竹椅,以四川出产的斑竹和“硬头黄”制作,轻便舒适,扶手靠背俱全,可坐、可倚,闭目养神而不虞摔跤。后来迅速在全省推广。

成都茶馆中的侍者俗称“幺师”,须有一套专门技艺。一是摆茶碗,右手提壶,左手抱一摞茶碗,五指间夹茶船。至桌前放下水壶,取下肘间抹布擦桌,左手五指一挥,茶船丁零落下,恰在客人座前,依次放上茶碗。二是冲茶,右手提壶,左手揭茶盖,顷刻之间一一冲入开水,收放自如,桌上不留一滴水珠,干净利落,令人叫绝。旧时茶馆幺师,还要负责招呼客人。客人进门,马上迎上,带入座位,询问要求,然后高声招呼柜上“××茶×碗”。柜上自有呼应。一应一答,此起彼伏,别有韵味。

被誉为“成都活字典”的车辐老人,曾经仔细描绘过1930年代成都东城根街口一家叫“锦春楼”的茶馆中的幺师“周麻子”的茶艺——

这个满脸麻子的堂倌有一手旷世的绝技。每当客人落座,他便右手提一把亮锃锃的紫铜茶壶,左手卡着一大摞黄铜茶船和白瓷茶碗茶盖,含笑趋身上前。茶客只听得哗啦一响,一二十只黄铜茶船飞旋至面前。

惊异间,又听得嚓嚓嚓一阵响,眼前白光闪过,一二十只茶碗已如白鸽入巢飞入茶船。掺茶的过程自然是惊心动魄,众人只觉得滚烫的白水从脑后、肩头、耳边刷刷流射,从两米开外准确无误地注入茶碗,不洒一星半点在茶碗之外。末了,周麻子收起茶壶趋前一步,用幺拇指把散在桌上的茶盖轻轻一挑,只听当当几声,一二十只茶盖就纷纷跳起来,严丝合逢地盖在茶碗上。周麻子收茶钱,都是茶客走时再结账,客人再多也是从不差错,找补竟不差分毫,其记忆力之强,令人叹服。其人其事,是成都一绝。

据艾芜、沙汀及李劼人等成都老一代文人回忆,20世纪初成都的茶馆,简陋,局促,逼仄,茶馆里的气息慵懒、嘈杂,然而却充满成都特有的温情和感动。

在清晨残留着薄雾的街巷间,清新的阳光慢慢地照在那些破碎的青花瓷碗上,大大小小的茶馆中早已坐满了各色茶客,悠闲而自在。市井的喧闹如涌动的潮水缓缓升起。喝早茶的人中既有提篮负担的引车卖浆之流,也有提笼架鸟的市井闲人,用一碗滚烫的茶水消除身心的倦怠疲乏,缓慢地消磨着无所事事的时光,同时满足了对话和交流的渴望。

$成都是个大酒吧,酒吧是个小成都

说过成都的茶馆之后,我们再看看可以与之比肩的酒馆。成都的茶馆和酒馆都有一个特点,两者往往挨在一起,很多酒楼里面几乎都有茶馆,也有的是一楼酒店二楼茶馆,这是因为成都人的消费习惯在于,吃饭前往往会在茶馆里喝茶。一来饭前一杯茶可以消啖化食,二来先到的食客等后到的食客,到了吃饭的时间,只要给茶馆跑堂的“店小二”打个招呼,叫声“留座”,自然没有人动你的茶杯,这个座位依旧是你的。用餐之后,依然可以回到茶馆里属于你的座位上继续喝茶。

由是,成都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成都是个大茶馆,茶馆是个小成都。”同理亦然:“成都是个大酒吧,酒吧是个小成都。”

现在时兴的酒吧就是过去的酒馆,成都旧时的酒馆像茶馆一样林立,那时的酒馆都传承着前店后坊的“水井坊模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引以为时尚。据一些老人回忆,直到上世纪30年代,水井坊遗址所在地的水井街“福昇全烧坊”,还保存着临街卖酒、后坊酿酒生产的店坊合一的布局习俗。

这一类酒馆规模有大有小,在柜台前都放有数个陶制的大酒坛,酒坛一律大肚小口,且封口的盖子做得十分考究。多是锦江畔粗粒河沙,过筛洗净晒干之后,装入多重厚布制成的密封口袋,其外再用红布包裹成扁圆形,这种盖子既重且柔,有效地避免了酒香的外泄,而其大红的颜色又不失喜气,更像酒客用酒后的酡颜。离酒柜不远处便是齐刷刷的酒桌,那些酒桌比一般的饭桌要小。

关于这里的一规一矩,四川文物总店的方北辰先生在一篇《成都酒馆和全兴美酒》文中描述得十分详细——

酒客风尘仆仆地进店来,跑堂的堂倌便招呼看座,生客一般会比出四根指头:“四两全兴。切一根卤猪尾巴。”若是熟客,只需吩咐一句“老规矩”,甚至话也懒得说,单伸出四根指头一晃,伙计便唱喏,回身操办去也。只见他来到酒坛旁边,把那红布盖一揭,一缕醇香便在店堂飘散开来,令酒客精神为之一振,顿时口舌生津。

同类推荐
  • 宁波:这方水土这方人

    宁波:这方水土这方人

    本书是宁波市政府网站主持编写出版,全书采用汉日对照的形式介绍了宁波概况、政府区划、宁波名人、宁波经济、风光名胜、文化生活等内容。
  • 历法·节气趣谈

    历法·节气趣谈

    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村青年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成才的迫切需求,共青团中央青农部以“关注焦点、瞄准致富点、找准需求点、抓住热点、切入视点”为原则,编辑出版“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新农村新青年文库》,包括和谐家园、发展生产、劳动力转移、科普宣传、文化教育、自主创业、小康生活、生态环保等八方面内容的100本书。冀此服务和帮助广大农村青年进一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带头倡树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时代新风尚,踊跃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努力谱写出新一代“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奋斗之歌。
  • 重门天险:居庸关(文化之美)

    重门天险:居庸关(文化之美)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险要,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的得失昭示着王朝的兴衰成败,更成为改朝换代的象征。此外,居庸关一带的汉族与关外游牧民族在此交汇,融合成具有居庸关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大门。
  • 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后期·民国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后期·民国汉族风俗

    本书作为《汉族风俗史》之第五卷,经过10余年风雨的磨练,现在终于要出版了。
  • 兰州历史文化(民俗民风)

    兰州历史文化(民俗民风)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热门推荐
  • 绝妃等闲:邪帝宠妻无下限

    绝妃等闲:邪帝宠妻无下限

    她,21世纪x组金牌女特工,却因神奇力量穿越成废材,成为人人茶余饭后的笑料。no,no,no,这还不够,是天才还是废材?惹了她,抱歉,她让你死得很有节奏!他,传说中的修罗王。他是暗夜之王,人人敬仰。传说他厌女,好男风,三尺之内无人敢接近!不过,这死皮赖脸的又是谁啊?!“收了我的定情信物还不承认是我的女人,小宝贝?”男子笑得一脸无害。什么?!还包吃包住包暖床,暖床!!?她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于是一场追逐戏上演,最后还是被吃干抹净,连骨头都不剩一点渣!
  • 武掌轮回

    武掌轮回

    九州武道,开启轮回武魂是踏出强者之路的第一步。每一个人都有上一世,上一世或是人类,或者鬼魅,或者妖魔。激发自己的轮回武魂,在武道当中不再是孤身一人!淬炼肉身、聚集真气、修炼魂魄、武道掌轮回!当自己的上一世是符魔李淳风,撞上了一个又一个九州历史中身处一个时代主角的人物时,碰撞的火花足以燃烧掉整个宇宙!且看冷无心如何带着自己一个又一个可怕的轮回武魂,在九州的历史中写下自己的篇章!PS:新书期,望各位赏推荐票和收藏位,至关重要!拜谢!PS:每天三次更新,午饭来一发,晚饭来一发,宵夜来一发!
  • 邂逅相亲,此生相爱

    邂逅相亲,此生相爱

    这是剩男剩女们的时代,大龄青年孙子高回国了,面对母亲的逼迫他开始了自己的大相亲时代!
  • 无限之主神是我小弟

    无限之主神是我小弟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如果给你一次改变的机会你会抓住吗?反正主角是抓住了。
  • 佛阿毗昙经出家相品

    佛阿毗昙经出家相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逢校花的日子里

    重逢校花的日子里

    后来照片删了,号码换了,抽起了烟,也就没了故事。那天下午我收到一副素描画像,画上的人是我。从那有些飘逸的绘画手法中,我肯定了这是出自我名下的佳作,画的左下角被标注上了一段话,我呆呆地看了很长时间。一行锦绣的小字。“孟云郝,我们结婚吧!”“……”
  • 召唤兽

    召唤兽

    一个全新的关于女娲后裔的成长历程,一个在人类世界中长大的女娲后裔在妖魔鬼怪的世界里历经各种危险,在危险中收货爱情,亲情,友情!
  • 责任等于安全

    责任等于安全

    安全是员工最大的福利,责任是安全最好的屏障。安全系于责任,责任确保安全。把安全意识融入自己的血液中,严守规章流程,认真规范操作,让事故永难出头。只要拥有“责任”这个法宝,安全就是有保障,我们的生命才能焕发光彩。
  •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

    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