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43100000023

第23章 名词篇(14)

宿:《集韵·宥韵》:“宿,列星也。”《素问·离合真邪论》“天有宿度”王冰注:“宿,谓二十八宿。”古代天文学家把黄道、赤道附近的恒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区,每个星区各取一星为主,作为一宿,共二十八宿,因此也可以说“宿”就是星的集合体,即星区。《后汉书》中“宿”在本语义场的用法较为少见,且基本上出现在“星宿、列宿、二十八宿、西方之宿”的组合形式中,如《马融列传》:“日月为之笼光,列宿为之翳昧。”《天文志》:“三阶九列,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斗、衡、太微、摄提之属百二十官,二十八宿各布列,下应十二子。”更多的则是各具体宿名的直接使用,如《律历志》:“至十五年七月甲辰,诏书造太史黄道铜仪,以角为十三度,亢十,氐十六,房五,心五,尾十八,箕十,斗二十四四分度之一,牵牛七,须女十一,虚十,危十六,营室十八,东壁十,奎十七,娄十二,胃十五,昴十二,毕十六,觜三,参八,东井三十,舆鬼四,柳十四,星七,张十七,翼十九,轸十八,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小结:《后汉书》中与“星”有关的词,还有许多具体的星名或星座名,可详见其它专家的研究,这里我们为了研究的方便,只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5个词:可用于通称的“星、辰”,表示彗星的“彗、孛”及表示星群的“宿”。其中“星”更多的用来特指五星。而从使用频率和所指范围来看,“星”仍可以看作是本语义场的代表词。

(第三节)自然现象及物质名词(2)

4.水(Water)

“水”位于《百词表》第75位。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在早期的文明中,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古西方的四元素说、佛教中的四大、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中都有水。反映在语言文字中,“水”早在甲骨文中已见,其字形为水的象形,同时还有不少从水之字,从已有的考证研究来看,大部分词是用作水名。可见,早在人类之初,就对水有了高度的关注和认识。

《后汉书》中“水”概念下的成员比较繁杂,包括“水;川、江、河、渎、海、波、涛、浪、溪、泉、涧;潢、洿、污、沟、池、沼、陂、泽、薮、渊、潭、湖;汤;泾、渭、淮、汉、湘、湟、沘、泗、沅、漳、洛、洧、颍、沔、涪、淄、洹、泸、滍、济、淇、涑、洮、滏、沂、汾”等,其中“水”为主导词,“川、江、河、渎、海、波、涛、浪、溪、泉、涧”表示流水,“潢、洿、污、沟、池、沼、陂、泽、薮、渊、潭、湖”表示积水,“汤”表示热水,“泾、渭、淮、汉、湘、湟、沘、泗、沅、漳、洛、洧、颍、沔、涪、淄、洹、泸、滍、济、淇、涑、洮、滏、沂、汾”则均为水名。由于学术界对“水”语义场的相关研究成果很是丰硕,这里我们仅对其中几个词略作说明。

《后汉书》中“水”共683见,使用频率居于首位。从语义上看,凡与陆地相对的江、河、湖、海、洋,无论大小深浅、是流是积、山间或地下,均可称“水”,如《第五钟离宋寒列传》:“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此“水”浑指江河湖海。《孝顺孝冲孝质帝纪》:“海水溢。戊申,使谒者案行,收葬乐安、北海人为水所漂没死者,又禀给贫羸。”据文意“海水溢……为水所漂没。”此“水”显然指“海水”。《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行至渭桥,自投于水。”这里“水”指渭水,则为河水。此外,还直接可见“海水、河水、江水、泉水、溪水、山水、涧水、池水、沟水、渊水”等形式。同时“水”也可作河流通称,后世称“江、河”的一些河流,如湘江、泾渭等河,《后汉书》中皆以“水”称,如《郡国志》:“有阳朔山,湘水出。”那些表示水名的专有名称后面均可带“水”,如《孝献帝纪》:“秋七月,洧水、颍水溢。”而在现代汉语中,“江、河”等多作南北河流的通称,“水”之为通称极少,只有个别遗留至后世,如今山东泗水、湖北汉水。

从语法上看,“水”常常充当主语和宾语,如《孝桓帝纪》:“郡国六地裂,水涌井溢。”《耿弇列传》:“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它的构词能力很强,多与别的名词融合成偏正结构,如“水牛、水兵、水田、水草、水战、水排、水患、水变、水灾、水运、水蛊、水禽、水脉、水道、水源、水势、水神”等;也能与形容词搭配,如“清水、浅水、洪水、大水、流水、寒水、湍水、湛水、丰水”等。例如:

(1)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

(2) 建武中,太守邓晨欲修复其功。闻杨晓水脉,召与议之。(《方术列传》)

(3) 蹰躇畦苑,游戏平林,濯清水,追凉风,钓游鲤,弋高鸿。(《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

(4) 其明堂之奠,干饭寒水,饮食之物,勿有所下。(《独行列传》)

上述的组合形式绝大部分一直沿用到现代,可以说,《后汉书》中“水”的用法与现代基本相似。

“江、河”在上古分别为长江、黄河的专名,《后汉书》中如“江东、江南、河岳、河西”等,均是承古而用其专称义;但也有“江、河”作河流的通称的例子。如《文苑列传》“陈平敖里社,韩信钓河曲”,李贤注:“韩信家贫无行,不得为吏,钓于淮阴城下。河者,水之总名也。”原文“河”是指称长江以北的河流,但李贤注反映了唐代的“河”已有河流总称的用法,似有口语色彩。可见从中古起,“河”也可同于今用,作所有河流的总称,但在《后汉书》中还只是作为河流通称。与“河”相似,“江”也可作为南方河流的通称,如《邓寇列传》:“愿赴湘、沅之波,从屈原之悲,沉江湖之流。”此“江”显然指“湘、沅”。现代汉语中,人们习惯认为江大河小,故以小于江者或称为“河”。

“汤”意为热水。《后汉书》中“汤”表示热水有9例,可见“汤沐、汤雪、汤镬、探汤、扬汤止沸”等,如《宦者列传》:“与瑀考验,有不如言,愿受汤镬之诛,妻子并徙,以绝妄言之路。”《董卓列传》:“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现代汉语中“汤”多表示饮食用的菜汤,表示热水仅遗留在诸如“扬汤止沸、赴汤蹈火”之类的成语中,其常用义已发生了转移。然“汤”的菜汤义究竟何时产生?如何产生?一些词典甚至未列“汤”的菜汤义。王力先生(1999:1507)曾举王建《新嫁娘》诗“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认为唐代“羹”和“汤”有菜汤义;黄金贵先生(2004)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唐代偶见、宋代多见的“羹汤”,实指汤制的羹,此“汤”仍指热水,“汤”到元代才产生菜汤义,但所指多是浓汤,到明清时期“汤”成为菜汤通称,成为主要的一类菜肴。《后汉书》中“汤”没有表示菜汤的用例。

上古时期,汉语词汇以单音节为主,河流名称也不例外。“先秦河流名称,绝大多数只用单音节称之。”《后汉书》中表示河流专名的“泾、渭、淮、汉、湘、湟、沘、泗、沅、漳、洛、洧、颍、沔、涪、淄、洹、泸、滍、济、淇、涑、洮、滏、沂、汾”,由于词义本身的原因,以它们为构词语素构成的词相对较少,再加上人们的使用频率及习惯,现代汉语中这些词基本上都成了古水名,而相比之下“江、河、湖、海”有着较强的构词能力,现代汉语中对河流的指称多是由“江、河、湖、海”构成的复合词。

小结:《后汉书》中“水”语义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聚合体系,呈现出较强的系统性,其成员多达51个,我们简单地勾勒了其大致轮廓。其中,“水”是本语义场的代表词,无论是在语义还是在语法功能上,“水”在汉语史的发展历程中都是比较稳定的。从总体来看,“水”语义场呈现出逐渐简化的特点,不同时代的成员数量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如现代汉语中,“汤”退出了本语义场,诸多的古水名也不再使用;同时成员的义域也在发生变化,如“江、河”由表专名到通指河流。“水”语义场的演变与人群的活动、语言本身的发展都有着密切关系。

5.雨(Rain)

“雨”位于《百词表》第76位。雨:《玉篇·雨部》:“雨,云雨也。”又《集韵·遇韵》:“自上而下曰雨。”从古注和古人的认识看,“雨”是兼表动词和名词的。陈梦家先生《殷虚卜辞综述》(1988:76)认为:“象形字当然不仅是名字而且可以是动字。卜辞的‘雨’字象掉下雨点之形,就其为雨点而言是名字,就其为雨点落下而言是动字。”因为“雨”本身就存在着动、静两种状态,因此用来表达客观世界“雨”的概念就可能兼有动、静。《后汉书》中“雨”共240见,其中名词占半数以上,多与形容词或名词组合,如:时雨、澍雨、阴雨、苦雨、迅雨、甘雨、和雨、霖雨、淫雨、雨、雨泽、云雨、风雨、雨露、雷雨;也偶与动词搭配,如:遇雨、避雨、求雨、祈雨。当“雨”用作动词时,多表示下雨,如:雨水、不雨、未雨、连雨;也可泛指为自上而下的动作,如:雨雹、雨血、雨肉。各举一例:

(1) 协和阴阳,调训五品,考功量才,以序庶僚,遭烈风不迷,遇迅雨不惑,位莫重焉。(《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

(2) 今虏皆马骑,日行数百,来如风雨,去如绝弦。(《西羌传》)

(3) 鲁僖遇旱,而自责祈雨。(《左周黄列传》)

(4) 若政变于朝而天不雨,则臣为诬上,愚不知量,分当鼎镬。(《郎襄楷列传》)

(5) 冬十月,四州大水,雨雹。(《孝安帝纪》)

“霖、淫”都表示久雨。《尔雅·释天》:“雨自三日已上为霖。”又“久雨谓之淫,淫谓之霖。”《后汉书》中“霖”8见,均为“霖雨”,如《五行志》:“熹平元年夏,霖雨七十余日。”“淫”表示久雨也只见“淫雨”,共9例,如《五行志》:“安帝元初四年秋,郡国十淫雨伤稼。”

“潦”表示大雨。《玉篇·水部》:“潦,雨水盛也。”又《诗·召南·采》“于彼行潦”马瑞辰传笺通释:“雨水之大曰潦。”《后汉书》中“潦”共10例,其中“水潦”6例,另可见“雨潦、潦水、灾潦”等,如《南蛮西南夷列传》:“牂柯地多雨潦。”

“”表示暴雨。《尔雅·释天》“暴雨谓之”郭璞注:“今江东呼夏月暴雨为雨。”又《文选·张衡〈思玄赋〉》“雨沛其洒涂”旧注:“巴郡谓暴雨为雨。”可见,“”可能是一个方言词。《后汉书》中“”仅有1例,乃引用张衡《思玄赋》,见《张衡列传》:“云师[云甚]以交集兮,雨沛其洒涂。”

“澍”表示时雨。《慧琳音义》卷十二“兴澍”注引《考声》:“时雨降注曰澍。”《后汉书》中“澍”16例,可见“时澍、澍雨、甘澍、降澍”等组合形式,如《苏竟杨厚列传》:“太守宗湛使统求为郡求雨,亦即降澍。”

“雩”是求雨之祭,《说文·雨部》:“雩,夏祭乐于赤帝以祈甘雨也。”在古代靠天吃饭的情况下,风调雨顺则成为人们对大自然最原始的祈祷,如遇上天旱,敬畏天神的上古先民便进行求雨之祭。《后汉书》中“雩”共11见,除2例用于地名外,余均表示求雨之祭。如《礼仪志》“公卿官长以次行雩礼求雨”,刘昭注引《左传》服虔注云:“谓四月昬,龙星体见,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雩祭以求雨也。”

小结:雨作为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对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后汉书·礼仪志》:“自立春至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即明确规定在整个农作物生产期间,各地都要向上报告降雨量。可见古人对雨有着细致的观察与记录,足以表明对雨的重视。

从《后汉书》中“雨”语义场的考察来看,“雨”是上位词,并对各种状态的雨作了各方面细致的指称,且都能与“雨”搭配以表示某种类型的雨,同时表示求雨之祭的“雩”,也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认知程度,是和他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词汇。

6.石(Stone)

“石、沙”在《百词表》中分别居第77、78

位。由于“沙”即细碎的石粒,除了形态大小与石有别外,性质上当与石同属,所以我们将“沙”纳入“石”语义场一起考察。石:《说文·石部》:“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口象石形,其形略,故从厂指事。”由于早期人类在山中活动,诸如洞穴文化之类,并学会使用石器进行生产,其生活场所及劳动工具都与山石密切相关,所以早在远古时期,先民对石头就有着深入的认识,甲骨文中“石”已可见。徐山《释“石”》考察了“石”的甲骨文形体,认为其字形右象岩角,表明了“山石”所处的具体位置,左象石块,透露了先民祭祀山石文化的信息,因而“石”的本义即《说文》“山石”之义。

《后汉书》中“石”在本语义场的用法有174例。从语法上看,以“石”构成的各种组合形式占了绝大多数,多与名词组合,如:石山、石室、石穴、石林、石工、石臼、石车、石碑、石椁、石鸟、金石、石灰、草石、矢石、针石、药石、柱石、玉石、燕石、碣石、岩石、瓦石;也与动词搭配,如:刻石、刊石、凿石、击石、攻石、采石、触石、堆石、裹石、铭石、镂石、烧石、累石;也与形容词搭配,如:大石、小石、方石、距石、怪石。在这些组合形式中,“石”或与名词、形容词组成偏正短语,或与动词构成动宾组合,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已没什么不同。

从语义上看,有用为本义表示山石的,如《孝顺孝冲孝质帝纪》:“二月戊戌,诏以民入山凿石,发泄藏气。”也可以用作凡石之称,或指水中礁石,如《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载船触石破没。”或指陨石,如《郎襄楷列传》:“扶风有星陨为石,声闻三郡。”或指石镞,如《皇甫张段列传》:“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或指矿石,如《循吏列传》:“又耒阳县出铁石,佗郡民庶常依因聚会,私为冶铸。”或指乐石,如《崔骃列传》:“乐作而凤皇仪,击石而百兽舞。”或指碑石,如《朱乐何列传》:“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在汉语词汇的发展过程中,“石”进一步泛化,上述“石”的具体所指,在现代汉语中多用双音词或其它专有名词(如指矿石用“矿”)来指称。

“沙、砾”都表示小石。《慧琳音义》卷四十一“沙卤”注引《仓颉篇》:“沙,碎石也。”《释名·释山》:“小石曰砾。”《后汉书》中“沙”除用于地名外共8例,可单用,如《刘玄刘盆子列传》:“二月辛巳,设坛场于淯水上沙中,陈兵大会。”也可见“沙砾、流沙”等用例,如《杜栾刘李刘谢列传》:“就使当今沙砾化为南金,瓦石变为和玉。”其中“砾”除见于“沙砾”2例外,余1例为《党锢列传》“渭以泾浊,玉以砾贞”。

“碑、嵑”都表示竖石。《说文·石部》:“碑,竖石也。”又“碣,特立之石。”《后汉书·窦融列传》“封神丘兮建隆嵑”李贤注:“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这里“嵑”通“碣”,可见“碑、碣”同属,均用于纪功德,仅方圆之别。《后汉书》中“碑”25例,多见“立碑、树碑、石碑、碑文”,如《桓荣丁鸿列传》:“乃共树碑而颂焉。”“嵑”表示竖石仅前述1例,《后汉书》中另见“碣”3例,如《冯衍列传》:“流山岳而周览兮,徇碣石与洞庭。”这里“碣石”指称的是山名,并不是本语义场的用法。

“砺”表示磨刀石。《书·禹贡》“砺砥砮丹”孔颖达疏引郑玄云:“砺,磨刀刃石也。”《后汉书》中“砺”表示磨石仅1例,见《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前此有童谣言:‘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虽“砥、磨”也能表示磨石,但在《后汉书》中均为动词用法,未见用如名词的例子。

“磬”表示乐石。《说文·石部》:“磬,乐石也。”《后汉书》中“磬”共8例,可见“磬折、玉磬、浮磬、击磬、悬磬”等,如《舆服志》“自是诸侯宫县乐食,祭以白牡,击玉磬,朱干设钖,冕而儛《大武》。”

“研”表示墨石。《说文通训定声·乾部》:“研,假借为砚。后世名所以磨墨者曰砚。”《后汉书》中“研”此种用法仅1例,见《班梁列传》:“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上述“沙、砾、碑、嵑、砺、磬、研”都是一般普通的石头,其中“沙、砾、碑、嵑”是从形态上来区分的,“砺、磬、研”则着眼于功用的不同。若从质地上看,和普通石头形成鲜明的对比,玉是更为珍贵的有光泽的坚硬的矿石。

玉:《说文·玉部》:“玉,石之美。”玉石早在殷商时代就存在了,我们还可见到出土的当时的玉器。由于玉的数量不是很多而且加工困难,因此就只有少数人才有资格佩带并使用它,这使玉渐渐演变成礼器、祭器或图腾,在这种长期缓慢的进化过程中,玉由原先的仅仅是一种特别性质的石头转化为代表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汉室崇玉,生者佩玉、食玉,亡者裹玉、填玉。《后汉书》中“玉”的使用情况正体现了这一点,如《礼仪志》:“守宫令兼东园匠将女执事,黄绵、缇缯、金缕玉柙如故事。饭含珠玉如礼。”其它很多玉器也都是皇公贵族的专有用品,如:玉玺、玉佩、玉堂、珠玉、玉印、玉衣、玉匣、玉璧、玉觞、玉阶、玉壶、玉帛、玉棺、玉剑、玉珪、玉牒、玉检、玉钩、玉磬等。在古人眼中,玉绝不仅仅只是石头,它已经超越了物质的范畴而成为一种文化、精神的寄托。

同类推荐
  • 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

    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这个大花园中的三朵奇葩,其中“词”之上冠以“宋”字,实是因为词到两宋如赤日中天,娇花吐蕊。唐五代流传下来的词不足两千首,但两宋词却超过两万首之多。词在两宋之所以能大放异彩,繁盛至极点,一方面是因为词体已臻成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宋代结束了五代纷乱,政治复归一统,进入承平享乐时期,上至帝王、官宦、名士,下至市侩、走卒、妓女,都热衷歌乐,上流社会与中下层社会对声乐的需求共同推动了词在北宋初期的普及和繁荣,及至北采动荡离乱以及南宋偏安时期,填词制曲已成为社会上的主流风气。
  • 春秋左传选译

    春秋左传选译

    本书是中国古代儒家最为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它翔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 道德经(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道德经(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空青水碧斋诗集校注

    空青水碧斋诗集校注

    蒋诗还有善用典故的特点。他的用典大都与诗的内容配合默契,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诗歌意境更为开阔。相对零散的用典在蒋琦龄的诗作中数量众多,比比皆是,也有一首诗中密集铺排用典的情况,如《寿阳奉祁太保相国六十韵》,短短一段诗中,共有二十个典实。他并不是为炫耀学问而用典,而是典实均有所指,希望能对清王朝起到警醒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蒋琦龄的诗歌从全国范围来看,不算有名,但在广西有一定的影响,在清朝两代全州文人中,可称上乘;和前辈大诗人以及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相比,不算出色,但从总体上看,他的诗歌不管是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特色看,都具有一定而独特的价值。
热门推荐
  • 御天图鉴

    御天图鉴

    自栾战之后,天火之威无人再现。机缘巧合,人类小子卷入离奇世界,妖狐女子,守护灵,龙女,魔女或是西方神界的仙女,究竟谁才是敖翊真正之爱。龙族,人族,神族,异族,谁才是敖翊真正的敌人。御天图鉴,神兵利器,或是杀戮工具,现实与理念之间,他又该何去何从
  • 凌梦邪

    凌梦邪

    每一次相遇,总会有一段故事,故事的开始温暖且甜蜜,结局要么老死不相往来,要么爱而不得,要么故事的最开始更幸福快乐,你想要那种结局呢,且看我们女主如何主宰自己命运,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 天缘留仙

    天缘留仙

    远古魔兽的降临,引来了九仙下中州,因此开启了中州上的修仙之道。一个因异象而生的主人公天缘,在充满阴谋的中州,开启了他不为寻常的修仙之旅!
  • 楚浩,再见

    楚浩,再见

    因为家里没有能力供得上赵默涵读书,哪怕她考上了省重点大学,还是差点失之交臂。在一次机缘巧合她认识了楚浩。至今她还记得楚浩和他说的第一句话,“我让你读书,你和我结婚。”她点头答应了。领完证她也有过后悔,可是每次楚浩对她的好让她一步步沉沦。直到她回来了,赵默涵才知道,她已经爱上了楚浩。片段一:你能够拥有更好的幸福,是我给不了的幸福,涵涵,我们离婚吧。赵默涵想过他总会有一天会提离婚两个字,可是直到今天她真的听到了,她心痛了。片段二:楚浩,我要结婚了,祝福我吧。直到那天楚浩才明白,她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听话的小姑娘了。她长大了。可是好像已经不再属于他了。
  • 青蛙王子蛤蟆妻

    青蛙王子蛤蟆妻

    他是市长的儿子,有名的黄金单身汉,她却是捡破烂的,还瘸了一条腿。他是天鹅,她是蛤蟆,本来不可能有任何交集,但他穿成了一个小婴儿,被一无所有的她捡了。他没一天不想离开她,她却用自己的一切爱着披着婴儿皮的他,感动了他。当他变回原样,第一件做的事,就是追妻大行动!
  • 龙宸

    龙宸

    龙,万物之长。一场旷世之战后,龙族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消失在众人眼中。龙宸,一位龙的继承者走上寻龙之路。
  • 邪皇的无双娘子

    邪皇的无双娘子

    离奇的穿越,双重的身份,身负母妃的仇恨,却不得不游走在两个国家和多个男人之间的斗争之中,受伤过,受宠过,最后该何去何从.....
  • karry学长快到碗里来

    karry学长快到碗里来

    【你姓王终将成皇】与你厮守今生我做不到,那么我就为你安排一个更值得的人吧。我与你相见,她与你相守。一生一世一双人,我与你无缘,请你与她有分。请相识,请相爱,请相守,请别放弃。作者QQ:954681047群号:481205757.每十人加一更到9月1之前~~~~~咱弘扬了无数的正能量啊!简介无能,放心跳坑,加群讨论,我要真爱粉!对小说,对三只。
  • 樱花树下的约定,源婷

    樱花树下的约定,源婷

    我,知道我配不上你,但我会在远方永远守护你;我,知道你是我遥不可及的梦,但我还是会喜欢你;我,不知道你会喜欢上谁,但我永远喜欢你;我,喜欢你超过了爱自己,我会让你也喜欢我;我,不想让你受伤,因为你受伤伤心的是我;我,看见你开心,我似乎比你还开心只因为我爱你!
  • 该爱哪一个

    该爱哪一个

    当一个2100年的绝代美女乘着飞船到相关星球去寻找灵石后遇到一对美男会选择哪一个呢?她也不知道一个温柔似水一个火热霸道一个天真可爱.....她究竟会如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