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43100000034

第34章 动词篇(6)

小结:《后汉书》“来”语义场的考察中,我们不考虑方向性而把“来”看作是指身体位移运动的概念,于是表示从彼至此或从此至彼及表示归返义的词都可纳入“来”概念义场。其中,我们重点分析描写了历来倍受关注的“来”在《后汉书》中的具体使用,和上古相比,“来+动词”及“来”的使动用法继续沿袭先秦,同时“来”在带宾能力上有了一定的发展,由排斥宾语到可接表方位或处所的宾语,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动词+来”中,“来”在表示动作趋向的同时还提示了动作的完成,似乎有趋向动词“来”的意味了。

5.睡(Sleep)

“睡”位于《百词表》第60位。有关“睡”的研究,已有一些重要的成果。《后汉书》中“睡”语义场的成员有:卧、寝、寐、眠、睡。《后汉书》“睡”语义场中,“卧、寝、寐”三者混用,其中以“卧”为常,使用频率最高,是该语义场的代表词;而“眠、睡”相对处于次要地位,用例较少,但较之先秦两汉,我们仍可看到“眠”正处于发展时期。

卧:《广韵·过韵》:“卧,寝也。”《后汉书》中“卧”基本上都用于人,也可用于动物,如《酷吏列传》:“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卧”表示“睡觉”可见“假卧、卧寐”等,如《王刘张李彭卢列传》:“苍头子密等三人因宠卧寐,共缚着床,告外吏云:‘大王斋禁,皆使吏休。’”此外由于睡、躺两个动作联系密切,“卧”还可以表示“躺”,如《吴盖陈臧列传》:“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汪维辉先生(2000:148)指出,“卧”从上古多表“睡觉”义到中古多表“躺”义是其词义的一个明显变化。从《后汉书》来看,“卧”的这两个义位使用情况差不多,“卧”的词义演变可能正在进行中。

寝:《说文》:“寢,病卧也。”先秦时期“寝”在本语义场占据优势,所涉及的处所比较广,可以是“、席、床、地、车”等,且组合能力较强,可见“昼寝、独寝、夜寝、寝疾、寝病、寝衣、寝处、寝苫、忘寝”等组合形式;两汉时期“卧”渐居上风,“寝”在语义场中地位逐步降低。《后汉书》中“寝”虽然表“睡觉”义的有30例,但其组合能力较先秦时期明显下降,几乎都是对先秦时期词语的沿用,其中“寝疾”9例,“寝病”7例,也没有产生新的组合形式;“寝”偶有单用的例子,此时多和语义场内的其它成员对举,如《陈王列传》:“臣寝不能寐,食不能饱,实忧左右日亲,忠言以疏,内患渐积,外难方深。”据龙丹(2008:233)对魏晋时期的考察,在佛经文献中,和语义场的其他成员相比,“寝”的用例是最少的;而《后汉书》中“寝”的用例却仅次于“卧”,明显体现了“寝”浓郁的文言特点。

寐:《玄应音义》卷二十四“寐觉”注:“寐,眠熟也。”《后汉书》中“寐”可单用,如《文苑列传》:“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也多见“寤寐、夜寐、寝寐、监寐、卧寐”各种组合形式,如《孝和孝殇帝纪》:“寤寐永叹,用思孔疚。”《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诚宜夙兴夜寐,虽休勿休。”和“卧、寝”相比,“寐”的词义更为单一,《后汉书》中“寐”全部用为“睡觉”义,且“寐”本身没有引申义,而表示“睡觉”义的动词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大都有“躺”的意思,“卧”仅在《后汉书》中就有很多此类用例,“寝”如《荀子·礼论》“寝兕”,王先谦集解引卢文弨曰:“寝,伏也。”“眠”如令狐楚《白杨神新庙碑》“巨柢交柯,龙翔虎眠”,“睡”如《西游记》“大圣收绳子,径转山东,远远的看见唐僧睡在地下打滚痛哭”,独独“寐”没有引申出“躺”义,值得我们探究。现代汉语中“寐”仅以语素的形式存在,如“梦寐以求”。

眠:《慧琳音义》卷三“睡眠”注引王逸注《楚辞》云:“眠,卧也。”在秦汉时期,“眠”用为“睡觉”义的例子极少,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眠”迅速发展,如《搜神记》中“眠”表“睡觉”义有11例,《肘后备急方》中有8例,《世说新语》中有19例。《后汉书》中“眠”7见,其中有5例表示“睡觉”,如《文苑列传》:“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第五钟离宋寒列传》:“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睡:《说文·目部》:“睡,坐寐也。”《后汉书》中“睡”仅1例,见《卓鲁魏刘列传》:“宽尝于坐被酒睡伏。”这里显然指的是“坐着打磕睡”。虽然《后汉书》中“睡”用例少,但考察同期其它文献,我们发现首先中土文献里的用例开始增多,如《搜神记》、《世说新语》中“睡”各1例,《抱朴子内篇》中4例,其次在佛经中,“睡”的出现频率很高,还可频见“睡眠”一词,如《长阿含经·卷十一》:“昼则好睡眠,夜觉多悕望。”“睡眠”的连用促进了“睡”语义的进一步泛化,不再局限于指“坐着打瞌睡”。

小结:《后汉书》中“睡”语义场的5个成员“卧、寝、寐、眠、睡”,从用例数量上看,“卧”所占比重最大,而由于《后汉书》的正史性质,“寝”作为语言的遗存仍较多地存在,但我们并不认为它在口语里也如此大量使用,同时“眠”的使用情况,也折射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眠”迅速发展的特点;从语义上看,仍有一定的分工,“寐”主要表示“睡着”,“睡”由表示“坐着打瞌睡”开始语义泛化表示“睡觉”,相比而言,“卧、寝”在文献中的各种引申义要多于“寐、睡”;从语用对象上看,“卧”可用于动物,其它则一般仅用于人。

关于“睡”语义场在整个汉语史的历时进程中的演变,时人先贤都有过详细研究,值得特别关注的是语义场各成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现代汉语中,所有和睡觉相关的词,大都可以通过“睡”的组合形式来表示,只有在书面语的少数固定组合里,如“卧室、寝室”,还是使用“卧”和“寝”等。

6.躺(Lie)

“躺”位于《百词表》第67位。《后汉书》中“躺”的概念下有5个词:卧、偃、僵、伏、仆。

关于“卧”的“躺”义,我们在核心词“睡”中已有过论述,汉语中表示“睡觉”义的动词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大都有“躺”的意思,《后汉书》中“卧”可以表示“躺”义,如《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更始元年,遣使征霸,百姓老弱相携号哭,遮使者车,或当道而卧。”此处不再赘述。

偃:《论语·颜渊》“草尚之风必偃”皇侃疏:“偃,卧也。”又《说文》“偃”字下段注:“凡仰仆曰偃。”《后汉书》中“偃”表示“仰卧”多见于“偃息、息偃、偃卧、偃仰”等形式,如《陈王列传》:“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逸民列传》:“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

僵:《玄应音义》卷二十二“僵仆”注:“僵,仰卧也。”先秦文献中的多数用例旧注为“卧、偃、仆”等,“僵”的“躺倒”义十分明了。《后汉书》中“僵”表示“仰倒”多用于“僵仆”,如《朱乐何列传》“其不义之囚,即时僵仆”,李贤注曰:“僵,偃也。”值得注意的是魏晋六朝时“僵”的词义系统内部发生了变化,开始用于表示“僵硬、不动”,《后汉书》中也有此种用法,如《王刘张李彭卢列传》:“母故成帝讴者,尝下殿卒僵,须臾有黄气从上下,半日乃解,遂妊身就馆。”

伏:《内篇·人部》:“伏,伏地也。”即俯卧。《后汉书》中“伏”多表示“隐匿、埋伏、屈服”,表“俯卧”时常见于“伏地、俯伏”,如《朱乐何列传》:“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也可以泛指躺,如《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仆:《玄应音义》卷二十四“偃仆”注:“伏谓之仆。”可见“仆”表示“卧倒”同“伏”。《后汉书》中多“僵仆、顿仆、仆地”连用,如《方术列传》:“帝伪使三人为之,侯劾三人,登时仆地无气。”同时“仆”也可泛指倒下,如《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既已消仆,还合粪土。”

小结:《后汉书》“躺”语义场中,“卧”常用于泛指,没有方向性,而“偃、僵、伏、仆”则隐含着“躺卧”的不同方式,或仰或俯。大约在元代,可见“躺”于杂剧,如高文秀《须贾大夫谇范叔》:“天也,原来我这七尺身躯在那厕坑里躺。”此后迅速发展,直至现代汉语,“躺”已在口语中广泛使用,处于绝对优势,而“卧”表示“躺”仅以语素的形式存在于书面语,或在少数方言中表示“使婴儿躺下”,如“把小孩儿卧在炕上”。

7.坐(Sit)

“坐”位于《百词表》第68位。有关“坐”的研究,已有一些重要的成果。关于“坐”的姿势古今不同的问题,历来为人们所关注,坐姿的不同是否是“坐”的词义发生了变化呢?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词义的演变”(1997:249)一节指出:“坐的姿态发生了变化,……因而‘坐’这个词的意义也就随之改变。”而张联荣先生在《古汉语词义论》(2000:12)中却指出:“考察‘坐’的词义有无变化,不能单看坐姿,而应着眼于‘坐’在词汇系统中的地位。”董为光先生(2004:66)专门讨论了“究竟什么是词义”的问题,他认为:“由于词义具有概括性,概念外延的扩大在一定范围内当然不至于引起词义理解的变化。……我们对词义的‘必要伴随特征’,应持更为宽容的态度。”我们联系《百词表》来看,“坐”的前后分别是“躺、立”,可见WSwadesh也是把“坐、躺、立”看作是相互关联的系统,而实际上“坐”古今坐姿的变化也只属于“所指”意义的改变。所以我们同意董为光先生对词义演变的看法,并认为古今坐姿的变化并未导致“坐”词义中的“必要伴随特征”的改变,因此“坐”本身的词义未变,而是导致了整个“坐”语义场成员的调整。

《后汉书》中“坐”共591例,大部分义为“因犯……罪”,表示坐时,从组合搭配来看,“坐”常接处所宾语,可见“坐正殿、坐大殿、坐殿上、坐黄堂、坐讲堂、坐桑下、坐帷中、坐府上、坐朝堂、坐高堂、坐于台上、坐德阳殿东厢、坐于营门”等,如《卓鲁魏刘列传》:“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也有与“卧、立”对举或连用的例子,如《朱冯虞郑周列传》:“坐卧念之,何以为心?”从坐姿来看,通常是席地而坐,如《皇甫嵩朱俊列传》:“坐者感动,皆离席请之。”也有其它形式,可以坐在床上,如《刘焉袁术吕布列传》:“坐箦床而叹曰:‘袁术乃至是乎!’”可以坐在薪柴上,如《独行列传》:“其年大旱,封祷请无获,乃积薪坐其上以自焚。”可以坐在石头上,如《邓寇列传》:“臣思入国门,坐于胏石之上,使三槐九棘平臣之罪。”同时在先秦文献中,我们还看到了“坐沙”这一形式,《战国策·齐六》:“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这些用例虽然不多,但足以表明“坐”不仅仅只表示席地而坐。

跪,《陔馀丛考》卷三十一:“盖以膝隐地,伸腰及股,危而不安者,跪也。以膝隐地,以尻着蹠,而体安者,坐也。”可见“坐”、“跪”不仅在腰股体态上有所不同,心理上也有“安”与“不安”的区别。《后汉书》中“跪”35见,其中单用的例子也较多,如《独行列传》:“充于坐中前跪白母曰:‘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此例中由坐而跪的过程一目了然。也可见组合形式“长跪、跪谢、跪拜”等,如《王刘张李彭卢列传》:“步嘿然,良久,离席跪谢,乃陈乐献酒,待以上宾之礼,令闳关掌郡事。”

赵克勤(1994:106)先生指出:“‘跪’在古代特别在上古并不一定是表示尊卑的礼节,而是指坐在地上时臀部离开脚后跟的姿势,应该说‘跪起来’,而不是‘跪下去’。……后来,古人生活习惯改变了,坐在椅子上,而不是席地而坐,‘跪’与‘坐’分了家,由‘跪起来’变成了‘跪下去’,这时,‘跪’才产生了跪拜的意思。”可见坐姿的改变使得“跪”与“坐”分家,“跪”逐渐从“坐”语义场分离出来了。

另有一在秦汉时期表示长跪而使用频率很高的“跽”,《后汉书》中并未见用例,龙丹(2008:239)对魏晋文献的考察发现“跽”仅5例。可见,“跽”正在逐步隐退。

“踞、蹲”《说文》互训。《说文·足部》:“蹲,踞也。”《后汉书》中“踞”8见,除2例通“倨”外,余均表示箕踞而坐,多“踞蹲、夷踞、蹲踞”连用,如《郭符许列传》:“年四十余,耕于野,时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东夷列传》:“俗皆徒跣,以蹲踞为恭敬。”单用仅1例,如《张衡列传》:“高祖踞洗,以对郦生。”李贤注:“《前书》曰,沛公方踞床,令两女子洗足,而见郦食其,食其曰:‘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谢之。”可见,“踞”是放浪形骸的行为,是大不敬的。而《后汉书》中“蹲”的用例比“踞”少,仅3例,见于“踞蹲、蹲踞、蹲夷”连用,没有单用的例子。

“踞、蹲”似有实坐与虚坐之别,《玄应音义》卷六“蹲踞”注引《字林》:“踞谓垂足实坐也,蹲犹虚坐也。”上例中提到的“踞洗”,从李贤的注中,显而易见“踞床”是臀部着床而垂两足,因其目的是洗脚,故只能垂足实坐。但实际上,文献中多二者连用,用来泛指或蹲或坐的姿势,如《乌桓鲜卑列传》:“父子男女,相对踞蹲。”

“夷”也可以表示箕踞,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这种用法,如《书·泰誓上》:“乃夷居弗视上帝神祗。”蔡沈集传:“夷,蹲踞也。”《后汉书》中此用法有限,共2例,可见“蹲夷、夷踞”,如《卓鲁魏刘列传》:“蹲夷踞肆,与鸟兽无别。”

“踞、蹲、夷”都是不合礼仪的坐,和“跪”一样,随着坐姿的改变,“踞、蹲、夷”也逐渐退出了“坐”语义场。

小结:《后汉书》“坐”语义场中,“坐”用于泛指,从用例来看,虽以席地而坐为常,但仍能看出坐的地方是可以多样的,如床/薪柴/石头上;和“立”语义场经历了“立-站”的更替相比,“坐”的能指,古今一致。

而随着坐具的改变,古今的坐姿发生了变化,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坐”本身的词义演变,词义和具体的所指是有区别的,虽然古今“坐”所指称的具体姿势不同,但其词义应该一致,都指“把臀部放在物体上支撑身体”。同时“坐”语义场却由此发生了变化,其成员重新进行了调整,于是“跪、蹲、踞、夷”从“坐”语义场分离出来。通过对核心词“坐”的考察,充分显示了以语义场为单位而不是从单个词的角度来研究汉语词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8.立(Stand)

“立”位于《百词表》第69位。有关“立”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

立:《广韵·缉韵》:“立,行立。”《后汉书》中“立”有1千多例,但多表示“统治者的确立或即位”,本语义场的用法只有不到2%,其中可表示人双脚着地站立的姿势,如《荀韩钟陈列传》:“而有志好学,坐立诵读。”也可表示使物体上端向上竖立,如《刘玄刘盆子列传》:“岑即还挑战,安等空营击之,宝从后悉拔赤眉旌帜,更立己幡旗。”

而“站”是一个相当后起的字,不见于唐代以前的文献,较早见于宋《集韵》,随后的语言发展过程中,在表示人站立的意义上,“站”逐渐替代了“立”。现代汉语中,“站”通行常用,“立”仅用于术语或成语中,如“立正、顶天立地”,也有个别方言说“立”而不说“站”的,如上海话。

伫:《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一》“以写伫结之情”胡三省注:“久立而待之曰伫。”《后汉书》中“伫”2例,见《张衡列传》:“会帝轩之未归兮,怅相佯而延伫。”《循吏列传》:“皆动怀土之心,莫不眷然伫立西望。”而“延伫、伫立”这些组合形式早在先秦就有用例,如《楚辞·离骚》:“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王凤阳先生(1993:713)认为“站”可能是“伫”的口语变体。

峙:《玉篇·山部》:“峙,峻峙。”本指山屹立,引申表示人久立不动、止住不前。《后汉书》中此用法1例,见《章帝八王传》:“侍郎赞拜,景峙不为礼。”考察其它文献,“峙”还可以用于鸟,如《文选·祢衡〈鹦鹉赋〉》:“嬉游高峻,栖峙幽深。”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峙”用于人或鸟的“立止”义,基本上见于类似《文选》这种文学性语言较强的文献,语句中“峙”的形象感强烈,像山一般的立止不动。此后“峙”的这种用法鲜有见到,直至现代汉语。

企:《小学钩沉·通俗文》:“举跟曰企。”即抬起脚后跟不着地站着。《后汉书》中“企踵”3例,“延企、翘企”各1例,如《窦何列传》:“于是天下雄俊,知其风旨,莫不延颈企踵,思奋其智力。”“企”也可以表示一般的站立,如《文选·何晏〈景福殿赋〉》“鸟企山峙”,吕向注:“企,鸟立也。”在现在的潮汕话中,称“站、立”为“企”,同时把“竖”也称为“企”,如竖人旁“亻”称为“企人旁”,“彳”称为“双企人”等,足见“企”字的古老含义。

竦:“竦”也可表示掂起脚跟站着,《后汉书》中“竦”多用于人名或表示惊惧,本语义场用法仅1例,见《张衡列传》:“竦余身而顺止兮,遵绳墨而不跌。”李贤注:“竦,企立也。”

同类推荐
  • 道德经(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道德经(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空青水碧斋诗集校注

    空青水碧斋诗集校注

    蒋诗还有善用典故的特点。他的用典大都与诗的内容配合默契,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诗歌意境更为开阔。相对零散的用典在蒋琦龄的诗作中数量众多,比比皆是,也有一首诗中密集铺排用典的情况,如《寿阳奉祁太保相国六十韵》,短短一段诗中,共有二十个典实。他并不是为炫耀学问而用典,而是典实均有所指,希望能对清王朝起到警醒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蒋琦龄的诗歌从全国范围来看,不算有名,但在广西有一定的影响,在清朝两代全州文人中,可称上乘;和前辈大诗人以及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相比,不算出色,但从总体上看,他的诗歌不管是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特色看,都具有一定而独特的价值。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 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

    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这个大花园中的三朵奇葩,其中“词”之上冠以“宋”字,实是因为词到两宋如赤日中天,娇花吐蕊。唐五代流传下来的词不足两千首,但两宋词却超过两万首之多。词在两宋之所以能大放异彩,繁盛至极点,一方面是因为词体已臻成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宋代结束了五代纷乱,政治复归一统,进入承平享乐时期,上至帝王、官宦、名士,下至市侩、走卒、妓女,都热衷歌乐,上流社会与中下层社会对声乐的需求共同推动了词在北宋初期的普及和繁荣,及至北采动荡离乱以及南宋偏安时期,填词制曲已成为社会上的主流风气。
  • 春秋左传选译

    春秋左传选译

    本书是中国古代儒家最为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它翔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
热门推荐
  • 御天图鉴

    御天图鉴

    自栾战之后,天火之威无人再现。机缘巧合,人类小子卷入离奇世界,妖狐女子,守护灵,龙女,魔女或是西方神界的仙女,究竟谁才是敖翊真正之爱。龙族,人族,神族,异族,谁才是敖翊真正的敌人。御天图鉴,神兵利器,或是杀戮工具,现实与理念之间,他又该何去何从
  • 凌梦邪

    凌梦邪

    每一次相遇,总会有一段故事,故事的开始温暖且甜蜜,结局要么老死不相往来,要么爱而不得,要么故事的最开始更幸福快乐,你想要那种结局呢,且看我们女主如何主宰自己命运,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 天缘留仙

    天缘留仙

    远古魔兽的降临,引来了九仙下中州,因此开启了中州上的修仙之道。一个因异象而生的主人公天缘,在充满阴谋的中州,开启了他不为寻常的修仙之旅!
  • 楚浩,再见

    楚浩,再见

    因为家里没有能力供得上赵默涵读书,哪怕她考上了省重点大学,还是差点失之交臂。在一次机缘巧合她认识了楚浩。至今她还记得楚浩和他说的第一句话,“我让你读书,你和我结婚。”她点头答应了。领完证她也有过后悔,可是每次楚浩对她的好让她一步步沉沦。直到她回来了,赵默涵才知道,她已经爱上了楚浩。片段一:你能够拥有更好的幸福,是我给不了的幸福,涵涵,我们离婚吧。赵默涵想过他总会有一天会提离婚两个字,可是直到今天她真的听到了,她心痛了。片段二:楚浩,我要结婚了,祝福我吧。直到那天楚浩才明白,她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听话的小姑娘了。她长大了。可是好像已经不再属于他了。
  • 青蛙王子蛤蟆妻

    青蛙王子蛤蟆妻

    他是市长的儿子,有名的黄金单身汉,她却是捡破烂的,还瘸了一条腿。他是天鹅,她是蛤蟆,本来不可能有任何交集,但他穿成了一个小婴儿,被一无所有的她捡了。他没一天不想离开她,她却用自己的一切爱着披着婴儿皮的他,感动了他。当他变回原样,第一件做的事,就是追妻大行动!
  • 龙宸

    龙宸

    龙,万物之长。一场旷世之战后,龙族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消失在众人眼中。龙宸,一位龙的继承者走上寻龙之路。
  • 邪皇的无双娘子

    邪皇的无双娘子

    离奇的穿越,双重的身份,身负母妃的仇恨,却不得不游走在两个国家和多个男人之间的斗争之中,受伤过,受宠过,最后该何去何从.....
  • karry学长快到碗里来

    karry学长快到碗里来

    【你姓王终将成皇】与你厮守今生我做不到,那么我就为你安排一个更值得的人吧。我与你相见,她与你相守。一生一世一双人,我与你无缘,请你与她有分。请相识,请相爱,请相守,请别放弃。作者QQ:954681047群号:481205757.每十人加一更到9月1之前~~~~~咱弘扬了无数的正能量啊!简介无能,放心跳坑,加群讨论,我要真爱粉!对小说,对三只。
  • 樱花树下的约定,源婷

    樱花树下的约定,源婷

    我,知道我配不上你,但我会在远方永远守护你;我,知道你是我遥不可及的梦,但我还是会喜欢你;我,不知道你会喜欢上谁,但我永远喜欢你;我,喜欢你超过了爱自己,我会让你也喜欢我;我,不想让你受伤,因为你受伤伤心的是我;我,看见你开心,我似乎比你还开心只因为我爱你!
  • 该爱哪一个

    该爱哪一个

    当一个2100年的绝代美女乘着飞船到相关星球去寻找灵石后遇到一对美男会选择哪一个呢?她也不知道一个温柔似水一个火热霸道一个天真可爱.....她究竟会如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