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0400000029

第29章 1970年:全民奔跑

人物一:全球响彻东方红——“东方红”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中国迈入了“太空俱乐部”,更重要的是卫星从太空向地球不断播送《东 方红》乐曲,振奋了人心。

早在1958年,中国科学院就开始卫星研制工作,为了保密取代号叫“581任务”,意思是1958年的第一重要任务。中国科学院专门成立了581组,集中钱学森、赵九章、卫一清等人集中攻关。

客观的说,当时的中国并不具备发射卫星的实力。中国科学家纯粹是白手起家,把卫星从想象中落实到实物上。他们面临的第一项困难是人手不足。靠国家分配的大学生远远满足不了科研的 需要。于是,1958年初中国科学院决定“全院办校,所系结合”,自己办学校培养需要的人才。于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诞生了,开始专门培养新兴学科人才。同时,军队召集了数千复员技术 兵,铁道部调拨熟练的老工人,加上不多的科技人员,中国开始向外太空冲击。

南京大学毕业的潘厚任就是最初进入科研队伍的年轻人之一。他拎着几件行李告别故乡苏州来到北京,加入了当时绝密的“581小组”。“什么都不能对外说,家人、同学都不能告诉,信箱什 么的都是代号,和家人说起来只能说去中科院上班,记事的笔记本都要上交。”

卫星研制开始不久,就遇到三年困难时期,计划不得不延期,转向基础科学研究。1957年到1965年期间,苏联、美国、法国相继发射卫星成功。1965年,中国在依旧困难的情况下决定重启人 造卫星计划,代号“651工程”。1970年,人造卫星研制终于结出累累硕果。1月,第二枚两级火箭发射成功,一二级火箭分离成功,火箭高精度击中目标!2月,“长征一号”火箭乘专列安全 送达发射基地。在基地里,直径1米,重173公斤,72个铝合金面同时闪闪发光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正在安静地等待着发射升空。之后,发射队伍在采取两步走还是一步到位的发射方案上发 生分歧,结果日本在2月11日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号”!4月24日,中国采用一步到位发射方案将“东方红”送上了天空。

在“东方红”卫星的发射过程中,中国方面很关心政治影响问题。一天深夜,担任总体设计组副组长的潘厚任等人被钱学森叫去。钱学森提出:“卫星放到天上到底能不能看见?”潘厚任回 答:“这个星的直径1米,亮度相当于7等星,在天气、光线都好的情况下,人的肉眼最多只能看到6等星,也就是基本看不见7等星。”人们“看不见”卫星可是个大问题,必须解决。最后, 大家在火箭上找到了办法。“为了让大家看到,后来在末级火箭上加了一个特殊材料制成的‘围裙’,卫星上去之后,末级火箭脱离,‘围裙’撑开有几十米,大面积反射太阳光,与卫星一 前一后,速度轨道差不多,容易看到,所以大家当时用肉眼看到的是带着‘围裙’的末级火箭,并非卫星本身。”

人们“看得见”后,能否“听得见”又成了大问题。卫星绕地球转的时候,地面上的人们能否用收音机收到?潘厚任用了三个月时间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他得调查地球上都有些什么收音机 。于是,潘厚任调来了全世界各种类型、最先进的收音机。通过对每台收音机的测试,潘厚任推算卫星需要发射的功率有多大,最后懊恼地发现如果要让普通收音机收到,必须在卫星上装发 射机,卫星的重量将超过1吨。火箭的运载能力根本不可能把那么重的钢铁送上太空。最后,研制队伍采取了地面站转播的方式。所以后来,中国人在广播中收到的“东方红一号”发回的“东 方红”歌曲其实是地面跟踪站转播的卫星信号。

最终,“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向全球播放《东方红》。报纸配上标题《人造卫星游太空,全球响彻东方红》。这既是科技的胜利,又是政治的胜利。因为化学电池寿命有限,“东方红一 号”设计的工作寿命只有两周。在太空飞行一个月后,地面就与它失去了联系。

人物二:在祖国的草原上——张勇

“我爱********大草原,红旗如海绿浪无边。红太阳光辉照亮牧区,我催马儿飞向前……”这熟悉的曲调改编自插队内蒙的天津张勇日记《我爱祖国的大草原》。她和她的青春永远留在了祖 国的草原上。

1970年6月,克尔伦河的汛期来了,水流湍急、青草茂密。天津知青张勇负责放牧生产队的一千五六百只的二岁子羊,要抓紧时间把羊群喂养得肥肥胖胖的。

3日,张勇把羊群驱赶到广袤的草原上,途中遇到了同样放羊的知青周萍、刘桂珍。午后,三人告别,张勇把羊赶到更远的地方去放牧。晚上6点,生产队收羊。平时都准时赶羊回圈、工作认 真仔细的张勇却没有出现。意识到情况不对的牧民们赶紧四处寻找,在克尔伦河岸边找到张勇摆放好的衣物……望着水流激烈的克尔伦河,人们猜测张勇是为了救羊,跳下河去了。可是,人 们沿着河岸寻找,就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新右旗政府连忙给张勇的家乡天津市河西区政府发去了电报。河西区政府派人通知张勇妈妈说:“您闺女出了点事。”张勇的妈妈很刚强,马上 想到的是:“给没给我丢脸?”通知的人回答:“没有。”张勇的妈妈松了口气,这才想起:“好,我姑娘没了。”第七天,张勇的尸体在事发地点几十华里外的河湾沙滩上被发现了。也就 在这天,张勇的家人赶到了********盟。张勇救羊牺牲的事迹迅速传遍了草原,人们为她修建了高大宏伟的坟墓。

张勇,原名张长珍,1951年出生于天津一个工人家庭。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改名张勇,并在1968年中学毕业后积极响应上山下乡。1969年4月她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额尔敦乌 拉公社白音宝力格生产队,成了一名牧民。在草原上,张勇吃苦肯干,积极劳动,很受牧民和知青的赞誉。

张勇牺牲后,成为一位新的榜样。黑龙江省批准张勇为革命烈士,并作出《关于学习张勇同志英雄事迹的决定》。媒体掀起了宣传张勇的热潮,将她赞誉为扎根农村奉献青春的知青的典型。 张勇日记也成了青年追逐的畅销书。

改革开放后,开始有人质疑:人和羊,到底哪个重要?在70年代,国家和集体在人们心中的分量是最重的。个人利益甚至生命,都要听从国家的召唤,服从集体的需要。每一个走过70年代的 人都不会觉得张勇的牺牲没有价值。

年度人物

“东方红一号”是我们国家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举全国之力创造出来的伟大结晶。

新加坡《民报》事后评论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天外飞来的音波,不但震荡了举世的人心,也使美、苏两国闻之相顾失色。”因为,“东方红一号”在质量等参数 上远远超过了美苏等国的第一颗卫星。更重要的是,中国是在极端困难,相关人员做出了巨大牺牲的情况下,把卫星送上天的。其中的艰辛,其中为国奉献的无私无畏,只有中国人才能体验 。“东方红一号”成功上天后,从北京长安街到上海外滩,从大兴安岭到海南椰林,人们都仰头观望,希望能捕捉到卫星的身影。卫星极大振奋了中国人的精神。

因为勇敢无私的中国人的坚持,中国在浩劫年代依然取得了众多建设成果。本年7月1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成昆铁路北起四川成都,南抵云南昆明,彻底结束了四川闭塞的历史,并贯通了 西南郊坛。铁路全长1100公里,仅隧道和桥梁的总长数就达400余公里,有些地方车站也延伸到隧道内。成昆铁路是三线建设的重要成果。同年,三线建设初具规模,不仅改善了西部交通落后 、基础工业薄弱和资源开发程度低下的状况,还初步建成了门类齐全、规模不小、产学研兼具的工业体系——国防工业为主。

中国人,尤其是当年在读的中小学生,印象最深的可能是野营拉练。当年,国家基于对国际形势的消极估计,决定在学校、厂矿展开野营训练,让大家居安思危,搞好战备。多数学校和比例 不小的厂矿,军事化编组师生和职工,全副武装——假枪空枪居多,长期长途奔波,夜宿农家野地。学生们在开始的时候,还把野营拉练当成郊游。夜宿农家打地铺的时候,孩子们还帮忙打 扫庭院、挑水劈柴,深夜了还有孩子们互相串门聊天。这些都是在城市里体会不到的。随着拉练的距离越来越长,强度越来越大,学生们渐渐挺不住了。拉练最终变成了艰苦的奔跑,奔跑到 不确定的目标,然后比谁的脚底水泡多水泡大,最后是一场苦笑。

全国都在野营拉练,不同的队伍穿梭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全中国都在不断的奔跑。

1974年下半年后,野营拉练才逐渐淡出中国人的生活。

大史记

1970年,大专院校开始重新招生。不过学制要缩短,学生从工农兵中选拔,由各地推荐产生。这就废除了考试制度,一个人可以凭“组织推荐”走进象牙塔。结果,1970年入学的大学生以解 放军基层指战员和工农英模人物为主,虽经各地党委政府推荐,政治上可靠,工作积极上进,但文化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比如北大1970年招生2665人,其中高中程度的171人,初中2142人, 小学79人。上课后,尽管学校大大削减了课程,降低了教学要求,还是有许多学生听不懂老师讲什么,许多人不会做课堂笔记。北大甚至发生了学生上了几天课后逃回家的情况。最后,北京 大学安排中文系老师给新生进行语法辅导,让新生从基础开始学起。

1970年的大学生获得了一个特殊的称呼:工农兵大学生。虽然工农兵大学生只在特殊的年代存在短短的七年,但在之后的许多重要岗位上不乏他们的身影。

推荐上大学和当时的凡事论“家庭成份”,暗示着笼罩在社会上的“血统论”。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血统论”导致了社会的分裂。

1970年,人们的穿着整齐划一,满街军装、中山装或者列宁装,颜色以黑灰蓝绿为主。但人们可以拥有一个“正确”的装饰物:手表。当年,中国最大的手表厂上海手表厂生产了228万只上海 牌手表。中国手表消费开始摆脱依赖进口的历史。上海牌手表因为品质优良,屡获荣誉,是公认的“中国第一名表”。在那个年代,买手表要凭票,“第一表”上海牌手表就成了身份的象征 。据说,“如果没有上海牌手表,就没有姑娘会嫁给你”。

同类推荐
  • 重生武大郎

    重生武大郎

    穿越了!没有成为王侯,没有成为神仙妖怪,悲催的成了武大郎!幸好是少年,于是侏儒式的武大郎经由现代菜鸟调教,长成了八尺大汉!上梁山,战土豪,斗官僚!现代人在战火纷飞的乱世能否成就一番霸业?
  • 水浒英豪

    水浒英豪

    简介宋江求招安,好汉下梁山,河东擒田虎,淮南捉王庆,江南拿方腊,四寇至此完。鸟尽藏良弓,兔死走狗烹,千年有数朝,历代都如此。酒赐一壶,好汉命尽归,群臣齐贺表,君臣唱太平。谁知才数年,狼兵下东京,金人少读书,权谋都无用。供神二十年,用时不得见,求和献女儿,汴梁尽抽空。金兵方退去,满城尽悲声,老汉唤女声,丈夫呼其妻,小儿哭其母,声声人断肠。君臣都不见,继续唱太平。金人还复来,打破汴梁城,君臣落手中。金枝玉叶掉凡尘,凌辱齐来摧人哀。昏君奸臣终得报,百姓无辜遭其罪。天道王法不得显,百姓忍了上千年,一朝戳破神州乱,百生泣血竖儒奔。后世来人号李远,奋然投身欲托天,儒家忠义尽脱去,纵横世间刀枪剑。
  • 新命

    新命

    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如何一展所学,如何在乱世安身立命?这是我的故事,也是他的。
  • 胡杨悲啸

    胡杨悲啸

    明末清初,天下大乱,群雄争霸,西北胡杨台成为各方势力角逐之地,李自成,张献忠,满清,明王朝,当地豪强等势力纷纷登场亮相,一时间,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尔虞我诈,智胜谋赢,诡计百出,好一幕江湖血斗。
  • 穿越时空:雷霆传说

    穿越时空:雷霆传说

    他是纵横江湖、杀人如麻的绝代刺客,穿越时空来到现代,意外的获得了雷霆之威。他厌倦了杀手生涯,只想做回一个普通人,然而事与愿违,层出不穷的麻烦,接踵而来的美女,都让他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俊美面容,雷霆之威,注定了他与平凡的生活绝缘……
热门推荐
  • 君子重生

    君子重生

    人,究竟应该怎么过完自己的一生呢?这问题困扰众生,雅俗难避,没人可以逃避它,也没人可以肯定回答。纵然问圣人贤者,恐怕也不能指出一条人生的康庄大道来。二十九岁的企业老总曹振一次酒吧中偶然邂逅,发生了一件极大的意外事故,导致他反省前路,痛苦莫名,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心,难以承受的压力下他选择了自杀来逃避未来人生。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这样一个地位显赫,家世殷实,正可谓处于人生八九点钟太阳的男人做出了如此不可思议的决定呢?当锋利的刀锋划破喉咙瞬间曹振在心中幡然悔悟,原来做人应当:有尿当尿直须尿,莫待无尿空抖鸟。带着这个理念,曹振重生到1998年,年龄21岁,风华正茂,他当如何展开人生的风帆,诠释精彩人生?——————太监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生理上的阉割,另一个精神上的阉割。相较而言,后者更可怕。——花花小鸡
  • 传奇大武僧

    传奇大武僧

    王强这个孽障终于脱离自然,回归人类社会了。他在山野间成长,却综合了国术的博大精深和现代搏击的科学有效。形意的硬打硬进,太极的刚柔并蓄,心意六合的刁钻狠辣,柔术的恐怖绞杀,加之野兽一般的战斗本能,打造出一个悍勇无双的少年!还没享受到凡人的生活,却被莫名奇妙骗进了《盖亚》。这里有魔法,有传说中的生物,有神明的力量,有数量庞大的各族军团。在这里国术还行之有效吗,少年能够书写传奇吗……看这个铜头铁臂,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雄性生物,在这个剑与魔法的世界能翻起多大的浪花。
  • 司马家族

    司马家族

    苦难与血腥的西晋,是我们民族无法抹掉的曾经的时光,它牢牢地镶嵌在历史的链条上。无论它多么冷,多么丑,多么血腥,我们就像对着一张祖先发黄变霉的老照片,正视它。不正视它,把它毁掉,把它秘藏在重重铁门后永不开启的图书馆里,它还是一种强大坚实的存在。它用阴谋、吞噬、血腥、谬杀,讲述着权力的实质,人性的实质。《司马家族》视角独特,取材精当,文笔犀利、深邃、诗性、幽默,即细致入微又风生水起地再现了这个五十一年短命王朝的真相。
  • 帝祭沉浮

    帝祭沉浮

    一段身世之谜,到底揭开了千年前尘封起的何种往事,一道消瘦的身影里,藏着的可是那追寻强者之路的渴望?曾经的一个承诺,洞穿了千古依然清晰的响在耳边,那君临天下的气魄,纵使经历了六道轮回也依然霸道:待山河冰封,破开洪荒,天空彩凤双飞,田野麒麟追逐,大日三轮,高挂九天,我定以武动乾坤,再问世间!望神秘的宇宙中,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惊天之秘,也望我们的主人公,是怎样从一个弱小的少年,踏入大千世界,开始了那主宰之路
  • 花千骨之暗影流光

    花千骨之暗影流光

    初见时,她掉落在他的忘忧酒盏里,无法自拔,倾定终身;后来啊,她为他束发,为他做桃花羹,喂他血替他解毒;最后啊,她为他下“不老不死,不伤不灭”的诅咒。他养她育她辛苦教导她,为了救她身中剧毒,替她承受罪责,受了那么多销魂钉,最后失去她癫狂了三十年。他和她情路注定坎坷。
  • 徙倚阑珊愿君归

    徙倚阑珊愿君归

    空旷的大殿上,是谁的纤纤细手抚着那破旧的素琴,三千青丝一夜成雪,而你何时归…
  • 潇潇慕宇

    潇潇慕宇

    一个普通的学校,有着普通的学生,但他们却不那么平凡,一个追星狂热,性格多变,时而冷时而热,时而倔强时而软弱,一个也是追星狂热,可更多的是现实的情感纠葛,外表的倔强,内心的软弱。一个可爱呆萌,腹黑慵懒,有着一段段情感的她丝毫没有被影响,反而是四人中最快乐的。还有一个,外表高冷安静,没有感情的牵绊,其实深陷其中。他们就是这所学校的女神,算不上校花,但有着美貌,和最真挚的心。(虽然剧情不真实,但有很多是在落落身边发生的,我们是四个好闺蜜,却时而合时而散,但最终,友谊万岁,爱情大吉,事业狂欢啦)(也算是时代姐妹花的另一版本吧)
  • 为了弱者的尊严

    为了弱者的尊严

    文主人公梁雨润到任山西省信访局副局长,主抓群众接访工作,经他之手处理的民事案件和化解的难题数以千计,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中央、省里挂名的“老大难”问题。由于文章的篇幅限制,笔者不能一一记述。但在采访日子里,所到之处,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梁雨润同志在百姓中的威望之高,令我常常敬佩与感动不已。
  • 缘起缘灭时

    缘起缘灭时

    陈萤和李慧是一对邻居女孩,自小情同姐妹,一起长大。俩个人在大学时候同时爱上一个男生陈易东。陈易东心系陈萤,就在两个人决定摊牌告白的时候,陈萤迫于无奈接受了父母的安排,远嫁异国。陈易东无法接受爱人的背叛,扬言报复,并与李慧结婚。自此,姐妹俩相隔万里,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十年后三人再次相遇。感情受挫的陈萤如何面对新的人生和陈易东的报复,在生活,感情和婚姻面前,姐妹俩将如何对待?
  •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要求。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新形势、新任务顺势而为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针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