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0400000054

第54章 1993年:拜金主义要不得

人物一:狂热的集资——沈太福

1993年中国人见识了集资的魔力。沈太福向成群结队的中国人宣讲集资的好处,抛出了诱人的陷阱。对金钱的渴望,让人们纷纷跳入集资的漩涡。

1993年3月,沈太福集资超过了10亿元,特地举办大型酒会来庆祝。

沈太福,1954年生,吉林省四平市人。1984年,沈太福辞去公职下海,后来在北京成立了长城机电技术开发公司,注册资金30万元。

90年代初期,民间金融活动活跃,民间拆借资金的年利息高出银行很多,吸引了许多中国人热衷于此。沈太福看到民间融资“大有可为”,决定另起一个炉灶集资。集资需要有“项目”, 沈 太福就称要研发一种高效节能的电机,性能要比同类产品好很多。1992年5月,沈太福的电机技术通过了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6月他就以此为名到海南展开集资。

沈太福以高出银行利率两倍甚至几倍的“补偿率”吸引投资者签订“技术开发合同”,集资金额的起点为3000元,高者不限。高科技产品,或者说“高回报产品”吸引了投资者的眼球,仅20 天沈太福就集资2000万元。得到媒体报道惊呼后,沈太福接着在全国17个城市开展活动。全国多处地方兴起了集资热潮。沈太福向听众们描绘了资本的好处,承诺了光明的前景;投身其中的 人们仿佛看到了滚滚而来的金钱。随着集资泡沫越来越大,沈太福必须用越来越高的“回报”和越来越美好的“前景”诱惑听众。他宣称自己的主导产品高效节能电机已握有15亿元的订货量 。事实上,长城公司只售出电机50多台,价值仅600多万元。为了制造经营业绩良好的假象,沈太福将3.2亿元集资款变成公司营业销售收入,并向税务部门缴纳了1100多万元的税款。同时, 沈太福到处聘请公司顾问,构筑复杂的社会关系网自我保护。

轰轰烈烈的集资风暴引起了政府机关的关注。沈太福的集资已经超过了长城公司正常发展的需要,有可能超出认为控制威胁到正常金融秩序,于是有关部门开始组织长城公司和沈太福的集资 活动。就在沈太福庆祝集资超过10亿元时,中国人民银行就通报了长城公司乱集资的问题,要求沈太福限期清退所筹集资金。

可是狂热和谎言已经让沈太福极度膨胀,失去了理性。他先是宣布要状告中国人民银行领导,索赔1亿元;又在北京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为自己辩解。4月,沈太福被逮捕。全国各地组成二 十多个清查组,对长城公司的集资进行清查清退。集资案的投资者都领回了70%的本金,全国清退款总比例达90%以上。

1994年3月,沈太福在北京被判处死刑,并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沈太福是中国类似案件的第一批“操作者”,他为许多刚刚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描绘了通向金钱仓库的虚假道路。尽管显得那么不真实,尽管有沈太福的前车之鉴,之后不断有人被形形色色的 沈太福所欺骗。

人物二:第一代职业操盘手——花荣

“胜利者的经验并不复杂,那就是寻找人生的关键点,并在关键时刻竭尽全力。没有决战的人生只能说是活着,不能说是生活;但人又不能始终活在决战中,风口浪尖的持续重压是生命所不 能承受的。聪明人是在‘天时、地利、人和’聚集时奋勇一搏。”——花荣:《操盘手》(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

1993年,29岁的花荣成为证券市场上第一批红马甲,一个月的工资是700元。

红马甲指的是证券交易所内的证券交易员,因为穿着红色背心,因而得名。早期的股市交易没用远程自助交易系统,因此所有的客户交易指令都要先通过电话报给交易员,然后由交易员敲进 交易所的交易主机内才能成交,所以穿红马甲的人又称“出市代表”。

股谚说,十个人炒股最终结果是一赚二平七亏。有人跳楼、有人入狱、有人破产,他是第一代职业操盘手中目前唯一职业幸存者,得名“不死鸟”也有人叫他“花狐狸”。花荣在证券、信托 、租赁、期货公司都工作过,历经股市的九死一生,他说:“我现在已经不再会为了挣一、二千万去冒险了。”

花荣本名余郑华,1964年出生,祖籍湖北。1987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通信工程系。1991年开始在郑州证券做机房工程师,后来接受了红马甲的正规培训。“那时候技术分析是个宝,因为多 数人只能自己画K线图,而我在机房里通过钱龙软件,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别小看KDJ、MACD,那可是交易所给交易员传授的正规课程。”

外人也许会以为动辄操纵上亿资金的人一定看起来聪明绝顶、深不可测。再加上小李广花荣给人的印象:“生得一双俊目,齿白唇红,眉飞入鬓”。可是现实中的他相貌平平,偶尔还出没于 公交和地铁。花荣很风趣。他把北京的职业高手比作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上海、深圳的私募“在江湖中的地位充其量也就是江南七怪”。他写博客(访问量极高),取名为“中暑山庄 的股海游戏”。花荣解释说:“很多人进到股市就晕头转向,像中暑一样,这就是博客名字的由来。”

花荣很低调,不喜欢风险,讲求“无风险套利”。这些都让他与人们想象的资本市场佼佼者格格不入。可正是这样的性格,让花荣在风云变幻的资本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物三:一个人的学校——俞敏洪

1993年,瘦弱的俞敏洪站上大垃圾箱,对着上千名冒着零下十几度严寒聚集过来的学生,讲授出国英语考试的技巧。这样的讲座是免费的,因为俞敏洪招收不到愿意付学费的学生。这样的讲 座是那些没有背景、没有金钱、一心要考取海外大学奖学金才能留学的普通学生迫切需要的。

1993年的冬天,处境不妙的俞敏洪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一开始,整个学校除了俞敏洪这个校长,没有老师,也没有学生。

俞敏洪,江苏江阴人,出生于1962年10月,高考考了三年考上了北京大学西语系,1985年毕业后留校担任外语系教师。多年后,俞敏洪自嘲他是同学中最没用、最不起眼的一个。别人毕业后 不是出国了,就是陆续赚了大钱,而他则在学校里重复千篇一律的教学生活,教大学生们如何应付英语考试。其中的那些留学英语考试的试题,他做了几百遍,到最后只要看一眼就能说出是 哪年哪次考试的哪道题目。

俞敏洪也想出国留学,可以没有钱,又申请不到愿意给他奖学金的大学,所以只能呆在宿舍里听妻子埋怨,诉说他的窝囊和无能。后来,俞敏洪想到了一个方法,出去做英语培训,赚点外快 。可是俞敏洪在外做培训干私活,学校不高兴了,给他行政记过处分。俞敏洪在北大的橱窗里看到了自己的照片和处分决定,发现自己成了北大的名人,感到在学校干不下去了,就在1991年9 月辞职。他带着家人在北京郊区租了一个房子,打算专心搞培训赚钱。如今俞敏洪回忆起“下海”的经历,认为“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了怨恨,现在充满了感激。如果一直混下去, 现在可能是北大英语系的一个副教授。”

1993年的冬天,俞敏洪“校长”拎着浆糊桶,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低温,在高校聚集的海淀地区贴小广告,看到电线杆子就贴一张,希望有学生来新东方上课。当时,出国热引起了培训热,搞 培训的人很多,同行竞争很激烈。新东方的广告贴上去,可能马上会被人撕掉。还有人威胁新东方的广告员,说你敢贴我就敢捅了你。新东方学校的广告员就和其他培训处的广告员发生过纠 纷。所以,俞敏洪在1993年的时候经常进出公安机关,找人协商。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俞敏洪终于在一个10平方米大小、四处漏风的违章小屋里,向13名学生开始讲课。

在1995年以前,整个新东方学校就俞敏洪一个人扛着。如今新东方招生的时候,学校所在地中关村一带的主要交通路段常常堵塞——因为全国各地的人都挤到这里来报名学英语。据说,在美 国、加拿大的所有高校里,一半以上的中国留学生是俞敏洪的学生。俞敏洪在北美进入任何一家中餐馆就餐,都会有人走过来称呼他“俞校长”。

俞敏洪,这个瘦小的南方小男人,最终没有实现走进美国象牙塔的愿望,而是走进了纳斯达克交易所。他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上市了,他也成了中国最有钱的“民办教师”。

年度人物

1993年的中国存在这么一群人:

在杭州,有两个大款在众目睽睽之下,比赛烧人民币,每人烧掉2000多元,面不改色;在长春,一个富翁在卡拉OK厅宣布:包下当晚所有的“点歌费”,另一位大亨马上声明:买下全市当天 所有的鲜花,既然你不让我点歌,我就不让你献花;在北京,一位老板用两万元一桌的宴席招待广东老板,竟然遭到奚落,随后广东老板定了6万元标准的饭菜回请,北京老板带了一箱钞票来 赴宴,当场甩出35万元钱说:“今天这桌就照这个数!”

1993年的春节时,有富豪用2000元人民币卷成爆竹,点燃爆炸后仰望满天的碎钞票,人们是否还记得当时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不到400美元,在全世界排名第96位。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 有2700万农民还在为下一顿饭和一件遮寒的衣服发愁。1993年4月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拜金主义要不得》。的确,中国还远远没有到可以炫富摆阔的时候。

1993年,中国人在做财富梦,梦想着家财万贯。这样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沈太福这样的人适时出现了,利用了部分中国人对财富过分的痴迷,上演了各式各样的拜金闹剧。

大史记

1993年4月,中国第一家性用品店“亚当夏娃保健中心”在北京开业。30多岁的年轻店主苦苦坐等了16天,才卖出了一盒避孕套。店主不得不投书各个媒体,自我介绍说中国也有了性用品店, 结果引来了类似“****”、“流氓”的责骂,当然也吸引来一些顾客,他们戴着墨镜口罩、穿着立领大衣,扔下钱拿起商品就走。如今,性用品店已经是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街头小店。

1993年,“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方针被写进中央文件。出国热迅速升温。俞敏洪等人创办的培训机构天女散花般出现了。

本年度,最令中国人懊恼的是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失败了,北京败给了悉尼。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大汉天下

    三国之大汉天下

    吾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一位中华民族的优秀特种兵在执行任务后离奇晕倒,醒来却发现穿越到了汉末群雄割据的时代,附身在刘表长子刘琦身上。既然来了,就没打算活着回去。再兴汉室,传我华夏文明!愿我大汉处处有陈汤,愿人人都可以成为我大汉的冠军侯。
  • 保卫之战

    保卫之战

    本书内容包括德军攻陷东南欧、巴巴罗萨计划、彼得格勒战役、莫斯科保卫战、保卫伏尔加格勒、库尔斯克战役、苏美攻克柏林。
  • 弦断谁人听

    弦断谁人听

    一代名将岳飞戎马一生,驰骋沙场二十年从无一不敌!可是纵观他一生的两段婚姻,第一任妻子在战乱中抛母弃子而去,岳飞缘何并不伤心?第二任妻子贤良淑德,持家有方,岳飞又缘何在深夜里苦吟“知音少,弦断有人听?”究竟谁才是让他魂牵梦绕一生,痴恋一世都不能割舍的女子呢?
  • 三国典

    三国典

    本文还原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汉室崩溃,英雄备出的烽火战国时代;以历史记载为原本,后加入合情虚拟情节,环环相扣。
  •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各种典籍更是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所以即便是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也未必对它完全了解。然而现在我们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只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就可以了解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全貌。本书一改以往史学家复杂的著述方式,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为关注点,而是提纲挈领地勾画出历史的宏观脉络,使读者能够在相对简短的篇幅中领略中国历史的无穷魅力。
热门推荐
  • 逍遥仙记

    逍遥仙记

    一人一剑一世界,一生一世一壶酒。修者,无不孤独,因修者之路乃注定孤苦。一笑千里剑封喉,转眼万年醉逍遥。修者,无不狠辣,因修者之路乃白骨铺筑。我一剑出,谁人敢与争锋?纵使漫天神魔妖冥,能耐我和?快意恩仇,一剑斩之!
  • The Voice of the City

    The Voice of the Ci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国情报告(2013-2014)

    中国国情报告(2013-2014)

    本书分为时局与对策、发展与改革、政党与政府、思路与对策、决策与战略五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中国改革进入新周期、加紧构筑社会建设和管理升级版、法治政府建设三大“样板间”等。
  • 别让儿童伤在敏感期

    别让儿童伤在敏感期

    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称。后来,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对提升幼儿的智力有极大的贡献。敏感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当然,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根据孩子不同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才是成功教育的真谛。
  • 弃菩提

    弃菩提

    有过痛苦方知众生之苦。有过执着放下执着。有过牵挂了无牵挂。众生皆苦,但我不愿成佛。
  • 大黑天神法

    大黑天神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死亡之路

    死亡之路

    一位普通的特种兵,在y国和战友们执行攻占敌人的基地时,竟发现了一艘飞船,当他的战友们冲进去后,奇怪的晕倒了,为了安全,军方派了装好机械臂的车辆,才把他们弄了出来,给医生检查,检查结果令人瞠目结舌,那29个人发生了细胞衰竭,只有一人幸免,代号:孤狼,而他正走向那飞船,踏上死亡之路,查看究竟如何治好战友的变异病毒。
  • 假面公主:绝色校草很腹黑

    假面公主:绝色校草很腹黑

    这个长相俊美的男生是撒旦派来恶整她的吗?为什么,一见到他就没好事。原本重生后一连串的复仇计划,也因为他的介入而变得更加的混乱,难道,这就是重生带来的蝴蝶效应……当小野猫伪装成乖乖牌。当腹黑恶魔男伪装成优雅贵公子。当伪装遇到伪装……会迸发出什么……
  • 年华似水(网络校园文学四季青春之秋)

    年华似水(网络校园文学四季青春之秋)

    《网络校园文学四季青春之秋:年华似水》指出网络校园文学的出现,就像在校园的天空绽放的一朵美丽的烟火:如果控制得当,可以让学生们接触到更多生动的、不拘泥于传统风格的文学作品,它们是如此地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但是,烟火毕竟是短暂的,难以作为经典流传,劣质的烟火还会污染环境。   孙志鹏等收集了近年来被大量转载的网络文学作品,经过精心地整理、筛选和甄别,编辑而成一套网络校园文学系列书——《网络校园文学四季青春》,《网络校园文学四季青春之秋:年华似水》是其中一本。
  • 你若不弃我就属你

    你若不弃我就属你

    何依婷与上官炫的父母都为是商界叱咤风云的人物,为化解金融危机两家公司合作到目前为止长达30多年。他们几乎同时怀孕,他们互相许诺,像是电影里一样,是女生结为金兰,是男生为好兄弟。要是男女都有就结为夫妻。上官炫比何依婷先出生。在家庭的熏陶下,何依婷自小就认定了上官炫就是她的的未来的老公,但上官炫在三岁是父母要到另一座城市发展,他俩自小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