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18700000054

第54章 从荀彧的遭遇看历史的纠结

第十章从荀彧的遭遇看历史的纠结

荀彧死了,大家都很惊讶!为什么对荀彧的死都表示惊讶呢?因为荀彧是非正常死亡。按《三国志.荀彧传》的说法是“以忧薨”。按《三国演义》的说法是建安十七年冬十月,曹操兴兵下江南,命令荀彧同行。荀彧已知道曹操有杀害自己的意思,托病止于寿春。忽曹操使人送饮食一盒至,盒上有操亲笔封记。开盒视之,并无一物。荀彧会其意,遂服毒而亡,年五十岁。不管哪一种说法接近真相,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荀彧的死亡与忧郁有关。荀彧在曹魏集团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一个大谋士为什么化解不了自己的忧郁呢?这是他的忧郁受他的人生观限制,受他的人生信条限制,荀彧不具备鲁肃那样的大胸怀。鲁肃早就断言,汉室不可兴,而荀彧认识不到这一点。荀彧一心一意要做的是匡扶汉室的大功臣,做汉家王朝的忠臣孝子。所以,荀彧必然会有忧郁,因为荀彧的人生观与社会现实矛盾重重。我们在贾诩智慧人生一节中讲过,人什么都可以缺,唯独不能缺智慧。没有智慧,有了的也会丢失,有了智慧,没有的也会创造。贾诩具有这种智慧,他总能凭智慧化险为夷。但是,荀彧不具备有贾诩这种生存智慧,所以,当现实与理想相背离时荀彧无法排遣,由此必然忧郁,必然纠结。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荀彧纠结这个问题。

一、不理解曹操而令他纠结。

荀彧早年在袁绍那里,他认为袁绍不是一个干大事的人,就离开了袁绍。离开袁绍后投奔了曹操。荀彧之所以要投奔曹操,是因为在他看来曹操是一个干大事的人,有能力实现干大事的理想。荀彧投奔曹操,曹操非常高兴。称荀彧是他的子房。由此可以看出,两人是一见如故。随着曹操事业的不断做大,荀彧似乎感觉到他对曹操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不理解曹操。对于这一点,我认为荀彧对于曹操的认识,存在一个误区。

第一,荀彧当年跟随曹操,以为曹操本是一个为了匡扶朝廷、安定国家,才成立义军的。是怀着忠贞的诚意,保持谦让品质的。因为当年曹操自天子播越,首倡义兵……乃心无不在汉室。不想曹操今天的所作所为越来越背离了荀彧对曹操当初的这些认识。迎天子幸许都后,一连串的事情都让荀彧找不到北。先是许田围猎,曹操敢纵马直出遮住天子之前,以迎百官万岁的呼声,明显地表现出对天子的不敬,毫无谦让品质可言。后是诛杀国舅董承,弑董贵妃,直至诛杀伏皇后,控制天子等一系列行径,不但看不到曹操匡扶朝廷,安定国家的义举,反而感觉到曹操是个乱世奸雄。这是荀彧无法排遣的心结。

第二,荀彧当年建议曹操迎天子的初衷是,拥戴主上以服从民众的愿望。持最大的公心以使天下豪杰服从。扶持大义来招收天下英雄豪杰,以此辅佐天子,扶持正义,征伐叛逆。而今天曹操被天下视之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乱世奸雄,汉家天子被囚禁在皇宫里,成了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曹操每每以皇帝圣旨为借口,号令天下诸侯,由此荀彧不理解。

第三,曹操口口声声称其志有限,早年只是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后来被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在墓上刻上“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现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愿已过矣。荀彧想既然是其志有限,人臣之贵已极,意愿已过,为什么还要追加自己为魏公呢?这让荀彧更加难以理解。

荀彧之所以不理解曹操是因为不理解曹操的苦衷,曹操之所以不放权,特别是不放弃军权,在曹操看来最少有两点理由。其一是为国家计,其二是为自家计。为国家计是“设使国家没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话可是大实话,曹操在的时候,没人敢称帝。曹操去世了,曹丕称帝了,之后从不想称帝的刘备也成蜀汉皇帝了,之后,孙权也称帝了。曹操在世时,汉献帝虽说不自由,但那个汉朝还在,那个没有职权的汉献帝还是汉献帝,尽管名存实亡,毕竟还有个名在。曹操去世后,那个汉朝,名也不存在了,实更不存在了。从这个角度看,曹操称自己为国家计也不无道理。为自家计,他也够坦白的。曹操说,他如果没有军权,一家人就性命难保,这也是老实话。曹操在世的时候,掌握了军权,一家安康。曹操去世后,到了孙子辈,慢慢地大权开始旁落,孙子后代不但荣耀不再,性命也不保了。这一切荀彧在世时没有预感,逝世后更不可能知道,所以,荀彧无法理解曹操。

荀彧之所以纠结,是其人生观决定的。人生观决定了荀彧不能与时俱进,不能与曹操保持一致。荀彧最初看到的是曹操奉主上以从民望,那是真的,后来看到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也是真的,因为曹操与时俱进了。

最初曹操与荀彧的人生观基本一致,都是想“奉主上以从民望”。后来主上也与时俱进了。荀彧与曹操最初见到的那个主上汉献帝是在洛阳。在洛阳时的汉献帝只要谁能让他生存,谁就是忠臣孝子。曹操赶到洛阳,让汉献帝解决了生存危机,所以汉献帝感激不尽地称曹操“真乃社稷之臣”。此时的曹操也真的只想做一个社稷之臣。因为此时的曹操与汉献帝一样,也有生存危机,也需要汉献帝支撑门面。后来到了许昌,汉献帝不但解决了生存危机,而且身边还有了孔融、董承等一批遗老遗少组成的忠臣孝子队伍,这些人依附在在汉献帝身上,希望从曹操那里获得更多的好处。而此时的曹操借汉献帝这个空壳上市炒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也在重新考虑“奉主上以从民望”到底价值几何?由此,曹操由早期的与汉献帝的一拍即合到现在已开始了背离,时代的发展促使曹操认识到“汉室不可复兴”,如果再一味的“奉主上以从民望”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发展,促使曹操有了新的思维。而此时的荀彧对世道的认识还停留在曹操起兵时期,脑子里想的还是受当初形成的那个人生观制约,还是“乃心在汉”,由此无法与时俱进。这样与曹操的分道扬镳已是势在必然。由此必然会因对曹操不理解而纠结。

二、“爱人以德”的人生宗旨让他纠结。

荀彧是一个道德君子,他十分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荀彧在曹魏集团默默地为曹魏集团服务,并不是希望以此求得丰厚的回报。相反荀彧总是拒绝曹操给予他的丰厚奖赏。有时弄得曹操都过意不去。《三国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彧别传》有这样记载:曹操要封荀彧为万岁亭侯,荀彧不肯接受。曹操对荀彧说:“天下之定,彧制之功也。宜享高爵,以彰元勋。”荀彧以无野战之功坚决不肯接受。曹操又写信给荀彧说:“君之相为建计,君之相为密谋,亦以多矣,夫功未必皆野战也,愿君勿让。”彧乃受。后来曹操因根据荀彧在官渡之战等战役中建立的功劳要复增彧邑万户,荀彧坚决不接受,曹操还想表彧为三公,“彧使攸深让,至于十数,太祖乃止”。荀彧为人非常谦和,生活节俭。他的俸禄大部分都赏赐或分给同宗或给部下了,家里没有什么多余的财物。封建社会士大夫的人生价值观就是立德、立功、立言。荀彧的宗旨是立德,不注重立功,也不重立言。荀彧在临终之前焚烧了自己所有的书籍,故奇策密谋不得尽闻也。《彧别传》介绍说:“荀彧名重天下,莫不以为仪表,海内英雄咸宗焉。”荀彧的为人注重立德,所以他的人生宗旨是爱人以德,荀彧希望曹操“宜集天下大才通儒,考论六经,刊定传记,存古今之学,除其繁重,以一圣真,并隆礼学。”可是,荀彧没有想到的是曹操征伐天下,渐敦教化的同时,希望荣加九锡,晋封魏公。荀彧对曹操无法理解,所以,当董昭以此秘密咨询荀彧时,荀彧态度鲜明、严厉。竟毫不含糊地说,“不可。丞相本兴义兵,匡扶汉室,当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闻言,勃然变色。对此,两人的裂痕公开化,曹操遂有了抛弃荀彧的念头。

荀彧的君子“爱人以德”为什么不被曹操所接受呢?这也与两人的人生观有关。荀彧的人生观是“匡扶汉室”,所以,为了匡扶汉室就应该“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而荀彧没有认识到“汉室终不可复兴”这一点。所以,一直陷在匡扶汉室污泥中不能自拔。由此荀彧那个君子爱人以德的德定格在修身、正心上,而不是治国、平天下上。而曹操的人生观是汉室不可兴,他不想为不可复兴的汉室努力,他只想借匡扶汉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尽管曹操的人生目标是模糊的,又不能言说,为天下人猜忌。但是,曹操的人生立德信条是超出了荀彧的视野的,不仅仅是要修身,正心,更要治国、平天下。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而不是荀彧的那个修身、正心的小德,而是先治其国的大德。荀彧的人生观只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忽视了对社会的担当,更没有认识到他自己所处于的国家、社会现状。国家的现状是四分五裂,社会的现状是“不知几人想称帝”。个人的道德修养改变不了这种可怕的现状,只会容忍这种可怕现状的恶化。曹操的道德修养是基于对国家、社会的现状有深刻的认识,他要修养的是治国、平天下的大德,是阻止几人称帝,是制止国家分裂。如果荀彧有这样的大德,那么,他就会理解曹****,他那个“君子爱人以德”也就同样适用于曹操。可惜,由于人生观的限制,荀彧无法拥有胸怀天下、放眼世界的大心胸,也就无法装下治国、平天下的崇高品德了。由此发展下去,荀彧必然会被曹操抛弃。

三、被曹操抛弃,令他纠结。

荀彧为什么会被曹操抛弃呢?这是荀彧百思不得其解的纠结。因为荀彧只会想他是一个十分注重道德修养的人,他对曹魏集团是个忠心耿耿的人,不谦虚的说他也是为曹魏集团做过很大贡献的人,还有最主要的一点是他对曹魏集团从未有过异心,在陈宫与张邈一起投降吕布、兖州危在旦夕时,他也没有动摇对曹操的忠诚,而是同程昱一道,为曹操保存了鄄城、范县、东阿三县,为曹操守住了根本。曹操在保兖州还是夺徐州犹豫不决时,荀彧力主保兖州,使曹操有了称霸的基业。曹操按照荀彧的计划行事,才巩固了兖州,有了革命的根据地。荀彧在众人反对曹操迎天子时,与程昱一道坚决主张“奉主上以从民望”。曹操照着荀彧的建议去做,终于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资本。曹操与袁绍相持官渡,后因困难太大,没有信心坚守下去时,是他荀彧写信给曹操,建议曹操坚持最后五分钟,终于一举打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这一切,也是曹操念念不忘的,曹操也说过,“天下之功,彧之功也”。对于这样一位宜享高爵的元勋,曹操为什么要抛弃他呢?这也许就是他们两人的人生观的根本区别而带来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有这样两句话,董昭曰,“岂可以一人而阻众望?”遂上表,请尊操为魏公,加九锡。荀彧叹曰,“吾不想今日见此事”。这一句“吾不想今日见此事”,让荀彧、曹操两人成见更深,误解更大。荀彧的不想今日见此事,是想不到今天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当初的曹操是“乃心在汉”,“是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今天的曹操已偏离了原来的志向。而曹操却理解为荀彧一定会千方百计地阻止他称魏公,加九锡。所以,曹操在去南方征战的路上,于寿春,送给荀彧一个空饭盒,让荀彧自行结束了生命。然后,在荀彧去世一年后才接受了晋封魏公的称号,真的没有让荀彧见到此事。

最后,我想就荀彧的遭遇说几句题外话。

荀彧与曹操的关系,其实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缩影。荀彧代表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保守势力,曹操代表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改革势力。荀彧与曹操之间的关系,很难轻易下结论谁对谁错。不过,中国封建社会给他们所下的结论自然是荀彧对,因为自从有了三国这个故事的传播,人们就一直同情汉献帝,自然也就同情荀彧了。人们赞成荀彧,说荀彧是对的,不仅仅是同情,更多的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决定了人们的价值取向。按照这种价值取向,曹操自然是错的,曹操被自古以来的中国封建社会认定是奸雄,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从正统意识出发,以正统意识为依据所下的结论,其目的是维护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统治。

如果从历史为我们提供的经验教训来看,以上的结论值得存疑。

如果从维稳的角度看,荀彧是对的。荀彧的出发点是“匡朝宁国”。辅助汉朝,使国家安宁,使人民免受战争之苦,自然是对的。曹操要推翻汉朝的统治,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这期间,新与旧的斗争与争夺必定是你死我活的争夺,为此,将有更多的无辜生命付出代价。从这一点上看,曹操自然是有罪的。荀彧是保守派,致力于社会的稳定,希望一切有志之士,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但也少不了改良,荀彧的改良,是在旧秩序下进行,希望不要否定现有的社会框架,有点软着陆的意思。而曹操的改革是要彻底地否定旧秩序,希望改朝换代。尽管,曹操还没有迈出关键的一步,还是羞羞答答,但其改革社会的意识是不容否定的。再者,曹操正因为对社会的改革,顾及旧势力的阻拦与反对,致使曹操望而却步,窒息了那场动荡年代造成的改革生机,致使中国封建社会经过不到三十年的短命王朝——西晋,又后退到了长达百年之久的分裂混战局面。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兴,自汉以后,才始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之所以有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是因为自汉以后的****,让社会付出了太多、太惨重的代价。有识之士经过一代代的抗争,才换来了社会的觉醒,为唐太宗培植了改革社会的土壤。另外一个原因是唐太宗从社会动荡中,从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中,看到了中国社会的改革希望与力量。唐太宗不仅借助农民起义军的力量彻底推翻了隋朝的统治,而且抓住机遇发动了玄武门政变,以此推倒了父皇李渊的统治,使一切有碍于新秩序建立的反动因素烟消云散。如果曹操有如唐太宗的勇气,敢于向前迈出一大步,彻底否定、推翻原有的旧秩序,建立新秩序,社会也许因此前进一大步。唐太宗尽管有玄武门之罪,但人们却忘记了,人们只小心地记住了贞观之治。如果曹操当年能勇敢地迈出一大步,也许人们就会淡忘他之于东汉的一切不是。

改革是痛苦的,改革如疾风暴雨,它的来临,摧枯拉朽。它的过后是一派萧条。但萧条过后,显示的是新生命的绽放。而改良是温和的,是和风细雨式的,表面看使即将逝去的生命得到了喘息,但从根本上看,滞后了社会的进步。从这一点上看,荀彧是错的,曹操是对的。可惜的是曹操没有迈出那历史意义的一大步。不过,这也是历史的纠结,这种历史的纠结是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常态,时代的进步永远处于保守与改革的碰撞之中而步履蹒跚地向前。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二)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二)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系列作品分为4册,包括文治武攻、斗智斗勇、随机应变、雄才大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别具慧眼、出奇制胜的故事、精明能干等智谋故事,内容宠大、史料丰富、情节入胜、叙述传神,引领着读者沿着中华祖先留下的历史足迹畅游浏览,使人在阅读欣赏中,感悟前人的智慧与神奇,引发今天的思考与遐想,从而充分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奇妙与伟大。本系列作品的编写目的是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第二册精选了主要精选郑国宰相子产、秦国宰相吕不韦、秦末权臣赵高、东汉宰相窦宪、东汉良相陈蕃、前秦治国名臣王猛、北宋宰相王安石、北宋名臣王尧臣、明朝宰相张居正、西汉权臣霍光、东汉权臣王莽……
  • 宣读胜负

    宣读胜负

    宣宁和天守两国征战已久,这是发生在宣宁朝的故事。数十年前,天守名将步迟迟挥师南下,踏过通天道,越过望穿天,一路攻城掠寨十数座,大军逼近宣宁北方重城——平广。谁料天意难测,步迟迟病死在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刻。数十年后的今天,天守大军卷土重来,他们是否能延续当年步迟迟的辉煌战绩。而后世宣宁靖帝的一声叹息,是否能把宣宁贺陵王的神秘传说卷入那厚重发黄的重重史册之内……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求点击,求票票。
  • 重生之我在罗马做领主

    重生之我在罗马做领主

    异世重生,他一步步成为雄霸大陆的领主。吸金——他玩垄断,玩区域代理,玩奢侈品营销……称霸——他用火枪、炸药、火炮猛虐冷兵器军团……诡计——他玩转神殿、元老院、最高贵族会议……这就是他——罗马最铁血也最温情的领主!
  • 三国笑谈

    三国笑谈

    黄巾起义是怎么回事?讨伐董卓是怎么回事?给你一个不一样的三国……
  • 秦郎

    秦郎

    来了?坐。看他清权臣,灭六国,建大业。大开大阖。大臣拥他称王称帝,他说:“三皇五帝何足道哉?要做,就做千古第一皇帝!”那年他未加冠,主少国疑。太后独大,权臣揽政,庶弟对王位虎视眈眈。他步步为营,各个击破,滴水不漏。他心爱的女人出身敌国,他为她动了放弃百年大业的念头,她为他远走他乡,永不相见,是他一生隐痛。煮一壶酽茶,品千古一帝铁腕、柔情、寂寥、迟暮昭昭...
热门推荐
  • 盜墓青年的日常中二生活

    盜墓青年的日常中二生活

    男人要征服女人,首先要征服这天下。纵观历史,那个征服世界的男人不是为了女人,埃及献出了艳后给凯撒大帝,换得了二十年的和平;军事奇才吴三桂为了一女子,就把快要稳坐江山的李自成从燕京追杀到了缅甸;鲁迅说:我们的汗--成吉思汗一生征服世界,最后被女人征服,到底成吉思汗征服了多少女人;还有拿破仑,没有看过《拿破仑传》你也许只知道三个,这些有惊天地才华的征服欲望的男人,背后到底有多少女人...
  • 废材逆袭:神医大小姐

    废材逆袭:神医大小姐

    本是世界顶级特工组织中的顶级医生,为何穿越到古代,穿越就穿越吧,还特么的成了顾家的废材大小姐!哼,管你什么身份,看我一举逆袭!
  • 凤舞兰陵:不醉风月醉美男

    凤舞兰陵:不醉风月醉美男

    她从21世纪穿越而来。南北朝末期,北齐、北周、南梁三足鼎立,突厥势力强大,中原英雄辈出。初遇兰陵王,再识韩子高,保北齐,联北周,平突厥,定江南,看英雄盖世,一统江山。前世已矣,今生,她叫顾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锦绣江山美人为帝

    锦绣江山美人为帝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放不下。“我沐子卿今世,倾尽一生,而爱恨两难。来世只愿无欲无求,再不见君。”“沉渊今世,算生算死算尽天下,唯独算不到心中的她。可惜今生,即使再来一次,沉渊的选择亦不变。”“若有来世,即使穷愁潦倒,也护你一生无忧。”那日雪衣翻飞,墨发狂舞,他终是乱了天下,叛了她。(本文架空,纯属虚构,文中所涉及的朝代及人物,官位,职权,体制皆不与历史上所有朝代有关联,都是作者瞎掰的)
  • 在耶鲁听演讲

    在耶鲁听演讲

    耶鲁大学是美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三所大学。迄今为止。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中共有5位曾当选为美国总统。除了政界领袖,耶鲁大学也培养了众多在其他行业发光发热的名人,其中还包括奥斯卡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这个被莘莘学子所向往的教育殿堂也吸引了众多有声望的名人前去演讲,对这些社会未来的栋梁之才一吐肺腑之言。本书独家精选了18篇各界名流在耶鲁经典、励志的演讲。中英双语,让你体验双重震撼!
  • 天魔路上都别闹

    天魔路上都别闹

    听说名字太长不会火!原本想起个简单威武霸气的书名~例如:XX之路....XX世界....还听说书名中要带上~黑暗。。英雄。。等等高大的标签才厉害~。。。。。。可惜没想出来~呵呵!其实想真正想起的书名是《逗比路上欢乐多》,想想还是算了~
  • 屠仙剑魔

    屠仙剑魔

    两世轮回,道破人心。自取大道,不入仙道。手中青锋,斩断天机。仙若阻我,屠仙为魔!
  • 无限位面降临

    无限位面降临

    忘川流转,无量劫生;恒河有灵,悄然而逝。当一颗幽蓝的流星划过天际,占星塔的神师踏上征途!……当位面的世界展现在他的面前,一条不算平坦却很悠长的道路展现在了他的面前,看他如何在无限的位面之中寻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王者之路!巨兽位面,狂野而充满力量的肉体强大的生物奔跑而过……傀儡位面,一个文明走向末日,他们的巅峰造物却遗留了下来,布满了整个位面……精灵位面,美丽的精灵族人生活在生育养育他们的森林之中……位面的世界充满危险也充满神秘,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打开的位面之路到底通向何方,是通向一个与世无争的世界,还是一个满是恶魔异族的世界,又或者一个满地都是珍贵矿物的原料位面?我也不知道,位面又没有尽头,有没有远方……所以吾好奇!所以吾探索!!
  • 论企业创新

    论企业创新

    创新是人类的本能,创新无所不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历史,是一部持续动态创新发展的历史。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必须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也是富于创新的民族。在经济全球化、科技日新月异的新世纪,我们更要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我们力求以新的视野,理性思考企业创新;立足新的发展,指导企业创新。从理念、知识、机制、产品组织、文化等方面研究企业创新问题。
  •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旨在针对当代人的精神境遇,有侧重地选择思想大师孔子的言论,阐释他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人文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