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7900000039

第39章 生活观(3)

第二,"量腹而食,度形而衣"。衣食自然具体而典型的体现是"量腹而食,度形而衣",反映了道教生活观的具体要求。"饮酒忌大醉,饱食终无益"、"财帛生有分,知足将为利"是这种内容的具体表现。唐代孙思邈在《保生铭》中系统地将道教生活观"量腹而食,度形而衣"的具体内容作了详细论述:

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饮酒忌大醉,诸疾自不生。食了行百步,数将手摩肚,睡不苦高枕,唾涕不远顾。寅丑日剪甲,理发须百度,饱则立小便,饥乃坐漩弱。行坐莫当风,居处无小陈,向北大小便,一生昏幕幕。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每夜洗脚卧,饱食终无益,忍辱为上乘,谗言断亲戚,思虑最伤神,喜怒伤和息。每去鼻中毛,常习不唾地,平明欲起时,下床先左脚,一日免灾咎。去邪兼避恶,但能七星步,令人长寿乐,酸味伤于筋,辛味损正气,苦则损于心,甘则伤其志。咸多促人寿,不得偏耽嗜。春夏任宣通,秋冬固肠事,独卧是守真,慎静最为贵,财帛生有分,知足将为利,强知是大患,少欲终无累。《道藏》第18册,第459页。

这里从四个方面表达了"量腹而食,度形而衣"所具有的基本内容:一是"量腹而食,度形而衣"的主要原因乃为"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饮酒忌大醉,诸疾自不生",是为了避免"百病"而实现"诸疾自不生"的生活理想目标;二是"量腹而食,度形而衣"的行为体现则有"食了行百步"、"睡不苦高枕","唾涕不远顾"、"理发须百度"、"行坐莫当风"、"每夜洗脚卧"、"每去鼻中毛"、"下床先左脚"、"不得偏耽嗜"等方面;三是不注意"量腹而食,度形而衣"的主要危害,有"谗言断亲戚,思虑最伤神"、"酸味伤于筋,辛味损正气,苦则损于心,甘则伤其志,咸多促人寿";四是"量腹而食,度形而衣"生活行为的总体要求是"慎静最为贵,财帛生有分,知足将为利,强知是大患,少欲终无累"。因此,道教认为:"夫所谓圣人者,适情而已。量腹而食,度形而衣,节乎己而贪汙之心无由生。"《云笈七签》第2002页。只有达到上述具体要求,才可以实现生活自然所具有的理想目标。

第三,"衣食自然,分定诚宜"。道教认为"衣食自然"体现在其具体的生活行为观方面具有"持之于日用常行"之表现,其本质则体现了生活所具有的天道自然之理。金人《阴符经三皇玉诀》说:"天道自然之理,以参吾自然之性,得之者,持之于日用常行,践履纯熟,须臾无离。阴符之旨,至矣,尽矣,无复加矣。"《道藏》第2册,第799页。说明道教的生活观是建立在"天道自然之理"之上的,以"天道自然之理"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使人们的日常生活一时一刻也不离开其生活所具有基本宗旨、基本属性和本质规律。元末明初《道法会元》说:

人生天地之间,衣食自然分定,诚宜守之,常生惭愧之心,勿起贪恋之想。富者自富,贫者自贫,都缘夙世根基,不得心怀嫉妒。学道惟一,温饱足矣。若不守分,外求则祸患必至。《道藏》第28册,第678页。

这里体现了道教生活观中"衣食自然"思想的六个主要观点:一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是"自然"的,这种"自然"体现在"衣食"等方面;二是认为对于这种"自然"的衣食生活具有"自然分定"之特点;三是衣食"自然"体现在人们对于生活的欲望方面应"勿起贪恋之想";四是衣食"自然"之本质则在于遵循生活的本质本然之规律,"富者自富,贫者自贫,都缘夙世根基",并认为这种本质本然之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五是生活"自然"所具有的心态则为"不得心怀嫉妒,惟一温饱足";六是人们如果不遵守生活所具有的本质本然之规律则"祸患必至"。因此,生活"自然"所体现的基本思想是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生活本来的客观本质规律及其特点,顺其本性而为之,使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与生活本然所具有的要求相一致。

二"饮食自然"

——饮食有节

道教的生活观还特别将人们的"饮食有节"作为生活自然标准的基本内容之一。战国或秦汉时期的《山海经》认为:"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道藏》第21册,第786页。"饮食"乃为人们生活的必然要求,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是道教"衣"与"食"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人以食为天",人们饮食状况如何,对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从而要求人们在饮食起卧方面"饮食有节,起居有度"。其具体内容体现在"久饮酒者,腐肠烂胃"、"先饥而食,先饥而饮"、"不欲起晚,不欲多睡"、"体欲常劳,食欲常少"等方面。

第一,"久饮酒者,腐肠烂胃"。饮酒是人们饮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代食品营养学与生命科学都证实适当饮酒对于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保持生命运动的活力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是人们的行为习惯由于受欲望之驱动,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很难把握饮酒之"度","饮酒令至醉"从而导致"腐肠烂胃,溃髓蒸筋,伤神损寿",以至于"终身百病不除"。魏晋时期《太清道林摄生论》认为:"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暮无大醉。……人勿饮酒令至醉,即终身百病不除,久饮酒者,腐肠烂胃,溃髓蒸筋,伤神损寿。"《道藏》第34册,第470页。"忌"表示忌惮或顾忌,要求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不要饱食"、"不要大醉"。由于人们饮食生活习惯具有非自然之行为表现,造成人之生命"半百而衰"。为了避免因饮酒导致"伤神损寿"之结果,魏晋时期的《太清道林摄生论》认为:"饮酒不欲使多,多则速吐之为佳,醉不可以接房,又不可当风卧,不可久扇之,皆即得病也,醉不可露卧。"同上,第468页。这里对于人们饮食习惯中的"饮酒"作了限定:"不欲使多,多则速吐之"。同时,对于"酒醉"之后的行为要求也作了限定,即"不可以接房"、"不可当风卧"、"不可久扇"、"不可露卧",否则"即得病"。因此,《养性延命录》认为:"如恣意以耽声色,役智而图富贵,得丧营于怀抱,躁扰未能自遣,不拘礼度,饮食无节,如斯之流,宁免夭伤之患也!《云笈七签》第707页。"如果"不拘礼度"、"饮食无节"则难免夭伤之患。

第二,"先饥而食,先饥而饮"。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与饮食习惯是道教"饮食有节"的内在要求,其中"饮食有节"具体表现为"不欲饱食便卧",具有"饱食即卧生百病,不销成积聚也"的不良后果。对此,道教认为:"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饥而饮,食毕当行,行毕使人以手数摩腹上数百过,易销,大益人,令人能饮食,无百病。"《道藏》第34册,第468页。道教特别强调饮食对于"养性"的作用,认为只有"先饥而食,先饥而饮"才能体现出"善养性者"之必然。同时,这种养性还体现在"食毕当行",应该有足够的运动量,并且"行毕使人以手数摩腹上数百过",才能具有"易销大益人"而"令人能饮食无百病"之效果。《太清道林摄生经》则对于养性之道做了具体论述:"养性之道,不欲饱食便卧及终日久坐,皆损寿也。人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人食毕当行步踌躇,有所修为,为快也。"同上,第467页。在饮食自然方面道教进一步认为:"人不得夜食,食毕但当行,步计使中,数里往来,饱食即卧,生百病,不销成积聚也。"同上,第468页。这里对于"饮食有节"在"夜食"、"食毕"、"食卧"等方面的要求做了不同的规定,认为"一不得夜食"、"二食毕行步"、"三食卧生病",反映了道教"饮食有节"所具有的具体内容。

第三,"不欲起晚,不欲多睡"。道教认为有必要对于人们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做一些必要的限制,道教"饮食有节"不但体现在其饮食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对于各种不同生活欲望与生活行为习惯的限定方面,并认为从"饮食有节"开始可以推演出一系列需要"生活有节"的生活行为内容,只有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保持如"饮食有节"这样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才能体现出其生命本身具有的自然本质,并使生命之树常青。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指出:

凡食过则结积聚,欲过则成痰癖。不欲甚劳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车走马,不欲极目远望,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饮酒,当风不欲数数沐浴,不欲广志远愿,不欲规造异巧。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不露卧星下,不眠中见肩,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不欲冒之。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则伤心,甘多则伤肾,此五行自然之理也。《道藏》第28册,第221页。

这里对于"食欲"及生活行为习惯的几种情况和生活饮食应注意的问题作了三个方面的阐述和分析:一是"食欲"不宜过,过则"结积聚"、"成痰癖",会给身体各个器官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反而失去饮食所具有的本来作用;二是对于各种生活欲望如"劳甚逸"、"起晚"、"汗流"、"多睡"、"奔车走马"、"极目远望"、"多啖生冷"、"饮酒"、"沐浴"等内容做了限定;三是通过"酸苦辛咸甘"等五味对于人所具有的危害作了充分表述,认为其具有"伤脾"、"伤肺"、"伤肝"、"伤心"、"伤肾"之危害,并强调此乃生活本然之理,又称之为"五行自然之理"。

第四,"体欲常劳,食欲常少"。道教"饮食有节"之思想还体现在对于"体欲"与"食欲"的限定上,认为生活自然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应当表现在"体欲常劳,食欲常少"。正如北宋时期《混俗颐生录》所说:"大渴不大饮,大饥不大饱。"《道藏》第18册,第513页。这是道教"饮食有节"在"食欲"方面的体现,也是道教生活观对于这种饮食行为的限定和要求。《养性延命录》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则阴阳,和于术数。房中交接之法,饮食有节,起居有度,不妄动作,故能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命,寿过百岁。"《云笈七签》第715页。道教认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如果能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度",则对于人们的生命运动演化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并能实现"终其天命,寿过百岁"。对于不遵守道教生活行为的"无节无度"则必将产生"故半百而衰"的消极后果。《云笈七签》卷三十二《善性延命延录》认为:

今时之人则不然,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阴阳,治生起居,无节无度,故半百而衰也。同上,第715页。

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到生活自然所具有的内在本质,因而在饮食行为中不注意"节度",作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之行为,从而使生命"半百而衰"。所以,道教认为"饮食有节",保持生命运动演化所具有的本质自然属性,则必须"以欲竭其精,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去肥浓,节咸酸,减思虑,损喜怒,除驰逐,慎房室"《云笈七签》第719页。体现了道教"饮食有节"生活观的重要内容。

三"六欲自然消减"

——澄心戒欲

"犹太教虽然有神秘主义,但没有发展出西方式的禁欲。"(德)马克斯·韦伯著,王容芬译《儒教与道教》,第304页。道教生活观的"澄心戒欲"思想,体现了道教对于人们心理在生活本身自然属性表现方面的要求。生活具有其内在的本质属性,这种属性只有通过人们在心理上达到"澄心戒欲",既不是"禁欲"也不是"纵欲"而是"戒欲",在行为欲望中实现"六欲自然消减",并通过人之主观努力实现生活之自然。"行动的禁欲在尘世上以理性的形象通过尘世的"天职"劳动利约着被造物的堕落(世俗禁欲)"。〖ZW(〗同上。〖ZW)〗现代西方意志主义的代表人物叔本华的"欲望是罪恶的源泉"参见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69页。思想,与中国道教关于"澄心戒欲"的思想极为相似,而与尼采的所谓"强力意志主义"则形成鲜明的对照。尼采的强力意志具体分为四个方面:(1)追求食物的意志;(2)追求财富的意志:(3)追求工具的意志;(4)追求奴仆的意志。《尼采文集》第9卷,1910年德文版,第298页。道教认为凡符合生活之内在规律,使人之生活行为及行为欲望与生活所具有的特点和规律相符合则称之为自然。这种"自然"乃为生活之本然,生活自然是人之生活本身具有的内在本质本然属性,体现于人之欲望方面则具有"澄心戒欲"之特征,具体体现在"积善立功,慈心于物","去其欲澄其心",以及"上中下各九戒"等方面:

第一,"积善立功,慈心于物"。道教认为"澄心戒欲"体现在人们的具体生活实践中,表现为"不贪荣"、"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无事而已"等方面,只有做到上述几个方面,才能实现"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老子想尔注》认为:"有荣必有辱,道人畏辱,故不贪荣,但归志于道,唯愿长生,如天下谷水之欲东流归于海也。"《老子想尔注校笺》第38页。这里表现的"归志于道,唯愿长生"是"不贪荣",即"澄心戒欲"所具有的必然之结果,"如天下谷水之欲东流归于海也"自然而然。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认为:

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悯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动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妒胜己,不佞谄阴贼,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道藏》第28册,第193页。

葛洪在这里表达了三个方面的思想:一是道教"澄心戒欲"生活观的基本目的表现为"欲求长生",实现这种"欲求长生"目的之前提条件是"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二是"积善立功"的行为表现是"乐人之吉,悯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动祸";三是在行为心理方面要达到"积善立功慈心"之目标,就必须努力做到"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妒胜己,不佞谄阴贼"。对此,南宋禇伯秀在《南华真经义海纂微》中说:"聪明仁义礼乐圣知,八者虽出于人为,各具自然之理,行其所无事而已,亡之不为失,存之不为得也。"《道藏》第15册,第340页。道教的"澄心戒欲"、"积善立功"还表现在"行其所无事而已",这种无所事表现为"聪明仁义礼乐圣知",虽出于人为之行为心理但具有其"自然之理",是道教自然观在生活观方面的体现之一。

第二,"三涂恶业,制而去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眼前的、此岸的特征恰恰是与寻求解脱的人最有关的彼岸的东西。清教对得救的确信:确实感觉到不会失去神恩,是这种禁欲的信仰对福祉单纯从心理上的把握。"(德)马克斯·韦伯著,王容芬译《儒教与道教》,第17页。道教认为要做到在生活行为心理方面"澄心戒欲",就必须在行为上实现"去其欲,澄其心",是"三涂恶业,故制而去也"的"心理上的把握",才可以体现生活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南北朝时期《太上老君戒经》说:

六情者,六欲也。眼欲****,耳欲****,鼻欲芬芳,舌欲脂味,身欲桑滑,意欲放决。如此六事皆成乎心,故为之情也。并是三涂恶业,故制而去也,若不检制纵恣,六情生焉,世人所恶,死为鬼之所迫也。

同类推荐
  •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本书旨在解除每一个人内心挣扎的苦痛,还年轻人以阳光健康的心态,赠老年人以历经沧桑的从容,让整日奔波的人有一个心灵的港湾,让无所事事的人有一座心灵的庙堂。教导世人如何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诸般不如意,待人接物又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心态。总之,本书旨在以“通俗佛经”之相,助世人修出佛心禅性。
  •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是一本涉及哲学与心理学的普及性佛学读物,由“我”与法师的对话、“你”与法师的对话和“心”与法师的对话三组对话,53个问答组成。觉真法师通过很多具体的生活或者人生的问题,比如家庭、爱情、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一生的研佛心得,给予了积极和智慧的解答,在阐述中贯穿儒释道传统文化精华。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这是一本精神修行指引书,告诉人们认清人生的本质,从俗世烦忧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趋向人生圆满的方法。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未知数:我来这个世界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在这个世界生存的价值是什么?活佛嘎玛仁波切告诫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可以开放的潜能。一个含苞待放的莲花和一个完全开放的莲花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人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自己。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越“聪明”越烦恼,一日三省吾身,为获得永恒的快乐而自我修养,达到心灵上的逍遥和自在。"
热门推荐
  • 鬼术师

    鬼术师

    我是一名淘宝差评师,因为差评道士宝器,故而恶鬼缠身……陪着鬼爷的日子,我经历了常人所不能经历的种种快乐与磨难,一路喜忧参半,感谢那些有鬼爷的日子,让我走进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感谢有鬼爷的日子,让我做了一辈子也不会做的梦。为了探寻鬼术师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我探秘金沙江,潜入黄河底,深入苗疆禁地,走访大兴安岭,甚至我远至国外的哥斯达黎加丛林、犹他州沙漠、太平洋群岛、婆罗洲,探访当地的神秘部落,寻找遗失的真相。
  • 本大大是道士

    本大大是道士

    别动!本大大是道士。双手举起来放在头上。面向着墙。谁都不许动,谁动我就一符定住你。
  • tf凯源玺之恋

    tf凯源玺之恋

    本文讲述的是TFBOYS跟三个女孩的恋情,在恋爱的过程中,会有哪些事困挠着他们
  • 带着系统都市游

    带着系统都市游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看杨戬如何笑傲都市。
  • 嫁人王道:结婚不在早,幸福最重要

    嫁人王道:结婚不在早,幸福最重要

    剩下并不可怕,离婚也不可怕,不懂得“婚商”才是真的可怕。这是一本教女人如何掌握婚姻和恋爱智慧的书,一本“婚商教母”梁雅骊以自身经历及学员真实故事为原创的图书,是女人定制老公、打造幸福婚姻的范本。本书以幸福为女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告诉全天下的女人:婚姻绝对不能只“跟着感觉走”,一个人一辈子最大的财富不是名车豪宅、房产、股票、更不是钻石珠宝,而是把握幸福的能力。
  • 战国物语

    战国物语

    神洲寥寥,五岳三山,万里滔滔。凝百代过客,烟雨渺渺;彩凤双鸣,木叶萧萧。冷若冰霜,红颜一笑,幽王烽火戏诸侯。春秋兮,见干戈舞动,焦土遍地。小白尊王攘夷,一匡天下九合诸侯。怜齐桓晋文,退避三舍;庄王阖闾,问鼎中原。卧薪尝胆,越之西子,十年隐忍终有果。送流水,风云多变幻,七雄并起。
  • 公龙

    公龙

    巨龙,与吾同在!青眼白龙,斯派罗小龙,姬武血龙,马里奥耀西龙,英雄无敌圣龙,巴哈姆特王龙。老山龙,喷火龙,泡泡龙,泰坦龙,末影龙,战斗暴龙,骨翼机械龙,真红眼暗铁龙。英雄联盟小龙,上古卷轴奥杜因龙,七龙珠神龙,冒险岛小恐龙,魔兽世界死亡之翼龙。……龙相信科学。龙将在三千年后战死!龙是金色火龙艾尔,是一头公主从小养大的饿龙。龙听闻最美的故事,是公主死去了,屠龙少年还在燃烧。
  • 敲开天唐之门

    敲开天唐之门

    大唐,调露二年,公元六百八十年。天皇李治卧床病怏怏;武后媚娘尚未称皇。太平令月道观之中含苞待放;上官婉儿多艺风雅才色无双。狄氏怀英身陷囹圄徒恨上苍;七宗五姓威势天下犹自猖狂。神将薛礼流放象州夙夜忧思遥望北疆;白马和尚还只是天桥上卖假药的小流氓。恰时,一只蝴蝶卷动着风暴袭来多事之秋的大唐…………PS:新人新书,请多支持(^^)求梦想杯票!↓↓↓↓↓↓↓↓↓↓↓↓↓↓↓↓↓↓↓↓↓↓↓↓↓↓↓
  • 诀夜

    诀夜

    何为道?何为修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修体修心修长生。中土大陆,百族林立,七派相争,魔族在南,妖族在北,王朝居中。中土西方荒芜小镇少年,携道心入世。一把木剑,一把长剑,一道八卦,一个锦囊.....
  • 蜗居之争

    蜗居之争

    也许是漂泊的疲惫,也许是对家的渴望,房子成了人们最安全的归宿,买房也成了无数人最迫切的渴求。有人买房,就有人卖房;要想建新房,就必须拆旧房。在这一买一卖,一拆一建中,不知牵动了多少人的得与失、爱与恨,甚至生与死。房子让无数的人为之疯狂,房子成了财富的象征、成功的标尺、欲望的满足。它可以让人一夜暴富,也可以让人瞬间一无所有。为了得到那渴望中的一砖一瓦,青春、美貌、爱情、梦想都有可能成为最廉价的筹码。主人公李文化为了“家”而选择离开“家”,离开家就意味着同时失去了家的载体——房子。于是,买房成了他们一家奢侈而迫切的愿望,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房战,他却发现,房子已不再只是曾经温暖的家!